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後,歇息了片刻,吃了盞茶,華婉婉拒了薑恪的陪同,帶了芷黛與菲絮,按照先前說好的,自己到壽瀾堂接見大小管事長史和些能在主子跟前說上話的仆婦。
薑恪料她定能妥貼,便換身衣裳,去了澄觀齋,召集一幹幕僚,開會,將這三日連同大婚正日子的假裏落下的公務都給補回來,順便將明日早朝的折子整理出來。
自滕府回來的路上,王爺大略的拿了個冊子給華婉看,一麵給她大致的說了說,王府奴仆無數,品階分明,因是第一次接見,主要是認主,且讓主子瞧瞧下人的精神麵貌,再粗略的交代主要事務,因此今日要見的管事們算起來竟有二百之眾。這般多的人數,薑恪與華婉一商議就定下了壽瀾堂最強殺手係統。
壽瀾堂麵闊七間,進深三間,周圍廊,單簷歇山頂,頂覆黃色琉璃磚,天花為木雕,間飾多以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貴重木材,規格肅穆鄭重。奴才們第一次拜見主子,是頂頂正經的大事,倒也配得上開這壽瀾堂。
華婉到的時候,管事們站了滿滿一堂,早早候著了,一聽外頭唱道:“王妃到。”俱都斂衽下跪,伏地稱安。華婉叫菲絮攙著,目不斜視的從中間走過,她身上衣裙不動,環佩依靜,麵容親和微帶笑意,直到上首坐下,視線掃過滿滿一屋子跪著的人,暗暗點頭,和聲說道:“都起來吧。”
眾人再一扣首,口道:“謝王妃。”,再一齊站起,動作雖不致於人民解放軍參加閱兵式那樣的如出一轍,卻也整齊一致,顯是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華婉暗暗讚歎,轉頭看了芷黛一眼,芷黛會意,上前一福身,恭敬說道:“王妃,府上大大小小的管事都在這了,請王妃垂詢府事。”
“嗯。”華婉低聲應了,芷黛再一福禮,退至華婉身後站好。滿室管事垂手而立,眼眸低垂,不曾一絲聲響,華婉觀察片刻,方開口道:“我初來乍到,且年歲尚小,許多事,今後還要各位幫襯。”她語氣溫和可親,謙和從容,隱隱之下含著威嚴,讓人不敢小覷。華婉如何不知,自她進門起,王府裏的人便都睜大了眼盯著她這王妃如何立威。薑穆王朝立朝來從沒有像豫王這般年輕的王爺,更遑論十七歲妙齡的王妃,即便是前朝,封了親王的皇子也是過了十八後才開府另立的。
一個站在最前頭約莫五十的男子上前一步,拱手彎身道:“王妃客氣,奴才們忠心王爺,自當盡心辦事,王妃若有吩咐,知會一聲便是。奴才草名李忠文,是府上的長史。”長史,魏晉南北朝時為郡府官,掌兵馬。唐製,上州刺史別駕下,有長史一人,從五品。元朝時,擢長史官名,不複再用。至穆,親王府、郡王府置長史,理府事,掌外事,直隸王爺之下。
華婉笑了笑,也不言語,也不叫他起身,視線在他身後幾人身上來回了幾圈,最後落在李忠文身後一個圓臉大眼,謙卑的垂首並不打眼的男子身上。那男子一愣,在王妃微含壓迫的直視下,雙腿不由一軟,忙上前磕頭,道:“奴才謹福,是內府大管事,給王妃請安。”
李忠文是管外事的,一般隻在王爺跟前伺候,照理第一個回話的應當是管內事的謹福才是,可為何李忠文偏偏做了這出頭鳥?華婉心中暗哂,這李忠文倒真是個忠心的奴才。她稍稍偏頭,瞄了芷黛一眼,卻見芷黛眼中閃過不滿的神色,卻無驚慌。
罷了。華婉點點頭,和氣的說道:“都起身吧。”
此時,李忠文與謹福臉上已換了副神色,他身後站的管事有六人,謹福最不打眼,可王妃慧眼如炬,一眼掃過去便將這內府大總管給拎了出來,就憑這份眼力,如何還能因她年歲輕出身庶女而小覷?滿室的管事也都更為肅謹恭順。
接下去倒是順暢,華婉問什麽,下頭的人便答什麽,沒出什麽幺蛾子。
問完話,剛是金烏西沉的時候,華婉收了幾本賬冊,吩咐讓賬房與謹福明日申正到衡廳回話,便領著幾個丫鬟回靜漪堂。
豫王初時看華婉身邊隻有一個菲絮還算得力,真有事時,定會少人手幫襯,便把自己身邊的四大丫鬟之一的清意給了華婉,另又派了三個二等丫鬟,四個三等丫鬟並十幾個小丫頭來靜漪堂伺候。這正是華婉需要的,她便大大方方的謝了王爺恩典,留下了這許多人。
走到靜漪堂,華婉見再過兩刻就是進膳的時候了,便叫來清意道:“你派個丫頭去澄觀齋看看,問王爺晚膳是在哪裏用。”清意稱是退下了。
芷黛仍是王爺身邊服侍的,今日隻是借來問些話,就等著王妃問她適才一開始時李忠文等人的不敬,誰想過了好久,王妃都隻是自顧自的翻著賬冊,沒有出聲問話。芷黛心中驚疑,可到底是王爺身邊服侍的,比常人不知多出多少的見識心性,當即也定下心來,在一旁伺候茶水。
那頭澄觀齋裏,豫王見事情議得差不多,揮揮手道:“各位先生辛苦,外頭叫人擺了飯,先生們用了晚飯再回去吧重生之掌控世界全文閱讀。”幾名幕僚忙拱手稱不敢,告了退,魚貫而出。薑恪想了片刻,出聲道:“諸葛先生暫留。”
走在那幾名幕僚中間的一個白衣青履的中年男子回身走了回來,他約莫四十好幾的年歲,留著一撮文士須,頭戴遠遊冠,若是再執一柄羽扇可不就是諸葛孔明再世?
薑恪示意他坐下,吩咐長安重新上茶。
“前日皇姐送來的六安瓜片,本王看著,很是香醇,特請先生一同品嚐。”薑恪笑道。說著,長安便端了茶上來。青花的瓷盞,內中青碧茶水,嫋嫋茶煙,聞之香沁入肺,諸葛暉抿了一口,讚道:“好茶。這個時節,可不多這樣好的六安瓜片。”
薑恪蓋了蓋杯蓋,點頭道:“可不是,聽皇姐說,這是廬州那邊剛送上的,”她頓了頓,很是感慨的說道:“君父子嗣單薄,到了本王這一代,就這麽一個姐姐,她記掛著本王。”諸葛暉放下茶盞,似乎感同身受,輕輕歎息一聲,道:“王爺與長公主姐弟情篤,先帝知道了,定是欣慰高興的。”
薑恪淡淡一笑,道:“廬州知府沈慎之倒是個人才,本王記得,他拜在輔國公門下。”諸葛暉立刻說道:“沈慎之是天啟九年的進士,一甲十二名,殿試第七名,先在翰林院做過一年編修,雍唐元年外放岷縣知縣,短短五年做到廬州知府,是他的本事。”
薑恪目光沉晦,輕笑道:“這樣的人才,輔國公不緊著用,倒讓他在野飄著了。”諸葛暉知道自家王爺的心思,他沉思片刻,道:“若是輔國公退居消息不假,這人應當是為他家的世子爺備下的。”薑恪輕諷一笑,頗不以為然。諸葛暉沉聲道:“此人家世貧寒,當初會試之前想要拜見主考官,卻無人引見,是輔國公慧眼識珠,給他引的路,這可謂知遇之恩。”
科舉考試考的不隻是寒窗苦讀的經綸會典,更有審時度勢的眼光和身家背景,師從何處。因而考生考試前都有拜見主考官的例子,奉上一篇文章,不僅是讓主考官知道了你的文采,更是記下字跡,批閱考卷時酌情定奪。輔國公對沈慎之是大恩如海,若是他反水,別說他自己心中是否過得去,便是天下士子都要罵他一個忘恩負義,不忠不孝。
如此來看,是收攏不得了。薑恪看向諸葛暉,片刻,笑道:“那就給他挪個地方。”諸葛暉眼前一亮,當即道:“濟南藩台最佳。”山東節度使是輔國公的人可幫襯一二,且濟南藩台一向升遷快,沈慎之去了那裏,不多久便可以叫輔國公升回京城。這地方再好不過。恐怕輔國公也是這樣的心思。若不是,隻要有人在旁指點指點也是極為方便的。
薑恪嘴角現出一個陰鷙的笑意道:“到時知會知會山東布政使鄭大人,讓他好好照看著,濟南是個好地方,務必要多留沈大人幾年,別緊著加官進爵。”諸葛暉應下了,忽想起一事,忖度著問:“滕侯爺在浙東那地界都快五年了,王爺您看?”薑恪靠在那太師椅上,冷笑:“他到是耐不住了,是要給他換個地方了,本王去年去臨安,眼前所聞所見,浙東都快要姓滕了。騰遠侯當真是好本事。本王容不得有異心之人。”自安史之亂後,帝王都忌諱節度使權力過大威脅中央,便不斷的削減節度使的權力,到宋朝,節度使已是徒有其名。穆朝亦是節製了節度使,隻令其掌兵權,可騰遠侯倒是能另辟蹊徑,籠絡了按察使與布政使。
諸葛暉見此,心中大喜,他總擔心王爺被滕家的女兒迷了心神,便佯裝為難的問:“那王妃那兒?”薑恪目帶笑意的看著他,直把他的心思看穿了,叫他不自在的掩嘴咳了兩聲,方笑著道:“騰遠侯庶長子滕思成是個有能之人,先生尋個適合的差事,再借他府的名義給他,旁的,就看他自身造化了。”諸葛暉當即會意,直稱:“王爺高明。”
這時外頭守著的樂安聽裏麵已商量完了正事,便進來稟道:“王爺,靜漪堂遣了人來問王爺晚膳。”諸葛暉聞言,笑的促狹,起身拱拱手告退道:“王爺既有王妃相候,在下便告辭了。”
薑恪好笑的擺擺手道:“去吧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
薑恪料她定能妥貼,便換身衣裳,去了澄觀齋,召集一幹幕僚,開會,將這三日連同大婚正日子的假裏落下的公務都給補回來,順便將明日早朝的折子整理出來。
自滕府回來的路上,王爺大略的拿了個冊子給華婉看,一麵給她大致的說了說,王府奴仆無數,品階分明,因是第一次接見,主要是認主,且讓主子瞧瞧下人的精神麵貌,再粗略的交代主要事務,因此今日要見的管事們算起來竟有二百之眾。這般多的人數,薑恪與華婉一商議就定下了壽瀾堂最強殺手係統。
壽瀾堂麵闊七間,進深三間,周圍廊,單簷歇山頂,頂覆黃色琉璃磚,天花為木雕,間飾多以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貴重木材,規格肅穆鄭重。奴才們第一次拜見主子,是頂頂正經的大事,倒也配得上開這壽瀾堂。
華婉到的時候,管事們站了滿滿一堂,早早候著了,一聽外頭唱道:“王妃到。”俱都斂衽下跪,伏地稱安。華婉叫菲絮攙著,目不斜視的從中間走過,她身上衣裙不動,環佩依靜,麵容親和微帶笑意,直到上首坐下,視線掃過滿滿一屋子跪著的人,暗暗點頭,和聲說道:“都起來吧。”
眾人再一扣首,口道:“謝王妃。”,再一齊站起,動作雖不致於人民解放軍參加閱兵式那樣的如出一轍,卻也整齊一致,顯是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華婉暗暗讚歎,轉頭看了芷黛一眼,芷黛會意,上前一福身,恭敬說道:“王妃,府上大大小小的管事都在這了,請王妃垂詢府事。”
“嗯。”華婉低聲應了,芷黛再一福禮,退至華婉身後站好。滿室管事垂手而立,眼眸低垂,不曾一絲聲響,華婉觀察片刻,方開口道:“我初來乍到,且年歲尚小,許多事,今後還要各位幫襯。”她語氣溫和可親,謙和從容,隱隱之下含著威嚴,讓人不敢小覷。華婉如何不知,自她進門起,王府裏的人便都睜大了眼盯著她這王妃如何立威。薑穆王朝立朝來從沒有像豫王這般年輕的王爺,更遑論十七歲妙齡的王妃,即便是前朝,封了親王的皇子也是過了十八後才開府另立的。
一個站在最前頭約莫五十的男子上前一步,拱手彎身道:“王妃客氣,奴才們忠心王爺,自當盡心辦事,王妃若有吩咐,知會一聲便是。奴才草名李忠文,是府上的長史。”長史,魏晉南北朝時為郡府官,掌兵馬。唐製,上州刺史別駕下,有長史一人,從五品。元朝時,擢長史官名,不複再用。至穆,親王府、郡王府置長史,理府事,掌外事,直隸王爺之下。
華婉笑了笑,也不言語,也不叫他起身,視線在他身後幾人身上來回了幾圈,最後落在李忠文身後一個圓臉大眼,謙卑的垂首並不打眼的男子身上。那男子一愣,在王妃微含壓迫的直視下,雙腿不由一軟,忙上前磕頭,道:“奴才謹福,是內府大管事,給王妃請安。”
李忠文是管外事的,一般隻在王爺跟前伺候,照理第一個回話的應當是管內事的謹福才是,可為何李忠文偏偏做了這出頭鳥?華婉心中暗哂,這李忠文倒真是個忠心的奴才。她稍稍偏頭,瞄了芷黛一眼,卻見芷黛眼中閃過不滿的神色,卻無驚慌。
罷了。華婉點點頭,和氣的說道:“都起身吧。”
此時,李忠文與謹福臉上已換了副神色,他身後站的管事有六人,謹福最不打眼,可王妃慧眼如炬,一眼掃過去便將這內府大總管給拎了出來,就憑這份眼力,如何還能因她年歲輕出身庶女而小覷?滿室的管事也都更為肅謹恭順。
接下去倒是順暢,華婉問什麽,下頭的人便答什麽,沒出什麽幺蛾子。
問完話,剛是金烏西沉的時候,華婉收了幾本賬冊,吩咐讓賬房與謹福明日申正到衡廳回話,便領著幾個丫鬟回靜漪堂。
豫王初時看華婉身邊隻有一個菲絮還算得力,真有事時,定會少人手幫襯,便把自己身邊的四大丫鬟之一的清意給了華婉,另又派了三個二等丫鬟,四個三等丫鬟並十幾個小丫頭來靜漪堂伺候。這正是華婉需要的,她便大大方方的謝了王爺恩典,留下了這許多人。
走到靜漪堂,華婉見再過兩刻就是進膳的時候了,便叫來清意道:“你派個丫頭去澄觀齋看看,問王爺晚膳是在哪裏用。”清意稱是退下了。
芷黛仍是王爺身邊服侍的,今日隻是借來問些話,就等著王妃問她適才一開始時李忠文等人的不敬,誰想過了好久,王妃都隻是自顧自的翻著賬冊,沒有出聲問話。芷黛心中驚疑,可到底是王爺身邊服侍的,比常人不知多出多少的見識心性,當即也定下心來,在一旁伺候茶水。
那頭澄觀齋裏,豫王見事情議得差不多,揮揮手道:“各位先生辛苦,外頭叫人擺了飯,先生們用了晚飯再回去吧重生之掌控世界全文閱讀。”幾名幕僚忙拱手稱不敢,告了退,魚貫而出。薑恪想了片刻,出聲道:“諸葛先生暫留。”
走在那幾名幕僚中間的一個白衣青履的中年男子回身走了回來,他約莫四十好幾的年歲,留著一撮文士須,頭戴遠遊冠,若是再執一柄羽扇可不就是諸葛孔明再世?
薑恪示意他坐下,吩咐長安重新上茶。
“前日皇姐送來的六安瓜片,本王看著,很是香醇,特請先生一同品嚐。”薑恪笑道。說著,長安便端了茶上來。青花的瓷盞,內中青碧茶水,嫋嫋茶煙,聞之香沁入肺,諸葛暉抿了一口,讚道:“好茶。這個時節,可不多這樣好的六安瓜片。”
薑恪蓋了蓋杯蓋,點頭道:“可不是,聽皇姐說,這是廬州那邊剛送上的,”她頓了頓,很是感慨的說道:“君父子嗣單薄,到了本王這一代,就這麽一個姐姐,她記掛著本王。”諸葛暉放下茶盞,似乎感同身受,輕輕歎息一聲,道:“王爺與長公主姐弟情篤,先帝知道了,定是欣慰高興的。”
薑恪淡淡一笑,道:“廬州知府沈慎之倒是個人才,本王記得,他拜在輔國公門下。”諸葛暉立刻說道:“沈慎之是天啟九年的進士,一甲十二名,殿試第七名,先在翰林院做過一年編修,雍唐元年外放岷縣知縣,短短五年做到廬州知府,是他的本事。”
薑恪目光沉晦,輕笑道:“這樣的人才,輔國公不緊著用,倒讓他在野飄著了。”諸葛暉知道自家王爺的心思,他沉思片刻,道:“若是輔國公退居消息不假,這人應當是為他家的世子爺備下的。”薑恪輕諷一笑,頗不以為然。諸葛暉沉聲道:“此人家世貧寒,當初會試之前想要拜見主考官,卻無人引見,是輔國公慧眼識珠,給他引的路,這可謂知遇之恩。”
科舉考試考的不隻是寒窗苦讀的經綸會典,更有審時度勢的眼光和身家背景,師從何處。因而考生考試前都有拜見主考官的例子,奉上一篇文章,不僅是讓主考官知道了你的文采,更是記下字跡,批閱考卷時酌情定奪。輔國公對沈慎之是大恩如海,若是他反水,別說他自己心中是否過得去,便是天下士子都要罵他一個忘恩負義,不忠不孝。
如此來看,是收攏不得了。薑恪看向諸葛暉,片刻,笑道:“那就給他挪個地方。”諸葛暉眼前一亮,當即道:“濟南藩台最佳。”山東節度使是輔國公的人可幫襯一二,且濟南藩台一向升遷快,沈慎之去了那裏,不多久便可以叫輔國公升回京城。這地方再好不過。恐怕輔國公也是這樣的心思。若不是,隻要有人在旁指點指點也是極為方便的。
薑恪嘴角現出一個陰鷙的笑意道:“到時知會知會山東布政使鄭大人,讓他好好照看著,濟南是個好地方,務必要多留沈大人幾年,別緊著加官進爵。”諸葛暉應下了,忽想起一事,忖度著問:“滕侯爺在浙東那地界都快五年了,王爺您看?”薑恪靠在那太師椅上,冷笑:“他到是耐不住了,是要給他換個地方了,本王去年去臨安,眼前所聞所見,浙東都快要姓滕了。騰遠侯當真是好本事。本王容不得有異心之人。”自安史之亂後,帝王都忌諱節度使權力過大威脅中央,便不斷的削減節度使的權力,到宋朝,節度使已是徒有其名。穆朝亦是節製了節度使,隻令其掌兵權,可騰遠侯倒是能另辟蹊徑,籠絡了按察使與布政使。
諸葛暉見此,心中大喜,他總擔心王爺被滕家的女兒迷了心神,便佯裝為難的問:“那王妃那兒?”薑恪目帶笑意的看著他,直把他的心思看穿了,叫他不自在的掩嘴咳了兩聲,方笑著道:“騰遠侯庶長子滕思成是個有能之人,先生尋個適合的差事,再借他府的名義給他,旁的,就看他自身造化了。”諸葛暉當即會意,直稱:“王爺高明。”
這時外頭守著的樂安聽裏麵已商量完了正事,便進來稟道:“王爺,靜漪堂遣了人來問王爺晚膳。”諸葛暉聞言,笑的促狹,起身拱拱手告退道:“王爺既有王妃相候,在下便告辭了。”
薑恪好笑的擺擺手道:“去吧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