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紅樓]重生賈母榮華錄 作者:Fahrenheit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敢在糧草上做文章的“人物”一隻手都數得過來。林海自然也心裏有數,而這幾位“大人”之中,不惜付出大代價也一定要和榮國府過不去的也就那麽剩一位了。
不過為了他這麽一個新任刺史就做出這麽大陣仗,林海也不覺得自己一個人就能有這個“榮幸”。
據心腹幕僚所說,有黴味的米糧以及摻了些石頭充數的運糧車加在一起,差不多是這回到來的車輛總數一半左右了。
話說忠順王府在北疆也有不少門人,林海覺得那位世子遠遠沒到拿自己人的性命和安危來算計榮府的程度。
那麽……黴米和摻了啥時的糧包……可能早就有了,忠順王世子隻是借機推上一把而已。不管林海是否發現,完全查出後麵牽扯的官員,太子妃的那位娘家人都脫不開幹係。
忠順王世子這是“幫著”榮府和費家結仇呢。不過林海職責內的事兒他自然不會推脫。
派人先拖住那位押運糧草的官員,自己則帶著若幹心腹親自去驗看了那幾輛有大問題的運糧車。
自從西北平定,調運糧草比之前輕鬆了不知多少,而且在新米中摻上若幹陳米也算是尋常之事……隻是太子妃的娘家兄弟大約不知道這回連黴米都送了些過來,還生怕他這回無法獲罪,特地添了沙石進來——這就是畫蛇添足了。
若是些許黴米還可以說是保管不當,但憂心官位不保才決計瞞天過海;可混入沙石再和糧米一起裝進袋子……這可不是幾個人幾天時間就能辦到的。
要知道去年江南豐收,聖上才有底氣在今明兩年打殘北狄的精銳,好騰出手來收拾西南兩個隱患。而且聖上和先帝想法頗為相似,宗室們鬥歸鬥,在大事上卻不能含糊,尤其事關北疆大軍十數萬將士們的衣食住行。
這也是先帝對宗室比較軟弱,卻能狠得下心處罰算計賈赦的忠順王世子。
不過……既然忠順王想看榮府與費家不合,林海覺得裝模作樣地騙一騙他也不壞:忠順王世子計謀得逞之後,就不會再在這裏投入太多心思了。
隻是他的主意還是得找個機會偷偷告訴嶽父……自己寫信剖白有些著相,也顯得自己離京之後稍微遇上點麻煩就得向嶽父哭訴。
林海其實看得極準:他的嶽父嶽母都不太喜歡事無巨細地插手小輩的生活,無論公還是私。
因此林海便先公事公辦了,扣住了押運官,並用一封親筆信請來了駐軍統領,帶人製住了押運糧草的百餘軍士:若是這群人受了挑唆或是幹脆受命要鬧個大的,即使過錯不在林海這兒,他的宦海生涯也可差不多結束了。
不得不說,林海最為賈代善夫婦看重的地方還就是他十分細致且謹慎。至於聰明人,在官宦和世家圈子裏聰明人多了去了,但能在緊要時候還能把持得住,並一如既往的人就太少了。
話說京城榮府裏,賈代善與史令儀兩口子還真就在商量,讓聰明的小兒子也跟著大哥賈赦去南邊長長見識。
賈攸隻有二十出頭,身上還有秀才功名,大兒子剛剛滿月……這樣一個孩子丟到吃人不吐骨頭的江南官場,會不會拔苗助長?
史令儀還是猶豫了一回,結果還是決定對孩子們狠一點。尤其是賈攸懂事起,他爹就已經站穩了腳跟,這麽多年榮府榮寵不衰,這孩子行事上沒準已經有了些想當然了。
於是她直白道:“江南可不像京裏,大家好歹都要賣咱家一個麵子。”想了想,又道,“畢竟是天子腳下,郊外有禁軍和神策軍,甭管那幾位王爺心裏有多不舒坦,也還是不敢鬧騰得太過。”
賈代善默契接話道:“在江南,逼急了,什麽狠招陰招可都能往上使。得罪死了咱家,扭頭跑到西南,好歹能保住性命,再稍微鑽營一下,沒準兒還能得著重用呢。”
夫妻倆這樣說話,賈攸還就在邊上老老實實聆聽教誨。他雖然也挺高傲,卻十分懂得進退,而且為人也比較有擔當。和他侄子寶玉可不大一樣:寶玉是真心厭惡吃人的官場,可又甘心享受自己榮國公嫡孫的身份帶來的好處。
恃才放曠、清高自詡的才子可不這德行——不過賈代善和史令儀都承認,寶玉在詩詞上的才華和靈氣,其餘幾個兒子、孫兒實在都比不了。另外,寶玉還是府中性情最善良溫柔的孩子。
為了這個“異類”一些的兒子,賈政打罵全不起作用,便幹脆狠下心帶他到清苦的地方,拚命使喚他。據賈政的家信所說,見識過真正的民間疾苦,寶玉再沒無病呻吟過。
可對於賈攸,響鼓可不用重錘啊。
聽了父母閑聊一般說了幾句話,賈攸便知道時機到了,該他表一表決心了。於是他起身向父母深深一揖,“兒子明白,爹娘放心。”
賈代善看著媳婦微微一笑,旋即轉過頭來,徐徐道:“跟著你哥哥,多學多看少說話,凡事多琢磨,寧可不幹也別太殷勤而給別人留了話柄。切記,你哥哥和你都要以二皇子為主。”想了想,還是決定再多提點幾句,“你沒事兒多琢磨二皇子與五皇子行事上的差別吧。”
在西北經受重挫的二皇子已經無需像以前那樣左右逢源,會在諸多派係之間權衡利弊,他如今隻是一門心思地完成父皇交給他的任務:他既不怕聲名受損,更不介意多殺人立威。陰差陽錯之下,二皇子現在可是諸多皇子之中最為“純粹和鋒銳”的那個了。
聖上敢把這個兒子派過去,就一定不會忘記再給他帶上一柄尚方寶劍。而這樣“純粹與鋒銳”的二皇子是一定會引出宵小之輩的。
若是真有官員和當地將士勾結並行那大逆之事,賈赦正好也可借機敲打、清整一番。
不得不承認,賈代善若是想耐心提點兒子,都當得起“無微不至”了。隻是這樣的機會,幾個兒子加在一起都沒趕上過幾回。
而史令儀靜靜聽著,神色和內心一樣平靜:其實她也不太擔心兒子們的安危。至於二皇子,受點小傷其實更有利於他製服江南那些老資曆的官員們。
而江南駐軍多年沒有經曆過戰事,無論是戰力還是裝備人數全不能跟大勝北地騎兵,軍中多是精銳兵卒將領的神策軍相提並論。
史令儀隻是害怕兒子一個一根筋,一個還年輕氣盛,到了江南遭人算計,毀了名聲這一輩子可就算完了。
在太平年代,像是殘暴、貪婪、不仁不義這幾樣,沾上一樣就沒什麽前程可言,哪怕他們的親爹是榮國公都一樣……
話說賈代善剛打發走小兒子,正喝茶潤喉的功夫,賈敏的家信便已經到了。
史令儀順手扯開蠟封,從信封裏拿出薄薄幾張信箋,就靠在丈夫身邊看起來。心中內容多是瑣碎家事,但行為措辭與女兒平時……可小有差別。
史令儀登時精神一震,將這信反反複複看了三遍,終於發覺這是首藏頭露尾……信。而且藏頭露尾得一點都不明顯。
句首第一個字和句尾的字,以及下個句首和句子的倒數第二字連起來,終於湊成了一句明白無誤的提醒。史令儀大驚,趕緊說給身邊丈夫,“竟然是糧草出了岔子,似乎牽連到了太子妃的娘家!”
事實可不止如此呢,在北疆擔任監軍的五皇子如何不樂意削弱太子妃娘家的勢力?因此他主張嚴辦。
可京營節度使是聖上的人,他哪能眼睜睜地看著北疆不穩?
而忠順王府的門人隻鬧著要補全糧草,大有不立即打開林海所在州府的糧庫填補上空缺,誓不罷休之意。
賈代善的故舊則跟林海的意思差不多:可別是這押運官監守自盜啊?畢竟軍糧一直以來都沒什麽問題。
其餘的幾座山頭分屬不同世家,有的跟聖上站在一邊,也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在暗裏還多方挑唆。
正經的消息比賈敏的家信晚上足足半天才傳到了京中。而這會兒,史令儀特地寫給太子妃的小紙條也早傳進了東宮,夫妻倆連對策都商量得差不離了。
正所謂步步領先,積攢起來可不就成了驚人的優勢。
對費家來說,也沒有遭遇措手不及。那位主管糧草調運的族人當時就遞了牌子,要進宮請罪。不得不舍掉了一個資質不錯的族人,費家多少還是有些不滿。於是在商議一些年輕官員的考評和去向時,稍微折騰了一下正任通判的史鼐,他從一個江南比較富庶的州府調到了北疆,新上司就是費家人——坦白講,若是將來大勝,史鼐也能跟著撈上點本錢,但若是出了什麽問題,他就成了替罪羊了。
正如林海所預料的那樣,榮府和費家還是別抱在一起得好,不然聖上在想著除掉宗室的時候,也會給這兩家都記上一筆。不過費家其實並沒有他想象得那麽寬容。
榮府雖然風光,但賈家族人不多,可費家那是傳承了多少年?林子大了,什麽奇鳥沒有啊?說實話,比起榮府那小貓兩三隻,聖上明顯更在意費家,萬幸……費家不掌兵,可他家的威望和資源卻不容小覷。
太子妃見過娘家人之後,心裏也憋了口悶氣:她的意思傳到娘家也沒什麽回應,而家裏似乎還覺得她有些婦人之仁,見識不夠……
等太子歸來,太子妃也不吐不快了,“不遇事兒都不知道他們這麽傲氣了。”
太子心說:嶽父那邊本來也不是一派和氣啊,隻是沒遇事兒才看著“天下太平”罷了。最近太子經常跟父皇閑聊,心得不少,“翹了尾巴就揍下去唄。”
太子妃仔細一琢磨,可不是嗎:娘家在江南也有不少族人,幹脆暗示下二皇子,不用網開一麵……說實在的,自家有些尾大不掉了,削掉些毒瘤腐肉,家族才有機會更進一步。不然資源也就是這麽多,卻要分給這麽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隻是悶在京城的忠順王世子卻無奈又有些氣憤:費家隻撿軟柿子捏一捏,算是怎麽回事兒!
而史家的報複……壓根就沒有。史騫可比忠順王世子更老謀深算:江南可是真正的是非窩,相對而言,北疆還稍微安穩一些呢。
初夏時節,糧草一事還未平息,榮府嫡長孫女兒賈瑗也要出嫁了。
北麵還有戰事,因此婚事也沒怎麽大操大辦——再說這真不是北靜王府和榮府展示力量的時候。父親和二弟都沒能出席,賈瑗小有遺憾。可到了洞房花燭的時候,這份遺憾也不剩什麽了。
她的夫婿水溶的確俊逸不凡,而水溶也是頭回湊得夠近,真真切切地端詳自己的媳婦——賈瑗可是當之無愧的美人,說水溶不滿意也必是口是心非。
不過席上祖父身體不適一直硬撐到了賓客散去,水溶還是有些不安,便和賈瑗略略解釋了一回,又去探望了祖父北靜王。結果這一夜他也沒回來:北靜王舊疾犯了,作為嫡長孫伺候盡孝自然不在話下。
聽說勢頭不太對,賈瑗也顧不上什麽規矩,換了頭麵和衣裳也到祖父那兒守著去了。
心驚膽戰了好幾天,北靜王還是撐了過來。他這一病,連賈代善都親自過來探望了幾回,好在隻是有驚無險。
而聖上也不必再到北靜王府探病了,自古君入臣門,臣子不死都不行啊。這規矩不僅是尊榮同時也是詛咒……
隔了半個月,就是寶釵的大喜之日。
此時賈赦和賈攸都已經離京,而庶子成親,還是娶繼室,賈代善夫婦自然不會到場。因此,水凝帶著賈璉過來略坐了坐,便回去了——下回,就是賈璉的親事,自家的事兒水凝都還沒預備妥當呢。
話說,西寧王這位庶子對局勢的看法和他的父親生母都不大一樣:西寧王之所以答應太子妃,給次子娶個商人之女,還是希望能借此和費家搭上關係。西寧王府如今在四王八公裏處境真不算太好,開國時的人脈到了他這一代,也基本不剩什麽了。
而在這位庶子看來,費家以後必定風光,可這幾年卻是難說了。爭鬥嘛,總得有個此消彼長的樣子。若是一方始終強大,占據著上風,那還鬥個什麽勁兒?直接認輸服軟得了。
原來這位頗有獨到見解的庶子,他軍中的上司正是賈代善的袍澤……耳濡目染之下,隻覺得暫且學著榮國公忠君、不爭權又不結黨的步調才更穩妥。不過他在大婚之後很快就發現,他的媳婦跟他想得也不是一回事兒。
因為寶釵正跟著她的婆婆,也就是西寧王的寵姬一起鬥王妃和世子妃呢……雖說寶釵也是逼不得已,但她比起朝廷大局,還是更關心自己眼前這一畝三分地。不培養、安插些自己的親信,這日子可過不安心——後宅陰私可是門大學問。
雖然夫妻縱有分歧,但寶釵容色嬌美,又賢惠溫婉,也是深為新婚夫婿所寵愛。
枕邊風一吹,男人鮮少有不暈頭轉向的。於是不久之後,薛蟠狠揍了個小富之家出身的公子,被人告官的時候,寶釵瞞著父母,動用了丈夫的名帖,把親哥哥救了回來。
而這位小公子在強撐了幾天之後,最終還是咽了氣。
幾乎是同時,北靜王也在家中平靜地閉上了眼睛。
寧府鳳姐在聽到消息之後,還長歎了一聲,“也是嫁過去就守孝……不能早早生下兒子,以後的日子可有得折騰了。”輕撫著自己的小腹,出了好一會兒的神:北靜王這一去,兒孫都要丁憂,能不能趁機給娘家謀個一官半職呢?
作者有話要說:準時的第二更啦啦啦。
爭取四月初完結~~現在看來,大約沒啥問題。
不過為了他這麽一個新任刺史就做出這麽大陣仗,林海也不覺得自己一個人就能有這個“榮幸”。
據心腹幕僚所說,有黴味的米糧以及摻了些石頭充數的運糧車加在一起,差不多是這回到來的車輛總數一半左右了。
話說忠順王府在北疆也有不少門人,林海覺得那位世子遠遠沒到拿自己人的性命和安危來算計榮府的程度。
那麽……黴米和摻了啥時的糧包……可能早就有了,忠順王世子隻是借機推上一把而已。不管林海是否發現,完全查出後麵牽扯的官員,太子妃的那位娘家人都脫不開幹係。
忠順王世子這是“幫著”榮府和費家結仇呢。不過林海職責內的事兒他自然不會推脫。
派人先拖住那位押運糧草的官員,自己則帶著若幹心腹親自去驗看了那幾輛有大問題的運糧車。
自從西北平定,調運糧草比之前輕鬆了不知多少,而且在新米中摻上若幹陳米也算是尋常之事……隻是太子妃的娘家兄弟大約不知道這回連黴米都送了些過來,還生怕他這回無法獲罪,特地添了沙石進來——這就是畫蛇添足了。
若是些許黴米還可以說是保管不當,但憂心官位不保才決計瞞天過海;可混入沙石再和糧米一起裝進袋子……這可不是幾個人幾天時間就能辦到的。
要知道去年江南豐收,聖上才有底氣在今明兩年打殘北狄的精銳,好騰出手來收拾西南兩個隱患。而且聖上和先帝想法頗為相似,宗室們鬥歸鬥,在大事上卻不能含糊,尤其事關北疆大軍十數萬將士們的衣食住行。
這也是先帝對宗室比較軟弱,卻能狠得下心處罰算計賈赦的忠順王世子。
不過……既然忠順王想看榮府與費家不合,林海覺得裝模作樣地騙一騙他也不壞:忠順王世子計謀得逞之後,就不會再在這裏投入太多心思了。
隻是他的主意還是得找個機會偷偷告訴嶽父……自己寫信剖白有些著相,也顯得自己離京之後稍微遇上點麻煩就得向嶽父哭訴。
林海其實看得極準:他的嶽父嶽母都不太喜歡事無巨細地插手小輩的生活,無論公還是私。
因此林海便先公事公辦了,扣住了押運官,並用一封親筆信請來了駐軍統領,帶人製住了押運糧草的百餘軍士:若是這群人受了挑唆或是幹脆受命要鬧個大的,即使過錯不在林海這兒,他的宦海生涯也可差不多結束了。
不得不說,林海最為賈代善夫婦看重的地方還就是他十分細致且謹慎。至於聰明人,在官宦和世家圈子裏聰明人多了去了,但能在緊要時候還能把持得住,並一如既往的人就太少了。
話說京城榮府裏,賈代善與史令儀兩口子還真就在商量,讓聰明的小兒子也跟著大哥賈赦去南邊長長見識。
賈攸隻有二十出頭,身上還有秀才功名,大兒子剛剛滿月……這樣一個孩子丟到吃人不吐骨頭的江南官場,會不會拔苗助長?
史令儀還是猶豫了一回,結果還是決定對孩子們狠一點。尤其是賈攸懂事起,他爹就已經站穩了腳跟,這麽多年榮府榮寵不衰,這孩子行事上沒準已經有了些想當然了。
於是她直白道:“江南可不像京裏,大家好歹都要賣咱家一個麵子。”想了想,又道,“畢竟是天子腳下,郊外有禁軍和神策軍,甭管那幾位王爺心裏有多不舒坦,也還是不敢鬧騰得太過。”
賈代善默契接話道:“在江南,逼急了,什麽狠招陰招可都能往上使。得罪死了咱家,扭頭跑到西南,好歹能保住性命,再稍微鑽營一下,沒準兒還能得著重用呢。”
夫妻倆這樣說話,賈攸還就在邊上老老實實聆聽教誨。他雖然也挺高傲,卻十分懂得進退,而且為人也比較有擔當。和他侄子寶玉可不大一樣:寶玉是真心厭惡吃人的官場,可又甘心享受自己榮國公嫡孫的身份帶來的好處。
恃才放曠、清高自詡的才子可不這德行——不過賈代善和史令儀都承認,寶玉在詩詞上的才華和靈氣,其餘幾個兒子、孫兒實在都比不了。另外,寶玉還是府中性情最善良溫柔的孩子。
為了這個“異類”一些的兒子,賈政打罵全不起作用,便幹脆狠下心帶他到清苦的地方,拚命使喚他。據賈政的家信所說,見識過真正的民間疾苦,寶玉再沒無病呻吟過。
可對於賈攸,響鼓可不用重錘啊。
聽了父母閑聊一般說了幾句話,賈攸便知道時機到了,該他表一表決心了。於是他起身向父母深深一揖,“兒子明白,爹娘放心。”
賈代善看著媳婦微微一笑,旋即轉過頭來,徐徐道:“跟著你哥哥,多學多看少說話,凡事多琢磨,寧可不幹也別太殷勤而給別人留了話柄。切記,你哥哥和你都要以二皇子為主。”想了想,還是決定再多提點幾句,“你沒事兒多琢磨二皇子與五皇子行事上的差別吧。”
在西北經受重挫的二皇子已經無需像以前那樣左右逢源,會在諸多派係之間權衡利弊,他如今隻是一門心思地完成父皇交給他的任務:他既不怕聲名受損,更不介意多殺人立威。陰差陽錯之下,二皇子現在可是諸多皇子之中最為“純粹和鋒銳”的那個了。
聖上敢把這個兒子派過去,就一定不會忘記再給他帶上一柄尚方寶劍。而這樣“純粹與鋒銳”的二皇子是一定會引出宵小之輩的。
若是真有官員和當地將士勾結並行那大逆之事,賈赦正好也可借機敲打、清整一番。
不得不承認,賈代善若是想耐心提點兒子,都當得起“無微不至”了。隻是這樣的機會,幾個兒子加在一起都沒趕上過幾回。
而史令儀靜靜聽著,神色和內心一樣平靜:其實她也不太擔心兒子們的安危。至於二皇子,受點小傷其實更有利於他製服江南那些老資曆的官員們。
而江南駐軍多年沒有經曆過戰事,無論是戰力還是裝備人數全不能跟大勝北地騎兵,軍中多是精銳兵卒將領的神策軍相提並論。
史令儀隻是害怕兒子一個一根筋,一個還年輕氣盛,到了江南遭人算計,毀了名聲這一輩子可就算完了。
在太平年代,像是殘暴、貪婪、不仁不義這幾樣,沾上一樣就沒什麽前程可言,哪怕他們的親爹是榮國公都一樣……
話說賈代善剛打發走小兒子,正喝茶潤喉的功夫,賈敏的家信便已經到了。
史令儀順手扯開蠟封,從信封裏拿出薄薄幾張信箋,就靠在丈夫身邊看起來。心中內容多是瑣碎家事,但行為措辭與女兒平時……可小有差別。
史令儀登時精神一震,將這信反反複複看了三遍,終於發覺這是首藏頭露尾……信。而且藏頭露尾得一點都不明顯。
句首第一個字和句尾的字,以及下個句首和句子的倒數第二字連起來,終於湊成了一句明白無誤的提醒。史令儀大驚,趕緊說給身邊丈夫,“竟然是糧草出了岔子,似乎牽連到了太子妃的娘家!”
事實可不止如此呢,在北疆擔任監軍的五皇子如何不樂意削弱太子妃娘家的勢力?因此他主張嚴辦。
可京營節度使是聖上的人,他哪能眼睜睜地看著北疆不穩?
而忠順王府的門人隻鬧著要補全糧草,大有不立即打開林海所在州府的糧庫填補上空缺,誓不罷休之意。
賈代善的故舊則跟林海的意思差不多:可別是這押運官監守自盜啊?畢竟軍糧一直以來都沒什麽問題。
其餘的幾座山頭分屬不同世家,有的跟聖上站在一邊,也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兒在暗裏還多方挑唆。
正經的消息比賈敏的家信晚上足足半天才傳到了京中。而這會兒,史令儀特地寫給太子妃的小紙條也早傳進了東宮,夫妻倆連對策都商量得差不離了。
正所謂步步領先,積攢起來可不就成了驚人的優勢。
對費家來說,也沒有遭遇措手不及。那位主管糧草調運的族人當時就遞了牌子,要進宮請罪。不得不舍掉了一個資質不錯的族人,費家多少還是有些不滿。於是在商議一些年輕官員的考評和去向時,稍微折騰了一下正任通判的史鼐,他從一個江南比較富庶的州府調到了北疆,新上司就是費家人——坦白講,若是將來大勝,史鼐也能跟著撈上點本錢,但若是出了什麽問題,他就成了替罪羊了。
正如林海所預料的那樣,榮府和費家還是別抱在一起得好,不然聖上在想著除掉宗室的時候,也會給這兩家都記上一筆。不過費家其實並沒有他想象得那麽寬容。
榮府雖然風光,但賈家族人不多,可費家那是傳承了多少年?林子大了,什麽奇鳥沒有啊?說實話,比起榮府那小貓兩三隻,聖上明顯更在意費家,萬幸……費家不掌兵,可他家的威望和資源卻不容小覷。
太子妃見過娘家人之後,心裏也憋了口悶氣:她的意思傳到娘家也沒什麽回應,而家裏似乎還覺得她有些婦人之仁,見識不夠……
等太子歸來,太子妃也不吐不快了,“不遇事兒都不知道他們這麽傲氣了。”
太子心說:嶽父那邊本來也不是一派和氣啊,隻是沒遇事兒才看著“天下太平”罷了。最近太子經常跟父皇閑聊,心得不少,“翹了尾巴就揍下去唄。”
太子妃仔細一琢磨,可不是嗎:娘家在江南也有不少族人,幹脆暗示下二皇子,不用網開一麵……說實在的,自家有些尾大不掉了,削掉些毒瘤腐肉,家族才有機會更進一步。不然資源也就是這麽多,卻要分給這麽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隻是悶在京城的忠順王世子卻無奈又有些氣憤:費家隻撿軟柿子捏一捏,算是怎麽回事兒!
而史家的報複……壓根就沒有。史騫可比忠順王世子更老謀深算:江南可是真正的是非窩,相對而言,北疆還稍微安穩一些呢。
初夏時節,糧草一事還未平息,榮府嫡長孫女兒賈瑗也要出嫁了。
北麵還有戰事,因此婚事也沒怎麽大操大辦——再說這真不是北靜王府和榮府展示力量的時候。父親和二弟都沒能出席,賈瑗小有遺憾。可到了洞房花燭的時候,這份遺憾也不剩什麽了。
她的夫婿水溶的確俊逸不凡,而水溶也是頭回湊得夠近,真真切切地端詳自己的媳婦——賈瑗可是當之無愧的美人,說水溶不滿意也必是口是心非。
不過席上祖父身體不適一直硬撐到了賓客散去,水溶還是有些不安,便和賈瑗略略解釋了一回,又去探望了祖父北靜王。結果這一夜他也沒回來:北靜王舊疾犯了,作為嫡長孫伺候盡孝自然不在話下。
聽說勢頭不太對,賈瑗也顧不上什麽規矩,換了頭麵和衣裳也到祖父那兒守著去了。
心驚膽戰了好幾天,北靜王還是撐了過來。他這一病,連賈代善都親自過來探望了幾回,好在隻是有驚無險。
而聖上也不必再到北靜王府探病了,自古君入臣門,臣子不死都不行啊。這規矩不僅是尊榮同時也是詛咒……
隔了半個月,就是寶釵的大喜之日。
此時賈赦和賈攸都已經離京,而庶子成親,還是娶繼室,賈代善夫婦自然不會到場。因此,水凝帶著賈璉過來略坐了坐,便回去了——下回,就是賈璉的親事,自家的事兒水凝都還沒預備妥當呢。
話說,西寧王這位庶子對局勢的看法和他的父親生母都不大一樣:西寧王之所以答應太子妃,給次子娶個商人之女,還是希望能借此和費家搭上關係。西寧王府如今在四王八公裏處境真不算太好,開國時的人脈到了他這一代,也基本不剩什麽了。
而在這位庶子看來,費家以後必定風光,可這幾年卻是難說了。爭鬥嘛,總得有個此消彼長的樣子。若是一方始終強大,占據著上風,那還鬥個什麽勁兒?直接認輸服軟得了。
原來這位頗有獨到見解的庶子,他軍中的上司正是賈代善的袍澤……耳濡目染之下,隻覺得暫且學著榮國公忠君、不爭權又不結黨的步調才更穩妥。不過他在大婚之後很快就發現,他的媳婦跟他想得也不是一回事兒。
因為寶釵正跟著她的婆婆,也就是西寧王的寵姬一起鬥王妃和世子妃呢……雖說寶釵也是逼不得已,但她比起朝廷大局,還是更關心自己眼前這一畝三分地。不培養、安插些自己的親信,這日子可過不安心——後宅陰私可是門大學問。
雖然夫妻縱有分歧,但寶釵容色嬌美,又賢惠溫婉,也是深為新婚夫婿所寵愛。
枕邊風一吹,男人鮮少有不暈頭轉向的。於是不久之後,薛蟠狠揍了個小富之家出身的公子,被人告官的時候,寶釵瞞著父母,動用了丈夫的名帖,把親哥哥救了回來。
而這位小公子在強撐了幾天之後,最終還是咽了氣。
幾乎是同時,北靜王也在家中平靜地閉上了眼睛。
寧府鳳姐在聽到消息之後,還長歎了一聲,“也是嫁過去就守孝……不能早早生下兒子,以後的日子可有得折騰了。”輕撫著自己的小腹,出了好一會兒的神:北靜王這一去,兒孫都要丁憂,能不能趁機給娘家謀個一官半職呢?
作者有話要說:準時的第二更啦啦啦。
爭取四月初完結~~現在看來,大約沒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