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賣得好」和「賣不好」的差別在這裏──編織成形(編輯術)
隻要有趣就夠了!發行累計6000萬冊──編輯工作目錄 作者:三木一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讓作家使盡渾身解數的作品能讓更多讀者看到必須怎麽做?
小說,特別是娛樂小說(輕小說)的銷售好壞,到底是由什麽因素來決定的呢?
作家的文筆?角色?封麵插畫?我自己是覺得以上都不是正確解答。那是由作品有不有趣來決定的嗎?──這感覺好像也不太對。
如果作品「賣得好、賣不好」不等於「有趣、不有趣」的話,那到底是由什麽來決定的?
我自己覺得是看能夠接觸到這部作品的人數來決定。就像「寫在開頭」當中裏提到的一樣,一部作品有不有趣,其實是由個人主觀下去認定,而且每個人定義當中的共通之處其實非常模糊。而且(我個人認為)創作物,沒有何任一本作品可以說它不有趣。綜合以上因素,決定作品賣不賣得好的因素,就會變成是能不能讓這個作品當中內含的「有趣」成分,好好傳達給讀者知道,並且能不能讓讀者正確了解到這些「有趣」成分其中的含意才對。
正確來說,就是「能讓更多讀者了解到作品哪裏有趣」的時候,小說就會賣得更好……如果要更深入整理的話,決定性因素就是「這部作品有沒有機會能讓讀者去判斷到底有不有趣」。
不會有一個小說家在執筆時,是想要寫出一本無聊的小說。當創作者「希望能給其他人看到」的時候,至少對於他本人來說,這一定是一部「有趣」的作品。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能不能讓讀者了解到有趣之處在哪裏,以及能夠了解到的讀者到底有多少。
那這樣的話,如果我們想要防止「無法讓讀者看到有趣之處在哪」也就是會讓書「賣不出去」的情況發生,應該要怎麽做才好?想要讓作家盡自己所能,使盡渾身解數創作出來的作品,能夠讓更多讀者看到的話,我們應該要怎麽做才好?
我想去思考這些事情,應該就是編輯這個要從旁協助作家的職業,必須要負責的工作。
■能賣的作品在「演出」上不一樣
如果作家和編輯,希望能讓讀者照自己原本的意圖,去解讀自己最希望他們能看到的場景,那有很多事情必須要做。
而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演出」。所謂的演出,其實就是「在表現事物的時候,能讓人可以更加注意到某些部分的技巧」之總稱。藉由這些演出手法,也許可以對讀者強調自己想要說的事情,或者讓人可以更容易理解。對於作品整體來說,也因為對劇情增加了高低起伏與抑揚頓挫,所以能夠讓讀者會想要繼續看下去(能夠維持讀者對作品的興趣)。
在這邊我們實際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先假設有一幕女主角因為遭受令其感到難過的衝擊,所以忍不住從主角身邊跑開的場景。而這一幕,正是作者和編輯在作品當中「最希望讀者可以注意到的場景」,同時也是必須要表現出「女主角這時難過的程度深刻到讓她忍不住從主角身邊跑開」的場景。
那麽如果想要讓讀者清楚明白到這一點,我們應該要如何表現女主角有多難過才好呢?
這時最直接簡單的就是「淚水」和「顫抖」,這種可以實際對外表現的感情符號。如果把這些符號當作象徵,用來表現從主角身邊跑開的場景,那就能提高傳導出「女主角的悲傷」這個要素的比率。最基礎的做法,就是表現出女主角的身體正在顫抖,然後將焦點聚焦到女主角臉上,讓讀者看到女主角流下的淚水……雖然這樣做也不差,但如果隻有這樣的話,實在是太過「普通」了點。
如果想要更強烈地讓讀者感受到「女主角的悲傷」,那麽「演出」還不是很充分。
「演出」就是戲劇使用的辛香料,負責在關鍵時刻幫故事提味。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強化「演出」,有一種方法就是反而刻意不去描寫女主角的表情。故意加入女主角低下頭的描寫,隱藏住和女主角臉部表情有關的情報。而再從她看不到的臉上,滴下一滴眼淚到手背上麵。之後還可以馬上加入水滴不停滴落到手背上……這種在後麵多推一把,來強化演出的描寫。
像這樣子的演出,看起來應該是比單純描寫女主角流下眼淚的場景,能夠讓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這邊要重覆強調的是,一部作品「賣不賣得出去」,是由「有沒有好好把自己想要強調的元素讓讀者看到」、「有沒有盡可能讓更多讀者有去判斷這部作品的機會」來決定。不管是看完之後給予作品正麵意見的讀者,還是負麵意見的讀者也好,重點就是在能夠接觸這部作品的人數到底有多少。
為了盡量讓更多人發現到這部作品的「有趣」之處,我覺得「演出」是能在作品裏使用的手段之一,所以總是會特別注意到「演出」。
■不要背叛期待,要背叛不安
那讀者在看到什麽樣的發展時,才會覺得「有趣」呢?
我自己是認為,就是當他們看到「沒有背叛期待,而是背叛了不安」的那一瞬間。
一部作品絕對不能背叛讀者的期待。這是最重要的前提。讀者還是會希望能看到主角帥氣獲得勝利(至少會這樣希望的人比較多),一定也希望看到自己投入感情的角色,最後可以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
如果遵照這個想法,我們就會得到既然讀者想看到這些,那我們就照他們的期待去描寫故事不就好了這種結論……但隻是這樣做的話,那實在稱不上是一部及格的娛樂作品。讀者在內心深處,一定也會希望作品能夠「令自己感到十分吃驚」。所以我們也必須要超越讀者預料範圍的發展才行。
不過有一件事絕對不能搞錯,那就是「超越讀者預料範圍的發展」,並不是指讓故事去「背叛讀者的期待」。如果真的這樣做,就會變成網路黑話當中的「誰得發展」(指「這種發展有誰會高興(得到好處)?」之意)。這並不是叫你寫出牛頭不對馬嘴的劇情,或是搞出一個設定完全沒有人能夠了解的角色。讀者對於這種「不看場合」的發展十分敏感,到最後不要說是被評為一部爛作了,甚至有可能直接在半途放棄看完整部作品(讀者必須要先把一部作品從頭看完,才會真正對作品下「評價」)。
如果用《灼眼的夏娜》來舉例,阪井悠二原本是在故事當中,一點一點慢慢學習到「存在之力」,這個可以說是「秘密物理法則」的力量,持續鍛煉到最後,才終於獲得能和強悍敵人正麵對抗的能力。但如果故事發展變成他突然獲得神秘的超能力,甚至足以扭曲「存在之力」的法則,而戰勝了強悍的敵人;或是偶然認識了自衛隊高官,請他直接對敵人根據地發射飛彈的話。讀者看到這種發展,的確是有可能會覺得吃驚,但是絕對不會有人認為這種發展「超越期待」,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低於期待」才對。也可以說是看到自己的「不安」成真了。而當讀者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就會認為「這部作品和我好像不太合」,而到最後就會直接放棄繼續閱讀作品。
■寫小說時,絕對不能做的事
所謂娛樂,自然就是指取悅他人,讓人能享受到樂趣的事。而我覺得輕小說,就是應該要被分類為娛樂小說的作品。
所以讀者在購買一本小說的時候,一定會期待「這本書會如何來取悅我」、「我能在書中感受到怎樣的興奮快感」。
那在寫一本娛樂小說的時候,有哪些「絕對不能做的事」呢?
當然這是你自己的創作,所以「寫自己想要寫的東西」絕對是最重要的一點,但是既然會有付錢去購買這本書的讀者存在,那就必須要持續寫出可以讓讀者會想要一直買下去的作品。如果是一個職業作家,當然不可能隻出版一本書當作紀念就算了。可以的話當然會想要持續當個作家十年、二十年才對。
我自己主
要是將下列三件事情,當作「絕對不能做的事」牢記在心。
●像是行事太過於違反道德的主角等等,會讓讀者感到不愉快的設定。
●不想要取悅讀者,把讀者放在敵對位置上。
●在作品當中過度強調作家本人的主義主張而非登場角色。
以上這三件事情,對作品而言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行為。像是在劇情當中過度欺壓女主角、讓主角一直到故事結束都沒有機會活躍、把主角寫成一個讓人看不出來是主角的人渣、故事或登場角色的主張過於泛政治化而且偏頗……這些元素都很容易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到過大壓力,最後一看到作品就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當然這世界上也是有驚悚作品、懸疑作品,或者是以政治圈當作舞台的政治鬥爭故事存在,作品如果能夠巧妙控製給讀者的壓力,就可以將其升華為一種娛樂。但如果你的目標並不是寫出這種作品,那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比較好。
以前曾經有一位我負責的作家這樣說過。
「所謂故事,就是在描寫如何讓主角陷入險境的過程。所以我們作者,根本就是專門給主角帶來不幸遭遇的衰神。」
雖然語氣十分諷刺,但其實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對於想要「從安全地帶出發去冒險」的人來說,一個過程隻有平淡、嚴肅和平場景的故事,通常隻會讓他感覺到十分無趣。隻不過我覺得在這句話最後,應該還要再補上一段。「而也隻有作者,可以讓主角碰上足以補償他不幸遭遇的幸福」。
就像是一張拉到最滿的弓,才能夠射出力道最強的箭一樣。當作品讓主角遭遇到已經可以說是要超越極限的壓力之後,就必須要用最頂級的方法讓這些壓力統統發泄出去。
如果是受到強敵襲擊,不斷遭遇到險境,那在最後一刻就要發揮出壓倒性的力量秒殺敵人。
如果是一直和女主角擦身而過,無法直接碰麵,那在最後一刻就要選在最棒的舞台讓他們重新再見……
當射出去的這一箭正中讀者紅心的時候,你就完成了一部能引發最強烈淨化作用(爽快感)的娛樂作品,所以我會時時提醒自己,必須將這種感覺牢記在心。
■故事是在開會時才決定的《我的妹妹哪有這麽可愛!》
一般在和作家開會的時候,編輯和作者大多會事先構想好故事,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之後才會開始開會。隻不過就《我妹》這部作品來說,我們完全不會預先設定好故事的任何內容。甚至對於目前正在撰寫的場景,也不會去考慮前後關聯,會全力投入在這個段落當中,這就是我們開會時的規則(編輯是由我和同事小原一哲兩人一起負責)。
和其他作家開會時通常不會這樣做(但也有部分像《撲殺天使》等作品會采取類似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特殊的方式。
這個方式搞不好很接近少年漫畫周刊連載作品的會議。
這是在《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荒木飛呂彥著,集英社出版)當中也有寫到的內容,荒木老師非常喜歡在每一部結局之前,先明示最後頭目(第一部來說就是迪歐、第二部則是卡茲,第三部為dio)有多厲害,藉此來強調主角群陷入危機的發展,不過老師在畫的時候,其實並不會事先決定要如何收尾。於是在《jojo》第四部當中,就因為把最後頭目吉良吉影給畫得太強了,讓老師發現「糟糕……這樣仗助(主角)搞不好打不贏耶……」,而令老師感到十分苦惱。
這樣講雖然有點厚臉皮,但是《我妹》開會時使用的方式就很接近荒木老師,就像是在少年漫畫周刊上連載一樣,在開會之前刻意不去設定接下來要如何發展。這是因為我們希望把這種就連作者和編輯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的「興奮感」,透過作品傳達給讀者的關係。
隻不過這種以即時感來追求「有趣」的方式,雖然能獲得的回報很高,但是風險也一樣高,三不五時也會發生在開會時故事發展直接撞上暗礁的情況。也因為這樣,不可能和每一個作家開會時都采用這種方式。特別是非常不適合會在開會之前,仔細決定好劇情結構和世界觀的作家,真的用下去也很難會有什麽好下場。這是一種因為伏見老師並不是這種類型的作家,而且還是一個就算碰上難關,也會說出「雖然可能會寫不出來,但我盡量試試看」這種台詞,而努力去挑戰這些難題的作家,所以才有辦法行得通的方法。
在作品當中會讓主角高阪京介,不斷碰上「這種情況京介一定無法解決吧」此類難關,而持續將其逼入絕境當中。
理由當然是因為「這樣子會比較有趣」。也因為使用這種方法的關係,也曾經碰上不管我們開了多少次會,結果都還是無法找出能讓京介解決問題的辦法。
像是在《我妹》第二集當中,要說服最討厭各種不健全事物到可說是有潔癖的新垣綾瀨,接納「桐乃喜歡情色遊戲的興趣」這一幕。
在這一集當中,女主角桐乃碰上的最大敵人(危機),就是「社會輿論的冷漠」和「好友(新垣綾瀨)的輕蔑」。附帶一提在第一集裏最大的敵人(危機),則是「被雙親發現」(指自己想要隱瞞起來不對外公開的興趣被雙親發現)。
京介為了從最大的敵人,也就是綾瀨的輕蔑當中拯救桐乃,而挺身挑戰綾瀨,但是綾瀨這一方使用的武器,也就是「情色遊戲並不健全」這個理論武裝十分完備。最後就陷入不管京介說什麽,都不可能在論理上說服得了綾瀨這種狀況。
「糟啦,這樣京介根本不可能勝過綾瀨啊……」
我們在開會時真的非常煩惱。雖然想了很多旁門小徑來解決,但是對於邏輯正確又穩固的綾瀨來說,統統都隻是邪門歪道而已。
我們在會議上七嘴八舌討論了很久,不管是伏見老師,還是我和小原,全都可以說是絞盡腦汁,但最後還是想不出要怎麽讓京介勝過綾瀨。就在這一刻,我們作家和編輯聯合軍,也全部都敗給綾瀨這個角色(小綾瀨果然厲害啊)。
也因為徹底了解到絕對不可能打贏,所以最後是讓桐乃出現,要她助京介一臂之力才能夠勝過綾瀨,讓故事迎向(對於京介來說是一個苦肉計般的)結局。這個情況也許是因為到最後都不會設定原案的這種做法產生的弊病也說不定,但是也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才寫出這二幕不是靠說理,而是以感情來壓過對方,看起來十分有魄力的場景,而且也催生出「我跟喜歡情色遊戲一樣喜歡你!」,這句看起來非常奇妙的桐乃名言,同時也讓桐乃不再是一個「隻會接受京介保護的女主角」,因為寫出了一段很明顯「這樣比較有趣」的發展,應該可以說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吧。
但在此之後,我們依然維持在開會之前不會先構思任何劇情的做法。每一集都從討論「對一個很宅的辣妹來說,最大的敵人或危機是什麽?」或是「兄妹之間讓人覺得最沒道理的情況是什麽?」這種問題開始,以此為立基點去構想故事。像前者就是桐乃在第五集時決定要出國留學,而活用了「沒辦法常常去秋葉原的危機」,後者則是活用在第七集「京介和桐乃的擬似甜蜜情侶」這個情節上麵。
在這邊必須要先說明,伏見老師「雖然說是以會議討論為優先,但並不代表他真的完全不去構思世界觀或故事原案」。我想大家看到這邊應該都已經理解到,作家會先明確在自己腦海中構思出一個世界,才會動筆將其寫成小說。因為如果不這樣做,(除了少數天才外)一定寫不出一本好作品。和作家開會,其實就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去「插手」他們在腦海中構思世界的過程。這也就是說伏見老師雖然有自己已經建立好的世界觀和原案,但是為了我們開會時提出的「以有趣為優先」,所以不斷在摧毀然後重建自己
的世界。
這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非常不好搞定的作業。因為你必須要摧毀原本已經在自己腦海中建立起來的東西。比如說一個作家已經在腦海裏擬定好,甚至開始投入愛情的角色,卻在開會過程當中從性格到特徵都被改掉,根本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這行為就算說是「殺人」也不為過。這對作家來說就是如此令人難受的作業。但即使是如此,還是會在會議當中聽取「以有趣為優先」的意見,每次都講出「總之我先試看看」這句台詞的伏見老師,是一個很可靠的創作者,也是我非常信任的夥伴。
■名為伏見つかさ的作家
正直、認真、誠懇,就是伏見老師給人的印象。
這並不是指他的作品風格(當然也不是說作品風格很亂來),而是在表現他本人撰寫作品或者是開會的時候。電擊文庫底下的作家,其實完全沒有以前常常會在傳聞當中出現的所謂「大作家」型,也就是態度非常高傲的人物,完全沒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也很多,大家都可以說是認真又老實。
伏見老師就可以說是這種老實人中最老實的一個,在撰寫作品時也非常遵守時間限製。而出席會議提出意見時也一直都是條理分明。
有一次是二〇一三年八月,老師被招待到在美國馬裏蘭州巴爾的摩舉辦的動畫活動「ota」上舉辦簽名會。巴爾的摩位於美國東海岸……也就是差不多和日本是處於地球的兩端,就算是直達航班也需要飛行十四個小時半。
當時老師還在撰寫《情色漫畫老師》,可以說是就算要中止海外簽名活動,也希望能擠出時間來執筆寫作和開會。但是考慮到主辦者,自然是沒辦法這樣做,結果我們就變成必須要在機上執筆寫作與開會。而且這時機票競爭率比原本預想中還要高,結果已經沒辦法訂到兩個相鄰的機位了。唯一找到的位置,並不是主辦單位招侍的商務艙,而是經濟艙的位置。
這次可不是出國觀光,是為了要去舉辦簽名和參加活動,而且地點又是人生地不熟的異國,原本應該要盡可能保留更多體力才對,所以一開始才會選擇商務艙,但是伏見老師毫不猶豫地開口說道:
「執筆寫作和開會優先,我們就搭經濟艙去吧。我希望可以在機上脫稿。」
當時狀況是真的很緊急,會有這種意見感覺好像也是理所當然。另外站在主辦單位角度來看,可能都已經先花了好幾十萬的經費下去,也很樂見老師能這樣配合。但一般來說,去參加海外活動會想要放鬆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啊。麵對一句話也不提希望可以休息,無論如何都以工作為優先的伏見老師,我實在是怎麽感謝都不夠。
雖然伏見老師的為人一直都是正直又認真,但是作品風格則是非常活潑開朗的戀愛喜劇。而在這種作品中又可以感覺到有一些充滿挑戰性的要素,可能可以算是老師平常處事的反作用力吧。
■找出想說「讚喔!」的地方
當你在閱讀一份原稿,要判斷其好壞時有加分法和扣分法兩種方法。簡單來說「因為有○○所以這本小說很有趣!」、「我喜歡這本小說╳╳的地方!」是加分法。而「因為沒有○○所以這本小說很無聊……」、「我討厭這本小說╳╳的地方……」是扣分法。這其實是個可以活用在人生幸福理論或是尋找一個合格情人,可以說是很泛用的一種思考邏輯。其實也就隻是應該要抱持什麽態度去麵對某些事物的差別。
我在閱讀作家原稿時,一直都是使用加分法。
最重點的事情,就是能不能找到可以讓自己想說「讚喔!」的地方。
作家一開始完成的原稿稱為「第一稿」。而真正完成原稿不需要再修改則是稱為「脫稿」,從第一稿到脫稿為止,中間大概都需要經過五到六次的修正會議。
但是在這五到六次會議當中,並不是都用同樣的方法來閱讀原稿。
在第一稿時,要盡可能去找出原稿裏讓你想說「讚喔!」的地方。
可能是一句有趣的台詞、看起來讓人很舒服的文章表現、配角能突顯自己個性的行動、會令讀者吃驚的點子,又或者是很令人意外的故事發展……要直接在原稿上麵,記錄自己覺得「這裏很棒!」的地方。能找出越多自然是越好。
因為雖然我們常常用「讀者」兩個字來統稱,但其實會看到一部作品的人數可能有數萬、數十萬人。而每一個讀者,都會依自已的感性或是興趣嗜好不同,影響他們怎麽判斷一部作品「到底有不有趣」。所以在麵對這第一份原稿時,為了能配合各個不同讀者「會覺得有趣的部分」,最好是可以盡可能準備越多會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越好。
「在這部作品裏,到底埋藏著幾顆寶石呢?」
這時就要像這樣,使用好像在尋寶一樣的心態來閱讀原稿。比如說像是《灼眼的夏娜》,就是夏娜在講解自己最喜歡的波蘿麵包,主張「波蘿麵包就是要外酥內軟才好吃」的場景。如果是《加速世界》,就是黑雪公主和春雪第一次使用神經連結裝置「直連」的場景。要是講《我妹》的話,就是沙織說自己三圍數字和藤原紀香一樣的搞笑場景。而《電波女》是艾莉歐的母親,女女老是對真強調自己很「年輕」的場景。《魔法科》則是深雪因為想到達也,在棉被裏麵興奮到說不出話的場景等等……
在這些對於作品本身主軸來說,並沒有直接關聯的場景、設定、台詞以及描寫當中,才更有可能藏著讓人會情不自禁大聲叫好,說出「讚喔!」來表示欣賞的寶物。像是禦阪美琴喜歡少女風格可愛事物,或者是茵蒂克絲是個大胃王等設定,其實應該也能夠算是這種令人想要「說讚!」的要素。努力去找出這種優點,就是在閱讀第一稿時應該要使用的方法。
■告訴作家「不太好耶……」之處的方法
前麵提到在閱讀原稿時要用加分法,而在看第一稿時要盡可能找出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但話雖如此,這並不是說要無視寫得不好的地方。雖然要重視令人叫好的要素,但同時也必須要在背地裏挑出寫得會讓人覺得「不太好耶……」的地方。講「背地裏」也許會讓人覺得為什麽要這麽偷偷摸摸,不過這時先記在心裏就好,也可以說是「之後再提」的意思。
關於這些已經找出來,會讓人說「讚喔!」的地方,就要在看完第一稿之後和作家開會時統統提出來。隻不過並不是單純一昧稱讚就好,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想要強化作品本來就有的優勢,或是讓作品看起來更有趣的話,應該要去強調哪一個讓人叫好的地方才好。
在經過這次會議後修改過的原稿──也就是「第二稿」寄來之後,就要把該確認的項目分成三項。
●第一項「確認在第一稿時有討論過,譲人想說『讚喔!』的地方有沒有增加,或是有沒有變得更讚」。
●第二項「確認故事本身細節的完整性」。
●第三項「確認先前沒提過的『不太好耶……』之處是否有自然消失」。
第一項「確認在第一稿時有討論過,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有沒有增加,或是有沒有變得更讚」應該是不需要多加說明才對。
第二項「確認故事本身細節的完整性」,則是要注意有沒有時間流程錯誤,有沒有正確使用作品專有名詞,以及是不是有遵守到上一集為止的設定等等,確認作品本身有沒有出現矛盾的作業。
最後的第三項「確認先前沒提過的『不太好耶……』之處是否有自然消失」,原本沒有特別提出來講,但有記錄下來的「不太好耶……」之處,就會在這裏派上用場了。其實常常會發生在第一次開會時,雖然隻有討論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寫讓人覺得「不太好耶……」之處,就
會自然而然被推擠出原稿的情況。有些時候是在開會中討論的結果,而有些時候則是作家自己在改稿時(朝好的方向)去加以改寫。因為就算沒有去特別指出來,但「不太好耶……」之處也會自然消失,對作品來說就等於是「自然而然變得更加有趣」,所以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傾向。「在情況很好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推擠掉不好的手牌,隻留下優秀的手牌」。這是一句在歐美職業撲克選手當中,甚至被當成座右銘的格言。所以在一開始,反而應該要刻意不去提有哪些地方讓人覺得「不太好耶……」。
附帶一提,雖然說這邊的前提是不要講有哪些地方寫得「不太好耶……」,不過要具體說明怎樣才叫寫得不好,基本上是指故事發展太過單調、角色言行前後不一,或是故事發展的方向和讀者期待出現乖離等等內容。
在第三稿之後,前麵提到的第三項確認項目就要小小修正一下,變成「以最真誠的態度告訴作家哪些地方寫得『不太好耶……』」。
作家在交出原稿給編輯審核的時候,當然是認為「交出來的這份原稿是我最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提出要修改之處時,當然一定要仔細說清楚要這樣做的理由和意義,以及自己為什麽會這樣想,盡可能不讓對方產生誤解,才不致於失禮。(有關於如何傳達「不太好耶……」之處的方法,在本書之後「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一節當中也會介紹)。
原稿就是在這樣不斷來回反覆的過程當中,逐漸成為最後完成的原稿。
■名為鎌池和馬的作家
《薜丁格的城市(シュレディンガーの街)》:評價「c」。
在鎌池老師投稿電擊小說大賞的原稿之評價表上,印著就階級來說算是最後一階的評價「c」這個字樣。
雖然是有留到第三次考選的作品,但是編輯部整體的總評是「完成度過低」。
《薜丁格的城市》最後結果當然是落選了,但我不知為何卻被這部作品深深吸引,雖然我給出的分數其實也隻有「b」,但是卻會讓我想要看更多這個人寫出來的作品。於是上司就對我說了:「你如果真的這麽中意這個作家,那就在落選發表之後去找他談談如何?」
也就是因為這一句話,讓我成為了鎌池老師的責任編輯。
就和在前麵介紹過的傳說與真相一樣,鎌池老師是一個無法以常識來衡量的作家。
在這邊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一般來講,作家都是在剛出道這段期間最有活力。這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作家的「熱情」、「體力」、「題材庫存量」以及「幹勁」等等能力,全部都在完全滿載的情況下開跑。隻不過在把撰寫作品當工作從事數年之後,前麵列出來的能力就會逐漸減少。特別是出道五年以上的作家,其「題材庫存量」的枯渴程度通常已經十分嚴重。
「在出道之前隻有一直在輸入,可是一旦出道之後就隻讓我不停在輸出啊。」
常常可以從老練的作家口中聽到這類台詞,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要持續創作出作品,是一件多麽辛苦的事情。
但是鎌池老師就不一樣了。
隨著出道年份增加,推出作品數量也不斷增加,但是能力值卻是不減反增。
特別是「題材庫存量」越寫越多,老實說看起來已經不是「好厲害」,而是「真可怕」了。
光是看他的出道作,同時也是目前還在連載的作品《魔法禁書目錄》,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係列作每一集,都有和其他小說相比之下也顯得十分濃厚的設定和新角色登場,但就算是這樣,老師的題材庫存依然還沒有枯渴。到底是怎麽在如此繁忙的行程當中抽空累積題材,實在是讓人想雇用偵探去查個清楚。沒錯,真的很可怕。
而老師的這部作品,也在二〇一四年迎接了十周年。
就算經過了十年,我到現在依然清楚記得,當我看完《薜丁格的城市》這部成為我和老師合作契機的作品時有多興奮。
這個作品,是從主角搭乘電車到了某一個「城市」下車時的場景開始。在描寫電車開門時,用了「車門發出一聲就像打開可樂時氣泡冒出來的聲響後打開了」,這種形容實在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夏天,所以拿碳酸飲料來當作比喻對象,感覺和作品氣氛十分貼合。而他下車來到的這個城市,是一個有著「不管想像什麽全部都會實現成真」這種法則存在的奇妙地區。主角在得知這個法則之後,不由自主開始想像,和他在這個「城市」裏相識,而且彼此看不順眼的女高中生女主角「不可能出現的模樣」。
於是門突然啪!的一聲被推開……
女主角身穿女仆裝站在門外,身體因為極度憤怒而不斷顫抖,臉上也氣到一片通紅。
在我看到這一連串場景之後,馬上就覺得「嗯!讚喔!」。不好意思,各位讀者看起來可能會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吧……但是如果有實際看過這份原稿,一定會覺得這個角色真的非常可愛,很有吸引人的魅力。就在這時,我頭上用來「尋找有趣事物的天線」,接收到了由鎌池老師發訊,名為「我覺得這樣子很有趣啦!」的電波。
隻不過原稿本身的完成度實在是無法稱讚,當時在編輯部考選會議上,最高也隻有兩個人給到「b」(其中一個就是我),剩下的都是「b-」或「c」,可以說是評價最糟的一部作品。
像打開可樂時氣泡冒出來的聲音,和穿上女仆裝的女主角
鎌池老師身為電擊文庫作家的第一步,就是從此開始
如果沒有這兩個地方看起來「讚喔!」,也許老師就和電擊文庫無緣了。
■《禁書目錄》是武士之間的認真比武
在我們編輯看完作家交出來的原稿之後,一定會和作家開會。
這邊要和大家介紹兩個可以說是完全相反的開會情況當例子。首先是《魔法禁書目錄》開會的情況。
雖然這也不是《禁書目錄》特有的事,不過我在和鎌池老師開會的時候,過程絕對不會出現妥協這兩個字。
每一次開會都像是兩個武士拿著真刀在比武一樣。當我指出「這邊要不要修改成這樣」的提議時,如果提出的內容有任何一點讓人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的話,鎌池老師就隻會「哦」一聲,就像是在說「這裏編輯大概是沒有搞懂吧」一樣,反應非常淡薄。
這真的讓人很不甘心。我希望自己所有建議,都能獲得鎌池老師一句「我知道了!」,這種他在聽到有用建議時會有的反應。於是不知不覺之間,我開始把和鎌池老師開會,認定成是要和一個最強武士挑戰。
而我在和鎌池老師開會時,使用的方針就是製作少年漫畫。
必須要有看了讓人感覺爽快的戰鬥。那場戰鬥必須是劇情上的最高潮,同時也要讓感情在這時候到達頂峰。而且最後一定要是圓滿大結局……
提出修正指示時,也不能用單純踩煞車的提案,而是要提出「現在這邊互相矛盾了。所以說為了讓這一段在物理上可以實現,與其要加以克製,不如來想想有沒有什麽出人意料的演出方式吧」,像這樣不斷把作品向前推進的提議。比起一點也不有趣的吐嘈,還不如想想如何讓要給人深刻印象的精彩場景,能夠描寫得更加帥氣。因為我覺得對鎌池老師的風格來說,這才是最適合的演出方法。
附帶一提,這個重視「出人意料的演出」,如果以《禁書目錄》為例的話,有個「讓數字直接增加兩位數」的例子。
在《禁書目錄》第三集當中,有非常多被稱為妹妹們,也就是禦阪美琴的複製人「禦阪」登場。在故事中期,有一段美琴得知禦阪(也就是自己的複製人)數量有多少後,重新認知到事
情有多嚴重,非常後悔自己以前提供dna的行為。
在這邊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聽到「有非常多的複製人少女登場」這句話,大家會認為有多少人呢?十個、二十個感覺起來好像還滿普通的(偶爾也會看到真的有這麽多小孩的大家族)。這樣的話一百人、兩百人接二連三跑出來的話呢?看到對麵百人為單位的複製人少女出現的話,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感到相當恐怖了吧。
沒錯。所以就我把你這個幻想增加兩位數(統統破壞掉)吧!
在故事本篇當中有兩萬名禦阪登場。其中一半已經被一方通行所殺,上條則是想要救出剩下的所有禦阪。這可不是一百還是一千,而是「拯救了一萬名複製人少女的男人」,表現出真可說是「位數不同」的衝擊力。我覺得這種突破極限的描寫,才最有「鎌池老師風格」,也是最能夠突顯出鎌池作品優點的「演出」手法。
我和鎌池老師從第一稿完成到脫稿為止,大概都會經過四到五次會議。因為老師寫作速度非常快,所以在我閱讀原稿時,會利用這段時間持續撰寫其他原稿。最近好像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快一樣,幾乎每個月都會出一本新書。
最強武士,實在是可怕啊。
■《撲殺天使》的會議是用投票決定使用什麽笑點
嗶嗶嚕嗶嚕嗶嚕嗶嗶嚕嗶~!
「おかゆ老師,這個是什麽啊?」
「你說什麽是什麽?」
「就是這個『嗶嗶嚕嗶嚕嗶嚕嗶嗶嚕嗶~!』的部分。這個應該是用狼牙棒把故事主角,也就是一名少年毆打致死的天使女孩,讓少年複活時產生的聲音吧?」
「沒錯,就是這樣。朵庫蘿會旋轉她手上的撲殺狼牙棒『伊斯卡利伯』展施複活術!」
「這個我是知道啦……不過這,是朵庫蘿自己講出來的嗎?」
「這個嘛……就是那樣啦。」
「哪樣?」
「該怎麽說呢,氣氛嗎……」
「氣氛?把伊斯卡利伯當成魔法杖一樣揮的話,就會發出這種聲音嗎?」
「不是這樣,這個應該說是現場會播放的……音樂嗎……」
「會播放音樂?」
「沒錯!就是效果音!」
《撲殺天使朵庫蘿》這部作品,是以將來會開發出效果是「讓全人類年齡在十二歲時停止成長」,這種神奇新藥的草壁櫻,和為了阻止他開發出新藥,從未來穿越時空而來的天使朵庫蘿,這兩人為主角的搞笑作品。
而前麵這段對話呢,就是我對其作者おかゆまさき,詢問朵庫蘿在撲殺了故事主角草壁櫻之後,要複活他時所詠唱的咒文(?)是怎麽一回事。對話本身就像是在演搞笑短劇一樣,就是《撲殺天使》開會的真實情況。
關於女主角朵庫蘿,就如同《撲殺天使》這書名一樣,麵對故事主角,同時也是自己喜歡的對象──草壁櫻,也會毫不留情馬上下手撲殺。而對於她本人來說,撲殺似乎是一種用來掩飾自己害羞的行為……再繼續解說下去,對這部作品來說似乎就有些「不解風情」了,基本上就是類似漫畫《ピューと吹く!ジャガー》(うすた京介著,集英社出版),或是漫畫《王様はロバ》(なにわ小吉著,集英社出版)之類的無厘頭式搞笑漫畫,這樣想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作者おかゆ老師,先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在對開兩麵的篇幅當中,要加入三個能令人笑出聲的笑點」這種規則。並且在作品中也的確是以這種頻繁程度,接二連三祭出各種讓人發笑的設計,在我眼中是一本節奏快速而且適當的優笑搞笑小說。
而在這部作品開會時,有個「以投票來表決(會在作品中出場的)笑點有不有趣」,如此奇妙的規則存在。而且和立場無關,不管是作者還是編輯都隻有一票。這些在會議當中要拿來表決的笑點,當然有九成以上都是おかゆまさき老師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點子。可是一旦笑點好不好笑(要不要修改),當意見出現分岐的時候,一定會采取嚴格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最後結果。之所以會采用這種方式,理由當然是因為「這樣子會比較有趣」。再加上責任編輯有兩個人(我和同事和田),所以加入作家後,開會人數(投票人)一共是三個。因為是奇數,所以不可能出現同票數,一定會得到一個結論。附帶一提,在投票當中全場一致覺得「有趣!」的笑點,有「五色棋」(朵庫蘿想出來的五色黑白棋。特徵是賽局永遠也不會結束)、「髒器丸」(非常可愛的小臘腸犬名字。是朵庫蘿自己擅自給它起名),以及「敏感上班族」(おかゆ老師構想出來的虛構漫畫。全世界第一「敏感」的成年男性,敏感一郎今天也要在客滿電車上,讓他的敏感身體被推來擠去的敏感故事)等等。說真的,我現在寫出來的時候還是覺得真是有趣。
而我和おかゆ老師開會時,是先拿到分量可能比短篇連作小說還要再少一點的原稿,一個一個仔細討論過每一個笑點。因為真的是一頁看完再看一頁,甚至是一行一行檢討,所以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完成一本小說。
雖然在開會時可以說是笑聲不斷,看起來非常熱鬧有趣,但也常常會讓人埋頭悶聲苦思,從旁觀者角度來看,大概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吧。
也許有人會覺得很意外,但是比起以厚重劇情為主線的嚴肅作品,其實以誇張設定和角色為主的搞笑作品,開起會來反而比較難搞。
在描寫角色無厘頭的行動和笑點時,「互相提出題材」可以說是十分重要,不管你拿出多少點子都不會嫌多。所以才更容易消粍時間和體力。
而我們如此精心打造出來的《撲殺天使》,也是因為這樣,才能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場麵。
■如果有十個作家,那就要準備十種不同的開會方式
就像大家前麵看到的一樣,和每個作家使用的開會方式也都有不同。沒有在本書當中介紹的作家,我們和他開會時自然也都用了不一樣的方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作家來配合編輯的行事作風,而是編輯要去配合作家的行事作風。
每一個作家,一定都有對他來說比較能夠適應的環境,與比較難做事的環境。有人可能想要讓他先決定好故事原案後,你再幫忙他找出矛盾之處就好;也會有人希望編輯可以和他一起從零打造出一部作品。就算是同一個作家,在撰寫不同作品時也可能會不太一樣。編輯的使命就是盡快摸索出對作家來說最方便做事的環境,讓作家能發揮出自己最完整的實力。
撰寫小說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應該要盡可能去阻斷創作本身以外的壓力和雜音來源。
這其實也不是僅限於開會而已。比如說截稿時間也是一樣。當作家不希望有人在他執筆過程中來打擾他,這樣比較能讓他集中,那就等到他寫完一整本為止。如果是有個進度表讓他看,才會比較能放心寫作的作家,那就每寫完一章就開一次會。對於習慣拖稿的作家,在截稿期前夕一定要經常保持聯絡。但覺得聯絡他是在礙事的作家,就必須要辦法想用不同方法來催稿……
編輯必須要去配合作家的傾向,麵對不同要求身段要足夠柔軟,要能夠臨機應變才行。作家本人到底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則是要在不斷重覆開會和提出截稿時間當中,由他們的反應去推敲出來。如果一個編輯會帶給作家在提升作品品質以及遵守截稿日以外的壓力,那沒有他反而會更好。
因為隻有作家才有辦法把作品送到滿心期待的讀者手上。
■不可以依賴讀者的善意
我常常對作家說「要盡可能避免依賴讀者『幫你記起先前發展的善意』」。
我經常因為發現作品內容當中有些地方看起來讓人搞
不清楚,所以在開會時特別詢問作家,他們通常會非常仔細地對我說明。像是「這裏其實是想要表示……」或是「其實在背後還有個這樣的組織存在……」等等。
但是這些都是因為我在會議當中有提出問題才會知道,如果作家不親口解釋的話,那我原本是看不懂怎麽一回事才對。而這也就是說,如果完全不對這些地方加以修正,就這樣直接出版成冊的話,拿到書的讀者搞不好也看不懂到底想要表達什麽。必須要親口解釋才行,就代表「沒有把它寫進小說文章裏麵」。
當有人這樣說的時候,有些作家會反駁「看得懂的人能懂就好」。
這句話其實是把讀者會自行思索文章內容作為前提,隻不過我是覺得,不能這樣去期待讀者的善意。
這當然也不是指讀者都沒有善意(或者是說解讀能力)。
而是說作家不能把讀者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在這種前提底下去創作作品。
我個人覺得故事劇情,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演出」。就劇情本身來說,隻要花上幾個小時好好苦思一番,一定能夠想到看起來很有趣的發展,或者是好玩的點子。
但是不管想出來的劇情多棒,如果沒辦法讓人了解其意義何在,那也隻是白費工夫。
現在這個社會,有非常多不同媒體同時發動情報攻勢,讀者腦袋裏的記憶空間其實已經被塞滿了。為了要能夠擠進這記憶空間,就必須要能在不造成負擔的前提下,順利傳達出「有趣」之處在哪才行。
如果沒辦法做到,那在讀者實際去判斷有不有趣之前,很有可能會讓讀者因為現在已經飽到完全塞不下了,所以覺得還是就別吃這道菜了吧。可以說是吃了閉門羹。而去讓讀者更容易看懂,其實就是為了避免要吃下閉門羹的情況出現。
要是作品輕忽這個問題,那讀者看完之後就不會覺得「(雖然不太記得之前的劇情,但是)很有趣呢」。隻會認為「(因為不太記得之前的劇情,所以)好無聊喔」。
比如說《灼眼的夏娜》這部作品,在每一集一開始一定會先做一件事。
那就是「紅世」是什麽?火霧戰士是什麽?目前悠二和夏娜的關係是?
一定會在一開始仔細說明這些問題。特別是因為《夏娜》是一套如果無法理解世界設定的話,就無法享受到接下來故事發展的作品,所以為了讓讀者可以了解到先前出現過的世界設定,不能隻是照本宣科的寫個「前情提要故事大綱」,而是必須要把設定揉合進序章等內容裏,讓它們成為一種「娛樂讀物」。
雖然這是在不要去期待讀者有「幫你記起先前發展的善意」,在這種前提之下才采用的方法,但我想這同時也能大幅提升作品的可讀性。「讀者一定會了解我的用意」這種想法隻是創作者方的一廂情願,所以我會隨時注意不要去依賴讀者的善意。
■在關鍵橋段時要讓感情上的頂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
在《禁書目錄》裏麵,有個名為一方通行的反派。
而《禁書目錄》第五集的故事當中,描寫了這個應該是反派角色的活躍過程。這一集是係列當中第一次推出的短篇合集,裏麵收錄了已經到了暑假最後一天,卻完全忘記暑假作業的上條拜托美琴來教他功課;以及茵蒂克絲因為是魔道書圖書館,而被希望獲得她腦內龐大知識的魔法師給綁走等故事。除此之外,還有係列第一次把在第三集當中,以凶惡反派身分登場的一方通行放在主角定位上,描寫他拯救名為最後之作的女孩子。
在我第一次看完一方通行這一段故事之後,我開始產生把他「當作《禁書目錄》係列的另外一個主角吧」這種想法。因為這一段以一方通行這個黑暗英雄作為主角的故事,雖然隻是一個短篇,但是卻包含了許多「關鍵橋段」。
在一方通行正式複活的第八集以後,主線劇情中也的確開始增加以他為主角的部分。其中最為明顯的應該是在第十五集,我認為一方通行在這一集之後,已經完全是《禁書目錄》係列的另一名主角,地位可以說是和上條當麻對等。
我在看這份原稿時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作品當中有所謂的「關鍵橋段」存在。
「等一下,你前麵不是才說了什麽『讚喔!』,這兩個是有什麽不一樣啊?」
看到這邊可能會有人這樣想。但是前麵提到的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基本上是「數量越多越好」,特徵說直接一點就是「無節操」,但是現在要說的「關鍵橋段」,必須要經過嚴格的選拔,真可說是勝負的「關鍵」。所以說在眾多的「讚喔!」當中,其實常常會有「關鍵橋段」存在。
如果把一本小說當作一部電影,你負責規劃這部電影的宣傳。現在為了吸引更多人前來戲院觀影,所以決定要製作一部把電影各個場景串在一起,長約十五秒的宣傳影片(也就是預告片)。那你會挑選出哪些場景來完成這段影片呢?
當你麵對這種情況時,挑選出來的場景,我覺得這就是關鍵橋段。其實就是指這本書裏麵,最有看頭的地方。
還需要開會討論的原稿,必須要確認好裏麵有沒有……
「如果看到這一段,還沒辦法讓人覺得『有趣』的話,那也沒辦法了!」
甚至讓人能夠這樣想的「看頭」,並且在從中選拔出最出色的地方當作「關鍵橋段」。
以《禁書目錄》第三集來說,就是美琴和上條在鐵橋上對彼此大聲呼喊,以及上條現身拯救快要被一方通行殺害的禦阪妹妹等等場景。如果是拿《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第一集來舉例,那就是桐人和亞絲娜的初夜、桐人在藍色惡魔(the gleameyes)戰中使用出《二刀流》技能,以及克拉帝爾準備要給因為中了麻庳毒而無法行動的桐人最後一擊等等場景。每一段都讓我覺得,在看到的當下就緊緊揪住我胸口。而我相信應該有許多讀者都和我有一樣的感覺才對。
在一部作品當中,最好能有五段「關鍵橋段」。如果隻有一段兩段,那在製作十五秒宣傳影片時,就會發現手上沒有素材可用。「關鍵橋段」不夠多的話,就必須要考慮到「強化演出」,增加更多「關鍵橋段」才行。
但反過來說,一部作品裏有二三十個「關鍵橋段」那也不太好。之所以會稱為看頭,那就代表這一幕比起前後場景還要顯眼,可以吸引人的目光。但如果這種顯眼的場景,在整體篇幅(一本小說)當中占了太高的比例,就會變成「全部都很突出」,反而衝淡了整體給人留下的印象。其實這和在第一章「刺中預設讀者!」當中,提到的「同時瞄準多個不同方向的射擊,很容易全部都落空」是一樣的事情。你不可能讓「所有場景都很令人震撼」。必須要排出優先順序,鎖定必要重點。
就「關鍵橋段」本身來說,除了劇情要安排得夠亮眼以外,最好是能配合角色的感情波動,讓兩者同時邁向高潮才是最理想的情況。
像是在《灼眼的夏娜》第三、第四集當中,就同時描寫了主角群和「紅世使徒」之間賭上性命的死鬥,以及夏娜、吉田和悠二之間的三角關係。在潛藏著「紅世魔王」的禦崎高中校舍後方,吉田預告了自己將要對悠二告白。而就在夏娜想要對抗她的那一瞬間……「紅世使徒」就出現了,結果中斷了夏娜對於吉田的問題,「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悠二」的回答。
而在這之後,「紅世使徒」被夏娜親手打倒,為這一段戰鬥場麵畫上句點,而劇情在這同時,也描寫了剛才夏娜應該要說出口的回答(戀愛場麵的解決篇)……這就是故事大致上的結構。雖然說看起來好像是應該要先解決其中一邊之後,再照順序去解決另外一邊的情況才對,但是真的這樣做,就等
於是自己親手抹殺掉一個可以吸引讀者興趣的要素。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浪費的事情。
到戰鬥最高潮為止,刻意不去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把問題「存起來」。然後在最高潮的一刻,同時也讓人際關係問題有一個最後解答。這就像是在射箭的時候,會把箭搭在弦上,並且把弓拉到最滿一樣。讓感情上的頂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就能夠大幅增強淨化作用的效果。而在故事最後,同時解決這兩個讀者最在意的要素,就像是一口氣把弓拉到最滿,已經累積最大力量的箭發射出去一樣。
隻要可以正中讀者紅心,那這部「有趣」的作品就算是大工告成了。
■電擊文庫版《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是和名為既有讀者的「前輩編輯」來場認真比試
你有沒有聽過三木bot這東西呢?不,沒聽過也是理所當然啦。真不好意思!
這是我和《sao》作者,也就是川原礫老師開會時,常常會出現的一句話。所謂「bot」是一種電腦用語,通常是指會持續執行特定動作的自動程式,最近在推特上也很常出現「○○bot」這類名稱,這是指會使用事先設定好的文字自動發表文章的帳號。
我和川原老師合作也有六七年了,在這之間開過數百次的會議。
也因為彼此合作這麽久,所以最近原稿需要「修正的地方」越來越少,原本大概都要花上三到四小時的會議,常常出現僅僅一個小時就結束的情況。
「川原老師啊,今天明明是第一稿的會議,但是卻很順利就結束了耶。你是不是捉到什麽訣竅了?」
「你說這個啊,是因為最近我腦袋裏在執行『三木bot』,所以在撰寫原稿時,會直接給我像是『這裏應該要再誇張一點』,或是『這裏再弄得性感一點吧』這種修正指示。所以對我來說其實這已經是第二次會議了。」
這個……三木bot太厲害啦!真想要大量生產發給我手上所有負責的作家!
好啦,夢話我們先說到這裏……其實像這樣「對彼此都會更有效率的執筆或是會議作業」,是因為作家和編輯,兩人腦內的「家訓」都沒有產生偏差,所以才能夠進入這種狀態。
和川原老師開會對我來說,就是和川原老師,以及《sao》背後已經有數萬人存在的現存書迷認真來一場比試。可以說是一場以讓他們感覺「原來『電擊文庫版《sao》』居然是這麽有趣!」為目標的作戰。《sao》原本是一部網路小說,大家都可以免費在網路上閱讀。但是出版後就必須要付錢才能看到。那我們能不能創造出可以讓讀者接受這個事實,在原作裏加入更多價值的作品。除了abec老師所繪製的美麗插畫以外,我們必須要提出能讓人覺得,就一個「故事」來說,也是電擊文庫版看起來比較有趣的價值才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像剛才提到的一樣,保持彼此「家訓」一致,是絕對必要的事情,我也相信如果未來可能繼續保持一致的話,應該就能夠滿足讀者的期待。
■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
當我在開會當中,指出有什麽地方需要修正的時候,我一定會提出「代替方案」。
作家在交出原稿給編輯的時候,一定是已經盡了他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的全力。但雖然是這樣,編輯還是必須要對作家打回票,所以也是很有可能會讓作家產生「為什麽這個人老是在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是在挑這種毛病,他是不是在找我碴啊」、「搞不好他其實根本看我不爽吧」這種想法。當然就算真的變成這樣,這也隻是一場十分令人哀傷的誤解啦……
所以說為了防止產生這種誤解,就必須要注意到,一定要同時提出「為什麽會想要修正」、「為什麽會覺得這邊不好」,清楚讓作家了解我的想法。提出修正要求的人,必須要負起這個責任。
那如果在開會時不提出代替方案,就這樣繼續開會下去,會有什麽問題嗎?這會讓作家隻能了解到編輯的指示本身,但是卻無法了解編輯的意圖何在。對於編輯來說,也會因為自己隻對作品打了回票,所以對於作品會持續保持身為一個旁觀者的立場。
因為作家和編輯是一起在市場上奮戰的戰友,所以「這邊不行」,一定要搭配「那就這樣修改吧」提出。沒有明確說出自己的意圖,持續保持旁觀者立場,沒辦法創造出信賴關係。就像在棒球比賽中,隻會坐在本壘板後方座席上,對著選手嘻笑怒罵的失禮球迷一樣。為了要實際站上球場,和戰友一起並肩作戰,你就必須要多跨出一步才行。
不好的打回票方法,就是「應該要再強調一下這個角色」、「這一幕應該可以多賣一點肉」或者是「這角色感覺有些膚淺,應該要想辦法改改」,像這樣「隻有」提出指正。
就算提出來的指正本身沒錯,作家還是會希望知道編輯的意圖,希望知道他更進一步的想法。
就算是會議在這種情況下順利進行好了。也還是會有其他問題存在。因為如果持續像這樣「隻有」提出指正,作家就會開始自己猜測編輯的想法,到最後甚至可能變成看編輯的臉色去找出答案。
我的意思是,這樣讓會議失去了原本的目的。作家應該要去「修正的方向」,其實就是「有趣的方針」,就算原本是針對讀者,但在這種情況下對象反而會變成是針對編輯。
明明是想要當個戰友,一起對抗市場這個敵人,結果卻變成戰友彼此在窺探對方心思,這實在是一點建設性都沒有。而且甚至有可能會破壞作家原本的個性。
不過雖然說編輯應該要提出「代替方案」,但也不是要強製作家,「必須要直接采用代替方案,照編輯說的下去寫作!」這個意思。
這是希望作家可以在聽到具體的代替方案後,從中了解到「編輯在這邊是希望修正什麽樣的問題,希望可以加入什麽要素」。希望可以透過提出代替方案並互相討論,和作家共享編輯對於作品到底抱持怎樣的印象。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過程對於創作一本小說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因為這能讓作家和編輯,討論「該怎麽做才好」、「該怎麽做比較有趣」,對著「故事」最基礎的元素互相交換意見。
隻不過話雖如此,但俗話說「知易行難」,在開會時要透過提出「代替方案」,來共享彼此對作品的印象,其實是頗為困難的事情。畢竟編輯終究還是對作家「打回票」,所以就算已經有基本信賴關係了,還是很難避免會陷入尷尬氣氛。如果彼此工作資曆有差的話,就更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比如說新人編輯很難開口對老練作家提出「代替方案」,反之亦然)。
不過在這種時候,有一個訣竅可以讓會議進行得更順利一點。
那就是讓會議隨時保持「開朗又明快!」的氣氛。
雖然這個建議真的是單純到,我好像已經可以聽見讀者吐嘈我說「就這樣喔!」,但有沒有去意識到這一點,其實真的會讓結果出現非常大的改變。
會議基本上一定會是一場「打回票大會」。作家交出來的原稿,一定是在當下自己認為最優秀的作品,但卻要一直聽人挑毛病,應該不會有人覺得這樣很好受才對。
所以該怎麽樣去塑造一場「讓人高興的會議」就是最重要的重點了。
前麵也已經說過很多次,作家並不是一個寫稿機器。當然會有情緒上的高低起伏,也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幅折損工作動力。
如果能在創作時維持一個舒服的環境,當然是再好也不過,因為不是寫稿機器,所以工作時可以高高興興的話,自然也能提升作品的品質。就算在會議當中討論的內容都一樣,在開會時氣氛開朗明快又積極正向,可以刺激到
的靈感搞不好也會發生變化。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隻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千萬不要忘記自己喜歡小說這種「積極正向的心情」,並且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作家。同時也要記得以行動來表現出自己的態度。作家一定也是因為很喜歡小說,所以才會成為作家。看到有人喜歡自己的作品,絕對是非常高興。兩個一樣喜歡小說,擁有同樣想法的人,他們在對話的時候怎麽可能會不有趣呢。
而且這種「樂趣」,還可能會透過作品而傳達給讀者。那如果是在彼此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作品,搞不好也會讓讀者從作品中感受到這種氣氛。雖然說真的其實這和迷信也差不多,但我還是選擇去相信這件事,所以在開會時,以隨時保持「開朗明快!」作為目標。
■希望能比作家還要了解作品
在這邊要先和大家介紹一下,《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這部作品到底為什麽會正式出版。
實際上川原老師一開始是以《加速世界》(以下簡稱為《aw》)這部作品,投稿第十五屆電擊小說大賞,並且最後成功獲獎的作家。
之後獲獎作品《aw》也決定會在二〇〇九年二月推出第一集。
而這件事是發生在在決定出版之後的會議當中。
當我在閱讀這份原稿時,注意到一段黑雪公主正在和故事主角春雪,說明有關於《aw》世界觀的基礎元素,也就是將人類腦波轉換成電子訊號的最新裝置「神經連結裝置」,其結構和係統時的對話。這是在第一集第五十頁的內容。
「春雪,你知道神經連結裝置的運作原理嗎?」
「知、知道……隻是我也隻知道最基本的知識。就是以無線方式跟大腦進行量子層級的連線,傅輸影像、聲音和觸感等資訊,或者是反過來切斷現實世界中的五感……」
「沒錯。也就是說這和二〇二〇年代流行的頭盔型vr介麵,或者是三〇年代的植入式介而都有著一定的差異。量子連線跟生理學上的機製無關,也因此有人就發現隻要善用這項特性,不用增加腦細胞的負擔,就可以做出非常亂來的事情。」
我在看到這段對話之後,產生一種很接近第六感的突兀感。
──這個設定實在是太實在了,完全不像是臨時編造出來的耶……
──等等,這寫法會不會太詳細了啊……像是這個「二〇二〇年代流行的頭盔型vr介麵」和「三〇年代的植入式介麵」,搞不好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設定。
──如果不去了解這個設定的話,在會議中一定會「敗北」!
於是在開會當中,我就對川原老師提出有關這一段內容的問題,而他則是這樣回答我。
「這邊寫到的東西,都是在『神經連結裝置』之前開發出來的裝置,我曾經寫過以這些裝置為主題的小說。」
所以我在開完會之後,馬上就上網搜尋,找到了川原老師以前撰寫並放上網路的小說(這個時候川原老師還沒有直接告訴我他業餘時代寫作時使用的筆名)。看來前麵提到的「頭盔型vr介麵」,好像是叫作「nervgear」。而以這個裝置為設定寫出來的小說,則是名為《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川原老師在會議上和我提到的小說,應該就是這部《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不會錯了。然後我就馬上傳送郵件給川原老師,提出「希望能讓我看看這部作品」這樣的請求。
使用在《aw》當中可以說是基礎技術之設定而寫出來的作品,這也就是說有沒有去了解這部作品,很有可能會讓接下來的會議產生莫大變化。更重要的一點是,身為一個責任編輯,如果沒有去了解的話,感覺就好像自己「敗北」了一樣,我實在是不喜歡這種感覺。
隻不過在隔天,收到川原老師傳送過來的原稿時,實在是讓我後悔到很想要收回自己原本說出口的話。《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的原稿,如果換算成電擊文庫小說頁數,大概有四千兩百頁,也就是大約是十六本電擊文庫小說的分量。
……慘啦……這些原稿,我得在一星期後要開《aw》會議之前,全部看完才行嗎……而且這星期還有雜誌校閱業務,已經塞了一堆工作耶……
「川原老師,非常感謝你寄來的原稿!在開會之前我會好好讀完它的!」
雖然我傳送「原稿收件確認信」時,語氣看起來是很有精神啦,但其實我在收到原稿之前呢……
「我一定會把原稿全部看完啦。問我到下次開會前來得及嗎?沒問題啦。搞不好還會看個兩次呢(*ゝw?*)☆」
是打算要這樣回信。但實在是沒有辦法!
「在……在開會之前……我會盡量看……ヽ(ˊДˋ;≡; ˊДˋ)?」
沒有這樣回就已經很好了。
我在和其他新人作家開會的時候,也曾經有過問到他以前寫過的作品,然後全部回頭看完的經驗,但是這次真的讓我覺得……好像不太行啊。
至於是為什麽,我想讓大家看看我當時一個工作天的行程表,應該就可以了解了才對,所以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吧。
早上十點:起床
十二點:進公司
十二點~十四點:收信(大約五十封)
十四點~十七點:和作家或插畫家開會
十七點~二十一點:劇本會議或錄音
二十一點~二十三點:和作家透過電話開會
二十三點~隔天一點:收信(大約一百封)
深夜兩點:回家
深夜三點~早上六點:閱讀原稿
早上六點:就寢
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樣,我一整天幾乎都有一般業務必須執行,所以根本沒時間可以閱讀原稿。
也就是說,我必須隻用深夜三點到早上六點這一段時間,把《sao》全部都看完才行。都到這種程度,那也隻有拚啦。
到最後幾天我甚至把睡眠時間縮減到兩個小時,過著看《sao》看到早上,然後再去上班這種生活。
看到這邊可能有些讀者會覺得「看一本有趣的小說看到整夜不睡,其實還滿常見的吧」。這個確實是說得沒錯,但是我在看這份原稿的時候,並不是隻要「看完就可以」了。除了身為一個編輯,要邊看邊考慮怎麽分割成單行本集數外,因為《sao》是已經對外公開發表過的原稿,所以也必須使用「猜拳慢出」理論來思考(有關這個理論,會在下一頁的章節中解說)。而且在看到最後時,還得重新翻回前半確認有埋設哪些伏筆,整理好故事整體結構並且製作筆記,在編輯時必須要執行密度更加濃厚的作業才行。所以不能使用並聯電路式的「找時間出來看過就好」,而是要一直保持串聯電路型的「集中精神看稿」才行。
當時真的快忍不住要睡著時,我甚至會自己用力一掌打在臉上,或者是乾脆跑去衝個冷水,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才總算是在開會之前看完了整份原稿。
而在《aw》的會議當中……
「川原老師,『頭盔型vr介麵』就是nervgear對吧,我全部都了解了,就不用和我說明啦!對了,那『植入式介麵』又是什麽?還有尤吉歐看起來真是帥耶!」
大概是因為突破極限(超頻連線)的關係,反而讓我看起來非常興奮。想要比作家還了解作品,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的尤吉歐,是「猜拳慢出」的集大成結果
像是之前已經有在網路上公開發表過的作品等等,當我要把一部原本就已經存
在的小說,當作電擊文庫作品發行的時候,我在會議上會特別去注意「猜拳慢出」理論。
其實這理論就和它的名字一樣,是指「先看清楚對手是出什麽,然後再出拳」。
「對手出什麽」就是讀者期待、希望看到的內容。
「我們出的拳」就是反映這些內容的原稿。
就請各位這麽認知吧。
曾經透過網路等媒介,已經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其實已經有許多非常熱心的讀者,交換過各式各樣有關作品的意見了。
我們有時要采用這些意見,甚至加入超越這些意見的發展,有時也要反過來刻意無視意見。通常在寫一本新作小說的時候,編輯會是小說的第一個讀者;但是《sao》在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讀者了,編輯反而是在這些讀者之後才看到原稿,所以這些現有讀者可以說是編輯的前輩。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覺得為了尊重這些前輩的意見,並且努力在作品中反應出來,就必須要使用「猜拳慢出」理論。
我在《sao》當中,特別注重這一點的地方,則是從原作第九集開始的alicization篇,關於其主角尤吉歐上。
尤吉歐是桐人的好友,是一個和他擁有同等技能的劍士。而我在alicization篇當中,特別注意要把他描寫成作品的另外一名主角。而且定位還是桐人過去從來都沒有碰上的「真正勁敵」。
尤吉歐在網路上,其實是一個和桐人差不多受歡迎的角色。因為尤吉歐和桐人可以說是差不多強悍,所以除了他和桐人搭檔合作外,其實也有很多讀者希望看到「這兩個人之間的認真對決」。
我們在采納這種意見,使用「猜拳慢出」所得到的成果,就是在網路小說版當中不存在的一場戰鬥──桐人和尤吉歐在中央聖堂當中的死鬥。
這一場戰鬥是在《sao》第十三集之後才出現,但其實伏筆在alicization篇一開始的第九集就已經埋設下去。這是因為我們在打算要出版《sao》時,從初期的構成會議當中就已經拿出來討論,所以最後才有辦法實際做到。具體來說就是加入桐人每次看著尤吉歐,就會感覺「這夥伴可能會變得比我還要強」,或是尤吉歐也會想要和桐人打上一場等等描寫。之所以會加入這種描寫,是因為覺得透過這種演出,應該可以強化讀者的緊張和興奮感。我想這種追加的新劇情,應該是因為推出電擊文庫版,所以才有辦法問市。
而這個「猜拳慢出」理論,在同樣也是網路小說的《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這部作品要集結成冊出版時,和佐島勤老師的會議當中也十分有效。
就《魔法科》來說,我則是把心力投注到能更深刻表現出「兄妹之間的感情」上。理由當然是因為,這是最受前輩們(網路小說時代的讀者)支持的要素。
具體來說是把兄長達也描寫得更加帥氣,也讓妹妹深雪更具有魅力,同時大幅度增加描寫兩人關係的篇幅。
而且我們特別用心在表現出達也的帥氣上麵。這是因為達也是「我們喜歡的女主角司波深雪」所喜歡的對象。一個女主角認為帥氣,甚至愛上的角色,一定也要讓讀者看起來覺得他很帥氣才行。就像在前麵第二章「成為有魅力角色的條件」當中解說過的一樣,如果能讓女主角和讀者的感情同步搭配起來,那就可以創造出額外的有趣成分。也就是說希望能讓讀者感覺到「我們喜歡的深雪所喜歡上的達也(真是饒舌),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就和深雪眼中一樣帥氣」(比如說在一部主角被眾多不同女性角色愛上,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後宮係作品」當中,主角也必須要具備能讓讀者接受,他之所以會被這麽多女性角色愛上的理由、魅力所在)。所以我特別注意要讓達也看起來比網路小說版更有酷勁,也更加有型。
在作品重要看頭的戰鬥場景當中,也追加更多達也活躍的鏡頭。
原本達也的戰法通常都是所謂「秒殺」,但是這樣可以描寫的場景內容真的是太短了,實在是非常浪費!所以在會議當中,我們常常會討論到在描寫達也活躍時,不要隻有「秒殺」這一種模式,應該要有更仔細的演出才對。
附帶一提,其實「猜拳慢出」理論,也可以應用在沒有對外公開發表過的全新作品上。前麵已經有提過,原稿會分為第一稿、第二稿,必須要看過非常多次。實際上有一些伏筆是到了寫作的最後一刻才有辦法追加進去。因為發售之前,也就是讓讀者實際看到作品之前,所以不管重寫多少次故事都沒有關係,才能夠在最後一刻想到最有效果的方案,並且加進作品裏麵。
比如說《我妹》第一集的最後一行,「我的妹妹哪有這麽可愛──!」這一句,在修改原稿的過程當中其實一直沒有這一句。這是在書名已經正式決定之後,我和伏見老師有致一同認為「這一句實在是太貼切了」,所以才在最後一次修改原稿時加進去的「猜拳慢出」。
■《灼眼的夏娜》結局是從一開始就先決定好
你從頭開始打造出一部作品,順利將其推出到市場上,最後甚至有幸成為一部當紅炸子雞!
……我們先假設自己碰上這種情境。那身為一個編輯,在這之後應該要做什麽才好?
當作品發展成係列作而且已經上軌道之後,當然就必須要開始構想續集內容。
這個時候一定是和作家一起埋頭苦思吧,但是關於這個部分,老實說並沒有能夠應用在所有作品上麵,像是這樣非常通用的方針存在。
在這邊我們先以《灼眼的夏娜》為例子來解說。
高橋彌七郎老師,是一個會事先把作品世界觀統統建立起來的作家。就《夏娜》的故事結構來說,他也是在撰寫第一集的會議當中,就親口說出其實已經決定好到第二十二集,也就是最後一集為止的概要。當然並不可能是說所有故事詳細內容,都已經在這個時候就決定好了,但是阪井悠二這個「夏娜」的搭檔,會和身為「紅世魔王」的「祭禮之蛇」聯手與「夏娜」為敵這種發展,其實在撰寫第一集的時候,就已經有些大略上的概念存在(實際上這個發展是到了第十四集才正式揭露)。
所以在構思續集內容的時候,以《夏娜》的情況來說,因為作家自己已經先決定好結局會怎麽收尾了,所以隻要把第二章裏介紹的「吊索攀岩理論」,直接套用在整套係列作上麵就好。
也就是說一開始的固定點(突起物),是「夏娜和悠二相遇(第一集)」,而最後一個固定點則是「互相為敵的夏娜和悠二,最後還是能破鏡重圓(第二十二集)」,接下來和高橋老師開會時,重點就是在討論在這中間想要插入什麽樣的劇情。高橋老師在「登山可用的體力(文筆功力和構成能力)」上,絕對是一等一的超高性能,就算是稍微「逞強」一點也沒有問題,而且一開始先把目標提高,最後寫出來的小說感覺也會比較有趣。
我在前麵有寫到,關鍵橋段時要讓感情上的頂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所以在這時候就保持注意到這一點,並且將要放在一開始以及最後精彩場景之間的「準備」部分,其主題設定為「夏娜和悠二之間賭上世界存亡的超大格局夫妻吵架」。先假設夏娜和悠二相遇之後結為夫妻了,然後再下去設定,他們之後為什麽會開始吵架,在最後又是如何和好?隻要完成這些設定後,故事會怎麽發展就已經可以想像得到了。有一路看到最後一集的各位讀者,大多也給了我們十分正麵的感想,所以我想這個方針應該是沒有錯才對。
另一方麵,在構思《我的妹妹哪有這麽可愛!》的續集時,則是完全相反地「把每一集都當成是最後一集來製作」。這是因為本作一開始就是一部刻意不去考慮日後發展,也因為這樣而獲得
小說,特別是娛樂小說(輕小說)的銷售好壞,到底是由什麽因素來決定的呢?
作家的文筆?角色?封麵插畫?我自己是覺得以上都不是正確解答。那是由作品有不有趣來決定的嗎?──這感覺好像也不太對。
如果作品「賣得好、賣不好」不等於「有趣、不有趣」的話,那到底是由什麽來決定的?
我自己覺得是看能夠接觸到這部作品的人數來決定。就像「寫在開頭」當中裏提到的一樣,一部作品有不有趣,其實是由個人主觀下去認定,而且每個人定義當中的共通之處其實非常模糊。而且(我個人認為)創作物,沒有何任一本作品可以說它不有趣。綜合以上因素,決定作品賣不賣得好的因素,就會變成是能不能讓這個作品當中內含的「有趣」成分,好好傳達給讀者知道,並且能不能讓讀者正確了解到這些「有趣」成分其中的含意才對。
正確來說,就是「能讓更多讀者了解到作品哪裏有趣」的時候,小說就會賣得更好……如果要更深入整理的話,決定性因素就是「這部作品有沒有機會能讓讀者去判斷到底有不有趣」。
不會有一個小說家在執筆時,是想要寫出一本無聊的小說。當創作者「希望能給其他人看到」的時候,至少對於他本人來說,這一定是一部「有趣」的作品。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能不能讓讀者了解到有趣之處在哪裏,以及能夠了解到的讀者到底有多少。
那這樣的話,如果我們想要防止「無法讓讀者看到有趣之處在哪」也就是會讓書「賣不出去」的情況發生,應該要怎麽做才好?想要讓作家盡自己所能,使盡渾身解數創作出來的作品,能夠讓更多讀者看到的話,我們應該要怎麽做才好?
我想去思考這些事情,應該就是編輯這個要從旁協助作家的職業,必須要負責的工作。
■能賣的作品在「演出」上不一樣
如果作家和編輯,希望能讓讀者照自己原本的意圖,去解讀自己最希望他們能看到的場景,那有很多事情必須要做。
而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演出」。所謂的演出,其實就是「在表現事物的時候,能讓人可以更加注意到某些部分的技巧」之總稱。藉由這些演出手法,也許可以對讀者強調自己想要說的事情,或者讓人可以更容易理解。對於作品整體來說,也因為對劇情增加了高低起伏與抑揚頓挫,所以能夠讓讀者會想要繼續看下去(能夠維持讀者對作品的興趣)。
在這邊我們實際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先假設有一幕女主角因為遭受令其感到難過的衝擊,所以忍不住從主角身邊跑開的場景。而這一幕,正是作者和編輯在作品當中「最希望讀者可以注意到的場景」,同時也是必須要表現出「女主角這時難過的程度深刻到讓她忍不住從主角身邊跑開」的場景。
那麽如果想要讓讀者清楚明白到這一點,我們應該要如何表現女主角有多難過才好呢?
這時最直接簡單的就是「淚水」和「顫抖」,這種可以實際對外表現的感情符號。如果把這些符號當作象徵,用來表現從主角身邊跑開的場景,那就能提高傳導出「女主角的悲傷」這個要素的比率。最基礎的做法,就是表現出女主角的身體正在顫抖,然後將焦點聚焦到女主角臉上,讓讀者看到女主角流下的淚水……雖然這樣做也不差,但如果隻有這樣的話,實在是太過「普通」了點。
如果想要更強烈地讓讀者感受到「女主角的悲傷」,那麽「演出」還不是很充分。
「演出」就是戲劇使用的辛香料,負責在關鍵時刻幫故事提味。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強化「演出」,有一種方法就是反而刻意不去描寫女主角的表情。故意加入女主角低下頭的描寫,隱藏住和女主角臉部表情有關的情報。而再從她看不到的臉上,滴下一滴眼淚到手背上麵。之後還可以馬上加入水滴不停滴落到手背上……這種在後麵多推一把,來強化演出的描寫。
像這樣子的演出,看起來應該是比單純描寫女主角流下眼淚的場景,能夠讓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這邊要重覆強調的是,一部作品「賣不賣得出去」,是由「有沒有好好把自己想要強調的元素讓讀者看到」、「有沒有盡可能讓更多讀者有去判斷這部作品的機會」來決定。不管是看完之後給予作品正麵意見的讀者,還是負麵意見的讀者也好,重點就是在能夠接觸這部作品的人數到底有多少。
為了盡量讓更多人發現到這部作品的「有趣」之處,我覺得「演出」是能在作品裏使用的手段之一,所以總是會特別注意到「演出」。
■不要背叛期待,要背叛不安
那讀者在看到什麽樣的發展時,才會覺得「有趣」呢?
我自己是認為,就是當他們看到「沒有背叛期待,而是背叛了不安」的那一瞬間。
一部作品絕對不能背叛讀者的期待。這是最重要的前提。讀者還是會希望能看到主角帥氣獲得勝利(至少會這樣希望的人比較多),一定也希望看到自己投入感情的角色,最後可以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
如果遵照這個想法,我們就會得到既然讀者想看到這些,那我們就照他們的期待去描寫故事不就好了這種結論……但隻是這樣做的話,那實在稱不上是一部及格的娛樂作品。讀者在內心深處,一定也會希望作品能夠「令自己感到十分吃驚」。所以我們也必須要超越讀者預料範圍的發展才行。
不過有一件事絕對不能搞錯,那就是「超越讀者預料範圍的發展」,並不是指讓故事去「背叛讀者的期待」。如果真的這樣做,就會變成網路黑話當中的「誰得發展」(指「這種發展有誰會高興(得到好處)?」之意)。這並不是叫你寫出牛頭不對馬嘴的劇情,或是搞出一個設定完全沒有人能夠了解的角色。讀者對於這種「不看場合」的發展十分敏感,到最後不要說是被評為一部爛作了,甚至有可能直接在半途放棄看完整部作品(讀者必須要先把一部作品從頭看完,才會真正對作品下「評價」)。
如果用《灼眼的夏娜》來舉例,阪井悠二原本是在故事當中,一點一點慢慢學習到「存在之力」,這個可以說是「秘密物理法則」的力量,持續鍛煉到最後,才終於獲得能和強悍敵人正麵對抗的能力。但如果故事發展變成他突然獲得神秘的超能力,甚至足以扭曲「存在之力」的法則,而戰勝了強悍的敵人;或是偶然認識了自衛隊高官,請他直接對敵人根據地發射飛彈的話。讀者看到這種發展,的確是有可能會覺得吃驚,但是絕對不會有人認為這種發展「超越期待」,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低於期待」才對。也可以說是看到自己的「不安」成真了。而當讀者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就會認為「這部作品和我好像不太合」,而到最後就會直接放棄繼續閱讀作品。
■寫小說時,絕對不能做的事
所謂娛樂,自然就是指取悅他人,讓人能享受到樂趣的事。而我覺得輕小說,就是應該要被分類為娛樂小說的作品。
所以讀者在購買一本小說的時候,一定會期待「這本書會如何來取悅我」、「我能在書中感受到怎樣的興奮快感」。
那在寫一本娛樂小說的時候,有哪些「絕對不能做的事」呢?
當然這是你自己的創作,所以「寫自己想要寫的東西」絕對是最重要的一點,但是既然會有付錢去購買這本書的讀者存在,那就必須要持續寫出可以讓讀者會想要一直買下去的作品。如果是一個職業作家,當然不可能隻出版一本書當作紀念就算了。可以的話當然會想要持續當個作家十年、二十年才對。
我自己主
要是將下列三件事情,當作「絕對不能做的事」牢記在心。
●像是行事太過於違反道德的主角等等,會讓讀者感到不愉快的設定。
●不想要取悅讀者,把讀者放在敵對位置上。
●在作品當中過度強調作家本人的主義主張而非登場角色。
以上這三件事情,對作品而言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行為。像是在劇情當中過度欺壓女主角、讓主角一直到故事結束都沒有機會活躍、把主角寫成一個讓人看不出來是主角的人渣、故事或登場角色的主張過於泛政治化而且偏頗……這些元素都很容易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到過大壓力,最後一看到作品就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當然這世界上也是有驚悚作品、懸疑作品,或者是以政治圈當作舞台的政治鬥爭故事存在,作品如果能夠巧妙控製給讀者的壓力,就可以將其升華為一種娛樂。但如果你的目標並不是寫出這種作品,那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比較好。
以前曾經有一位我負責的作家這樣說過。
「所謂故事,就是在描寫如何讓主角陷入險境的過程。所以我們作者,根本就是專門給主角帶來不幸遭遇的衰神。」
雖然語氣十分諷刺,但其實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對於想要「從安全地帶出發去冒險」的人來說,一個過程隻有平淡、嚴肅和平場景的故事,通常隻會讓他感覺到十分無趣。隻不過我覺得在這句話最後,應該還要再補上一段。「而也隻有作者,可以讓主角碰上足以補償他不幸遭遇的幸福」。
就像是一張拉到最滿的弓,才能夠射出力道最強的箭一樣。當作品讓主角遭遇到已經可以說是要超越極限的壓力之後,就必須要用最頂級的方法讓這些壓力統統發泄出去。
如果是受到強敵襲擊,不斷遭遇到險境,那在最後一刻就要發揮出壓倒性的力量秒殺敵人。
如果是一直和女主角擦身而過,無法直接碰麵,那在最後一刻就要選在最棒的舞台讓他們重新再見……
當射出去的這一箭正中讀者紅心的時候,你就完成了一部能引發最強烈淨化作用(爽快感)的娛樂作品,所以我會時時提醒自己,必須將這種感覺牢記在心。
■故事是在開會時才決定的《我的妹妹哪有這麽可愛!》
一般在和作家開會的時候,編輯和作者大多會事先構想好故事,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之後才會開始開會。隻不過就《我妹》這部作品來說,我們完全不會預先設定好故事的任何內容。甚至對於目前正在撰寫的場景,也不會去考慮前後關聯,會全力投入在這個段落當中,這就是我們開會時的規則(編輯是由我和同事小原一哲兩人一起負責)。
和其他作家開會時通常不會這樣做(但也有部分像《撲殺天使》等作品會采取類似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特殊的方式。
這個方式搞不好很接近少年漫畫周刊連載作品的會議。
這是在《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荒木飛呂彥著,集英社出版)當中也有寫到的內容,荒木老師非常喜歡在每一部結局之前,先明示最後頭目(第一部來說就是迪歐、第二部則是卡茲,第三部為dio)有多厲害,藉此來強調主角群陷入危機的發展,不過老師在畫的時候,其實並不會事先決定要如何收尾。於是在《jojo》第四部當中,就因為把最後頭目吉良吉影給畫得太強了,讓老師發現「糟糕……這樣仗助(主角)搞不好打不贏耶……」,而令老師感到十分苦惱。
這樣講雖然有點厚臉皮,但是《我妹》開會時使用的方式就很接近荒木老師,就像是在少年漫畫周刊上連載一樣,在開會之前刻意不去設定接下來要如何發展。這是因為我們希望把這種就連作者和編輯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的「興奮感」,透過作品傳達給讀者的關係。
隻不過這種以即時感來追求「有趣」的方式,雖然能獲得的回報很高,但是風險也一樣高,三不五時也會發生在開會時故事發展直接撞上暗礁的情況。也因為這樣,不可能和每一個作家開會時都采用這種方式。特別是非常不適合會在開會之前,仔細決定好劇情結構和世界觀的作家,真的用下去也很難會有什麽好下場。這是一種因為伏見老師並不是這種類型的作家,而且還是一個就算碰上難關,也會說出「雖然可能會寫不出來,但我盡量試試看」這種台詞,而努力去挑戰這些難題的作家,所以才有辦法行得通的方法。
在作品當中會讓主角高阪京介,不斷碰上「這種情況京介一定無法解決吧」此類難關,而持續將其逼入絕境當中。
理由當然是因為「這樣子會比較有趣」。也因為使用這種方法的關係,也曾經碰上不管我們開了多少次會,結果都還是無法找出能讓京介解決問題的辦法。
像是在《我妹》第二集當中,要說服最討厭各種不健全事物到可說是有潔癖的新垣綾瀨,接納「桐乃喜歡情色遊戲的興趣」這一幕。
在這一集當中,女主角桐乃碰上的最大敵人(危機),就是「社會輿論的冷漠」和「好友(新垣綾瀨)的輕蔑」。附帶一提在第一集裏最大的敵人(危機),則是「被雙親發現」(指自己想要隱瞞起來不對外公開的興趣被雙親發現)。
京介為了從最大的敵人,也就是綾瀨的輕蔑當中拯救桐乃,而挺身挑戰綾瀨,但是綾瀨這一方使用的武器,也就是「情色遊戲並不健全」這個理論武裝十分完備。最後就陷入不管京介說什麽,都不可能在論理上說服得了綾瀨這種狀況。
「糟啦,這樣京介根本不可能勝過綾瀨啊……」
我們在開會時真的非常煩惱。雖然想了很多旁門小徑來解決,但是對於邏輯正確又穩固的綾瀨來說,統統都隻是邪門歪道而已。
我們在會議上七嘴八舌討論了很久,不管是伏見老師,還是我和小原,全都可以說是絞盡腦汁,但最後還是想不出要怎麽讓京介勝過綾瀨。就在這一刻,我們作家和編輯聯合軍,也全部都敗給綾瀨這個角色(小綾瀨果然厲害啊)。
也因為徹底了解到絕對不可能打贏,所以最後是讓桐乃出現,要她助京介一臂之力才能夠勝過綾瀨,讓故事迎向(對於京介來說是一個苦肉計般的)結局。這個情況也許是因為到最後都不會設定原案的這種做法產生的弊病也說不定,但是也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才寫出這二幕不是靠說理,而是以感情來壓過對方,看起來十分有魄力的場景,而且也催生出「我跟喜歡情色遊戲一樣喜歡你!」,這句看起來非常奇妙的桐乃名言,同時也讓桐乃不再是一個「隻會接受京介保護的女主角」,因為寫出了一段很明顯「這樣比較有趣」的發展,應該可以說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吧。
但在此之後,我們依然維持在開會之前不會先構思任何劇情的做法。每一集都從討論「對一個很宅的辣妹來說,最大的敵人或危機是什麽?」或是「兄妹之間讓人覺得最沒道理的情況是什麽?」這種問題開始,以此為立基點去構想故事。像前者就是桐乃在第五集時決定要出國留學,而活用了「沒辦法常常去秋葉原的危機」,後者則是活用在第七集「京介和桐乃的擬似甜蜜情侶」這個情節上麵。
在這邊必須要先說明,伏見老師「雖然說是以會議討論為優先,但並不代表他真的完全不去構思世界觀或故事原案」。我想大家看到這邊應該都已經理解到,作家會先明確在自己腦海中構思出一個世界,才會動筆將其寫成小說。因為如果不這樣做,(除了少數天才外)一定寫不出一本好作品。和作家開會,其實就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去「插手」他們在腦海中構思世界的過程。這也就是說伏見老師雖然有自己已經建立好的世界觀和原案,但是為了我們開會時提出的「以有趣為優先」,所以不斷在摧毀然後重建自己
的世界。
這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非常不好搞定的作業。因為你必須要摧毀原本已經在自己腦海中建立起來的東西。比如說一個作家已經在腦海裏擬定好,甚至開始投入愛情的角色,卻在開會過程當中從性格到特徵都被改掉,根本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這行為就算說是「殺人」也不為過。這對作家來說就是如此令人難受的作業。但即使是如此,還是會在會議當中聽取「以有趣為優先」的意見,每次都講出「總之我先試看看」這句台詞的伏見老師,是一個很可靠的創作者,也是我非常信任的夥伴。
■名為伏見つかさ的作家
正直、認真、誠懇,就是伏見老師給人的印象。
這並不是指他的作品風格(當然也不是說作品風格很亂來),而是在表現他本人撰寫作品或者是開會的時候。電擊文庫底下的作家,其實完全沒有以前常常會在傳聞當中出現的所謂「大作家」型,也就是態度非常高傲的人物,完全沒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也很多,大家都可以說是認真又老實。
伏見老師就可以說是這種老實人中最老實的一個,在撰寫作品時也非常遵守時間限製。而出席會議提出意見時也一直都是條理分明。
有一次是二〇一三年八月,老師被招待到在美國馬裏蘭州巴爾的摩舉辦的動畫活動「ota」上舉辦簽名會。巴爾的摩位於美國東海岸……也就是差不多和日本是處於地球的兩端,就算是直達航班也需要飛行十四個小時半。
當時老師還在撰寫《情色漫畫老師》,可以說是就算要中止海外簽名活動,也希望能擠出時間來執筆寫作和開會。但是考慮到主辦者,自然是沒辦法這樣做,結果我們就變成必須要在機上執筆寫作與開會。而且這時機票競爭率比原本預想中還要高,結果已經沒辦法訂到兩個相鄰的機位了。唯一找到的位置,並不是主辦單位招侍的商務艙,而是經濟艙的位置。
這次可不是出國觀光,是為了要去舉辦簽名和參加活動,而且地點又是人生地不熟的異國,原本應該要盡可能保留更多體力才對,所以一開始才會選擇商務艙,但是伏見老師毫不猶豫地開口說道:
「執筆寫作和開會優先,我們就搭經濟艙去吧。我希望可以在機上脫稿。」
當時狀況是真的很緊急,會有這種意見感覺好像也是理所當然。另外站在主辦單位角度來看,可能都已經先花了好幾十萬的經費下去,也很樂見老師能這樣配合。但一般來說,去參加海外活動會想要放鬆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啊。麵對一句話也不提希望可以休息,無論如何都以工作為優先的伏見老師,我實在是怎麽感謝都不夠。
雖然伏見老師的為人一直都是正直又認真,但是作品風格則是非常活潑開朗的戀愛喜劇。而在這種作品中又可以感覺到有一些充滿挑戰性的要素,可能可以算是老師平常處事的反作用力吧。
■找出想說「讚喔!」的地方
當你在閱讀一份原稿,要判斷其好壞時有加分法和扣分法兩種方法。簡單來說「因為有○○所以這本小說很有趣!」、「我喜歡這本小說╳╳的地方!」是加分法。而「因為沒有○○所以這本小說很無聊……」、「我討厭這本小說╳╳的地方……」是扣分法。這其實是個可以活用在人生幸福理論或是尋找一個合格情人,可以說是很泛用的一種思考邏輯。其實也就隻是應該要抱持什麽態度去麵對某些事物的差別。
我在閱讀作家原稿時,一直都是使用加分法。
最重點的事情,就是能不能找到可以讓自己想說「讚喔!」的地方。
作家一開始完成的原稿稱為「第一稿」。而真正完成原稿不需要再修改則是稱為「脫稿」,從第一稿到脫稿為止,中間大概都需要經過五到六次的修正會議。
但是在這五到六次會議當中,並不是都用同樣的方法來閱讀原稿。
在第一稿時,要盡可能去找出原稿裏讓你想說「讚喔!」的地方。
可能是一句有趣的台詞、看起來讓人很舒服的文章表現、配角能突顯自己個性的行動、會令讀者吃驚的點子,又或者是很令人意外的故事發展……要直接在原稿上麵,記錄自己覺得「這裏很棒!」的地方。能找出越多自然是越好。
因為雖然我們常常用「讀者」兩個字來統稱,但其實會看到一部作品的人數可能有數萬、數十萬人。而每一個讀者,都會依自已的感性或是興趣嗜好不同,影響他們怎麽判斷一部作品「到底有不有趣」。所以在麵對這第一份原稿時,為了能配合各個不同讀者「會覺得有趣的部分」,最好是可以盡可能準備越多會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越好。
「在這部作品裏,到底埋藏著幾顆寶石呢?」
這時就要像這樣,使用好像在尋寶一樣的心態來閱讀原稿。比如說像是《灼眼的夏娜》,就是夏娜在講解自己最喜歡的波蘿麵包,主張「波蘿麵包就是要外酥內軟才好吃」的場景。如果是《加速世界》,就是黑雪公主和春雪第一次使用神經連結裝置「直連」的場景。要是講《我妹》的話,就是沙織說自己三圍數字和藤原紀香一樣的搞笑場景。而《電波女》是艾莉歐的母親,女女老是對真強調自己很「年輕」的場景。《魔法科》則是深雪因為想到達也,在棉被裏麵興奮到說不出話的場景等等……
在這些對於作品本身主軸來說,並沒有直接關聯的場景、設定、台詞以及描寫當中,才更有可能藏著讓人會情不自禁大聲叫好,說出「讚喔!」來表示欣賞的寶物。像是禦阪美琴喜歡少女風格可愛事物,或者是茵蒂克絲是個大胃王等設定,其實應該也能夠算是這種令人想要「說讚!」的要素。努力去找出這種優點,就是在閱讀第一稿時應該要使用的方法。
■告訴作家「不太好耶……」之處的方法
前麵提到在閱讀原稿時要用加分法,而在看第一稿時要盡可能找出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但話雖如此,這並不是說要無視寫得不好的地方。雖然要重視令人叫好的要素,但同時也必須要在背地裏挑出寫得會讓人覺得「不太好耶……」的地方。講「背地裏」也許會讓人覺得為什麽要這麽偷偷摸摸,不過這時先記在心裏就好,也可以說是「之後再提」的意思。
關於這些已經找出來,會讓人說「讚喔!」的地方,就要在看完第一稿之後和作家開會時統統提出來。隻不過並不是單純一昧稱讚就好,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想要強化作品本來就有的優勢,或是讓作品看起來更有趣的話,應該要去強調哪一個讓人叫好的地方才好。
在經過這次會議後修改過的原稿──也就是「第二稿」寄來之後,就要把該確認的項目分成三項。
●第一項「確認在第一稿時有討論過,譲人想說『讚喔!』的地方有沒有增加,或是有沒有變得更讚」。
●第二項「確認故事本身細節的完整性」。
●第三項「確認先前沒提過的『不太好耶……』之處是否有自然消失」。
第一項「確認在第一稿時有討論過,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有沒有增加,或是有沒有變得更讚」應該是不需要多加說明才對。
第二項「確認故事本身細節的完整性」,則是要注意有沒有時間流程錯誤,有沒有正確使用作品專有名詞,以及是不是有遵守到上一集為止的設定等等,確認作品本身有沒有出現矛盾的作業。
最後的第三項「確認先前沒提過的『不太好耶……』之處是否有自然消失」,原本沒有特別提出來講,但有記錄下來的「不太好耶……」之處,就會在這裏派上用場了。其實常常會發生在第一次開會時,雖然隻有討論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寫讓人覺得「不太好耶……」之處,就
會自然而然被推擠出原稿的情況。有些時候是在開會中討論的結果,而有些時候則是作家自己在改稿時(朝好的方向)去加以改寫。因為就算沒有去特別指出來,但「不太好耶……」之處也會自然消失,對作品來說就等於是「自然而然變得更加有趣」,所以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傾向。「在情況很好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推擠掉不好的手牌,隻留下優秀的手牌」。這是一句在歐美職業撲克選手當中,甚至被當成座右銘的格言。所以在一開始,反而應該要刻意不去提有哪些地方讓人覺得「不太好耶……」。
附帶一提,雖然說這邊的前提是不要講有哪些地方寫得「不太好耶……」,不過要具體說明怎樣才叫寫得不好,基本上是指故事發展太過單調、角色言行前後不一,或是故事發展的方向和讀者期待出現乖離等等內容。
在第三稿之後,前麵提到的第三項確認項目就要小小修正一下,變成「以最真誠的態度告訴作家哪些地方寫得『不太好耶……』」。
作家在交出原稿給編輯審核的時候,當然是認為「交出來的這份原稿是我最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提出要修改之處時,當然一定要仔細說清楚要這樣做的理由和意義,以及自己為什麽會這樣想,盡可能不讓對方產生誤解,才不致於失禮。(有關於如何傳達「不太好耶……」之處的方法,在本書之後「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一節當中也會介紹)。
原稿就是在這樣不斷來回反覆的過程當中,逐漸成為最後完成的原稿。
■名為鎌池和馬的作家
《薜丁格的城市(シュレディンガーの街)》:評價「c」。
在鎌池老師投稿電擊小說大賞的原稿之評價表上,印著就階級來說算是最後一階的評價「c」這個字樣。
雖然是有留到第三次考選的作品,但是編輯部整體的總評是「完成度過低」。
《薜丁格的城市》最後結果當然是落選了,但我不知為何卻被這部作品深深吸引,雖然我給出的分數其實也隻有「b」,但是卻會讓我想要看更多這個人寫出來的作品。於是上司就對我說了:「你如果真的這麽中意這個作家,那就在落選發表之後去找他談談如何?」
也就是因為這一句話,讓我成為了鎌池老師的責任編輯。
就和在前麵介紹過的傳說與真相一樣,鎌池老師是一個無法以常識來衡量的作家。
在這邊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一般來講,作家都是在剛出道這段期間最有活力。這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作家的「熱情」、「體力」、「題材庫存量」以及「幹勁」等等能力,全部都在完全滿載的情況下開跑。隻不過在把撰寫作品當工作從事數年之後,前麵列出來的能力就會逐漸減少。特別是出道五年以上的作家,其「題材庫存量」的枯渴程度通常已經十分嚴重。
「在出道之前隻有一直在輸入,可是一旦出道之後就隻讓我不停在輸出啊。」
常常可以從老練的作家口中聽到這類台詞,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要持續創作出作品,是一件多麽辛苦的事情。
但是鎌池老師就不一樣了。
隨著出道年份增加,推出作品數量也不斷增加,但是能力值卻是不減反增。
特別是「題材庫存量」越寫越多,老實說看起來已經不是「好厲害」,而是「真可怕」了。
光是看他的出道作,同時也是目前還在連載的作品《魔法禁書目錄》,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係列作每一集,都有和其他小說相比之下也顯得十分濃厚的設定和新角色登場,但就算是這樣,老師的題材庫存依然還沒有枯渴。到底是怎麽在如此繁忙的行程當中抽空累積題材,實在是讓人想雇用偵探去查個清楚。沒錯,真的很可怕。
而老師的這部作品,也在二〇一四年迎接了十周年。
就算經過了十年,我到現在依然清楚記得,當我看完《薜丁格的城市》這部成為我和老師合作契機的作品時有多興奮。
這個作品,是從主角搭乘電車到了某一個「城市」下車時的場景開始。在描寫電車開門時,用了「車門發出一聲就像打開可樂時氣泡冒出來的聲響後打開了」,這種形容實在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夏天,所以拿碳酸飲料來當作比喻對象,感覺和作品氣氛十分貼合。而他下車來到的這個城市,是一個有著「不管想像什麽全部都會實現成真」這種法則存在的奇妙地區。主角在得知這個法則之後,不由自主開始想像,和他在這個「城市」裏相識,而且彼此看不順眼的女高中生女主角「不可能出現的模樣」。
於是門突然啪!的一聲被推開……
女主角身穿女仆裝站在門外,身體因為極度憤怒而不斷顫抖,臉上也氣到一片通紅。
在我看到這一連串場景之後,馬上就覺得「嗯!讚喔!」。不好意思,各位讀者看起來可能會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吧……但是如果有實際看過這份原稿,一定會覺得這個角色真的非常可愛,很有吸引人的魅力。就在這時,我頭上用來「尋找有趣事物的天線」,接收到了由鎌池老師發訊,名為「我覺得這樣子很有趣啦!」的電波。
隻不過原稿本身的完成度實在是無法稱讚,當時在編輯部考選會議上,最高也隻有兩個人給到「b」(其中一個就是我),剩下的都是「b-」或「c」,可以說是評價最糟的一部作品。
像打開可樂時氣泡冒出來的聲音,和穿上女仆裝的女主角
鎌池老師身為電擊文庫作家的第一步,就是從此開始
如果沒有這兩個地方看起來「讚喔!」,也許老師就和電擊文庫無緣了。
■《禁書目錄》是武士之間的認真比武
在我們編輯看完作家交出來的原稿之後,一定會和作家開會。
這邊要和大家介紹兩個可以說是完全相反的開會情況當例子。首先是《魔法禁書目錄》開會的情況。
雖然這也不是《禁書目錄》特有的事,不過我在和鎌池老師開會的時候,過程絕對不會出現妥協這兩個字。
每一次開會都像是兩個武士拿著真刀在比武一樣。當我指出「這邊要不要修改成這樣」的提議時,如果提出的內容有任何一點讓人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的話,鎌池老師就隻會「哦」一聲,就像是在說「這裏編輯大概是沒有搞懂吧」一樣,反應非常淡薄。
這真的讓人很不甘心。我希望自己所有建議,都能獲得鎌池老師一句「我知道了!」,這種他在聽到有用建議時會有的反應。於是不知不覺之間,我開始把和鎌池老師開會,認定成是要和一個最強武士挑戰。
而我在和鎌池老師開會時,使用的方針就是製作少年漫畫。
必須要有看了讓人感覺爽快的戰鬥。那場戰鬥必須是劇情上的最高潮,同時也要讓感情在這時候到達頂峰。而且最後一定要是圓滿大結局……
提出修正指示時,也不能用單純踩煞車的提案,而是要提出「現在這邊互相矛盾了。所以說為了讓這一段在物理上可以實現,與其要加以克製,不如來想想有沒有什麽出人意料的演出方式吧」,像這樣不斷把作品向前推進的提議。比起一點也不有趣的吐嘈,還不如想想如何讓要給人深刻印象的精彩場景,能夠描寫得更加帥氣。因為我覺得對鎌池老師的風格來說,這才是最適合的演出方法。
附帶一提,這個重視「出人意料的演出」,如果以《禁書目錄》為例的話,有個「讓數字直接增加兩位數」的例子。
在《禁書目錄》第三集當中,有非常多被稱為妹妹們,也就是禦阪美琴的複製人「禦阪」登場。在故事中期,有一段美琴得知禦阪(也就是自己的複製人)數量有多少後,重新認知到事
情有多嚴重,非常後悔自己以前提供dna的行為。
在這邊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聽到「有非常多的複製人少女登場」這句話,大家會認為有多少人呢?十個、二十個感覺起來好像還滿普通的(偶爾也會看到真的有這麽多小孩的大家族)。這樣的話一百人、兩百人接二連三跑出來的話呢?看到對麵百人為單位的複製人少女出現的話,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感到相當恐怖了吧。
沒錯。所以就我把你這個幻想增加兩位數(統統破壞掉)吧!
在故事本篇當中有兩萬名禦阪登場。其中一半已經被一方通行所殺,上條則是想要救出剩下的所有禦阪。這可不是一百還是一千,而是「拯救了一萬名複製人少女的男人」,表現出真可說是「位數不同」的衝擊力。我覺得這種突破極限的描寫,才最有「鎌池老師風格」,也是最能夠突顯出鎌池作品優點的「演出」手法。
我和鎌池老師從第一稿完成到脫稿為止,大概都會經過四到五次會議。因為老師寫作速度非常快,所以在我閱讀原稿時,會利用這段時間持續撰寫其他原稿。最近好像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快一樣,幾乎每個月都會出一本新書。
最強武士,實在是可怕啊。
■《撲殺天使》的會議是用投票決定使用什麽笑點
嗶嗶嚕嗶嚕嗶嚕嗶嗶嚕嗶~!
「おかゆ老師,這個是什麽啊?」
「你說什麽是什麽?」
「就是這個『嗶嗶嚕嗶嚕嗶嚕嗶嗶嚕嗶~!』的部分。這個應該是用狼牙棒把故事主角,也就是一名少年毆打致死的天使女孩,讓少年複活時產生的聲音吧?」
「沒錯,就是這樣。朵庫蘿會旋轉她手上的撲殺狼牙棒『伊斯卡利伯』展施複活術!」
「這個我是知道啦……不過這,是朵庫蘿自己講出來的嗎?」
「這個嘛……就是那樣啦。」
「哪樣?」
「該怎麽說呢,氣氛嗎……」
「氣氛?把伊斯卡利伯當成魔法杖一樣揮的話,就會發出這種聲音嗎?」
「不是這樣,這個應該說是現場會播放的……音樂嗎……」
「會播放音樂?」
「沒錯!就是效果音!」
《撲殺天使朵庫蘿》這部作品,是以將來會開發出效果是「讓全人類年齡在十二歲時停止成長」,這種神奇新藥的草壁櫻,和為了阻止他開發出新藥,從未來穿越時空而來的天使朵庫蘿,這兩人為主角的搞笑作品。
而前麵這段對話呢,就是我對其作者おかゆまさき,詢問朵庫蘿在撲殺了故事主角草壁櫻之後,要複活他時所詠唱的咒文(?)是怎麽一回事。對話本身就像是在演搞笑短劇一樣,就是《撲殺天使》開會的真實情況。
關於女主角朵庫蘿,就如同《撲殺天使》這書名一樣,麵對故事主角,同時也是自己喜歡的對象──草壁櫻,也會毫不留情馬上下手撲殺。而對於她本人來說,撲殺似乎是一種用來掩飾自己害羞的行為……再繼續解說下去,對這部作品來說似乎就有些「不解風情」了,基本上就是類似漫畫《ピューと吹く!ジャガー》(うすた京介著,集英社出版),或是漫畫《王様はロバ》(なにわ小吉著,集英社出版)之類的無厘頭式搞笑漫畫,這樣想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作者おかゆ老師,先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在對開兩麵的篇幅當中,要加入三個能令人笑出聲的笑點」這種規則。並且在作品中也的確是以這種頻繁程度,接二連三祭出各種讓人發笑的設計,在我眼中是一本節奏快速而且適當的優笑搞笑小說。
而在這部作品開會時,有個「以投票來表決(會在作品中出場的)笑點有不有趣」,如此奇妙的規則存在。而且和立場無關,不管是作者還是編輯都隻有一票。這些在會議當中要拿來表決的笑點,當然有九成以上都是おかゆまさき老師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點子。可是一旦笑點好不好笑(要不要修改),當意見出現分岐的時候,一定會采取嚴格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最後結果。之所以會采用這種方式,理由當然是因為「這樣子會比較有趣」。再加上責任編輯有兩個人(我和同事和田),所以加入作家後,開會人數(投票人)一共是三個。因為是奇數,所以不可能出現同票數,一定會得到一個結論。附帶一提,在投票當中全場一致覺得「有趣!」的笑點,有「五色棋」(朵庫蘿想出來的五色黑白棋。特徵是賽局永遠也不會結束)、「髒器丸」(非常可愛的小臘腸犬名字。是朵庫蘿自己擅自給它起名),以及「敏感上班族」(おかゆ老師構想出來的虛構漫畫。全世界第一「敏感」的成年男性,敏感一郎今天也要在客滿電車上,讓他的敏感身體被推來擠去的敏感故事)等等。說真的,我現在寫出來的時候還是覺得真是有趣。
而我和おかゆ老師開會時,是先拿到分量可能比短篇連作小說還要再少一點的原稿,一個一個仔細討論過每一個笑點。因為真的是一頁看完再看一頁,甚至是一行一行檢討,所以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完成一本小說。
雖然在開會時可以說是笑聲不斷,看起來非常熱鬧有趣,但也常常會讓人埋頭悶聲苦思,從旁觀者角度來看,大概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吧。
也許有人會覺得很意外,但是比起以厚重劇情為主線的嚴肅作品,其實以誇張設定和角色為主的搞笑作品,開起會來反而比較難搞。
在描寫角色無厘頭的行動和笑點時,「互相提出題材」可以說是十分重要,不管你拿出多少點子都不會嫌多。所以才更容易消粍時間和體力。
而我們如此精心打造出來的《撲殺天使》,也是因為這樣,才能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場麵。
■如果有十個作家,那就要準備十種不同的開會方式
就像大家前麵看到的一樣,和每個作家使用的開會方式也都有不同。沒有在本書當中介紹的作家,我們和他開會時自然也都用了不一樣的方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作家來配合編輯的行事作風,而是編輯要去配合作家的行事作風。
每一個作家,一定都有對他來說比較能夠適應的環境,與比較難做事的環境。有人可能想要讓他先決定好故事原案後,你再幫忙他找出矛盾之處就好;也會有人希望編輯可以和他一起從零打造出一部作品。就算是同一個作家,在撰寫不同作品時也可能會不太一樣。編輯的使命就是盡快摸索出對作家來說最方便做事的環境,讓作家能發揮出自己最完整的實力。
撰寫小說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應該要盡可能去阻斷創作本身以外的壓力和雜音來源。
這其實也不是僅限於開會而已。比如說截稿時間也是一樣。當作家不希望有人在他執筆過程中來打擾他,這樣比較能讓他集中,那就等到他寫完一整本為止。如果是有個進度表讓他看,才會比較能放心寫作的作家,那就每寫完一章就開一次會。對於習慣拖稿的作家,在截稿期前夕一定要經常保持聯絡。但覺得聯絡他是在礙事的作家,就必須要辦法想用不同方法來催稿……
編輯必須要去配合作家的傾向,麵對不同要求身段要足夠柔軟,要能夠臨機應變才行。作家本人到底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則是要在不斷重覆開會和提出截稿時間當中,由他們的反應去推敲出來。如果一個編輯會帶給作家在提升作品品質以及遵守截稿日以外的壓力,那沒有他反而會更好。
因為隻有作家才有辦法把作品送到滿心期待的讀者手上。
■不可以依賴讀者的善意
我常常對作家說「要盡可能避免依賴讀者『幫你記起先前發展的善意』」。
我經常因為發現作品內容當中有些地方看起來讓人搞
不清楚,所以在開會時特別詢問作家,他們通常會非常仔細地對我說明。像是「這裏其實是想要表示……」或是「其實在背後還有個這樣的組織存在……」等等。
但是這些都是因為我在會議當中有提出問題才會知道,如果作家不親口解釋的話,那我原本是看不懂怎麽一回事才對。而這也就是說,如果完全不對這些地方加以修正,就這樣直接出版成冊的話,拿到書的讀者搞不好也看不懂到底想要表達什麽。必須要親口解釋才行,就代表「沒有把它寫進小說文章裏麵」。
當有人這樣說的時候,有些作家會反駁「看得懂的人能懂就好」。
這句話其實是把讀者會自行思索文章內容作為前提,隻不過我是覺得,不能這樣去期待讀者的善意。
這當然也不是指讀者都沒有善意(或者是說解讀能力)。
而是說作家不能把讀者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在這種前提底下去創作作品。
我個人覺得故事劇情,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演出」。就劇情本身來說,隻要花上幾個小時好好苦思一番,一定能夠想到看起來很有趣的發展,或者是好玩的點子。
但是不管想出來的劇情多棒,如果沒辦法讓人了解其意義何在,那也隻是白費工夫。
現在這個社會,有非常多不同媒體同時發動情報攻勢,讀者腦袋裏的記憶空間其實已經被塞滿了。為了要能夠擠進這記憶空間,就必須要能在不造成負擔的前提下,順利傳達出「有趣」之處在哪才行。
如果沒辦法做到,那在讀者實際去判斷有不有趣之前,很有可能會讓讀者因為現在已經飽到完全塞不下了,所以覺得還是就別吃這道菜了吧。可以說是吃了閉門羹。而去讓讀者更容易看懂,其實就是為了避免要吃下閉門羹的情況出現。
要是作品輕忽這個問題,那讀者看完之後就不會覺得「(雖然不太記得之前的劇情,但是)很有趣呢」。隻會認為「(因為不太記得之前的劇情,所以)好無聊喔」。
比如說《灼眼的夏娜》這部作品,在每一集一開始一定會先做一件事。
那就是「紅世」是什麽?火霧戰士是什麽?目前悠二和夏娜的關係是?
一定會在一開始仔細說明這些問題。特別是因為《夏娜》是一套如果無法理解世界設定的話,就無法享受到接下來故事發展的作品,所以為了讓讀者可以了解到先前出現過的世界設定,不能隻是照本宣科的寫個「前情提要故事大綱」,而是必須要把設定揉合進序章等內容裏,讓它們成為一種「娛樂讀物」。
雖然這是在不要去期待讀者有「幫你記起先前發展的善意」,在這種前提之下才采用的方法,但我想這同時也能大幅提升作品的可讀性。「讀者一定會了解我的用意」這種想法隻是創作者方的一廂情願,所以我會隨時注意不要去依賴讀者的善意。
■在關鍵橋段時要讓感情上的頂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
在《禁書目錄》裏麵,有個名為一方通行的反派。
而《禁書目錄》第五集的故事當中,描寫了這個應該是反派角色的活躍過程。這一集是係列當中第一次推出的短篇合集,裏麵收錄了已經到了暑假最後一天,卻完全忘記暑假作業的上條拜托美琴來教他功課;以及茵蒂克絲因為是魔道書圖書館,而被希望獲得她腦內龐大知識的魔法師給綁走等故事。除此之外,還有係列第一次把在第三集當中,以凶惡反派身分登場的一方通行放在主角定位上,描寫他拯救名為最後之作的女孩子。
在我第一次看完一方通行這一段故事之後,我開始產生把他「當作《禁書目錄》係列的另外一個主角吧」這種想法。因為這一段以一方通行這個黑暗英雄作為主角的故事,雖然隻是一個短篇,但是卻包含了許多「關鍵橋段」。
在一方通行正式複活的第八集以後,主線劇情中也的確開始增加以他為主角的部分。其中最為明顯的應該是在第十五集,我認為一方通行在這一集之後,已經完全是《禁書目錄》係列的另一名主角,地位可以說是和上條當麻對等。
我在看這份原稿時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作品當中有所謂的「關鍵橋段」存在。
「等一下,你前麵不是才說了什麽『讚喔!』,這兩個是有什麽不一樣啊?」
看到這邊可能會有人這樣想。但是前麵提到的讓人想說「讚喔!」的地方,基本上是「數量越多越好」,特徵說直接一點就是「無節操」,但是現在要說的「關鍵橋段」,必須要經過嚴格的選拔,真可說是勝負的「關鍵」。所以說在眾多的「讚喔!」當中,其實常常會有「關鍵橋段」存在。
如果把一本小說當作一部電影,你負責規劃這部電影的宣傳。現在為了吸引更多人前來戲院觀影,所以決定要製作一部把電影各個場景串在一起,長約十五秒的宣傳影片(也就是預告片)。那你會挑選出哪些場景來完成這段影片呢?
當你麵對這種情況時,挑選出來的場景,我覺得這就是關鍵橋段。其實就是指這本書裏麵,最有看頭的地方。
還需要開會討論的原稿,必須要確認好裏麵有沒有……
「如果看到這一段,還沒辦法讓人覺得『有趣』的話,那也沒辦法了!」
甚至讓人能夠這樣想的「看頭」,並且在從中選拔出最出色的地方當作「關鍵橋段」。
以《禁書目錄》第三集來說,就是美琴和上條在鐵橋上對彼此大聲呼喊,以及上條現身拯救快要被一方通行殺害的禦阪妹妹等等場景。如果是拿《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第一集來舉例,那就是桐人和亞絲娜的初夜、桐人在藍色惡魔(the gleameyes)戰中使用出《二刀流》技能,以及克拉帝爾準備要給因為中了麻庳毒而無法行動的桐人最後一擊等等場景。每一段都讓我覺得,在看到的當下就緊緊揪住我胸口。而我相信應該有許多讀者都和我有一樣的感覺才對。
在一部作品當中,最好能有五段「關鍵橋段」。如果隻有一段兩段,那在製作十五秒宣傳影片時,就會發現手上沒有素材可用。「關鍵橋段」不夠多的話,就必須要考慮到「強化演出」,增加更多「關鍵橋段」才行。
但反過來說,一部作品裏有二三十個「關鍵橋段」那也不太好。之所以會稱為看頭,那就代表這一幕比起前後場景還要顯眼,可以吸引人的目光。但如果這種顯眼的場景,在整體篇幅(一本小說)當中占了太高的比例,就會變成「全部都很突出」,反而衝淡了整體給人留下的印象。其實這和在第一章「刺中預設讀者!」當中,提到的「同時瞄準多個不同方向的射擊,很容易全部都落空」是一樣的事情。你不可能讓「所有場景都很令人震撼」。必須要排出優先順序,鎖定必要重點。
就「關鍵橋段」本身來說,除了劇情要安排得夠亮眼以外,最好是能配合角色的感情波動,讓兩者同時邁向高潮才是最理想的情況。
像是在《灼眼的夏娜》第三、第四集當中,就同時描寫了主角群和「紅世使徒」之間賭上性命的死鬥,以及夏娜、吉田和悠二之間的三角關係。在潛藏著「紅世魔王」的禦崎高中校舍後方,吉田預告了自己將要對悠二告白。而就在夏娜想要對抗她的那一瞬間……「紅世使徒」就出現了,結果中斷了夏娜對於吉田的問題,「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悠二」的回答。
而在這之後,「紅世使徒」被夏娜親手打倒,為這一段戰鬥場麵畫上句點,而劇情在這同時,也描寫了剛才夏娜應該要說出口的回答(戀愛場麵的解決篇)……這就是故事大致上的結構。雖然說看起來好像是應該要先解決其中一邊之後,再照順序去解決另外一邊的情況才對,但是真的這樣做,就等
於是自己親手抹殺掉一個可以吸引讀者興趣的要素。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浪費的事情。
到戰鬥最高潮為止,刻意不去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把問題「存起來」。然後在最高潮的一刻,同時也讓人際關係問題有一個最後解答。這就像是在射箭的時候,會把箭搭在弦上,並且把弓拉到最滿一樣。讓感情上的頂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就能夠大幅增強淨化作用的效果。而在故事最後,同時解決這兩個讀者最在意的要素,就像是一口氣把弓拉到最滿,已經累積最大力量的箭發射出去一樣。
隻要可以正中讀者紅心,那這部「有趣」的作品就算是大工告成了。
■電擊文庫版《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是和名為既有讀者的「前輩編輯」來場認真比試
你有沒有聽過三木bot這東西呢?不,沒聽過也是理所當然啦。真不好意思!
這是我和《sao》作者,也就是川原礫老師開會時,常常會出現的一句話。所謂「bot」是一種電腦用語,通常是指會持續執行特定動作的自動程式,最近在推特上也很常出現「○○bot」這類名稱,這是指會使用事先設定好的文字自動發表文章的帳號。
我和川原老師合作也有六七年了,在這之間開過數百次的會議。
也因為彼此合作這麽久,所以最近原稿需要「修正的地方」越來越少,原本大概都要花上三到四小時的會議,常常出現僅僅一個小時就結束的情況。
「川原老師啊,今天明明是第一稿的會議,但是卻很順利就結束了耶。你是不是捉到什麽訣竅了?」
「你說這個啊,是因為最近我腦袋裏在執行『三木bot』,所以在撰寫原稿時,會直接給我像是『這裏應該要再誇張一點』,或是『這裏再弄得性感一點吧』這種修正指示。所以對我來說其實這已經是第二次會議了。」
這個……三木bot太厲害啦!真想要大量生產發給我手上所有負責的作家!
好啦,夢話我們先說到這裏……其實像這樣「對彼此都會更有效率的執筆或是會議作業」,是因為作家和編輯,兩人腦內的「家訓」都沒有產生偏差,所以才能夠進入這種狀態。
和川原老師開會對我來說,就是和川原老師,以及《sao》背後已經有數萬人存在的現存書迷認真來一場比試。可以說是一場以讓他們感覺「原來『電擊文庫版《sao》』居然是這麽有趣!」為目標的作戰。《sao》原本是一部網路小說,大家都可以免費在網路上閱讀。但是出版後就必須要付錢才能看到。那我們能不能創造出可以讓讀者接受這個事實,在原作裏加入更多價值的作品。除了abec老師所繪製的美麗插畫以外,我們必須要提出能讓人覺得,就一個「故事」來說,也是電擊文庫版看起來比較有趣的價值才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像剛才提到的一樣,保持彼此「家訓」一致,是絕對必要的事情,我也相信如果未來可能繼續保持一致的話,應該就能夠滿足讀者的期待。
■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
當我在開會當中,指出有什麽地方需要修正的時候,我一定會提出「代替方案」。
作家在交出原稿給編輯的時候,一定是已經盡了他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的全力。但雖然是這樣,編輯還是必須要對作家打回票,所以也是很有可能會讓作家產生「為什麽這個人老是在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是在挑這種毛病,他是不是在找我碴啊」、「搞不好他其實根本看我不爽吧」這種想法。當然就算真的變成這樣,這也隻是一場十分令人哀傷的誤解啦……
所以說為了防止產生這種誤解,就必須要注意到,一定要同時提出「為什麽會想要修正」、「為什麽會覺得這邊不好」,清楚讓作家了解我的想法。提出修正要求的人,必須要負起這個責任。
那如果在開會時不提出代替方案,就這樣繼續開會下去,會有什麽問題嗎?這會讓作家隻能了解到編輯的指示本身,但是卻無法了解編輯的意圖何在。對於編輯來說,也會因為自己隻對作品打了回票,所以對於作品會持續保持身為一個旁觀者的立場。
因為作家和編輯是一起在市場上奮戰的戰友,所以「這邊不行」,一定要搭配「那就這樣修改吧」提出。沒有明確說出自己的意圖,持續保持旁觀者立場,沒辦法創造出信賴關係。就像在棒球比賽中,隻會坐在本壘板後方座席上,對著選手嘻笑怒罵的失禮球迷一樣。為了要實際站上球場,和戰友一起並肩作戰,你就必須要多跨出一步才行。
不好的打回票方法,就是「應該要再強調一下這個角色」、「這一幕應該可以多賣一點肉」或者是「這角色感覺有些膚淺,應該要想辦法改改」,像這樣「隻有」提出指正。
就算提出來的指正本身沒錯,作家還是會希望知道編輯的意圖,希望知道他更進一步的想法。
就算是會議在這種情況下順利進行好了。也還是會有其他問題存在。因為如果持續像這樣「隻有」提出指正,作家就會開始自己猜測編輯的想法,到最後甚至可能變成看編輯的臉色去找出答案。
我的意思是,這樣讓會議失去了原本的目的。作家應該要去「修正的方向」,其實就是「有趣的方針」,就算原本是針對讀者,但在這種情況下對象反而會變成是針對編輯。
明明是想要當個戰友,一起對抗市場這個敵人,結果卻變成戰友彼此在窺探對方心思,這實在是一點建設性都沒有。而且甚至有可能會破壞作家原本的個性。
不過雖然說編輯應該要提出「代替方案」,但也不是要強製作家,「必須要直接采用代替方案,照編輯說的下去寫作!」這個意思。
這是希望作家可以在聽到具體的代替方案後,從中了解到「編輯在這邊是希望修正什麽樣的問題,希望可以加入什麽要素」。希望可以透過提出代替方案並互相討論,和作家共享編輯對於作品到底抱持怎樣的印象。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過程對於創作一本小說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因為這能讓作家和編輯,討論「該怎麽做才好」、「該怎麽做比較有趣」,對著「故事」最基礎的元素互相交換意見。
隻不過話雖如此,但俗話說「知易行難」,在開會時要透過提出「代替方案」,來共享彼此對作品的印象,其實是頗為困難的事情。畢竟編輯終究還是對作家「打回票」,所以就算已經有基本信賴關係了,還是很難避免會陷入尷尬氣氛。如果彼此工作資曆有差的話,就更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比如說新人編輯很難開口對老練作家提出「代替方案」,反之亦然)。
不過在這種時候,有一個訣竅可以讓會議進行得更順利一點。
那就是讓會議隨時保持「開朗又明快!」的氣氛。
雖然這個建議真的是單純到,我好像已經可以聽見讀者吐嘈我說「就這樣喔!」,但有沒有去意識到這一點,其實真的會讓結果出現非常大的改變。
會議基本上一定會是一場「打回票大會」。作家交出來的原稿,一定是在當下自己認為最優秀的作品,但卻要一直聽人挑毛病,應該不會有人覺得這樣很好受才對。
所以該怎麽樣去塑造一場「讓人高興的會議」就是最重要的重點了。
前麵也已經說過很多次,作家並不是一個寫稿機器。當然會有情緒上的高低起伏,也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幅折損工作動力。
如果能在創作時維持一個舒服的環境,當然是再好也不過,因為不是寫稿機器,所以工作時可以高高興興的話,自然也能提升作品的品質。就算在會議當中討論的內容都一樣,在開會時氣氛開朗明快又積極正向,可以刺激到
的靈感搞不好也會發生變化。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隻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千萬不要忘記自己喜歡小說這種「積極正向的心情」,並且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作家。同時也要記得以行動來表現出自己的態度。作家一定也是因為很喜歡小說,所以才會成為作家。看到有人喜歡自己的作品,絕對是非常高興。兩個一樣喜歡小說,擁有同樣想法的人,他們在對話的時候怎麽可能會不有趣呢。
而且這種「樂趣」,還可能會透過作品而傳達給讀者。那如果是在彼此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作品,搞不好也會讓讀者從作品中感受到這種氣氛。雖然說真的其實這和迷信也差不多,但我還是選擇去相信這件事,所以在開會時,以隨時保持「開朗明快!」作為目標。
■希望能比作家還要了解作品
在這邊要先和大家介紹一下,《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這部作品到底為什麽會正式出版。
實際上川原老師一開始是以《加速世界》(以下簡稱為《aw》)這部作品,投稿第十五屆電擊小說大賞,並且最後成功獲獎的作家。
之後獲獎作品《aw》也決定會在二〇〇九年二月推出第一集。
而這件事是發生在在決定出版之後的會議當中。
當我在閱讀這份原稿時,注意到一段黑雪公主正在和故事主角春雪,說明有關於《aw》世界觀的基礎元素,也就是將人類腦波轉換成電子訊號的最新裝置「神經連結裝置」,其結構和係統時的對話。這是在第一集第五十頁的內容。
「春雪,你知道神經連結裝置的運作原理嗎?」
「知、知道……隻是我也隻知道最基本的知識。就是以無線方式跟大腦進行量子層級的連線,傅輸影像、聲音和觸感等資訊,或者是反過來切斷現實世界中的五感……」
「沒錯。也就是說這和二〇二〇年代流行的頭盔型vr介麵,或者是三〇年代的植入式介而都有著一定的差異。量子連線跟生理學上的機製無關,也因此有人就發現隻要善用這項特性,不用增加腦細胞的負擔,就可以做出非常亂來的事情。」
我在看到這段對話之後,產生一種很接近第六感的突兀感。
──這個設定實在是太實在了,完全不像是臨時編造出來的耶……
──等等,這寫法會不會太詳細了啊……像是這個「二〇二〇年代流行的頭盔型vr介麵」和「三〇年代的植入式介麵」,搞不好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設定。
──如果不去了解這個設定的話,在會議中一定會「敗北」!
於是在開會當中,我就對川原老師提出有關這一段內容的問題,而他則是這樣回答我。
「這邊寫到的東西,都是在『神經連結裝置』之前開發出來的裝置,我曾經寫過以這些裝置為主題的小說。」
所以我在開完會之後,馬上就上網搜尋,找到了川原老師以前撰寫並放上網路的小說(這個時候川原老師還沒有直接告訴我他業餘時代寫作時使用的筆名)。看來前麵提到的「頭盔型vr介麵」,好像是叫作「nervgear」。而以這個裝置為設定寫出來的小說,則是名為《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川原老師在會議上和我提到的小說,應該就是這部《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不會錯了。然後我就馬上傳送郵件給川原老師,提出「希望能讓我看看這部作品」這樣的請求。
使用在《aw》當中可以說是基礎技術之設定而寫出來的作品,這也就是說有沒有去了解這部作品,很有可能會讓接下來的會議產生莫大變化。更重要的一點是,身為一個責任編輯,如果沒有去了解的話,感覺就好像自己「敗北」了一樣,我實在是不喜歡這種感覺。
隻不過在隔天,收到川原老師傳送過來的原稿時,實在是讓我後悔到很想要收回自己原本說出口的話。《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的原稿,如果換算成電擊文庫小說頁數,大概有四千兩百頁,也就是大約是十六本電擊文庫小說的分量。
……慘啦……這些原稿,我得在一星期後要開《aw》會議之前,全部看完才行嗎……而且這星期還有雜誌校閱業務,已經塞了一堆工作耶……
「川原老師,非常感謝你寄來的原稿!在開會之前我會好好讀完它的!」
雖然我傳送「原稿收件確認信」時,語氣看起來是很有精神啦,但其實我在收到原稿之前呢……
「我一定會把原稿全部看完啦。問我到下次開會前來得及嗎?沒問題啦。搞不好還會看個兩次呢(*ゝw?*)☆」
是打算要這樣回信。但實在是沒有辦法!
「在……在開會之前……我會盡量看……ヽ(ˊДˋ;≡; ˊДˋ)?」
沒有這樣回就已經很好了。
我在和其他新人作家開會的時候,也曾經有過問到他以前寫過的作品,然後全部回頭看完的經驗,但是這次真的讓我覺得……好像不太行啊。
至於是為什麽,我想讓大家看看我當時一個工作天的行程表,應該就可以了解了才對,所以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吧。
早上十點:起床
十二點:進公司
十二點~十四點:收信(大約五十封)
十四點~十七點:和作家或插畫家開會
十七點~二十一點:劇本會議或錄音
二十一點~二十三點:和作家透過電話開會
二十三點~隔天一點:收信(大約一百封)
深夜兩點:回家
深夜三點~早上六點:閱讀原稿
早上六點:就寢
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樣,我一整天幾乎都有一般業務必須執行,所以根本沒時間可以閱讀原稿。
也就是說,我必須隻用深夜三點到早上六點這一段時間,把《sao》全部都看完才行。都到這種程度,那也隻有拚啦。
到最後幾天我甚至把睡眠時間縮減到兩個小時,過著看《sao》看到早上,然後再去上班這種生活。
看到這邊可能有些讀者會覺得「看一本有趣的小說看到整夜不睡,其實還滿常見的吧」。這個確實是說得沒錯,但是我在看這份原稿的時候,並不是隻要「看完就可以」了。除了身為一個編輯,要邊看邊考慮怎麽分割成單行本集數外,因為《sao》是已經對外公開發表過的原稿,所以也必須使用「猜拳慢出」理論來思考(有關這個理論,會在下一頁的章節中解說)。而且在看到最後時,還得重新翻回前半確認有埋設哪些伏筆,整理好故事整體結構並且製作筆記,在編輯時必須要執行密度更加濃厚的作業才行。所以不能使用並聯電路式的「找時間出來看過就好」,而是要一直保持串聯電路型的「集中精神看稿」才行。
當時真的快忍不住要睡著時,我甚至會自己用力一掌打在臉上,或者是乾脆跑去衝個冷水,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才總算是在開會之前看完了整份原稿。
而在《aw》的會議當中……
「川原老師,『頭盔型vr介麵』就是nervgear對吧,我全部都了解了,就不用和我說明啦!對了,那『植入式介麵』又是什麽?還有尤吉歐看起來真是帥耶!」
大概是因為突破極限(超頻連線)的關係,反而讓我看起來非常興奮。想要比作家還了解作品,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sword art online刀劍神域》的尤吉歐,是「猜拳慢出」的集大成結果
像是之前已經有在網路上公開發表過的作品等等,當我要把一部原本就已經存
在的小說,當作電擊文庫作品發行的時候,我在會議上會特別去注意「猜拳慢出」理論。
其實這理論就和它的名字一樣,是指「先看清楚對手是出什麽,然後再出拳」。
「對手出什麽」就是讀者期待、希望看到的內容。
「我們出的拳」就是反映這些內容的原稿。
就請各位這麽認知吧。
曾經透過網路等媒介,已經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其實已經有許多非常熱心的讀者,交換過各式各樣有關作品的意見了。
我們有時要采用這些意見,甚至加入超越這些意見的發展,有時也要反過來刻意無視意見。通常在寫一本新作小說的時候,編輯會是小說的第一個讀者;但是《sao》在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讀者了,編輯反而是在這些讀者之後才看到原稿,所以這些現有讀者可以說是編輯的前輩。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覺得為了尊重這些前輩的意見,並且努力在作品中反應出來,就必須要使用「猜拳慢出」理論。
我在《sao》當中,特別注重這一點的地方,則是從原作第九集開始的alicization篇,關於其主角尤吉歐上。
尤吉歐是桐人的好友,是一個和他擁有同等技能的劍士。而我在alicization篇當中,特別注意要把他描寫成作品的另外一名主角。而且定位還是桐人過去從來都沒有碰上的「真正勁敵」。
尤吉歐在網路上,其實是一個和桐人差不多受歡迎的角色。因為尤吉歐和桐人可以說是差不多強悍,所以除了他和桐人搭檔合作外,其實也有很多讀者希望看到「這兩個人之間的認真對決」。
我們在采納這種意見,使用「猜拳慢出」所得到的成果,就是在網路小說版當中不存在的一場戰鬥──桐人和尤吉歐在中央聖堂當中的死鬥。
這一場戰鬥是在《sao》第十三集之後才出現,但其實伏筆在alicization篇一開始的第九集就已經埋設下去。這是因為我們在打算要出版《sao》時,從初期的構成會議當中就已經拿出來討論,所以最後才有辦法實際做到。具體來說就是加入桐人每次看著尤吉歐,就會感覺「這夥伴可能會變得比我還要強」,或是尤吉歐也會想要和桐人打上一場等等描寫。之所以會加入這種描寫,是因為覺得透過這種演出,應該可以強化讀者的緊張和興奮感。我想這種追加的新劇情,應該是因為推出電擊文庫版,所以才有辦法問市。
而這個「猜拳慢出」理論,在同樣也是網路小說的《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這部作品要集結成冊出版時,和佐島勤老師的會議當中也十分有效。
就《魔法科》來說,我則是把心力投注到能更深刻表現出「兄妹之間的感情」上。理由當然是因為,這是最受前輩們(網路小說時代的讀者)支持的要素。
具體來說是把兄長達也描寫得更加帥氣,也讓妹妹深雪更具有魅力,同時大幅度增加描寫兩人關係的篇幅。
而且我們特別用心在表現出達也的帥氣上麵。這是因為達也是「我們喜歡的女主角司波深雪」所喜歡的對象。一個女主角認為帥氣,甚至愛上的角色,一定也要讓讀者看起來覺得他很帥氣才行。就像在前麵第二章「成為有魅力角色的條件」當中解說過的一樣,如果能讓女主角和讀者的感情同步搭配起來,那就可以創造出額外的有趣成分。也就是說希望能讓讀者感覺到「我們喜歡的深雪所喜歡上的達也(真是饒舌),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就和深雪眼中一樣帥氣」(比如說在一部主角被眾多不同女性角色愛上,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後宮係作品」當中,主角也必須要具備能讓讀者接受,他之所以會被這麽多女性角色愛上的理由、魅力所在)。所以我特別注意要讓達也看起來比網路小說版更有酷勁,也更加有型。
在作品重要看頭的戰鬥場景當中,也追加更多達也活躍的鏡頭。
原本達也的戰法通常都是所謂「秒殺」,但是這樣可以描寫的場景內容真的是太短了,實在是非常浪費!所以在會議當中,我們常常會討論到在描寫達也活躍時,不要隻有「秒殺」這一種模式,應該要有更仔細的演出才對。
附帶一提,其實「猜拳慢出」理論,也可以應用在沒有對外公開發表過的全新作品上。前麵已經有提過,原稿會分為第一稿、第二稿,必須要看過非常多次。實際上有一些伏筆是到了寫作的最後一刻才有辦法追加進去。因為發售之前,也就是讓讀者實際看到作品之前,所以不管重寫多少次故事都沒有關係,才能夠在最後一刻想到最有效果的方案,並且加進作品裏麵。
比如說《我妹》第一集的最後一行,「我的妹妹哪有這麽可愛──!」這一句,在修改原稿的過程當中其實一直沒有這一句。這是在書名已經正式決定之後,我和伏見老師有致一同認為「這一句實在是太貼切了」,所以才在最後一次修改原稿時加進去的「猜拳慢出」。
■《灼眼的夏娜》結局是從一開始就先決定好
你從頭開始打造出一部作品,順利將其推出到市場上,最後甚至有幸成為一部當紅炸子雞!
……我們先假設自己碰上這種情境。那身為一個編輯,在這之後應該要做什麽才好?
當作品發展成係列作而且已經上軌道之後,當然就必須要開始構想續集內容。
這個時候一定是和作家一起埋頭苦思吧,但是關於這個部分,老實說並沒有能夠應用在所有作品上麵,像是這樣非常通用的方針存在。
在這邊我們先以《灼眼的夏娜》為例子來解說。
高橋彌七郎老師,是一個會事先把作品世界觀統統建立起來的作家。就《夏娜》的故事結構來說,他也是在撰寫第一集的會議當中,就親口說出其實已經決定好到第二十二集,也就是最後一集為止的概要。當然並不可能是說所有故事詳細內容,都已經在這個時候就決定好了,但是阪井悠二這個「夏娜」的搭檔,會和身為「紅世魔王」的「祭禮之蛇」聯手與「夏娜」為敵這種發展,其實在撰寫第一集的時候,就已經有些大略上的概念存在(實際上這個發展是到了第十四集才正式揭露)。
所以在構思續集內容的時候,以《夏娜》的情況來說,因為作家自己已經先決定好結局會怎麽收尾了,所以隻要把第二章裏介紹的「吊索攀岩理論」,直接套用在整套係列作上麵就好。
也就是說一開始的固定點(突起物),是「夏娜和悠二相遇(第一集)」,而最後一個固定點則是「互相為敵的夏娜和悠二,最後還是能破鏡重圓(第二十二集)」,接下來和高橋老師開會時,重點就是在討論在這中間想要插入什麽樣的劇情。高橋老師在「登山可用的體力(文筆功力和構成能力)」上,絕對是一等一的超高性能,就算是稍微「逞強」一點也沒有問題,而且一開始先把目標提高,最後寫出來的小說感覺也會比較有趣。
我在前麵有寫到,關鍵橋段時要讓感情上的頂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所以在這時候就保持注意到這一點,並且將要放在一開始以及最後精彩場景之間的「準備」部分,其主題設定為「夏娜和悠二之間賭上世界存亡的超大格局夫妻吵架」。先假設夏娜和悠二相遇之後結為夫妻了,然後再下去設定,他們之後為什麽會開始吵架,在最後又是如何和好?隻要完成這些設定後,故事會怎麽發展就已經可以想像得到了。有一路看到最後一集的各位讀者,大多也給了我們十分正麵的感想,所以我想這個方針應該是沒有錯才對。
另一方麵,在構思《我的妹妹哪有這麽可愛!》的續集時,則是完全相反地「把每一集都當成是最後一集來製作」。這是因為本作一開始就是一部刻意不去考慮日後發展,也因為這樣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