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思維,給潛能插上翅膀
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 作者:宋璐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
從小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有利於孩子長大後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哈佛教子箴言
發散思維又被稱為輻射思維法,它所指的是從一個目標或思維起點出發,沿著不同的方向,從各個角度進行設想,提出不同的看法,尋找各種嚐試途徑,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方法。發散思維的結果多樣,具有新穎性、多端性、伸縮性和精細性的特點,而這些正是創造能力所要具備的獨特性。
哈佛故事
傑爾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特別喜歡問“為什麽”。別看傑爾年齡很小,但是他做事情總是喜歡標新立異,從不同的方向出發。
每當他看到爸爸媽媽或者其他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都會用手拖著自己的小下巴,歪著腦袋想:為什麽要這麽做呢?為什麽不能那樣做呢?如果那樣做了會出現什麽樣的結果呢?如果想不通,他就會自己親自去實踐。實在不行了,他就去問爸爸媽媽,並讓他們代替自己做實驗等。
傑爾的爸爸媽媽知道兒子喜歡發散性地思考問題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特別注意培養兒子的這種發散性思維,盡可能地耐心且詳細地給他講解,必要的時候,真的會帶他一起做實驗。
有一次,他看到爸爸在廚房中切蘋果,自己就站在一邊觀看,並且歪著腦袋不知道在想什麽。爸爸看到後,笑著說:“傑爾,你是不是又在想什麽稀奇古怪的問題呢?”
傑爾這次不想告訴爸爸,想要自己解決心中的疑惑,就對爸爸說:“沒什麽,爸爸,你去忙吧。”
爸爸點點頭,走出了廚房。小傑爾拿起刀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樣切蘋果,決然看到了一個五角星。於是,他興奮地大聲叫了起來:“爸爸!快來看,蘋果裏麵居然有個五角星!”
爸爸很奇怪,怕傑爾出什麽危險,趕緊走過去。爸爸一看,原來,孩子沒有像大人那樣把蘋果縱向切開,而是橫向攔腰切開,這樣,蘋果的橫切麵看上去就好像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圖案。
愛心課堂
我們總是習慣於縱向切蘋果,從來沒有想過橫向切開試試。這不免讓人感歎,吃了這麽多年的蘋果,從沒有像孩子一樣發現過,蘋果裏麵也會有五角形的圖案。
但是,孩子的思維是發散的、多角度的。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於是便換了一個角度切蘋果,最後就發現了很多連大人都沒有發現的秘密,這就是培養創造力的前提,發散思維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與老師都對孩子的好奇、求知、探索的興趣與創造的行為表示不理解,對孩子的活動不僅限製多,而且責備也多,使孩子感到周圍環境對他的壓力,嚴重挫傷了孩子創造能力的發展。而一個人創造精神與才幹強不強,與發散性思維密不可分。
3歲以前的孩子還沒有深層思維的能力,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孩子的動作協調起來,為今後發散思維打下基礎。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創設一個輕鬆、有趣、愉快的遊戲環境,讓他萌發思考的興趣,並且盡量讓他自己動手操作,使孩子經常處於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從而在娛樂中幫助寶寶形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
幼兒發散性思維如思想的閘門,一旦被打開,思路極其寬廣,這正是幼兒具有很強的創造潛能的反映。所以,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培養和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成長為富有創造精神和才幹的靈活孩子。
教育小妙招
哈佛教育專家曾經對人的發散性思維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人的創造力與發散性思維密切相關,凡是有發散性加工或轉化的地方,都表明發生了創造性的思維。
由此可見,發散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來說,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應該圍繞以下三種技能展開。
·流暢性
流暢性主要是指,孩子能在短時間內對某件事表達出的不同觀點和設想的連貫性。事實上,事物的表現形式隻是用來展示事物性質的一種方式,而事物的實質完全可以用很多種形式來表現。
例如,同樣是饑餓,嬰兒可以用哭來表現;能說話的孩子就會通過語言直接告訴父母,用此表示自己的饑餓;成人則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加以忍受。
這就告訴我們,同樣的一件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不要隻拘泥於一種方式,而是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靈活性
靈活性主要是指從多個方向、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家長要想培養孩子這種靈活能力,就應該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靈活地考慮問題。這對於創造潛能的激發非常關鍵。
·獨創性
獨創性主要是指對於一件事,孩子能夠產生與眾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有意培養孩子大膽突破常規、敢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需要在對嬰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揚棄傳統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去認識和獲得一個全新的世界。
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需要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用心,多留心。
——哈佛教育箴言
創造力就像我們每天說不同的話一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學會用新穎獨特的方式去想問題或做事情。當很多成年人被問道:“你具有創造力嗎?”回答往往是“沒有”或“僅有一點點”等。
但這樣的回答難免讓人遺憾。我們都知道,孩童時期的人幾乎都具備創造潛能,但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激發自己的潛能,這才導致孩子成人之後,創造力消失殆盡。所以,這就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孩子創造潛能的激發,不要讓他再重走我們的老路。
哈佛故事
霍特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平常遇到事情非常喜歡動腦筋。而且他動腦筋想事情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常常從事情的反麵出發,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逆性思維。
有一次,在上有趣的實驗課的時候,老師掏出一枚金幣,指著玻璃器皿中的溶液問學生:“剛才我對你們已經講過這種溶液的性質,現在,我把這枚金幣扔進去。你們想一想,金幣會溶化嗎?”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回答不上來,隻好仰著臉迷惑地望著老師。
老師笑著看了看他們,剛準備給他們詳細解釋一下。
沒有想到,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突然站起來大聲說道:“我知道,金幣肯定不會溶化!”
“你回答得非常好,”老師高興地表揚了小霍特,讚許地說,“今天的課,你一定聽懂了。”
“其實,我什麽也沒有聽懂。”小霍特低下頭笑聲地說道。
“你沒有聽懂,那麽你是怎麽知道金幣不會被溶化掉的?”老師非常驚訝地問道。
小霍特抬起頭看著老師說:“如果能夠溶化金幣,那麽你怎麽會舍得把它放進去呢?所以,我覺得金幣肯定不會溶化。”
這個時候,老師才知道小霍特的思考方法,笑著說道:“雖然你沒有真正明白,但卻懂得利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最終得出正確答案,還是值得表揚的。恩,小霍特,你真的很棒!”
愛心課堂
逆向思維法是相對於習慣思維而言的,它的思維取向總是與常人的思維取向不同,也就是從相反的方向來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它常常與事物常理相悖,但卻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創造性思維中,逆向思維是最活躍的部分。
逆向思維並不是主張人們在思考問題時違背常規,不受限製地胡思亂想,而是一種小概率思維模式,即在思維活動中關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維。
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有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與創新意識。
引導孩子的逆向思維,年齡和認知發展水平是一個關鍵,負麵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與不同的認知水平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比如,孩子從2歲開始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在遊戲中有心的爸媽就可以動腦筋了。在躲貓貓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躲在爸媽的後麵,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即爸媽擋在了孩子的前麵,之後讓孩子學著表達。
對於孩子而言,直觀的事物最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看得見的東西鼓勵孩子從另一個側麵去思考。比如,猜影子遊戲,或是一張平麵圖形的紙經過少許加工就能夠讓紙站起來變為立體的圖形,通過事物的外形改變來刺激孩子的逆向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觀察事物,區分事物的許多相反的屬性與特點,也能夠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
教育小妙招
在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的問題上,有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哈佛教育專家指點我們可以試試下麵的方法:
·故事新編法
家長選擇一些孩子比較喜歡的經典的童話或者寓言故事,引導孩子從另外的角度重新構想故事的結局,讓孩子能夠意識到事物具有很多不同的方麵。比如,倘若白雪公主聽了七個小矮人的話就不會吃毒蘋果,那麽她的解決會是怎麽樣的呢?如果大灰狼將七隻小羊都吃掉了,那麽羊媽媽會怎麽做?大灰狼倘若沒死,小羊們會怎樣對付它呢?引導孩子重構經典故事有助於孩子克服單向思維,提高孩子的立體思維水平。
·句式轉換法
在日常生活中,與寶寶進行對話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去訓練寶寶的思維轉換,比如,采用句型的轉換說法,把“寶寶,你剛剛吃了一個蘋果”轉化為“寶寶,一個蘋果剛剛被你吃了”;將“寶寶在凳子下方”轉換為“凳子在寶寶上方”。這種轉換也能夠使寶寶明白可以從不同角度人手思考問題,有助於培養逆向思維。
·暢所欲言法
“暢所欲言法”指的是一個團體的人聚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各抒己見,可以將這種方法借鑒到對寶貝的逆向思維的訓練中來。比如,讓寶貝說說木頭、紙張能用來做什麽。盡可能地鼓勵寶貝開動腦筋,引導他說出的用途越多越好。這也是培養孩子逆向思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哈佛語錄
逆向思維,往往讓你得到一種全然不同的答案,而這種答案很可能就會成為創造性的前提。但是逆向思維的培養,往往在孩童時代表現地比較活躍。因為他們涉世不深,思想比較單純,沒有常規的定式,所以這時候是訓練逆向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的最好時期。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想象力
想象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它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
——哈佛教育箴言
哈佛專家在研究想象力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時,曾給出這樣一個結論:每一件科學研究工作都要依靠事實。而為了研究事實,我們必須運用相關的指導思想和假設。沒有思想指導的觀察和實驗都是盲目的。為了尋找答案進行的觀察和實驗就是創造性的過程,所需要的指導思想和假設就是想象力所發揮的作用。
哈佛故事
莉莉在一家美國幼兒園任教,因為沒有經驗,她需要向老員工討教教學方法。幼兒園的老師有很多,而奧爾斯老師卻是這家幼兒園中最受孩子歡迎的老師,所以莉莉把自己的目標鎖定在了奧爾斯老師的身上。奧爾斯老師並沒有告訴莉莉要具體怎麽做,而是讓她參觀自己的課堂。那是一節美術課,奧爾斯老師布置的作業是讓孩子們畫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孩子們聽到題目之後,就開始高興地畫了起來。莉莉到處逛了逛,看到一位小朋友正用藍色的水筆畫一個大大的圓東西,她就問孩子:“你在畫什麽?”孩子很自然地答道:“大蘋果。”
這時奧爾斯老師走了過來,看了孩子一眼,說:“畫得好。”然後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走了。
莉莉看到之後,心中十分不解,於是就追上了奧爾斯問道:“那個孩子用藍色畫蘋果,你為什麽不糾正呢?”
這時,奧爾斯老師很詫異地說道:“我為什麽要糾正?也許以後他真的會培育出藍色的蘋果,至於現在的蘋果是什麽樣子,他吃蘋果的時候自然就會明白了。”
莉莉聽完奧爾斯老師的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們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間破壞了孩子的創造力。
愛心課堂
那位美國老師不幹涉孩子大膽想象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的。人類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係。但一般來說,在人的一生中,我們的想象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逐漸衰減的趨勢,因此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時期。
當我們要對一件事進行創造性探索的時候,一定會運用到創造想象力。揭開事實、找出規律的第一步就是提出一種科學的假設。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創造想象在思考並“產生”假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缺乏想象的科學工作者或許能夠積累出一些事實,但永遠都走不出事實的圈子,發現不了那些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新規律,更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創造者。由此可見,想象就是創造之母,沒有想象能力就沒有創造能力。
要將孩子培養成創新型人才,一定不能忽視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創造性想象是孩子創造才能的重要部分。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大膽的創造性想象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們一麵驚歎孩子的想象比大人豐富、大膽,一麵又有意無意地要孩子適應大人的條條框框,對孩子一些不合“規矩”的大膽想象加以糾正,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對孩子提供幫助,反而過早地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教育小妙招
創造想象在人的各種創造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麽怎樣在家庭中訓練孩子創造性想象呢?
·進行想象力拓展遊戲
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進行想象力拓展遊戲,這種遊戲可以才用生活中的一件具體物品來展開,比如:喝完飲料的瓶子還能用來做什麽?可以用來當球踢嗎?可以用來當擀麵杖嗎?透過玻璃瓶看字會縮小還是會變大呢?也可以多讓孩子做假設,比如:假如我是一粒種子,怎樣才能發芽?發芽後會變成什麽樣的?能用肢體比劃出來嗎?
·續無尾故事訓練
家長可以讓孩子成為“故事大王”,續編或者改編故事。當故事剛講完開頭或者講到一半的時候,家長不要著急交待結尾,不妨停下來,讓孩子展開自己的想象,為孩子編寫不同的情節和結尾,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成一種愛動腦,發揮想象的好習慣。
·進行感覺體驗
家長要盡量孩子體驗各種感覺。孩子每天更多的是生活在視覺的世界裏,缺乏對其他感覺的體驗和鍛煉,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靈感對想象力和創造力十分重要。家長不妨讓孩子戴上眼罩,依靠自己的聽覺、觸覺等來感受世界。例如:通過播放沒有歌詞的音樂,讓孩子說明自己聽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是鳥語花香,還是狂風暴雨?是宇宙漫步,還是時空穿越?這就是對孩子聽覺想象力的鍛煉。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創造性想象是在沒有語言描述和形象為住所的情況下,按照自己一定的目的獨立地在頭腦裏創造出新事物的形象。創造性想象是不依賴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創造想象的過程是一個真正的全新的過程,它的成果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從小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有利於孩子長大後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哈佛教子箴言
發散思維又被稱為輻射思維法,它所指的是從一個目標或思維起點出發,沿著不同的方向,從各個角度進行設想,提出不同的看法,尋找各種嚐試途徑,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方法。發散思維的結果多樣,具有新穎性、多端性、伸縮性和精細性的特點,而這些正是創造能力所要具備的獨特性。
哈佛故事
傑爾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特別喜歡問“為什麽”。別看傑爾年齡很小,但是他做事情總是喜歡標新立異,從不同的方向出發。
每當他看到爸爸媽媽或者其他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都會用手拖著自己的小下巴,歪著腦袋想:為什麽要這麽做呢?為什麽不能那樣做呢?如果那樣做了會出現什麽樣的結果呢?如果想不通,他就會自己親自去實踐。實在不行了,他就去問爸爸媽媽,並讓他們代替自己做實驗等。
傑爾的爸爸媽媽知道兒子喜歡發散性地思考問題是一件好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特別注意培養兒子的這種發散性思維,盡可能地耐心且詳細地給他講解,必要的時候,真的會帶他一起做實驗。
有一次,他看到爸爸在廚房中切蘋果,自己就站在一邊觀看,並且歪著腦袋不知道在想什麽。爸爸看到後,笑著說:“傑爾,你是不是又在想什麽稀奇古怪的問題呢?”
傑爾這次不想告訴爸爸,想要自己解決心中的疑惑,就對爸爸說:“沒什麽,爸爸,你去忙吧。”
爸爸點點頭,走出了廚房。小傑爾拿起刀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樣切蘋果,決然看到了一個五角星。於是,他興奮地大聲叫了起來:“爸爸!快來看,蘋果裏麵居然有個五角星!”
爸爸很奇怪,怕傑爾出什麽危險,趕緊走過去。爸爸一看,原來,孩子沒有像大人那樣把蘋果縱向切開,而是橫向攔腰切開,這樣,蘋果的橫切麵看上去就好像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圖案。
愛心課堂
我們總是習慣於縱向切蘋果,從來沒有想過橫向切開試試。這不免讓人感歎,吃了這麽多年的蘋果,從沒有像孩子一樣發現過,蘋果裏麵也會有五角形的圖案。
但是,孩子的思維是發散的、多角度的。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於是便換了一個角度切蘋果,最後就發現了很多連大人都沒有發現的秘密,這就是培養創造力的前提,發散思維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與老師都對孩子的好奇、求知、探索的興趣與創造的行為表示不理解,對孩子的活動不僅限製多,而且責備也多,使孩子感到周圍環境對他的壓力,嚴重挫傷了孩子創造能力的發展。而一個人創造精神與才幹強不強,與發散性思維密不可分。
3歲以前的孩子還沒有深層思維的能力,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孩子的動作協調起來,為今後發散思維打下基礎。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創設一個輕鬆、有趣、愉快的遊戲環境,讓他萌發思考的興趣,並且盡量讓他自己動手操作,使孩子經常處於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從而在娛樂中幫助寶寶形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
幼兒發散性思維如思想的閘門,一旦被打開,思路極其寬廣,這正是幼兒具有很強的創造潛能的反映。所以,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培養和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成長為富有創造精神和才幹的靈活孩子。
教育小妙招
哈佛教育專家曾經對人的發散性思維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人的創造力與發散性思維密切相關,凡是有發散性加工或轉化的地方,都表明發生了創造性的思維。
由此可見,發散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來說,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應該圍繞以下三種技能展開。
·流暢性
流暢性主要是指,孩子能在短時間內對某件事表達出的不同觀點和設想的連貫性。事實上,事物的表現形式隻是用來展示事物性質的一種方式,而事物的實質完全可以用很多種形式來表現。
例如,同樣是饑餓,嬰兒可以用哭來表現;能說話的孩子就會通過語言直接告訴父母,用此表示自己的饑餓;成人則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加以忍受。
這就告訴我們,同樣的一件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不要隻拘泥於一種方式,而是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靈活性
靈活性主要是指從多個方向、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家長要想培養孩子這種靈活能力,就應該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靈活地考慮問題。這對於創造潛能的激發非常關鍵。
·獨創性
獨創性主要是指對於一件事,孩子能夠產生與眾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有意培養孩子大膽突破常規、敢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需要在對嬰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揚棄傳統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引導幼兒以積極的心態去認識和獲得一個全新的世界。
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需要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用心,多留心。
——哈佛教育箴言
創造力就像我們每天說不同的話一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學會用新穎獨特的方式去想問題或做事情。當很多成年人被問道:“你具有創造力嗎?”回答往往是“沒有”或“僅有一點點”等。
但這樣的回答難免讓人遺憾。我們都知道,孩童時期的人幾乎都具備創造潛能,但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激發自己的潛能,這才導致孩子成人之後,創造力消失殆盡。所以,這就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孩子創造潛能的激發,不要讓他再重走我們的老路。
哈佛故事
霍特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平常遇到事情非常喜歡動腦筋。而且他動腦筋想事情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常常從事情的反麵出發,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逆性思維。
有一次,在上有趣的實驗課的時候,老師掏出一枚金幣,指著玻璃器皿中的溶液問學生:“剛才我對你們已經講過這種溶液的性質,現在,我把這枚金幣扔進去。你們想一想,金幣會溶化嗎?”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回答不上來,隻好仰著臉迷惑地望著老師。
老師笑著看了看他們,剛準備給他們詳細解釋一下。
沒有想到,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突然站起來大聲說道:“我知道,金幣肯定不會溶化!”
“你回答得非常好,”老師高興地表揚了小霍特,讚許地說,“今天的課,你一定聽懂了。”
“其實,我什麽也沒有聽懂。”小霍特低下頭笑聲地說道。
“你沒有聽懂,那麽你是怎麽知道金幣不會被溶化掉的?”老師非常驚訝地問道。
小霍特抬起頭看著老師說:“如果能夠溶化金幣,那麽你怎麽會舍得把它放進去呢?所以,我覺得金幣肯定不會溶化。”
這個時候,老師才知道小霍特的思考方法,笑著說道:“雖然你沒有真正明白,但卻懂得利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最終得出正確答案,還是值得表揚的。恩,小霍特,你真的很棒!”
愛心課堂
逆向思維法是相對於習慣思維而言的,它的思維取向總是與常人的思維取向不同,也就是從相反的方向來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它常常與事物常理相悖,但卻達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創造性思維中,逆向思維是最活躍的部分。
逆向思維並不是主張人們在思考問題時違背常規,不受限製地胡思亂想,而是一種小概率思維模式,即在思維活動中關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維。
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有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並且能夠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與創新意識。
引導孩子的逆向思維,年齡和認知發展水平是一個關鍵,負麵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與不同的認知水平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比如,孩子從2歲開始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在遊戲中有心的爸媽就可以動腦筋了。在躲貓貓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躲在爸媽的後麵,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即爸媽擋在了孩子的前麵,之後讓孩子學著表達。
對於孩子而言,直觀的事物最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看得見的東西鼓勵孩子從另一個側麵去思考。比如,猜影子遊戲,或是一張平麵圖形的紙經過少許加工就能夠讓紙站起來變為立體的圖形,通過事物的外形改變來刺激孩子的逆向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觀察事物,區分事物的許多相反的屬性與特點,也能夠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
教育小妙招
在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的問題上,有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哈佛教育專家指點我們可以試試下麵的方法:
·故事新編法
家長選擇一些孩子比較喜歡的經典的童話或者寓言故事,引導孩子從另外的角度重新構想故事的結局,讓孩子能夠意識到事物具有很多不同的方麵。比如,倘若白雪公主聽了七個小矮人的話就不會吃毒蘋果,那麽她的解決會是怎麽樣的呢?如果大灰狼將七隻小羊都吃掉了,那麽羊媽媽會怎麽做?大灰狼倘若沒死,小羊們會怎樣對付它呢?引導孩子重構經典故事有助於孩子克服單向思維,提高孩子的立體思維水平。
·句式轉換法
在日常生活中,與寶寶進行對話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去訓練寶寶的思維轉換,比如,采用句型的轉換說法,把“寶寶,你剛剛吃了一個蘋果”轉化為“寶寶,一個蘋果剛剛被你吃了”;將“寶寶在凳子下方”轉換為“凳子在寶寶上方”。這種轉換也能夠使寶寶明白可以從不同角度人手思考問題,有助於培養逆向思維。
·暢所欲言法
“暢所欲言法”指的是一個團體的人聚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各抒己見,可以將這種方法借鑒到對寶貝的逆向思維的訓練中來。比如,讓寶貝說說木頭、紙張能用來做什麽。盡可能地鼓勵寶貝開動腦筋,引導他說出的用途越多越好。這也是培養孩子逆向思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哈佛語錄
逆向思維,往往讓你得到一種全然不同的答案,而這種答案很可能就會成為創造性的前提。但是逆向思維的培養,往往在孩童時代表現地比較活躍。因為他們涉世不深,思想比較單純,沒有常規的定式,所以這時候是訓練逆向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的最好時期。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想象力
想象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它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
——哈佛教育箴言
哈佛專家在研究想象力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時,曾給出這樣一個結論:每一件科學研究工作都要依靠事實。而為了研究事實,我們必須運用相關的指導思想和假設。沒有思想指導的觀察和實驗都是盲目的。為了尋找答案進行的觀察和實驗就是創造性的過程,所需要的指導思想和假設就是想象力所發揮的作用。
哈佛故事
莉莉在一家美國幼兒園任教,因為沒有經驗,她需要向老員工討教教學方法。幼兒園的老師有很多,而奧爾斯老師卻是這家幼兒園中最受孩子歡迎的老師,所以莉莉把自己的目標鎖定在了奧爾斯老師的身上。奧爾斯老師並沒有告訴莉莉要具體怎麽做,而是讓她參觀自己的課堂。那是一節美術課,奧爾斯老師布置的作業是讓孩子們畫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孩子們聽到題目之後,就開始高興地畫了起來。莉莉到處逛了逛,看到一位小朋友正用藍色的水筆畫一個大大的圓東西,她就問孩子:“你在畫什麽?”孩子很自然地答道:“大蘋果。”
這時奧爾斯老師走了過來,看了孩子一眼,說:“畫得好。”然後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走了。
莉莉看到之後,心中十分不解,於是就追上了奧爾斯問道:“那個孩子用藍色畫蘋果,你為什麽不糾正呢?”
這時,奧爾斯老師很詫異地說道:“我為什麽要糾正?也許以後他真的會培育出藍色的蘋果,至於現在的蘋果是什麽樣子,他吃蘋果的時候自然就會明白了。”
莉莉聽完奧爾斯老師的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們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間破壞了孩子的創造力。
愛心課堂
那位美國老師不幹涉孩子大膽想象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的。人類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係。但一般來說,在人的一生中,我們的想象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逐漸衰減的趨勢,因此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時期。
當我們要對一件事進行創造性探索的時候,一定會運用到創造想象力。揭開事實、找出規律的第一步就是提出一種科學的假設。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創造想象在思考並“產生”假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缺乏想象的科學工作者或許能夠積累出一些事實,但永遠都走不出事實的圈子,發現不了那些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新規律,更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創造者。由此可見,想象就是創造之母,沒有想象能力就沒有創造能力。
要將孩子培養成創新型人才,一定不能忽視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創造性想象是孩子創造才能的重要部分。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大膽的創造性想象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們一麵驚歎孩子的想象比大人豐富、大膽,一麵又有意無意地要孩子適應大人的條條框框,對孩子一些不合“規矩”的大膽想象加以糾正,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對孩子提供幫助,反而過早地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教育小妙招
創造想象在人的各種創造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麽怎樣在家庭中訓練孩子創造性想象呢?
·進行想象力拓展遊戲
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進行想象力拓展遊戲,這種遊戲可以才用生活中的一件具體物品來展開,比如:喝完飲料的瓶子還能用來做什麽?可以用來當球踢嗎?可以用來當擀麵杖嗎?透過玻璃瓶看字會縮小還是會變大呢?也可以多讓孩子做假設,比如:假如我是一粒種子,怎樣才能發芽?發芽後會變成什麽樣的?能用肢體比劃出來嗎?
·續無尾故事訓練
家長可以讓孩子成為“故事大王”,續編或者改編故事。當故事剛講完開頭或者講到一半的時候,家長不要著急交待結尾,不妨停下來,讓孩子展開自己的想象,為孩子編寫不同的情節和結尾,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成一種愛動腦,發揮想象的好習慣。
·進行感覺體驗
家長要盡量孩子體驗各種感覺。孩子每天更多的是生活在視覺的世界裏,缺乏對其他感覺的體驗和鍛煉,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靈感對想象力和創造力十分重要。家長不妨讓孩子戴上眼罩,依靠自己的聽覺、觸覺等來感受世界。例如:通過播放沒有歌詞的音樂,讓孩子說明自己聽到了什麽、感受到了什麽,是鳥語花香,還是狂風暴雨?是宇宙漫步,還是時空穿越?這就是對孩子聽覺想象力的鍛煉。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創造性想象是在沒有語言描述和形象為住所的情況下,按照自己一定的目的獨立地在頭腦裏創造出新事物的形象。創造性想象是不依賴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創造想象的過程是一個真正的全新的過程,它的成果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