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當年馬雲濤是被曹新民給騙到了蕪湖,不如說是在半推半就之間雙方演繹了一場“隆中對”。
從歙縣去綢嶺按說如果走山道,雖然辛苦,但腳程快的兩日、腳程慢的三日也應當能到;如果走水路,則需走新安江下錢塘再沿皖江溯江而上從殷匯入秋浦河,因為繞了一大圈全程至少得十天半月。
在明清兩朝,皖南各州府行商區別大抵由交通方式之差異引起。徽州商人多走水路,從新安江下錢塘,在淳安、金華和杭州一線聚集為最;而池州商人也走水路,從秋浦河下皖江,在蕪湖、江寧和蘇州一線聚集為最。曹新民作為徽池二府交界地帶的綢嶺商人,兩條水路均可利用。
這次為了延攬馬雲濤,曹新民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他舍近取遠,選擇走新安江水道,理由是兩點:一是從歙縣去綢嶺的山道過於險峻,且常有匪盜出沒;二是走水道順路考察一下蘇杭兩地市場,為下一步擴店做準備,因馬雲濤最熟悉蘇杭市場,故想請馬雲濤同行,以便隨時請教。
馬雲濤是何等聰明,能看不出其中玄妙,但他卻渾然無覺,順水推舟,賣了曹新民一個人情。
曹新民自是心中暗喜,雇了條私船,一路上順風順水。船到淳安,曹新民讓船夫靠岸,二人上岸後,曹新民陪馬雲濤去拜了朱文公祠、海瑞廟和康塘村朱熹親筆題寫的“三瑞堂”。
朱熹這個人很有意思,祖籍是徐州府蕭縣(今屬宿州),後遷居徽州府婺源,出生於福建尤溪。18歲參加建州鄉試考取貢生,次年三月入都科舉,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準勅賜同進士出身。二十二歲考取同安縣主簿一職,任滿五年,歸自同安,不求仕進,主要進行教育和著述活動。隆興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應詔入對垂拱殿,向宋孝宗麵奏三劄,力主抗金,但未獲采納。朝廷任朱熹為國子監武學博士,朱熹辭職不就。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舊說”之弊,用“敬”和“雙修”思想重讀程顥、程頤著作,從全新角度獨創“中和新說”,從而一舉奠定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劃時代地位。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曾到淳安瀛山書院講學傳道,淳熙元年(1174)朱熹第二次來康塘村,時值陽春,“春筍恕發、蓬實體大、菱子如枕”。對此三異,朱熹認為“草木得氣之先者也,和氣致祥則動植之物先應焉哉!”是為祥瑞,恰巧,當年康塘村隱士****三個兒子長子守成,次子守引,三子守澤,赴京應試,皆得中進士。洪家集資獻銀造起新祠宇,特請朱熹題寫堂名。朱熹揮筆寫下“三瑞堂”三字,並附之以聯“三瑞呈祥龍變化,百琴協韻鳳來儀”。
橫看成嶺側成峰,在不同的人眼裏,看問題的關注點也不同。馬雲濤敬重朱熹,不僅僅因其是徽州同鄉,也不僅僅因為推崇其“中和”新理學,更重要的是欽慕其淡泊功名、致力儒學的大家風範。而曹新民則以三瑞堂預示吉兆,自也興味盎然。就在二人從三瑞堂出來時,不期在院子門口遇到了一個女子,隻見這個女子上身著一襲紅呢地三藍繡花蝶紋對襟褂,下身穿大紅蝴蝶紋暗花綢百褶裙,正從一輛轎車上下來。兩兩相遇,隻見她一雙明麗的眼睛足可望穿秋水。年齡約莫二十來歲,應是大戶人家小姐。曹新民與她四眼相對,這女子不禁臉頰緋紅,趕忙低下頭,從旁邊匆匆繞過,直接進了三瑞堂。馬雲濤拉了曹新民道:“咱們快些走吧,此地不宜久留!”
曹新民依依不舍,不住回頭,想再看看那女子,但轉眼之間,驚鴻一瞥,那女子早已不見。曹新民不覺有些悵惘。
馬雲濤笑道:“曹掌櫃,今年青春幾何?可有妻室?”
曹新民似若罔聞,直到馬雲濤大聲連問三遍,他才幡然夢醒,忙回道:“小弟二十有三!家中尚無妻室!”
馬雲濤“哦!”了一聲道,“年輕人誌在四方,何患無妻?”
曹新民不覺暗自心驚,心想,自己並不是個浪浮之人,今天怎麽如此失態,直叫人慚愧!大丈夫當先以事業為重,事業未就,何以家為?
就在曹新民深深自責之際,突然聽見身後有一女子聲音傳來,“先生留步!可曾遺失物品?”
曹新民和馬雲濤雙雙轉身來看,竟然是剛才那女子得隨身丫鬟,看她手上拿了個玉佩。曹新民忙摸了一下腰間,發現自己腰間玉佩竟然什麽時候不見了。他忙過去查看,一看正是自己的玉佩。忙雙手作揖道”多謝大姐,正是在下隨身玉佩!“
丫鬟看來隻有十三四歲,小姑娘不經莞爾一笑道”我哪做得了先生的大姐!是我家小姐方才進院拾得,她猜測應是先生隨身飾物,叫我急忙追過來還給先生!“
曹新民忙道:”敢問姑娘芳名?小姐現在何處?我當當麵致謝!“
小姑娘答道:”你叫我小雨吧,我家小姐現在在院子裏!不過物歸原主,自是本份,你不必當麵致謝了!“
曹新民道:“這是我祖傳玉佩,失而複得,豈能不當麵致謝!”說著就要隨小雨返回三瑞堂去麵謝小姐。
馬雲濤過來一把拽住曹新民道:“曹掌櫃,咱們長途慢慢,不好耽擱啊!”曹新民無奈地望著小雨,小雨噗次一聲又笑了:“我說不必嗎!你們快些趕路吧!”
曹新民一邊很不情願地被馬雲濤拽著離開三瑞堂,一邊急忙向小雨問道:“我是蕪湖碧雲茶莊的曹新民,請教你家小姐芳名?一邊他日重逢,定當致謝!”小雨笑而不答。
曹新民急了,“有勞姑娘了!”
小雨轉身進院子,身後飄來三個字:“劉蘇馨!”
從歙縣去綢嶺按說如果走山道,雖然辛苦,但腳程快的兩日、腳程慢的三日也應當能到;如果走水路,則需走新安江下錢塘再沿皖江溯江而上從殷匯入秋浦河,因為繞了一大圈全程至少得十天半月。
在明清兩朝,皖南各州府行商區別大抵由交通方式之差異引起。徽州商人多走水路,從新安江下錢塘,在淳安、金華和杭州一線聚集為最;而池州商人也走水路,從秋浦河下皖江,在蕪湖、江寧和蘇州一線聚集為最。曹新民作為徽池二府交界地帶的綢嶺商人,兩條水路均可利用。
這次為了延攬馬雲濤,曹新民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他舍近取遠,選擇走新安江水道,理由是兩點:一是從歙縣去綢嶺的山道過於險峻,且常有匪盜出沒;二是走水道順路考察一下蘇杭兩地市場,為下一步擴店做準備,因馬雲濤最熟悉蘇杭市場,故想請馬雲濤同行,以便隨時請教。
馬雲濤是何等聰明,能看不出其中玄妙,但他卻渾然無覺,順水推舟,賣了曹新民一個人情。
曹新民自是心中暗喜,雇了條私船,一路上順風順水。船到淳安,曹新民讓船夫靠岸,二人上岸後,曹新民陪馬雲濤去拜了朱文公祠、海瑞廟和康塘村朱熹親筆題寫的“三瑞堂”。
朱熹這個人很有意思,祖籍是徐州府蕭縣(今屬宿州),後遷居徽州府婺源,出生於福建尤溪。18歲參加建州鄉試考取貢生,次年三月入都科舉,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準勅賜同進士出身。二十二歲考取同安縣主簿一職,任滿五年,歸自同安,不求仕進,主要進行教育和著述活動。隆興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應詔入對垂拱殿,向宋孝宗麵奏三劄,力主抗金,但未獲采納。朝廷任朱熹為國子監武學博士,朱熹辭職不就。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舊說”之弊,用“敬”和“雙修”思想重讀程顥、程頤著作,從全新角度獨創“中和新說”,從而一舉奠定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劃時代地位。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曾到淳安瀛山書院講學傳道,淳熙元年(1174)朱熹第二次來康塘村,時值陽春,“春筍恕發、蓬實體大、菱子如枕”。對此三異,朱熹認為“草木得氣之先者也,和氣致祥則動植之物先應焉哉!”是為祥瑞,恰巧,當年康塘村隱士****三個兒子長子守成,次子守引,三子守澤,赴京應試,皆得中進士。洪家集資獻銀造起新祠宇,特請朱熹題寫堂名。朱熹揮筆寫下“三瑞堂”三字,並附之以聯“三瑞呈祥龍變化,百琴協韻鳳來儀”。
橫看成嶺側成峰,在不同的人眼裏,看問題的關注點也不同。馬雲濤敬重朱熹,不僅僅因其是徽州同鄉,也不僅僅因為推崇其“中和”新理學,更重要的是欽慕其淡泊功名、致力儒學的大家風範。而曹新民則以三瑞堂預示吉兆,自也興味盎然。就在二人從三瑞堂出來時,不期在院子門口遇到了一個女子,隻見這個女子上身著一襲紅呢地三藍繡花蝶紋對襟褂,下身穿大紅蝴蝶紋暗花綢百褶裙,正從一輛轎車上下來。兩兩相遇,隻見她一雙明麗的眼睛足可望穿秋水。年齡約莫二十來歲,應是大戶人家小姐。曹新民與她四眼相對,這女子不禁臉頰緋紅,趕忙低下頭,從旁邊匆匆繞過,直接進了三瑞堂。馬雲濤拉了曹新民道:“咱們快些走吧,此地不宜久留!”
曹新民依依不舍,不住回頭,想再看看那女子,但轉眼之間,驚鴻一瞥,那女子早已不見。曹新民不覺有些悵惘。
馬雲濤笑道:“曹掌櫃,今年青春幾何?可有妻室?”
曹新民似若罔聞,直到馬雲濤大聲連問三遍,他才幡然夢醒,忙回道:“小弟二十有三!家中尚無妻室!”
馬雲濤“哦!”了一聲道,“年輕人誌在四方,何患無妻?”
曹新民不覺暗自心驚,心想,自己並不是個浪浮之人,今天怎麽如此失態,直叫人慚愧!大丈夫當先以事業為重,事業未就,何以家為?
就在曹新民深深自責之際,突然聽見身後有一女子聲音傳來,“先生留步!可曾遺失物品?”
曹新民和馬雲濤雙雙轉身來看,竟然是剛才那女子得隨身丫鬟,看她手上拿了個玉佩。曹新民忙摸了一下腰間,發現自己腰間玉佩竟然什麽時候不見了。他忙過去查看,一看正是自己的玉佩。忙雙手作揖道”多謝大姐,正是在下隨身玉佩!“
丫鬟看來隻有十三四歲,小姑娘不經莞爾一笑道”我哪做得了先生的大姐!是我家小姐方才進院拾得,她猜測應是先生隨身飾物,叫我急忙追過來還給先生!“
曹新民忙道:”敢問姑娘芳名?小姐現在何處?我當當麵致謝!“
小姑娘答道:”你叫我小雨吧,我家小姐現在在院子裏!不過物歸原主,自是本份,你不必當麵致謝了!“
曹新民道:“這是我祖傳玉佩,失而複得,豈能不當麵致謝!”說著就要隨小雨返回三瑞堂去麵謝小姐。
馬雲濤過來一把拽住曹新民道:“曹掌櫃,咱們長途慢慢,不好耽擱啊!”曹新民無奈地望著小雨,小雨噗次一聲又笑了:“我說不必嗎!你們快些趕路吧!”
曹新民一邊很不情願地被馬雲濤拽著離開三瑞堂,一邊急忙向小雨問道:“我是蕪湖碧雲茶莊的曹新民,請教你家小姐芳名?一邊他日重逢,定當致謝!”小雨笑而不答。
曹新民急了,“有勞姑娘了!”
小雨轉身進院子,身後飄來三個字:“劉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