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遷都西安、洛陽不可取,因為征途,可是星辰大海。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這不是在造假賬目!”
聞言,朱標的眼中頓時身體一抹驚愕之色。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心頭無法壓抑的怒火。
如果連賬目都能造假,那這其中豈能沒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或許有的官員是清廉的,但這絕對是極少數的官吏。”
“畢竟州府與京師相距太遠,一來一回且不說時間,就光是耽誤的政務,就是數以百計。”
“所以他們大多都會同流合汙,因為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可是其中也助長了貪官汙吏,橫行不法。”
“現在錦衣衛於全國各地排查,僅僅查出的官吏之中,對於清正廉潔的官吏,還不到十分之一。”
“但這其中也包含一點原因,那就是俸祿太少,難以養家糊口,所以就會從中克扣。”
“可其中律法嚴苛,那從中克扣的賬目,就會越來越大,地方的百姓,也是越來越苦。”
“因為層層盤剝,還有士紳豪強的壓榨,致使百姓一直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這一現象,幾乎貫徹東南西北四方,還有京師。”
“這也就是上次普查應天府官吏,從中撥絲抽繭而出。”
“你根本難以想象,天子腳下,官官相護,隨意核對賬目,戶部之腐敗政治,更是觸目驚心。”
“而且我們的戶部尚書偰斯,太注重於要務,對於左右侍郎的所作所為,壓根就看不見。”
“可又不能說是他懶政怠政,因為他做的沒錯,各項國策,戶部都需要支出,那偰斯隻能掌握大方向。”
“但這卻恰恰忽略了如果戶部官員貪汙受賄,那這天底下的州府官吏,又會是如何的下作惡心。”
朱樉也是抬起頭,將這件事從頭到尾的都告訴了朱標。
政治不能清明,也許是製度初期就有弊端。
但是一來一回,時間與治理政務上的問題,這些官吏並沒有報給朝廷。
反而是私自作為,欲蓋彌彰,想將此事糊弄過去,更是想將朝廷糊弄進去。
那這就不是為了追求時間效率,避免路途遙遠,而怠慢政務。
而是想藉此圖謀私利,從而竊取國家根本,顛覆國家根基。
這才是朱棡與朱樉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中書省右丞相胡惟庸,就是他們最大的保護傘。”
朱標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外麵漫天飛舞的大雪,極寒如冰,便是冷冷的開口道。
“中書省權頃朝野,那除了我們的右丞相,也就是左丞相了。”
“可是汪廣洋自打開國以後,行事作風,就變得唯唯諾諾,所以中書省幾乎就成了胡惟庸的一言堂。”
“那不是胡惟庸,還能是誰?”
“全國各大州府,隻怕是大頭還都在京師之中。”
“畢竟不管是戶部,還是中書省,一點小恩小惠,可並不足以喂飽他們。”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譏諷之色,便是輕聲開口道。
“查。”
“嚴查。”
“一個都不要放過。”
“不管是誰涉案其中,隻要有一點端倪,皆要問責。”
話音落下,朱標的眼中也是浮起一抹狠辣之色。
作為當朝太子,他絕不能容忍朝廷官吏掘朝廷的根基。
哪怕是胡惟庸還具有一定的價值,他也絕對不能容忍。
“你不是教導我們凡事以大局為重,怎麽現在自己卻著急了。”
“查肯定是要查,但是現在我們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至於口頭上的證詞。”
“不過是無根之萍,安能有立足之地?”
“所以隻要這些官吏們抵死不認,你還能大搞一言堂,直接定了他們的罪不成?”
“這會激起官怨民怨的,畢竟這其中牽扯之官吏,還有各大州府的士紳豪強,何止上萬人。”
“所以絕對不能急,但也不能不管不顧。”
“明年三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申報之日,隻要不打草驚蛇,就可以全部人贓並獲。”
“而到了那個時候,胡惟庸的浙東之行,應該也會進入尾聲,至於收尾的工作,就交給大表兄。”
“那我們就可以直接全麵徹查,讓這些貪官汙吏無處遁形。”
“當然,對於律法的修訂,也一定要提上日程,這件事我會去辦的。”
“同時,命令錦衣衛前往各大州府巡察,但不要秘密進行,而是旨傳天下。”
“從而讓百姓少受一點委屈,畢竟錦衣衛之名,如雷貫耳,足以震懾任何的貪官汙吏。”
“那就算是他們想壓榨,想欺辱,也得考慮一下能不能瞞過錦衣衛的耳目。”
“如果聰明一點,他們也能想得明白,錦衣衛之所以沒有暗中行動,也是朝廷的意思。”
“大家都得過且過,讓百姓到明年三月份之前,能過上個好日子。”
“以後的以後,大明的政治,就會越來越好。”
麵對朱標的果決,朱棡還是搖了搖頭道。
“好。”
朱標想了想,便是點頭道。
凡事都不可操之過急,畢竟這是治國,平天下。
所以一定要證據確鑿,才能將這些官員全部一網打盡,並且一點風聲都不能露出去。
“但是我要離開京師,前往烏斯藏平叛,那這件重任,應該交給誰?”
朱樉卻又是抬起頭,詢問道:“總不能還是老四吧?”
“現在隻有老四合適,畢竟是我們的弟弟,執掌錦衣衛,內部不會產生矛盾。”
“而且老四骨子裏也狠,絕不可能軟弱。”
“再者,老四還是很聰明的,而且還有我為他把關,倒也不是不能接掌錦衣衛。”
朱棡看向朱樉點了點頭道。
錦衣衛內部,難道就沒有派係?
有的。
屬於朱樉的蔣瓛,屬於朱棡的陸風。
還有一個已經被排擠到邊緣的毛驤。
為什麽會被排擠到邊緣?
其實說白了,就是對於最高機密,毛驤壓根沒有調動的權力。
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密而不發,而且錦衣衛內部,也沒有卷宗,根本無處可查。
至於知道的錦衣衛高層,也就是陸風與蔣瓛。
可這三人,不管是哪個執掌錦衣衛,都會引起另一個人的不滿。
特別是毛驤,這可是錦衣衛的老人了,更是早早的追隨了朱元璋。
所以於情於理,換做是外人執掌錦衣衛,必然是以毛驤為首。
但這個毛驤,可是與胡惟庸牽扯甚多,而他以為錦衣衛查不出來,殊不知,毛驤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之中。
至於為什麽到了今日還沒有動毛驤,那就是在準備一場滔天之罪,獲罪於天,無以複加。
也唯有這般,才能將中書省連根拔起,從而使其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也該讓老四曆練曆練,也該為我們分分憂了。”
朱標也是點了點頭。
車輦此時也已經到了禦書房。
“那我這幾日就多去老四那裏,爭取最快時間,讓老四能掌控錦衣衛。”
走進禦書房,火盆子早就已經備下,房間之中也是熱了起來,朱樉坐到位子上,這才輕聲開口道。
“對了老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老爺子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大明氣節。”
“但我怎麽感覺,伱是想遷都?”
又是閑聊了一會後,朱標方才抬起頭,看向朱棡問道。
“你倒還挺聰明。”
朱棡自然知道瞞不住朱標,便是點了點頭道:“我的確有遷都的打算,但時機還不太成熟,所以隻能作為預想。”
“沒錯,正是因為時機還不太成熟,所以老爺子隻在私下裏,跟我聊過這件事情。”
“因為大明的京都,是一定要遷的。”
朱標的眼中掠過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道:“而且一定要前往北方,你可知是為什麽?”
“促進南北文化的交流。”
“要知道,自打宋朝起,北方就已經脫離了中原多年。”
“所以一定要促進南北雙方的文化交流。”
“畢竟你看看現在的朝廷,大多都是浙東、江南一帶的官吏。”
“而若是再這樣下去,我大明看似坐擁天下,但實際上也隻有半壁天下。”
“更何況我在北方三年,朝廷的政令幾乎對我沒有任何用。”
“足以得見,朝廷對於北方的控製,是有多麽的薄弱。”
“因為大本營在南方,所以重心也會偏向南方,那想改善這一局麵,唯有遷都。”
朱棡想都沒有想,便是開口道。
“可是你知道最大的弊端是什麽?”
朱標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但還是道。
“財政負擔巨大。”
“如果要遷都,那就是要從南方運送大量的糧食,而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由於路途遙遠,不僅耗時長,且途中損耗極大,加之運輸成本高昂,這無疑對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
“還有為了支持新都城的運行,需要大規模建設或擴建基礎設施,包括皇宮、城牆、官署、道路以及運河等。這些工程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
“再者就是人口遷移,將人口遷移到北方,以充實京都人口和勞動力,這涉及到安置費用、土地分配、生活保障等多方麵的開支。”
“至於文武百官反對,這個就不用擔心了,畢竟我想他們沒人敢反對。”
朱棡還是想都沒有想的開口道。
“沒錯,的確是財政負擔巨大,哪裏都需要銀子來支出。”
“可這都不是重要的一點,重要的是遷往哪裏?”
朱標先是點了點頭,又是搖了搖頭道。
“老爺子的那點心思,其實並不難猜。”
“無非就是西安與洛陽。”
“因為遷都西安與洛陽,的確有利於大明。”
“隻不過也伴隨著一定的弊端,所以老爺子才拿不定主意。”
“還有就是大明開國不久,潮中的官吏幾乎都是出自江南、浙東。”
“所以一旦遷都,絕對會對政治有所衝擊。”
“再者就是南北方差異,會引起不滿的情緒,從而引發動蕩。”
“那老爺子自然要慎重對待,至少要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期。”
“可是在我看來,不管是西安,還是洛陽,都已經不具備作為京都的條件。”
“所以我的意向,是遷往老四的藩鎮,北平府。”
朱棡對於朱元璋的那點小心思,猜的可謂是極盡透徹,便是笑著開口道。
同時也將遷都北平的想法,脫口而出。
“為什麽?”
朱標開口詢問道。
“有些問題永遠無法避免,南方是財富重鎮,北方又是軍事重鎮。”
“所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
“隻是為什麽我不傾向於遷往西安與洛陽?”
“那是因為一旦遷往西安與洛陽,我們就會失去對於海域的掌控。”
“所以遷都北平府,才是最正確的選項。”
“因為一旦開海,如果走海運,也可以縮減國家財政負擔。”
“畢竟以現在的條件,想要將南方的資源傾向於北方,就隻能走漕運,可這就是不小的資源損耗。”
“誰讓沒有開海的前提下,運河就是唯一的命脈。”
朱棡又是緩緩而道。
大明未來的征程,必然是星辰大海。
所以遷都北平,更利於大明的發展。
而這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距離邊界太近,可是有朱棡在,那就不存在所謂的邊界。
順勢也可以宣傳一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霸氣宣言。
從而增強百姓對於大名的認同感,畢竟這一波氣節,自古以來就沒有人能夠拒絕。
而且就拿後世來說吧,所謂的北上廣深,為什麽隻有一個在北方,其餘的都在南方,因為它是首都。
要不然北方不可能有一個城市入選。
所以遷都北平,自然會推動海運,推動海運,通過大海與南方建立聯係,南方自然而然就脫離不了掌控。
要明白開啟大航海時代,可不是在工業革命之後。
那遷都的當務之急,就是滅了北元,將草原納入版圖。
還有就是高麗王朝,也就是曾經的高句麗,也要將其納入版圖。
而對於這個高麗王朝,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高麗王朝後期,李成桂奪取政權,次年得到明朝認同。
從而將國號從高麗改為朝鮮,建立了朝鮮王朝,即李氏朝鮮王朝。
所以這樣一來,京都海防線就是堅不可摧,無人能夠撼動。
聞言,朱標的眼中頓時身體一抹驚愕之色。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心頭無法壓抑的怒火。
如果連賬目都能造假,那這其中豈能沒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或許有的官員是清廉的,但這絕對是極少數的官吏。”
“畢竟州府與京師相距太遠,一來一回且不說時間,就光是耽誤的政務,就是數以百計。”
“所以他們大多都會同流合汙,因為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可是其中也助長了貪官汙吏,橫行不法。”
“現在錦衣衛於全國各地排查,僅僅查出的官吏之中,對於清正廉潔的官吏,還不到十分之一。”
“但這其中也包含一點原因,那就是俸祿太少,難以養家糊口,所以就會從中克扣。”
“可其中律法嚴苛,那從中克扣的賬目,就會越來越大,地方的百姓,也是越來越苦。”
“因為層層盤剝,還有士紳豪強的壓榨,致使百姓一直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這一現象,幾乎貫徹東南西北四方,還有京師。”
“這也就是上次普查應天府官吏,從中撥絲抽繭而出。”
“你根本難以想象,天子腳下,官官相護,隨意核對賬目,戶部之腐敗政治,更是觸目驚心。”
“而且我們的戶部尚書偰斯,太注重於要務,對於左右侍郎的所作所為,壓根就看不見。”
“可又不能說是他懶政怠政,因為他做的沒錯,各項國策,戶部都需要支出,那偰斯隻能掌握大方向。”
“但這卻恰恰忽略了如果戶部官員貪汙受賄,那這天底下的州府官吏,又會是如何的下作惡心。”
朱樉也是抬起頭,將這件事從頭到尾的都告訴了朱標。
政治不能清明,也許是製度初期就有弊端。
但是一來一回,時間與治理政務上的問題,這些官吏並沒有報給朝廷。
反而是私自作為,欲蓋彌彰,想將此事糊弄過去,更是想將朝廷糊弄進去。
那這就不是為了追求時間效率,避免路途遙遠,而怠慢政務。
而是想藉此圖謀私利,從而竊取國家根本,顛覆國家根基。
這才是朱棡與朱樉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中書省右丞相胡惟庸,就是他們最大的保護傘。”
朱標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外麵漫天飛舞的大雪,極寒如冰,便是冷冷的開口道。
“中書省權頃朝野,那除了我們的右丞相,也就是左丞相了。”
“可是汪廣洋自打開國以後,行事作風,就變得唯唯諾諾,所以中書省幾乎就成了胡惟庸的一言堂。”
“那不是胡惟庸,還能是誰?”
“全國各大州府,隻怕是大頭還都在京師之中。”
“畢竟不管是戶部,還是中書省,一點小恩小惠,可並不足以喂飽他們。”
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譏諷之色,便是輕聲開口道。
“查。”
“嚴查。”
“一個都不要放過。”
“不管是誰涉案其中,隻要有一點端倪,皆要問責。”
話音落下,朱標的眼中也是浮起一抹狠辣之色。
作為當朝太子,他絕不能容忍朝廷官吏掘朝廷的根基。
哪怕是胡惟庸還具有一定的價值,他也絕對不能容忍。
“你不是教導我們凡事以大局為重,怎麽現在自己卻著急了。”
“查肯定是要查,但是現在我們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至於口頭上的證詞。”
“不過是無根之萍,安能有立足之地?”
“所以隻要這些官吏們抵死不認,你還能大搞一言堂,直接定了他們的罪不成?”
“這會激起官怨民怨的,畢竟這其中牽扯之官吏,還有各大州府的士紳豪強,何止上萬人。”
“所以絕對不能急,但也不能不管不顧。”
“明年三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申報之日,隻要不打草驚蛇,就可以全部人贓並獲。”
“而到了那個時候,胡惟庸的浙東之行,應該也會進入尾聲,至於收尾的工作,就交給大表兄。”
“那我們就可以直接全麵徹查,讓這些貪官汙吏無處遁形。”
“當然,對於律法的修訂,也一定要提上日程,這件事我會去辦的。”
“同時,命令錦衣衛前往各大州府巡察,但不要秘密進行,而是旨傳天下。”
“從而讓百姓少受一點委屈,畢竟錦衣衛之名,如雷貫耳,足以震懾任何的貪官汙吏。”
“那就算是他們想壓榨,想欺辱,也得考慮一下能不能瞞過錦衣衛的耳目。”
“如果聰明一點,他們也能想得明白,錦衣衛之所以沒有暗中行動,也是朝廷的意思。”
“大家都得過且過,讓百姓到明年三月份之前,能過上個好日子。”
“以後的以後,大明的政治,就會越來越好。”
麵對朱標的果決,朱棡還是搖了搖頭道。
“好。”
朱標想了想,便是點頭道。
凡事都不可操之過急,畢竟這是治國,平天下。
所以一定要證據確鑿,才能將這些官員全部一網打盡,並且一點風聲都不能露出去。
“但是我要離開京師,前往烏斯藏平叛,那這件重任,應該交給誰?”
朱樉卻又是抬起頭,詢問道:“總不能還是老四吧?”
“現在隻有老四合適,畢竟是我們的弟弟,執掌錦衣衛,內部不會產生矛盾。”
“而且老四骨子裏也狠,絕不可能軟弱。”
“再者,老四還是很聰明的,而且還有我為他把關,倒也不是不能接掌錦衣衛。”
朱棡看向朱樉點了點頭道。
錦衣衛內部,難道就沒有派係?
有的。
屬於朱樉的蔣瓛,屬於朱棡的陸風。
還有一個已經被排擠到邊緣的毛驤。
為什麽會被排擠到邊緣?
其實說白了,就是對於最高機密,毛驤壓根沒有調動的權力。
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密而不發,而且錦衣衛內部,也沒有卷宗,根本無處可查。
至於知道的錦衣衛高層,也就是陸風與蔣瓛。
可這三人,不管是哪個執掌錦衣衛,都會引起另一個人的不滿。
特別是毛驤,這可是錦衣衛的老人了,更是早早的追隨了朱元璋。
所以於情於理,換做是外人執掌錦衣衛,必然是以毛驤為首。
但這個毛驤,可是與胡惟庸牽扯甚多,而他以為錦衣衛查不出來,殊不知,毛驤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之中。
至於為什麽到了今日還沒有動毛驤,那就是在準備一場滔天之罪,獲罪於天,無以複加。
也唯有這般,才能將中書省連根拔起,從而使其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也該讓老四曆練曆練,也該為我們分分憂了。”
朱標也是點了點頭。
車輦此時也已經到了禦書房。
“那我這幾日就多去老四那裏,爭取最快時間,讓老四能掌控錦衣衛。”
走進禦書房,火盆子早就已經備下,房間之中也是熱了起來,朱樉坐到位子上,這才輕聲開口道。
“對了老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老爺子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大明氣節。”
“但我怎麽感覺,伱是想遷都?”
又是閑聊了一會後,朱標方才抬起頭,看向朱棡問道。
“你倒還挺聰明。”
朱棡自然知道瞞不住朱標,便是點了點頭道:“我的確有遷都的打算,但時機還不太成熟,所以隻能作為預想。”
“沒錯,正是因為時機還不太成熟,所以老爺子隻在私下裏,跟我聊過這件事情。”
“因為大明的京都,是一定要遷的。”
朱標的眼中掠過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道:“而且一定要前往北方,你可知是為什麽?”
“促進南北文化的交流。”
“要知道,自打宋朝起,北方就已經脫離了中原多年。”
“所以一定要促進南北雙方的文化交流。”
“畢竟你看看現在的朝廷,大多都是浙東、江南一帶的官吏。”
“而若是再這樣下去,我大明看似坐擁天下,但實際上也隻有半壁天下。”
“更何況我在北方三年,朝廷的政令幾乎對我沒有任何用。”
“足以得見,朝廷對於北方的控製,是有多麽的薄弱。”
“因為大本營在南方,所以重心也會偏向南方,那想改善這一局麵,唯有遷都。”
朱棡想都沒有想,便是開口道。
“可是你知道最大的弊端是什麽?”
朱標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但還是道。
“財政負擔巨大。”
“如果要遷都,那就是要從南方運送大量的糧食,而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由於路途遙遠,不僅耗時長,且途中損耗極大,加之運輸成本高昂,這無疑對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
“還有為了支持新都城的運行,需要大規模建設或擴建基礎設施,包括皇宮、城牆、官署、道路以及運河等。這些工程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
“再者就是人口遷移,將人口遷移到北方,以充實京都人口和勞動力,這涉及到安置費用、土地分配、生活保障等多方麵的開支。”
“至於文武百官反對,這個就不用擔心了,畢竟我想他們沒人敢反對。”
朱棡還是想都沒有想的開口道。
“沒錯,的確是財政負擔巨大,哪裏都需要銀子來支出。”
“可這都不是重要的一點,重要的是遷往哪裏?”
朱標先是點了點頭,又是搖了搖頭道。
“老爺子的那點心思,其實並不難猜。”
“無非就是西安與洛陽。”
“因為遷都西安與洛陽,的確有利於大明。”
“隻不過也伴隨著一定的弊端,所以老爺子才拿不定主意。”
“還有就是大明開國不久,潮中的官吏幾乎都是出自江南、浙東。”
“所以一旦遷都,絕對會對政治有所衝擊。”
“再者就是南北方差異,會引起不滿的情緒,從而引發動蕩。”
“那老爺子自然要慎重對待,至少要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期。”
“可是在我看來,不管是西安,還是洛陽,都已經不具備作為京都的條件。”
“所以我的意向,是遷往老四的藩鎮,北平府。”
朱棡對於朱元璋的那點小心思,猜的可謂是極盡透徹,便是笑著開口道。
同時也將遷都北平的想法,脫口而出。
“為什麽?”
朱標開口詢問道。
“有些問題永遠無法避免,南方是財富重鎮,北方又是軍事重鎮。”
“所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
“隻是為什麽我不傾向於遷往西安與洛陽?”
“那是因為一旦遷往西安與洛陽,我們就會失去對於海域的掌控。”
“所以遷都北平府,才是最正確的選項。”
“因為一旦開海,如果走海運,也可以縮減國家財政負擔。”
“畢竟以現在的條件,想要將南方的資源傾向於北方,就隻能走漕運,可這就是不小的資源損耗。”
“誰讓沒有開海的前提下,運河就是唯一的命脈。”
朱棡又是緩緩而道。
大明未來的征程,必然是星辰大海。
所以遷都北平,更利於大明的發展。
而這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距離邊界太近,可是有朱棡在,那就不存在所謂的邊界。
順勢也可以宣傳一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霸氣宣言。
從而增強百姓對於大名的認同感,畢竟這一波氣節,自古以來就沒有人能夠拒絕。
而且就拿後世來說吧,所謂的北上廣深,為什麽隻有一個在北方,其餘的都在南方,因為它是首都。
要不然北方不可能有一個城市入選。
所以遷都北平,自然會推動海運,推動海運,通過大海與南方建立聯係,南方自然而然就脫離不了掌控。
要明白開啟大航海時代,可不是在工業革命之後。
那遷都的當務之急,就是滅了北元,將草原納入版圖。
還有就是高麗王朝,也就是曾經的高句麗,也要將其納入版圖。
而對於這個高麗王朝,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高麗王朝後期,李成桂奪取政權,次年得到明朝認同。
從而將國號從高麗改為朝鮮,建立了朝鮮王朝,即李氏朝鮮王朝。
所以這樣一來,京都海防線就是堅不可摧,無人能夠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