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主公細川三齋公,並沒有鎮守在江戶的藩邸,而居住在豐前小倉本地。
江戶是由長子忠利駐守,加上輔佐的老臣,負責裁斷一切事情。
忠利處事英明。年約二十有幾,非常年輕。與新將軍秀忠移駐到此新府城的天下梟雄豪傑、大將軍們為伍,一點也不失父親細川三齋的麵子。甚至可以說他那種新進的銳氣以及對未來有先見之明的睿智,雖然在諸侯中屬於新人,但是比起戰國時代孕育出來那種隻會誇耀的老將軍卻更為出色。
「少主人呢?」
長岡佐渡在找他。
忠利不在書房也不在馬場。
藩邸非常大,有些庭園根本尚未整理,一部分是林子,一部分則砍伐之後做為馬場。
「少主人在哪裏?」
佐渡從馬場回來的路上,詢問一名路過的年輕武士。
「他在弓箭場。」
「啊!在練箭啊!」
長岡佐渡穿過林間小路,往弓箭場走去。
——咻。
這兒已經可以聽到從弓箭場傳來射箭的聲音。
「啊……佐渡大人。」
有人叫住他。原來是同藩的岩間角兵衛,他是個務實且手腕辛辣的人,極受重用。
「您要上哪去?」
角兵衛走過來。
「我正要去晉見少主人。」
「少主人現在正在練箭呢。」
「我有些事情必須向他稟報。」
說完,佐渡正要走開。
「佐渡大人,如果您不急的話,我有事與您商談。」
「什麽事?」
「站著不方便說。」
角兵衛環顧四周。
「我們到那邊去談。」
角兵衛邀佐渡到林中的一座亭子。
「不是別的事,而是希望在您與少主人聊天的時候,能夠幫我推薦一個人。」
「是想要到主公家任職的人嗎?」
「我想,佐渡大人您那兒應該也有很多人登門求教,希望能來此任職。但是,我所要推薦的這個人,可能在您的藩邸是比較特殊罕見的人物。」
「喔……主公家裏也一直在延攬人才,但大都是一些隻想混個一官半職的人。」
「我要介紹的這個男子與這些人的氣質完全不同。老實說,這個人與內人有親戚關係,從周防的岩國來此已有兩年,目前正住在我家,我覺得他應該是主公需求的人才。」
「岩國來的,那是吉川家的浪人嗎?」
「不,是岩國村一個鄉士的兒子,名叫佐佐木小次郎。年紀尚輕,卻從鍾卷自齋那裏學到富田流的刀法、拔刀術則是傳承吉川家的食客片山伯耆守久安。雖然如此,他並未因此而自滿,更自創一派叫嚴流的刀法。」
角兵衛極盡口舌之能,想將此人推薦給佐渡。
任何人聽到這番納言,一定會采用。可是佐渡並未熱心傾聽。因為他心中早有理想人選。這一年半來,由於諸事繁忙,幾乎忘了此事,現在他突然想起這個人。
此人就是在葛飾的法典草原從事墾荒的宮本武藏。
從那次事件以來,他內心始終銘記著武藏這個名字,無法忘懷。
這種人才是主家想要延攬的人才啊!
佐渡一直把這件事隱藏於內心。
他本來打算再次造訪法典草原,親自與武藏會麵並將他推薦給細川家。
此時回顧——當初產生這個念頭,而從德願寺回來至今,已經過了一年多了。
由於公務繁忙,從德願寺回來之後,就無暇再次造訪。
那個人不知如何了?
佐渡從他人的談話當中,突然想起這件事。然而眼前的岩間角兵衛正極力推薦佐佐木小次郎。他詳細說明小次郎的旅曆和作風,希望征求佐渡的首肯。
「您如果晉見少主人,希望能為他美言幾句。」
角兵衛再三拜托之後才離去。
「我知道了。」
佐渡回答。
但是在他的心裏,武藏的名字比起角兵衛所提到的小次郎更教他心動。
佐渡來到弓箭場,看到少主人忠利與家臣在練箭。忠利射出的每支箭都命中靶心,動作中流露著高雅的氣質。
他的隨從有時候會建議說道:
「現在戰場上的武器大多使用大炮和槍,至於刀和弓箭都已經落伍了。弓箭逐漸成了武家的裝飾品,平常隻需稍做練習就行了。」
忠利聽了便說:
「我的箭是以命中心髒為目的。你看我的練習方式隻是為了上戰場對付十幾二十個人的嗎?」
細川家的家臣們對主人三齋公當然是由衷地佩服。但他們並非因為三齋公的餘光而侍奉忠利。忠利的貼身侍衛也不受三齋公的影響,他們對忠利忠心不二,那是因為忠利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這裏有一段談到忠利晚年的插曲,便可明白藩臣是如何敬畏忠利了。
當細川家由豐前小倉的領地移往熊本時,忠利於熊本城門口下轎,衣冠整齊地跪在新坐墊上,對著即將進駐的熊本城行跪拜禮。行禮時,忠利頭冠上的帶子碰到城門的門檻。從此以後,忠利的家臣們及其世代的家臣將軍們,每當通過此門時,絕對不敢從門檻正中央跨過。
由此可見,當時一國之君對城池抱持何等肅穆之心,以及家臣們是何等地尊敬城主。忠利從英年時代已擁有此等氣勢,所以要推薦家臣之事亦大意不得。
長岡佐渡來到弓箭場,看到忠利,立刻想到自己剛才與岩間角兵衛分手時,隨口答應:
「我知道了。」
此刻,他為自己竟然如此輕率答應對方,好不後悔。
站在年輕武士群中,比賽射箭而汗流浹背的細川忠利,遠遠望去他就像個普通的年輕武士,毫無矯揉做作。這會兒他休息了,與家臣們邊走邊談笑來到弓箭場的講台,擦拭身上的汗水,突然看到老臣佐渡。
「老太爺,你也試著射一箭吧!」
「不,你們年輕人在練習,我這老人還是回避一下比較好。」
佐渡開玩笑地說。
「你在說什麽?你老是把我們當成小孩。」
「當然,因為我的弓法無論是在山崎的那場戰爭或是韭山城的困城之戰,全都仰賴主人的指引,已經落伍了。可能無法迎合你們這群小孩的口味。」
「哈哈哈!佐渡大人又開始談他的得意往事了。」
其他的武士和家臣也都笑了。
忠利也在一旁苦笑。
忠利套回袖子正經地問道:
「你有何事?」
佐渡先稟報公務,然後問道:
「聽說岩間角兵衛想推薦一個人進來,您是否看過推薦函了?」
忠利似乎忘了此事,他先搖頭後又想到什麽似的——
「對了,對了,他經常向我推薦佐佐木小次郎,但是我還沒看到他的信函。」
「您見見他如何?有才能的人其他各家應該也是高薪爭聘。」
「不知他是否真如此優秀?」
「總之,先請他來吃頓飯。」
「佐渡。」
「是。」
「你是不是受了角兵衛之托。」
忠利苦笑,看了一眼佐渡。
佐渡心裏清楚這少主人的英明,也知道自己受人之托一事,鐵定逃不過他的眼睛。
「正是。」
武藏這號人物。」
「少主人您還記得此事?」
「我當然記得,難道你已經忘了嗎?」
「不,因為從那以後一直沒空再造訪德願寺。」
「延攬人才,再怎麽忙也要撥冗處理。順道去辦事的方式,看來也不是老太爺你的作風。」
「因為有很多人申請在此奉公,也有不少推薦來的人,再加上少主人似乎隻將此事聽過就算了,所以我也不敢貿然進行。」
「不、不,別人的眼光我不相信,但如果是老太爺認為優秀的人物,我也由衷地等待。」
佐渡內心非常惶恐。從藩邸回到自己家裏,立刻騎上馬,隻帶了一名隨從,快馬加鞭趕到葛飾的法典草原。
今夜不能在德願寺過夜。他打算當天往返。長岡佐渡心急如焚,未去德願寺,驅馬直奔法典草原。
「源三。」
他回頭看著他的隨從。
「這附近不就是法典草原了嗎?」
他的隨從佐藤源三回答:
「我想應該是的。而且這一帶如您所見的,到處都是青翠的農田。從事開墾應該是更往內地去。」
「是嗎?」
這裏離德願寺已經有一段距離了。
夕陽漸漸西下。綠油油的田地裏,成群的白鷺鷥忽高忽低飛翔著,河邊及丘陵上遍植麻樹,小麥如波浪般迎風搖曳。
「主人。」
「什麽事?」
「那裏聚集了一群農夫。」
「真的。」
「我去問他們吧!」
「等等!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麽?輪流在地上磕頭跪拜。」
「先過去看看吧!」
源三抓住馬口輪,踩在河邊的淺灘,將主人的馬拉到對邊。
「喂!」
農夫們被他的叫聲嚇了一跳,立刻散了開來。
仔細一看,那是一棟小屋。小屋旁邊有個像鳥巢大的小佛架,這些農夫們便是在此膜拜這尊小佛像。
經過一天的辛勞之後,有五十幾名農夫聚集在這裏。看來大家已經準備要回家了。他們帶著已經清洗幹淨的農具,吵吵嚷嚷,此時有一名僧侶從人群中走出來。
「哎呀!我還以為是誰來了呢!原來是施主長岡佐渡先生。」
「噢!你是去年春天,當村子裏出事時,為我帶路的那名德願寺僧侶。」
「正是。今天您是來參拜的嗎?」
「不、不,突然想起有急事,趕緊過來。我是直接往這兒來的。想請問當時那位在此開墾的浪人宮本武藏及小孩伊織,是否還留在此地呢?」
「武藏先生已經離開這兒了。」
「什麽?」
「是的,大約半個月前,突然不知去向。」
「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所以他才離開?」
「不……就在他離開的那一天,大家都放下工作,為了慶祝這塊久經洪水泛濫的荒地,終於能夠開墾成青翠的田地,還舉行了豐年祭。不料隔天早上,武藏先生和伊織竟然悄悄離開這間小屋了。」
那僧侶還說,感覺上武藏先生依然在此。說完,他又告訴佐渡事情的始末。
自從那時以來。
村人擊退土匪,村裏治安強固,大家又恢複昔時的祥和生活,可說此地無人不曉武藏的大名。
他們尊稱武藏為——
法典的浪人先生。
或是,武藏先生。
以前視他如瘋子,或說他壞話的人也都來到他的墾荒小屋,請求他:
「也讓我來幫忙吧!」
武藏對大家一視同仁。
「想來幫忙的人就來吧!想要豐收的人便來吧!隻為自己而活的人太自私自利了。想要為子孫留下自己勤奮成果的人,全都來吧!」
武藏如此一說,大家都異口同聲。
「我要來,我要來。」
在他開墾的土地上,每天都有四五十個已經做完分內工作的人們聚集在此,農閑期更有數百人之多,同心協力開墾荒地。
這樣的成果在去年的秋天時就已經可以遏阻自古以來的水患。冬天耕耘,春天插秧播種,並且開墾灌溉用的水利。今年初夏,已有一些新田地長出綠油油的稻田,麻樹或小麥也長了一尺多高。
土匪再也不敢來犯。村民團結一致努力工作,年輕人的父母、妻子們都如神明般敬仰武藏。隻要有糕餅或新鮮蔬菜,便立刻拿到小屋來。
明年不管是水田或旱田都會增加一倍喔!後年可能會增加到三倍。
村民們深信土匪不再來犯,對村裏的治安產生信心,並且對開墾荒地也信心十足。
村民們對武藏充滿感激之情。有一天工作完畢,大夥兒帶著酒壺到小屋裏來,圍著武藏和伊織,敲鑼打鼓慶農收。
那時候,武藏說:
「這不是我個人的力量,是靠你們大家的同心協力才達成的。我隻不過身先士卒,激發你們的潛力罷了。」
又對一起來慶祝的德願寺僧侶說:
「我是一介漂泊武士,無法長期與大家為伍。為了永遠保有我們共同的信念,就拿此當成我們心中的鵠的吧!」
說完,從包袱裏拿出一尊木雕的觀音像,送給那僧侶。
翌日清晨,村民們來到小屋已不見武藏蹤影。連帶旅行包袱也不見了,看來是帶著伊織在天亮之前不告而別。
「武藏先生不見了。」
「不曉得到哪兒去了。」
村民們有若失去慈父般失落,整天無法工作,隻是議論紛紛,互相惋惜不已。
當時那名德願寺的僧侶憶起武藏的話。
「我們不能辜負他的期望,不能讓綠油油的稻田再枯萎,讓我們來開墾更多的田地吧!」
僧侶鼓勵大家,然後在小屋旁邊搭了一個小佛架,將觀音像供奉起來。村民們自動在早晨上工之前和傍晚下工之後,來此膜拜,仿佛是在跟武藏打招呼似地。
聽完僧侶的敘述,長岡佐渡內心好不後悔。他痛心地說:
江戶是由長子忠利駐守,加上輔佐的老臣,負責裁斷一切事情。
忠利處事英明。年約二十有幾,非常年輕。與新將軍秀忠移駐到此新府城的天下梟雄豪傑、大將軍們為伍,一點也不失父親細川三齋的麵子。甚至可以說他那種新進的銳氣以及對未來有先見之明的睿智,雖然在諸侯中屬於新人,但是比起戰國時代孕育出來那種隻會誇耀的老將軍卻更為出色。
「少主人呢?」
長岡佐渡在找他。
忠利不在書房也不在馬場。
藩邸非常大,有些庭園根本尚未整理,一部分是林子,一部分則砍伐之後做為馬場。
「少主人在哪裏?」
佐渡從馬場回來的路上,詢問一名路過的年輕武士。
「他在弓箭場。」
「啊!在練箭啊!」
長岡佐渡穿過林間小路,往弓箭場走去。
——咻。
這兒已經可以聽到從弓箭場傳來射箭的聲音。
「啊……佐渡大人。」
有人叫住他。原來是同藩的岩間角兵衛,他是個務實且手腕辛辣的人,極受重用。
「您要上哪去?」
角兵衛走過來。
「我正要去晉見少主人。」
「少主人現在正在練箭呢。」
「我有些事情必須向他稟報。」
說完,佐渡正要走開。
「佐渡大人,如果您不急的話,我有事與您商談。」
「什麽事?」
「站著不方便說。」
角兵衛環顧四周。
「我們到那邊去談。」
角兵衛邀佐渡到林中的一座亭子。
「不是別的事,而是希望在您與少主人聊天的時候,能夠幫我推薦一個人。」
「是想要到主公家任職的人嗎?」
「我想,佐渡大人您那兒應該也有很多人登門求教,希望能來此任職。但是,我所要推薦的這個人,可能在您的藩邸是比較特殊罕見的人物。」
「喔……主公家裏也一直在延攬人才,但大都是一些隻想混個一官半職的人。」
「我要介紹的這個男子與這些人的氣質完全不同。老實說,這個人與內人有親戚關係,從周防的岩國來此已有兩年,目前正住在我家,我覺得他應該是主公需求的人才。」
「岩國來的,那是吉川家的浪人嗎?」
「不,是岩國村一個鄉士的兒子,名叫佐佐木小次郎。年紀尚輕,卻從鍾卷自齋那裏學到富田流的刀法、拔刀術則是傳承吉川家的食客片山伯耆守久安。雖然如此,他並未因此而自滿,更自創一派叫嚴流的刀法。」
角兵衛極盡口舌之能,想將此人推薦給佐渡。
任何人聽到這番納言,一定會采用。可是佐渡並未熱心傾聽。因為他心中早有理想人選。這一年半來,由於諸事繁忙,幾乎忘了此事,現在他突然想起這個人。
此人就是在葛飾的法典草原從事墾荒的宮本武藏。
從那次事件以來,他內心始終銘記著武藏這個名字,無法忘懷。
這種人才是主家想要延攬的人才啊!
佐渡一直把這件事隱藏於內心。
他本來打算再次造訪法典草原,親自與武藏會麵並將他推薦給細川家。
此時回顧——當初產生這個念頭,而從德願寺回來至今,已經過了一年多了。
由於公務繁忙,從德願寺回來之後,就無暇再次造訪。
那個人不知如何了?
佐渡從他人的談話當中,突然想起這件事。然而眼前的岩間角兵衛正極力推薦佐佐木小次郎。他詳細說明小次郎的旅曆和作風,希望征求佐渡的首肯。
「您如果晉見少主人,希望能為他美言幾句。」
角兵衛再三拜托之後才離去。
「我知道了。」
佐渡回答。
但是在他的心裏,武藏的名字比起角兵衛所提到的小次郎更教他心動。
佐渡來到弓箭場,看到少主人忠利與家臣在練箭。忠利射出的每支箭都命中靶心,動作中流露著高雅的氣質。
他的隨從有時候會建議說道:
「現在戰場上的武器大多使用大炮和槍,至於刀和弓箭都已經落伍了。弓箭逐漸成了武家的裝飾品,平常隻需稍做練習就行了。」
忠利聽了便說:
「我的箭是以命中心髒為目的。你看我的練習方式隻是為了上戰場對付十幾二十個人的嗎?」
細川家的家臣們對主人三齋公當然是由衷地佩服。但他們並非因為三齋公的餘光而侍奉忠利。忠利的貼身侍衛也不受三齋公的影響,他們對忠利忠心不二,那是因為忠利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這裏有一段談到忠利晚年的插曲,便可明白藩臣是如何敬畏忠利了。
當細川家由豐前小倉的領地移往熊本時,忠利於熊本城門口下轎,衣冠整齊地跪在新坐墊上,對著即將進駐的熊本城行跪拜禮。行禮時,忠利頭冠上的帶子碰到城門的門檻。從此以後,忠利的家臣們及其世代的家臣將軍們,每當通過此門時,絕對不敢從門檻正中央跨過。
由此可見,當時一國之君對城池抱持何等肅穆之心,以及家臣們是何等地尊敬城主。忠利從英年時代已擁有此等氣勢,所以要推薦家臣之事亦大意不得。
長岡佐渡來到弓箭場,看到忠利,立刻想到自己剛才與岩間角兵衛分手時,隨口答應:
「我知道了。」
此刻,他為自己竟然如此輕率答應對方,好不後悔。
站在年輕武士群中,比賽射箭而汗流浹背的細川忠利,遠遠望去他就像個普通的年輕武士,毫無矯揉做作。這會兒他休息了,與家臣們邊走邊談笑來到弓箭場的講台,擦拭身上的汗水,突然看到老臣佐渡。
「老太爺,你也試著射一箭吧!」
「不,你們年輕人在練習,我這老人還是回避一下比較好。」
佐渡開玩笑地說。
「你在說什麽?你老是把我們當成小孩。」
「當然,因為我的弓法無論是在山崎的那場戰爭或是韭山城的困城之戰,全都仰賴主人的指引,已經落伍了。可能無法迎合你們這群小孩的口味。」
「哈哈哈!佐渡大人又開始談他的得意往事了。」
其他的武士和家臣也都笑了。
忠利也在一旁苦笑。
忠利套回袖子正經地問道:
「你有何事?」
佐渡先稟報公務,然後問道:
「聽說岩間角兵衛想推薦一個人進來,您是否看過推薦函了?」
忠利似乎忘了此事,他先搖頭後又想到什麽似的——
「對了,對了,他經常向我推薦佐佐木小次郎,但是我還沒看到他的信函。」
「您見見他如何?有才能的人其他各家應該也是高薪爭聘。」
「不知他是否真如此優秀?」
「總之,先請他來吃頓飯。」
「佐渡。」
「是。」
「你是不是受了角兵衛之托。」
忠利苦笑,看了一眼佐渡。
佐渡心裏清楚這少主人的英明,也知道自己受人之托一事,鐵定逃不過他的眼睛。
「正是。」
武藏這號人物。」
「少主人您還記得此事?」
「我當然記得,難道你已經忘了嗎?」
「不,因為從那以後一直沒空再造訪德願寺。」
「延攬人才,再怎麽忙也要撥冗處理。順道去辦事的方式,看來也不是老太爺你的作風。」
「因為有很多人申請在此奉公,也有不少推薦來的人,再加上少主人似乎隻將此事聽過就算了,所以我也不敢貿然進行。」
「不、不,別人的眼光我不相信,但如果是老太爺認為優秀的人物,我也由衷地等待。」
佐渡內心非常惶恐。從藩邸回到自己家裏,立刻騎上馬,隻帶了一名隨從,快馬加鞭趕到葛飾的法典草原。
今夜不能在德願寺過夜。他打算當天往返。長岡佐渡心急如焚,未去德願寺,驅馬直奔法典草原。
「源三。」
他回頭看著他的隨從。
「這附近不就是法典草原了嗎?」
他的隨從佐藤源三回答:
「我想應該是的。而且這一帶如您所見的,到處都是青翠的農田。從事開墾應該是更往內地去。」
「是嗎?」
這裏離德願寺已經有一段距離了。
夕陽漸漸西下。綠油油的田地裏,成群的白鷺鷥忽高忽低飛翔著,河邊及丘陵上遍植麻樹,小麥如波浪般迎風搖曳。
「主人。」
「什麽事?」
「那裏聚集了一群農夫。」
「真的。」
「我去問他們吧!」
「等等!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麽?輪流在地上磕頭跪拜。」
「先過去看看吧!」
源三抓住馬口輪,踩在河邊的淺灘,將主人的馬拉到對邊。
「喂!」
農夫們被他的叫聲嚇了一跳,立刻散了開來。
仔細一看,那是一棟小屋。小屋旁邊有個像鳥巢大的小佛架,這些農夫們便是在此膜拜這尊小佛像。
經過一天的辛勞之後,有五十幾名農夫聚集在這裏。看來大家已經準備要回家了。他們帶著已經清洗幹淨的農具,吵吵嚷嚷,此時有一名僧侶從人群中走出來。
「哎呀!我還以為是誰來了呢!原來是施主長岡佐渡先生。」
「噢!你是去年春天,當村子裏出事時,為我帶路的那名德願寺僧侶。」
「正是。今天您是來參拜的嗎?」
「不、不,突然想起有急事,趕緊過來。我是直接往這兒來的。想請問當時那位在此開墾的浪人宮本武藏及小孩伊織,是否還留在此地呢?」
「武藏先生已經離開這兒了。」
「什麽?」
「是的,大約半個月前,突然不知去向。」
「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所以他才離開?」
「不……就在他離開的那一天,大家都放下工作,為了慶祝這塊久經洪水泛濫的荒地,終於能夠開墾成青翠的田地,還舉行了豐年祭。不料隔天早上,武藏先生和伊織竟然悄悄離開這間小屋了。」
那僧侶還說,感覺上武藏先生依然在此。說完,他又告訴佐渡事情的始末。
自從那時以來。
村人擊退土匪,村裏治安強固,大家又恢複昔時的祥和生活,可說此地無人不曉武藏的大名。
他們尊稱武藏為——
法典的浪人先生。
或是,武藏先生。
以前視他如瘋子,或說他壞話的人也都來到他的墾荒小屋,請求他:
「也讓我來幫忙吧!」
武藏對大家一視同仁。
「想來幫忙的人就來吧!想要豐收的人便來吧!隻為自己而活的人太自私自利了。想要為子孫留下自己勤奮成果的人,全都來吧!」
武藏如此一說,大家都異口同聲。
「我要來,我要來。」
在他開墾的土地上,每天都有四五十個已經做完分內工作的人們聚集在此,農閑期更有數百人之多,同心協力開墾荒地。
這樣的成果在去年的秋天時就已經可以遏阻自古以來的水患。冬天耕耘,春天插秧播種,並且開墾灌溉用的水利。今年初夏,已有一些新田地長出綠油油的稻田,麻樹或小麥也長了一尺多高。
土匪再也不敢來犯。村民團結一致努力工作,年輕人的父母、妻子們都如神明般敬仰武藏。隻要有糕餅或新鮮蔬菜,便立刻拿到小屋來。
明年不管是水田或旱田都會增加一倍喔!後年可能會增加到三倍。
村民們深信土匪不再來犯,對村裏的治安產生信心,並且對開墾荒地也信心十足。
村民們對武藏充滿感激之情。有一天工作完畢,大夥兒帶著酒壺到小屋裏來,圍著武藏和伊織,敲鑼打鼓慶農收。
那時候,武藏說:
「這不是我個人的力量,是靠你們大家的同心協力才達成的。我隻不過身先士卒,激發你們的潛力罷了。」
又對一起來慶祝的德願寺僧侶說:
「我是一介漂泊武士,無法長期與大家為伍。為了永遠保有我們共同的信念,就拿此當成我們心中的鵠的吧!」
說完,從包袱裏拿出一尊木雕的觀音像,送給那僧侶。
翌日清晨,村民們來到小屋已不見武藏蹤影。連帶旅行包袱也不見了,看來是帶著伊織在天亮之前不告而別。
「武藏先生不見了。」
「不曉得到哪兒去了。」
村民們有若失去慈父般失落,整天無法工作,隻是議論紛紛,互相惋惜不已。
當時那名德願寺的僧侶憶起武藏的話。
「我們不能辜負他的期望,不能讓綠油油的稻田再枯萎,讓我們來開墾更多的田地吧!」
僧侶鼓勵大家,然後在小屋旁邊搭了一個小佛架,將觀音像供奉起來。村民們自動在早晨上工之前和傍晚下工之後,來此膜拜,仿佛是在跟武藏打招呼似地。
聽完僧侶的敘述,長岡佐渡內心好不後悔。他痛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