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明州府從此更名為寧波府,胡惟庸真是個能臣。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能想到朝廷這般無情。”
這被稱為李兄的讀書人,也是麵色蒼白道。
“我不管,你們現在必須拿出主意。”
“朝廷已經準備重新開科取士,要是我不能參加科舉?”
“我如何麵對鄉親四鄰,我如何麵對爹娘?”
“遊街示眾,讓朝廷收回旨意的是你們。”
“既然你們幾個是我們領頭的,伱們就拿出一個主意,要不然我與你們絕不罷休。”
相較於那個王姓的讀書人,別的讀書人可沒有這麽好的語氣,甚至臉色都已經是紛紛的冷了下來。
就連絕不罷休這種話,也是脫口而出。
足以見得,比之利益,什麽都是浮雲。
而他們聚在一起,雖然是受了有心人挑撥,但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畢竟無利不起早,浙東這麽多讀書人,為什麽就他們參加了遊街示眾,逼迫朝廷退步?
還不是有些讀書人心裏明白,朝廷不可能退步,要不然江南那裏,早就已經過不去了。
可朝廷還不是平穩度過?
但是眼下的這群讀書人就是想不明白,怎麽勸都沒有用。
就一定得遊街示眾,想要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並且在民眾間獲取一定的話語權。
可殊不知,經過這麽一鬧,他們的名聲早就已經臭了,簡直是臭不可聞。
百姓之間更是多有鄙夷。
甚至就連那些未曾參與的讀書人,也都要遭受其連累,走到哪都招白眼。
那各種議論的聲音,不說是明州府,就是整座浙東也都是家家戶戶,街坊四鄰,侃侃而談。
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短短幾日間,就已經席卷到了各大州府。
“別吵了,你們現在就是殺了我,又有什麽用?”
“朝廷的聖旨已經下了,我們這群出頭鳥,根本翻不了身。”
“就算是哭爹喊娘,又能有什麽用?”
“朝廷會對我們心生憐憫?”
“反正我不覺得自己有錯,如果我多年讀書,還是與老百姓無異,那這個書,不讀也罷。”
麵對吵吵鬧鬧的牢房,還有已經張開的牢門,李姓讀書人咆哮一聲後,便是甩袖離開了牢房。
看的在座的所有讀書人,皆是麵麵相覷。
可都沒有勇氣攔下他!
畢竟身份地位不同,這個李姓讀書人,名為李子文,可不是寒門子弟,而是豪強出身。
其家族李家,也是盤踞在明州府的豪強大戶,所以這也得見其可悲。
人家李子文說不當官了,還有其家族養著,可是他們?
真的惹惱了李子文,這明州府,他們絕對待不下去。
但這又能怪誰?
誰讓他們輕信李子文的話,遊街示眾,想要逼迫朝廷退讓。
現在更是被架在了空中,上下為難,心中雖然有滿腔的怨憤,也不敢表達出來。
可不敢對付李子文,但跟李子文合起夥來組織這場遊街示眾的,也不過是李子文的狗腿子。
所以得罪得起。
隻見大牢之中,這群讀書人已不見往日的溫良醇厚,反而都是冷著臉,一擁上前,便是想將跑路的這幾個狗腿子,通通攔了下來。
然後就是求饒聲,哀嚎聲四起。
就仿佛要將所有的怨氣宣泄出來。
看到這群差役們,臉上也都再次閃過鄙夷之色。
但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李子文剛剛的話語,也被這群差役們記了下來。
畢竟多年讀書,還是與百姓無異,那這個書,不讀也罷。
可是能做好多文章。
就比如.
“嗬嗬,國公爺,你瞧瞧這個李子文的話。”
“讀書就是為了當官,當官就是為了與百姓劃清界限。”
“這番言論一出,使其席卷浙東,輿論的走向就會瞬間翻轉過來。”
“朝廷也不會再擔任任何壓力,縱然有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會引以不恥。”
胡惟庸看著手上的信函,便是轉頭看向李文忠笑嗬嗬道。
“這群混賬,當官不為民做主,隻想與百姓劃清界限。”
“要是朝廷都是這種官員,我大明的江山頃刻間就會被顛覆。”
“將這封信函,八百裏加急送回朝廷。”
“至於胡相國想怎麽辦,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我現在就去李家走一趟,我倒是要好好問問這個李子文,如果當官就是為了與百姓劃清界限,那真是妄讀聖賢書,枉為讀書人。”
“這樣的人,有何臉麵去見大成至聖的先師孔夫子?”
“有何臉麵去見華夏的列祖列宗、諸多先賢?”
李文忠的臉上也是閃過一抹壓製不住的怒意,便是“砰”的一聲起身道。
“對於這些還在負隅頑抗的士紳豪強,國公爺不用再留情了。”
“先從明州府開始,若還有心存僥幸者,不負國法者,舉家流放,抄沒家財。”
“還有就是對於百姓的救濟,也不能不管不顧,通知新到任的官吏,讓他們開倉賑濟百姓,為百姓修繕房屋。”
“怎麽樣也要先讓百姓吃飽肚子,能夠抵禦寒冬。”
“這也是殿下的意思。”
“不用估計支出,能救活一個百姓,就是功德。”
胡惟庸也是緩緩起身,又是輕輕拍了拍腦袋道:“對了,殿下還說過,讓錦衣衛全程監察賑濟情況,要讓所有的百姓,都能挺過這個寒冬。”
不知道為什麽,往年還算好的明州府,這幾年愈發的寒冷,就連不常見的雪,這幾日也是落了下來。
所以這對百姓,又是一場殘酷的考驗。
能不能活下來,都要看朝廷如何賑災。
所以在這件事上,根本馬虎不得,畢竟別人不知道,朱棡豈能不知道?
此時的明朝身處於小冰河時期,所以朱棡親自下命,各大州府需要不留餘力的救濟災民。
甚至就連錦衣衛,這幾日也都是分散了出去,分別派往了各大州府,緊緊的盯著賑災。
而且,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之法,為了杜絕有人從中貪汙自肥,朱標也是下旨,賑災施粥,筷子浮起,人頭落地,皆由錦衣衛監察。
對了,值得一提的就是毛驤這個混賬,經曆過那日以後起,也重新被委以重用,此次賑濟災民的所有事宜,也都是由毛驤負責。
所以這哥們幹的絕對賣力,世事都是親自過目。
隻不過喝花酒,卻是已經喝不上了。
因為,朱棡給毛驤找了個如花似玉的婆娘,現在日子過得美滋滋,還喝個屁的花酒。
“嗯。”
李文忠點了點頭,便是一甩袖子,離開了府堂。
同時心中也是暗道一聲可惜。
這個胡惟庸絕對是治國之大才,辦起事來雷厲風行,心思更是極其縝密,絕對不可能有所疏漏。
可惜這樣的一個大才,竟然不能為朝廷所用,這何嚐不是一種損失?
所以啊,做官,特別還是大官,還是應該少一點心思,要不然,容易死。
隨後,朝廷的官差,便是在錦衣衛的監察下,在明州府的各大街巷,都是豎起了賑災棚,並且熬起了賑災粥。
同時也是派出了許多差役,不僅告知了全城百姓,更是為百姓修繕房屋,提供被褥。
對此,圍在賑災棚前,一邊烤火,一邊喝粥的百姓,都是流下了眼淚。
望著碗裏稠稠的粥,心中對於朝廷的仁慈,更是無比的感恩戴德。
甚至有自發者,紛紛看向京師的方向,極其正色的磕了幾個響頭。
而這一樁樁,一件件,可不僅僅是發生在明州府,雖然較遠的地方,錦衣衛還沒有趕到,但距離京師附近的周邊地區,都已經開始了賑濟工作。
“嘭!”
“朝廷還真是會收買人心!”
茶盞碎落的聲音響起,李家家主李然目光陰沉道。
朝廷在明州府賑濟百姓,自然瞞不過士紳豪強的耳目。
所以不僅僅是李家知曉,就連諸多士紳豪強也都是得到了消息,目光也是陰晴不定。
隻不過還沒有陰沉多少時間,一騎人馬真是踏破了他們的府門,一時之間,雞飛狗跳。
也就是百姓的歡呼雀躍,得以活命。
而對於這些不法的士紳豪強,朝廷也是當機立斷,毫不留情。
同一時間,身穿鎧甲的李文忠騎著戰馬,直接破開了李家的府門,大批兵馬蜂擁而入。
聞聲,李然與李家一眾人也是踏出了正堂,看向了騎在馬上的李文忠,眼中閃過錯愕之色。
“你就是李然?”
手持馬鞭的李文忠,依舊騎在馬上,微微眯了眯眼道。
“在下正是。”
李然雖然沒能搞明白情況,但還是連忙躬身道。
“可知道本公是誰?”
李文忠依舊眯著眼道。
“曹國公。”
李然的嘴角微微抽動,便是道。
本公?
能以此為自稱,就已經說明了其身份,除了曹國公李文忠,還能是誰?
“跟你作為本家,本公當真是不恥。”
李文忠的臉上依舊淡漠,便是嘲諷道。
“國公爺,何出此言?”
李然的麵色微微一變道。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李家意下如何?”
李文忠懶得搭理李然,便是懶洋洋的開口問道。
“朝廷之策,我李家自當遵守。”
李然的心下一沉,但看著這滿院的兵馬,縱然再多的不願,也唯有點頭道。
“好。”
“除李子文以外,李家上下,全部抓起來。”
眼見李然點頭,李文忠便是揮了揮手,下令道。
“國公爺,我李家已經同意,為何還要將我們抓起來?”
對此,李然的麵色直接驚變,便是急忙脫口而出。
“你勾結官府,壓榨百姓,你更是為此抹去了不少的醃臢惡事,你以為本公不知道?你以為能瞞得過朝廷?”
“與你勾結的官吏,已經全部招供,你罪大惡極,也該有此下場。”
“不過你放心,除有罪者以外,朝廷不會連座,舉家流放嶺南,而這已經是法外開恩。”
李文忠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然,便是繼續道:“至於你那個兒子,不用流放,本公做主了,將他留在明州府。”
話罷,李文忠也是沒了問話李子文的心思,畢竟對於李子文這樣的螻蟻,也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棋子。
所有的價值,也都是那句逆天言論。
那李文忠有了一個更好的想法,那就是將李子文一個人留在明州府,看看他的下場,究竟會是什麽樣子的?
至於李家,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因為此時此刻,明州府的所有士紳豪強,幾乎都在發生著這一幕。
縱然悲憤交加,麵色蒼白,無能為力,可他們也不敢開口隨意辱罵。
為什麽?
因為一旦罵了,就不是舉家流放嶺南,而是抄家滅族,滿門抄斬。
一瞬間,李然心中所有的陰謀詭計,都是付之東流。
而這點微不足道的陰謀詭計,對於大明這尊龐然大物而言,根本掀不起一絲絲的浪花。
畢竟從一開始,大明就沒有將他們視作對手,最多就是攔路的小石子,根本不會影響大勢。
“胡相國,太子殿下有旨,從今日起,明州府更名為寧波府。”
也是此時,朝廷又是傳來一道旨意,便是將明州府更名為寧波府。
“臣領旨。”
胡惟庸連忙躬身領旨。
至於原因,胡惟庸自己都想得明白,又何必再問一嘴?
無非就是忌諱國號之中的“明”字。
畢竟大明天下,乃是包攬天下。
而明州府隻是一府之地,卻占據。“明”字。
這對於朝廷來說,寓意不美,所以胡惟庸剛到明州府,就已經知曉,朝廷肯定會更改府名。
而且改個名字也好,因為明州府之事,今日基本上已經定下,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至於算賬,那是戶部的事情,胡惟庸從頭到尾都沒有管過。
隻不過有李文忠在一旁,胡惟庸總覺得這一回,損失了太多東西。
畢竟光是江南,胡惟庸就從中私自扣下了許多財物,包括田畝。
隻是胡惟庸的手法比較高明,這些田畝名義上還是屬於百姓,但私下裏還是有一些士紳豪強管控,幫助胡惟庸斂財。
但他以為能瞞得過朝廷,殊不知,朝廷不僅知道,而且都一筆一筆的給胡惟庸攢著。
銀子嘛,田畝嘛,胡惟庸不過是代替朝廷保管,再過些時日,也就該全部歸屬於朝廷了。
這被稱為李兄的讀書人,也是麵色蒼白道。
“我不管,你們現在必須拿出主意。”
“朝廷已經準備重新開科取士,要是我不能參加科舉?”
“我如何麵對鄉親四鄰,我如何麵對爹娘?”
“遊街示眾,讓朝廷收回旨意的是你們。”
“既然你們幾個是我們領頭的,伱們就拿出一個主意,要不然我與你們絕不罷休。”
相較於那個王姓的讀書人,別的讀書人可沒有這麽好的語氣,甚至臉色都已經是紛紛的冷了下來。
就連絕不罷休這種話,也是脫口而出。
足以見得,比之利益,什麽都是浮雲。
而他們聚在一起,雖然是受了有心人挑撥,但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畢竟無利不起早,浙東這麽多讀書人,為什麽就他們參加了遊街示眾,逼迫朝廷退步?
還不是有些讀書人心裏明白,朝廷不可能退步,要不然江南那裏,早就已經過不去了。
可朝廷還不是平穩度過?
但是眼下的這群讀書人就是想不明白,怎麽勸都沒有用。
就一定得遊街示眾,想要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並且在民眾間獲取一定的話語權。
可殊不知,經過這麽一鬧,他們的名聲早就已經臭了,簡直是臭不可聞。
百姓之間更是多有鄙夷。
甚至就連那些未曾參與的讀書人,也都要遭受其連累,走到哪都招白眼。
那各種議論的聲音,不說是明州府,就是整座浙東也都是家家戶戶,街坊四鄰,侃侃而談。
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短短幾日間,就已經席卷到了各大州府。
“別吵了,你們現在就是殺了我,又有什麽用?”
“朝廷的聖旨已經下了,我們這群出頭鳥,根本翻不了身。”
“就算是哭爹喊娘,又能有什麽用?”
“朝廷會對我們心生憐憫?”
“反正我不覺得自己有錯,如果我多年讀書,還是與老百姓無異,那這個書,不讀也罷。”
麵對吵吵鬧鬧的牢房,還有已經張開的牢門,李姓讀書人咆哮一聲後,便是甩袖離開了牢房。
看的在座的所有讀書人,皆是麵麵相覷。
可都沒有勇氣攔下他!
畢竟身份地位不同,這個李姓讀書人,名為李子文,可不是寒門子弟,而是豪強出身。
其家族李家,也是盤踞在明州府的豪強大戶,所以這也得見其可悲。
人家李子文說不當官了,還有其家族養著,可是他們?
真的惹惱了李子文,這明州府,他們絕對待不下去。
但這又能怪誰?
誰讓他們輕信李子文的話,遊街示眾,想要逼迫朝廷退讓。
現在更是被架在了空中,上下為難,心中雖然有滿腔的怨憤,也不敢表達出來。
可不敢對付李子文,但跟李子文合起夥來組織這場遊街示眾的,也不過是李子文的狗腿子。
所以得罪得起。
隻見大牢之中,這群讀書人已不見往日的溫良醇厚,反而都是冷著臉,一擁上前,便是想將跑路的這幾個狗腿子,通通攔了下來。
然後就是求饒聲,哀嚎聲四起。
就仿佛要將所有的怨氣宣泄出來。
看到這群差役們,臉上也都再次閃過鄙夷之色。
但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李子文剛剛的話語,也被這群差役們記了下來。
畢竟多年讀書,還是與百姓無異,那這個書,不讀也罷。
可是能做好多文章。
就比如.
“嗬嗬,國公爺,你瞧瞧這個李子文的話。”
“讀書就是為了當官,當官就是為了與百姓劃清界限。”
“這番言論一出,使其席卷浙東,輿論的走向就會瞬間翻轉過來。”
“朝廷也不會再擔任任何壓力,縱然有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會引以不恥。”
胡惟庸看著手上的信函,便是轉頭看向李文忠笑嗬嗬道。
“這群混賬,當官不為民做主,隻想與百姓劃清界限。”
“要是朝廷都是這種官員,我大明的江山頃刻間就會被顛覆。”
“將這封信函,八百裏加急送回朝廷。”
“至於胡相國想怎麽辦,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我現在就去李家走一趟,我倒是要好好問問這個李子文,如果當官就是為了與百姓劃清界限,那真是妄讀聖賢書,枉為讀書人。”
“這樣的人,有何臉麵去見大成至聖的先師孔夫子?”
“有何臉麵去見華夏的列祖列宗、諸多先賢?”
李文忠的臉上也是閃過一抹壓製不住的怒意,便是“砰”的一聲起身道。
“對於這些還在負隅頑抗的士紳豪強,國公爺不用再留情了。”
“先從明州府開始,若還有心存僥幸者,不負國法者,舉家流放,抄沒家財。”
“還有就是對於百姓的救濟,也不能不管不顧,通知新到任的官吏,讓他們開倉賑濟百姓,為百姓修繕房屋。”
“怎麽樣也要先讓百姓吃飽肚子,能夠抵禦寒冬。”
“這也是殿下的意思。”
“不用估計支出,能救活一個百姓,就是功德。”
胡惟庸也是緩緩起身,又是輕輕拍了拍腦袋道:“對了,殿下還說過,讓錦衣衛全程監察賑濟情況,要讓所有的百姓,都能挺過這個寒冬。”
不知道為什麽,往年還算好的明州府,這幾年愈發的寒冷,就連不常見的雪,這幾日也是落了下來。
所以這對百姓,又是一場殘酷的考驗。
能不能活下來,都要看朝廷如何賑災。
所以在這件事上,根本馬虎不得,畢竟別人不知道,朱棡豈能不知道?
此時的明朝身處於小冰河時期,所以朱棡親自下命,各大州府需要不留餘力的救濟災民。
甚至就連錦衣衛,這幾日也都是分散了出去,分別派往了各大州府,緊緊的盯著賑災。
而且,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之法,為了杜絕有人從中貪汙自肥,朱標也是下旨,賑災施粥,筷子浮起,人頭落地,皆由錦衣衛監察。
對了,值得一提的就是毛驤這個混賬,經曆過那日以後起,也重新被委以重用,此次賑濟災民的所有事宜,也都是由毛驤負責。
所以這哥們幹的絕對賣力,世事都是親自過目。
隻不過喝花酒,卻是已經喝不上了。
因為,朱棡給毛驤找了個如花似玉的婆娘,現在日子過得美滋滋,還喝個屁的花酒。
“嗯。”
李文忠點了點頭,便是一甩袖子,離開了府堂。
同時心中也是暗道一聲可惜。
這個胡惟庸絕對是治國之大才,辦起事來雷厲風行,心思更是極其縝密,絕對不可能有所疏漏。
可惜這樣的一個大才,竟然不能為朝廷所用,這何嚐不是一種損失?
所以啊,做官,特別還是大官,還是應該少一點心思,要不然,容易死。
隨後,朝廷的官差,便是在錦衣衛的監察下,在明州府的各大街巷,都是豎起了賑災棚,並且熬起了賑災粥。
同時也是派出了許多差役,不僅告知了全城百姓,更是為百姓修繕房屋,提供被褥。
對此,圍在賑災棚前,一邊烤火,一邊喝粥的百姓,都是流下了眼淚。
望著碗裏稠稠的粥,心中對於朝廷的仁慈,更是無比的感恩戴德。
甚至有自發者,紛紛看向京師的方向,極其正色的磕了幾個響頭。
而這一樁樁,一件件,可不僅僅是發生在明州府,雖然較遠的地方,錦衣衛還沒有趕到,但距離京師附近的周邊地區,都已經開始了賑濟工作。
“嘭!”
“朝廷還真是會收買人心!”
茶盞碎落的聲音響起,李家家主李然目光陰沉道。
朝廷在明州府賑濟百姓,自然瞞不過士紳豪強的耳目。
所以不僅僅是李家知曉,就連諸多士紳豪強也都是得到了消息,目光也是陰晴不定。
隻不過還沒有陰沉多少時間,一騎人馬真是踏破了他們的府門,一時之間,雞飛狗跳。
也就是百姓的歡呼雀躍,得以活命。
而對於這些不法的士紳豪強,朝廷也是當機立斷,毫不留情。
同一時間,身穿鎧甲的李文忠騎著戰馬,直接破開了李家的府門,大批兵馬蜂擁而入。
聞聲,李然與李家一眾人也是踏出了正堂,看向了騎在馬上的李文忠,眼中閃過錯愕之色。
“你就是李然?”
手持馬鞭的李文忠,依舊騎在馬上,微微眯了眯眼道。
“在下正是。”
李然雖然沒能搞明白情況,但還是連忙躬身道。
“可知道本公是誰?”
李文忠依舊眯著眼道。
“曹國公。”
李然的嘴角微微抽動,便是道。
本公?
能以此為自稱,就已經說明了其身份,除了曹國公李文忠,還能是誰?
“跟你作為本家,本公當真是不恥。”
李文忠的臉上依舊淡漠,便是嘲諷道。
“國公爺,何出此言?”
李然的麵色微微一變道。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李家意下如何?”
李文忠懶得搭理李然,便是懶洋洋的開口問道。
“朝廷之策,我李家自當遵守。”
李然的心下一沉,但看著這滿院的兵馬,縱然再多的不願,也唯有點頭道。
“好。”
“除李子文以外,李家上下,全部抓起來。”
眼見李然點頭,李文忠便是揮了揮手,下令道。
“國公爺,我李家已經同意,為何還要將我們抓起來?”
對此,李然的麵色直接驚變,便是急忙脫口而出。
“你勾結官府,壓榨百姓,你更是為此抹去了不少的醃臢惡事,你以為本公不知道?你以為能瞞得過朝廷?”
“與你勾結的官吏,已經全部招供,你罪大惡極,也該有此下場。”
“不過你放心,除有罪者以外,朝廷不會連座,舉家流放嶺南,而這已經是法外開恩。”
李文忠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然,便是繼續道:“至於你那個兒子,不用流放,本公做主了,將他留在明州府。”
話罷,李文忠也是沒了問話李子文的心思,畢竟對於李子文這樣的螻蟻,也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棋子。
所有的價值,也都是那句逆天言論。
那李文忠有了一個更好的想法,那就是將李子文一個人留在明州府,看看他的下場,究竟會是什麽樣子的?
至於李家,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因為此時此刻,明州府的所有士紳豪強,幾乎都在發生著這一幕。
縱然悲憤交加,麵色蒼白,無能為力,可他們也不敢開口隨意辱罵。
為什麽?
因為一旦罵了,就不是舉家流放嶺南,而是抄家滅族,滿門抄斬。
一瞬間,李然心中所有的陰謀詭計,都是付之東流。
而這點微不足道的陰謀詭計,對於大明這尊龐然大物而言,根本掀不起一絲絲的浪花。
畢竟從一開始,大明就沒有將他們視作對手,最多就是攔路的小石子,根本不會影響大勢。
“胡相國,太子殿下有旨,從今日起,明州府更名為寧波府。”
也是此時,朝廷又是傳來一道旨意,便是將明州府更名為寧波府。
“臣領旨。”
胡惟庸連忙躬身領旨。
至於原因,胡惟庸自己都想得明白,又何必再問一嘴?
無非就是忌諱國號之中的“明”字。
畢竟大明天下,乃是包攬天下。
而明州府隻是一府之地,卻占據。“明”字。
這對於朝廷來說,寓意不美,所以胡惟庸剛到明州府,就已經知曉,朝廷肯定會更改府名。
而且改個名字也好,因為明州府之事,今日基本上已經定下,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也就是時間的問題。
至於算賬,那是戶部的事情,胡惟庸從頭到尾都沒有管過。
隻不過有李文忠在一旁,胡惟庸總覺得這一回,損失了太多東西。
畢竟光是江南,胡惟庸就從中私自扣下了許多財物,包括田畝。
隻是胡惟庸的手法比較高明,這些田畝名義上還是屬於百姓,但私下裏還是有一些士紳豪強管控,幫助胡惟庸斂財。
但他以為能瞞得過朝廷,殊不知,朝廷不僅知道,而且都一筆一筆的給胡惟庸攢著。
銀子嘛,田畝嘛,胡惟庸不過是代替朝廷保管,再過些時日,也就該全部歸屬於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