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琦的性格或許是執拗了一些,但絕對不是一個笨蛋,不過稍稍猜測,心思就轉過彎來了。他問,“你那二哥找你麻煩了,”
衛淩咂咂舌,“哪算得上是找麻煩,不過是說我幾句罷了。”
衛淩出身英國公府,家中排行第三,除了已請封為世子的同母大哥外,還有一個庶出的二哥。嫡出與庶出之間的相處,不管擱哪一朝哪一家,都是千古難解的矛盾。
這個衛二少爺與衛淩出生的時間相差無幾,除開長子是重點教育外,英國公最喜歡的兒子不是幼子衛淩,而是這個庶出的二子,給他的教育和待遇幾近與嫡子無異。而衛二也很機靈討喜,從小到大念書識字皆是一流,連學堂裏的老師都對他稱讚不已,而巧的是英國公好文厭武,一心想給衛家培養出一個進士出來。所以,不喜讀書隻喜武道的衛淩就不免悲劇了,整天被英國公撚耳朵咒罵就算了,那位衛二也會時不時地對著他念叨幾句什麽“武夫粗鄙不可習之,當以讀書為上品”之類的話,弄得衛淩是煩不勝煩。
至於親娘英國公夫人,前頭有個長子頂頭封了世子,而幼子隻要不為家族惹禍,很多事她就放任自流了。其實私心裏說,她也希望衛淩去讀書,最好能把衛二比下去,不然眼看一個庶子比她的兒子還要有出息,心裏哪會沒有疙瘩?因此她一逮到機會,也會對衛淩念上幾句。
宇文琦道:“你是真想去武陵關?還是隨便說說的?”
“武陵關在打戰呢,要是我隻想避開家裏,哪用得著找這種借口,我就不怕有命去沒命回嗎?”衛淩解釋道,“我是想著,我念書是念不來了,與其整天被他們念來念去,還不如稱著這個機會去武陵關拚一把。運氣好的,或許能博個前程,要是運氣不好,就當做磨練好了。要不然,我一個大男人,日後分家了,難道還要靠著大哥來養我嗎?”
當初給宇文琦選伴讀,英國公想送進宮的人是衛二,而不是衛淩,不過陰差陽錯,當時隻有四歲的宇文琦一眼就看中了衛淩,衛二落選,這個結果使得英國公還失望了幾天。
宇文琦臉色一沉:“那是戰場,不是官場,隨時都會丟命的地方。去了,你就最好有回不來的思想準備。如果你隻是為了博個前程去武陵關,還不如乖乖地留在京城,以後任個小官慢慢熬資曆。”
衛淩默了一下,他還沒想到這麽深遠,隻猶豫地說:“沒這麽誇張吧。像我們這樣身份的人,真去了前線,難道還會被派去前鋒營?”
宇文琦卻是恨不得給他腦袋狠狠地來一下,而實際上他也真做了,看著衛淩抱頭痛呼的樣子,他哼道:“笨蛋!難道你的兵書史書都看到狗肚子裏去了?誰跟你說隻有前鋒營才才會有危險的?別的不說,隻看後勤糧草淄重,被突襲的次數還能少了?”
衛淩“啊”了一聲,想到那個場景,不禁有幾分懼怕:“真的這麽危險?”抬頭朝那個容色蒼冷如玉的少年看過去,“那你呢?你不怕嗎?”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你以為這是寫著來玩的不成?”宇文琦真想再給他幾下,道:“性命尤關,我自然也是怕的。不過,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再怕,我也要去。”
他情願去戰場性命相博,也決不要在京城營碌而生。
衛淩糾結了一下,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個決心來,索性就不想了,抓起另一塊糕點往嘴裏塞,一邊吃一邊不怕死地說:“如果不是打小就認識你,知你甚深,我真要懷疑你是不是打算去爭那個位置了。”
這話傳出去,絕對能引起一番大風浪。而宇文琦隻是斜睨了他一眼,道:“你又知道我沒有了?”
衛淩當場就被半塊哽在喉間的糕點嗆個半死,好不容易咽下去,緩過氣就問:“咳咳,咳,你說什麽?”
衛淩一雙眼瞪著溜圓溜圓,裏麵裝滿了驚駭。從去年開始,江家阮家各自交鋒了好幾回,幾位成年皇子中,就屬洛王勢力最為薄弱,也最不顯眼,但他怎麽也沒想到宇文琦會有同樣的心思。這並不是說宇文琦不好或是不適合,而是宇文琦這個人太通透了,喜惡在他身上呈現得分外明顯,也從來不會掩飾半點,一直以為他都沒有對儲位表露過半點心思,所以乍一聽到這話,衛淩實在是驚詫萬分,照他的認知,他以為宇文琦頂多是站出來支持洛王,而不是自已主動去爭位。
宇文琦真沒想到隨口的一句話能讓衛淩驚成這樣,眉眼一跳,道:“騙你的。”
衛淩這才鬆了一口氣,不顧茶水已冷,隨手拿起茶碗就住嘴裏灌:“拜托,我膽子小,不禁嚇。趙王殿下,請您以後悠著點,你也不想我短命十年吧。”
宇文琦眼一掃:“喂,你手上的那碗茶是我喝過的。”
衛淩不在意地擺了擺手,道:“咱倆是什麽關係,這點事你也好計較?別像個娘們似地磨嘰,我以前又不是沒喝過。”
宇文琦懶得理他,自個還有事要做呢,於是開始趕人了:“去武陵關的事,你最好回去先跟英國公還有你大哥商量一下。好了,還有別的事嗎?”
衛淩仍然有些猶豫,聽到這話,覺得在理,便點頭道:“那我回去先問下大哥吧。”他與兄長衛謙的感情還是挺不錯的,平日裏也沒少提點過他。說了幾句,他便起身辭去。
宇文琦沒有多留,待衛淩走後,則是一頭鑽進了書房。
寶兒回到長樂宮,麵對沈茉雲的連聲詢問,實在不敢實話實話,隻能虛應道:“我改日再去問父皇吧,或許父皇沒這個意思呢。”
好不容易唬弄過去,寶兒轉身一出宮,就直接去了洛王府。
“阿琦知道了?”宇文瑞微訝地問道,“是阿姐說的?”
“不是我。”寶兒秀眉緊鎖,“他自已猜出來的。”
宇文瑞不由得佩服道:“他猜得還挺準的。”想了一下,說:“阿姐來找我,是為了鄂國公府還是為了宣和長公主。如果是前者,還得靜待幾天,如果是後者……”
他估算了一下大軍開發的時間,隨即就展眉道:“在阿琦離京前,倒也來得及解決。”
“你有辦法?”寶兒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宇文瑞道:“陳文俊性格殘暴,每日裏隻會溜狗逗鳥地惹是生非,禦史台早看他不順眼了。隻不過礙於他的母親是宣和長公主,苦主不敢出麵,又有公主府出麵鎮壓,這才容得他逍遙到現在。現在阿琦要去武陵關了,我暫時是拔不動鄂國公府,但想摁住一個宣和長公主,倒是不太難。”
皇家對公主向來優容,隻要不是謀反,沒哪個皇帝會去特別針對公主的。特別是宣和還是長公主,等閑之事根本動不了她的地位,要想摁住,還得想法子取個巧才行。
不過,宇文瑞倒也沒太擔心,他溫聲道:“陳文俊那裏讓我來處理吧,阿姐就別管了。那種醃髒事,沒得汙了阿姐的眼。”
寶兒本來還有心反駁幾句,聽到後麵的話,心裏還真有些猶豫。或許她比起其他女子是要果決得多,可對於某些事情,還是會有著心理上的厭惡。而陳文俊做下的事情,雖然沒人在她麵前細說,但光是想一想,她就覺得惡心極了。
宇文瑞笑道:“交給我,阿姐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看著比自已高出一個頭的弟弟,寶兒感概:“我是不放心你,萬一被別人知道……”
宇文瑞道:“如今大戰在前,大家的注意力都挪在了前線,哪有空兒去盯著陳文俊不放。我自小心些便是。”
寶兒隻好道:“那你多注意些。”低頭琢磨了一下,“鄂國公府與宣和長公主就交給你了。至於江家,我早就讓人盯住了,你以後有什麽動作,就先跟我打個招呼,免得自傷。”
朝堂上的動作,她想幹涉起來麻煩太多,倒不如盯著水麵下的暗湧,必要時還能給他們捅出一刀。
宇文瑞沒有反對,頷首道:“麻煩阿姐了。”
寶兒展眉一笑:“這有什麽?你們都是我弟弟,我還能不盼著你們好不成?”
不過這時候的寶兒完全沒有想到,陳文俊的事情會以這樣勁爆的方式來開場。
半下午的時候,霍氏覺得胸口鬱悶,渾身上下都不舒服,便讓人拿帖子請了大夫過府診脈,結果這一診就診出了喜脈來。
霍氏已經有了一個半月的身孕。
整個院落的人都高興非常,楊氏得知消息後,更是主動過來探望,叮囑她好好照顧身體,想吃什麽盡管開口,還主動派人去安樂侯府給寧夫人報信去。
晚間趙文翰回府,聽到這個消息,自是十分歡喜,兀自摟著妻子低聲細語,好不恩愛。
到是趙藹,在楊氏提起這事後,心裏一動,就有了一個想法。
第二天下朝後,趙藹先是把趙文淵叫來府中,在自個的書房談了一輪,然後還沒等再換一身衣裳,就讓人備馬,說是要去安樂侯府。
來到侯府前,眼尖的門房認出趙藹的身份後,就趕緊跑進去通報,沒多久安樂侯就出來了:“順和兄上門拜訪,真是令寒舍蓬蓽增輝啊。”
順和是趙藹的表字,他亦拱手回禮:“勞動侯爺親迎,實在是我的不是。”
“順和兄怎麽突然上門了?難不成是念著上一回的好酒?”
“這也讓侯爺看出來了?”
“哈哈!”
兩隻老狐狸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從門口一直客客氣氣地寒暄到書房,差點沒把一旁陪同的安樂侯世子給酸得掉牙。
趙藹沒有漏掉他,順口誇了一句:“世子年少英才,侯爺好福氣。”
安樂侯世子趕緊回禮:“謝趙世伯誇獎。”
來到書房,婢女們送上茶水,安樂侯就對世子道:“你去跟你弟弟說一聲兒,我待會要檢查他的功課,讓他別亂跑。”
這隻是個借口,他弟弟都二十歲了,都要打點著去衙門了,哪來的功課啊?不過安樂侯世子並無異樣,隻是行禮道:“是,父親。”又對趙藹言了一句“失陪”,就退下了。
沒了外人,趙藹也不兜圈子了,直接開門見山:“侯爺,這次西涼月支犯我邊境,皇上舉兵大戰,援軍已經開拔了。這事,你有什麽看法?”
談論起正事,安樂侯神情一正:“前往庭州與武陵關這兩路的大軍統領,閣部已有決定?”
趙藹道:“快了,就這兩天的事。”一頓,“趙王自請前去武陵關,皇上同意了。”
安樂侯不由得一驚:“趙王?” 宇文琦年紀太小了,照他原來的推測,覺得鄭王去戰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趙藹點了點頭,“是。”想想兒子說過的話,又補充道,“幾位皇子都已知曉,約摸過兩天就會有聖旨下來了。”
安樂侯道:“你的意思是……”
趙藹沉聲道:“侯爺覺得,洛王,如何?”
短短一句話,份量卻像是一座大山壓在安樂侯的心頭。安樂侯為難地說:“我家的情況你不是不知道,實在是不敢有此念頭。早前的寧王謀逆案,聖上寬慈,並未降罪侯府,我已是感激不盡,垂垂老朽之身,隻求護得家人平安,其他事情,並不敢奢望太多。順和兄的好意,我隻能心領了。”
老狐狸!趙藹暗罵了一句,真沒這個意思你還會坐在這裏聽我說話?怕不早趕人了。
“侯爺正值壯年,哪來的垂垂老朽呢?”越藹說道,“今上手段淩厲,登基二十餘載,對宗室公親多有限製和約束,四大侯府更是今非昔比。隻看先帝在位時,靖南侯府是何等的風光,如今呢,還不是隻能留在京城榮養起來?淮西侯年家,經過去年之事,更是元氣大傷。侯爺就真打算任由霍家這樣敗落下去?康寧侯府前事不遠,聖上明升暗貶,硬是把康寧侯世子隔離出了朝堂,若無機遇,怕是很難再回兵部。侯爺就不擔心,如果安樂侯府同樣出來一個不爭氣的子孫,你說,皇家還能容得下霍家的爵位嗎?”
安樂侯歎氣道:“順和兄的話在理,隻是,風險太大了。若是有一點差遲,那霍家就是萬劫不複了。”
安樂侯死活就是不肯鬆口,趙藹也沒想過一次談話就能說動他,隻是說出了自已的決定:“我打算讓阿源隨趙王去武陵關。”
聞言,安樂侯卻是臉色微變:“你家二小子不是要走科舉嗎?戰場無眼,你就不怕……”
趙藹道:“做個文書之職就是了,正好趁這次機會,讓他磨練一下。”
安樂侯心知肚明,趙藹決定要站在洛王那一邊,所以才會派趙文翰跟隨在趙王身邊,一是磨礪,二嘛,自然就是投名狀了。這樣一想,安樂侯心中也開始翻騰了,掙紮不已。
趙藹決定再加一把火,道:“此次趙王前赴武陵關,洛王知道後,並無異議。”
這話旁人聽不出來是什麽意思,但安樂侯卻很明白,他眸色一深,撫著花白的胡須沉吟許久,隻道了一句:“我那二兒子也不小了,平日裏沒個正經,趁此機會,也正好扔他去經經事。”
趙藹心知肚明,安樂侯隻是試水,要是稍有不測,他也可以馬上抽身,所以也沒繼續深談,反而道:“若是能前去武陵關,倒是可以與阿源做個伴。”
“那得看聖上的意思了。”安樂侯淡淡地說,忽然口風一轉,稱讚道:“洛王與趙王一母同胞,感情深厚非旁人能比。如今趙王前赴武陵關,戰場無情,險象環生,洛王還能這般沉著冷靜,取舍自若,可見心性之堅毅,加以曆練,日後必成大器。”
就是做不了皇帝,也絕對是未來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確是如此。”趙藹附和地點了點頭,不然他也不會下這個決定。
此間事了,趙藹就不再多留,兩人又說了幾句,不大一會兒,安樂侯就笑容滿麵地送走了同樣笑容滿麵的趙侍郎。
安樂侯回到書房,便把世子和二兒子一起叫了過來,在書房談了許久。直到華燈初上,寧氏來請,三人才從書房中走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本來想解決陳文俊的,結果還是沒能寫到 = =
我明天努力一下,試著將戰爭前的這些暗波雲湧全部搞定。
唔,我心目中的朝鬥就是這個樣子,基本以男性為主。不過除了寶兒,還是會有個別女人的重點戲份,這場戰爭,其實還是挺重要的,我盡量寫得精彩些。至於感情戲,估計要等到新皇登基後才會有了。
衛淩咂咂舌,“哪算得上是找麻煩,不過是說我幾句罷了。”
衛淩出身英國公府,家中排行第三,除了已請封為世子的同母大哥外,還有一個庶出的二哥。嫡出與庶出之間的相處,不管擱哪一朝哪一家,都是千古難解的矛盾。
這個衛二少爺與衛淩出生的時間相差無幾,除開長子是重點教育外,英國公最喜歡的兒子不是幼子衛淩,而是這個庶出的二子,給他的教育和待遇幾近與嫡子無異。而衛二也很機靈討喜,從小到大念書識字皆是一流,連學堂裏的老師都對他稱讚不已,而巧的是英國公好文厭武,一心想給衛家培養出一個進士出來。所以,不喜讀書隻喜武道的衛淩就不免悲劇了,整天被英國公撚耳朵咒罵就算了,那位衛二也會時不時地對著他念叨幾句什麽“武夫粗鄙不可習之,當以讀書為上品”之類的話,弄得衛淩是煩不勝煩。
至於親娘英國公夫人,前頭有個長子頂頭封了世子,而幼子隻要不為家族惹禍,很多事她就放任自流了。其實私心裏說,她也希望衛淩去讀書,最好能把衛二比下去,不然眼看一個庶子比她的兒子還要有出息,心裏哪會沒有疙瘩?因此她一逮到機會,也會對衛淩念上幾句。
宇文琦道:“你是真想去武陵關?還是隨便說說的?”
“武陵關在打戰呢,要是我隻想避開家裏,哪用得著找這種借口,我就不怕有命去沒命回嗎?”衛淩解釋道,“我是想著,我念書是念不來了,與其整天被他們念來念去,還不如稱著這個機會去武陵關拚一把。運氣好的,或許能博個前程,要是運氣不好,就當做磨練好了。要不然,我一個大男人,日後分家了,難道還要靠著大哥來養我嗎?”
當初給宇文琦選伴讀,英國公想送進宮的人是衛二,而不是衛淩,不過陰差陽錯,當時隻有四歲的宇文琦一眼就看中了衛淩,衛二落選,這個結果使得英國公還失望了幾天。
宇文琦臉色一沉:“那是戰場,不是官場,隨時都會丟命的地方。去了,你就最好有回不來的思想準備。如果你隻是為了博個前程去武陵關,還不如乖乖地留在京城,以後任個小官慢慢熬資曆。”
衛淩默了一下,他還沒想到這麽深遠,隻猶豫地說:“沒這麽誇張吧。像我們這樣身份的人,真去了前線,難道還會被派去前鋒營?”
宇文琦卻是恨不得給他腦袋狠狠地來一下,而實際上他也真做了,看著衛淩抱頭痛呼的樣子,他哼道:“笨蛋!難道你的兵書史書都看到狗肚子裏去了?誰跟你說隻有前鋒營才才會有危險的?別的不說,隻看後勤糧草淄重,被突襲的次數還能少了?”
衛淩“啊”了一聲,想到那個場景,不禁有幾分懼怕:“真的這麽危險?”抬頭朝那個容色蒼冷如玉的少年看過去,“那你呢?你不怕嗎?”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你以為這是寫著來玩的不成?”宇文琦真想再給他幾下,道:“性命尤關,我自然也是怕的。不過,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再怕,我也要去。”
他情願去戰場性命相博,也決不要在京城營碌而生。
衛淩糾結了一下,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個決心來,索性就不想了,抓起另一塊糕點往嘴裏塞,一邊吃一邊不怕死地說:“如果不是打小就認識你,知你甚深,我真要懷疑你是不是打算去爭那個位置了。”
這話傳出去,絕對能引起一番大風浪。而宇文琦隻是斜睨了他一眼,道:“你又知道我沒有了?”
衛淩當場就被半塊哽在喉間的糕點嗆個半死,好不容易咽下去,緩過氣就問:“咳咳,咳,你說什麽?”
衛淩一雙眼瞪著溜圓溜圓,裏麵裝滿了驚駭。從去年開始,江家阮家各自交鋒了好幾回,幾位成年皇子中,就屬洛王勢力最為薄弱,也最不顯眼,但他怎麽也沒想到宇文琦會有同樣的心思。這並不是說宇文琦不好或是不適合,而是宇文琦這個人太通透了,喜惡在他身上呈現得分外明顯,也從來不會掩飾半點,一直以為他都沒有對儲位表露過半點心思,所以乍一聽到這話,衛淩實在是驚詫萬分,照他的認知,他以為宇文琦頂多是站出來支持洛王,而不是自已主動去爭位。
宇文琦真沒想到隨口的一句話能讓衛淩驚成這樣,眉眼一跳,道:“騙你的。”
衛淩這才鬆了一口氣,不顧茶水已冷,隨手拿起茶碗就住嘴裏灌:“拜托,我膽子小,不禁嚇。趙王殿下,請您以後悠著點,你也不想我短命十年吧。”
宇文琦眼一掃:“喂,你手上的那碗茶是我喝過的。”
衛淩不在意地擺了擺手,道:“咱倆是什麽關係,這點事你也好計較?別像個娘們似地磨嘰,我以前又不是沒喝過。”
宇文琦懶得理他,自個還有事要做呢,於是開始趕人了:“去武陵關的事,你最好回去先跟英國公還有你大哥商量一下。好了,還有別的事嗎?”
衛淩仍然有些猶豫,聽到這話,覺得在理,便點頭道:“那我回去先問下大哥吧。”他與兄長衛謙的感情還是挺不錯的,平日裏也沒少提點過他。說了幾句,他便起身辭去。
宇文琦沒有多留,待衛淩走後,則是一頭鑽進了書房。
寶兒回到長樂宮,麵對沈茉雲的連聲詢問,實在不敢實話實話,隻能虛應道:“我改日再去問父皇吧,或許父皇沒這個意思呢。”
好不容易唬弄過去,寶兒轉身一出宮,就直接去了洛王府。
“阿琦知道了?”宇文瑞微訝地問道,“是阿姐說的?”
“不是我。”寶兒秀眉緊鎖,“他自已猜出來的。”
宇文瑞不由得佩服道:“他猜得還挺準的。”想了一下,說:“阿姐來找我,是為了鄂國公府還是為了宣和長公主。如果是前者,還得靜待幾天,如果是後者……”
他估算了一下大軍開發的時間,隨即就展眉道:“在阿琦離京前,倒也來得及解決。”
“你有辦法?”寶兒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宇文瑞道:“陳文俊性格殘暴,每日裏隻會溜狗逗鳥地惹是生非,禦史台早看他不順眼了。隻不過礙於他的母親是宣和長公主,苦主不敢出麵,又有公主府出麵鎮壓,這才容得他逍遙到現在。現在阿琦要去武陵關了,我暫時是拔不動鄂國公府,但想摁住一個宣和長公主,倒是不太難。”
皇家對公主向來優容,隻要不是謀反,沒哪個皇帝會去特別針對公主的。特別是宣和還是長公主,等閑之事根本動不了她的地位,要想摁住,還得想法子取個巧才行。
不過,宇文瑞倒也沒太擔心,他溫聲道:“陳文俊那裏讓我來處理吧,阿姐就別管了。那種醃髒事,沒得汙了阿姐的眼。”
寶兒本來還有心反駁幾句,聽到後麵的話,心裏還真有些猶豫。或許她比起其他女子是要果決得多,可對於某些事情,還是會有著心理上的厭惡。而陳文俊做下的事情,雖然沒人在她麵前細說,但光是想一想,她就覺得惡心極了。
宇文瑞笑道:“交給我,阿姐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看著比自已高出一個頭的弟弟,寶兒感概:“我是不放心你,萬一被別人知道……”
宇文瑞道:“如今大戰在前,大家的注意力都挪在了前線,哪有空兒去盯著陳文俊不放。我自小心些便是。”
寶兒隻好道:“那你多注意些。”低頭琢磨了一下,“鄂國公府與宣和長公主就交給你了。至於江家,我早就讓人盯住了,你以後有什麽動作,就先跟我打個招呼,免得自傷。”
朝堂上的動作,她想幹涉起來麻煩太多,倒不如盯著水麵下的暗湧,必要時還能給他們捅出一刀。
宇文瑞沒有反對,頷首道:“麻煩阿姐了。”
寶兒展眉一笑:“這有什麽?你們都是我弟弟,我還能不盼著你們好不成?”
不過這時候的寶兒完全沒有想到,陳文俊的事情會以這樣勁爆的方式來開場。
半下午的時候,霍氏覺得胸口鬱悶,渾身上下都不舒服,便讓人拿帖子請了大夫過府診脈,結果這一診就診出了喜脈來。
霍氏已經有了一個半月的身孕。
整個院落的人都高興非常,楊氏得知消息後,更是主動過來探望,叮囑她好好照顧身體,想吃什麽盡管開口,還主動派人去安樂侯府給寧夫人報信去。
晚間趙文翰回府,聽到這個消息,自是十分歡喜,兀自摟著妻子低聲細語,好不恩愛。
到是趙藹,在楊氏提起這事後,心裏一動,就有了一個想法。
第二天下朝後,趙藹先是把趙文淵叫來府中,在自個的書房談了一輪,然後還沒等再換一身衣裳,就讓人備馬,說是要去安樂侯府。
來到侯府前,眼尖的門房認出趙藹的身份後,就趕緊跑進去通報,沒多久安樂侯就出來了:“順和兄上門拜訪,真是令寒舍蓬蓽增輝啊。”
順和是趙藹的表字,他亦拱手回禮:“勞動侯爺親迎,實在是我的不是。”
“順和兄怎麽突然上門了?難不成是念著上一回的好酒?”
“這也讓侯爺看出來了?”
“哈哈!”
兩隻老狐狸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從門口一直客客氣氣地寒暄到書房,差點沒把一旁陪同的安樂侯世子給酸得掉牙。
趙藹沒有漏掉他,順口誇了一句:“世子年少英才,侯爺好福氣。”
安樂侯世子趕緊回禮:“謝趙世伯誇獎。”
來到書房,婢女們送上茶水,安樂侯就對世子道:“你去跟你弟弟說一聲兒,我待會要檢查他的功課,讓他別亂跑。”
這隻是個借口,他弟弟都二十歲了,都要打點著去衙門了,哪來的功課啊?不過安樂侯世子並無異樣,隻是行禮道:“是,父親。”又對趙藹言了一句“失陪”,就退下了。
沒了外人,趙藹也不兜圈子了,直接開門見山:“侯爺,這次西涼月支犯我邊境,皇上舉兵大戰,援軍已經開拔了。這事,你有什麽看法?”
談論起正事,安樂侯神情一正:“前往庭州與武陵關這兩路的大軍統領,閣部已有決定?”
趙藹道:“快了,就這兩天的事。”一頓,“趙王自請前去武陵關,皇上同意了。”
安樂侯不由得一驚:“趙王?” 宇文琦年紀太小了,照他原來的推測,覺得鄭王去戰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趙藹點了點頭,“是。”想想兒子說過的話,又補充道,“幾位皇子都已知曉,約摸過兩天就會有聖旨下來了。”
安樂侯道:“你的意思是……”
趙藹沉聲道:“侯爺覺得,洛王,如何?”
短短一句話,份量卻像是一座大山壓在安樂侯的心頭。安樂侯為難地說:“我家的情況你不是不知道,實在是不敢有此念頭。早前的寧王謀逆案,聖上寬慈,並未降罪侯府,我已是感激不盡,垂垂老朽之身,隻求護得家人平安,其他事情,並不敢奢望太多。順和兄的好意,我隻能心領了。”
老狐狸!趙藹暗罵了一句,真沒這個意思你還會坐在這裏聽我說話?怕不早趕人了。
“侯爺正值壯年,哪來的垂垂老朽呢?”越藹說道,“今上手段淩厲,登基二十餘載,對宗室公親多有限製和約束,四大侯府更是今非昔比。隻看先帝在位時,靖南侯府是何等的風光,如今呢,還不是隻能留在京城榮養起來?淮西侯年家,經過去年之事,更是元氣大傷。侯爺就真打算任由霍家這樣敗落下去?康寧侯府前事不遠,聖上明升暗貶,硬是把康寧侯世子隔離出了朝堂,若無機遇,怕是很難再回兵部。侯爺就不擔心,如果安樂侯府同樣出來一個不爭氣的子孫,你說,皇家還能容得下霍家的爵位嗎?”
安樂侯歎氣道:“順和兄的話在理,隻是,風險太大了。若是有一點差遲,那霍家就是萬劫不複了。”
安樂侯死活就是不肯鬆口,趙藹也沒想過一次談話就能說動他,隻是說出了自已的決定:“我打算讓阿源隨趙王去武陵關。”
聞言,安樂侯卻是臉色微變:“你家二小子不是要走科舉嗎?戰場無眼,你就不怕……”
趙藹道:“做個文書之職就是了,正好趁這次機會,讓他磨練一下。”
安樂侯心知肚明,趙藹決定要站在洛王那一邊,所以才會派趙文翰跟隨在趙王身邊,一是磨礪,二嘛,自然就是投名狀了。這樣一想,安樂侯心中也開始翻騰了,掙紮不已。
趙藹決定再加一把火,道:“此次趙王前赴武陵關,洛王知道後,並無異議。”
這話旁人聽不出來是什麽意思,但安樂侯卻很明白,他眸色一深,撫著花白的胡須沉吟許久,隻道了一句:“我那二兒子也不小了,平日裏沒個正經,趁此機會,也正好扔他去經經事。”
趙藹心知肚明,安樂侯隻是試水,要是稍有不測,他也可以馬上抽身,所以也沒繼續深談,反而道:“若是能前去武陵關,倒是可以與阿源做個伴。”
“那得看聖上的意思了。”安樂侯淡淡地說,忽然口風一轉,稱讚道:“洛王與趙王一母同胞,感情深厚非旁人能比。如今趙王前赴武陵關,戰場無情,險象環生,洛王還能這般沉著冷靜,取舍自若,可見心性之堅毅,加以曆練,日後必成大器。”
就是做不了皇帝,也絕對是未來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確是如此。”趙藹附和地點了點頭,不然他也不會下這個決定。
此間事了,趙藹就不再多留,兩人又說了幾句,不大一會兒,安樂侯就笑容滿麵地送走了同樣笑容滿麵的趙侍郎。
安樂侯回到書房,便把世子和二兒子一起叫了過來,在書房談了許久。直到華燈初上,寧氏來請,三人才從書房中走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本來想解決陳文俊的,結果還是沒能寫到 = =
我明天努力一下,試著將戰爭前的這些暗波雲湧全部搞定。
唔,我心目中的朝鬥就是這個樣子,基本以男性為主。不過除了寶兒,還是會有個別女人的重點戲份,這場戰爭,其實還是挺重要的,我盡量寫得精彩些。至於感情戲,估計要等到新皇登基後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