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交流有講究


    和孩子推心置腹的交流,就是心與心之間的展示。


    ——溫·卡維林


    目前,複雜的社會環境和過大的學習壓力都遠遠超出了孩子的負重能力,所以,相較於成年人來說,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危機”,如果不能及時地疏導,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或品格上的缺陷。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養生良好品格,家長應該適時和孩子溝通,讓溝通成為二者的橋梁,為孩子品格的發展保駕護航。


    哈佛故事


    傑克上一年級了,他在家長和老師的眼中一向是個懂事而又聽話的孩子。可是有一天,傑克的媽媽接到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說是傑克已經無故曠課好幾次了。傑克的媽媽很是生氣:曠課可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絕對不能縱容!這樣想著,傑克媽媽陰沉著臉站在門口,等著傑克回家。


    傑克剛走到門口,他媽媽就很是嚴厲地問道:“這幾天你曠課都做什麽去了!”說完,也不聽傑克的解釋,對著他就是一番嚴厲地斥責,最後還讓傑克寫了一篇1000字的認錯書,以此反省。這件事情,傑克媽媽都沒有給他說話辯解的機會。


    愛心課堂


    父母理應是孩子最為信賴、最為依靠的傾訴對象,也是撫平孩子心理傷痛的最堅強後盾。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麽大多數的孩子寧願將自己的心事講給同學、朋友甚至是網友聽,也不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父母沒有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


    有些家長,因為忙於事業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事情不管不問,每天所在乎的隻是學習和分數,從來不會詢問孩子內心的想法。有些家長因為孩子不聽話,還會采取恐嚇、冷落等“語言暴力”來解決問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遇到了這樣的家長,那麽我們會願意拿出誠意和他們好好交流一番嗎?


    所以,家長要和孩子建立優良的交流關係,用心去經營彼此間的信任,這樣才能夠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及時疏導和理解,才能夠打消孩子內心的憤怒、恐懼、迷茫、悲傷、尷尬、失落等負麵情緒,引導孩子走出內心深處的陰霾。


    教育小妙招


    卡耐基是人際關係學大師,他所總結的與人溝通的方法主要有:用心聆聽對方的意見;總結對方話語中的要點;不要直接批評對方;適時說出自己的意見。如果家長們能夠按照這個原則,和孩子進行交流,相信也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了解孩子的人格類型


    孩子是喜靜還是好動?是頑皮還是乖巧?是喜歡模仿榜樣還是更喜歡通過自我意誌進行自律?這些問題都是你需要了解的,隻有了解這些,你才能夠選擇正確的溝通策略,這樣孩子們才喜歡和你交流,對你的意見他們也會更容易接受。


    ·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和品格教育


    教育是一門學問,要想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父母必須有能力引導孩子正確的發展航向,及時發現發展途中的問題,盡早解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心發育也有很大的差異,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及時獲取孩子的成長信息,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判斷。如果這個問題連家長也無法解決的話,可以求助於專家。


    ·更改說話的習慣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盡量不要用命令的語氣,這會讓孩子很不舒服。如果將主語換成“我”的話,那麽情況就會不一樣了。比如,“這件事情你竟然沒有和我商量,讓我很是傷心。”哈佛大學教授指出,用這樣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可以避免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還能夠讓孩子反省自己不好的行為,並且督促他們加以改正。


    ·進入孩子的世界


    大人們的世界會讓孩子很是緊張,他們會像備戰一樣提防著大人的一舉一動,更別提聽從大人的教導了。所以,要想對孩子進行溝通,就必須走入孩子的世界,這樣孩子才會放下心裏的戒備,迎接你這位“客人”。家長和小孩子溝通不必每次都耳提麵命的教育學習,你也可以去了解孩子喜歡的樂隊,孩子喜歡讀的書籍。這樣下來,說不定哪天,這個小主人會主動邀請你去“家裏”做客呢!


    ·適時的采取“迂回政策”


    孩子們和大人一樣,都需要有自己的情感空間,他們需要有一個地方來反省、平複自己的情緒,而這個時候也不是最佳的交流時機。聰明的父母應該選擇“迂回政策”。例如,給孩子送點他平時喜歡的點心,給他一個輕輕地擁抱,拍拍他們的小肩膀。這些就足夠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和尊重。孩子最大的感情依靠就是父母,當孩子理解到父母這種愛意之後,下一次,他們就有可能將自己的情緒主動說給你聽了。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家長應該盡可能地了解孩子,與孩子溝通,而不是選用責罵的方式。盡可能地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一想,他們這麽做的原因是什麽,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這要比批評責罵有用的多。


    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


    人們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高爾基


    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不過是不諳世事的頑童,除了吃喝玩樂之外,不可能像成人一樣做出準確的思考。也正是因為這樣,父母經常會忽略孩子的言行舉止,忽略他們心底深處的聲音。


    哈佛故事


    美國有一檔非常著名的親自節目,是讓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的。


    有一次,一個爸爸帶著自己的小兒子來參加節目,在節目的直播現場上,主持人問孩子:“如果你和爸爸乘坐的飛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突然沒有油了,而飛機上隻有一個降落傘,這時候你會怎麽辦?”


    孩子聽完之後認真地回答:“我會帶著降落傘跳下去!”


    觀眾們馬上哄堂大笑起來,有的人說這個孩子不懂事,有的人說這個孩子絲毫不顧及爸爸,然而卻沒有人注意到台上孩子的反應。


    主持人也笑了起來,但這時他卻發現孩子的臉上並沒有笑容,而是很悲傷的樣子。於是就帶著疑問追問道:“你為什麽要自己跳傘逃生呢?”


    孩子認真地說:“我沒有要逃跑,我是要下去拿油,我會回來的!”


    主持人繼續問:“可為什麽不讓爸爸去拿油呢?”


    孩子又說:“爸爸年紀大了,他心髒不太好,不能跳傘。我還小,跑得也快,還是應該我去拿。”


    聽完孩子的回答,哄堂大笑的人們再也輕鬆不起來了。


    愛心課堂


    我們真的了解孩子嗎?我們真的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嗎?


    當家長認真傾聽的時候,會在無形中給予孩子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交流和溝通自然也就很容易;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也在側麵告訴孩子應該要怎樣去傾聽別人的心聲,這也是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一個前提。


    善於傾聽孩子心聲的父母,會受到孩子尊重和愛戴。如果家長願意做孩子的傾聽者,那麽孩子就會自己選擇信任你,也會把心中的秘密告訴你,孩子也會學著傾聽父母以及身邊人的心聲,在交往的時候便於把握尺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種教育的實施和開展都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自由發展。


    教育小妙招


    雖然很多家長能夠做到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卻都做不到尊重孩子,不允許孩子發表不同的意見。家長的“獨權”,不僅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滿足感


    傾聽孩子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尊重孩子。家長需要明白,雖然孩子很小,但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有得知真相、明白事理的權力。孩子的想象力豐富,見世麵卻比較窄,因此不管孩子的話多麽幼稚,家長都要耐心傾聽。在家庭活動中,家長要極力創造一種能夠讓孩子自由吐露心聲的氣氛。凡事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會有被重視的感覺,會讓孩子產生與家長站在同一平等位置的滿足感。


    ·注意分析傾聽孩子的願望


    家長在傾聽孩子的願望時,要注意分析孩子的願望,鼓勵、引導其中的積極成分。如果孩子有了不恰當的想法,父母要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引導孩子提高認識。如果孩子依然疑惑不解,可以暫時允許孩子和父母有不同的觀點,等到恰當的時候再進行引導。


    ·召開家庭會議,讓孩子說出“心裏話”


    家庭會議是家長傾聽孩子聲音的最好方法,家庭會議是家庭成員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橋梁。經常舉行家庭會議,讓孩子在會議上傾訴自己的心聲,長期下去,親子關係會變得更加親密。在召開家庭會議時,要注意自由、平等,家庭會議上沒有家長威嚴的身份和不容侵犯的家長地位,這樣孩子才會積極地參與進來,敞開心扉的暢所欲言。


    在家庭會議之前,可以讓所有家庭成員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出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講述最近發生的事情,並讓孩子自己評價哪些事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然後選出一個公認的大家長來解決和安排所有的家庭事情,孩子也可以被選為家長。通過心平氣和地交談,可以更好地消除家人之間的心理隔閡,化解彼此的矛盾。通過家庭會議,也可以讓孩子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度。


    此外,除了家庭會議的方式,哈佛教授建議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去戶外活動,到一些景色優美的地方,與孩子進行交談,傾聽孩子的心聲。因為這樣的環境會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談變得更加自由。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傾聽孩子的聲音,就會與孩子成為朋友,對家長可以無話不談。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尊重孩子,善待孩子的朋友等可以讓孩子信任家長,告訴家長自己真實的想法。


    學會尊重孩子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而隻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


    ——伊·謝·科恩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給孩子正確的建議,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這個自己的行為。一味地遷就,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是尊重孩子的方式。父母要弄清楚什麽是對什麽是錯,要采取正確地方式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才是真正地尊重孩子。


    哈佛故事


    有一個單親爸爸,獨自撫養了一個6歲的小男孩。一次,因為要趕火車,沒有時間陪孩子吃早飯,他就匆匆離開了家門。一路上他總是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飯,會不會害怕。即使到達了出差地點,也不時給家裏打電話。孩子很懂事地告訴他,自己很好,爸爸不用擔心。但是他的心裏依然放心不下,不得不草草地處理完手頭上的事情,趕回了家。回家的時候,看到已經熟睡的孩子,他才能鬆了一口氣。不過,就在他準備睡覺的時候,突然發現:棉被下麵,居然有一碗打翻了的粥!


    “這孩子!”他的火氣蹭地升了起立,朝著正在熟睡的兒子的屁股就打了過去。“為什麽這麽不乖,要惹爸爸生氣?為什麽這麽調皮,把棉被弄濕看?你要誰洗啊?”這是妻子過世之後,他第一打孩子。


    “我沒有……”孩子哭泣著說道:“我很懂事,沒有調皮,這……這是給爸爸留的晚飯。”


    原來孩子特地住了兩碗粥,自己吃了一碗,給爸爸留了一碗。可是因為等了半天爸爸都沒有回來,擔心爸爸那碗粥涼了,就放到了棉被底下保溫。爸爸聽完之後,沉默地抱緊了孩子。看著碗裏剩下的半碗粥,心裏感歎道:“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粥啊!”之後,真誠地給孩子道了歉,開心地吃完了那半碗粥。


    愛心課堂


    即便孩子再小也有他們的尊嚴,如果父母錯怪的孩子,要勇敢地對他們道歉,這是尊重孩子的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內心都是渴望被尊重的,家長不要用自己的威嚴來規範孩子。要學會用平等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樣孩子就會自然按照家長的言行來要求自己;尊重你的孩子,也是在教會孩子要怎樣尊重他人。如果家長隻是一味地用威嚴來規範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然天性和創造力被舒服,孩子很多有趣的想法和創意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家長的教育孩子的同時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們能夠自由發揮,有自己的決定權。


    教育小妙招


    因為家長總是不自覺地會在孩子麵前展現出威嚴,對於尊重孩子,有些家長感到無所適從。那麽到底要怎樣尊重孩子呢?哈佛教育專家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尊重孩子,首先要接納孩子


    不管孩子是否調皮,或者達到達人的期望,都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要讓孩子產生自己被拋棄的感覺。父母要經常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總是持著一種批判的態度?如果有的話,要及時改進,因為這種態度會讓你過多地指責孩子,失去與孩子一起玩耍的樂趣,而且會讓孩子產生壓力。


    ·不要在別人麵前指責孩子


    任何人都不要隨之做出損害孩子自尊心以及人格的事情。父母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對孩子說:“你真笨!”這樣的話。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也就是說批評的時候,不要涉及孩子的人格,可以對孩子說:“你今天做的事讓我很生氣……”但是不要說:“你是個傻瓜,居然幹出了這樣的事……”


    ·尊重孩子一些合理的決定


    當孩子做出一些決定的時候,如果得到了你的統一,他就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樣,家長要懂得在做一些小事的時候詢問孩子的意見,比如,“你今天要喝吃黃瓜,還是吃西紅柿啊?”聽到這樣的詢問之後,孩子同樣也會感到受到了尊重。


    ·對孩子說明理由


    家長如果當中要求孩子服從,一定要向他解釋理由。這樣才能向孩子說明你不是獨裁,武斷的,而是有理由才會這麽做的。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希望能夠得到平等對待,也渴望家長的尊重。家長需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隻有父母尊重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以及積極樂觀的態度。如果不尊重孩子,很可能會造成孩子行為不良,形成自卑、退縮等不好品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宋璐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宋璐璐並收藏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