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陳素英尷尬地低下頭,不禁害怕起來,似乎連大氣都不敢喘了。[? <


    當時,從個體戶這一群體的素質來說,大多數人的頭腦中沒有正確的“經商之道”,而吸引他們眼球的似乎隻有“孔方兄”。隻不過,之前這些人的生活處境也值得同情。他們曾經是一無所有的赤貧者,他們努力打拚的目標隻是為了明天的早餐。一旦桌上有早餐能吃飽了,在社會上有了生存的立足之地,尤其是當社會允許他們成為個體戶的時候,獲取金錢的貪婪本性便暴露無遺。他們認準了“一切向錢看”的說法,為了掙錢不擇手段,進而使製假販假、以次充好等不良行為的現象泛濫成災,而坑、蒙、拐、騙等違法行為更是層出不窮,無時不在充斥於社會商業的每個角落。這便是“個體戶”出現後,在人們眼中帶有歧視性的主要原因。


    “陳素英,我現在正式通知你,”何秋霖從座椅上站起身,板著一副嚴肅的麵孔,宣布對陳素英違章行為的處理決定,硬起心腸地說道:“由於你的錯誤屬於屢教不改的性質,現根據市場管理的相關規定,所裏決定你從明天開始停業檢查,同時收繳你的營業執照,暫時取消你在市場裏的攤位和經營資格。”


    何秋霖想出這般狠招,其用意無非是殺光雞給猴看。可陳素英一聽到這個決定,頓時覺得五雷轟頂,心頭顫抖不已。她實在沒有料想到,自己短斤少兩的違章行為會引如此嚴重的後果。對一個每天都要通過努力才可能有口飯吃的個體戶而言,若是取消了她在市場裏的攤位和經營資格,就如同剝奪了她找碗飯吃的權力,這讓她如何接受得了。


    此時此刻,陳素英的心裏五味雜陳,黯然神傷。她覺得自己既委屈又難受,鼻子直酸,臉上的兩行淚水抑製不住地悄悄滑落下來。回望那曾經令人揪心的蹉跎歲月,仿佛又回到了過去……


    青春往事不堪回,回憶起來心中酸楚。陳素英,一九七一年高中畢業,當年她與畢勝利同時上山下鄉,兩人一起來到百色革命老區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插隊落戶。他們那一代人曾經曆了靠地瓜、木薯、野菜等填充肚子的三年困難時期。由於飽嚐了饑餓的滋味,從而深深地領悟到了生活的艱辛和困苦。而正當他們應該坐在明亮而寬敞的教室裏學習文化知識的時候,在群眾運動的山呼海嘯中,狂熱與迷亂又把他們卷入“造反有理”的滾滾洪流,盲從地參與了把我們國家推向苦難之中的“文化大革命”。後來,在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危機當中,一場席卷全國的上山下鄉浪潮又把青春年華的他們送到了窮鄉僻壤去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從而開始了那段令他們終生難以忘懷的蹉跎歲月。


    當年,凡是插隊知青都與當地農民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大家靠天吃飯,出一天工,掙一天的工分。在這個偏僻山村的生產隊裏,阿素英、畢勝利和所有知青辛勤勞作一天,每個人的工分值卻隻有八分錢,僅等同於當時的一張郵票。這地方實在太貧窮了!村裏沒有電燈;吃水要走上十幾裏山路到河邊去挑;村裏根本沒有文化生活;每天幹的是下田間的重體力活,一日三餐吃的淨是玉米粥,而且那粥稀得讓人想唱“洪湖水,浪打浪”。一年到頭很少能吃上一頓幹飯,更不見油腥味,想吃肉連想都不用想。知青下鄉插隊初期,口糧、食油由國家負責供應一年,以後生活自理,一切開銷要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維持。在那個條件艱苦而又突出政治的年月,知青插隊的時間越長,生活就越困難。若是遇到災年,連最基本的需求都難以為繼,生活沒有任何保障。


    歲月無情地流逝著,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這讓下鄉插隊的日子變得越來越痛苦和煎熬。知青們遠離了城市和親人,在貧困艱苦的農村無端地耗費著美好的青春,度日如年。他們遇到的麻煩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難辦了。據有關資料記載:1973年4月25日,**在讀到一封人民來信時,竟然控製不住感情而流下了眼淚。寫信人是福建莆田上林公社一位叫李慶霖的小學教師,他在2ooo多字的信中陳述了下鄉知青生活上的困難境遇並揭露了上山下鄉運動中的一些陰暗麵,信中寫道:“下鄉知青的口糧隻夠半年,政府原先每月8元的生活費也斷絕供應。孩子下鄉沒有一分錢的勞動收入,窮得連理的錢也拿不出,要家裏資助,而家裏也窮。其次,知青下鄉後沒有房子住,成了無處安身之人。再次是知青招工靠關係走後門……”。在信的結尾,他哭訴道:“**,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夠忙的,是沒有時間來處理我所說的事。可是,我在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困難窘境中,隻好大膽、冒昧地寫信來北京告禦狀了,真是不該之至!”**讀了這封信後,深感不安,當即親自給李慶霖複信,提筆寫道:“李慶霖同誌:寄上三百元,聊補無米之炊。全國此類事甚多,容當統籌解決。”就在**複信後的翌日,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召開中央高層會議討論知青問題,並將**的複信印全國。6月22日至8月7日,國務院又召開了全國知青上山下鄉工作會議,並下決心全麵調整知青政策。時至今日,當年17oo萬知青至今都沒有忘記李慶霖,他的名字和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緊緊聯係在一起。


    山區有民謠唱道: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十年知青的曆史,幾乎是用種種苦難寫成的。在那山清水秀而又異常貧窮的小山村裏,陳素英和畢勝利的插隊生活一晃過去了八年。而想盡一切辦法離開這個窮山溝,是當時插隊落戶的所有知青一個共同的期盼、願望和心聲。有一些女知青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甚至付出了不為人知的悲慘代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修改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城一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城一劍並收藏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修改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