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過後,滿地蒼夷。
太平道眾人眼見碰到硬茬子,心知不能輕易取勝,為首之人一聲令下,頭戴黃巾的數千人馬,如潮水一般褪去,隻剩下殘肢斷臂堆滿地。
鮮紅的血液染紅村口,橫七豎八的屍體,堆得到處都是,被砍掉的腿腳,露出森森白骨,讓人看了忍不住狂吐不已。
勝利沒有讓大家歡喜,看著滿地的狼藉,他們心情沉重,不明白山匪為何會殺到楊家灣來,更不明白,劉家莊的二狗子為何要出賣族人,不過,.殺人者,人恒殺之,剛才還囂張不已的劉二狗,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具屍體。
地上的屍體當中,好些人曾經受過大當家恩惠,眾人想不明白,為何他們要恩將仇報。
同時,眾人心裏驚慌失措,仿佛一夜之間,有什麽東西變了。
張其下令清點傷亡。
一位漢子聲音沉重地回答:“我方壯士,死六十六人,傷一百八十七人,殺敵八百二十五人。”
這是龐大的數字,相較於敵軍三千人數來說,村民和張其的屬下全部加起來,也不過一千三百餘人,這是一場巨大的勝利,然而,所有人的心裏隻剩下悲傷的情緒。
“三弟,你醒醒,你醒醒啊———”
“小山子,小山子———”
“哇———”
楊家灣的村民們,承受不住打擊,撕心裂肺的嚎嚎大哭。
張其的一群屬下,神色漠然,有傷心,有沉痛,但更多卻是看慣生死的麻木,他們本就是一群流民,也有人曾經當過山匪,他們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對死亡早就司空見慣,甚至沒有遇上大當家以前,他們每一天都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戰鬥結束,躲在房裏的村民打開院門。
“兒啊———”失去親人的村民,哭的老淚縱橫。
“殺千刀的啊。”
“老天爺,您瞎了眼嗎。”
更有人憤怒的嘶吼:“為什麽,為什麽賊匪會殺到村裏來?”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劉家莊也遇難的嗎?”
“劉二狗帶人殺過來,劉家莊幸免的可能性不大。”
“報官,趕緊報官。”
“張大哥,你有馬,派人去一趟縣城報官吧。”
張其沉默,以今日的形勢看來,他隻怕官府已經自顧不暇,他隻站在楊家灣,便發現三處地方起火,那麽其他地方呢,太平道大喊口號,目中無人,四處燒殺,毫無忌憚,今夜之亂定然已經蓄謀已久。
“明日,我且派人出去打探,今晚嚴防死守,爾等輪流換班,切不可疏忽大意。”
“諾。”
張其接著說道:“地上賊人的屍體,燒了吧,我村鄉勇的屍首.......”
“不,別動我兒子,他還活著,他還活著———”一位婦人大哭大喊,發瘋了一樣抱住兒子的屍體不撒手。
楊二伯首先站了出來,一雙睿智的眼睛裏,有著掩藏不住的悲傷,沉聲說道:“劉氏,小山已然身故,需得入土為安,他乃我村勇士,死得其所,你應為此自豪,我孫......我孫.......”
楊二伯淚流滿麵,哭的說不出話來。
“不------”婦人傷心欲絕:“別動我兒子。”
伴隨著她的哭喊聲,許許多多村民,也跟著大聲痛哭起來。
呂司憤怒的眼睛都紅了,今日他方明白,以往遇上劫匪,剿殺山賊都是小打小鬧,看著滿地屍體,看著認識的人倒下,他才刻骨銘心的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太平道的那群人,簡直是畜生。
他知道,今日攻打村民一事,肯定不是太平道下的命令,可是他的心裏依然遷怒。
張角自己沒本事,又是將死之人,朝廷昏聵,百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這些呂司可以理解,然而,太平道管教無方,招收信徒毫無顧忌,那群人是山匪,他們無惡不作,加入太平道這樣反對朝廷的勢力,借著太平道的名號生事,根本就是如魚得水。
太平道助長了他們野心,助長了他們殘暴。
呂司沉默地拿出藥箱,開始為受傷的眾人包紮傷口,看著他們鮮血淋漓的傷痕,心裏一陣陣抽痛,可是,他更加清楚,這樣場麵,他不僅要習慣,以後肯定還會經常遇到。
亂世一天沒有結束,傷亡一天不會減少。
呂司心裏頭一次湧出一種深深渴望,他要竭盡所能,結束東漢末年的亂局。
翌日,一大清早,王二勇出門打探消息回來,神色十分凝重:“大當家,不好了,太平道反了,他們號稱黃巾揭竿起義,昨夜附近幾個村全部遇難,幸存者從匪投敵,昨日攻打楊家灣的匪首,再次聚集三千餘人,現已往治郯而去。”
張其鬆了口氣,那群人走了就好,短時間內,楊家灣不會有危險。
周珈明顯不信,遲疑道:“他們果真已走?再次聚眾人馬,沒想回來報仇?”
王二勇點頭:“治郯大方首領發火,賊匪不敢不從,我等也算是給治郯擋了災,隔壁縣城,昨夜已被太平道攻占,縣令一家頭顱懸掛城門示眾,否則,消息也不會傳的如此之快,今日治郯縣城戒嚴,城門重兵把守,已然鬧翻天了。”
周珈稍一思索,心中立即明白,昨日攻打他們的太平教眾,一定是私自行動,那群山匪本和他們有仇,二月底,大當家剿匪的時候,他們還是一群山賊,突然加入太平道,想必是被大當家給收拾狠了。
然則,正因為他們擅自行動,才導致太平道攻打治郯火力不足,因此,治郯逃過一劫,昨夜沒有被反軍拿下,匪首不聽號令造成攻打失誤,太平道大方首領的怒氣肯定不小,不過,賊匪再次聚集了三千餘人,加上昨夜剩下兩千餘人,治郯這邊的大方首領縱然生氣,此時恐怕也無可奈何,並且形勢不妙,隨時都有可能被人替代。
周珈心念急轉,腦海裏迅速羅列出當前形勢。
張其心中慚愧:“若非吾攻打山寨,附近村民也不會遭此劫難,是吾之過.......”
呂司不讚同地說道:“義父,那群山匪毫無人性,就算我等沒有攻打,他們害的百姓還少了嗎?況且,我等乃是為民除害,提前剿滅一座山寨,提前多殺一個賊匪,便是提前挽救了貧苦百姓,那群人若是活著,你可知,今夜又會增添多少人命。”
周珈點頭:“司兒所言極是,大當家無需自責,太平道造反非你之過,若非你帶領眾人抵抗,楊家灣隻怕也會步入劉家莊與張家村的後塵。”
“唉!”張其眉頭緊縮,重重歎息,這個天下要亂了啊。
周珈神色一凜,問道:“大當家有何打算?”
張其皺眉:“且先保護村民,等等再看。”
呂司毫不猶豫地說道:“義父何不從官,保護大漢百姓乃男兒本職,我等人小力微,勢單力薄,唯有投靠官府方能保全自身,更何況,堂堂男兒當建功立業,如此機會,義父何不領著眾人一展頭角。”
張其陷入深思,蹙眉看了呂司一眼,他總覺得,司兒今日一席話,仿佛早有預謀。
周珈卻是大笑起來:“太平道得勢一時,定然不會長久,朝廷兵馬一出,賊匪焉能有命在,而今確實是大好機會,大當家何不乘勢而起。”
王二勇的神色激動起來,大當家如果當了官,他們是不是也可以混個職位。
呂司說道:“大漢*,然,樹大根深,朝中英雄如雲,人才輩出,太平道乃烏合之眾,目光短淺,他日必敗,孩兒憂心,非是太平道作亂,而是,太平道的叛亂,將會助長諸侯的野心,到時候我等若沒有自保之力,豈不是成了待宰羔羊。”
周珈神色一變:“司兒此言何意?”
呂司問道:“朝廷可有兵馬?”
周珈回答:“有。”
呂司再問:“誰人麾下?”
周珈微微一怔,心下大驚,如果按照司兒所言,天下大亂不遠矣。
周珈目光複雜地看了呂司一眼,心裏不得不佩服,司兒的大局觀,他自愧不如。
張其皺著眉頭,心裏有些煩躁,壓根沒聽明白他們說些什麽。
呂司沉聲說道:“朝廷對兵馬掌控不足,如若派兵平亂,誰人鎮守洛陽,義父,你且等著看,不如數日,朝廷定會頒布公文,允州府招兵買馬之權,各地太守領兵平亂。”
張其心神一震,臉色難看到極點,憤怒地說道:“如此一來,朝廷不怕州牧做大,太守藏兵,皇上糊塗啊!”
呂司眼神輕嘲:“皇帝糊塗也不是一天兩天。”
張其神色陰霾,像是結了冰一樣。
呂司接著說道:“天下一亂,我等何去何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故而,孩兒建議義父從軍,賺取功勳,就成功名。”
張其臉色難看,竟有一些咬牙切齒的樣子。
呂司心中不解,義父究竟在顧忌什麽,此時借著黃巾之亂建功立業,乃是一條大好出路,義父為何猶豫不決。
張其眼神冷凝:“此事容後再議。”
“義父———”
張其不容置疑地說道:“為父心意已定,司兒不必多言。”
呂司無奈,心裏想不明白,他已經為義父鋪好了路,義父究竟在忌憚些什麽。
太平道眾人眼見碰到硬茬子,心知不能輕易取勝,為首之人一聲令下,頭戴黃巾的數千人馬,如潮水一般褪去,隻剩下殘肢斷臂堆滿地。
鮮紅的血液染紅村口,橫七豎八的屍體,堆得到處都是,被砍掉的腿腳,露出森森白骨,讓人看了忍不住狂吐不已。
勝利沒有讓大家歡喜,看著滿地的狼藉,他們心情沉重,不明白山匪為何會殺到楊家灣來,更不明白,劉家莊的二狗子為何要出賣族人,不過,.殺人者,人恒殺之,剛才還囂張不已的劉二狗,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具屍體。
地上的屍體當中,好些人曾經受過大當家恩惠,眾人想不明白,為何他們要恩將仇報。
同時,眾人心裏驚慌失措,仿佛一夜之間,有什麽東西變了。
張其下令清點傷亡。
一位漢子聲音沉重地回答:“我方壯士,死六十六人,傷一百八十七人,殺敵八百二十五人。”
這是龐大的數字,相較於敵軍三千人數來說,村民和張其的屬下全部加起來,也不過一千三百餘人,這是一場巨大的勝利,然而,所有人的心裏隻剩下悲傷的情緒。
“三弟,你醒醒,你醒醒啊———”
“小山子,小山子———”
“哇———”
楊家灣的村民們,承受不住打擊,撕心裂肺的嚎嚎大哭。
張其的一群屬下,神色漠然,有傷心,有沉痛,但更多卻是看慣生死的麻木,他們本就是一群流民,也有人曾經當過山匪,他們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對死亡早就司空見慣,甚至沒有遇上大當家以前,他們每一天都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戰鬥結束,躲在房裏的村民打開院門。
“兒啊———”失去親人的村民,哭的老淚縱橫。
“殺千刀的啊。”
“老天爺,您瞎了眼嗎。”
更有人憤怒的嘶吼:“為什麽,為什麽賊匪會殺到村裏來?”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劉家莊也遇難的嗎?”
“劉二狗帶人殺過來,劉家莊幸免的可能性不大。”
“報官,趕緊報官。”
“張大哥,你有馬,派人去一趟縣城報官吧。”
張其沉默,以今日的形勢看來,他隻怕官府已經自顧不暇,他隻站在楊家灣,便發現三處地方起火,那麽其他地方呢,太平道大喊口號,目中無人,四處燒殺,毫無忌憚,今夜之亂定然已經蓄謀已久。
“明日,我且派人出去打探,今晚嚴防死守,爾等輪流換班,切不可疏忽大意。”
“諾。”
張其接著說道:“地上賊人的屍體,燒了吧,我村鄉勇的屍首.......”
“不,別動我兒子,他還活著,他還活著———”一位婦人大哭大喊,發瘋了一樣抱住兒子的屍體不撒手。
楊二伯首先站了出來,一雙睿智的眼睛裏,有著掩藏不住的悲傷,沉聲說道:“劉氏,小山已然身故,需得入土為安,他乃我村勇士,死得其所,你應為此自豪,我孫......我孫.......”
楊二伯淚流滿麵,哭的說不出話來。
“不------”婦人傷心欲絕:“別動我兒子。”
伴隨著她的哭喊聲,許許多多村民,也跟著大聲痛哭起來。
呂司憤怒的眼睛都紅了,今日他方明白,以往遇上劫匪,剿殺山賊都是小打小鬧,看著滿地屍體,看著認識的人倒下,他才刻骨銘心的體會到,戰爭的殘酷。
太平道的那群人,簡直是畜生。
他知道,今日攻打村民一事,肯定不是太平道下的命令,可是他的心裏依然遷怒。
張角自己沒本事,又是將死之人,朝廷昏聵,百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這些呂司可以理解,然而,太平道管教無方,招收信徒毫無顧忌,那群人是山匪,他們無惡不作,加入太平道這樣反對朝廷的勢力,借著太平道的名號生事,根本就是如魚得水。
太平道助長了他們野心,助長了他們殘暴。
呂司沉默地拿出藥箱,開始為受傷的眾人包紮傷口,看著他們鮮血淋漓的傷痕,心裏一陣陣抽痛,可是,他更加清楚,這樣場麵,他不僅要習慣,以後肯定還會經常遇到。
亂世一天沒有結束,傷亡一天不會減少。
呂司心裏頭一次湧出一種深深渴望,他要竭盡所能,結束東漢末年的亂局。
翌日,一大清早,王二勇出門打探消息回來,神色十分凝重:“大當家,不好了,太平道反了,他們號稱黃巾揭竿起義,昨夜附近幾個村全部遇難,幸存者從匪投敵,昨日攻打楊家灣的匪首,再次聚集三千餘人,現已往治郯而去。”
張其鬆了口氣,那群人走了就好,短時間內,楊家灣不會有危險。
周珈明顯不信,遲疑道:“他們果真已走?再次聚眾人馬,沒想回來報仇?”
王二勇點頭:“治郯大方首領發火,賊匪不敢不從,我等也算是給治郯擋了災,隔壁縣城,昨夜已被太平道攻占,縣令一家頭顱懸掛城門示眾,否則,消息也不會傳的如此之快,今日治郯縣城戒嚴,城門重兵把守,已然鬧翻天了。”
周珈稍一思索,心中立即明白,昨日攻打他們的太平教眾,一定是私自行動,那群山匪本和他們有仇,二月底,大當家剿匪的時候,他們還是一群山賊,突然加入太平道,想必是被大當家給收拾狠了。
然則,正因為他們擅自行動,才導致太平道攻打治郯火力不足,因此,治郯逃過一劫,昨夜沒有被反軍拿下,匪首不聽號令造成攻打失誤,太平道大方首領的怒氣肯定不小,不過,賊匪再次聚集了三千餘人,加上昨夜剩下兩千餘人,治郯這邊的大方首領縱然生氣,此時恐怕也無可奈何,並且形勢不妙,隨時都有可能被人替代。
周珈心念急轉,腦海裏迅速羅列出當前形勢。
張其心中慚愧:“若非吾攻打山寨,附近村民也不會遭此劫難,是吾之過.......”
呂司不讚同地說道:“義父,那群山匪毫無人性,就算我等沒有攻打,他們害的百姓還少了嗎?況且,我等乃是為民除害,提前剿滅一座山寨,提前多殺一個賊匪,便是提前挽救了貧苦百姓,那群人若是活著,你可知,今夜又會增添多少人命。”
周珈點頭:“司兒所言極是,大當家無需自責,太平道造反非你之過,若非你帶領眾人抵抗,楊家灣隻怕也會步入劉家莊與張家村的後塵。”
“唉!”張其眉頭緊縮,重重歎息,這個天下要亂了啊。
周珈神色一凜,問道:“大當家有何打算?”
張其皺眉:“且先保護村民,等等再看。”
呂司毫不猶豫地說道:“義父何不從官,保護大漢百姓乃男兒本職,我等人小力微,勢單力薄,唯有投靠官府方能保全自身,更何況,堂堂男兒當建功立業,如此機會,義父何不領著眾人一展頭角。”
張其陷入深思,蹙眉看了呂司一眼,他總覺得,司兒今日一席話,仿佛早有預謀。
周珈卻是大笑起來:“太平道得勢一時,定然不會長久,朝廷兵馬一出,賊匪焉能有命在,而今確實是大好機會,大當家何不乘勢而起。”
王二勇的神色激動起來,大當家如果當了官,他們是不是也可以混個職位。
呂司說道:“大漢*,然,樹大根深,朝中英雄如雲,人才輩出,太平道乃烏合之眾,目光短淺,他日必敗,孩兒憂心,非是太平道作亂,而是,太平道的叛亂,將會助長諸侯的野心,到時候我等若沒有自保之力,豈不是成了待宰羔羊。”
周珈神色一變:“司兒此言何意?”
呂司問道:“朝廷可有兵馬?”
周珈回答:“有。”
呂司再問:“誰人麾下?”
周珈微微一怔,心下大驚,如果按照司兒所言,天下大亂不遠矣。
周珈目光複雜地看了呂司一眼,心裏不得不佩服,司兒的大局觀,他自愧不如。
張其皺著眉頭,心裏有些煩躁,壓根沒聽明白他們說些什麽。
呂司沉聲說道:“朝廷對兵馬掌控不足,如若派兵平亂,誰人鎮守洛陽,義父,你且等著看,不如數日,朝廷定會頒布公文,允州府招兵買馬之權,各地太守領兵平亂。”
張其心神一震,臉色難看到極點,憤怒地說道:“如此一來,朝廷不怕州牧做大,太守藏兵,皇上糊塗啊!”
呂司眼神輕嘲:“皇帝糊塗也不是一天兩天。”
張其神色陰霾,像是結了冰一樣。
呂司接著說道:“天下一亂,我等何去何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故而,孩兒建議義父從軍,賺取功勳,就成功名。”
張其臉色難看,竟有一些咬牙切齒的樣子。
呂司心中不解,義父究竟在顧忌什麽,此時借著黃巾之亂建功立業,乃是一條大好出路,義父為何猶豫不決。
張其眼神冷凝:“此事容後再議。”
“義父———”
張其不容置疑地說道:“為父心意已定,司兒不必多言。”
呂司無奈,心裏想不明白,他已經為義父鋪好了路,義父究竟在忌憚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