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追隨胡雪岩,二十五年後胡雪岩病逝時,馬雲濤已經四十一歲。二十歲時,娶胡雪岩侄女胡霓芳為妻,生下兩子一女。長子馬思真參加清廷鄉試,考中舉人;次子馬思善從小不愛讀書,被送入胡慶餘堂做夥計;小女兒馬思美待字閨中。胡雪岩病逝後,胡家全部產業抵給債權人。胡慶餘堂抵給文家後,文家給了18股招牌股給胡家後人,聊以度日。新東家本有意聘請馬雲濤為掌櫃,無奈馬雲濤心灰意冷,婉言謝絕了。


    杭州諸多商號都來遊說馬雲濤,希望能延攬至自己門下。馬雲濤索性閉門不出,誰也不見。但時日一多,畢竟非長久之計,經不住妻子胡霓芳的軟磨硬泡,他最後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離開杭州這個讓他睹物思人的傷心之地,舉家回到家鄉歙縣。並拿出個人積蓄,重張洪山書院,自己親自在書院開課。因慕其才名,四鄉八村稍有經濟基礎的人家都願意把孩子送過來受教。長子馬思真一邊在書院授課,一邊積極準備參加來年會試。次子仍留胡慶餘堂。


    日子逐漸安定下來,馬雲濤又找到了二十五年前在家鄉每日與書卷為伴的文士風雅。長子馬思真看來將走上當年自己沒能走完的科舉仕途之路。一切都那麽安靜,一切都那麽順其自然。


    平靜的生活如果就這樣延續下去,馬雲濤將在山鄉漸漸老去,並被世人遺忘。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份閑適和寧靜。


    這個人就是曹新民!


    曹新民此時剛從汪家出來一年,決心自己創業。他選的第一站就是太平府的蕪湖。在蕪湖,他打出了碧雲茶莊的招牌,經過辛苦經營一年,生意漸有起色,就在他準備到杭州開立第二家店麵時,他聽到了有關胡雪岩病逝,胡家基業崩塌的消息。他立即想到了胡雪岩的手下第一能人馬雲濤。經四方打聽,得知馬雲濤已舉家回歸鄉裏,重張洪山書院。遂日夜兼程從杭州趕到歙縣。當曹新民突然在洪山書院出現時,馬雲濤吃了一驚。


    馬雲濤在杭州為胡雪岩協理謀劃時,已經聽說了汪四海手下最有前途的年輕後輩就是曹新民。此番不期在這山鄉相見。馬雲濤請曹新民落座,上茶後,開門見山地問:“曹掌櫃親臨寒舍,不知有何見教?若是為請我出山而來,則請莫開尊口!”


    曹新民笑道:“先生不必擔心,我絕非為此而來!隻是素聞先生和貴公子學問深厚,教人有方,名重徽州,如能將書院發揚光大,則必能造福更多學子!”


    曹新民這個回答卻是出乎馬雲濤意料,他半信半疑地問:“但不知曹掌櫃有何高見,能將書院發揚光大?”


    曹新民道:“在下老家池州府綢嶺離此地不遠,同樣被群山環繞,交通不便,眾多學童苦盼名師!我有心效仿洪山書院建製格局,在綢嶺創辦一所類似書院,但苦於名師無著,這確實讓我一籌莫展!”


    馬雲濤道:“曹掌櫃有此辦學之心,令人欽佩!徽池二州文人名士薈萃,何愁不能尋訪到如意名師?”


    曹新民道:“我創辦書院之初衷,實因當年家境貧寒,家中無力供我讀書,每想及此,我愈發不願此情再在他人身上重演!故而欲鬥膽邀請先生赴綢嶺一行,幫忙籌劃,一旦尋到合適之師資,我當即刻送先生回鄉。不知先生可否屈尊?”


    馬雲濤搖了搖頭道:“曹掌櫃有所不知,我這洪山書院是先父所創,目前學生概有五十多人,我一旦離開,如何不耽誤眾多學生學業?書院又如何延續?”


    曹新民依舊笑道:“我素聞貴公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何不將書院臨時托付於他,既可解我綢嶺書院之困,又可放手讓青年才俊勇挑重擔,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馬雲濤本以為曹新民來必定為聘自己從商而來,不料竟是邀請自己籌劃書院,這倒激起了他對曹新民的好感!沒想到一個蒸蒸日上的青年掌櫃能有如此心胸,確實難能可貴!而且從曹新民的話來看,可以說滴水不漏。正在遊移不定之際,長子馬思真過來插話道:“父親不必擔心,您盡管前往池州,這邊書院大小事務,我當竭盡全力替您辦好!何況三妹在家中成日無所事事,不如讓她來幫我,亦可不致過於寂寞!”


    馬雲濤聽他提起他最疼愛的小女兒,不免愈發心動!


    於是決定先應下這樁事,同意隔日便與曹新民走徽池商道從歙縣去石城。臨行前,馬雲濤一再強調,此番前去隻以參與讚劃和短期開講為要務,曹新民一概答應。馬雲濤沒有想到,跨出這一步後,就跨出了整個徽州,未來等待他的是一個龐大的又一個類似胡雪岩產業的王國在他倆的手中去實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綢嶺之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形在江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形在江海並收藏綢嶺之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