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與不當,進當鋪前陳遠生便已經有了決定。
不當。
為什麽不當?很簡單,和這高高的櫃台的原理一樣簡單。
尋常人家誰沒事來當鋪?來當鋪必然有急事難事。
稍微進行一下推理,就會得出一個結論,當鋪壓價。
既然如此,陳遠生為什麽還要來當鋪?那是因為,他不知道金子的底價到底是多些,不知道金子兌換錢幣的價格。
陳遠生拿回金子,出了當鋪,沒有著急走。步伐略微緩慢的在街上走著,偶爾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但詳略有當,並沒有耽誤特別長的時間。
“前麵還有一家當鋪。”陳遠生怕王二憋壞了,對他說道。
進了當鋪,依舊是高高的櫃台,散漫的態度,金子在這家重一錢三分,活當七百八十文,死當一貫。
陳遠生記住數字,前往了剛才打聽到的,位於城西的最後一家當鋪。
走完三家當鋪,整個新陽城的格局,也印在了陳遠生的心裏。
城裏一共有五家米行,其中城中的廖記米行口碑最好。一是因為賣的都是城內用戶,二是廖家掌櫃的,是個讀書人。
經過了隋唐宋三朝的努力,門閥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能夠當官的知識分子,地位越來越高。
哪怕一個未曾考取功名的讀書人,都會受到大眾的擁戴。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名普通讀書人在北宋的身份,就像是新中國大學沒有擴招時,大學生的地位。
秀才要比本科生高一些,接近重點本科。
舉人相當於碩士、博士。
進士就直接可以說是專家教授了。
不過,北宋與新中國不同。它的教育體係,培養出的讀書人,最後的出路都在官僚體係。
知識分子的光環,加上官僚的光環。北宋知識分子的受尊敬程度,要更甚於新中國的大學生。
沒有人想要得罪一個讀書人。哪怕他現在很落魄很卑微。誰知道他會不會明年高中就中,後年當大官。
到時候,當可怕的巨手壓下來的時候,後悔可就晚了。
因此,盡管陳遠生衣著落魄,穿著一雙破草鞋。但是,被他詢問到的人,卻依舊對他好聲好氣。
畢竟,現在尊敬恭維一兩句不會少塊肉,如果現在不尊敬恭維,以後可有可能丟掉小命。
衡量一下前後兩者的代價,還是選擇尊敬恭維的多。
回到城東找到李伯,陳遠生直接便帶著李伯前往廖記米行。
為什麽米行不都走走看看,一是時間不夠,二是必要程度不是很高。
當鋪這種東西,除了當鋪相關人士,基本上都不會說什麽好話。而米行,就可以根據好壞評價,大致的衡量。
來到廖記米行,門麵並不大,和這個年代大多數店鋪一樣,前麵是店鋪,後院是倉庫作坊。
陳遠生進入當鋪,直接對夥計說道,“請問你們掌櫃的在麽?”
“您是?”夥計看到讀書人的打扮不敢怠慢,趕忙問道。
陳遠生沒有裝大尾巴狼,忽忽悠悠吹噓自己,他直接了當的說道,“我想找你們掌櫃的談談,久聞大名,方便麽?”
“這就給您問去!”夥計說完掉頭就朝裏院跑去。
不多時,一個紮著頭巾,身穿一身素色寬鬆長袍的中年男子,從內院緩緩走了出來。
“你找我?”中年讀書人問道。
“是。”陳遠生答道。
“找我何事?”
“想買些米。”
“米鋪都是米,何必找我?”
“實有難言之隱,隻能請廖兄出來。”
“沒錢?”
“沒錢,但是我有這個。”陳遠生說完,從腰帶裏把金豆子擠出來,遞給中年讀書人。
讀書人不願談錢,但中年讀書人,畢竟是個商人。他接過金子,看了看光澤,捏了捏軟硬,讓身旁的夥計,拿去稱量重量。
夥計量完回來與中年讀書人耳語了幾句,中年讀書人說道,“這粒金豆子重一兩四錢,合價一千五百文。賢弟想買多少糧食?”
不知道什麽時候成為中年讀書人賢弟的陳遠生,看著插在糧食上每石四百文的木牌,指著大米問道,“想買四石米。”
中年讀書人看了看米,看了看陳遠生,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沒提米價,“月中大茗湖有場詩詞會,不知賢弟能否前來,這詩會是荊湖南、荊湖北、江南西三路交匯處,最大的詩會了。”
陳遠生搜索了一下記憶,發現自己腦中還記得不少唐詩宋詞,就算真吟詩頌對,大概也不回來露怯,便點了點頭,“廖兄邀請,豈有不去之理?”
中年讀書人爽快的大笑了幾聲,從袖口裏拿出份請柬,“到時就恭候賢弟了。”
正當兩個人聊著的時候,店外突然傳來幾聲比較大的異響。
夥計慌慌張張地進來耳語了幾句,中年讀書人有條不紊的安排別的夥計往李伯的車上抬米。
見米搬完,才對陳遠生說道,“賢弟,為兄有點事要去處理。”
陳遠生客氣了幾句,有點好奇的跟在中年讀書人的身後。
他渴望這個時代的任何信息。
米行外,有一位農民打扮的人,倒在地上哭天嗆地。當他看到中年讀書人的時候,迅速的爬了過去,抱著他的大腿哭喊道,“廖大善人,家裏實在沒糧了,上有老下有小,您能借點糧麽?”
他的聲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路過的人對他指指點點。
被叫做廖大善人的中年讀書人,麵無表情,等了一會說道,“兩鬥米,十出十三歸。”
“謝謝廖大善人,廖大善人,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抱著大腿的農民,興奮地感謝道,聲音之大,語氣之誇張,遠遠近近的人都能聽到看到。
“廖大善人真是大善人!”
“是啊,廖大善人,大善!”
圍觀的人,紛紛議論道。
中年讀書人回過神,看到陳遠生,稍微欠身說道,“鬧劇一場,讓賢弟見笑了。賢弟皺眉,可有疑惑?”
“十出十三歸,會不會利息太高了?”陳遠生問道。
“十出十三歸還高?別人九出十三歸,八出十四歸都不借!誰知道借出去的糧能不能收回來。”
有人聽到陳遠生的問話,代廖大善人憤憤不平道。
不當。
為什麽不當?很簡單,和這高高的櫃台的原理一樣簡單。
尋常人家誰沒事來當鋪?來當鋪必然有急事難事。
稍微進行一下推理,就會得出一個結論,當鋪壓價。
既然如此,陳遠生為什麽還要來當鋪?那是因為,他不知道金子的底價到底是多些,不知道金子兌換錢幣的價格。
陳遠生拿回金子,出了當鋪,沒有著急走。步伐略微緩慢的在街上走著,偶爾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但詳略有當,並沒有耽誤特別長的時間。
“前麵還有一家當鋪。”陳遠生怕王二憋壞了,對他說道。
進了當鋪,依舊是高高的櫃台,散漫的態度,金子在這家重一錢三分,活當七百八十文,死當一貫。
陳遠生記住數字,前往了剛才打聽到的,位於城西的最後一家當鋪。
走完三家當鋪,整個新陽城的格局,也印在了陳遠生的心裏。
城裏一共有五家米行,其中城中的廖記米行口碑最好。一是因為賣的都是城內用戶,二是廖家掌櫃的,是個讀書人。
經過了隋唐宋三朝的努力,門閥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能夠當官的知識分子,地位越來越高。
哪怕一個未曾考取功名的讀書人,都會受到大眾的擁戴。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名普通讀書人在北宋的身份,就像是新中國大學沒有擴招時,大學生的地位。
秀才要比本科生高一些,接近重點本科。
舉人相當於碩士、博士。
進士就直接可以說是專家教授了。
不過,北宋與新中國不同。它的教育體係,培養出的讀書人,最後的出路都在官僚體係。
知識分子的光環,加上官僚的光環。北宋知識分子的受尊敬程度,要更甚於新中國的大學生。
沒有人想要得罪一個讀書人。哪怕他現在很落魄很卑微。誰知道他會不會明年高中就中,後年當大官。
到時候,當可怕的巨手壓下來的時候,後悔可就晚了。
因此,盡管陳遠生衣著落魄,穿著一雙破草鞋。但是,被他詢問到的人,卻依舊對他好聲好氣。
畢竟,現在尊敬恭維一兩句不會少塊肉,如果現在不尊敬恭維,以後可有可能丟掉小命。
衡量一下前後兩者的代價,還是選擇尊敬恭維的多。
回到城東找到李伯,陳遠生直接便帶著李伯前往廖記米行。
為什麽米行不都走走看看,一是時間不夠,二是必要程度不是很高。
當鋪這種東西,除了當鋪相關人士,基本上都不會說什麽好話。而米行,就可以根據好壞評價,大致的衡量。
來到廖記米行,門麵並不大,和這個年代大多數店鋪一樣,前麵是店鋪,後院是倉庫作坊。
陳遠生進入當鋪,直接對夥計說道,“請問你們掌櫃的在麽?”
“您是?”夥計看到讀書人的打扮不敢怠慢,趕忙問道。
陳遠生沒有裝大尾巴狼,忽忽悠悠吹噓自己,他直接了當的說道,“我想找你們掌櫃的談談,久聞大名,方便麽?”
“這就給您問去!”夥計說完掉頭就朝裏院跑去。
不多時,一個紮著頭巾,身穿一身素色寬鬆長袍的中年男子,從內院緩緩走了出來。
“你找我?”中年讀書人問道。
“是。”陳遠生答道。
“找我何事?”
“想買些米。”
“米鋪都是米,何必找我?”
“實有難言之隱,隻能請廖兄出來。”
“沒錢?”
“沒錢,但是我有這個。”陳遠生說完,從腰帶裏把金豆子擠出來,遞給中年讀書人。
讀書人不願談錢,但中年讀書人,畢竟是個商人。他接過金子,看了看光澤,捏了捏軟硬,讓身旁的夥計,拿去稱量重量。
夥計量完回來與中年讀書人耳語了幾句,中年讀書人說道,“這粒金豆子重一兩四錢,合價一千五百文。賢弟想買多少糧食?”
不知道什麽時候成為中年讀書人賢弟的陳遠生,看著插在糧食上每石四百文的木牌,指著大米問道,“想買四石米。”
中年讀書人看了看米,看了看陳遠生,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沒提米價,“月中大茗湖有場詩詞會,不知賢弟能否前來,這詩會是荊湖南、荊湖北、江南西三路交匯處,最大的詩會了。”
陳遠生搜索了一下記憶,發現自己腦中還記得不少唐詩宋詞,就算真吟詩頌對,大概也不回來露怯,便點了點頭,“廖兄邀請,豈有不去之理?”
中年讀書人爽快的大笑了幾聲,從袖口裏拿出份請柬,“到時就恭候賢弟了。”
正當兩個人聊著的時候,店外突然傳來幾聲比較大的異響。
夥計慌慌張張地進來耳語了幾句,中年讀書人有條不紊的安排別的夥計往李伯的車上抬米。
見米搬完,才對陳遠生說道,“賢弟,為兄有點事要去處理。”
陳遠生客氣了幾句,有點好奇的跟在中年讀書人的身後。
他渴望這個時代的任何信息。
米行外,有一位農民打扮的人,倒在地上哭天嗆地。當他看到中年讀書人的時候,迅速的爬了過去,抱著他的大腿哭喊道,“廖大善人,家裏實在沒糧了,上有老下有小,您能借點糧麽?”
他的聲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路過的人對他指指點點。
被叫做廖大善人的中年讀書人,麵無表情,等了一會說道,“兩鬥米,十出十三歸。”
“謝謝廖大善人,廖大善人,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抱著大腿的農民,興奮地感謝道,聲音之大,語氣之誇張,遠遠近近的人都能聽到看到。
“廖大善人真是大善人!”
“是啊,廖大善人,大善!”
圍觀的人,紛紛議論道。
中年讀書人回過神,看到陳遠生,稍微欠身說道,“鬧劇一場,讓賢弟見笑了。賢弟皺眉,可有疑惑?”
“十出十三歸,會不會利息太高了?”陳遠生問道。
“十出十三歸還高?別人九出十三歸,八出十四歸都不借!誰知道借出去的糧能不能收回來。”
有人聽到陳遠生的問話,代廖大善人憤憤不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