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藹回家後,立即就把趙文翰和趙文勉叫來了書房,又讓下人去公主府把長子叫回來。待人齊後,他緩緩地看了三個兒子一圈,道,“我準備讓阿源隨趙王前赴武陵關。你這幾天好好地準備一下。”後麵那句話是對趙文翰說的。
這話炸翻了兒子們。
趙文淵直接反對,“父親,阿源不過一介文弱書生,上戰場不適合吧。”雖說趙文翰也算精通騎射,但是這種程度的水平頂多也就隻有去圍場狩獵的份,戰場上根本就不夠看。
這幾年趙文勉被趙藹管得很嚴,不過效果也出來了,思想深度比以前提升了好幾個等級。他認真地想了想,道,“父親,難道是趙王開口點名要二哥去武陵關?”
倒是當事人趙文翰的眼中雖有疑惑和震驚,不過還算沉得住氣,一直沒有開口說話。
麵對兒子們的疑問和不解,趙藹隻說了一句話:“趙王是洛王的親弟弟。”
趙文勉還是不明白,但是趙文淵和趙文翰兩人的臉色皆是一變。
趙藹繼續道:“延王、洛王和鄭王,如今皇子們算是三足鼎立,各有爭執。我不是沒想過隻做純臣……隻是,河洛公主卻是一個變數。”
趙文淵微微皺眉,朝趙藹看過去。
趙藹道:“河洛公主是洛王的親姐姐,阿恒尚了公主,看在別人眼中,趙家就隻能是王這一係的人。如今朝中局勢詭譎,就算我想繼續做這個純臣,隻怕也沒這麽容易了。與其日後被動地任人宰割,倒不如破斧沉舟賭這一把。”
打從心裏說,趙藹也不是很願意去攪和這一團漩渦,但朝堂風向所迫,他也沒有辦法,隻能想辦法化被動為主動。這兩個月他可沒被人少找麻煩,雖然隻是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可積少成多,兵部尚書更是明顯地對他表現不滿了。
“我看朝堂還是挺平靜的,不至於此吧。”趙文淵說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前線,朝中上下難得的同心協力,趙藹的話未免太過小題大作了。
趙藹道:“要是到了連你都戰戰兢兢的地步,你認為我們還能這裏說這種話嗎?”要是到了趙文淵這麽一個邊緣小官都察覺出京城氣氛不對的話,那時就不是在考慮站隊還是做純臣這種小事了,而是要想辦法如何去活命。
趙文淵力掙:“邊關苦寒,何必讓二弟去受這個險。再說,阿源立誌科舉,日後仕途必是走清流文官一路,實在是沒必要送他去武陵關。”
沒有上過戰場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那裏是多麽的可怕和殘酷。趙文翰不過二十出頭,心理素質和抗壓力拍馬都趕不上趙藹,戰場瞬息萬變,一個不小心死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他是真不支持讓二弟去武陵關。
趙藹神色淡然地說:“讓阿源隨趙王去武陵關,是一種態度。”
長子的話他何嚐不清楚,但是想讓別人接受你的投名狀,你就得拿出真正的誠意來,幾句空話就想讓洛王毫無保留地視你為心腹?這是做夢。否則他為何不派趙文勉去,而是選擇了差不多有半隻腳踏進官場的二子?就是因為趙文翰的份量和價值比趙文勉來得重來得多,日後也更能讓洛王相信他們。
趙文淵聽得眉頭緊鎖,好一會兒,才道:“這是洛王的意思?”
“不,這是我的意思。”趙藹否認,“我今日並未得見洛王。”
就是說,趙藹還沒有來得及向宇文瑞表明態度,趙文淵的眉頭鎖得更緊了。他想了想,問:“父親,這隻是你的想法。”躊躇了一下,“如果,如果洛王不接受呢?”
趙藹淡淡地說:“這個不用你來操心,我自有成算。”
趙文淵沒轍了。
這時,趙文翰終於說話了,“父親打算讓我用什麽身份去武陵關。”言下之意,就是他願意聽從趙藹的話去前線。
“二哥。”趙文勉不由得叫了起來,“你真要聽爹的話去前線?那些野蠻人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瘋子,你這瘦不拉嘰的身板,說不定人家一隻手就能捏死你……”
“閉嘴。”趙藹喝道,“你在亂說什麽?”
趙文勉不情不願地閉上嘴,卻仍是小小聲地嘀咕:“我又沒說錯,二哥又不像大哥那們從小習武,要是真遇上蠻子豈不是要喪命?”不過他心裏也是挺擔心趙文翰的,便也朝父親望過去。
趙藹沒理會他,隻看著趙文翰道:“莫北將軍帳下還欠一個文書,我明天就上折子為你請職。”
趙文翰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趙文淵道:“二弟終是體弱了些,要不讓我去……”
“你是駙馬,聖上不可能同意你去前線的。”趙藹不等他話說完,就斷然截住,“阿源是最適合的人選,你不用再說了。”
趙文翰也對兄長道:“大哥不用為我擔心。父親說了,我隻是擔任文書,在後麵幫忙抄抄寫寫,不會有危險的。”
雖然父親的話讓趙文翰覺得意外,但是就他本人來說,他並不是那麽排斥去武陵關。隻要是男人,都想著上戰場金戈鐵馬一場,他也不例外。唯獨可惜了兩年後的科舉,他是不能參加了。
趙藹很滿意趙文翰的態度,道:“你那媳婦剛有了身孕,你這一去不知幾時能歸,這幾天你在家就好好地在陪著她吧。”
趙文翰應道:“是,父親。”
趙藹又叮囑了幾句,便將兒子們放回去了,他自已則是開始提筆寫折子,準備為二兒子謀求文書這個職位。
趙文淵回去後,就把趙藹的話修飾一番,然後說與寶兒聽。寶兒知道後,倒沒多大反應,隻是說了一句“知道了”,就沒了下文。
至於霍氏聽了丈夫的話後,眼淚就嘩啦啦地流了下來,對著趙文翰哭了足足一個時辰,好不容易才在趙文翰的勸慰下冷靜下來。接下來幾天,霍氏對趙文翰是各種叮嚀,還親自為他打點起行裝。
趙藹的效率非常快,下了決定的第二天,就找上了宇文瑞。兩人在洛王府的書房談了許久,具體的談話內容外人不得而知,直到最後宇文瑞送趙藹出去時,隻看表情,倒像是十分開心的樣子。
“老狐狸。”送走了趙藹,宇文瑞覺得有幾分疲憊,不由得咕噥了一句。
宇文瑞剛踏進書房,就聽得一個聲音道:“王爺,趙侍郎到底是為了什麽事情來找你?”
書房中正坐著一個人,看上去約摸二十出頭,錦衣玉帶,麵如冠玉,微挑的桃花眼流露出了一絲疑惑,見到他進來,就起身問道。
宇文瑞抬袖一抹額頭上的汗水,端起案幾上茶碗灌了一肚子的冷茶水,解了喉間的幹渴後,才道:“還能為了什麽?左右都是那些事兒。”
季子融不禁訝道:“真的?”隨即就笑了出來,“趙侍郎在兵部也算說得上話,如果他真有此意,這對我們來說可真是一件好事。”
自打宇文瑞開府後,已經有不少官員或勳貴上門拜訪了,有刺探君意的,有想投靠他的,有想聯姻的,數不勝數。不過這些都隻是些小官員,內閣中真正的掌權人物從來都是禮到人不到。所以趙藹的上門,還是頗讓季子融感到意外,當然,宇文瑞也很意外就是了。
宇文瑞坐了下來,長長地籲了一口氣,道:“要是這麽容易就好了。”想想剛才的談話內容,他就牙疼得緊。
季子融一愣:“什麽?”
宇文瑞也不瞞他,爽快地道:“武陵關不是戰事吃緊嗎?趙侍郎忠心為國,打算讓他的二兒子前去莫北將軍帳下做一個文書,雖不能前線殺敵,可也能在後方出些微末之力。阿琦已經向父皇請纓武陵關,趙侍郎來拜托我,希望能得阿琦照看一下。”
趙藹混跡官場多年,自然不會直愣愣地對宇文瑞說,哦,我想擁護你做皇帝,這次特地讓我二兒子跟著你弟,如何,夠誠意吧?他是選擇了一種迂回的方式,隻說我想讓兒子去戰場曆練一番,趙王不是也去了嗎?要是趙王覺得我兒子還算能用,盡管吩咐他去,啥事都能做。實話沒一句,其中的意思還要你猜來猜去,宇文瑞不牙疼才怪。
季子融思忖了一下,道:“趙侍郎的長子不是尚了河洛公主嗎?算起來,你們也算姻親,趙侍郎有意於你,並不出奇。”
宇文瑞淡然道:“先靜觀其變吧。”
事關親弟弟,戰場萬變,天知道趙家這突如其來的一筆中間有沒有貓膩,還是小心為上。所以,對趙藹的來意,宇文瑞以拖字決為主。
季子融微微點頭,算是帶過了這個話題,轉而說起了另一件事:“事情已經安排好了,明天他們就會去京兆府遞狀紙。”
饒是宇文瑞再累,也不由得精神一震,“辛苦你了,子楚。”
作為兵部侍郎,趙藹的辦事效率向來驚人,很快,趙文翰就得到了文書的職位,十日後,與趙王等人一同出發前往武陵關。
前線戰事愈加吃緊,不但滿朝文武為前線戰事擔憂不已,就是京城百姓也是略有議論。
就在這時,京兆府尹左大人卻是接到了一件頗為棘手的案子。
左大人頭疼地看著坐在下方的粗實壯漢,拱手道:“歐將軍,恕我多問一句,這狀紙上所述內容可是屬實?”
歐將軍一拍桌子,茶碗被振得砰砰響,他怒道:“我兒子死得不明不白,左大人認為我會拿這種事情來開玩笑嗎?”
這一喝,歐將軍氣勢驚人,但雙眼卻是通紅,且滿臉懣恨怨毒。
左大人被嚇了一跳,緩過神後,歎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就請將軍稍候,本官這就命捕快去公主府拿人,開堂審理。”
歐將軍平平氣,道:“麻煩大人了。”
左大人微頷首,然後就書吏使了個眼色,那書吏行禮退下,去吩咐捕快抓人自是不提。
案子不算複雜,歐將軍有一兒子,前天約了朋友劉公子在效外的莊子見麵,不想好友被一歹人看上,並糾纏不休。歐公子見狀,自是不能讓劉公子受辱,便上前幫忙,不想對方人多勢眾,拳腳無眼間,歐公子被歹人一腳踹中心口,不小心磕到了石頭,跌破了腦袋,流了滿地的血。那歹人見鬧出人命,便趕緊帶著人跑了,而歐公子則是被劉公子速速送回了府,不想卻是救治不急,第二天早上人就去了。
歐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就是歐將軍也是暴怒不已,他已過天命之年,這是他唯一的兒子,平日裏護得緊緊的,結果隻是外出一趟,就被人打死了,他豈能不恨。當即就把劉公子和跟兒子出去的小廝全部找來,逐一審問,七拚八湊,終於問出了那歹人的身份。
正是當今皇帝的妹妹,宣和長公主的獨生子陳文俊。
所以,京兆府尹感到了幾分糾結和為難。
就在這時,府門外又傳來了一陣擊鼓聲,是一對父女,左大人升堂一審,又被驚了一下——這兩人居然也是來狀告陳文俊的。
這話炸翻了兒子們。
趙文淵直接反對,“父親,阿源不過一介文弱書生,上戰場不適合吧。”雖說趙文翰也算精通騎射,但是這種程度的水平頂多也就隻有去圍場狩獵的份,戰場上根本就不夠看。
這幾年趙文勉被趙藹管得很嚴,不過效果也出來了,思想深度比以前提升了好幾個等級。他認真地想了想,道,“父親,難道是趙王開口點名要二哥去武陵關?”
倒是當事人趙文翰的眼中雖有疑惑和震驚,不過還算沉得住氣,一直沒有開口說話。
麵對兒子們的疑問和不解,趙藹隻說了一句話:“趙王是洛王的親弟弟。”
趙文勉還是不明白,但是趙文淵和趙文翰兩人的臉色皆是一變。
趙藹繼續道:“延王、洛王和鄭王,如今皇子們算是三足鼎立,各有爭執。我不是沒想過隻做純臣……隻是,河洛公主卻是一個變數。”
趙文淵微微皺眉,朝趙藹看過去。
趙藹道:“河洛公主是洛王的親姐姐,阿恒尚了公主,看在別人眼中,趙家就隻能是王這一係的人。如今朝中局勢詭譎,就算我想繼續做這個純臣,隻怕也沒這麽容易了。與其日後被動地任人宰割,倒不如破斧沉舟賭這一把。”
打從心裏說,趙藹也不是很願意去攪和這一團漩渦,但朝堂風向所迫,他也沒有辦法,隻能想辦法化被動為主動。這兩個月他可沒被人少找麻煩,雖然隻是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可積少成多,兵部尚書更是明顯地對他表現不滿了。
“我看朝堂還是挺平靜的,不至於此吧。”趙文淵說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前線,朝中上下難得的同心協力,趙藹的話未免太過小題大作了。
趙藹道:“要是到了連你都戰戰兢兢的地步,你認為我們還能這裏說這種話嗎?”要是到了趙文淵這麽一個邊緣小官都察覺出京城氣氛不對的話,那時就不是在考慮站隊還是做純臣這種小事了,而是要想辦法如何去活命。
趙文淵力掙:“邊關苦寒,何必讓二弟去受這個險。再說,阿源立誌科舉,日後仕途必是走清流文官一路,實在是沒必要送他去武陵關。”
沒有上過戰場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那裏是多麽的可怕和殘酷。趙文翰不過二十出頭,心理素質和抗壓力拍馬都趕不上趙藹,戰場瞬息萬變,一個不小心死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他是真不支持讓二弟去武陵關。
趙藹神色淡然地說:“讓阿源隨趙王去武陵關,是一種態度。”
長子的話他何嚐不清楚,但是想讓別人接受你的投名狀,你就得拿出真正的誠意來,幾句空話就想讓洛王毫無保留地視你為心腹?這是做夢。否則他為何不派趙文勉去,而是選擇了差不多有半隻腳踏進官場的二子?就是因為趙文翰的份量和價值比趙文勉來得重來得多,日後也更能讓洛王相信他們。
趙文淵聽得眉頭緊鎖,好一會兒,才道:“這是洛王的意思?”
“不,這是我的意思。”趙藹否認,“我今日並未得見洛王。”
就是說,趙藹還沒有來得及向宇文瑞表明態度,趙文淵的眉頭鎖得更緊了。他想了想,問:“父親,這隻是你的想法。”躊躇了一下,“如果,如果洛王不接受呢?”
趙藹淡淡地說:“這個不用你來操心,我自有成算。”
趙文淵沒轍了。
這時,趙文翰終於說話了,“父親打算讓我用什麽身份去武陵關。”言下之意,就是他願意聽從趙藹的話去前線。
“二哥。”趙文勉不由得叫了起來,“你真要聽爹的話去前線?那些野蠻人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瘋子,你這瘦不拉嘰的身板,說不定人家一隻手就能捏死你……”
“閉嘴。”趙藹喝道,“你在亂說什麽?”
趙文勉不情不願地閉上嘴,卻仍是小小聲地嘀咕:“我又沒說錯,二哥又不像大哥那們從小習武,要是真遇上蠻子豈不是要喪命?”不過他心裏也是挺擔心趙文翰的,便也朝父親望過去。
趙藹沒理會他,隻看著趙文翰道:“莫北將軍帳下還欠一個文書,我明天就上折子為你請職。”
趙文翰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趙文淵道:“二弟終是體弱了些,要不讓我去……”
“你是駙馬,聖上不可能同意你去前線的。”趙藹不等他話說完,就斷然截住,“阿源是最適合的人選,你不用再說了。”
趙文翰也對兄長道:“大哥不用為我擔心。父親說了,我隻是擔任文書,在後麵幫忙抄抄寫寫,不會有危險的。”
雖然父親的話讓趙文翰覺得意外,但是就他本人來說,他並不是那麽排斥去武陵關。隻要是男人,都想著上戰場金戈鐵馬一場,他也不例外。唯獨可惜了兩年後的科舉,他是不能參加了。
趙藹很滿意趙文翰的態度,道:“你那媳婦剛有了身孕,你這一去不知幾時能歸,這幾天你在家就好好地在陪著她吧。”
趙文翰應道:“是,父親。”
趙藹又叮囑了幾句,便將兒子們放回去了,他自已則是開始提筆寫折子,準備為二兒子謀求文書這個職位。
趙文淵回去後,就把趙藹的話修飾一番,然後說與寶兒聽。寶兒知道後,倒沒多大反應,隻是說了一句“知道了”,就沒了下文。
至於霍氏聽了丈夫的話後,眼淚就嘩啦啦地流了下來,對著趙文翰哭了足足一個時辰,好不容易才在趙文翰的勸慰下冷靜下來。接下來幾天,霍氏對趙文翰是各種叮嚀,還親自為他打點起行裝。
趙藹的效率非常快,下了決定的第二天,就找上了宇文瑞。兩人在洛王府的書房談了許久,具體的談話內容外人不得而知,直到最後宇文瑞送趙藹出去時,隻看表情,倒像是十分開心的樣子。
“老狐狸。”送走了趙藹,宇文瑞覺得有幾分疲憊,不由得咕噥了一句。
宇文瑞剛踏進書房,就聽得一個聲音道:“王爺,趙侍郎到底是為了什麽事情來找你?”
書房中正坐著一個人,看上去約摸二十出頭,錦衣玉帶,麵如冠玉,微挑的桃花眼流露出了一絲疑惑,見到他進來,就起身問道。
宇文瑞抬袖一抹額頭上的汗水,端起案幾上茶碗灌了一肚子的冷茶水,解了喉間的幹渴後,才道:“還能為了什麽?左右都是那些事兒。”
季子融不禁訝道:“真的?”隨即就笑了出來,“趙侍郎在兵部也算說得上話,如果他真有此意,這對我們來說可真是一件好事。”
自打宇文瑞開府後,已經有不少官員或勳貴上門拜訪了,有刺探君意的,有想投靠他的,有想聯姻的,數不勝數。不過這些都隻是些小官員,內閣中真正的掌權人物從來都是禮到人不到。所以趙藹的上門,還是頗讓季子融感到意外,當然,宇文瑞也很意外就是了。
宇文瑞坐了下來,長長地籲了一口氣,道:“要是這麽容易就好了。”想想剛才的談話內容,他就牙疼得緊。
季子融一愣:“什麽?”
宇文瑞也不瞞他,爽快地道:“武陵關不是戰事吃緊嗎?趙侍郎忠心為國,打算讓他的二兒子前去莫北將軍帳下做一個文書,雖不能前線殺敵,可也能在後方出些微末之力。阿琦已經向父皇請纓武陵關,趙侍郎來拜托我,希望能得阿琦照看一下。”
趙藹混跡官場多年,自然不會直愣愣地對宇文瑞說,哦,我想擁護你做皇帝,這次特地讓我二兒子跟著你弟,如何,夠誠意吧?他是選擇了一種迂回的方式,隻說我想讓兒子去戰場曆練一番,趙王不是也去了嗎?要是趙王覺得我兒子還算能用,盡管吩咐他去,啥事都能做。實話沒一句,其中的意思還要你猜來猜去,宇文瑞不牙疼才怪。
季子融思忖了一下,道:“趙侍郎的長子不是尚了河洛公主嗎?算起來,你們也算姻親,趙侍郎有意於你,並不出奇。”
宇文瑞淡然道:“先靜觀其變吧。”
事關親弟弟,戰場萬變,天知道趙家這突如其來的一筆中間有沒有貓膩,還是小心為上。所以,對趙藹的來意,宇文瑞以拖字決為主。
季子融微微點頭,算是帶過了這個話題,轉而說起了另一件事:“事情已經安排好了,明天他們就會去京兆府遞狀紙。”
饒是宇文瑞再累,也不由得精神一震,“辛苦你了,子楚。”
作為兵部侍郎,趙藹的辦事效率向來驚人,很快,趙文翰就得到了文書的職位,十日後,與趙王等人一同出發前往武陵關。
前線戰事愈加吃緊,不但滿朝文武為前線戰事擔憂不已,就是京城百姓也是略有議論。
就在這時,京兆府尹左大人卻是接到了一件頗為棘手的案子。
左大人頭疼地看著坐在下方的粗實壯漢,拱手道:“歐將軍,恕我多問一句,這狀紙上所述內容可是屬實?”
歐將軍一拍桌子,茶碗被振得砰砰響,他怒道:“我兒子死得不明不白,左大人認為我會拿這種事情來開玩笑嗎?”
這一喝,歐將軍氣勢驚人,但雙眼卻是通紅,且滿臉懣恨怨毒。
左大人被嚇了一跳,緩過神後,歎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就請將軍稍候,本官這就命捕快去公主府拿人,開堂審理。”
歐將軍平平氣,道:“麻煩大人了。”
左大人微頷首,然後就書吏使了個眼色,那書吏行禮退下,去吩咐捕快抓人自是不提。
案子不算複雜,歐將軍有一兒子,前天約了朋友劉公子在效外的莊子見麵,不想好友被一歹人看上,並糾纏不休。歐公子見狀,自是不能讓劉公子受辱,便上前幫忙,不想對方人多勢眾,拳腳無眼間,歐公子被歹人一腳踹中心口,不小心磕到了石頭,跌破了腦袋,流了滿地的血。那歹人見鬧出人命,便趕緊帶著人跑了,而歐公子則是被劉公子速速送回了府,不想卻是救治不急,第二天早上人就去了。
歐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就是歐將軍也是暴怒不已,他已過天命之年,這是他唯一的兒子,平日裏護得緊緊的,結果隻是外出一趟,就被人打死了,他豈能不恨。當即就把劉公子和跟兒子出去的小廝全部找來,逐一審問,七拚八湊,終於問出了那歹人的身份。
正是當今皇帝的妹妹,宣和長公主的獨生子陳文俊。
所以,京兆府尹感到了幾分糾結和為難。
就在這時,府門外又傳來了一陣擊鼓聲,是一對父女,左大人升堂一審,又被驚了一下——這兩人居然也是來狀告陳文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