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國渠修成後, 鹹陽人口增長很快。


    勞作的婦人小孩常隨手帶著一個紡錘,將一團短棉搓成棉線,民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棉花已經從一開始做為保暖填充物,向紡織品進展。


    手搓的棉線粗細很不好控製,做出來的都是粗布,但這種柔軟輕膚的布料幾乎是一瞬間就俘獲了普通人家——它的產量太高了, 而且相比需要漚、砸、梳、抽的麻纖維,它隻要細心去除其中的棉仔, 就可以紡線做布。


    唯一的問題就是它太耗費地力, 種了棉的地得至少種上兩三年的菽豆或者苜蓿, 才能再來種棉。


    但問題不大,對普通的農人來說, 一件布衣,夠穿很長時間了。


    問題在於由於棉布價格上漲,讓種棉的農家多了起來,引起了秦國上層的重視。


    “棉占良田,益商賤農, ”王綰對這事非常緊張,上書秦王, “應令諸農歸禾, 禁種棉,以益田賦。勿複齊紈魯縞之事。”


    秦王看這奏書時,正是與阿江大戰後的休息時間, 拿工作當休息的王者微微一笑,隨手將奏書丟給了嚴江。


    “齊紈魯縞?什麽意思?”嚴江對有些典故還不是太熟悉。


    秦王於是解釋了這個事情。


    嚴江這才知道,戰國和後世之所以重農抑商,管仲是要負大半責任的!


    就是這個人,當年搞了個騷操作,讓齊國人隻能穿魯國的布,於是布價上漲,齊國訂單如雪花飛來,然後魯國一看,哇,有錢賺啊!於是荒廢種植業,大搞紡織業。眼看產業鏈已經建起來了,管仲突然說,對不起,你們的布我不要了!以後齊人隻能買齊布,不買不是齊國人!


    魯國傻眼了,布價一跌,國內鬧起了饑荒,辛苦做的布料便宜賣給齊國不說,還簽下大量不平等條約,堪稱曆史上第一例經濟戰,自此之後,各國君主對商人提高警惕,就怕再來這麽一回。


    嚴江聞此事,笑了出來:“此一時彼一時,若有齊國再行此事於秦,王上會如何處之?”


    要是齊國試試來操控的秦國市場……嘖,畫麵一定很美。


    秦王也勾起唇角:“如是,自應為大秦開疆拓土。”


    “商人之道,無非辨貴賤、調餘缺、度遠近而已,”嚴江抬指一彈,把奏書準確地丟到秦王案上,“王上試試想,若有能人,能十日織一匹布,供十人所需之衣,這十人便將自家織布之時日,盡數歸於種地,如此,地中產糧亦多,國中布亦多矣。”


    商人最重要的作用就在這裏,可以讓一個人專注少數事情,而非樣樣皆會,讓人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在專業領域。


    這想法非常新穎,秦王聽得甚是專注,卻問出另外一個理由:“若庶民因此重商賤農,何解?”


    農是一國之基,必得保萬無一失。


    嚴江道:“以立商法,苛之以稅,使物貴,民不大賺,自然勤於農事。”


    後世商品社會時,哪怕國家再大喊著耕地紅線,也阻止不了耕地的荒廢,但就如今秦國這點市場,想發展商品經濟無疑是想多了,漢朝輕徭薄賦了近百年,也才有一點步入商品社會的意思,但還沒來得及冒苗頭,立刻就讓漢武帝敗光了。


    秦王何等聰慧之人,拿著奏書思考數息,突然道:“當年管仲以鹽鐵富國,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阿江昔日所言,便是此理?”


    嚴江微微挑眉,冷笑道:“王上可是還惦記著以鹽鐵苛稅之事?”


    壟斷鹽鐵,無形加稅,讓庶民感覺不到被拔毛了,他們隻會覺得:啊,我沒買什麽東西啊,怎麽錢就花光了呢?辛苦了一年,這犁壞了得修,完蛋,今年存的那點錢又搭進去了……


    秦王的微微一笑:“吾近日再讀《管子》,所獲良多,齊王曾問管子:若先以鹽鐵取民用之無形,又重稅苛之,當如何?”


    “管子如何說?”嚴江也來了興趣。


    秦王悠悠道:“管子曰:此桀紂之行,必國滅也。”


    嚴江不由得讚這位先賢的厲害,說的太對了。


    秦王政微微一歎:“你既不願為政,便多說些見識,吾非霸道獨見之人,必是能聽的。”


    他言語裏帶著一絲蕭索,甚至還有點因為自己不想信他的小委屈,雖然知道他必定是裝的,但嚴江覺得自己根本扛不住,不由得坐到他身邊攬腰安慰:“我所知亦不多,隻是你心誌甚大,自然要謹言慎行些。”


    “你信我?”秦王轉頭凝視他,不言不語,隻是眸光微垂,甚是失落的模樣。


    他生得俊美霸氣,突然間這麽來一下,嚴江不由自主靠近道,指天勢日地保證:“你想知些什麽,我能講的,說予你便是,上邪為證,我怎麽會不相信你呢?”


    被美色所惑之下,他保證肯定不會瞞著阿政什麽事情,一定知不無言言無不盡,甚至在後來的戰鬥中,答應了一些甚是過分的要求以證清白。


    秦王政也保證會克製自己的稱霸欲望,以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絕對不會搜刮太過,相信我就是了。


    老虎花花在一邊趴著,看到兩腳獸騙人騙己的表演,不屑地轉頭。


    作為一隻成熟的大老虎,它已經明白,那兩人和那鳥一樣,一個聲調都不能相信。


    ……


    次日,嚴江和秦王微服私訪,開始做了阿江說的“調研”。


    其實這事可以用鳥過來的,但秦王覺得和阿江同出同入更能讓他心情愉悅,便當做春日踏青,與阿江上山下鄉,研沒做多少,倒是一起釣魚一起燒烤,縱馬漁獵,體會著自由的氣息。


    如今的關中一畝地可產麥兩石,最關鍵的是五月收麥後,可以補種菽,種菽時間甚短,三月可收,待到十月,又可種冬麥,一地兩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產率,而豆子榨油做醬,都是對庶民非常有用的補充。


    而以前需要休耕的土地種上苜蓿後,關中飼養三牲六畜便多了起來,當然,這些轉換成一句話就是:最近的日子過得很不錯,很可以,不用挨餓,非常感謝國家。


    一連打聽很多都是這個說法,當然,他們更多是在討論要不要少養幾隻雞,要不要養隻彘(母豬),既能下崽又可以吃,彘貴,豭(公豬)賤,但養一隻就夠給兒子取妻,是好收成不是?


    還有人聚在村口閑聊,說起少府最近人手緊張,招短工,農閑時可以去,做一日有五個錢呢。


    然後立刻有人反駁,說去少府不如去私坊,最近有的私坊收人梳棉脫仔,脫多少棉給多少工錢,有人一日賺了十九錢。


    更有人說棉仔亦可出油,說開個收棉坊才是最賺。


    一群人為去哪裏爭執不休,秦王問起他們都去做工田地可否荒廢時,被嘲笑無知,每年田賦需麥粟來抵,若有拖延便要被罰為城旦,哪可能為工而輕田,怕是不想過了。


    秦王被說也不生怒,反而在庶民的討論之中收獲了另外一種愉悅,倒有些明白阿江為何將這些人看得如此之重了。


    於是回宮之後,秦王招來重臣,讓他們以庶民衣食為據,做《商律》,並且在鹹陽碼頭調出一片空地,令每月初一可於此開集易市,此日交易,可不限於市井之中。


    這算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改進了,秦國要求一定在市場裏交易的商法,不知道有多限製市場。


    離下月初一還有近一月,這條要求下發到鹹陽周邊各鄉時,誰都沒想到會帶來多大的轟動。


    反正嚴江帶秦王去趕集時,整個渭水河畔仿佛憑空生出一條十裏長街,從雞蛋到牛羊,從果物到布匹,甚至肥料都有人從百裏之外挑來買賣,人數之多,堪稱空前,當真是“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便是秦王本人都被驚到了。


    他長這麽大,就沒見過這麽繁華的市場。


    被調來維護市場的秦吏們在其中就如汪洋中小船,被擠得四處飄零,於是衛尉不得不緊急又抽調了上千士卒巡邏——雖然結果是集市過後,這上千士卒都被掏空了錢包,但依然喜氣洋洋。


    很多鄉裏產物在鄉間村裏賣不上價,入城卻能得個好價,添上一衣半食,換些鹽米鐵針,就能得生活更美好。


    而隨後而來的抽稅總計,更是嚇了少府一跳,那一日間,鹹陽周圍有三萬多人參與,光是稅,便收了十萬錢,足夠三萬大軍半月之用。


    治粟內史更是一改先前反對,私下裏悄悄上書問此類盛事可否每月多來幾次?得到秦王的冰冷地“不可”二字回複。


    嚴江看得想笑,被秦王看穿,鬧了一番才繼續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州月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州月下並收藏秦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