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阿諛奉承的陶淵明發誓不為五鬥米折腰。他辭官回家,重返田園生活,於是有了‘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般的如釋重負。蘇軾曆經官場沉浮,於是就有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雖說那些古代文人墨客的豁達是經曆了人世的滄桑之後才領悟到的。但是我認為既然這些散文詩作讓我在青年時就接觸到了,那麽我想自己也應該在這些散文詩作中領悟到那些豁達並且學會運用。
陶淵明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和世俗的紛爭,渴望一個一片祥和的社會,於是便有了《桃花源記》。
有人說,陶淵明寫下《桃花源記》是消極避世的心理表現,是不可取的,而且桃花源記描繪的景象在那個社會也隻是空想。總而言之,陶淵明想象的社會是一個空想的社會是脫離了社會存在的極度‘理想’的狀態。
但是我卻覺得一個人的力量是終究有限的,當時社會複雜的情況是他一個小官改變不了的。既然如此,我認為在筆下想象一個美好的社會,讓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還能有一絲精神寄托不也是一種積極生活的表現嗎?
農曆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此刻落筆隻是希望將過去一年好與不好的回憶全部封存,將經曆和體驗留在舊歲,銘記這一年得到的教訓以及收獲的經驗,帶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在新的一年裏繼續橫衝直撞,繼續體驗一切好與不好的情緒。
我珍視一切美好的回憶,可一定也要告誡自己不必沉溺於其中;新的一年要繼續昂首闊步的向前走。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不顧親朋勸阻,毅然辭官回家後,趁興寫下《歸去來兮辭》。於是便有了“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感受和體悟。
我想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的道理,或許真的能穿越千年而不衰,至今仍然適用。
回首望,在流傳千年的詩作散文中,我看到了蘇軾與張懷民相與步於中庭。蘇軾見到‘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的景色,不禁發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的感慨和疑惑。最後給出答案:原來,隻是少了我和懷民這樣清閑的人啊。
向前看,這世間所有向上向善的年輕人,大多具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
我想在青年時就收獲一份曠達的樂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新的一年帶上從詩詞散文等經典中收獲的豁達,直麵世界的紛擾,堅守自我,封存舊憶,踏上新途。
有人說,人需要一個榜樣,要向榜樣學習。
有一句話似乎是我上初中的時候就聽到了:向榜樣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超越榜樣。
榜樣不是佛像,不需要朝拜。
榜樣是用來超越的!
雖說那些古代文人墨客的豁達是經曆了人世的滄桑之後才領悟到的。但是我認為既然這些散文詩作讓我在青年時就接觸到了,那麽我想自己也應該在這些散文詩作中領悟到那些豁達並且學會運用。
陶淵明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和世俗的紛爭,渴望一個一片祥和的社會,於是便有了《桃花源記》。
有人說,陶淵明寫下《桃花源記》是消極避世的心理表現,是不可取的,而且桃花源記描繪的景象在那個社會也隻是空想。總而言之,陶淵明想象的社會是一個空想的社會是脫離了社會存在的極度‘理想’的狀態。
但是我卻覺得一個人的力量是終究有限的,當時社會複雜的情況是他一個小官改變不了的。既然如此,我認為在筆下想象一個美好的社會,讓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還能有一絲精神寄托不也是一種積極生活的表現嗎?
農曆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此刻落筆隻是希望將過去一年好與不好的回憶全部封存,將經曆和體驗留在舊歲,銘記這一年得到的教訓以及收獲的經驗,帶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在新的一年裏繼續橫衝直撞,繼續體驗一切好與不好的情緒。
我珍視一切美好的回憶,可一定也要告誡自己不必沉溺於其中;新的一年要繼續昂首闊步的向前走。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不顧親朋勸阻,毅然辭官回家後,趁興寫下《歸去來兮辭》。於是便有了“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感受和體悟。
我想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的道理,或許真的能穿越千年而不衰,至今仍然適用。
回首望,在流傳千年的詩作散文中,我看到了蘇軾與張懷民相與步於中庭。蘇軾見到‘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的景色,不禁發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的感慨和疑惑。最後給出答案:原來,隻是少了我和懷民這樣清閑的人啊。
向前看,這世間所有向上向善的年輕人,大多具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
我想在青年時就收獲一份曠達的樂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新的一年帶上從詩詞散文等經典中收獲的豁達,直麵世界的紛擾,堅守自我,封存舊憶,踏上新途。
有人說,人需要一個榜樣,要向榜樣學習。
有一句話似乎是我上初中的時候就聽到了:向榜樣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超越榜樣。
榜樣不是佛像,不需要朝拜。
榜樣是用來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