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宇宙船的科幻作品,例如“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海賊哈洛克船長”中的黃金鄉號、或是startrek的企業號,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他們的船上都有“重力”!(其實,就連gunndam中的白色基地、阿爾比昂號也都是有艦內重力的,反倒是後來的阿卡馬號隻有居住區有回轉的離心力,到後來連拉凱拉姆這些旗艦都隻有磁鐵靴可用……越混越回去了?)


    事實上,長時間的宇宙飛行中,如果沒有重力,不隻是生活不便,連帶會發生肌肉萎縮、骨骼鈣質流失等現象。因此,像“2001太空漫遊”中的發現號,就是用旋轉居住區發生離心力的方法,使船員有重力的感覺(gundam中的宇宙殖民地也是相同道理。),古早以前的太空站也是設計成圓環型,以便旋轉造出離心力。為什麽一定要圓的才能旋轉呢?理由很簡單,因為離心力的大小與回轉半徑、轉速有關,圓型的設計可以使所有人員在相同的回轉半徑,以相同的轉速,獲得相同的離心力。


    可是回頭看看前麵這些宇宙船,除了阿卡馬的居住區以外,它們都不是“圓”的啊!(企業號的艦橋部分是圓的啦……不過那部分要如何“轉”呢?)


    如果大和號要用離心力的方式,那麽有以下三種旋轉方式:


    第一:前後滾翻式(如圖)。大和號就這麽一路“翻”到伊斯康星去……


    這樣子出來的離心力主要是在艦首(波動炮的地方)和艦尾(噴射口處)、以及艦橋最上部的艦長室(如圖)。這樣的話,回轉速度隻要18秒一回,讓艦首、艦尾以秒速42公尺的速度回轉,即可發生相當於重力的離心力。


    但這一來有些問題:一是全員都要擠在艦首、艦尾,生存空間極小。而且衝田十三艦長必需倒掛在艦長室,有失威嚴……


    最大的問題是:因為離軸心的距離不一致,無法讓這三個地方在同一轉速下得到相同離心力!艦長室的離心力隻有艦首,艦尾的2/3,若是要艦長享受正常重力,那其它船員就隻好擠到艦首、艦尾忍受1.5倍的重力了……生存空間如此狹小,還要忍受高度重力的壓迫,不會爆發叛艦喋血事件嗎?長時間的航行,最好別做這種安排……


    第二個方法是左右橫向回轉(如圖):這個方法,艦長室也變成無重力狀態了,隻剩下艦首、艦尾有離心力。回轉速可以更慢一點,約22秒一回,艦首艦尾的回轉速度約秒速34公尺。不過,這一來生活空間更小。


    以上兩種回轉方式都有個嚴重缺點:因為主噴射口(艦尾)和波動炮口(艦首)都在轉,所以根本不能改變方向!也無法發射波動炮!


    來看看第三種:側轉。也就是以進行方向為軸,像鑽子一樣前進(如圖)。這一來,全艦除了艦首及艦尾以外的絕大部分都有離心力了,居住區麵積大了不少。不過可是有個地方特別突出,那就是艦橋!尤其是艦長室!如果要使艦身的離心力達到地球重力,必需6.3秒回轉一次,而此時艦長室的轉速是秒速79公尺!重力是正常的8倍!嗯……對身負重病的衝田十三老先生,這種居住環境好象不太適合?


    (超賽亞人孫悟空:“沒關係!我就是在8倍重力下才練成超賽亞人3的!照這樣下去等29萬6千光年走完時,你一定已經練成‘超衝田人13’了!加油吧!”衝田十三:“哇咧$#@!……”)


    不過,這個回轉方式還是缺點一堆。首先,主炮甲板不停的翻轉,怎麽射擊?艦尾的艦載機發射口也轉個不停(特別是這種方式因為回轉半徑小,所以轉速需要特別的快!才有足夠的離心力!),發射容易,歸艦可就難了……


    而且別忘了,當回轉半徑改成這麽小的時候,人類的“身高”也變成不能忽視的因素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頭”所受的離心力會比“腳”小得多!


    以身高170㎝的人而言,他頭所受到的重力隻有腳部的83%(回轉半徑少了170㎝),這麽一來,頭部的血液會集中到腳上,除了會變笨,還會有蘿卜腿……


    嗯,難怪他們都穿喇叭褲……不過……森雪……鬆本零士型美女變成那樣,有點可憐……


    總而言之,大和號要用“離心力”來造出重力的方法,大概是不成的了……


    換別的方法吧!


    故事中,大和號全員都是以艦底的方向為“下”,所以真的要造出“人工重力發生裝置”,那應該是在艦底有這個東西“吸住”所有的人。(不隻大和號,所有前述的有重力裝置的宇宙船也應該都是如此)


    但是,什麽是“重力”?照牛頓的說法,就是具有質量的東西,彼此間會有互相吸引的超距力。然而我們仍不了解除此之外如何產生重力。(同理,科學上也無法解釋“反重力”要如何造出,因此前麵所提的以反重力方式的飛行法都不列在本書的討論中。)這麽說來,要產生“重力”,還是隻有靠“質量”了。在艦底放上一個與地球質量相等的東西,以產生與地球一般的重力如何?這一來,除非大和號的引擎能推動地球,否則是飛不起來了……


    換個想法,用高密度的物質,是否就能做出小型的“重力發生裝置”呢?如果用黃金,也要4.910的24次方噸(衝田艦長:“你殺了我吧!”)!


    另一個方法,就是利用相對論,物體在高速運動下,相對於靜止的東西而言,有著與巨大質量相同的效果。如果讓一個物體運動速度達到光速的99%,對於靜止的物體而言,它就有著原本7.1倍的質量!利用這個原理,我們柳田理科雄所長設計了如下的“人工重力發生裝置”:在大和號的下方,放置一個直徑200公尺的鐵環(這是為了把“重力”遍布全艦底),鐵環本身是由直徑2公尺的鐵柱構成。


    (如圖)


    如此,當鐵環的回轉速度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9999943%時,這個鐵環就有著相對於地球的質量!就會讓大和號獲得與地球一樣的“向下”的重力啦!


    話雖如此,這一來不隻“大和號的乘員”,連大和號本身都會受到這個重力吸下去啦!(原本要要求這種“有選擇性的重力”就是沒啥道理的事……)對這個有著地球般相對質量的鐵環而言,大和號260噸的船體隻要一瞬間就會被這個“超巨型磨刀石”磨成灰了……


    想不掉下去,大和號隻好使出艦底的垂直上升噴射引擎來抵抗了,而且要和在地球上重力圈內一樣的出力才行!這對引擎的出力及飛航的效率都不好。要考慮效率,應該把這個重力裝置放在艦尾,利用主引擎的噴射來兼作抵抗重力之用。(如圖)看起來,就像是大和號被這個“超巨型磨刀石”追著跑……但,這樣的話,艦內有重力的空間就又隻剩下艦尾引擎區了……


    而且一般的宇宙飛行,隻要速度到達標準,就可以關了引擎,利用慣性保持等速度飛行。但是我們這個大和號可不行!一旦關掉引擎,就要被“重力裝置”吸過去磨成灰啦!波動炮更是使不得,一發射就要停止引擎,那不是完了嗎?(哪還用得著什麽波動炮!把這個有著“與地球同等的相對質量”的重力裝置丟過去,哪個艦隊不落荒而逃?)


    每天擠在艦尾引擎區狹小的空間中,還要飽嚐“被巨大磨刀石追著跑”的惡夢,大和號的乘員就這樣過著這種痛苦的日子完成29萬6千光年之旅……


    太可悲了,向這些勇士們致敬吧!(古代進:“他的!這種‘人工重力裝置’鬼才要!”)


    次回預告:假麵騎士1號的暴風號機車有時速400㎞,v3的旋風號有時速600㎞,一代新人換舊人,到了92年的“特搜eedraft(衛視中文台曾播出的“超能戰警”)”,出來了時


    速3000㎞(音速2.5倍!)的超音速車!究竟超音速車有沒有可能造的出來,請看次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空想科學讀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柳田理科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柳田理科雄並收藏空想科學讀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