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壬辰(5)
(清)紅樓之尤氏有終的奮鬥生活 作者:紅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壬辰年快到年底的時候,尤老爹收到了直隸州知州的任命書,魏太太喜氣洋洋的,自己的誥命不遠了。為綿看著尤老爹的心情好的時候,找到尤老爹,說:“給父親請安!父親吉祥!”尤老爹問道:“綿兒可是有什麽事兒?”為綿說道:“女兒想從族裏過繼個哥兒記在母親名下。爹爹放下,過繼來的孩子,雖然名分上是元配嫡子,但將來爹爹有了爵位,肯定還是留給德福,女兒不會讓他占了去的,至於家產,爹爹也不用為難,母親留下的嫁妝,女兒這些年經營下來,手裏也有了些餘錢,將來過繼來的弟弟的用度,用這些也是夠的。等他大了,母親留下來的嫁妝,女兒會跟他平分。這樣又不讓爹爹為難,將來也不會給德福添麻煩,女兒也隻是想讓母親在底下,有一支年年有了記掛著。”尤老爹雖然吃驚為綿的想法,但有著為綿在前給自己出的那幾個主意,也知道自己這個女兒是個有主意的,想給亡妻郭氏名下過繼個孩子,也可見女兒的純善。她母親郭氏隻養了她幾年,病時,綿兒那時候才不過幾歲,煎藥煮飯,伺候郭氏,無一不精心,現在又想替郭氏過繼個孩子,分出去一半的財產。尤老爹心裏很是感動,郭氏養了綿兒才幾年,自己會養綿兒十幾年,將來女兒肯定對自己比郭氏更孝順,再加上為綿考慮的也挺周到,把爵位和家產的事兒一開始就說清了,可見女兒心裏想替郭氏過繼個孩子,還是替德福考慮的,過繼來的弟弟還是不能與親生的弟弟能比的。尤老爹心裏對給亡妻名下過繼個兒子的事兒也就不反對。
尤老爹心裏不反對了,就問道:“爹爹沒意見,那你對過繼的孩子有什麽想法兒沒?”為綿說道:“女兒想找家家風好的,然後商量著,她們自願放棄孩子,將來無論如何,她們都不能過來認孩子。當然,我帶回來了,也不會薄待了他。爹爹可知道族裏邊哪家的孩子合適。”尤老爹想了想,說道:“還真有幾家合適的,輩分上論起來也合適。一個是與咱們家剛出了五服的,說起來我還得叫他聲七哥呢,你這個族叔沒了快三年了,他那妻子不打算守了,想改嫁,他那孩子族裏應該不會讓她帶走,這孩子是一個合適的人選。隻是這個七哥的親兄弟三個,同不同意這個孩子過繼,畢竟這也是七哥的獨苗;還有一個是你高祖父的庶出兄弟的後代,倒是除了你高祖那一輩是庶出外,往下代代是嫡生的,隻是你這個庶高祖家裏代代雖沒什麽出彩的人物,但也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實人,我這一輩裏的他家就有兄弟□個,到你這一輩就更多了,三十多個孩子呢,也就不稀罕了,要是過繼他家的,也能減輕他家的負擔,就不知道他們樂不樂意了。你看看哪一個比較合意。”為綿想了想,那個七叔家裏的,倒是有些麻煩,畢竟無論七嬸兒,改不改嫁,肯定要跟族裏有一番事兒,若是七嬸扔下孩子不管不顧的改嫁走了,那這孩子將來不定有些像他母親心狠,自己替母親過繼個孩子,也隻是替母親尋個安穩,不是尋個鬧騰的回來精心,將來不穩定的。這個七嬸子要是沒改嫁成功,這裏邊與族裏之間的爭執,自己也不能讓爹爹摻和進去,畢竟一個寡婦,有礙名聲。這孩子將來要是有出息了,這個七嬸子在這個年代敢改嫁的,將來未必就不會不上門。這樣看來倒是庶高祖那邊的倒合適,畢竟他們家人本分,隻要跟他們家商量好了,他們家孩子又多,不缺這一個,倒是可以。
為綿想清楚了,說道:“女兒覺得庶高祖家的合適。”尤老爹聽了倒也讚同,說道:“行,那爹爹就派人去他家問問,如果他們家哪房的同意,到時候你過去挑一個回來。”為綿說道:“那就麻煩爹了。”尤老爹說道:“麻煩什麽,就是使個人過去問一趟的事兒。”
“你知道嗎,在京城當大官的尤老爺要從族裏給他死了的媳婦過繼個孩子。”尤氏族裏的一個男子說道。另一個接著說道:“我也聽說了,今兒早上我還見一個尤老爺的管事乘著馬車到三叔和六叔家去了。”又一男子說道:“族裏邊就三叔和六叔家跟尤老爺家沒出五服。”最先說話的那個又說道:“就是,三叔家和六叔家孩子又多,關係又近,指不定就從他們兩家底下過繼個孩子呢。”其他人一聽,歎一口氣,說道:“這麽好的事兒,咱們家怎麽就攤不上呢?”有心粗的,也不把這當回事兒,說道:“年前祭祖時,尤老爺回來過,我覺得尤老爺也是好的,也沒說瞧不起咱們這些老百姓的族兄弟,還說咱們誰家孩子到了京城,有事都去找他呢。再說了,尤老爺現在的媳婦也生了兒子,尤老爺給她死了的媳婦過繼個孩子是好心,但有了親兒子,後媳婦,過繼過去的孩子,未必能得了什麽好去。我家也就倆兒子,反正我是舍不得我兒子過去作難。孩子沒本事,在家種地就挺好,有了本事,將來讓尤老爺幫把手,依著尤老爺的性子,應該也會搭把手。反正該是咱的,早晚也是咱的。孩子過繼出去了,即使孩子出息了,他也不是你兒子了。”其他人聽了,心裏都覺得好受了,就是不能過繼自家的孩子,孩子過繼出去了,要是過得不好,自己還得饒埋怨,不過繼,孩子有出息了,那是他自己本事,不出息,呆家裏種點兒地,沒那麽多想法,也能老老實實過日子。
在這些族人熱鬧的時候,尤三叔家和尤六叔家聚到一塊兒,聽尤文說完了尤老爹傳的話,兩家人都等著尤三叔和尤六叔發話,尤六叔看了看自己大哥,說道:“大哥,你怎麽說。”尤三叔想了想說道:“不病兄弟都在這兒,我這個當爹當叔的說幾句,你們不凡兄弟既然說了從咱們兩家過繼,你們就都想想,誰樂意先站出來,要是都不表態,倒時候就讓你們不凡從你們兄弟底下隨便挑。你們也聽見尤文怎麽說了,過繼以後,無論孩子富貴了還是苦了,你們都不能找過去,不能再把那孩子當成你自己的孩子了。但是要是有什麽要求,也可以跟你們不凡兄弟提。你們可都得想好了。”各家的夫妻經過小聲商量,最後,有三家樂意過繼孩子。尤文問清了這三家的要求,就先回去了。
等到尤老爹沐休的時候,尤老爹帶著為綿回了一趟族裏,看了那三家的孩子,為綿最好選了三叔家老大家的兩歲的小兒子,給了老大家500兩銀子。尤老爹又去族裏把這孩子的名記到了亡妻郭氏的名下。過繼一事兒才算了了。新的一年也要開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尤老爹心裏不反對了,就問道:“爹爹沒意見,那你對過繼的孩子有什麽想法兒沒?”為綿說道:“女兒想找家家風好的,然後商量著,她們自願放棄孩子,將來無論如何,她們都不能過來認孩子。當然,我帶回來了,也不會薄待了他。爹爹可知道族裏邊哪家的孩子合適。”尤老爹想了想,說道:“還真有幾家合適的,輩分上論起來也合適。一個是與咱們家剛出了五服的,說起來我還得叫他聲七哥呢,你這個族叔沒了快三年了,他那妻子不打算守了,想改嫁,他那孩子族裏應該不會讓她帶走,這孩子是一個合適的人選。隻是這個七哥的親兄弟三個,同不同意這個孩子過繼,畢竟這也是七哥的獨苗;還有一個是你高祖父的庶出兄弟的後代,倒是除了你高祖那一輩是庶出外,往下代代是嫡生的,隻是你這個庶高祖家裏代代雖沒什麽出彩的人物,但也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實人,我這一輩裏的他家就有兄弟□個,到你這一輩就更多了,三十多個孩子呢,也就不稀罕了,要是過繼他家的,也能減輕他家的負擔,就不知道他們樂不樂意了。你看看哪一個比較合意。”為綿想了想,那個七叔家裏的,倒是有些麻煩,畢竟無論七嬸兒,改不改嫁,肯定要跟族裏有一番事兒,若是七嬸扔下孩子不管不顧的改嫁走了,那這孩子將來不定有些像他母親心狠,自己替母親過繼個孩子,也隻是替母親尋個安穩,不是尋個鬧騰的回來精心,將來不穩定的。這個七嬸子要是沒改嫁成功,這裏邊與族裏之間的爭執,自己也不能讓爹爹摻和進去,畢竟一個寡婦,有礙名聲。這孩子將來要是有出息了,這個七嬸子在這個年代敢改嫁的,將來未必就不會不上門。這樣看來倒是庶高祖那邊的倒合適,畢竟他們家人本分,隻要跟他們家商量好了,他們家孩子又多,不缺這一個,倒是可以。
為綿想清楚了,說道:“女兒覺得庶高祖家的合適。”尤老爹聽了倒也讚同,說道:“行,那爹爹就派人去他家問問,如果他們家哪房的同意,到時候你過去挑一個回來。”為綿說道:“那就麻煩爹了。”尤老爹說道:“麻煩什麽,就是使個人過去問一趟的事兒。”
“你知道嗎,在京城當大官的尤老爺要從族裏給他死了的媳婦過繼個孩子。”尤氏族裏的一個男子說道。另一個接著說道:“我也聽說了,今兒早上我還見一個尤老爺的管事乘著馬車到三叔和六叔家去了。”又一男子說道:“族裏邊就三叔和六叔家跟尤老爺家沒出五服。”最先說話的那個又說道:“就是,三叔家和六叔家孩子又多,關係又近,指不定就從他們兩家底下過繼個孩子呢。”其他人一聽,歎一口氣,說道:“這麽好的事兒,咱們家怎麽就攤不上呢?”有心粗的,也不把這當回事兒,說道:“年前祭祖時,尤老爺回來過,我覺得尤老爺也是好的,也沒說瞧不起咱們這些老百姓的族兄弟,還說咱們誰家孩子到了京城,有事都去找他呢。再說了,尤老爺現在的媳婦也生了兒子,尤老爺給她死了的媳婦過繼個孩子是好心,但有了親兒子,後媳婦,過繼過去的孩子,未必能得了什麽好去。我家也就倆兒子,反正我是舍不得我兒子過去作難。孩子沒本事,在家種地就挺好,有了本事,將來讓尤老爺幫把手,依著尤老爺的性子,應該也會搭把手。反正該是咱的,早晚也是咱的。孩子過繼出去了,即使孩子出息了,他也不是你兒子了。”其他人聽了,心裏都覺得好受了,就是不能過繼自家的孩子,孩子過繼出去了,要是過得不好,自己還得饒埋怨,不過繼,孩子有出息了,那是他自己本事,不出息,呆家裏種點兒地,沒那麽多想法,也能老老實實過日子。
在這些族人熱鬧的時候,尤三叔家和尤六叔家聚到一塊兒,聽尤文說完了尤老爹傳的話,兩家人都等著尤三叔和尤六叔發話,尤六叔看了看自己大哥,說道:“大哥,你怎麽說。”尤三叔想了想說道:“不病兄弟都在這兒,我這個當爹當叔的說幾句,你們不凡兄弟既然說了從咱們兩家過繼,你們就都想想,誰樂意先站出來,要是都不表態,倒時候就讓你們不凡從你們兄弟底下隨便挑。你們也聽見尤文怎麽說了,過繼以後,無論孩子富貴了還是苦了,你們都不能找過去,不能再把那孩子當成你自己的孩子了。但是要是有什麽要求,也可以跟你們不凡兄弟提。你們可都得想好了。”各家的夫妻經過小聲商量,最後,有三家樂意過繼孩子。尤文問清了這三家的要求,就先回去了。
等到尤老爹沐休的時候,尤老爹帶著為綿回了一趟族裏,看了那三家的孩子,為綿最好選了三叔家老大家的兩歲的小兒子,給了老大家500兩銀子。尤老爹又去族裏把這孩子的名記到了亡妻郭氏的名下。過繼一事兒才算了了。新的一年也要開始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