孟子說得好,”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的話來說,就是“自古雄才多磨難”。馬雲濤的傳奇人生是這個觀點最好的例證。
馬雲濤最初因為沒有盤纏,隻能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走水路,從青溪入新安江,乘江而下,直達浙江;二是走山路,翻越稠嶺,進入太平府,抵達江寧。馬雲濤選擇了走水路。
明清時期,徽州通往外省有兩大水道:一是徽杭水道,一是徽饒水道。前者經祁門、浮梁、鄱陽他的昌江河,通往江西上饒,溝通鄱陽湖水係,可達贛粵;後者通往杭州,溝通錢塘江,可達浙江,並聯通京杭大運河,直抵蘇州、上海。徽杭水道的東西兩端分別是江南繁華的的杭州與徽商的桑梓--徽州,被譽為水上徽商之路,也是明清時期徽商最重要的對外交通要道。該水道共分為四段,上遊至浙江建德稱新安江,建德以下至蕭山聞家堰稱富春江,其中流經桐廬的一段又稱桐江,聞家堰以下直至杭州灣稱錢塘江。
新安江,發源於徽州休寧縣境內,又稱徽港,向東入浙江省西部,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幹流長373公裏,流域麵積1.1萬多平方公裏。徽州府因新安江又稱新安府;如同池州因秋浦河又稱秋浦郡。新安江是由上遊屯溪的率水與橫江匯合後稱漸江(現稱為新安江),經歙縣與練江、昌源河匯後折向東南,安徽境內屯溪至街口78公裏。新安江止於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鎮,全長194.5公裏。1958年前,從徽州橫江的漁亭可以一船到杭州,輪船在中水位以上可至屯溪,5噸木船可從歙縣航行至績溪縣城,直至登源河端,那時新安江街口以上通航裏程可達350公裏。
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稱。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見底。夾江兩岸,群山蜿蜒,翠崗重疊,山勢各殊萬態,穀多飛瀑流泉。唐朝大詩人孟浩然有詩雲:“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如今沿江有白沙大橋、朱池、落鳳山、梅城、劉長卿別墅、雙塔淩雲等勝跡。新安江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向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今有“清涼世界“的美譽,自古以來就是一條聞名中外的“唐詩之路“。這也是有文人風骨的馬雲濤選擇西歐新安江水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馬雲濤沒有料到,那時的新安江不僅僅有詩情畫意,更多的是灘多水險,常有船沉人亡之水上事故。尤其是自青溪河洪山至浦口一帶的上遊,河流進入峽穀,兩岸山勢險峻,河道曲折迂回;自浦口以下至漁梁壩河段岩石多裸露,堆積砂礫、卵石、礫石和大石,水流湍急。
馬雲濤背著母親準備的幹糧,主要是炒米和鍋巴,這兩樣徽州人外出最常見的食物,隻要用熱水一泡就可以當主食果腹,而鍋巴即使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也能直接當主食食用。由於沒有盤纏,從洪山村出來後,馬雲濤盡可能沿著青溪河畔,走山路,一直走到浦口才改乘船。所謂船,也不過是當地人改裝的一種竹木結構、比排筏更寬大,製作了圍合式的準船艙、隔板和簡易桅杆,與今天的船比較起來,最多也就隻能說是排筏的升級換代後的運輸工具。馬雲濤與船家商量,通過在船上幫助打雜幫工以及船遇到險灘擱淺時還要下水幫助推船,以此免除船資。
馬雲濤乘坐的這艘簡易船體量不大,但卻乘坐了大約有五十多人,加上每人一組輪番劃船。船老大是休寧人,四十來歲,裸著上身,常年被風吹日曬的古銅色的脊背,卻讓人感覺到一種大自然的張力。
馬雲濤上船後主動找活幹,幫助打掃船艙內地麵衛生。就在他滿頭大汗、低頭清掃艙內旅客隨手丟棄的各色垃圾時,一個人主動與他攀談起來,“年輕人,看你好像不是常幹粗活的人啊?”馬雲濤抬眼一看,這是一個雙眼目光如炬、眉宇間英氣勃發的中年人,身著絲質長衫,一看就是一個非官即商的人物。馬雲濤滿臉一紅,羞愧地道:“不瞞先生,小侄我先前是個讀書人,隻因家父病故,與母親形影相吊、無以為繼,隻得外出謀生!”
中年人“哦!”了一聲,仔細端詳馬雲濤,歎了口氣道,“時事維艱啊!你先前應考過嗎?”
馬雲濤答道“三年前參加鄉試僥幸獲得第一!此後恐再無機會了!”
中年人不由得對馬雲濤另眼相看,道“此去計往何處啊?有何打算?”
馬雲濤答:“小侄我意欲前往杭州或湖嘉,尋洪山同鄉,從學徒幹起,再徐圖發展!”
中年人微微一笑道,“在下載杭州有一個店麵,賢侄如果不嫌棄,到杭州後不妨前來一唔!”
馬雲濤大喜,當下問明地址,兩人約定,到杭州後馬雲濤先去尋洪山同鄉,安頓好後即來探視。
就在馬雲濤因收獲一份杭州店麵的工作而欣喜時,危險正在向全船逼近。此時正是深秋傍晚,山區江麵上寒氣彌漫。船已行至距離漁梁壩不到五裏的水程,因夜霧漸稠,視線模糊,船行走愈發艱難。突然至聽得“轟”的一聲,一下子把昏昏欲睡中的眾人驚醒,連忙問船工發生了什麽,原來一不小心,船撞上了一塊巨岩,船體左側下方撞破了一個大窟窿,江水趁勢湧入。船老大忙讓八個船工分守兩側同時用力劃行,想以最快的速度靠岸。但禍不單行,船沒走幾步路,又被岩石撞上了右側船身,江水頓時從左右兩側缺口奔湧而入。眾人一片驚呼。之間那個中年人迅速脫下身上長衫去封堵缺口,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用衣物去封堵。馬雲濤也忙奔過去,見船艙裏的地麵隔板上已經湧入尺許深的江水,他連忙四處尋找除水的東西,好不容易找一個木盆,急忙用盆盛水一下一下往外潑去。船老大讓船工抱了好幾床被子過來終於將缺口堵住,同時幾個船工和旅客也加入到除水行列。大家齊心協力忙活了一個多時辰,船身不再下沉,但即使船工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船始終不能前行。此時寒月初上,夜霧籠罩,眾人蜷縮在船上,進不能進,下不能下,饑寒交迫,一片恐慌。
中年人找到船老大商量對策。船老大一屁股坐到倉板上,一邊喘著粗氣,一邊發牢騷,“今天真是倒黴透頂了,船徹底報廢了!”中年人著急地說“這船泡在水裏,兩個窟窿還在進水,時間一長,必然要沉,全船好幾十人可都要葬身江底!能不能讓船工抓緊救人上岸?”
船老大罵道“誰說不是呢?但咱們這麽多人要一個個踩水背上岸去要背多少個來回?隻怕還沒有送去過幾個人,這邊船就沉了!哎,我真是沒有一點辦法了!”
馬雲濤在一邊聽著,一邊在思考,這時忙大聲說“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管不管用?”
中年人忙道“賢侄快說!”
馬雲濤忙對船老大問“請問船上有無鐵索或繩子?”
船老大不耐煩地冷笑著答道“要繩索做什麽用?莫不是要捆了人扔了江裏喂王八?”
馬雲濤道“隻要有足夠的繩索,我就有辦法救全船的人!”
船老大愛答不理地隻顧生悶氣,中年人卻力挺馬雲濤,讓船工趕緊把船上所有的繩索都收集過來。馬雲濤指揮眾人把繩索纏繞在一起,編成一根小碗口粗的杆繩,然後把杆繩接起來,又湊了些衣衫卷成繩,結成了近千米長,找了一個水性好的船工,附耳說了一番話。之間這個船工把繩索一頭係到船的錨口上,牢牢地打了個結,令一頭係在腰間,跳下江水,向對岸遊去。遊到對岸後,把繩索係到一棵大樹上,遠遠地向這邊招了招手。
馬雲濤忙大聲對眾人說,“各位,請聽我說,所有人按青壯年和婦女老幼排序組合,待會,每個青壯年帶一個婦女或老幼,下水後緊抓住繩子不要鬆手,向岸對過前進,會水的可以帶一個不會水的遊過去,不會水的抓住繩子攀爬過去!”
中年人忙在旁鼓掌道“好主意,好主意!大家主管按照他說的去做!”
當下全船人忙在馬雲濤和中年人的組織下,井然有序地下水,抓著繩子向對岸進發。在寒光泠泠的江麵上,為了生存,眾人顧不得許多了,紛紛奮力抓著繩子,一個向前急進。個別老人和小孩爬不動或抓不牢,馬雲濤都安排了船工重點看護。不到兩個時辰,全船五十七人全部成功上岸!幾個年輕人衝過去抬起馬雲濤山呼著一下一下把他拋起,忘情慶祝”我們得救了!我們得救了!“
中年人則讓船工和幾個青年人去撿拾來一些幹樹枝,燒起火來,眾人一起圍著熊熊大火取暖、烘幹衣物。
次日清晨,船老大去最近的鎮上找來一夥人,用拖船把側翻沉入江中的破損船拖到岸邊,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又把船給修補好了。下午太陽快落山時眾人歡呼著再次上船,重新起航!向著漁梁壩進發,過了漁梁壩,就將進入浙江境內,一日行程足可抵達淳安,那可是新安江上出了名的商賈雲集之地。
然而前方等待馬雲濤的不是從此一帆風順,而是又一個更加凶險的磨難!
馬雲濤最初因為沒有盤纏,隻能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走水路,從青溪入新安江,乘江而下,直達浙江;二是走山路,翻越稠嶺,進入太平府,抵達江寧。馬雲濤選擇了走水路。
明清時期,徽州通往外省有兩大水道:一是徽杭水道,一是徽饒水道。前者經祁門、浮梁、鄱陽他的昌江河,通往江西上饒,溝通鄱陽湖水係,可達贛粵;後者通往杭州,溝通錢塘江,可達浙江,並聯通京杭大運河,直抵蘇州、上海。徽杭水道的東西兩端分別是江南繁華的的杭州與徽商的桑梓--徽州,被譽為水上徽商之路,也是明清時期徽商最重要的對外交通要道。該水道共分為四段,上遊至浙江建德稱新安江,建德以下至蕭山聞家堰稱富春江,其中流經桐廬的一段又稱桐江,聞家堰以下直至杭州灣稱錢塘江。
新安江,發源於徽州休寧縣境內,又稱徽港,向東入浙江省西部,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東北流入錢塘江,是錢塘江正源。幹流長373公裏,流域麵積1.1萬多平方公裏。徽州府因新安江又稱新安府;如同池州因秋浦河又稱秋浦郡。新安江是由上遊屯溪的率水與橫江匯合後稱漸江(現稱為新安江),經歙縣與練江、昌源河匯後折向東南,安徽境內屯溪至街口78公裏。新安江止於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鎮,全長194.5公裏。1958年前,從徽州橫江的漁亭可以一船到杭州,輪船在中水位以上可至屯溪,5噸木船可從歙縣航行至績溪縣城,直至登源河端,那時新安江街口以上通航裏程可達350公裏。
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稱。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見底。夾江兩岸,群山蜿蜒,翠崗重疊,山勢各殊萬態,穀多飛瀑流泉。唐朝大詩人孟浩然有詩雲:“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如今沿江有白沙大橋、朱池、落鳳山、梅城、劉長卿別墅、雙塔淩雲等勝跡。新安江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向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今有“清涼世界“的美譽,自古以來就是一條聞名中外的“唐詩之路“。這也是有文人風骨的馬雲濤選擇西歐新安江水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馬雲濤沒有料到,那時的新安江不僅僅有詩情畫意,更多的是灘多水險,常有船沉人亡之水上事故。尤其是自青溪河洪山至浦口一帶的上遊,河流進入峽穀,兩岸山勢險峻,河道曲折迂回;自浦口以下至漁梁壩河段岩石多裸露,堆積砂礫、卵石、礫石和大石,水流湍急。
馬雲濤背著母親準備的幹糧,主要是炒米和鍋巴,這兩樣徽州人外出最常見的食物,隻要用熱水一泡就可以當主食果腹,而鍋巴即使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也能直接當主食食用。由於沒有盤纏,從洪山村出來後,馬雲濤盡可能沿著青溪河畔,走山路,一直走到浦口才改乘船。所謂船,也不過是當地人改裝的一種竹木結構、比排筏更寬大,製作了圍合式的準船艙、隔板和簡易桅杆,與今天的船比較起來,最多也就隻能說是排筏的升級換代後的運輸工具。馬雲濤與船家商量,通過在船上幫助打雜幫工以及船遇到險灘擱淺時還要下水幫助推船,以此免除船資。
馬雲濤乘坐的這艘簡易船體量不大,但卻乘坐了大約有五十多人,加上每人一組輪番劃船。船老大是休寧人,四十來歲,裸著上身,常年被風吹日曬的古銅色的脊背,卻讓人感覺到一種大自然的張力。
馬雲濤上船後主動找活幹,幫助打掃船艙內地麵衛生。就在他滿頭大汗、低頭清掃艙內旅客隨手丟棄的各色垃圾時,一個人主動與他攀談起來,“年輕人,看你好像不是常幹粗活的人啊?”馬雲濤抬眼一看,這是一個雙眼目光如炬、眉宇間英氣勃發的中年人,身著絲質長衫,一看就是一個非官即商的人物。馬雲濤滿臉一紅,羞愧地道:“不瞞先生,小侄我先前是個讀書人,隻因家父病故,與母親形影相吊、無以為繼,隻得外出謀生!”
中年人“哦!”了一聲,仔細端詳馬雲濤,歎了口氣道,“時事維艱啊!你先前應考過嗎?”
馬雲濤答道“三年前參加鄉試僥幸獲得第一!此後恐再無機會了!”
中年人不由得對馬雲濤另眼相看,道“此去計往何處啊?有何打算?”
馬雲濤答:“小侄我意欲前往杭州或湖嘉,尋洪山同鄉,從學徒幹起,再徐圖發展!”
中年人微微一笑道,“在下載杭州有一個店麵,賢侄如果不嫌棄,到杭州後不妨前來一唔!”
馬雲濤大喜,當下問明地址,兩人約定,到杭州後馬雲濤先去尋洪山同鄉,安頓好後即來探視。
就在馬雲濤因收獲一份杭州店麵的工作而欣喜時,危險正在向全船逼近。此時正是深秋傍晚,山區江麵上寒氣彌漫。船已行至距離漁梁壩不到五裏的水程,因夜霧漸稠,視線模糊,船行走愈發艱難。突然至聽得“轟”的一聲,一下子把昏昏欲睡中的眾人驚醒,連忙問船工發生了什麽,原來一不小心,船撞上了一塊巨岩,船體左側下方撞破了一個大窟窿,江水趁勢湧入。船老大忙讓八個船工分守兩側同時用力劃行,想以最快的速度靠岸。但禍不單行,船沒走幾步路,又被岩石撞上了右側船身,江水頓時從左右兩側缺口奔湧而入。眾人一片驚呼。之間那個中年人迅速脫下身上長衫去封堵缺口,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用衣物去封堵。馬雲濤也忙奔過去,見船艙裏的地麵隔板上已經湧入尺許深的江水,他連忙四處尋找除水的東西,好不容易找一個木盆,急忙用盆盛水一下一下往外潑去。船老大讓船工抱了好幾床被子過來終於將缺口堵住,同時幾個船工和旅客也加入到除水行列。大家齊心協力忙活了一個多時辰,船身不再下沉,但即使船工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船始終不能前行。此時寒月初上,夜霧籠罩,眾人蜷縮在船上,進不能進,下不能下,饑寒交迫,一片恐慌。
中年人找到船老大商量對策。船老大一屁股坐到倉板上,一邊喘著粗氣,一邊發牢騷,“今天真是倒黴透頂了,船徹底報廢了!”中年人著急地說“這船泡在水裏,兩個窟窿還在進水,時間一長,必然要沉,全船好幾十人可都要葬身江底!能不能讓船工抓緊救人上岸?”
船老大罵道“誰說不是呢?但咱們這麽多人要一個個踩水背上岸去要背多少個來回?隻怕還沒有送去過幾個人,這邊船就沉了!哎,我真是沒有一點辦法了!”
馬雲濤在一邊聽著,一邊在思考,這時忙大聲說“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管不管用?”
中年人忙道“賢侄快說!”
馬雲濤忙對船老大問“請問船上有無鐵索或繩子?”
船老大不耐煩地冷笑著答道“要繩索做什麽用?莫不是要捆了人扔了江裏喂王八?”
馬雲濤道“隻要有足夠的繩索,我就有辦法救全船的人!”
船老大愛答不理地隻顧生悶氣,中年人卻力挺馬雲濤,讓船工趕緊把船上所有的繩索都收集過來。馬雲濤指揮眾人把繩索纏繞在一起,編成一根小碗口粗的杆繩,然後把杆繩接起來,又湊了些衣衫卷成繩,結成了近千米長,找了一個水性好的船工,附耳說了一番話。之間這個船工把繩索一頭係到船的錨口上,牢牢地打了個結,令一頭係在腰間,跳下江水,向對岸遊去。遊到對岸後,把繩索係到一棵大樹上,遠遠地向這邊招了招手。
馬雲濤忙大聲對眾人說,“各位,請聽我說,所有人按青壯年和婦女老幼排序組合,待會,每個青壯年帶一個婦女或老幼,下水後緊抓住繩子不要鬆手,向岸對過前進,會水的可以帶一個不會水的遊過去,不會水的抓住繩子攀爬過去!”
中年人忙在旁鼓掌道“好主意,好主意!大家主管按照他說的去做!”
當下全船人忙在馬雲濤和中年人的組織下,井然有序地下水,抓著繩子向對岸進發。在寒光泠泠的江麵上,為了生存,眾人顧不得許多了,紛紛奮力抓著繩子,一個向前急進。個別老人和小孩爬不動或抓不牢,馬雲濤都安排了船工重點看護。不到兩個時辰,全船五十七人全部成功上岸!幾個年輕人衝過去抬起馬雲濤山呼著一下一下把他拋起,忘情慶祝”我們得救了!我們得救了!“
中年人則讓船工和幾個青年人去撿拾來一些幹樹枝,燒起火來,眾人一起圍著熊熊大火取暖、烘幹衣物。
次日清晨,船老大去最近的鎮上找來一夥人,用拖船把側翻沉入江中的破損船拖到岸邊,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又把船給修補好了。下午太陽快落山時眾人歡呼著再次上船,重新起航!向著漁梁壩進發,過了漁梁壩,就將進入浙江境內,一日行程足可抵達淳安,那可是新安江上出了名的商賈雲集之地。
然而前方等待馬雲濤的不是從此一帆風順,而是又一個更加凶險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