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破案,多虧了李捕頭提供的線索了。”阮玉珠對李雲燕拱手道。
李雲燕臉上一紅,道:“些許微勞,不足掛齒。況且我們根本就沒有從中發現什麽,還是阮師爺你目光如炬,心細如發,從中找出了這廝的罪狀。”
阮玉珠笑道:“我們也是沒辦法,一年多了,線索和證據都沒了,隻能靠誘供了。”
李雲燕悶悶道:“何必如此,拖他上堂,一頓板子下來,還怕他不招?”
阮玉珠道:“萬一他就是不招呢?難道拿李德頂罪?”
李雲燕默然不語,袁潤過來打圓場,拍拍李雲燕的肩膀道:“沒什麽的,如果今天誘供失敗,我們就準備抓他進衙門上刑迫供的。”
此時捕快們已經準備好了,把李德和柴貴帶走,阮玉珠和袁潤便也向文學館的眾人告辭,與李雲燕一起返回了衙門。
等到了衙門,阮玉珠便申請一匹快馬,準備出發去湘川郡——說三天就三天?當我白癡啊!現在事情都辦完了,還不快點走啊!
大不了動手晚幾天,早到的一天時間,用來踩點也好啊!
阮玉珠的申請,迅速得到了蘇昶和袁潤批準,得到了一匹黃色的快馬,以及一份通商的許可,由大魏和大齊共同蓋印簽署的——在此期間,阮玉珠還把要攜帶的武器、道具,以及路費等等的也準備好了。
雖然大齊同時與魏梁兩國為敵,但是通商卻是三國都需要的。大齊雖強,也無法在商業和經濟上封鎖兩個國家,通商是兩個較弱的國家的需要,也同樣是大齊的需要。
蓋有雙方國家大印的通商許可通行證,雙方國家都存有不少,特別是在邊境的小縣城裏——或許這原本應該是國家所管理的,至少也是州郡一級的官員在管理,但在私底下,就算是非邊境小縣,也會有幾張這樣的通行證,或用來買賣,或用來給官員親屬行商行方便,甚至有些都是商人們孝敬的。
雲來是個邊疆小縣,也許別的東西很缺,但這東西卻是常備常有,使用起來甚至不需要向上級報告,因為根本就沒走正規的程序入庫,就仿佛是雲來縣的小金庫。
每個縣、郡、州等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小金庫,雲來縣也不例外,而每一任縣令在離任時,也都隻會默契地拿上自己任內所得到的,這些在平時無法作為私人財產放在身邊的一半。
現在這小金庫裏的各種文書、通行證有上百張,當然其中大半都已經失效了,但能用的畢竟也還是有的——上次和眾鄉紳吃接風宴時,就有人送了行商證來。有這個東西,袁潤就可以在限期內做“跨國”的生意了。
現在阮玉珠拿著這行商證明,身上隻要帶些現金就可以以“進貨”的名義去齊國了。
不過這從雲來通往齊國湘川郡首縣的路線,就需要常去的人指點了,因為阮玉珠沒有地圖。
以袁潤的權限,隻能拿到雲來本縣和附近的地圖,要到齊國去,路上還要經過同郡的茂陵縣,然後才能進入敵境。
到茂陵縣據說順著官道就可以到了,但是之後怎麽走?往敵境去的路,不可能還修路碑路標怕你迷路的,甚至可以說這路是標準的走得多了踩出來的,都不是官府修的。
修那麽好幹嘛?等著敵人來入侵時好走些?
甚至還要多設障礙,多修岔路以迷惑敵軍,阮玉珠不早點出發豈不是還未出發便落後了幾個身位?
至於到底要怎麽走,等到了茂陵再說吧。
快馬加鞭,午後未時出發,到傍晚時分,其實就可以進入茂陵縣城了。
好在茂陵到雲來之間還是頗有些行人,每走一段就會遇上行人,一路走來一路問,磕磕絆絆的,在傍晚時分也就到了茂陵城郊,不過太陽已經下山,茂陵縣城已經關了城門——畢竟是邊境城市,就算是和平時期,晚間也必需是要關城門的。
這茂陵縣算是邊境重鎮,也是南山郡的首縣,郡守所駐之處,城池的大小,城牆的厚度,都不是雲來這小城能比的。
阮玉珠遠遠地拿著望遠鏡看著那邊境的重鎮茂陵,估算著另一邊的湘川郡郡守的駐地——湘川縣,應該也是差不多的規模吧。唯一的不同在於,兩個相鄰的郡,魏國這邊的南山郡首縣茂陵,就是邊境的第一重重鎮,而另一邊的湘川縣,卻是要再經過兩個縣城才能到達。
是戰略思想不同,導致的防守策略不同?還是因為國力的不同,導致了防守重心的差異?
阮玉珠繞過了茂陵,繼續往前——這茂陵縣是軍事重鎮不假,但並非修築的峽穀間的關卡,所以繞過去就可以走了——順道看了一下茂陵的護城河,推想湘川縣的規模,隻怕比茂陵隻大不小。
殺了郡守,要怎樣才能逃出城外呢?
隻怕騎馬都難吧,邊境重鎮,肯定有著種種的防襲和應激手段,斬首行動能起到的效果隻怕已經被控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了。
所以殺了郡守,也不會讓湘川縣處於一個群龍無首的極度混亂狀況——即便也,也是短時間內的。
自己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逃出城嗎?
即便用狙擊□□,在1.5公裏外狙他,也難保安然撤退。
當然,也不必擔心自己開槍的聲音引來關注——自己的狙槍上,是裝有消聲器的。
——要想辦法,誘他盡可能地走出郡守衙門,靠近城門嗎?
——也不能太靠近城門,否則會被城牆上的士兵發現的。
邊境城市,就是如此,城牆上永遠站著足夠多的士兵,可以觀察到目光可及範圍內的所有目標和角度。
——但是殺死一個郡的郡守,四個城門肯定都會收到命令關城門,那麽離案發地點最近的城門,應該是最早關上的,自己是不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往最遠的那道門撤退?
——不對,古代最有可能傳訊的方式就是狼煙,四個城門應該是同時看到代表郡守遇刺身亡等重大變故的狼煙升起的,到時候四個城門一起關,還是隻有最近的城門才有可能撤退。
關城門要多長時間?
一分鍾?
兩分鍾?
還是三分鍾?
如果是千斤閘的話,解開鎖扣,馬上就能落下來,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殺完人後安然撤退。
不如,誘他上城牆,自己在城牆外狙他?
嗯,空想無用,還是要實地考察一番——對了,除了要考察地形,還要考察這個郡守的操守,是否死有餘辜。如果他是個很有作為的清官,自己也隻好放棄了。
過了茂陵縣,就是一大片的開闊荒涼地帶了。
作為兩個敵對國家邊境線後的緩衝區,這是一個不會有人來開發的地區,反而雙方都在這種地方極其可能地作些破壞,以預防對方的突然襲擊——如果是現代的話,這裏應該是布滿地雷的吧。
沒有經常行腳的商人們帶著,迷路的可能還真是挺大的。
但是阮玉珠不一樣!
她是一個現代的刑警,有著豐富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技巧,在判斷前人走過路過的痕跡上也是有著極高的水準的。所以仔細辨辨路,看看痕跡,就知道應該往哪條路、哪個方向走了。
當夜,阮玉珠便過了本方的國境線,進入了大齊的國境。
當然這一段地方也同樣是布滿了塹坑和壕溝,坑坑窪窪的地麵更是難以疾馳,不過阮玉珠依然能從中辨析出清晰的前人街的痕跡。
——沒有任何的隱藏,一些人為的為了迷惑而造出來的假痕跡假腳印也很粗糙,是因為沒有野外生存指導的關係嗎?
也許古代的獵人才有些許這方麵的知識,但用在邊境和戰場上,都未免太不上檔次了。
阮玉珠忽然想到,那個青年殺手,他應該也不是行商的,但是他是怎麽認路的呢?是經常來往於三個國家之間嗎?可是按古代來說,龐大的帝國疆域,交通又不便利,根本不可能所有的殺手都全在一個地方,接了委托再到處天南海北地雲執行任務。
偶爾一次為任務奔波幾百上千裏還有可能,如果次次都是如此,再堅忍的刺客也會吐血啊。
這不是暗殺,這是在累傻小子呢!
所以這必然是每一塊地方,都有組織的分部,越是龐大的級別,分區就分得越細。
那個青年殺手,應當就是負責雲來這一塊的,或者是連同雲來附近,直到湘川縣這一帶都是由他負責。
而從他的表現來看,可能他主要負責的區域,是在齊國的湘川郡一帶,與湘川郡相鄰的魏國南山郡隻是附帶。
李雲燕臉上一紅,道:“些許微勞,不足掛齒。況且我們根本就沒有從中發現什麽,還是阮師爺你目光如炬,心細如發,從中找出了這廝的罪狀。”
阮玉珠笑道:“我們也是沒辦法,一年多了,線索和證據都沒了,隻能靠誘供了。”
李雲燕悶悶道:“何必如此,拖他上堂,一頓板子下來,還怕他不招?”
阮玉珠道:“萬一他就是不招呢?難道拿李德頂罪?”
李雲燕默然不語,袁潤過來打圓場,拍拍李雲燕的肩膀道:“沒什麽的,如果今天誘供失敗,我們就準備抓他進衙門上刑迫供的。”
此時捕快們已經準備好了,把李德和柴貴帶走,阮玉珠和袁潤便也向文學館的眾人告辭,與李雲燕一起返回了衙門。
等到了衙門,阮玉珠便申請一匹快馬,準備出發去湘川郡——說三天就三天?當我白癡啊!現在事情都辦完了,還不快點走啊!
大不了動手晚幾天,早到的一天時間,用來踩點也好啊!
阮玉珠的申請,迅速得到了蘇昶和袁潤批準,得到了一匹黃色的快馬,以及一份通商的許可,由大魏和大齊共同蓋印簽署的——在此期間,阮玉珠還把要攜帶的武器、道具,以及路費等等的也準備好了。
雖然大齊同時與魏梁兩國為敵,但是通商卻是三國都需要的。大齊雖強,也無法在商業和經濟上封鎖兩個國家,通商是兩個較弱的國家的需要,也同樣是大齊的需要。
蓋有雙方國家大印的通商許可通行證,雙方國家都存有不少,特別是在邊境的小縣城裏——或許這原本應該是國家所管理的,至少也是州郡一級的官員在管理,但在私底下,就算是非邊境小縣,也會有幾張這樣的通行證,或用來買賣,或用來給官員親屬行商行方便,甚至有些都是商人們孝敬的。
雲來是個邊疆小縣,也許別的東西很缺,但這東西卻是常備常有,使用起來甚至不需要向上級報告,因為根本就沒走正規的程序入庫,就仿佛是雲來縣的小金庫。
每個縣、郡、州等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小金庫,雲來縣也不例外,而每一任縣令在離任時,也都隻會默契地拿上自己任內所得到的,這些在平時無法作為私人財產放在身邊的一半。
現在這小金庫裏的各種文書、通行證有上百張,當然其中大半都已經失效了,但能用的畢竟也還是有的——上次和眾鄉紳吃接風宴時,就有人送了行商證來。有這個東西,袁潤就可以在限期內做“跨國”的生意了。
現在阮玉珠拿著這行商證明,身上隻要帶些現金就可以以“進貨”的名義去齊國了。
不過這從雲來通往齊國湘川郡首縣的路線,就需要常去的人指點了,因為阮玉珠沒有地圖。
以袁潤的權限,隻能拿到雲來本縣和附近的地圖,要到齊國去,路上還要經過同郡的茂陵縣,然後才能進入敵境。
到茂陵縣據說順著官道就可以到了,但是之後怎麽走?往敵境去的路,不可能還修路碑路標怕你迷路的,甚至可以說這路是標準的走得多了踩出來的,都不是官府修的。
修那麽好幹嘛?等著敵人來入侵時好走些?
甚至還要多設障礙,多修岔路以迷惑敵軍,阮玉珠不早點出發豈不是還未出發便落後了幾個身位?
至於到底要怎麽走,等到了茂陵再說吧。
快馬加鞭,午後未時出發,到傍晚時分,其實就可以進入茂陵縣城了。
好在茂陵到雲來之間還是頗有些行人,每走一段就會遇上行人,一路走來一路問,磕磕絆絆的,在傍晚時分也就到了茂陵城郊,不過太陽已經下山,茂陵縣城已經關了城門——畢竟是邊境城市,就算是和平時期,晚間也必需是要關城門的。
這茂陵縣算是邊境重鎮,也是南山郡的首縣,郡守所駐之處,城池的大小,城牆的厚度,都不是雲來這小城能比的。
阮玉珠遠遠地拿著望遠鏡看著那邊境的重鎮茂陵,估算著另一邊的湘川郡郡守的駐地——湘川縣,應該也是差不多的規模吧。唯一的不同在於,兩個相鄰的郡,魏國這邊的南山郡首縣茂陵,就是邊境的第一重重鎮,而另一邊的湘川縣,卻是要再經過兩個縣城才能到達。
是戰略思想不同,導致的防守策略不同?還是因為國力的不同,導致了防守重心的差異?
阮玉珠繞過了茂陵,繼續往前——這茂陵縣是軍事重鎮不假,但並非修築的峽穀間的關卡,所以繞過去就可以走了——順道看了一下茂陵的護城河,推想湘川縣的規模,隻怕比茂陵隻大不小。
殺了郡守,要怎樣才能逃出城外呢?
隻怕騎馬都難吧,邊境重鎮,肯定有著種種的防襲和應激手段,斬首行動能起到的效果隻怕已經被控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了。
所以殺了郡守,也不會讓湘川縣處於一個群龍無首的極度混亂狀況——即便也,也是短時間內的。
自己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逃出城嗎?
即便用狙擊□□,在1.5公裏外狙他,也難保安然撤退。
當然,也不必擔心自己開槍的聲音引來關注——自己的狙槍上,是裝有消聲器的。
——要想辦法,誘他盡可能地走出郡守衙門,靠近城門嗎?
——也不能太靠近城門,否則會被城牆上的士兵發現的。
邊境城市,就是如此,城牆上永遠站著足夠多的士兵,可以觀察到目光可及範圍內的所有目標和角度。
——但是殺死一個郡的郡守,四個城門肯定都會收到命令關城門,那麽離案發地點最近的城門,應該是最早關上的,自己是不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往最遠的那道門撤退?
——不對,古代最有可能傳訊的方式就是狼煙,四個城門應該是同時看到代表郡守遇刺身亡等重大變故的狼煙升起的,到時候四個城門一起關,還是隻有最近的城門才有可能撤退。
關城門要多長時間?
一分鍾?
兩分鍾?
還是三分鍾?
如果是千斤閘的話,解開鎖扣,馬上就能落下來,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殺完人後安然撤退。
不如,誘他上城牆,自己在城牆外狙他?
嗯,空想無用,還是要實地考察一番——對了,除了要考察地形,還要考察這個郡守的操守,是否死有餘辜。如果他是個很有作為的清官,自己也隻好放棄了。
過了茂陵縣,就是一大片的開闊荒涼地帶了。
作為兩個敵對國家邊境線後的緩衝區,這是一個不會有人來開發的地區,反而雙方都在這種地方極其可能地作些破壞,以預防對方的突然襲擊——如果是現代的話,這裏應該是布滿地雷的吧。
沒有經常行腳的商人們帶著,迷路的可能還真是挺大的。
但是阮玉珠不一樣!
她是一個現代的刑警,有著豐富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技巧,在判斷前人走過路過的痕跡上也是有著極高的水準的。所以仔細辨辨路,看看痕跡,就知道應該往哪條路、哪個方向走了。
當夜,阮玉珠便過了本方的國境線,進入了大齊的國境。
當然這一段地方也同樣是布滿了塹坑和壕溝,坑坑窪窪的地麵更是難以疾馳,不過阮玉珠依然能從中辨析出清晰的前人街的痕跡。
——沒有任何的隱藏,一些人為的為了迷惑而造出來的假痕跡假腳印也很粗糙,是因為沒有野外生存指導的關係嗎?
也許古代的獵人才有些許這方麵的知識,但用在邊境和戰場上,都未免太不上檔次了。
阮玉珠忽然想到,那個青年殺手,他應該也不是行商的,但是他是怎麽認路的呢?是經常來往於三個國家之間嗎?可是按古代來說,龐大的帝國疆域,交通又不便利,根本不可能所有的殺手都全在一個地方,接了委托再到處天南海北地雲執行任務。
偶爾一次為任務奔波幾百上千裏還有可能,如果次次都是如此,再堅忍的刺客也會吐血啊。
這不是暗殺,這是在累傻小子呢!
所以這必然是每一塊地方,都有組織的分部,越是龐大的級別,分區就分得越細。
那個青年殺手,應當就是負責雲來這一塊的,或者是連同雲來附近,直到湘川縣這一帶都是由他負責。
而從他的表現來看,可能他主要負責的區域,是在齊國的湘川郡一帶,與湘川郡相鄰的魏國南山郡隻是附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