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課程
穿越未來後的生活記事 作者:浮遊的蜉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來上課的教室一般都不大,比如苗可的這堂《古漢語修辭淺顯解析》,隻能容納三十個學生。這就罷了,當小班教學就好,但同時,沒有電腦、沒有話筒、沒有投影,隨身攜帶的所有電子儀器都必須寄存在教室外。
苗可選了個位置坐下後,指甲用力在桌麵上劃動,最終確認這看似木製的桌子其實隻是做了個木紋偽裝,至於裏麵到底是金屬還是塑料還是其他什麽材質,恕她才疏學淺判斷不能了。
旁邊一聲輕笑,苗可應聲看去,一米遠的鄰座上,一個圓臉的少女稀奇地看著她:“你該不會是第一次來教室上課吧?”
苗可眨了眨眼,點頭。
“那討論課呢?”少女又問。
那是啥?苗可回憶了片刻,搖頭:“沒參加過。”
少女瞪大了眼,‘哇’了聲,然後問:“一直一個人學不會很無聊嗎?雖然大部分時候我也是一個人通過網絡學習,可是每周至少要有一兩堂課走進教室我才覺得不會窒息。”
有錢人。苗可瞬間判斷。來教室上課可比網絡學習貴多了,就像網絡課堂比視頻教學至少貴一個數量級一樣。要不是苗昱資助,苗可自己堅決不會付這個費的。
“我挺喜歡使用網絡學習的。”苗可實話實說,她對教室內的課堂學習是真沒好感,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那麽多年的窩在狹小教室的狹窄座位上,昏昏欲睡地聽著老師在講台上唾沫橫飛的拖堂,周圍除了人就是又多又厚能砸死人的書……好吧她下意識聯想到高考前了。
“今天過後你一定會更喜歡教室課堂的。”少女肯定地說,“我叫尤琳,你呢。”
“苗可。”她回答。至於對教室對課堂的喜歡與否,她決定保留自己的意見。
同樣有一個講台,牆上同樣有一塊黑板,隻不過是光幕模擬的黑板形態,粉筆狀的東西也隻是電子筆。
老師講課時書寫的時候不多,也不讓學生做筆記——事實上也沒法做筆記,根本沒有記錄工具——尤琳告訴苗可,課後老師會將這堂課的完整視頻發到學生們的郵箱中,所以沒有做筆記的必要,認真與老師以及同學們互動就好。
“教室課堂的精髓就在互動!”尤琳亢奮地教導苗可。
“……”好無聊。苗可打著嗬欠趴在桌上,完全無法與尤琳的心情產生共鳴,作為一個死宅,她確信自己隻有對著電腦才可能產生‘亢奮’這麽高端的情緒。
“你好奇怪。”尤琳盯著苗可,“明明是第一次來教室,明明對教室的布置很好奇,可是居然完全不想參與進課堂學習的主體來。你這樣跟在家學有什麽區別?”
區別大了,這點學習內容她看文字資料的學習效率至少是十倍,所以她決定回去就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課程都刪去,她從來都搞不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個什麽感覺,苗可琢磨不知道苗昱願不願意把這部分學費轉給她,當然根據曆史也就是小苗可拒絕所有課程的後續來看,苗昱大概是不願意這麽當冤大頭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小苗可沒有爭取一下的緣故?
“喂,你有聽到我說話嗎?”尤琳不滿地推了推苗可。
苗可詫異地看向她,稍稍側身,不動聲色地避開了尤琳的手,“這麽久以來,”自從來到二十三世紀以來,苗可慢吞吞地說,“我還是頭一次遇到你這麽熱情的人。”
“是吧~”尤琳很高興的模樣,“我也覺得我很熱情,這個世界太冷漠了,就需要我這樣的熱情!”
呃……其實冷漠也挺好的,主要是比較習慣……苗可嘀咕。
初入二十三世紀教室,苗可收獲待刪課程列表一張,然後附帶新通訊號碼一個。
麵對尤琳的‘我們再聯係,下次也一起上課’的邀請,苗可覺得壓力有點大。
沒有急著離開學校,苗可進入校內最高的建築,走上天台,俯瞰整個校園。這是一所中學,現在是課間時分,稀稀拉拉的人或快或慢地走著,卻沒有任何行色匆匆之感。這裏所謂的中學,隻不過是學生年齡以及探討學問深度的劃分,沒有升學考,沒有補課,沒有統一假期,也沒有統一的學期分割,像尤琳那樣把來學校當樂趣的人不是少數,或是說,來學校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抱著那樣的態度。
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苗可隻知道,這看似熟悉的校園布置,內裏終究是完全陌生的,即使校園除了追求學術外,最重要的就是維護人性,所以才嚴格限製電子設備,所以才盡可能地加強課堂互動,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的交流。
複古,複古……已經到了必須修複、恢複的時候,消失的自然遠遠、遠遠比留存的更多。苗可難免有些惆悵,但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基本上,這樣的生活更加適合她,她過著更舒心,所以其本身的好壞就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了。
一邊上課一邊刪課,苗昱的眼光很高,也完全不在乎花錢,列出的課程絕大部分不是教室課程就是網絡教學,視頻和文字頂多就是參考資料的地位,而苗可的學習方式卻是要將二者的地位徹底掉個個兒,於是她刪完了課還要自己去找相應資料。
本著‘有便宜一定要占’以及‘不能讓別人占自己便宜’的原則,苗可明知可能性很低還是厚著臉皮向苗昱提交了請款申請,大致意思是,課程內容她很喜歡,但教學方式她不習慣,所以,請替她購買同類課程的視頻及文字資料,或者請把她刪去的課程餘款都交給她讓她自己去購買。
苗昱耐心聽完,似笑非笑地盯著苗可好一會兒,在苗可差點撐不住想說‘算了,錢我不要了,你忙你的去吧,就當我什麽都沒說過’時,終於開口:“沒有考慮到你的學習習慣真是我的失誤。對應的視頻和文字資料是吧?一周內會購買完畢,到時候清單發給你,你自行核對使用。課程退款的一半轉給你,方便你自行購買參考資料。還有要求嗎?”
一半?!苗可驚了,喜了,接著狐疑了:即便苗昱真相信她是要換學習方式來學同樣的課程——當然她確實是——但憑良心說,不同種類的課程差價沒必要給她啊,她原以為就算苗昱再一時抽風,頂多也就給她十分之一,也就是一般教室教學和網絡教學的費用比例,讓她必要時看看網絡教學,但現在的意思是,如果她想,還能選不少課程重回教室?
“還有要求嗎?”苗昱問道,其聲音之柔和讓苗可汗毛直豎,好在苗昱話鋒一轉,“在你成年之前,時間可不多了,有要求,就在這最後幾個月裏,抓緊提,否則可沒機會了。”
對嘛,這樣說就正常多了。苗可心下點頭,“到我生日前一天為止都可以提要求吧?”
苗昱一挑眉,“當然,不過,我想你知道,我不一定會答應。”
明白,完全明白,你要什麽都答應,小苗可也不至於在日記以及記憶裏頻頻抓狂。二十七歲的苗可略一思索,問:“如果我接下來一直都不提要求,隻在最後一天來提一個要求,那麽這最後一個要求被答應的幾率會不會大一些?”她覺得自己的臉皮真是越來越厚了,求包養求得理所當然。
“你可以賭一把,賭我那天心情很好。”
也就是說,如果你心情不好,那一切都白瞎嘖嘖嘖,果然,求人不如求己,她還是自己包養自己吧,最靠譜。
苗可是在初夏時降落在這個時代,不知不覺間她迎來了她在二十三世紀的第一個冬季,走過第一個元旦,即將遭遇第一個春節。
不知道是她生活的環境局限,還是主體潮流就是如此,節日的氛圍淡薄到不可思議,商家們順應時節地進行著打折促銷,就如同對待一年四季的所有其他節日,看不出多少更加特別的味道。
街道上冷冷清清,就像日常裏的每一天。
苗可走進苗旭的鮮度超市,看著慣常低著頭坐在收銀台後的苗旭,問:“春節時超市還開嗎?”
“開。”苗旭堅決不抬頭地回答。
苗可伸頭試圖去看苗旭的電腦屏幕。
“玩遊戲而已。”彭宜閑閑地解說。
“不回家嗎?”苗可看看苗旭的頭頂又看看彭宜的臉,問道。
“這裏就是我家。”苗旭回答。
“同上。”彭宜說。
“你有家可回嗎?”苗旭明知故問——雖然苗可不知道他是故意的。
“似乎沒有呢。”苗可笑道。想著自己已經停了有段時間沒碼字了,存稿也快告罄,於是趁著春節的喜氣,挖新坑吧。哎喲,這樣想想覺得自己真是相當淒慘。
“你有沒有想過跟親人一起過春節?”苗旭問。
親人?苗可咀嚼著這個越來越陌生的詞語,她跟苗昱的關係日趨緩和,但比起記憶中的針鋒相對,卻反而越來越不像父女。沒有管教,沒有約束,沒有叛逆,沒有期待或渴望。
苗可選了個位置坐下後,指甲用力在桌麵上劃動,最終確認這看似木製的桌子其實隻是做了個木紋偽裝,至於裏麵到底是金屬還是塑料還是其他什麽材質,恕她才疏學淺判斷不能了。
旁邊一聲輕笑,苗可應聲看去,一米遠的鄰座上,一個圓臉的少女稀奇地看著她:“你該不會是第一次來教室上課吧?”
苗可眨了眨眼,點頭。
“那討論課呢?”少女又問。
那是啥?苗可回憶了片刻,搖頭:“沒參加過。”
少女瞪大了眼,‘哇’了聲,然後問:“一直一個人學不會很無聊嗎?雖然大部分時候我也是一個人通過網絡學習,可是每周至少要有一兩堂課走進教室我才覺得不會窒息。”
有錢人。苗可瞬間判斷。來教室上課可比網絡學習貴多了,就像網絡課堂比視頻教學至少貴一個數量級一樣。要不是苗昱資助,苗可自己堅決不會付這個費的。
“我挺喜歡使用網絡學習的。”苗可實話實說,她對教室內的課堂學習是真沒好感,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那麽多年的窩在狹小教室的狹窄座位上,昏昏欲睡地聽著老師在講台上唾沫橫飛的拖堂,周圍除了人就是又多又厚能砸死人的書……好吧她下意識聯想到高考前了。
“今天過後你一定會更喜歡教室課堂的。”少女肯定地說,“我叫尤琳,你呢。”
“苗可。”她回答。至於對教室對課堂的喜歡與否,她決定保留自己的意見。
同樣有一個講台,牆上同樣有一塊黑板,隻不過是光幕模擬的黑板形態,粉筆狀的東西也隻是電子筆。
老師講課時書寫的時候不多,也不讓學生做筆記——事實上也沒法做筆記,根本沒有記錄工具——尤琳告訴苗可,課後老師會將這堂課的完整視頻發到學生們的郵箱中,所以沒有做筆記的必要,認真與老師以及同學們互動就好。
“教室課堂的精髓就在互動!”尤琳亢奮地教導苗可。
“……”好無聊。苗可打著嗬欠趴在桌上,完全無法與尤琳的心情產生共鳴,作為一個死宅,她確信自己隻有對著電腦才可能產生‘亢奮’這麽高端的情緒。
“你好奇怪。”尤琳盯著苗可,“明明是第一次來教室,明明對教室的布置很好奇,可是居然完全不想參與進課堂學習的主體來。你這樣跟在家學有什麽區別?”
區別大了,這點學習內容她看文字資料的學習效率至少是十倍,所以她決定回去就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課程都刪去,她從來都搞不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個什麽感覺,苗可琢磨不知道苗昱願不願意把這部分學費轉給她,當然根據曆史也就是小苗可拒絕所有課程的後續來看,苗昱大概是不願意這麽當冤大頭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小苗可沒有爭取一下的緣故?
“喂,你有聽到我說話嗎?”尤琳不滿地推了推苗可。
苗可詫異地看向她,稍稍側身,不動聲色地避開了尤琳的手,“這麽久以來,”自從來到二十三世紀以來,苗可慢吞吞地說,“我還是頭一次遇到你這麽熱情的人。”
“是吧~”尤琳很高興的模樣,“我也覺得我很熱情,這個世界太冷漠了,就需要我這樣的熱情!”
呃……其實冷漠也挺好的,主要是比較習慣……苗可嘀咕。
初入二十三世紀教室,苗可收獲待刪課程列表一張,然後附帶新通訊號碼一個。
麵對尤琳的‘我們再聯係,下次也一起上課’的邀請,苗可覺得壓力有點大。
沒有急著離開學校,苗可進入校內最高的建築,走上天台,俯瞰整個校園。這是一所中學,現在是課間時分,稀稀拉拉的人或快或慢地走著,卻沒有任何行色匆匆之感。這裏所謂的中學,隻不過是學生年齡以及探討學問深度的劃分,沒有升學考,沒有補課,沒有統一假期,也沒有統一的學期分割,像尤琳那樣把來學校當樂趣的人不是少數,或是說,來學校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抱著那樣的態度。
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苗可隻知道,這看似熟悉的校園布置,內裏終究是完全陌生的,即使校園除了追求學術外,最重要的就是維護人性,所以才嚴格限製電子設備,所以才盡可能地加強課堂互動,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的交流。
複古,複古……已經到了必須修複、恢複的時候,消失的自然遠遠、遠遠比留存的更多。苗可難免有些惆悵,但並不覺得難過,因為基本上,這樣的生活更加適合她,她過著更舒心,所以其本身的好壞就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了。
一邊上課一邊刪課,苗昱的眼光很高,也完全不在乎花錢,列出的課程絕大部分不是教室課程就是網絡教學,視頻和文字頂多就是參考資料的地位,而苗可的學習方式卻是要將二者的地位徹底掉個個兒,於是她刪完了課還要自己去找相應資料。
本著‘有便宜一定要占’以及‘不能讓別人占自己便宜’的原則,苗可明知可能性很低還是厚著臉皮向苗昱提交了請款申請,大致意思是,課程內容她很喜歡,但教學方式她不習慣,所以,請替她購買同類課程的視頻及文字資料,或者請把她刪去的課程餘款都交給她讓她自己去購買。
苗昱耐心聽完,似笑非笑地盯著苗可好一會兒,在苗可差點撐不住想說‘算了,錢我不要了,你忙你的去吧,就當我什麽都沒說過’時,終於開口:“沒有考慮到你的學習習慣真是我的失誤。對應的視頻和文字資料是吧?一周內會購買完畢,到時候清單發給你,你自行核對使用。課程退款的一半轉給你,方便你自行購買參考資料。還有要求嗎?”
一半?!苗可驚了,喜了,接著狐疑了:即便苗昱真相信她是要換學習方式來學同樣的課程——當然她確實是——但憑良心說,不同種類的課程差價沒必要給她啊,她原以為就算苗昱再一時抽風,頂多也就給她十分之一,也就是一般教室教學和網絡教學的費用比例,讓她必要時看看網絡教學,但現在的意思是,如果她想,還能選不少課程重回教室?
“還有要求嗎?”苗昱問道,其聲音之柔和讓苗可汗毛直豎,好在苗昱話鋒一轉,“在你成年之前,時間可不多了,有要求,就在這最後幾個月裏,抓緊提,否則可沒機會了。”
對嘛,這樣說就正常多了。苗可心下點頭,“到我生日前一天為止都可以提要求吧?”
苗昱一挑眉,“當然,不過,我想你知道,我不一定會答應。”
明白,完全明白,你要什麽都答應,小苗可也不至於在日記以及記憶裏頻頻抓狂。二十七歲的苗可略一思索,問:“如果我接下來一直都不提要求,隻在最後一天來提一個要求,那麽這最後一個要求被答應的幾率會不會大一些?”她覺得自己的臉皮真是越來越厚了,求包養求得理所當然。
“你可以賭一把,賭我那天心情很好。”
也就是說,如果你心情不好,那一切都白瞎嘖嘖嘖,果然,求人不如求己,她還是自己包養自己吧,最靠譜。
苗可是在初夏時降落在這個時代,不知不覺間她迎來了她在二十三世紀的第一個冬季,走過第一個元旦,即將遭遇第一個春節。
不知道是她生活的環境局限,還是主體潮流就是如此,節日的氛圍淡薄到不可思議,商家們順應時節地進行著打折促銷,就如同對待一年四季的所有其他節日,看不出多少更加特別的味道。
街道上冷冷清清,就像日常裏的每一天。
苗可走進苗旭的鮮度超市,看著慣常低著頭坐在收銀台後的苗旭,問:“春節時超市還開嗎?”
“開。”苗旭堅決不抬頭地回答。
苗可伸頭試圖去看苗旭的電腦屏幕。
“玩遊戲而已。”彭宜閑閑地解說。
“不回家嗎?”苗可看看苗旭的頭頂又看看彭宜的臉,問道。
“這裏就是我家。”苗旭回答。
“同上。”彭宜說。
“你有家可回嗎?”苗旭明知故問——雖然苗可不知道他是故意的。
“似乎沒有呢。”苗可笑道。想著自己已經停了有段時間沒碼字了,存稿也快告罄,於是趁著春節的喜氣,挖新坑吧。哎喲,這樣想想覺得自己真是相當淒慘。
“你有沒有想過跟親人一起過春節?”苗旭問。
親人?苗可咀嚼著這個越來越陌生的詞語,她跟苗昱的關係日趨緩和,但比起記憶中的針鋒相對,卻反而越來越不像父女。沒有管教,沒有約束,沒有叛逆,沒有期待或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