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待錯,讓孩子勇往直前
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 作者:宋璐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孩子犯錯了,如何幫他糾正
孩子犯了錯誤就要及時地糾正,如果因為一時的容忍,就會放大禍亂,造成不可避免的危險。
——莎士比亞
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性不全麵,作為家長,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語言或者動作,並且加以引導和糾正。如果家長一時容忍這種錯誤,那麽這些錯誤在孩子的眼中也就是被“默許”的了,這會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哈佛故事
瑪麗今年4歲了,不知道她從哪裏學的壞習慣,時不時地會罵出一些髒話。瑪麗的媽媽也發現了這個現象,非常吃驚、氣憤。
她心想:平時,我和瑪麗的爸爸都很注重對瑪麗的道德培養。在她的麵前,我們也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從小也很懂事,可是為什麽現在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呢,這可怎麽辦呢?不行,我必須及時糾正瑪麗的錯誤。
於是,她將瑪麗叫到跟前,平心靜氣地說道:“瑪麗,你一直都是一個好孩子。你能告訴媽媽,為什麽你最近總是時不時地罵髒話嗎?”
瑪麗低著頭回答:“我們班的麥克,經常這麽說話。我感覺非常酷,就學著罵了。”
瑪麗的媽媽撫摸著瑪麗的頭說道:“瑪麗,罵髒話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好孩子都不會做的。大家都不會願意與喜歡罵髒話的孩子一起玩的。所以,瑪麗,你想擁有很多小夥伴嗎?那麽,你以後就不能再說髒話了哦。”
瑪麗望著媽媽用力地點了點頭。
媽媽笑著說:“這才是我的乖孩子!”
愛心課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存在情緒的不穩定性和價值觀的善變性,他們可能會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所以,父母可能都非常想為孩子創造一個“真空”的道德環境,將外界一切不良的因素影響都阻隔在外。但是,這個想法雖然不錯,但卻不容易實現,畢竟孩子不可能隻與父母接觸。所以,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及時發現暗含的問題,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便根除或者減少不良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是無以質疑的,但學校、朋友、社會等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現在,孩子在幼稚園的時間要比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多得多,那麽他們的行為習慣會受到幼稚園環境的影響。比如,幼稚園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充分了解和孩子接觸的老師也是有必要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小夥伴的影響同樣很重要。孩子在團體中生長,或多或少地都會被團體成員所影響。所以家長就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念,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分辨出什麽才是真正的朋友。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但不能過分幹涉,否則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感到很反感,最後卻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對孩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很多影視劇裏麵的內容並不適合孩子觀看。有些凶殺、背叛、複仇等反麵題材,會影響孩子道德習慣的形成。甚至有的孩子還會主動進行模仿等。所以,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觀看一些青少年節目,或者是益智的節目。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地進行更正。
此外,孩子還會因為羞愧、憤怒、嫉妒等不良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不可責罵孩子,否則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進而演變成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采用“安慰——交流——理解——反思”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讓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教育小妙招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犯錯,而且還屢教不改,作為父母應該怎麽做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哈佛教育專家的意見吧。
·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成人世界中都講究以理服人。其實,在孩子的世界中,這同樣是順利溝通與交流的一大要素。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張口就是“你怎麽這麽不聽話”“真丟人”等責備性的話,而應該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了哪裏,為什麽錯了,正確的應該怎麽做。
·底線要提前設定
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不要懲罰他,因為這有可能讓孩子變得縮手縮腳,有叛逆心理。剛開始時家長要耐心勸解,給孩子設定一個底線,如果孩子突破了這個底線,家長就應該讓他學會擔當責任。
·保護孩子的心靈
麵對懲罰,孩子的心裏可能會有恐懼和自責的情緒。所以,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地支持,讓孩子意識到你是因為愛他才讓他受到懲罰的。
·要適度的懲罰
孩子犯錯誤,父母可以給予懲罰,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因為懲罰孩子不是目的,而是讓孩子記住錯誤的教訓,以便以後不再犯同類的錯誤。天下的父母們,不要讓你的懲罰太過分,以至於將教育演變成了純粹的傷害。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能力是否能夠增強,是由他自身改正錯誤的能力決定的。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改正錯誤的能力都沒有,那麽他將會變得自卑和軟弱。父母和老師在此中擔任引領的作用,而不是強製性的令其改正,這樣會剝奪孩子自我改正的能力,不利於以後的成長。
拒絕承認錯誤,家長怎麽辦
人類最不道德的地方就是說謊和懦弱。
——高爾基
美國教育學家認為,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最難過的其實就是他自己,除了擔心受到父母的懲罰外,他們也會因為後悔或者是不知所措而下意識地不願意承認錯誤。如果家長能夠很好地理解孩子這種心理,並且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引導教育,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哈佛故事
貝克的兒子愛德華不小心打碎了家裏的窗戶,可是不管貝克怎麽詢問,愛德華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貝克並沒有打罵愛德華,而是找來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滴了一滴墨跡。當著愛德華的麵,貝克把白紙折了起來,擋住了白紙上的墨跡。
貝克問愛德華說:“樂樂,你現在還能夠看見墨跡嗎?”
愛德華搖了搖頭說沒有。
貝克繼續問道:“那麽白紙上的墨跡到底還有沒有呢?”
愛德華猶豫了一下,遲疑地點了點頭。
貝克看著愛德華的眼睛,說道:“當人們犯了錯誤的時候,心中總會想要將這個錯誤掩飾過去,希望自己還是如同白紙一樣純潔無瑕,於是他們便對家長說了謊話,就好比這張折起來的白紙一樣,雖然將墨跡掩蓋住了,但是人們還是知道上麵有墨跡的。”
愛德華低著頭不再說話,貝克停了一會兒,說道:“實際上,人們的這種做法根本就不能將白紙上的墨跡除去,相反,他的不誠實卻又給這張白紙添加了一片墨跡。愛德華,那你認為,犯一個錯誤好,還是兩個錯誤好呢?”
“當然是一個,”愛德華上去抱著貝克的,小聲地說道,“爸爸,那塊玻璃是我打碎的,我知道錯了。”
貝克和藹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隨後又把那張白紙放在桌上攤開,在墨跡的周圍又添加了幾筆,那片墨跡瞬間變成了一朵綻放的小花。
“愛德華能夠勇敢的麵對自己的錯誤,真的很棒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錯,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勇敢地承認錯誤,那麽愛你的那些人都會幫助你改正的。這樣一來,白紙上的汙跡也就變成了一朵美麗的小花。”貝克一邊說著一邊拉住小愛德華:“好啦,現在愛德華要和爸爸一起去換一塊新玻璃,好嗎?”
愛德華微笑地點了點頭。
愛心課堂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犯了錯,但任憑你怎麽說,他都不肯承認。於是乎,生氣且性急的家長就會嚴厲地批評孩子,甚至拳腳相加。這種做法不僅不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很多孩子犯了錯之後,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本能地不肯承認,以便逃避家長的懲罰。麵對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著急,不要用“狠狠的懲罰”來逼迫孩子就範。因為這不僅起不到任何效果,還會讓孩子在下一次犯錯的時候,尋找更“高明”的理由來躲避責罰。所以,英明的家長會選擇冷靜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著急的錯誤,並心甘情願地去改正。
教育小妙招
當孩子犯了錯卻矢口否認你對他的“指控”的時候,你是不是非常憤怒?先不要著急上火,否則,怒火會影響你的決斷,可能會讓你做出錯誤的決定。當孩子拒絕承認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麽呢?哈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們從以下幾個方麵下手:
·建立信任感,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
信任感在親子關係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彼此的信任,那麽就會有有效的溝通和教育。認錯需要勇氣,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可能是因為害怕承擔後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要為了讓孩子認錯,就誘導他說,隻要他說出來就不用挨批評,受懲罰。但孩子剛一坦白,父母就對孩子厲聲責罵。那麽,當類似的事情發生幾次後,孩子就不會再相信家長所做出的承諾了,以後犯錯後就更不願意,也更不敢承認了。比較明智的做法就是,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告訴孩子人難免會做錯事情,隻要改了就是好孩子,從而避免孩子產生畏懼感與不信任感,用於承認錯誤。在此基礎上,家長進一步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將會變得事半功倍。
·保持冷靜,有理有據地糾正孩子的錯誤
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除了不可以隨便誘導與輕易地做出承諾之外,也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直接進行批評指責,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何況有的錯誤是孩子在無意當中犯下的。倘若總是被錯怪,孩子就會養成什麽都不承認,努力尋找借口予以推脫的壞習慣。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保持冷靜,認真分析孩子的犯錯動機,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麽錯了,錯在哪裏等。另外,家長也可以借助童話、寓言故事等加以發揮,有理有據地及時疏導,讓孩子知道逃避錯誤不能解決問題,弄明白自己錯在哪兒並且積極改正才是值得讚賞的行為。
·以身作則,敢於向孩子認錯
在生活中,家長也難免會犯錯誤,不要為了所謂的麵子,或者做父母的尊嚴就將認錯視為一種非常丟臉的行為。相反,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平心靜氣地向孩子道歉,並且讓孩子見證其改正錯誤的整個過程,這樣的躬身親為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家長的模範行為會讓孩子更加尊敬家長,也更加心悅誠服地知錯就改。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是非觀念孩子沒有完全形成,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與自控能力。不管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壞修幹的糾正,都需要家長耐心指導。所以,當孩子犯錯後拒不承認的時候,父母一定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在“犯錯——知錯——改錯”中更好地成長。
謊言,比毒藥更厲害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我們聽到過不少家長對孩子許下的各種各樣的諾言,也看到過很多家長不履行諾言的行徑,或許這些家長並不是故意的,但是倘若家長三番五次對孩子言而無信,最終不管家長再說什麽,孩子都可能置若罔聞或者狠狠地拋出一句:“你說話根據不算數,你在說謊!”
哈佛故事
有一天晚上,傑克心神不寧,沒有辦法安心睡覺。父親就對他說:“兒子,好好睡覺,起床的時候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奧特曼。”話音剛落,原來非常調皮的傑克一個翻身,閉上眼睛不再動一下,開始睡覺了,幾天都過去了,父親卻忘記了給傑克買奧特曼的事情,傑克一直顯得非常不開心的樣子,他時不時地看一看父親,似乎有什麽話要對父親說一樣。父親對此感到有些疑惑,就走到他身邊問道:“兒子,你怎麽了?”傑克猶豫了半天,才低著頭小聲地回答:“你不是答應我要給我買奧特曼嗎?上次你也忘記了……”
父親臉上一熱,頓時感覺非常慚愧,連忙向傑克道歉,並且立即拿起錢包帶著兒子一起去買奧特曼。
在路上,父親真誠地請求兒子的原諒,傑克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愛心課堂
俗話說得好,“一諾千金”,父母對於孩子信守諾言,是愛與關懷的高度表現。真正關心愛護孩子的父母,不會拿工作忙作為借口而不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更不會隨隨便便地說說來哄騙孩子。即便麵對的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也不可以隨意許下“媽媽今天第一個來接你”的諾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於孩子的承諾普遍都存在“縮水”的現象,更有很多家長由於一些意外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承諾。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向孩子解釋原因,講清楚道理,並且請求孩子原諒。在必要的時候,家長還應當放下“架子”,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孩子的思維都較為單一,他們比成人更加看重“承諾”與“誠信”,在與同伴進行交往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不遵守“諾言”而失去友誼。倘若大人對孩子許下諾言而不兌現,又沒有任何解釋與說明,就會變成謊言,孩子就認為父母在撒謊,即便父母再用另外的更具有價值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獎勵,孩子也不一定能夠接受。
在孩子麵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丟人,相反還能夠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堅不可摧的威信,因為這是父母用身教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來的榜樣。要想讓這種威信長存於孩子的心中,父母如果因為工作或其他重要的事情而遺忘了自己的承諾,就一定能夠要給予孩子適當的補償,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說話算數的人,從而培養孩子的這種品質。
教育小妙招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值得信賴的對象。對於父母給予他們承諾,孩子肯定會從父母說出承諾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在期盼著父母兌現的時刻。也許這件事在大人的眼中並不算什麽,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卻意義非凡。如果父母經常違背自己的承諾,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讓孩子從心理上不再相信父母,從而逐漸地遠離父母。所以,哈佛教育專家曾提醒廣大家長:謊言,比毒藥更厲害。身體力行地教育孩子,要遠離謊言。
·許諾一定要謹慎
家長的許諾是一種很重要的獎勵方法,可以對孩子起鼓勁、促進與教育的作用,但是許諾的分寸倘若掌握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帶來很不好的後果,所以,家長在對孩子許諾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實在,最好能夠保證所許下的諾言可以讓孩子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促進其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家長在對孩子許下諾言之前必須慎重考慮:是否應該對孩子許諾,許諾之後是否能夠兌現,這個諾言對孩子是否有益等問題。
·許諾時必須堅持原則
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必須要把握分寸,不應該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孩子吃飯、穿衣等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或者幫助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是孩子應當承擔的義務,所以,不能以免除孩子的勞動作為承諾的內容。
·監督孩子完成自己的承諾
說謊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第一次撒謊的時候沒有被拆穿,沒有被苛責,那麽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於逐漸養成壞習慣。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家長要立刻予以指正。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威信是一種無形的、潛在的教育魅力,無處不在地引導著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在孩子麵前樹立威信,對孩子適當地進行補償是其中的一個原則,而“愛”則是父母樹立威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砝碼。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是天職,與此同時,也一定要讓孩子了解、懂得父母對他們的愛。
孩子犯了錯誤就要及時地糾正,如果因為一時的容忍,就會放大禍亂,造成不可避免的危險。
——莎士比亞
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性不全麵,作為家長,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語言或者動作,並且加以引導和糾正。如果家長一時容忍這種錯誤,那麽這些錯誤在孩子的眼中也就是被“默許”的了,這會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哈佛故事
瑪麗今年4歲了,不知道她從哪裏學的壞習慣,時不時地會罵出一些髒話。瑪麗的媽媽也發現了這個現象,非常吃驚、氣憤。
她心想:平時,我和瑪麗的爸爸都很注重對瑪麗的道德培養。在她的麵前,我們也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從小也很懂事,可是為什麽現在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呢,這可怎麽辦呢?不行,我必須及時糾正瑪麗的錯誤。
於是,她將瑪麗叫到跟前,平心靜氣地說道:“瑪麗,你一直都是一個好孩子。你能告訴媽媽,為什麽你最近總是時不時地罵髒話嗎?”
瑪麗低著頭回答:“我們班的麥克,經常這麽說話。我感覺非常酷,就學著罵了。”
瑪麗的媽媽撫摸著瑪麗的頭說道:“瑪麗,罵髒話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好孩子都不會做的。大家都不會願意與喜歡罵髒話的孩子一起玩的。所以,瑪麗,你想擁有很多小夥伴嗎?那麽,你以後就不能再說髒話了哦。”
瑪麗望著媽媽用力地點了點頭。
媽媽笑著說:“這才是我的乖孩子!”
愛心課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存在情緒的不穩定性和價值觀的善變性,他們可能會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所以,父母可能都非常想為孩子創造一個“真空”的道德環境,將外界一切不良的因素影響都阻隔在外。但是,這個想法雖然不錯,但卻不容易實現,畢竟孩子不可能隻與父母接觸。所以,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及時發現暗含的問題,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便根除或者減少不良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是無以質疑的,但學校、朋友、社會等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現在,孩子在幼稚園的時間要比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多得多,那麽他們的行為習慣會受到幼稚園環境的影響。比如,幼稚園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充分了解和孩子接觸的老師也是有必要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小夥伴的影響同樣很重要。孩子在團體中生長,或多或少地都會被團體成員所影響。所以家長就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念,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分辨出什麽才是真正的朋友。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但不能過分幹涉,否則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感到很反感,最後卻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對孩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很多影視劇裏麵的內容並不適合孩子觀看。有些凶殺、背叛、複仇等反麵題材,會影響孩子道德習慣的形成。甚至有的孩子還會主動進行模仿等。所以,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觀看一些青少年節目,或者是益智的節目。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地進行更正。
此外,孩子還會因為羞愧、憤怒、嫉妒等不良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不可責罵孩子,否則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進而演變成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采用“安慰——交流——理解——反思”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讓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教育小妙招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犯錯,而且還屢教不改,作為父母應該怎麽做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哈佛教育專家的意見吧。
·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成人世界中都講究以理服人。其實,在孩子的世界中,這同樣是順利溝通與交流的一大要素。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張口就是“你怎麽這麽不聽話”“真丟人”等責備性的話,而應該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了哪裏,為什麽錯了,正確的應該怎麽做。
·底線要提前設定
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不要懲罰他,因為這有可能讓孩子變得縮手縮腳,有叛逆心理。剛開始時家長要耐心勸解,給孩子設定一個底線,如果孩子突破了這個底線,家長就應該讓他學會擔當責任。
·保護孩子的心靈
麵對懲罰,孩子的心裏可能會有恐懼和自責的情緒。所以,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地支持,讓孩子意識到你是因為愛他才讓他受到懲罰的。
·要適度的懲罰
孩子犯錯誤,父母可以給予懲罰,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因為懲罰孩子不是目的,而是讓孩子記住錯誤的教訓,以便以後不再犯同類的錯誤。天下的父母們,不要讓你的懲罰太過分,以至於將教育演變成了純粹的傷害。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能力是否能夠增強,是由他自身改正錯誤的能力決定的。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改正錯誤的能力都沒有,那麽他將會變得自卑和軟弱。父母和老師在此中擔任引領的作用,而不是強製性的令其改正,這樣會剝奪孩子自我改正的能力,不利於以後的成長。
拒絕承認錯誤,家長怎麽辦
人類最不道德的地方就是說謊和懦弱。
——高爾基
美國教育學家認為,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最難過的其實就是他自己,除了擔心受到父母的懲罰外,他們也會因為後悔或者是不知所措而下意識地不願意承認錯誤。如果家長能夠很好地理解孩子這種心理,並且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引導教育,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哈佛故事
貝克的兒子愛德華不小心打碎了家裏的窗戶,可是不管貝克怎麽詢問,愛德華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貝克並沒有打罵愛德華,而是找來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滴了一滴墨跡。當著愛德華的麵,貝克把白紙折了起來,擋住了白紙上的墨跡。
貝克問愛德華說:“樂樂,你現在還能夠看見墨跡嗎?”
愛德華搖了搖頭說沒有。
貝克繼續問道:“那麽白紙上的墨跡到底還有沒有呢?”
愛德華猶豫了一下,遲疑地點了點頭。
貝克看著愛德華的眼睛,說道:“當人們犯了錯誤的時候,心中總會想要將這個錯誤掩飾過去,希望自己還是如同白紙一樣純潔無瑕,於是他們便對家長說了謊話,就好比這張折起來的白紙一樣,雖然將墨跡掩蓋住了,但是人們還是知道上麵有墨跡的。”
愛德華低著頭不再說話,貝克停了一會兒,說道:“實際上,人們的這種做法根本就不能將白紙上的墨跡除去,相反,他的不誠實卻又給這張白紙添加了一片墨跡。愛德華,那你認為,犯一個錯誤好,還是兩個錯誤好呢?”
“當然是一個,”愛德華上去抱著貝克的,小聲地說道,“爸爸,那塊玻璃是我打碎的,我知道錯了。”
貝克和藹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隨後又把那張白紙放在桌上攤開,在墨跡的周圍又添加了幾筆,那片墨跡瞬間變成了一朵綻放的小花。
“愛德華能夠勇敢的麵對自己的錯誤,真的很棒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錯,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勇敢地承認錯誤,那麽愛你的那些人都會幫助你改正的。這樣一來,白紙上的汙跡也就變成了一朵美麗的小花。”貝克一邊說著一邊拉住小愛德華:“好啦,現在愛德華要和爸爸一起去換一塊新玻璃,好嗎?”
愛德華微笑地點了點頭。
愛心課堂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犯了錯,但任憑你怎麽說,他都不肯承認。於是乎,生氣且性急的家長就會嚴厲地批評孩子,甚至拳腳相加。這種做法不僅不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很多孩子犯了錯之後,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本能地不肯承認,以便逃避家長的懲罰。麵對這種情況,家長千萬不要著急,不要用“狠狠的懲罰”來逼迫孩子就範。因為這不僅起不到任何效果,還會讓孩子在下一次犯錯的時候,尋找更“高明”的理由來躲避責罰。所以,英明的家長會選擇冷靜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著急的錯誤,並心甘情願地去改正。
教育小妙招
當孩子犯了錯卻矢口否認你對他的“指控”的時候,你是不是非常憤怒?先不要著急上火,否則,怒火會影響你的決斷,可能會讓你做出錯誤的決定。當孩子拒絕承認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麽呢?哈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們從以下幾個方麵下手:
·建立信任感,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
信任感在親子關係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彼此的信任,那麽就會有有效的溝通和教育。認錯需要勇氣,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可能是因為害怕承擔後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要為了讓孩子認錯,就誘導他說,隻要他說出來就不用挨批評,受懲罰。但孩子剛一坦白,父母就對孩子厲聲責罵。那麽,當類似的事情發生幾次後,孩子就不會再相信家長所做出的承諾了,以後犯錯後就更不願意,也更不敢承認了。比較明智的做法就是,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感與安全感,告訴孩子人難免會做錯事情,隻要改了就是好孩子,從而避免孩子產生畏懼感與不信任感,用於承認錯誤。在此基礎上,家長進一步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將會變得事半功倍。
·保持冷靜,有理有據地糾正孩子的錯誤
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除了不可以隨便誘導與輕易地做出承諾之外,也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直接進行批評指責,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何況有的錯誤是孩子在無意當中犯下的。倘若總是被錯怪,孩子就會養成什麽都不承認,努力尋找借口予以推脫的壞習慣。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保持冷靜,認真分析孩子的犯錯動機,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麽錯了,錯在哪裏等。另外,家長也可以借助童話、寓言故事等加以發揮,有理有據地及時疏導,讓孩子知道逃避錯誤不能解決問題,弄明白自己錯在哪兒並且積極改正才是值得讚賞的行為。
·以身作則,敢於向孩子認錯
在生活中,家長也難免會犯錯誤,不要為了所謂的麵子,或者做父母的尊嚴就將認錯視為一種非常丟臉的行為。相反,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平心靜氣地向孩子道歉,並且讓孩子見證其改正錯誤的整個過程,這樣的躬身親為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家長的模範行為會讓孩子更加尊敬家長,也更加心悅誠服地知錯就改。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是非觀念孩子沒有完全形成,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與自控能力。不管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壞修幹的糾正,都需要家長耐心指導。所以,當孩子犯錯後拒不承認的時候,父母一定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在“犯錯——知錯——改錯”中更好地成長。
謊言,比毒藥更厲害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我們聽到過不少家長對孩子許下的各種各樣的諾言,也看到過很多家長不履行諾言的行徑,或許這些家長並不是故意的,但是倘若家長三番五次對孩子言而無信,最終不管家長再說什麽,孩子都可能置若罔聞或者狠狠地拋出一句:“你說話根據不算數,你在說謊!”
哈佛故事
有一天晚上,傑克心神不寧,沒有辦法安心睡覺。父親就對他說:“兒子,好好睡覺,起床的時候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奧特曼。”話音剛落,原來非常調皮的傑克一個翻身,閉上眼睛不再動一下,開始睡覺了,幾天都過去了,父親卻忘記了給傑克買奧特曼的事情,傑克一直顯得非常不開心的樣子,他時不時地看一看父親,似乎有什麽話要對父親說一樣。父親對此感到有些疑惑,就走到他身邊問道:“兒子,你怎麽了?”傑克猶豫了半天,才低著頭小聲地回答:“你不是答應我要給我買奧特曼嗎?上次你也忘記了……”
父親臉上一熱,頓時感覺非常慚愧,連忙向傑克道歉,並且立即拿起錢包帶著兒子一起去買奧特曼。
在路上,父親真誠地請求兒子的原諒,傑克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愛心課堂
俗話說得好,“一諾千金”,父母對於孩子信守諾言,是愛與關懷的高度表現。真正關心愛護孩子的父母,不會拿工作忙作為借口而不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更不會隨隨便便地說說來哄騙孩子。即便麵對的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也不可以隨意許下“媽媽今天第一個來接你”的諾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於孩子的承諾普遍都存在“縮水”的現象,更有很多家長由於一些意外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承諾。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向孩子解釋原因,講清楚道理,並且請求孩子原諒。在必要的時候,家長還應當放下“架子”,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孩子的思維都較為單一,他們比成人更加看重“承諾”與“誠信”,在與同伴進行交往的時候常常會因為不遵守“諾言”而失去友誼。倘若大人對孩子許下諾言而不兌現,又沒有任何解釋與說明,就會變成謊言,孩子就認為父母在撒謊,即便父母再用另外的更具有價值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獎勵,孩子也不一定能夠接受。
在孩子麵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丟人,相反還能夠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堅不可摧的威信,因為這是父母用身教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來的榜樣。要想讓這種威信長存於孩子的心中,父母如果因為工作或其他重要的事情而遺忘了自己的承諾,就一定能夠要給予孩子適當的補償,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說話算數的人,從而培養孩子的這種品質。
教育小妙招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值得信賴的對象。對於父母給予他們承諾,孩子肯定會從父母說出承諾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在期盼著父母兌現的時刻。也許這件事在大人的眼中並不算什麽,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卻意義非凡。如果父母經常違背自己的承諾,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讓孩子從心理上不再相信父母,從而逐漸地遠離父母。所以,哈佛教育專家曾提醒廣大家長:謊言,比毒藥更厲害。身體力行地教育孩子,要遠離謊言。
·許諾一定要謹慎
家長的許諾是一種很重要的獎勵方法,可以對孩子起鼓勁、促進與教育的作用,但是許諾的分寸倘若掌握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帶來很不好的後果,所以,家長在對孩子許諾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實在,最好能夠保證所許下的諾言可以讓孩子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促進其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家長在對孩子許下諾言之前必須慎重考慮:是否應該對孩子許諾,許諾之後是否能夠兌現,這個諾言對孩子是否有益等問題。
·許諾時必須堅持原則
家長對孩子的許諾必須要把握分寸,不應該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孩子吃飯、穿衣等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或者幫助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是孩子應當承擔的義務,所以,不能以免除孩子的勞動作為承諾的內容。
·監督孩子完成自己的承諾
說謊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第一次撒謊的時候沒有被拆穿,沒有被苛責,那麽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於逐漸養成壞習慣。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家長要立刻予以指正。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威信是一種無形的、潛在的教育魅力,無處不在地引導著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在孩子麵前樹立威信,對孩子適當地進行補償是其中的一個原則,而“愛”則是父母樹立威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砝碼。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是天職,與此同時,也一定要讓孩子了解、懂得父母對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