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朱棡所圖,海麵戰略縱深布局,亦為東出,蕩平倭寇!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畢竟,哪支海上的軍隊敢深入到渤海?
隻要進入了黃海範圍,就算入侵了,也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至於西邊,沒了北元,真要有戰事將起,完全可以從草原出兵。
而且,從位置來說,北平府距離北極點與赤道點的直線距離正好相差不多。
但如果遷都西安的話,從地圖上,依照從目前版圖來看,好像是在中間位子,但是沒有看到西安最大的弊端,就是限製了發展。
往東走雖然地勢相對平緩,但往西的川蜀之地走依然是難於上青天,真要有什麽問題了,離得近照樣擋你幾十年進不了川蜀之地。
所以離得近並不代表就能處理的了,這是從古至今的問題,哪怕是後世也有先例,就是一根難啃的骨頭。
那西邊顧不了,海上更顧不了,尤其是海上,都城遠離大海,所以兩代重視並不足以。
畢竟原本曆史上定都在北平府,可思想受限製,還是開始了閉關鎖國。
那朱棡所要做的,就是定下千年大計。
還有就是通過海上,古代條件的版圖可以擴張到印度,都能建立起有效的聯係。
想想,元朝為啥往西版圖那麽大,就是因為草原出兵中東方便,而北京背靠燕山,而且還有長城,其實穩的很。
特別是定都北京還能更好的促進南北方融合,但定都在西安,肯定就不行。
而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麵出兵,都逃不開兩個必要的因素。
一個是從草原出兵,就得組建鐵騎,還有就是從海上出兵,就是得組建海軍。
剩下的一個就是一定要將朝鮮納入版圖,這樣就可以形成三麵環山,一麵大海的防禦姿態。
尤其是在東北亞的地緣政治之中,這樣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半島北部的山脈可以成為天然屏障,而東臨日本海、西瀕黃海的海岸線則提供了廣闊的海域空間。
而且在渤海與黃海的交界線上建立軍事基地,不僅可以加強海上防禦,還能提升對周邊海域的控製能力。
同時在這些島嶼上,修築炮台和海軍補給點能夠支持海軍力量的部署與行動,確保海上航線的安全。
也能作為前哨站,增加預警時間,對潛在的海上威脅形成威懾。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海麵戰略縱深布局。
再者提出遷都北平府,並直轄天津,利用天津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海運,是一個基於地理條件的戰略設想。
而且在以後,明成祖朱棣也實施了類似的國策。
那就是將首都從南京遷移到北平府,並改名為北京,同時加強了對北方邊疆的控製和對海運的重視。
還有天津因其靠近渤海灣的地理位置,自然成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對促進南北物資交流、加強與海外的聯係起到了關鍵作用。
那按照這般推演,明朝就可以提前進入大航海時期,從而一騎絕塵,遠超海內外。
但這其中也有弊端,那就是北平府太冷,又是小冰河時期,所以這個地利不錯,但天時不行。
可若是明朝擁有了中南半島,那這個問題,其實就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拿下中南半島,所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
一來,擁有中南半島,就相當於擁有了巨大的糧食儲備。
二來,經濟與戰略價值巨大,控製中南半島意味著打開了通往東南亞及印度洋的門戶。
增強了海上貿易路線的安全,促進經濟繁榮,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資源。
此外,這還能增加戰略縱深,緩衝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
至於文化與政治整合,以當前世界為例,明朝占據主導性的霸主地位。
所以壓根不用擔心,隻要大明兵鋒所至,朱棡就幾乎一萬種方法,將中南半島完全納入版圖。
朱標自然也是聽明白了朱棡的意思,隨即便是點了點頭,遷都北平府,的確是個好主意。
“可要是將京師遷往北平府,我們把老四遷到哪裏?”
朱樉卻是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看向朱棡與朱標道。
北平府乃燕王朱棣的藩鎮,也就是他們家老四的王藩之所在。
那要是定都在了北平府,將燕王朱棣遷去哪裏?
畢竟那裏自古就是燕地,總不可能讓朱棣名不副實吧?
“到時候給他改個封爵,徙封藩鎮,不就可以了。”
朱棡與朱標皆是不在意的擺了擺手。
於國之大義,朱棣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且都城豈能作為藩鎮,所以一旦定都北平府,朱棣的藩鎮肯定是要遷徙。
因為宗室藩王製,遲早是要改革的,況且朱棡對於朱棣的布局,乃是海外諸國,裂土封王。
所以在大明是什麽王爵,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後。
“那再過幾年,就可以向老爺子提議,將都城遷往北平府。”
朱標又是開口道。
“哪有那麽容易?”
“恐怕還得再過十幾年才能遷都,因為戰略布局現在才開始。”
“著手清理完吐蕃,以懷柔政策對烏斯藏,其實很大意義上就是為了穩固西南邊患。”
“還有其本身的戰略價值,都是不足以忽視的。”
“但它針對於眼下的大明,其實在根本意義上,還無法體現出它的價值,所以沒必要大動幹戈。”
“而真正能對我大明起到作用的,就是直出雲南,拿下安南、緬甸、老撾,從而掌控整座中南半島。”
朱棡的眼中又是泛起一抹精光道。
“中南半島?”
朱標與朱樉異口同聲道。
現在的這個時期,中南半島並沒有統一的稱呼,因為它包含多個國家與政權。
所以朱標與朱樉想不明白,也很正常。
“因為他們在我大明以南的方向,所以我將其稱呼為中南半島。”
朱棡想了想,方才開口道。
“那為什麽一定要拿下這個所謂的中南半島?”
朱標先是點了點頭,並沒有過多在意,反而是問道。
“隻有一點,我們就一定要拿下中南半島。”
提起這一茬,朱棡直接開口道。
“哪一點?”
朱標也是好奇道。
“我派人調查過,中南半島的氣候溫暖,極其適合種植糧食,所以那裏的糧食產出巨大。”
“那要是我們掌控了中南半島,那它就可以成為我大明的糧倉,而且以我的估計,養活現在的大明人口,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大明也有糧食產出,雙重保障之下,我大明的百姓就不用再餓肚子了。”
“而且中南半島的地理位置,更是有利於我大明戰略的部署。”
“所以這個中南半島,不管它上麵有多少政權,多少國家,都要使其滅亡,將其並入我大明。”
朱棡緊了緊身上的衣袍,便是道。
糧食,永遠是一個國家的重點。
因為有糧食,人口才會成倍的增長。
這就足以體現出中南半島的價值,是烏斯藏永遠無法媲美的。
“按照你說的,我的確很心動。”
“但是想拿下中南半島,真的有你說的這麽容易?”
朱標的眼中閃過一抹心動,但還是搖了搖頭道。
這可不是麵對一個政權,而是麵對極多的政權。
所以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大明真的能啃得動這塊肉骨頭?
恐怕也不容易。
“就算它是一塊難啃的強骨頭,大明也得給它啃下來。”
“而若是沒有人領兵,那就由我來領兵。”
朱棡擺了擺手道。
畢竟布了這麽久的局,豈能因為一句難啃,就真的鬆手。
那這趟子大明,朱棡豈不是白穿了?
而且現在的大明很強,強大到讓人發指。
所以想拿下中南半島,其實並不難,而且想要做到人口大融合,依照目前的這個時代,反而會更加的容易。
還有就是如此一來,中南半島便永遠與大明難以割舍,後世的皇帝也不會想放棄這些領土。
那經過一代一代,又一代,大明如何不能強盛?
這天下也終將會走向盛世的頂峰。
“對了,還有就是將咱們的那些叔伯,留在京師的原因,一也是在為中南半島做準備。”
“因為咱們的那些叔伯,都是開疆拓土的猛將,所以從陸地進軍,拿下中南半島,咱們的那些叔伯,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隻不過這性子,確實得給他們改一改,以免日後惹出禍端,我們難以收場。”
“所以我打算在京師修建一座以軍事為主題的學院,將咱們的這些叔伯,還有軍中有才能的將領,全部送進去。”
“從而將他們打造成具備一定軍事素養的大明高級將領。”
“也就是洪武軍事學院,立世於應天府,廣攬天下軍武之才,橫刀立馬。”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
頓了頓,朱棡又是看向朱標笑著說道。
“洪武軍事學院?”
朱標的眼中閃過一抹思索,便是搖了搖頭道:“以咱們那些叔伯的能力,誰能教導得了他們?”
洪武軍事學院若是培養年輕人才,那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但若是想培養那群老油條,戰場上的殺才,伱這純純開玩笑了。
他們哪個不是攻城掠地、開疆拓土的猛將?
所以誰去教導他們?
誰能教導他們?
更別提他們這群叔伯服不服管束,會不會惹出亂子。
甚至朱標都不用想,一旦開辦洪武軍事學院,他們這群叔伯絕對會鬧翻天,然後各種借口推脫,絕對不可能報道。
“開國六國公,哪個不能教導他們?”
朱棡的嘴角倒是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道。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是六國公政務繁忙,而且身兼要職,真的有時間去教導咱們的那些叔伯?”
朱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但還是挑起眉頭道。
大明的開國六國公,特別是現在還是大明開國初期,所以他們都身兼重任。
而且即便是他們能同意,他們家老爺子也不可能同意。
畢竟將這些將領,全部送進洪武軍事學院,雖然對未來有所益處。
但對於現在的朝堂政治體係,肯定會造成不小的衝擊。
所以不僅僅是要考慮長遠問題,也要考慮眼下的問題。
不能真的隻顧頭,不顧屁股。
“六國公隻是震懾,而對於叔伯們的軍事造詣,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確很強。”
“所以洪武軍事學院,隻有軍事理論,但實踐出真知,所以能教導的東西很少。”
“可問題是開辦洪武學院的初衷,不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軍事素養嘛?”
“也就是恪守軍紀,讓他們明白,身為軍人的天職那是守土保國,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這是當務之急。”
“然而往長遠看來,軍事學院的設立,也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大明提供軍事人才。”
“從而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對軍事力量的控製和統一指揮,減少地方勢力對軍隊的私人影響,從而鞏固皇權和國家的統一。”
“還有促進軍事的技術創新,集中資源進行軍事科技的研究與教學。”
“比如火器的改良與使用、新型戰術的開發等,加速軍事技術的進步和在軍隊中的普及。”
“再者,將禮法與軍事相結合,便可以塑造出既有高度紀律性又忠於大明的軍人,加深軍隊對大明的認同感和國家使命感。”
“而且還能推動軍事教育,減少不穩定的因素,所以你們想想,這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
麵對兩兄弟的疑問,朱棡又是緩緩出聲道。
說白了,就是淮西勳貴的能力很強,但素質普遍不高。
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大明不僅僅需要能力很強的將領,更需要的是素質與能力相同的將領。
所以淮西勳貴要麽更進一步,擁有幾乎堪比後世的軍事素養,要麽就可以提前退休。
畢竟已經登上了這一艘船,所有的改革就已經注定,那大明就是無路可退。
要麽奠定千年王朝的極盛,要麽就是如曆史,三百年而過的大明江山。
但是讀過那段殘酷曆史的朱棡,絕對不會這般輕易的放棄。
所謂的奠定,隻是為了強盛。
可是這強盛,絕對不能是曇花一現,而是要長此以往,哪怕是日後中原淪陷,大明傾覆,也得是我們自己人在爭。
而不是異族入侵中原。
心念所至,朱棡又是看向了東北方向,眼中又是泛起一抹難以平複的複雜,還有恨意。
不管是建州女真、還是小島扶桑。
大明也勢必東出,特別是扶桑。
不滅倭寇,誓不歸還!
隻要進入了黃海範圍,就算入侵了,也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至於西邊,沒了北元,真要有戰事將起,完全可以從草原出兵。
而且,從位置來說,北平府距離北極點與赤道點的直線距離正好相差不多。
但如果遷都西安的話,從地圖上,依照從目前版圖來看,好像是在中間位子,但是沒有看到西安最大的弊端,就是限製了發展。
往東走雖然地勢相對平緩,但往西的川蜀之地走依然是難於上青天,真要有什麽問題了,離得近照樣擋你幾十年進不了川蜀之地。
所以離得近並不代表就能處理的了,這是從古至今的問題,哪怕是後世也有先例,就是一根難啃的骨頭。
那西邊顧不了,海上更顧不了,尤其是海上,都城遠離大海,所以兩代重視並不足以。
畢竟原本曆史上定都在北平府,可思想受限製,還是開始了閉關鎖國。
那朱棡所要做的,就是定下千年大計。
還有就是通過海上,古代條件的版圖可以擴張到印度,都能建立起有效的聯係。
想想,元朝為啥往西版圖那麽大,就是因為草原出兵中東方便,而北京背靠燕山,而且還有長城,其實穩的很。
特別是定都北京還能更好的促進南北方融合,但定都在西安,肯定就不行。
而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麵出兵,都逃不開兩個必要的因素。
一個是從草原出兵,就得組建鐵騎,還有就是從海上出兵,就是得組建海軍。
剩下的一個就是一定要將朝鮮納入版圖,這樣就可以形成三麵環山,一麵大海的防禦姿態。
尤其是在東北亞的地緣政治之中,這樣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半島北部的山脈可以成為天然屏障,而東臨日本海、西瀕黃海的海岸線則提供了廣闊的海域空間。
而且在渤海與黃海的交界線上建立軍事基地,不僅可以加強海上防禦,還能提升對周邊海域的控製能力。
同時在這些島嶼上,修築炮台和海軍補給點能夠支持海軍力量的部署與行動,確保海上航線的安全。
也能作為前哨站,增加預警時間,對潛在的海上威脅形成威懾。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海麵戰略縱深布局。
再者提出遷都北平府,並直轄天津,利用天津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海運,是一個基於地理條件的戰略設想。
而且在以後,明成祖朱棣也實施了類似的國策。
那就是將首都從南京遷移到北平府,並改名為北京,同時加強了對北方邊疆的控製和對海運的重視。
還有天津因其靠近渤海灣的地理位置,自然成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對促進南北物資交流、加強與海外的聯係起到了關鍵作用。
那按照這般推演,明朝就可以提前進入大航海時期,從而一騎絕塵,遠超海內外。
但這其中也有弊端,那就是北平府太冷,又是小冰河時期,所以這個地利不錯,但天時不行。
可若是明朝擁有了中南半島,那這個問題,其實就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拿下中南半島,所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
一來,擁有中南半島,就相當於擁有了巨大的糧食儲備。
二來,經濟與戰略價值巨大,控製中南半島意味著打開了通往東南亞及印度洋的門戶。
增強了海上貿易路線的安全,促進經濟繁榮,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資源。
此外,這還能增加戰略縱深,緩衝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
至於文化與政治整合,以當前世界為例,明朝占據主導性的霸主地位。
所以壓根不用擔心,隻要大明兵鋒所至,朱棡就幾乎一萬種方法,將中南半島完全納入版圖。
朱標自然也是聽明白了朱棡的意思,隨即便是點了點頭,遷都北平府,的確是個好主意。
“可要是將京師遷往北平府,我們把老四遷到哪裏?”
朱樉卻是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看向朱棡與朱標道。
北平府乃燕王朱棣的藩鎮,也就是他們家老四的王藩之所在。
那要是定都在了北平府,將燕王朱棣遷去哪裏?
畢竟那裏自古就是燕地,總不可能讓朱棣名不副實吧?
“到時候給他改個封爵,徙封藩鎮,不就可以了。”
朱棡與朱標皆是不在意的擺了擺手。
於國之大義,朱棣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且都城豈能作為藩鎮,所以一旦定都北平府,朱棣的藩鎮肯定是要遷徙。
因為宗室藩王製,遲早是要改革的,況且朱棡對於朱棣的布局,乃是海外諸國,裂土封王。
所以在大明是什麽王爵,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後。
“那再過幾年,就可以向老爺子提議,將都城遷往北平府。”
朱標又是開口道。
“哪有那麽容易?”
“恐怕還得再過十幾年才能遷都,因為戰略布局現在才開始。”
“著手清理完吐蕃,以懷柔政策對烏斯藏,其實很大意義上就是為了穩固西南邊患。”
“還有其本身的戰略價值,都是不足以忽視的。”
“但它針對於眼下的大明,其實在根本意義上,還無法體現出它的價值,所以沒必要大動幹戈。”
“而真正能對我大明起到作用的,就是直出雲南,拿下安南、緬甸、老撾,從而掌控整座中南半島。”
朱棡的眼中又是泛起一抹精光道。
“中南半島?”
朱標與朱樉異口同聲道。
現在的這個時期,中南半島並沒有統一的稱呼,因為它包含多個國家與政權。
所以朱標與朱樉想不明白,也很正常。
“因為他們在我大明以南的方向,所以我將其稱呼為中南半島。”
朱棡想了想,方才開口道。
“那為什麽一定要拿下這個所謂的中南半島?”
朱標先是點了點頭,並沒有過多在意,反而是問道。
“隻有一點,我們就一定要拿下中南半島。”
提起這一茬,朱棡直接開口道。
“哪一點?”
朱標也是好奇道。
“我派人調查過,中南半島的氣候溫暖,極其適合種植糧食,所以那裏的糧食產出巨大。”
“那要是我們掌控了中南半島,那它就可以成為我大明的糧倉,而且以我的估計,養活現在的大明人口,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大明也有糧食產出,雙重保障之下,我大明的百姓就不用再餓肚子了。”
“而且中南半島的地理位置,更是有利於我大明戰略的部署。”
“所以這個中南半島,不管它上麵有多少政權,多少國家,都要使其滅亡,將其並入我大明。”
朱棡緊了緊身上的衣袍,便是道。
糧食,永遠是一個國家的重點。
因為有糧食,人口才會成倍的增長。
這就足以體現出中南半島的價值,是烏斯藏永遠無法媲美的。
“按照你說的,我的確很心動。”
“但是想拿下中南半島,真的有你說的這麽容易?”
朱標的眼中閃過一抹心動,但還是搖了搖頭道。
這可不是麵對一個政權,而是麵對極多的政權。
所以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大明真的能啃得動這塊肉骨頭?
恐怕也不容易。
“就算它是一塊難啃的強骨頭,大明也得給它啃下來。”
“而若是沒有人領兵,那就由我來領兵。”
朱棡擺了擺手道。
畢竟布了這麽久的局,豈能因為一句難啃,就真的鬆手。
那這趟子大明,朱棡豈不是白穿了?
而且現在的大明很強,強大到讓人發指。
所以想拿下中南半島,其實並不難,而且想要做到人口大融合,依照目前的這個時代,反而會更加的容易。
還有就是如此一來,中南半島便永遠與大明難以割舍,後世的皇帝也不會想放棄這些領土。
那經過一代一代,又一代,大明如何不能強盛?
這天下也終將會走向盛世的頂峰。
“對了,還有就是將咱們的那些叔伯,留在京師的原因,一也是在為中南半島做準備。”
“因為咱們的那些叔伯,都是開疆拓土的猛將,所以從陸地進軍,拿下中南半島,咱們的那些叔伯,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隻不過這性子,確實得給他們改一改,以免日後惹出禍端,我們難以收場。”
“所以我打算在京師修建一座以軍事為主題的學院,將咱們的這些叔伯,還有軍中有才能的將領,全部送進去。”
“從而將他們打造成具備一定軍事素養的大明高級將領。”
“也就是洪武軍事學院,立世於應天府,廣攬天下軍武之才,橫刀立馬。”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
頓了頓,朱棡又是看向朱標笑著說道。
“洪武軍事學院?”
朱標的眼中閃過一抹思索,便是搖了搖頭道:“以咱們那些叔伯的能力,誰能教導得了他們?”
洪武軍事學院若是培養年輕人才,那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但若是想培養那群老油條,戰場上的殺才,伱這純純開玩笑了。
他們哪個不是攻城掠地、開疆拓土的猛將?
所以誰去教導他們?
誰能教導他們?
更別提他們這群叔伯服不服管束,會不會惹出亂子。
甚至朱標都不用想,一旦開辦洪武軍事學院,他們這群叔伯絕對會鬧翻天,然後各種借口推脫,絕對不可能報道。
“開國六國公,哪個不能教導他們?”
朱棡的嘴角倒是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道。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是六國公政務繁忙,而且身兼要職,真的有時間去教導咱們的那些叔伯?”
朱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但還是挑起眉頭道。
大明的開國六國公,特別是現在還是大明開國初期,所以他們都身兼重任。
而且即便是他們能同意,他們家老爺子也不可能同意。
畢竟將這些將領,全部送進洪武軍事學院,雖然對未來有所益處。
但對於現在的朝堂政治體係,肯定會造成不小的衝擊。
所以不僅僅是要考慮長遠問題,也要考慮眼下的問題。
不能真的隻顧頭,不顧屁股。
“六國公隻是震懾,而對於叔伯們的軍事造詣,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確很強。”
“所以洪武軍事學院,隻有軍事理論,但實踐出真知,所以能教導的東西很少。”
“可問題是開辦洪武學院的初衷,不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軍事素養嘛?”
“也就是恪守軍紀,讓他們明白,身為軍人的天職那是守土保國,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這是當務之急。”
“然而往長遠看來,軍事學院的設立,也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大明提供軍事人才。”
“從而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對軍事力量的控製和統一指揮,減少地方勢力對軍隊的私人影響,從而鞏固皇權和國家的統一。”
“還有促進軍事的技術創新,集中資源進行軍事科技的研究與教學。”
“比如火器的改良與使用、新型戰術的開發等,加速軍事技術的進步和在軍隊中的普及。”
“再者,將禮法與軍事相結合,便可以塑造出既有高度紀律性又忠於大明的軍人,加深軍隊對大明的認同感和國家使命感。”
“而且還能推動軍事教育,減少不穩定的因素,所以你們想想,這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
麵對兩兄弟的疑問,朱棡又是緩緩出聲道。
說白了,就是淮西勳貴的能力很強,但素質普遍不高。
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大明不僅僅需要能力很強的將領,更需要的是素質與能力相同的將領。
所以淮西勳貴要麽更進一步,擁有幾乎堪比後世的軍事素養,要麽就可以提前退休。
畢竟已經登上了這一艘船,所有的改革就已經注定,那大明就是無路可退。
要麽奠定千年王朝的極盛,要麽就是如曆史,三百年而過的大明江山。
但是讀過那段殘酷曆史的朱棡,絕對不會這般輕易的放棄。
所謂的奠定,隻是為了強盛。
可是這強盛,絕對不能是曇花一現,而是要長此以往,哪怕是日後中原淪陷,大明傾覆,也得是我們自己人在爭。
而不是異族入侵中原。
心念所至,朱棡又是看向了東北方向,眼中又是泛起一抹難以平複的複雜,還有恨意。
不管是建州女真、還是小島扶桑。
大明也勢必東出,特別是扶桑。
不滅倭寇,誓不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