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的特殊性


    到這裏為止,我都在寫關於禦宅的事,不過接下來會稍微改變一下視點,試著來接觸一下全日本都發生變化的事情吧。如同『禦宅』從誕生到發展至今,差距如此之大,這三十年以來日本人的興趣嗜好也有著極大的改變。


    由於我們本來就活在這個時代之中,所以對這些變化不太會『咦?』地大吃一驚。可是如果是個外國人來到日本,一定會嚇一大跳。而且是從差不多三十多年前開始就會嚇到。


    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可能會這樣問:


    『日本這國家是戀童癖大國嗎?日本的未成年色情行業如此興盛嗎?』


    為何他們會這麽問呢?去車站走一走,答案都陳列在那兒。日本車站的商店所賣的雜誌,幾乎全都用美少女泳裝的特寫當封麵!無論是給成人男性讀的周刊,還是賣給青少年看的漫畫雜誌、或少年雜誌,全部都是年輕女孩當道。雖然說裏麵也偶有成人女性,但那是極少數,更何況在洋人眼中東方女性原本看起來就顯得年輕,這點大家都知道。這就是為何他們看了會覺得很怪異的理由。


    像這種事情其實在別的國家是不可能的,因為太糟糕了。當然,電視雜誌或偶像雜誌會用偶像明星來當封麵,但是絕對不會荒唐到任何種類的雜誌都用少女來當封麵。


    對我們來說,這種情形反而因為太常見而見怪不怪了,所以不管是看到男性八卦雜誌《朝日藝能》或《周刊朝日》這種老牌新聞雜誌的封麵,都變成十幾歲的少女偶像擠出乳溝給人看,也沒人覺得有什麽不對勁。這並不是說外國比較了不起,但至少老美的《新聞周刊》和《時代》雜誌就絕對不會這麽做。


    這麽一來,外國人若覺得『日本這個國家,無論是雜誌、漫畫、青年雜誌或給成人看的書,幾乎全都是用衣著暴露的女孩子照片來當封麵。感覺好變態,難道他們認定全國都是戀童癖嗎?』也就不奇怪了


    少年雜誌的變遷與日本人的變化


    在此我們有一個相當好的材料可以用來研究這個問題,那就是少年漫畫雜誌。讓我們來看看它的變遷吧。


    《周刊少年雜誌》堪稱為少年雜誌的先驅,於一九五九年創刊。當時的封麵是最受歡迎的相撲力士朝潮抱著一位少年的照片。內容則是以軍事戰記類,也就是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野史之類的東西為中心。


    之後過了數年,戰爭類的題材就算再怎麽玩也已經被玩完了。所以就把眼光慢慢轉向科學和宇宙等題材,同時少年雜誌的封麵也變成全彩。大約從一九六二、六三年起,雜誌潮流就這樣從戰記轉向宇宙類型。


    到了一九六〇年代後半,戲劇角色開始出現在封麵上。其中一例就是當時大紅的《雷鳥神機隊》。這個時代的封麵變得幾乎全都是這個主題。


    到了一九七〇年代,突然整個變得成熟了起來。竟然還找了電影大導演黑澤明的照片來當封麵。這當然不隻是拿他老爺子的照片放上去而已,而是把黑澤明的照片做成拚貼畫來當封麵,這對現代人來說恐怕連想都沒想過。至少從來沒看到過少年雜誌拿宮崎駿的照片來當封麵。這個時期的《少年雜誌》應該是特別有品味的時代。


    就像這樣,《少年雜誌》的封麵與報導,從給兒童看的戰記類型開始,轉變成宇宙科學類型,又曾經轉變成《雷鳥神機隊》的角色……等,而在一九七〇年代突然急速成長,把黑澤明給抬出來了。


    但是,就在一九七二年末,一切都改變了。這一年,封麵是南沙織。


    從此以後,《少年雜誌》的封麵開始走偶像明星路線,而且一直到現在。


    所有的男性雜誌都變了


    《少年雜誌》之所以用女性偶像明星來當封麵而且堅持此一路線,當然有其商業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銷售量的增加。


    原本其競爭對手《少年周日》與《少年王者》還繼續努力地用漫畫角色來當封麵,可是終究還是敵不過『用偶像明星當封麵才會大賣』這件事的誘惑。到了一九七〇年代後半,這兩本也都開始用女孩子的照片當封麵了。


    隻有《少年jump》因為發行比較晚,堅持定它獨自的路線;除此以外其他所有的少年漫畫雜誌、少年周刊雜誌等,全改用偶像明星的照片來當封麵。說是『用年輕女孩當封麵比較好賣』,但這傾向其實已經超越了少年雜誌的界限。


    緊接在一九七〇年代的偶像熱潮之後,則是一九八〇年代掀起的女大學生熱潮。其決定性的影響是來自於富士電視台的深夜節目《allnightfuji》,起用了大量的女大學生在電視節目中實況轉播,讓她們變得像明星一般大受歡迎。結果因此掀起了所謂的『女大學生熱潮』。


    接下來,富士電視台又玩了一次同樣的手法,隻不過這次改起用大量的女高中生,開始了一個名叫《黃昏的娘娘》的節目。從此開始了女高中生的熱潮。


    這個影響可不隻是在廣播和電視上而已,就連活字印刷的書籍也因此受到波及。


    一九八〇年攝影師筱山紀信開始在老牌新聞雜誌《周刊朝日》的封麵上刊出『女大學生係列』,也就是在封麵上刊出許多普通(說是普通但還是很好看啦)的女大學生的照片。這係列持續到一九九六年為止,一直是該雜誌的重點企畫之一。


    當然,無論是朝日新聞社此舉,或女大學生係列,在開始推出企劃時都強調這是有社會意義的,隻不過一聽就知道全是借口而已。


    『為了記錄現代的肖像』,這就是他們的說詞。


    但是『用女孩子的照片來當封麵』這做法一旦係列化之後,不隻是《周刊朝日》本身,就連其他各家的雜誌也都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


    『用女孩子的照片來當封麵,就會賣得好!』


    就是這個禁忌的賤招。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譬如《周刊文春》和《周刊新潮》雖然也是給男人讀的雜誌,但至今都使用高尚的藝術繪畫來當封麵,但也正因如此,它們的讀者層相當局限而無法擴展。


    總之,之後幾乎所有給男性看的雜誌都一律用女孩子當封麵。搶第一的或許是《少年


    雜誌》沒錯,但真正的熱潮則是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就這樣,日本變成了會被外國人誤


    認的『戀童癖大國』。


    這個變化雖然來得相當急遽,然而站在當時的讀者立場來說,也隻覺得『因為用可愛的女孩當封麵嘛,那賣得好也是當然的啦。』所以大家就都這樣接受了這件事。


    泳裝無敵


    但是這件事對製作漫畫雜誌的工作人員來說,可說是相當大的打擊。


    如《周刊海報》或《周刊大眾》這種綜合型八卦雜誌,隻要把女孩子的臉當成封麵就能大賣,《少年了ump》和《青年雜誌》等青年漫畫雜誌的銷售量也演變成由封麵女郎決定,所以不知不覺之間,大家開始比賽看誰先找到哪個女孩,先簽下哪個偶像,接著來個『本雜誌獨家!』,比比看誰家的封麵女郎最嗆。


    就算你從來沒有讀過這些雜誌,也曾在電車裏看過它們的廣告海報。明明都是漫畫雜誌,可是廣告上占了最大空間的卻是泳裝模特兒的畫麵。


    這幾乎已經變成既定事項了,漸漸地每個人都會覺得這麽做是理所當然。但是這種狀況對漫畫雜誌的編輯們來說,其實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才說受到很大的打擊。


    就像畫漫畫一樣,漫畫編輯也非常辛苦,而且嚴重消耗勞力。


    多數情形下都是漫畫家和編輯像兩人三腳一般,不惜摧殘自身健康將作品趕出來。像這樣拚上性命所做出的漫畫作品,才能不輸給小說或電影,成為世界最尖端的娛樂之一。然而當時的情


    況卻變成,決定雜誌銷售量的,不是漫畫的質量好壞,而是能不能找來更多十五六歲的美少女賣肉獻身拍寫真來當封麵,這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國家。


    我雖然算不上是偶像明星宅,也不會每周都去買《青年雜誌》,但是若看到我喜歡的偶像登上雜誌封麵的話,我也會去買。這就是這麽一回事,並不是什麽稀奇的現象。所以這樣做銷售量當然會好。但是,這樣一來我們真的就變成一群熱愛偶像明星的人了。


    這個傾向如同前述,並非長久發展而成。而是從一九七〇年代後半,更具體一點的說,是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日本才發生這麽大的變化的。


    正是從一九八〇年開始,變成全日本都喜愛美少女,或說喜歡美女。每本雜誌的封麵都是穿著泳裝的美少女,拚命賣肉露給人看,也不覺得有什麽可恥的。日本也因此變成了一個很詭異的國家。


    動畫迷也變了


    就連禦宅文化之一的動畫,也受到這股變化的波及,開始把性的表現當作受歡迎與否的要素,公然地推到台麵上來。在此之前,這隻是隱藏在作品中的氛圍之類的要素而已,至少不會堂而皇之地拿到台麵上來賣。


    《福星小子》(一九七八~一九八七年》這部作品的原作是爆笑漫畫,但是其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無疑就是女主角拉姆的性感造形。


    而在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播出的《超時空要塞macross》,雖然是一部受歡迎的巨大機器人動畫,但片中名為鈐明美的美少女偶像歌手,更是該片人氣匯集的主因。而為這角色配音的聲優飯島真理,也如同偶像一般大受歡迎。


    同年《魔法小天使creamymami》開始播放,女主角是個會用魔法的少女,在設定上與《魔法師莎莉》是一樣的。然而因為這個時代的觀眾反而是年輕男性比女性多,所以作品的走向很明顯地與之前的魔法少女大不相同。


    然後進入了一九九〇年代,《美少女戰士》係列動畫開始大受歡迎。每周守候在電視機前看著這群穿著超短迷你裙水手服的少女們,並為她們加油的觀眾,絕大部分可都不是『少女』們,因為在眾多禦宅眼中,已經把美少女戰士當成偶像來看待了。


    動畫迷的斷絕


    就這樣,這種名為美少女的性意味也變成了動畫中的重要元素。這就和漫畫雜誌變成由模特兒當主角的情形有點類似。


    而這麽做的結果,就是讓動畫迷彼此之間發生斷絕。


    在此之前的動畫迷,對於合家觀賞級的動畫例如《泡泡先生》(barbapapa)等作品,和禦宅最愛的《超時空要塞macross》等作品,某種程度上是將它們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畢竟都是動畫嘛。


    這也和前一章所說的『堅強的禦宅』這種意識有關聯。禦宅為了抵抗世人們歧視的眼光,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堅強的意誌,所以有種『不可以隻看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之類的感覺。然而自一九八〇年代以後,這種感覺變得薄弱許多。


    看《機動戰士高達》的人,看《美少女戰士》的人,以及看《丸少爺》(nhk的兒童向動畫)的人,還有看《攻殼機動隊2:innoce》(押井守導演的動畫電影)的人,或看《龍貓》(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的人,彼此間四分五裂,再也不是同一群人了。


    當然,《機動戰士高達》的粉絲是動畫迷,《美少女戰士》的粉絲也是動畫迷,《丸少爺》的粉絲也一樣都是動畫迷。可是,會有多少人是既看《丸少爺》又看《攻殼機動隊2:innoce》的呢?恐怕就寥寥無幾。


    這些動畫迷各自都隻看自己愛看的動畫,要把他們統稱為『動畫迷』,恐怕太勉強。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動畫迷』這種大一統的說法了,而要分成喜歡『看小眾動畫作品的人』、『喜歡看萌係動畫作品的人』或『喜歡看幼兒動畫作品的人』……等,依各自的領域來分類稱之。而這種『各自領域之間的斷絕』,也變得愈來愈大了。


    引起這種斷絕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所提到的『美少女』這種帶有性意味的東西,在每個觀眾個人心中的興趣占的分量多寡。事實上,當事者本人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成了一個極重要的因素。


    去試著與現年十八、九歲的愛看動畫的人聊一聊,你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論調。


    『我到底是喜歡動畫呢,還是喜歡美少女角色呢,還是喜歡聲優……其實我自己也搞不太清楚耶。』


    許多人都會這麽說。之所以會說搞不清楚,是因為他們根本不加以區分。以往的動畫迷們雖然對於動畫會依內容不同而細分得很清楚,但中心都一樣是動畫。然而現在的這些動畫迷裏,這種認為『那種小事無所謂啦』的人卻愈來愈多。


    這就是第三和第四世代禦宅的『媒介混雜』現象。


    『萌』的誕生


    而從二〇〇〇年以後,出現了一個名詞,可以很方便地用來說明這種『美少女主義抬頭』與『各領域之間的斷絕』,而且還變成了主流,那就是——『萌』。


    我們禦宅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感覺到『雖然我們同樣喜歡動畫,但是其實我們各自住在不同的世界裏』的人變得愈來愈多了。雖然沒有明講,但我們早已感覺到這種彼此會因為各自的興趣嗜好不同而分裂。而這個變化所產生的鴻溝,總覺得可以用『萌』這個字來說明一切。


    雖然要定義『萌』很不容易,但我想在此可以這樣來形容。


    並不單單隻是覺得『美少女好可愛』這種亢奮的感覺而已,還要再加上『我竟然會喜歡這種東西喜歡到如此亢奮,我真可愛!』以及『我明白這種萌,被萌到的我真是又帥又有趣!』這種感覺。也就是說不是單純的『喜歡』,還包括從相當超然的、局外旁觀的觀點在內。而且,還能把少女的『可愛』這種感性置入自己身上。這就是我所定義的『萌』。


    原本如果你喜歡的對象是《美少女戰士》的話,那一定會被世間一般人當成變態。這一點,從前的禦宅受過太多歧視,已經熟知這一點。


    可是,所謂的『萌』就是包括『我明知會被別人當成變態,即使被當成變態我也還是喜歡,不,我就連自己變態的這件事也一並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在內。這也就是為何『萌』這個概念,愈來愈普及了。


    而且,因為用『萌』來表達這種曲折複雜的感覺頗為方便,所以這個名詞就被暫時采用當成共通的用語,這就是『萌』。


    『萌』的滲透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萌』開始突飛猛進。許多學者在講起『禦宅論』時甚至還說『萌是禦宅的中心概念』。不知是受了這種學說的影響,還是當真接受了這種說法,真的有人開始在電視機鏡頭前麵大喊『好萌!』了。


    看到這種情形,我再次產生了想大喊一聲『咦?』的強烈不對勁感。


    這種不對勁感,舉例來說,就像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分班之後一定要選出一個班長出來,因為統統不認識,結果老師隻好挑學號一號的某個姓赤川的學生出來當班長。過了一陣子以後,有人從美國來學校采訪,看到赤川同學就說:『喔,你是班長啊,那你一定是全班第一名囉,你真受歡迎呀!』就是像這種不對勁的感覺。


    『萌』隻是因為用起來表達很方便,所以被暫定作為通用語而已,並不是什麽中心概念。但是,也因為『萌』用起來很方便,所以我們也不得不使用。


    多民族國家的禦宅


    前麵曾經提過,原本禦宅就像個多民族國家一般,各民族之間彼此兼容共存。不過,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互相理解。


    也就是說,軍事迷所聊的東西,對於動畫迷來說是不可能完全都聽得懂的。但即


    使如此,如同前述,因為身為禦宅有一定的教養,對於其他領域的事物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就算是這樣,當軍事迷說『好萌』的時候,美少女遊戲迷卻不可能聽得懂他們在說些啥。


    『萌』這個名詞雖然是日語,我們好像也知道它的意思。可是因為其實是多民族國家,所以就像意大利移民不可能完全摸透猶太裔移民的底一樣,我們雖然可以大致感知道彼此,卻無法真正完全了解。


    然而,畢竟打從集中營的時代開始,我們自己獨力創造了這個國家,還曾經向世人誇耀:『咱們的國家可是很了不起的喔!』所以已經有了同族意識,或者說我們都意識到我們有著相同的文化。所以也不會拘泥於彼此之間的相異點,因此總是有『反正大家都一樣是禦宅嘛!』的感覺。


    然而進入了公元二〇〇〇年之後,發生了空前的禦宅熱潮。《電車男》拍成了電影,又拍了連續劇;又因為『萌』這個字眼用起來太方便了,所以禦宅人口爆炸性地增加。而且和以前大不相同的是,就算對任何一個領域都不精通,就算不具備豐富的知識也沒有堅強的意誌,隻要感覺到『萌』,隨便什麽阿貓阿狗也可以自稱(自認)說『我是禦宅』。變成了這樣的情形。


    如同前麵的比喻,雖然赤川同學隻不過是因為學號剛好是第一號而被老師選為班長,可是卻對美國來的采訪者宣稱:『對啊,我被選為班長是天命所在……』而且還說得好像本來就是這一回事似地。


    而結果就是,我們所擁有的像共通文化一般的東西,或者該說是像共通文化一般的幻想,慢慢地崩潰了。


    關於這方麵,我們稍後繼續再聊。


    宅女的問題


    這裏補充一下有關於『宅女』的事情。因為我是男的,所以直到目前為止,講的都是有關『宅男』的事,對於有關『宅女』的事都不曾提及。也因此,本書截至目前為止所說的『禦宅』基本上都是指宅男。


    尤有甚者,我們宅男和宅女是不可能互相理解的。但這和一般所謂的『男人與女人能否互相理解』之類的話題是完全兩碼子事,全不相幹。


    宅男是基於興趣而形成的集團,所以感覺彼此之間好像交情好到足以無話不談的地步;但是宅女之間都在聊些什麽,我就不太清楚了。這並不是因為我是男的所以不懂,而是因為宅女彼此之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禦宅形象,以她們的的說法來講,就是『腐女子』(特別喜歡男男同性愛作品的宅女)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宅女之所以從來沒有出現過她們的禦宅論,其背後原因就是這個沒有定義的奇怪問題。在網絡上常常可以看到類似以下的言論:『為何宅女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像岡田鬥司夫那種“能夠向一般大眾解說腐女子、yaoi(以美少男同性愛為主題的作品)為何物”的禦宅呢?』


    宅男的禦宅論完全沒有提到有關宅女的事情。那麽,誰都可以,總之推出一個代表,然後隨她高興,把什麽叫『yaoi』、什麽叫『boy’slove(bl)』、怎麽樣才叫宅女、怎麽樣才叫腐女子……等統統定出一個定義來,這樣的話就能以此為根基來討論許多事情了。但是,這種事就是從來都沒發生過。


    如果要問為何會如此,那是因為對女性來說,『差異』就是一切,即使是很微小的差異也一樣。所以對於這類包括論,或說從全體來觀察共同特征的做法,幾乎完全無法接受。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有一位女性站出來高論『我們宅女都是這樣這樣的』,其他的宅女也隻會注意看她的論調和自己的『不同』之處。


    對我們宅男來說,雖然我們的喜好領域範圍分得很細,但對這以外的事情卻都挺馬虎,而且因為是多民族國家,無論是什麽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所以當我們被人說:『禦宅都是這樣這樣的吧?』、『對二次元會萌起來的就是禦宅吧?』、『立誌當廢柴就是禦宅嗎?』等評語時,往往會覺得好像也有一半是對的,所以會想:『算了,沒差啦。』就覺得ok了。所以往往回答都是:『嗯,我好像也有點這樣耶。』


    因為『定義』這種東西原本就是概括性的,所以理所當然不會百分之一百符合,有時就算隻有百分之五十符合也會覺得ok。男性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才會覺得宅八郎那種家夥也算禦宅。


    名為『女子』的生物


    然而站在女性的角度來說,如果今天用概括而論的方式來論及『宅女』一事,她們隻要看到其中有一半,甚至兩成、三成的論述與自己的情形不合,馬上就會說:『我才不是那樣!』


    『你所說的“宅女”有些部分和我不一樣,不能百分之一百地形容我,所以你的禦宅論是錯的。』這就是她們的反應。也可以說是她們有尋找『不同之處』的傾向。


    男女之所以有此差別,在於自我意識在根本上的差異。


    對宅男而言,當個禦宅這件事,比較沒有來自社會的壓力。或許有人會覺得這裏說『沒什麽壓力』的講法,好像和前麵的說法有若幹矛盾。雖然說禦宅受到不少的歧視和打壓,然而到頭來這個問題的本質,終究不過是個人興趣的問題而已。既然隻是興趣的問題,那不管別人怎麽說,自己知道就好,心中某處總會這麽覺得。你也可以說這是男子氣概。


    但是對女性來說可就不行了。原本『女性』就是一種要和周圍的人有共同感受,要和周圍的人交流才能活下去的生物,可說比我們男性擁有更高的社會性。甚至可以半開玩笑地說,女人是一種比我們男人的腦筋更聰明的高等生物。


    也因此,女性要當宅女,幾乎等於是要挑戰自己內心的性別意識和戀愛觀,相當於自己的認同(identity)問題。


    女性有著『與周遭的人融合』的欲求,但這欲求恰好與『不被周遭的人所認同的興趣』這種禦宅感性是互相衝突的。而且這種『衝突』的方武,每個人都各自不一樣,所以也無法與他人商量討論。


    像『yaoi』、『boy’slove』的概念,在世人眼中看來或許會以為是『男同性戀』,其實是有點不一樣的。許多宅女認為『yaoi,就是不受“女人”這種雜質所汙染的,純粹的戀愛』。所以對女性來說,『去思考自己的宅味』就等於『去檢驗自己的戀愛觀』一樣。


    女性的宅,是與她們『和周圍的關係』及『戀愛的本質』有極大關聯的,也就是相當於她們的『人生觀』。我之所以說我不懂宅女,就是因為在這一點上,我遇到了瓶頸。她們身為禦宅的那股苦惱之深,我總覺得無法理解。


    我們男人當宅男,因為我們自己總以為『隻不過是個人興趣問題而已』,不會成為和『認同』有關的問題。然而對女孩子來說,要當個宅女,隻要稍微想一下,馬上就變成『認同』的問題了。


    所以如果用概括而論的態度提出『宅女論』之類的東西的話,馬上就會牽涉到她們的『認同』問題,所以她們隻會說:『我才不是那樣!』


    她們隻會覺得:『我不管這個定義是不是從宅女全體來當觀點,至少就這個問題來講,我就不是這樣!』或者『就這個部分麵言,我隻能說我一點共鳴都沒有。』這也都是因為攸關『認同』問題。


    宅男的女性化


    從前把『禦宅論』視為『認同論』的問題,隻會發生在宅女界。但是現在許多宅男也變成同樣有認同問題。


    如前述的齋藤氏或森川氏那類近期的禦宅論,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這種禦宅論根本沒有用』或者『雖然好像有許許多多的禦宅論,可是無論哪一種我都無法接受』,這就表示,我們宅男也開始女性化了。從前看到宅八郎那種樣子還會覺得『管他的,有趣就好』,現在就會覺得大錯特錯。


    以前對宅男來說,看到這類概括而論的定義,也隻會說『啊,這樣講也ok,ok啦,』最近卻愈來愈不會這麽說了。


    也就是說,我們宅男也變得和宅女一樣,把『當禦宅』這件事和性別意識或戀愛觀都扯上關係,變成認同的問題了。


    最能表現這件事的,就是本田透寫的《電波男》(尖端出版)這本書。作者本身是個禦宅。而在這本書中,本田氏寫道:『我們無法與活人女性交往。但是,無法交往一事絕對不是因為我們很不幸,而是二次元的女性對我們來說更有魅力。』也就是說他把身為禦宅一事,與他本人的戀愛觀互相連結了。這與從前那種『反正隻是興趣問題,隨你怎麽講都ok啦』的情形是大不相同的。


    這就是把對於自我的認同,和『當個禦宅』這件事密切連接在一起了。也正因此,我們變得對於各種禦宅論都非常過敏,喜歡提出反論。


    如果是以前的話,就會說『ok啦ok,這樣也叫宅,那樣也叫宅,對啦對啦,禦宅就是這樣啦,ok拉拉隊』,但是,現在就會覺得『這個不對吧?』或是『你根本就沒搞懂嘛!』


    也因為如此,我們禦宅其實已經快要不能用『我們』這個字眼了。開始會感覺到:『我好像有點宅,可是我真的是禦宅嗎?』、『我真的可以說自己算是禦宅嗎?』……等疑問。


    本書一開始所提及,那個在『青少年真心話大會』出現的男孩,那股不安定的感覺,就是反映出了這種狀況。因為『身為禦宅』一事,對他來說似乎變成自我認同問題。


    如同思考『讓我喜愛的這件事物,盡可能地得到社會的認同』一樣,我們一點一點地開始考慮自我認同問題。而這正是現在的禦宅論都定進死胡同的理由。


    禦宅評論的瓶頸


    之前我們所介紹的那些禦宅論,到此都遇上了瓶頸。現在這個時代,要定義出『禦宅是什麽』已經不可能了;而其論調,也同為這個不幸的原因。


    如果是五年前左右,像森川氏的『禦宅就是立誌當廢柴』之類的說法,還有齋藤氏的『禦宅就是會對二次元萌起來』之類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宅男們看到也隻會說『雖然我好像不是這樣,不過算了沒差,ok啦ok!』然後就接受了。


    然而到了現在卻產生無論如何都無法解開的問題,那就是『在乎差異之處』的態度。隻要感覺到和自己有點不太一樣,就會說『這不對.我不是這樣!』這也就是為何我會批判他們。


    例如前麵曾提及,齋藤氏的《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一書,可以看得出他討論的重心放在針對美少女的偏愛上。像這種就是把『動畫迷』全都當成了『美少女動畫迷』,而且認定『這種人就是禦宅』的論調。然而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若說有的禦宅很迷《泡泡先生》,那也有的禦宅是迷《丸少爺》的。而且還不隻是這樣。在iket的會場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禦宅,甚至還有古裝劇禦宅在賣《必殺!》(注)的同人誌。


    像這種論調,應該要把動畫宅、古裝劇宅、軍事宅和美少女宅全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些學者在寫評論的時候,就隻把『萌係』的部分放在中心來評論了。


    這麽一來,會覺得『咦?我可不是這樣的喔。』的禦宅也變多了。


    的確,是有人隻收集美少女人偶模型沒錯,可是也有人是隻收集怪獸模型的。


    還有專迷『早安少女組』的禦宅,叫做早安宅。可是當迷美少女遊戲的禦宅大喊『好萌』的時候,和早安宅口中所大喊的『好萌』,會是同樣的『萌』嗎?恐怕會有著微妙的不同吧。


    當我們看到可愛的女孩,或是人偶模型的時候,雖然都會說『好萌』,可能會有人因而認為我們是共通的禦宅。可是,對於早安宅們,以及喜歡美少女動畫的人們,還有喜歡電玩遊戲的人們來說,他們口中時所說的『好萌』在意義上都不盡然相同,然而卻同樣講出這個字眼。這也就是說『萌』這個概念,其實是非常硬拗而又概括而論的東西,而這正是現今禦宅論所遇到的瓶頸所在。


    譯注《必殺!》是日本朝日電視自一九七五年以來播放的古裝劇集,以古代的職業暗殺者為題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宅,你已經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岡田鬥司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岡田鬥司夫並收藏阿宅,你已經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