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早上起來,內侍馬江忙著給他準備洗涮的東西。僧王爺胡亂地抹了一把臉,問馬江:“他們幾個出去幾天了,怎麽還沒有回來?”馬江說:“出去有三天了,該回來了。”
僧格林沁唉了一聲,說:“我明知道他們去也是白去,卻又派他們去了,真是白耽誤功夫,不管他們了,備馬。”
馬江說:“王爺,你要到哪兒去呀,怎麽大清早地就備馬?”
“哪兒也不去,我要溜溜馬,散散心中的悶氣。”
“噢,是嘍。”馬江倒了王爺的洗臉水,便直往馬廄走去。
不一會兒,馬江牽著一匹白馬過來,這就是那匹小白龍。這小白龍並不是全身都白,四隻蹄子上麵的毛有點泛黃,脖圈內有點綜黃色的點點,肚皮下有塊花斑,除此以外,都是白的,那毛色發亮,全身肌肉飽滿,的確是一匹寶馬。
僧格林沁接過馬江遞過的韁繩,蹬著馬蹬,翻身上馬,便往大營之處奔走而去。
大營之外是一片田野,那正灌漿的麥田一片連著一片。僧格林沁騎上戰馬,抽出他那把納庫尼素光刀,躍馬揮刀,在田間的小路上飛奔,路旁有些小樹,正好當成了僧格林沁的靶子,他飛馳而過,手起刀落,便有個稚嫩的樹頭落下。
陳國瑞非常沮喪地回到了僧營,成保、郭寶昌也回到僧王爺處複命了。
三位將領進了大帳,苦笑著相互拱手問侯,成保見了陳國瑞。說:“怎麽樣?曾大人派的兵幾進能到?”
陳國瑞在他沒進發之前就說,我們三人去也是白去,曾國藩說是將部分小部隊調給僧王爺指揮,他肯定是符衍皇上。不會真心助我。曾國藩李鴻章是何等人物?大清股肱之臣,朝廷對他們也要讓著三分,不然他們不出力,大清損失更大,要調兵來,早就調了。為什麽遲遲不來?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來麽?他幫咱們打仗,功勞歸咱,卻損失他們的兵力,這個帳誰不會算?況且僧王爺也沒有把湘軍放在眼裏,不指望他們幫咱們剿賊。
陳國瑞唉地歎了一口氣,說:“成大人算是有眼力,真叫你說準了,湘軍派了個無名之輩吳中笑,真格兒猾頭。一天一步,兩天一村,說是兵馬無糧無款,沒法趕來,實際上卻是軟抗皇命,藐視王爺。可他到底是曾國藩李鴻章的人,我們也奈何不了他,也找不出理由去彈劾他,隻能空手而歸。成大人你那邊呢?山東軍如何?幾時發兵助戰?”
成保笑了,說:“丁葆槙丁大人是沒話說的,可說的好,卻做不好。丁大人雖有報國之誌,可是山東軍卻是出名的廢物,軍紀差,作戰能力差。朽木不可雕也。丁大人雖說進行整肅,但冰凍千尺非一日之寒,也是難以奏效,我將王爺的意思傳給丁葆槙,丁大人說沒問題。但他的魯軍不能一下子開拔過來,不然的話,部隊往西一集中,撚賊東麵又起火,他說他要在外圍包剿著,這樣給王爺盡施能量,將撚賊葬身黃河。”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郭大人,豫軍如何?是不是比魯軍更勇猛些?”
郭保昌苦喪著臉搖了搖頭,說:“我見過孬種的,沒見過如此更孬種的,這就是河南的豫軍,偷搶爬拿,各個兵營都有高手,可一與撚賊作戰,炮聲一響隊伍就散了,一個比一個跑得比兔子還快。這樣的部隊,別說要他來助戰,還不如不來,來了倒將我們僧軍引壞了。”
三人正說著,賬外傳來馬蹄聲,三人急忙來到帳外,果然僧王爺溜馬回來了。
“見過王爺!”
僧格林沁大搖大擺地來到大帳之外,見到三位將領在帳前拱手向他施禮,便擺了擺手:“罷了罷了了,快快進帳商討軍情。”
於是,幾位將領隨在僧格林沁身後,進了大帳,謝過了僧王爺的賜坐,等著僧王爺發問。
僧格林沁冷笑了一聲,觀看了各人的神色,嘿嘿笑了一下,將目光落到了陳國瑞的身上:“國瑞,叫你去聯係湘軍,情況如何呀?”
陳國瑞苦笑了一聲,說:“去了,也見到新調的湘軍部將吳中笑了,他們正在山東濟寧一帶,如同烏龜一樣向這邊靠攏,一天一步,前進不了三十裏,還要擾民納糧,名義上是支援剿賊,其實是軟硬抵抗。”
僧王爺歎了一聲,說:“噢,這是聽封不聽調哇,曾文正老謀深算,滅了毛子,功勞大呀,連皇上也看不到眼裏去了。”
陳國瑞補充說:“調來的吳中笑不是正宗的湘軍,是李鴻章的淮軍。”
成保嘻嘻一笑,說:“這比湘軍還狡猾。誰不知道李鴻章手下有個劉大麻子,打起仗來勇猛過人,可耍起滑頭更是千裏挑一,這個吳中笑就是他的手下,與其說是讓他帶兵支援咱們助戰,我看是惡心咱,指望他來剿戝,等他的隊伍來到,咱們都該收兵回京了。”
幾位將領議論紛紛,罵著湘軍的自私,魯軍的保守,豫軍的*,卻又將這些問題歸結在聖上,說,聖上既是發兵助我,也選擇一下好兵,象這樣不忠不孝之人所統之兵,如何能為大清盡忠,如何能滅賊安幫?
“好了好了,不得放肆,不要扯得太遠了,這事與皇上無關。”僧格林沁見諸將領牢騷起來,說到了皇上的不是,便正色止住,“皇上現在也是沒有辦法,現在除了湘淮,哪裏還有兵可調?各地方軍又都是豆腐渣兵,攻無能力,退無智慧,屢戰屢敗,已被撚賊殺得丟魂棄膽,草木皆兵了,還指望著他們來破撚?本帥還是五省的統領呢?許多年來我還不知道他們的底細?”
成保說:“是的。王爺,咱們這些年來剿撚,全靠王爺的親軍,大清走到今天。外國洋人欺侮,國內毛子搗亂,若不是僧王爺你帶著蒙古親軍南征北戰,將撚賊的老窩給搗了,真不知道後果將是怎樣呢?”
僧格林沁被成保誇得有點不好意思,但又不好對他的好言好語潑灑冷水。隻說:“我僧格林沁功勞不大,但卻沒有那麽低三下四地去求過誰,這一次若不是皇上下令撥湘淮軍助戰,我才不理會他們的。曾國藩是何等人物,李鴻章是何等等人物?他們明知道剿賊是以我僧軍為主,叫他們助戰,等滅了撚賊,大功必是我等在座的各位,他們來助戰,能給他們請多少功?這個帳誰都能算得出來。所以,皇上不放心我能滅賊,叫他們助戰,於是他們明裏不敢抗命,暗裏卻是行動懈怠,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來嗎?”
“是的,是的,王爺判斷得非常正確,王爺英明。”
僧格林沁看了看左右,說:“皇上叫湘軍支援我們,助戰剿撚,這是皇上的英明,我等應將皇上的好記在心中,誓死忠於皇上,灑盡血汗保衛大清。可是。眼下湘淮軍耍猾頭,有負於皇上,這筆帳將來要算。可現在大敵當前,我們顧不得跟小人計較了,應當將剿撚作為我們的當務之急。現在我們就要抓緊戰機,將準備與我們決戰的撚賊一舉消滅。”
幾位將領也都拱手稱讚,說:“王爺說得對,咱們不能將時間浪費在與湘淮軍的內鬥上,也不能指望著豫魯軍幫我們什麽忙,打仗告的是英雄漢,上陣全靠父子兵,僧王爺的蒙古關親兵是草原上的英雄,撚賊見了聞風喪膽,這次決戰一定能夠成功。”
僧格林沁見幾位將領都表了態度,心中平靜下來,說:“那我們就抓緊時間準備,向曹州進發。”
正在這時,聽到遠處傳來馬隊的聲音,緊接著,又傳來廝殺聲。
“不好,發生了什麽事?”陳國瑞聽出來了,這馬隊不是僧王爺的馬隊,這是亂哄哄的馬隊,是撚軍的馬隊。因為僧王爺的馬隊都是草原上的騎手,馬蹄踏步緊湊,步伐一致,而撚軍的馬隊都是剛成立的,騎手的馬術一般,一匹馬還分辨不出來,一個馬隊就很容易聽出來了,步伐較亂。此時是在大清晨,太陽剛出了地平線,撚賊這時候趕來,是什麽意思?是要與僧軍在這兒決戰嗎?
幾位將領疾步出了大帳,卻見數裏之外狼煙翻滾,殺聲震天。
一匹棗紅馬直奔大帳而來,下來的是前方派來的一位士兵,那士兵下了馬,見了僧格林沁就跪下稟報說:“王爺,大事不好了,撚賊殺過來了,張宗禹挑著大旗,大喊著要為張樂行複仇。”
僧格林沁說:“前幾天打探不是說撚賊在高樓寨準備與我決戰嗎?怎麽又殺過來了?他們有多少人?會不會有詐?”
稟報的士兵說:“撚賊萬眾,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前麵是騎兵,後來是步兵,個個喊著要捉拿王爺,前方將士正與賊浴血奮戰,保衛著王爺。”
僧格林沁勒住了馬韁,望著前方的滾滾狼煙。心中生疑:撚賊不是要與我決戰嗎?怎麽又主動進攻來了?吃了犳子膽了?我看這是虛張聲勢罷了。撚賊雖眾,但都是饑民造反,成不了氣候,一哄而上,等我動了真格的便又一哄而散,這是常見的事。這個張宗禹競然敢拿我?他是真的還是假的?
正在這時,忽然前方又疾馳一匹快馬,來到僧格林沁麵前,下馬跪報:“啟稟王爺,撚賊抵不住我方大軍拚殺,開始西竄。”
僧格林沁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悟了過來,擔憂一掃而光,大喜:“哈哈,張宗禹我說他是張總愚,也敢對抗我僧王爺的鐵馬金戈,也不想想你長了幾顆腦袋,我打你正找不著你呢,現在找上門來了,陳國瑞,傳我的令下去,騎兵在前,步兵快速前進,給我追,將撚賊趕到一堆兒,用我們的蒙古刀剁了喂狗!”
張皮綆挑著正童子軍的大旗,與王二坎呼喊:“僧妖來了,快快逃命呀!”他們跟著前麵的隊伍。故意做出敗退的樣子,大呼大叫,黃河故道上的塵埃滿天,丟棄的破鞋子和不要的雜物。沿途屢屢可見,給僧格林沁造成一個潰不成軍的假象。
這是賴文光與張宗禹布的一個戰局。
當他們在高樓寨準備與僧格林沁決戰的時候,得知僧格林沁派人打探,便又作了商量,決定派少量部隊襲擾僧格林沁,邊戰邊退。將僧軍的先頭部隊引到確山、西平、扶溝一帶,在這方園數百裏的故道上與僧軍繞圈子,準備拖垮僧軍。
張宗禹說:“僧格林沁滅我大撚的心切,這是一個很好的戰機,要抓住這個戰機,也不太容易。比如現在,我們在高樓寨布下了天羅地網,讓僧格林沁來鑽。如果僧軍人強馬壯,與我們決戰,求戰心切。可以鼓足他們的士氣,形成戰鬥的合力,這是一。二是僧格林沁的親兵,都是蒙古草原上的獵手,能征善戰,勇猛過人。這一點不能否認,如果我們輕敵,就是有這個天時地利,也不一定就有十分的勝算把握。”
賴文光說:“梁王說的是,僧格林沁到底是皇上的欽差,除了梁王說的上麵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他皇命在身,可以統調五省的軍務,湘淮軍助戰。魯豫軍外圍,我們的形勢也有不可低估的風險,所以,高樓寨這一仗要麽不打,要麽就要打勝。打得僧軍到處找牙。”
任化幫問:“二位統領言之有理,既是有這種風險,怎麽才能避險取勝呢?”
張宗禹說:“還是老辦法,誘敵迷敵疲敵。”
一說到這個辦法,任化幫明白了,這些日子,他們先後以裝作流竄的樣子到處奔波,讓僧格林沁找不到主要目標,偶爾得勢,就打他一家夥,使僧格林沁認為撚軍怕他。他在上報給朝廷的奏折中說“撚畏我”,撚軍糧匱,四處逃奔掠糧。其實這是撚軍為作大規模的戰爭在作準備,撚軍正是以急速的疾行軍來迷惑和拖垮僧軍,然後尋找戰機,出奇製勝。也就是說,“撚軍以奔馳敝官軍,乘間取勝。”魯莽愚笨的僧格林沁並不會明白這一點,就是有所領悟,也已以欲罷不能。剛愎自用的性格使又怒又惱,一個勁兒地死追。為了拖垮僧軍,張宗禹與賴文光、任化幫帶著各路撚軍,一會兒化整為零,一會兒聚集成軍,讓僧王爺進攻時見不著撚軍的人影,休整時卻到處都是撚軍在偷襲。
任化幫說:“那我們是不是還引僧軍跑跑路?”
張宗禹說:“對,再引僧王爺繞幾個圈子,跑它幾千裏,練練他的身子骨,將他的人馬都拖得筋疲力盡時,再與他進行決戰,這樣是不是把握就大些?”
任化幫說:“梁王說得有理,可是,如果咱們帶著隊伍去拖僧格林沁,南跑北奔的,將他的隊伍拖垮了,咱們撚軍的隊伍不也累得不行了嗎?”
賴文光說:“關於這一點,梁王早已考慮到了,這一次,是決戰,咱們的關注點是在高樓寨,拖僧格林沁轉圈子,要引出去,還要再轉回來,咱們引他們追殺撚軍,要派少量精兵,打得快,跑得快,退的快,讓僧格林沁弄不清我們是多少主力,但得讓他們覺得我們是傾囊而出,不然的話他們不會全力出動。爾後,我們將人馬轉回,來高樓寨休息,另一批部他繼續引領僧軍轉圈子。之後,各路撚軍輪番換崗,讓僧王爺始終在運動著,我們的隊伍五分之四的人在休息著,等時機成熟了,我們就將他們引到高樓寨黃河夾河套中,將這支疲軍消滅在這裏。”
僧軍的先頭部隊追著撚軍,一路飛奔。不時,傳來僧格林沁的命令:全力追賊,中途不準歇息,沿路督府,造飯烙餅,以備軍糧。
張皮綆跟著隊伍,他們很快地就躲過了僧軍的追擊,讓僧軍陷入盲目狀態。接著的是接應童子軍的撚軍人馬,繼續迷惑僧軍奔馳,沿路果然也有地方官府送來了的烙餅、饅頭,他們見到撚軍,嚇得四下鼠竄,卻收入撚軍囊中。
張宗禹、賴文光、任化幫,分別指揮著他們的手下各旗,以零星的部隊引領著僧格林沁的三萬親兵和數萬步兵。在山東、河南、安徽境內東跑西奔,撚軍主動出擊領跑,僧軍盲目全力追擊,方園數百裏。不知繞了多少圈,竟然沒有傷到撚軍一根毫毛,也沒有真正找到撚軍的主力。
在這追殺的日子裏,撚軍一方麵誘敵奔跑,一邊繼續在高樓寨一帶深挖陷阱。五月中旬,僧軍疲勞過度。撚軍也將陷阱準備就緒,便決定引敵入套,決一死戰了。
在撚軍的誘導下,這天,僧軍漫無目的,疲憊地追了一天,至黃昏來到了距曹州荷澤百餘裏的地方。
僧格林沁正在馬背上,連日的奔波使他消瘦了不少。他強打精神,正要對左右說些什麽,忽然間。他座騎下的小白龍一閃身,飛奔向前,僧格林沁想勒住僵繩,卻感到手已不聽使喚險些跌下馬來。僧格林沁知道自己體力確實大虧,為了在士兵中樹立他那草原英雄的美好形象,就偷偷地用布條纏在手腕上的韁繩。防止從馬上跌落下來。
僧格林沁殺敵心切,隻想將撚軍一口吞掉,一來挽回王爺的麵子,二來報效皇上,不辱使命,三則讓曾國藩這位大帥也看看,不要覺得你才學過人,本事大得不得了,好象離了你大清江山就沒有人了,大清江山不靠你漢人也照樣能支頂起來。他對手下親兵說:“將士們。你們是科爾沁草原上的雄鷹,你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是天生的驕子,大清江山要全靠你們了,為了皇上。為了大清,咱們以血獻忠!”隨後,他下令,為了不耽誤時間,路中不再造飯,沿途府縣準備幹饃鹹菜,沿途接應。餓了就吃幹饃,渴了就喝一口冷水,加快速度追上撚賊,與他們決一死戰。此時,僧格林沁騎著那匹小白龍,飛馬向前。由於僧格林沁的馬快,總是跑在前麵,後麵的隊伍雖然也是快馬加鞭,卻總是跟不上他。連日的奔跑,士兵中體弱者,不時有累死的倒在路邊。但僧王爺卻不屑一顧,他根本不同情那些體弱者。還沒去和撚賊拚殺呢,就死在路上,這是草原上的雄鷹嗎?平時讓你們練一身鐵功夫,你們都練到哪裏去了?這中原的氣候與沙漠相比,不知好到哪裏去了,若是象祖先成吉思汗那樣與敵兵交戰,你們還不都得死在路上?不管他,死的都是孬兵,活著的都是草原上的雄鷹。
可是,連日的奔跑,僧格林沁自己也感到累了,但是他忍著,不讓部下看出他有哪點不適,強打精神與士兵下令,讓他們加快步伐。
這一切都瞞不過他的愛將陳國瑞的眼睛。、
此時,陳國瑞追了上來,僧格林沁問有何事。
陳國瑞泣聲說:“王爺,安下營吧。”
僧格林沁停住了馬,手還在不停地發抖。
此時,他看著陳國瑞,他想說“你怕死嗎”?”但這句話來到了嘴邊他卻咽到了肚裏。
僧格林沁勒住了馬,望著陳國瑞。陳國瑞用哀憐的目光看著他這位王爺。
僧格林沁看著陳國瑞,驚異責備的目光漸漸收斂,臉上繃緊的肌肉開始放鬆。他知道,陳國瑞與恒齡一樣,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向自己說出這句話的。
要說僧王爺愛兵,那也是有名的。每逢遇上強敵,他都是一馬當先,大帥不怕死,士兵們還有什麽可怕的呢?戰場上是這樣,下了戰場,他更是好樣的。得了戰利品,他先分給勇敢的將士,作為獎賞。有一次,他們在圍剿張樂行餘部時,由於後勤跟不上,他們不得不吃菜窩窩頭。蒙古族親軍,都是吃肉長大的,吃一次菜窩窩頭也不是不可,可天天吃菜窩窩頭,他們就有點受不了了。因為他們不僅不習慣,那菜窩窩頭裏菜多麵少,還不頂飽,於是士兵們便怨聲載道。僧王爺聽說了,就親自來到士兵中間,二話不說,抓起菜窩窩頭就吃,一連吃了四五個,士兵們都被感動了,再也不嫌菜窩窩頭不好吃了。
見王爺半天不說話,陳國瑞以為王爺要發火。不料,王爺卻下了馬,拍拍陳國瑞的肩頭,溫情地說:“國瑞,你說得對,的確要休整一下了,這個我咋不知道呢?可撚賊多天不見蹤影,我想與他們決戰。他們卻打一仗就跑,我是有力用不上啊。今個兒好不容易追到黃河岸邊,他們不跑了,所有的撚賊聚集在一塊兒要與我決戰。這個良機是我盼了多少天多少夜的啊,竭力相追,也是實不得已啊!”
陳國瑞說:“王爺,你對我恩重如山,沒有你王爺,也沒有我陳國瑞的今天。忠於你王爺。這是沒說的。可咱們的士兵照這個樣子去與撚賊決戰,咱有勝算的把握嗎?現在大清江山就靠你來作了頂梁柱進行支撐了,若是你有個好歹,叫我死一百回,也挽回不了大清的損失啊?”
僧格林沁聽陳國瑞這麽一說,心裏一熱:“好吧,那就依你,安營造飯吧。”
一聽說安營造飯,士兵們個個喜出望外,開始暗中對僧王爺進行報怨。現在又將王爺的缺陷忘了個一幹二淨,開始數羅著說著王爺的好處來。不一會兒,沿途數十裏,都飄起了飲煙。
僧王爺在他的臨時帳棚裏點燃幾隻火把,多少天來,他們直顧得追殺。卻很少有機會在這兒盤腿一坐。此時,士兵們將煮好的羊肉端了上來,將士們每人一隻羊腿,一壺燒酒,邊吃邊議,研究著與懶文光、張宗禹的戰法。也許是太疲勞了,隻一刻鍾的當兒,大家議事的聲音漸稀,僧王爺也眯起了眼睛,部將陳國瑞、成保已打起了鼾聲。
就在這時。探軍來報說:“撚賊張宗禹正命他的部眾挖土壕子。”
這消息仿佛象一聲響雷,將僧王爺從夢中驚醒。
“這麽說他不準備跑了?”前幾次來報,僧格林沁還不敢相信。連日來,他帶著他的蒙古親軍,馬不停蹄地追殺張宗禹。卻不見他的蹤影,如今聽說撚賊跑到荷澤卻不跑了,看來先前奏報的消息都是真的。
探軍說:“看來這一回張賊宗禹要與咱決戰了。他聯絡了太平軍餘黨賴文光和撚賊任化幫,就駐紮在黃河西岸的高樓寨一帶,挖壕備土,那架勢必是決戰。”
這消息一下子就衝走了僧格林沁渾身的倦意,手腳也覺得輕鬆了許多,正要發話議事,帳外又響起稟報之聲:“曹州府楊獻忠求見。”
僧格林沁聽到,說:“咦,他來得正好,快快叫他進來。”
楊獻忠進帳來,給僧王爺行跪拜禮,僧格林沁此時興致甚高,完全不拘小節,說:“楊知府不必多禮,你來得正是時候,這是你的地盤,你情況熟悉,講講撚賊的情況。”
楊獻忠說:“回稟王爺,這一回撚賊全聚在一塊兒了,賊首為張宗禹,外號小閻王,另有太平軍餘黨賴文光,還有撚賊任化幫,小名任柱,自消滅了毛子、天京陷落,雉河集滅了撚軍大漢盟主張樂行,這些餘賊便成了流寇,我大清正義之師象拉天網撲蚊子,有力使不上。棗陽之戰,三股賊合為一股,才又形成了一股惡勢,仿毛子的軍製,所以才能和僧王爺你來叫板。但叫板歸叫板,還是不敢與你正義之師正麵作戰。多少天來,這股賊被你追得走頭無路了,才在我荷澤黃河岸邊擺開決戰之勢。”
陳國瑞、成保困倦之中被僧王爺叫醒,說:“兩位將軍別睡了,等打完了這一仗讓你們睡個夠。曹大人來了,情況他了解,快快商討滅敵之策。”
陳國瑞、歪在帳蓬的一角,此時還在蒙朧之中,經僧王爺一喚,才猛地驚醒,見過了楊知府,展開地圖,開始討論決戰計劃。
說是商討,其實還是僧王爺一人說,大家跟著說“是”。於是,僧格林沁當即立斷,傳令調豫魯各軍向荷澤進發,同時,部署隨營各部,兵分三路向撚軍進攻。
安排妥當,僧王爺這才又指著地圖對楊獻忠說:“楊知府,你看這陣勢如何?”
燈光下,楊獻忠走近了幾步,看了看僧王爺的圍兵地圖,隻見僧軍雖三麵合圍,撚軍則背水一戰。表麵上看,撚軍處在被動地位,隻有死後求生。可僧軍三麵的進攻路徑,都在夾河套的溝溝汊汊中,還有不少濕地、沼澤,這樣就行不成攻勢了。楊獻忠笑咪咪地看著那陣勢,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偷偷瞟了僧格林沁一眼。卻見這們王爺揉著左腮,得意忘形地望著帳外,他根本就沒有去看那地圖,這情景分明說明他早已胸有成竹。也沒有打算去聽他楊獻忠的意見。他知道這位王爺的脾氣,高興起來,不分大小尊卑,翻起臉來卻殺人連眼都不眨。楊獻忠想這是你王爺部的陣,我一個小小地方知府,哪能管得了這麽許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的事就是為僧軍納糧,保證你僧王爺在我的地盤內有酒喝有肉吃,這仗能不能打勝,我管他個*?
正遲疑著,僧格林沁忽然大聲問道:“怎麽樣啊?楊知府,這陣勢有沒有毛病呀?”
楊獻忠被僧格林沁這一喝問,如同從夢中醒來,連忙說:“好,好,太好了。僧王爺不愧為是長勝將軍。不僅忠勇過人,而且智慧超群。這陣勢如同一張天網,把張宗禹、賴文光、任化邦全照在下麵,他們現在就是你僧王爺的網中魚、甕中鱉了。”
“哈哈哈……說得好,你來迎我王爺,我也不勞煩你。我也不喝你的接風酒,也不到你府上品嚐山珍海味了。但我要你現在就給我回去,連夜殺五百隻豬,五百隻羊,將你曹州的好酒全都集中起來,待我明日消滅了撚賊,犒勞我的全體將士,我再與爾等喝個一醉方休!”
當晚,士兵們吃了頓飽飯,忽聽僧王爺傳令:“各路人馬。備足幹糧,裝足馬料,三更出發。”
難得的一次短暫的休整,士兵們吃飽喝足,便顧不脫衣。倒頭便睡。三萬人馬的營房,一望無際,各營懸一明燈,不時有巡邏士兵穿營而過。
這時候,一位黑影穿過營房,躲過巡邏士兵的視線,來到一座營前,輕輕打了個呼哨。
不一會兒,從營帳中走出一位青年,他見了那打呼哨的人,吃了一驚:“哥,你咋這時候找我?”
燈影裏,看得出那黑影人是位軍軍,他名叫桂三,他來找們的弟弟,弟弟名叫桂生。
桂三示意他不可聲張,說:“這一次你我都難活命,等到三更隊伍出發,想跑也跑不了啦,你現在就裝作解手,快跑吧。”
桂生說:“遍地都是僧軍,我往哪裏跑呀。你不是說讓我報效大清,那才是正統嗎?如今怎又改主意了?”
桂三原是河南永城縣紅槍會的首領,常與撚軍並肩作戰。那一年,僧格林沁攻打大漢盟主張樂行,桂三就帶著他的千餘人支援張樂行。僧格林沁的騎兵隔斷了桂三的後路,桂三便成了僧格林沁的網中之魚。此時,清軍勸其投降,桂三無奈,便答應了僧格林沁的勸降條件,加入清軍後,還有三百餘人,仍由他來帶領,封了個遊擊的官兒。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堂弟桂生前來投奔於他,在他手下忙個鞍前馬後。
“唉,報效大清是沒有錯,”桂三說,“可咱不該跟錯了這位主子。你看這位僧王爺,他雖說長著一身橫肉,可他除了霸道以外,什麽本領都沒有。別看著僧王爺的這三萬親兵有好馬好刀,可這沒日沒夜的奔襲,人被拖得如同大病未癒一般,跟誰打有戰鬥力?況且張宗禹早就有準備,幾個月來,他撩繞著僧格林沁與他決戰,卻又不跟他決戰。象藏貓似的,讓僧軍追他,等僧軍追到了跟前,他卻又跑了。僧軍就帶著咱再追,等咱們追上人家,人家撚軍又休息好了,就又跑。這樣,人家一直是以逸待勞,而咱們呢,卻一直是以勞待逸。現在,張宗禹選擇好了埋葬咱的天羅地網,僧王爺卻狗眼不識泰山,認為他為皇上立功的時候到了,他哪裏知道他巳經死到臨頭了呢?”
“那我往那裏跑呢?”桂生雖說生來很機靈,可他也隻有二十一歲,出道時間太短,家中早巳破敗無人,往哪裏走才是自己的歸宿呢?
桂三從懷中取出一封巳寫好的信,交給桂生:“你一直往東走,前往濟寧府,尋找一位叫齊稀元的人,他是濟寧府的六品巡按,當初他被張樂行困住,是我網開一麵,解了他的圍,使他死裏逃生。我投奔僧王爺後,又與他拜了把子。這位齊大人是個官道黑道全都知曉的人物,黃河、運河、淮河,各路的幫派、都頭、好漢他都有結交。你找到他,一定會有辦法。”
“那我走後,你該怎麽辦呢?”桂生說這話時,巳經開始動情。
“哥我暫時尚不能脫身,我身為僧王爺的遊擊,我若跑了,他還不竭力剿殺於我?殺我一人也就算了,還有我的三百多兄弟呢?所以我不能走。再說了,就算僧王爺放了我,那張宗禹也饒不了我。當初大漢盟主張樂行待我不薄,我卻背叛了他,張宗禹捉了我還不碎屍萬段?你走你的吧,船到橋頭自然直,哥自有哥的辦法。”桂三說。
“哥……你……”桂生哭了,不知該向桂三說些什麽。
“嘟……”
軍中吹起了牛角號,僧軍大營燈火全都熄滅了。
“快走,不然就來不及了。”
桂生向哥深深一拜,含著眼淚消失在夜幕中。
ps:
為了拖垮僧格林沁的部隊,張宗禹派少量精兵,引誘僧軍窮追猛打,輪番的行動,使僧軍東跑西追,卻又抓不到撚軍的辮稍。僧王爺的蒙古親軍本來是很強悍的,可什麽樣的部隊也經不起這樣拖呀?僧格林沁全軍履沒,有它的必然性。《僧格林沁之死》第九章。/ny3uqf
僧格林沁唉了一聲,說:“我明知道他們去也是白去,卻又派他們去了,真是白耽誤功夫,不管他們了,備馬。”
馬江說:“王爺,你要到哪兒去呀,怎麽大清早地就備馬?”
“哪兒也不去,我要溜溜馬,散散心中的悶氣。”
“噢,是嘍。”馬江倒了王爺的洗臉水,便直往馬廄走去。
不一會兒,馬江牽著一匹白馬過來,這就是那匹小白龍。這小白龍並不是全身都白,四隻蹄子上麵的毛有點泛黃,脖圈內有點綜黃色的點點,肚皮下有塊花斑,除此以外,都是白的,那毛色發亮,全身肌肉飽滿,的確是一匹寶馬。
僧格林沁接過馬江遞過的韁繩,蹬著馬蹬,翻身上馬,便往大營之處奔走而去。
大營之外是一片田野,那正灌漿的麥田一片連著一片。僧格林沁騎上戰馬,抽出他那把納庫尼素光刀,躍馬揮刀,在田間的小路上飛奔,路旁有些小樹,正好當成了僧格林沁的靶子,他飛馳而過,手起刀落,便有個稚嫩的樹頭落下。
陳國瑞非常沮喪地回到了僧營,成保、郭寶昌也回到僧王爺處複命了。
三位將領進了大帳,苦笑著相互拱手問侯,成保見了陳國瑞。說:“怎麽樣?曾大人派的兵幾進能到?”
陳國瑞在他沒進發之前就說,我們三人去也是白去,曾國藩說是將部分小部隊調給僧王爺指揮,他肯定是符衍皇上。不會真心助我。曾國藩李鴻章是何等人物?大清股肱之臣,朝廷對他們也要讓著三分,不然他們不出力,大清損失更大,要調兵來,早就調了。為什麽遲遲不來?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來麽?他幫咱們打仗,功勞歸咱,卻損失他們的兵力,這個帳誰不會算?況且僧王爺也沒有把湘軍放在眼裏,不指望他們幫咱們剿賊。
陳國瑞唉地歎了一口氣,說:“成大人算是有眼力,真叫你說準了,湘軍派了個無名之輩吳中笑,真格兒猾頭。一天一步,兩天一村,說是兵馬無糧無款,沒法趕來,實際上卻是軟抗皇命,藐視王爺。可他到底是曾國藩李鴻章的人,我們也奈何不了他,也找不出理由去彈劾他,隻能空手而歸。成大人你那邊呢?山東軍如何?幾時發兵助戰?”
成保笑了,說:“丁葆槙丁大人是沒話說的,可說的好,卻做不好。丁大人雖有報國之誌,可是山東軍卻是出名的廢物,軍紀差,作戰能力差。朽木不可雕也。丁大人雖說進行整肅,但冰凍千尺非一日之寒,也是難以奏效,我將王爺的意思傳給丁葆槙,丁大人說沒問題。但他的魯軍不能一下子開拔過來,不然的話,部隊往西一集中,撚賊東麵又起火,他說他要在外圍包剿著,這樣給王爺盡施能量,將撚賊葬身黃河。”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郭大人,豫軍如何?是不是比魯軍更勇猛些?”
郭保昌苦喪著臉搖了搖頭,說:“我見過孬種的,沒見過如此更孬種的,這就是河南的豫軍,偷搶爬拿,各個兵營都有高手,可一與撚賊作戰,炮聲一響隊伍就散了,一個比一個跑得比兔子還快。這樣的部隊,別說要他來助戰,還不如不來,來了倒將我們僧軍引壞了。”
三人正說著,賬外傳來馬蹄聲,三人急忙來到帳外,果然僧王爺溜馬回來了。
“見過王爺!”
僧格林沁大搖大擺地來到大帳之外,見到三位將領在帳前拱手向他施禮,便擺了擺手:“罷了罷了了,快快進帳商討軍情。”
於是,幾位將領隨在僧格林沁身後,進了大帳,謝過了僧王爺的賜坐,等著僧王爺發問。
僧格林沁冷笑了一聲,觀看了各人的神色,嘿嘿笑了一下,將目光落到了陳國瑞的身上:“國瑞,叫你去聯係湘軍,情況如何呀?”
陳國瑞苦笑了一聲,說:“去了,也見到新調的湘軍部將吳中笑了,他們正在山東濟寧一帶,如同烏龜一樣向這邊靠攏,一天一步,前進不了三十裏,還要擾民納糧,名義上是支援剿賊,其實是軟硬抵抗。”
僧王爺歎了一聲,說:“噢,這是聽封不聽調哇,曾文正老謀深算,滅了毛子,功勞大呀,連皇上也看不到眼裏去了。”
陳國瑞補充說:“調來的吳中笑不是正宗的湘軍,是李鴻章的淮軍。”
成保嘻嘻一笑,說:“這比湘軍還狡猾。誰不知道李鴻章手下有個劉大麻子,打起仗來勇猛過人,可耍起滑頭更是千裏挑一,這個吳中笑就是他的手下,與其說是讓他帶兵支援咱們助戰,我看是惡心咱,指望他來剿戝,等他的隊伍來到,咱們都該收兵回京了。”
幾位將領議論紛紛,罵著湘軍的自私,魯軍的保守,豫軍的*,卻又將這些問題歸結在聖上,說,聖上既是發兵助我,也選擇一下好兵,象這樣不忠不孝之人所統之兵,如何能為大清盡忠,如何能滅賊安幫?
“好了好了,不得放肆,不要扯得太遠了,這事與皇上無關。”僧格林沁見諸將領牢騷起來,說到了皇上的不是,便正色止住,“皇上現在也是沒有辦法,現在除了湘淮,哪裏還有兵可調?各地方軍又都是豆腐渣兵,攻無能力,退無智慧,屢戰屢敗,已被撚賊殺得丟魂棄膽,草木皆兵了,還指望著他們來破撚?本帥還是五省的統領呢?許多年來我還不知道他們的底細?”
成保說:“是的。王爺,咱們這些年來剿撚,全靠王爺的親軍,大清走到今天。外國洋人欺侮,國內毛子搗亂,若不是僧王爺你帶著蒙古親軍南征北戰,將撚賊的老窩給搗了,真不知道後果將是怎樣呢?”
僧格林沁被成保誇得有點不好意思,但又不好對他的好言好語潑灑冷水。隻說:“我僧格林沁功勞不大,但卻沒有那麽低三下四地去求過誰,這一次若不是皇上下令撥湘淮軍助戰,我才不理會他們的。曾國藩是何等人物,李鴻章是何等等人物?他們明知道剿賊是以我僧軍為主,叫他們助戰,等滅了撚賊,大功必是我等在座的各位,他們來助戰,能給他們請多少功?這個帳誰都能算得出來。所以,皇上不放心我能滅賊,叫他們助戰,於是他們明裏不敢抗命,暗裏卻是行動懈怠,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來嗎?”
“是的,是的,王爺判斷得非常正確,王爺英明。”
僧格林沁看了看左右,說:“皇上叫湘軍支援我們,助戰剿撚,這是皇上的英明,我等應將皇上的好記在心中,誓死忠於皇上,灑盡血汗保衛大清。可是。眼下湘淮軍耍猾頭,有負於皇上,這筆帳將來要算。可現在大敵當前,我們顧不得跟小人計較了,應當將剿撚作為我們的當務之急。現在我們就要抓緊戰機,將準備與我們決戰的撚賊一舉消滅。”
幾位將領也都拱手稱讚,說:“王爺說得對,咱們不能將時間浪費在與湘淮軍的內鬥上,也不能指望著豫魯軍幫我們什麽忙,打仗告的是英雄漢,上陣全靠父子兵,僧王爺的蒙古關親兵是草原上的英雄,撚賊見了聞風喪膽,這次決戰一定能夠成功。”
僧格林沁見幾位將領都表了態度,心中平靜下來,說:“那我們就抓緊時間準備,向曹州進發。”
正在這時,聽到遠處傳來馬隊的聲音,緊接著,又傳來廝殺聲。
“不好,發生了什麽事?”陳國瑞聽出來了,這馬隊不是僧王爺的馬隊,這是亂哄哄的馬隊,是撚軍的馬隊。因為僧王爺的馬隊都是草原上的騎手,馬蹄踏步緊湊,步伐一致,而撚軍的馬隊都是剛成立的,騎手的馬術一般,一匹馬還分辨不出來,一個馬隊就很容易聽出來了,步伐較亂。此時是在大清晨,太陽剛出了地平線,撚賊這時候趕來,是什麽意思?是要與僧軍在這兒決戰嗎?
幾位將領疾步出了大帳,卻見數裏之外狼煙翻滾,殺聲震天。
一匹棗紅馬直奔大帳而來,下來的是前方派來的一位士兵,那士兵下了馬,見了僧格林沁就跪下稟報說:“王爺,大事不好了,撚賊殺過來了,張宗禹挑著大旗,大喊著要為張樂行複仇。”
僧格林沁說:“前幾天打探不是說撚賊在高樓寨準備與我決戰嗎?怎麽又殺過來了?他們有多少人?會不會有詐?”
稟報的士兵說:“撚賊萬眾,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前麵是騎兵,後來是步兵,個個喊著要捉拿王爺,前方將士正與賊浴血奮戰,保衛著王爺。”
僧格林沁勒住了馬韁,望著前方的滾滾狼煙。心中生疑:撚賊不是要與我決戰嗎?怎麽又主動進攻來了?吃了犳子膽了?我看這是虛張聲勢罷了。撚賊雖眾,但都是饑民造反,成不了氣候,一哄而上,等我動了真格的便又一哄而散,這是常見的事。這個張宗禹競然敢拿我?他是真的還是假的?
正在這時,忽然前方又疾馳一匹快馬,來到僧格林沁麵前,下馬跪報:“啟稟王爺,撚賊抵不住我方大軍拚殺,開始西竄。”
僧格林沁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悟了過來,擔憂一掃而光,大喜:“哈哈,張宗禹我說他是張總愚,也敢對抗我僧王爺的鐵馬金戈,也不想想你長了幾顆腦袋,我打你正找不著你呢,現在找上門來了,陳國瑞,傳我的令下去,騎兵在前,步兵快速前進,給我追,將撚賊趕到一堆兒,用我們的蒙古刀剁了喂狗!”
張皮綆挑著正童子軍的大旗,與王二坎呼喊:“僧妖來了,快快逃命呀!”他們跟著前麵的隊伍。故意做出敗退的樣子,大呼大叫,黃河故道上的塵埃滿天,丟棄的破鞋子和不要的雜物。沿途屢屢可見,給僧格林沁造成一個潰不成軍的假象。
這是賴文光與張宗禹布的一個戰局。
當他們在高樓寨準備與僧格林沁決戰的時候,得知僧格林沁派人打探,便又作了商量,決定派少量部隊襲擾僧格林沁,邊戰邊退。將僧軍的先頭部隊引到確山、西平、扶溝一帶,在這方園數百裏的故道上與僧軍繞圈子,準備拖垮僧軍。
張宗禹說:“僧格林沁滅我大撚的心切,這是一個很好的戰機,要抓住這個戰機,也不太容易。比如現在,我們在高樓寨布下了天羅地網,讓僧格林沁來鑽。如果僧軍人強馬壯,與我們決戰,求戰心切。可以鼓足他們的士氣,形成戰鬥的合力,這是一。二是僧格林沁的親兵,都是蒙古草原上的獵手,能征善戰,勇猛過人。這一點不能否認,如果我們輕敵,就是有這個天時地利,也不一定就有十分的勝算把握。”
賴文光說:“梁王說的是,僧格林沁到底是皇上的欽差,除了梁王說的上麵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他皇命在身,可以統調五省的軍務,湘淮軍助戰。魯豫軍外圍,我們的形勢也有不可低估的風險,所以,高樓寨這一仗要麽不打,要麽就要打勝。打得僧軍到處找牙。”
任化幫問:“二位統領言之有理,既是有這種風險,怎麽才能避險取勝呢?”
張宗禹說:“還是老辦法,誘敵迷敵疲敵。”
一說到這個辦法,任化幫明白了,這些日子,他們先後以裝作流竄的樣子到處奔波,讓僧格林沁找不到主要目標,偶爾得勢,就打他一家夥,使僧格林沁認為撚軍怕他。他在上報給朝廷的奏折中說“撚畏我”,撚軍糧匱,四處逃奔掠糧。其實這是撚軍為作大規模的戰爭在作準備,撚軍正是以急速的疾行軍來迷惑和拖垮僧軍,然後尋找戰機,出奇製勝。也就是說,“撚軍以奔馳敝官軍,乘間取勝。”魯莽愚笨的僧格林沁並不會明白這一點,就是有所領悟,也已以欲罷不能。剛愎自用的性格使又怒又惱,一個勁兒地死追。為了拖垮僧軍,張宗禹與賴文光、任化幫帶著各路撚軍,一會兒化整為零,一會兒聚集成軍,讓僧王爺進攻時見不著撚軍的人影,休整時卻到處都是撚軍在偷襲。
任化幫說:“那我們是不是還引僧軍跑跑路?”
張宗禹說:“對,再引僧王爺繞幾個圈子,跑它幾千裏,練練他的身子骨,將他的人馬都拖得筋疲力盡時,再與他進行決戰,這樣是不是把握就大些?”
任化幫說:“梁王說得有理,可是,如果咱們帶著隊伍去拖僧格林沁,南跑北奔的,將他的隊伍拖垮了,咱們撚軍的隊伍不也累得不行了嗎?”
賴文光說:“關於這一點,梁王早已考慮到了,這一次,是決戰,咱們的關注點是在高樓寨,拖僧格林沁轉圈子,要引出去,還要再轉回來,咱們引他們追殺撚軍,要派少量精兵,打得快,跑得快,退的快,讓僧格林沁弄不清我們是多少主力,但得讓他們覺得我們是傾囊而出,不然的話他們不會全力出動。爾後,我們將人馬轉回,來高樓寨休息,另一批部他繼續引領僧軍轉圈子。之後,各路撚軍輪番換崗,讓僧王爺始終在運動著,我們的隊伍五分之四的人在休息著,等時機成熟了,我們就將他們引到高樓寨黃河夾河套中,將這支疲軍消滅在這裏。”
僧軍的先頭部隊追著撚軍,一路飛奔。不時,傳來僧格林沁的命令:全力追賊,中途不準歇息,沿路督府,造飯烙餅,以備軍糧。
張皮綆跟著隊伍,他們很快地就躲過了僧軍的追擊,讓僧軍陷入盲目狀態。接著的是接應童子軍的撚軍人馬,繼續迷惑僧軍奔馳,沿路果然也有地方官府送來了的烙餅、饅頭,他們見到撚軍,嚇得四下鼠竄,卻收入撚軍囊中。
張宗禹、賴文光、任化幫,分別指揮著他們的手下各旗,以零星的部隊引領著僧格林沁的三萬親兵和數萬步兵。在山東、河南、安徽境內東跑西奔,撚軍主動出擊領跑,僧軍盲目全力追擊,方園數百裏。不知繞了多少圈,竟然沒有傷到撚軍一根毫毛,也沒有真正找到撚軍的主力。
在這追殺的日子裏,撚軍一方麵誘敵奔跑,一邊繼續在高樓寨一帶深挖陷阱。五月中旬,僧軍疲勞過度。撚軍也將陷阱準備就緒,便決定引敵入套,決一死戰了。
在撚軍的誘導下,這天,僧軍漫無目的,疲憊地追了一天,至黃昏來到了距曹州荷澤百餘裏的地方。
僧格林沁正在馬背上,連日的奔波使他消瘦了不少。他強打精神,正要對左右說些什麽,忽然間。他座騎下的小白龍一閃身,飛奔向前,僧格林沁想勒住僵繩,卻感到手已不聽使喚險些跌下馬來。僧格林沁知道自己體力確實大虧,為了在士兵中樹立他那草原英雄的美好形象,就偷偷地用布條纏在手腕上的韁繩。防止從馬上跌落下來。
僧格林沁殺敵心切,隻想將撚軍一口吞掉,一來挽回王爺的麵子,二來報效皇上,不辱使命,三則讓曾國藩這位大帥也看看,不要覺得你才學過人,本事大得不得了,好象離了你大清江山就沒有人了,大清江山不靠你漢人也照樣能支頂起來。他對手下親兵說:“將士們。你們是科爾沁草原上的雄鷹,你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是天生的驕子,大清江山要全靠你們了,為了皇上。為了大清,咱們以血獻忠!”隨後,他下令,為了不耽誤時間,路中不再造飯,沿途府縣準備幹饃鹹菜,沿途接應。餓了就吃幹饃,渴了就喝一口冷水,加快速度追上撚賊,與他們決一死戰。此時,僧格林沁騎著那匹小白龍,飛馬向前。由於僧格林沁的馬快,總是跑在前麵,後麵的隊伍雖然也是快馬加鞭,卻總是跟不上他。連日的奔跑,士兵中體弱者,不時有累死的倒在路邊。但僧王爺卻不屑一顧,他根本不同情那些體弱者。還沒去和撚賊拚殺呢,就死在路上,這是草原上的雄鷹嗎?平時讓你們練一身鐵功夫,你們都練到哪裏去了?這中原的氣候與沙漠相比,不知好到哪裏去了,若是象祖先成吉思汗那樣與敵兵交戰,你們還不都得死在路上?不管他,死的都是孬兵,活著的都是草原上的雄鷹。
可是,連日的奔跑,僧格林沁自己也感到累了,但是他忍著,不讓部下看出他有哪點不適,強打精神與士兵下令,讓他們加快步伐。
這一切都瞞不過他的愛將陳國瑞的眼睛。、
此時,陳國瑞追了上來,僧格林沁問有何事。
陳國瑞泣聲說:“王爺,安下營吧。”
僧格林沁停住了馬,手還在不停地發抖。
此時,他看著陳國瑞,他想說“你怕死嗎”?”但這句話來到了嘴邊他卻咽到了肚裏。
僧格林沁勒住了馬,望著陳國瑞。陳國瑞用哀憐的目光看著他這位王爺。
僧格林沁看著陳國瑞,驚異責備的目光漸漸收斂,臉上繃緊的肌肉開始放鬆。他知道,陳國瑞與恒齡一樣,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向自己說出這句話的。
要說僧王爺愛兵,那也是有名的。每逢遇上強敵,他都是一馬當先,大帥不怕死,士兵們還有什麽可怕的呢?戰場上是這樣,下了戰場,他更是好樣的。得了戰利品,他先分給勇敢的將士,作為獎賞。有一次,他們在圍剿張樂行餘部時,由於後勤跟不上,他們不得不吃菜窩窩頭。蒙古族親軍,都是吃肉長大的,吃一次菜窩窩頭也不是不可,可天天吃菜窩窩頭,他們就有點受不了了。因為他們不僅不習慣,那菜窩窩頭裏菜多麵少,還不頂飽,於是士兵們便怨聲載道。僧王爺聽說了,就親自來到士兵中間,二話不說,抓起菜窩窩頭就吃,一連吃了四五個,士兵們都被感動了,再也不嫌菜窩窩頭不好吃了。
見王爺半天不說話,陳國瑞以為王爺要發火。不料,王爺卻下了馬,拍拍陳國瑞的肩頭,溫情地說:“國瑞,你說得對,的確要休整一下了,這個我咋不知道呢?可撚賊多天不見蹤影,我想與他們決戰。他們卻打一仗就跑,我是有力用不上啊。今個兒好不容易追到黃河岸邊,他們不跑了,所有的撚賊聚集在一塊兒要與我決戰。這個良機是我盼了多少天多少夜的啊,竭力相追,也是實不得已啊!”
陳國瑞說:“王爺,你對我恩重如山,沒有你王爺,也沒有我陳國瑞的今天。忠於你王爺。這是沒說的。可咱們的士兵照這個樣子去與撚賊決戰,咱有勝算的把握嗎?現在大清江山就靠你來作了頂梁柱進行支撐了,若是你有個好歹,叫我死一百回,也挽回不了大清的損失啊?”
僧格林沁聽陳國瑞這麽一說,心裏一熱:“好吧,那就依你,安營造飯吧。”
一聽說安營造飯,士兵們個個喜出望外,開始暗中對僧王爺進行報怨。現在又將王爺的缺陷忘了個一幹二淨,開始數羅著說著王爺的好處來。不一會兒,沿途數十裏,都飄起了飲煙。
僧王爺在他的臨時帳棚裏點燃幾隻火把,多少天來,他們直顧得追殺。卻很少有機會在這兒盤腿一坐。此時,士兵們將煮好的羊肉端了上來,將士們每人一隻羊腿,一壺燒酒,邊吃邊議,研究著與懶文光、張宗禹的戰法。也許是太疲勞了,隻一刻鍾的當兒,大家議事的聲音漸稀,僧王爺也眯起了眼睛,部將陳國瑞、成保已打起了鼾聲。
就在這時。探軍來報說:“撚賊張宗禹正命他的部眾挖土壕子。”
這消息仿佛象一聲響雷,將僧王爺從夢中驚醒。
“這麽說他不準備跑了?”前幾次來報,僧格林沁還不敢相信。連日來,他帶著他的蒙古親軍,馬不停蹄地追殺張宗禹。卻不見他的蹤影,如今聽說撚賊跑到荷澤卻不跑了,看來先前奏報的消息都是真的。
探軍說:“看來這一回張賊宗禹要與咱決戰了。他聯絡了太平軍餘黨賴文光和撚賊任化幫,就駐紮在黃河西岸的高樓寨一帶,挖壕備土,那架勢必是決戰。”
這消息一下子就衝走了僧格林沁渾身的倦意,手腳也覺得輕鬆了許多,正要發話議事,帳外又響起稟報之聲:“曹州府楊獻忠求見。”
僧格林沁聽到,說:“咦,他來得正好,快快叫他進來。”
楊獻忠進帳來,給僧王爺行跪拜禮,僧格林沁此時興致甚高,完全不拘小節,說:“楊知府不必多禮,你來得正是時候,這是你的地盤,你情況熟悉,講講撚賊的情況。”
楊獻忠說:“回稟王爺,這一回撚賊全聚在一塊兒了,賊首為張宗禹,外號小閻王,另有太平軍餘黨賴文光,還有撚賊任化幫,小名任柱,自消滅了毛子、天京陷落,雉河集滅了撚軍大漢盟主張樂行,這些餘賊便成了流寇,我大清正義之師象拉天網撲蚊子,有力使不上。棗陽之戰,三股賊合為一股,才又形成了一股惡勢,仿毛子的軍製,所以才能和僧王爺你來叫板。但叫板歸叫板,還是不敢與你正義之師正麵作戰。多少天來,這股賊被你追得走頭無路了,才在我荷澤黃河岸邊擺開決戰之勢。”
陳國瑞、成保困倦之中被僧王爺叫醒,說:“兩位將軍別睡了,等打完了這一仗讓你們睡個夠。曹大人來了,情況他了解,快快商討滅敵之策。”
陳國瑞、歪在帳蓬的一角,此時還在蒙朧之中,經僧王爺一喚,才猛地驚醒,見過了楊知府,展開地圖,開始討論決戰計劃。
說是商討,其實還是僧王爺一人說,大家跟著說“是”。於是,僧格林沁當即立斷,傳令調豫魯各軍向荷澤進發,同時,部署隨營各部,兵分三路向撚軍進攻。
安排妥當,僧王爺這才又指著地圖對楊獻忠說:“楊知府,你看這陣勢如何?”
燈光下,楊獻忠走近了幾步,看了看僧王爺的圍兵地圖,隻見僧軍雖三麵合圍,撚軍則背水一戰。表麵上看,撚軍處在被動地位,隻有死後求生。可僧軍三麵的進攻路徑,都在夾河套的溝溝汊汊中,還有不少濕地、沼澤,這樣就行不成攻勢了。楊獻忠笑咪咪地看著那陣勢,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偷偷瞟了僧格林沁一眼。卻見這們王爺揉著左腮,得意忘形地望著帳外,他根本就沒有去看那地圖,這情景分明說明他早已胸有成竹。也沒有打算去聽他楊獻忠的意見。他知道這位王爺的脾氣,高興起來,不分大小尊卑,翻起臉來卻殺人連眼都不眨。楊獻忠想這是你王爺部的陣,我一個小小地方知府,哪能管得了這麽許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的事就是為僧軍納糧,保證你僧王爺在我的地盤內有酒喝有肉吃,這仗能不能打勝,我管他個*?
正遲疑著,僧格林沁忽然大聲問道:“怎麽樣啊?楊知府,這陣勢有沒有毛病呀?”
楊獻忠被僧格林沁這一喝問,如同從夢中醒來,連忙說:“好,好,太好了。僧王爺不愧為是長勝將軍。不僅忠勇過人,而且智慧超群。這陣勢如同一張天網,把張宗禹、賴文光、任化邦全照在下麵,他們現在就是你僧王爺的網中魚、甕中鱉了。”
“哈哈哈……說得好,你來迎我王爺,我也不勞煩你。我也不喝你的接風酒,也不到你府上品嚐山珍海味了。但我要你現在就給我回去,連夜殺五百隻豬,五百隻羊,將你曹州的好酒全都集中起來,待我明日消滅了撚賊,犒勞我的全體將士,我再與爾等喝個一醉方休!”
當晚,士兵們吃了頓飽飯,忽聽僧王爺傳令:“各路人馬。備足幹糧,裝足馬料,三更出發。”
難得的一次短暫的休整,士兵們吃飽喝足,便顧不脫衣。倒頭便睡。三萬人馬的營房,一望無際,各營懸一明燈,不時有巡邏士兵穿營而過。
這時候,一位黑影穿過營房,躲過巡邏士兵的視線,來到一座營前,輕輕打了個呼哨。
不一會兒,從營帳中走出一位青年,他見了那打呼哨的人,吃了一驚:“哥,你咋這時候找我?”
燈影裏,看得出那黑影人是位軍軍,他名叫桂三,他來找們的弟弟,弟弟名叫桂生。
桂三示意他不可聲張,說:“這一次你我都難活命,等到三更隊伍出發,想跑也跑不了啦,你現在就裝作解手,快跑吧。”
桂生說:“遍地都是僧軍,我往哪裏跑呀。你不是說讓我報效大清,那才是正統嗎?如今怎又改主意了?”
桂三原是河南永城縣紅槍會的首領,常與撚軍並肩作戰。那一年,僧格林沁攻打大漢盟主張樂行,桂三就帶著他的千餘人支援張樂行。僧格林沁的騎兵隔斷了桂三的後路,桂三便成了僧格林沁的網中之魚。此時,清軍勸其投降,桂三無奈,便答應了僧格林沁的勸降條件,加入清軍後,還有三百餘人,仍由他來帶領,封了個遊擊的官兒。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堂弟桂生前來投奔於他,在他手下忙個鞍前馬後。
“唉,報效大清是沒有錯,”桂三說,“可咱不該跟錯了這位主子。你看這位僧王爺,他雖說長著一身橫肉,可他除了霸道以外,什麽本領都沒有。別看著僧王爺的這三萬親兵有好馬好刀,可這沒日沒夜的奔襲,人被拖得如同大病未癒一般,跟誰打有戰鬥力?況且張宗禹早就有準備,幾個月來,他撩繞著僧格林沁與他決戰,卻又不跟他決戰。象藏貓似的,讓僧軍追他,等僧軍追到了跟前,他卻又跑了。僧軍就帶著咱再追,等咱們追上人家,人家撚軍又休息好了,就又跑。這樣,人家一直是以逸待勞,而咱們呢,卻一直是以勞待逸。現在,張宗禹選擇好了埋葬咱的天羅地網,僧王爺卻狗眼不識泰山,認為他為皇上立功的時候到了,他哪裏知道他巳經死到臨頭了呢?”
“那我往那裏跑呢?”桂生雖說生來很機靈,可他也隻有二十一歲,出道時間太短,家中早巳破敗無人,往哪裏走才是自己的歸宿呢?
桂三從懷中取出一封巳寫好的信,交給桂生:“你一直往東走,前往濟寧府,尋找一位叫齊稀元的人,他是濟寧府的六品巡按,當初他被張樂行困住,是我網開一麵,解了他的圍,使他死裏逃生。我投奔僧王爺後,又與他拜了把子。這位齊大人是個官道黑道全都知曉的人物,黃河、運河、淮河,各路的幫派、都頭、好漢他都有結交。你找到他,一定會有辦法。”
“那我走後,你該怎麽辦呢?”桂生說這話時,巳經開始動情。
“哥我暫時尚不能脫身,我身為僧王爺的遊擊,我若跑了,他還不竭力剿殺於我?殺我一人也就算了,還有我的三百多兄弟呢?所以我不能走。再說了,就算僧王爺放了我,那張宗禹也饒不了我。當初大漢盟主張樂行待我不薄,我卻背叛了他,張宗禹捉了我還不碎屍萬段?你走你的吧,船到橋頭自然直,哥自有哥的辦法。”桂三說。
“哥……你……”桂生哭了,不知該向桂三說些什麽。
“嘟……”
軍中吹起了牛角號,僧軍大營燈火全都熄滅了。
“快走,不然就來不及了。”
桂生向哥深深一拜,含著眼淚消失在夜幕中。
ps:
為了拖垮僧格林沁的部隊,張宗禹派少量精兵,引誘僧軍窮追猛打,輪番的行動,使僧軍東跑西追,卻又抓不到撚軍的辮稍。僧王爺的蒙古親軍本來是很強悍的,可什麽樣的部隊也經不起這樣拖呀?僧格林沁全軍履沒,有它的必然性。《僧格林沁之死》第九章。/ny3u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