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渠開鎖的本事似乎已十分嫻熟,對付這樣的鎖根本不再需要鑰匙。九年時間太長,實在無所事事於是學了許多旁門左道的東西,這是他一派正氣的外表下深藏的另外一麵。
甫一進小樓,便是撲麵而來的嗆人塵土氣息。這地方已很久沒有人打掃,地上一層灰,角落裏更是結起了蛛網,蜘蛛已不知去向,蛛網也已殘破,小窗邊隻有慘白日光照進來,光線裏的灰塵浮動下沉,證明這裏真的封存了很久。
裴渠沒有多餘的心思去觸景生情,他轉身將門關上,徑直上了樓梯。每走一步都能招惹到地上的塵埃,空氣越來越渾濁,到了閣樓簡直令人無法忍受。裴渠捂住口鼻咳嗽起來,皺眉將低矮的閣樓環視一圈,心道這地方可真是老樣子,十幾年從未變過。
他走到北邊將塵封已久的小窗戶打開,有新鮮空氣湧進來,但也是杯水車薪。室內的塵埃氣味混著書籍久存的味道,一時間根本無法散去。
裴渠一一打開櫃子,其中有書簡、布帛、各種各樣的紙張、還有一些畫。部分存書已被蟲子蛀掉了,但大多數卻還是完好。依照裴渠的性子,對這樣的髒亂環境應該是零容忍的,他使勁皺著眉,將那些書拿出來,幾乎是屏息翻看尋找著。
但這些書簡布帛實在太多,一時間全翻過來太不現實,於是裴渠隻好挑了一部分站著慢慢看。
從天色明亮看到日暮時分,外麵開始下雨。先是閃電,再是悶雷,雨勢越來越大。一道閃電將閣樓內照亮,也隻是亮了那一刹那,屋內轉瞬重新沉入一片晦暗當中。裴渠合上了手中的書,並將其放回原位,重新關好櫃門,外麵轟隆隆的震天雷聲則又響了起來。
這滿滿一閣樓的書與畫,跟風花雪月無關,也與經義學問沒有半點關係,但癡迷的重點卻是一致,都與“毒”有關。紛繁毒物的炮製辦法,還有數不清的方子,灑脫筆跡和精細畫風所記錄下來的是一個“毒癡”的短暫一生。
這樣的人聰明得危險,危險得癲狂,癲狂久了,便無藥可救。
又一道閃電照亮閣樓,裴渠轉過身,走到北邊小窗前,將窗子緊緊關好,雖然動作迅速,但他仍沾了一手雨水,連袖口都落了水跡斑點。門窗緊閉,屋外雨聲陡然變得沉悶,但雨勢卻絲毫沒有小。裴渠借著僅存的一點點黯光下了樓梯,悄無聲息地出了小樓,又重新將門鎖扣好,這才冒著仲夏大雨一口氣跑回了寢房。
突如其來的暴雨總讓人措手不及,但將落得一身濕的自己收拾妥當,重新坐下來時,又會覺得這雨也很好。
坐在門口藺草席上,洗完未幹的潮濕頭發梳順了垂下來,走廊裏的風湧進寬鬆的袍子裏,連衣服也鼓起來。府裏幾乎沒有人,令他想起幼年時在東都的生活。
那時他很小很小,在東都洛陽的小宅裏,午睡醒來,爬下小榻,在宅子裏找了一圈又一圈,家裏卻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
後來是執事衝進來說:“啊呀七郎醒了呀,夫人回西京去了。”
那是第一次裴夫人回西京連聲招呼也不打,就將他一個人丟在了東都。
後來這樣的事更頻繁,裴夫人會定期在東都住一陣子,但走時從來不帶他,對西京的裴家人也隻是說“七郎好像更喜歡東都,那裏自在,隨他去吧”。
於是他在東都也度過不少日子,最後還是大哥將他接回了西京,對他說:“七郎,你不要記恨娘,她其實是在乎你的,隻是府裏總雞飛狗跳,她也不想讓你活在那一潭渾水裏,東都也很好不是嗎?不過,你這年紀該好好讀書了,阿爺說你一人在東都會容易學壞,便讓我接你回去。”
之後的生活便乏善可陳起來,在大家族裏長大,就是那麽一回事。但隨著年紀增長,他也能體會到其中一些不對勁。
生身母親似乎不喜歡他,而父親總是心存擔憂,好像怕他一不小心就走到歪路上去,以至於後來對他的控製越發明顯。他生來聰明,天資敵過族中任何一個同輩,走正道可以走得十分出色,要走歪門邪路也一定容易至極。
偏偏他小時候總帶著些聰明過頭的邪氣,譬如棋路混亂無章地虐死王待詔,譬如很小就懂得詭辯,這種事被他父親知道,他就一定會被打得半死。大概被打得長了記性,後來的他沒有養出乖戾狡猾的脾性,也沒有什麽糟糕的習慣,再拋頭露麵也是一派正道君子的模樣,加上才華橫溢,以至於令兩京的適婚女子都紛紛為之心折。
裴渠皮相很好,眉目與他俊朗的父親有一點點相似,卻又遠勝他的父親。
漂亮又聰明,其實是件危險的事。因多數人認為,得天賜太多的人,通常沒有什麽太好的結局。
他一路走到現在,也的確算不得順風順水。
萬千阻礙要跨,心結要解,有太多事在等著他。
他在席子上躺下,帶著潮濕暑氣的風就這樣吹進來,鼓起他單薄的袍子。
外麵天徹底黑了。
——*——*——*——*——
裴良春聽得敲門聲從榻上坐起來。他今晚值宿衙門,一同值夜的台官已是睡去了,他則因為要等一個人來,所以臥在榻上看書,並未睡覺。
來者行色匆匆,且穿著夜行衣,怎麽看都是秘密潛進來的。裴良春開了門,讓他進來後又探出頭左右看了看,確認無人這才又將門重新關好。
來者簡單與他行了一禮,裴良春坐下來開門見山道:“查得如何?”
這人是盤根錯節的內衛組織中的一員,如今卻被裴良春重用。裴良春諸多情報都從他這裏拿到,如今也越發依賴他查探消息的本事。
梅花內衛雖然名義上完全聽命於皇帝,但既然是組織便存有派別。這些派別無法擺到台麵上說,派別之間的矛盾大多數時候也隻能悄無聲息地自我消化掉。這個組織發展到現在,已經枝繁葉茂,但這些年也發生過幾次了不得的內部衝突與清洗。
組織內鬥爭往往伴隨著權力的交替與更迭,而組織本身往往也會在分崩離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
裴良春趁亂緊緊握住了其中一派勢力,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牢牢控製住並為己所用。因他知道,沈鳳閣之所以這些年在朝中飄搖不倒,也是因為他與內衛組織有牽連不清的關係。
他天資一般,但在鑽營一事上卻有著無窮的拚勁與狠辣。
這時對麵的內衛回他:“據卑職查下來,袁嘉言確實是袁家行十六的孩子,袁將軍妾室所出,不足月便生了下來,長到三四歲時還大病小病不斷,如今才漸漸好一些。那位妾室娘子很少出門,除了府裏人,外人大概都不知其樣貌,不過有件不大能確定的事倒是奇怪——”
他猶豫著頓了一頓,得了裴良春“但說無妨”的首肯後才接著道:“坊中胭脂鋪的梁三娘說,她在多年前見過這位妾室一麵,她覺得很眼熟。”
他口中說的這位“梁三娘”亦是內衛組織中的一員,且是個資曆很深的老人,她清楚多年前的幾場內鬥,甚至與權力核心有過接觸。
而這次問及她,她回憶說:“那時老身偶然得見那位娘子,她還大著肚子。雖以薄紗遮了臉,但麵容卻依稀可辨。那張臉,像極了瞿鬆華。”
裴良春聽內衛轉述了梁三娘的話,抬首反問道:“瞿鬆華?”
“正是。”對方應道,“裴禦史接觸內衛時間不長可能有所不知,瞿鬆華九、十年前是內衛中很有頭臉的人物,後因內部清洗而亡。”
“當年有屍體嗎?”
“有。”對方又道,“說起來,沈台主也該知道此事。那次內衛清洗,和後來沈台主的上位,有說不清的關係。”
沈鳳閣是內衛派係鬥爭的既得利益者嗎?
裴良春覺得不可思議地笑了一下,這件事的有趣程度簡直超出了他的預想。於是他霍地抬頭:“瞿鬆華什麽來曆?與袁太師、袁將軍或沈台主有何牽連?當年是否有可能用假屍來掩人耳目?”
對方聽了他一連串的發問,表示很多事暫時還無法確認,畢竟人死了將近九年,內衛這些年又發生了這麽多的變化,當年知情的老人極少,想要打探得更深需要時間。
裴良春表示雖然著急,但一定要細查,任何錯漏都不要放過。對方點點頭,都將要告辭了,卻又轉回身,做了個揖說道:“還有一件事卑職忘了說,其中關聯雖不能十分確定,不過對裴禦史來說或許也有些用處。”
“說。”
“沈台主如今與長安縣南媒官走得甚近,南媒官以‘活戶籍’著稱,記憶力超群且聰慧非常。而當年身為內衛的瞿鬆華,也差不多是這樣一個人物。”
“瞿鬆華也曾是媒官?”
“是。”
“也給沈台主說過親嗎?”
“台主那時年輕有為,且又無家室,應有許多人與他說親。瞿鬆華若是其中之一,也並不奇怪。”
裴良春一直平平的唇角,慢慢挑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qaq真的沒人留言麽,我還有三百積分可以送……
甫一進小樓,便是撲麵而來的嗆人塵土氣息。這地方已很久沒有人打掃,地上一層灰,角落裏更是結起了蛛網,蜘蛛已不知去向,蛛網也已殘破,小窗邊隻有慘白日光照進來,光線裏的灰塵浮動下沉,證明這裏真的封存了很久。
裴渠沒有多餘的心思去觸景生情,他轉身將門關上,徑直上了樓梯。每走一步都能招惹到地上的塵埃,空氣越來越渾濁,到了閣樓簡直令人無法忍受。裴渠捂住口鼻咳嗽起來,皺眉將低矮的閣樓環視一圈,心道這地方可真是老樣子,十幾年從未變過。
他走到北邊將塵封已久的小窗戶打開,有新鮮空氣湧進來,但也是杯水車薪。室內的塵埃氣味混著書籍久存的味道,一時間根本無法散去。
裴渠一一打開櫃子,其中有書簡、布帛、各種各樣的紙張、還有一些畫。部分存書已被蟲子蛀掉了,但大多數卻還是完好。依照裴渠的性子,對這樣的髒亂環境應該是零容忍的,他使勁皺著眉,將那些書拿出來,幾乎是屏息翻看尋找著。
但這些書簡布帛實在太多,一時間全翻過來太不現實,於是裴渠隻好挑了一部分站著慢慢看。
從天色明亮看到日暮時分,外麵開始下雨。先是閃電,再是悶雷,雨勢越來越大。一道閃電將閣樓內照亮,也隻是亮了那一刹那,屋內轉瞬重新沉入一片晦暗當中。裴渠合上了手中的書,並將其放回原位,重新關好櫃門,外麵轟隆隆的震天雷聲則又響了起來。
這滿滿一閣樓的書與畫,跟風花雪月無關,也與經義學問沒有半點關係,但癡迷的重點卻是一致,都與“毒”有關。紛繁毒物的炮製辦法,還有數不清的方子,灑脫筆跡和精細畫風所記錄下來的是一個“毒癡”的短暫一生。
這樣的人聰明得危險,危險得癲狂,癲狂久了,便無藥可救。
又一道閃電照亮閣樓,裴渠轉過身,走到北邊小窗前,將窗子緊緊關好,雖然動作迅速,但他仍沾了一手雨水,連袖口都落了水跡斑點。門窗緊閉,屋外雨聲陡然變得沉悶,但雨勢卻絲毫沒有小。裴渠借著僅存的一點點黯光下了樓梯,悄無聲息地出了小樓,又重新將門鎖扣好,這才冒著仲夏大雨一口氣跑回了寢房。
突如其來的暴雨總讓人措手不及,但將落得一身濕的自己收拾妥當,重新坐下來時,又會覺得這雨也很好。
坐在門口藺草席上,洗完未幹的潮濕頭發梳順了垂下來,走廊裏的風湧進寬鬆的袍子裏,連衣服也鼓起來。府裏幾乎沒有人,令他想起幼年時在東都的生活。
那時他很小很小,在東都洛陽的小宅裏,午睡醒來,爬下小榻,在宅子裏找了一圈又一圈,家裏卻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
後來是執事衝進來說:“啊呀七郎醒了呀,夫人回西京去了。”
那是第一次裴夫人回西京連聲招呼也不打,就將他一個人丟在了東都。
後來這樣的事更頻繁,裴夫人會定期在東都住一陣子,但走時從來不帶他,對西京的裴家人也隻是說“七郎好像更喜歡東都,那裏自在,隨他去吧”。
於是他在東都也度過不少日子,最後還是大哥將他接回了西京,對他說:“七郎,你不要記恨娘,她其實是在乎你的,隻是府裏總雞飛狗跳,她也不想讓你活在那一潭渾水裏,東都也很好不是嗎?不過,你這年紀該好好讀書了,阿爺說你一人在東都會容易學壞,便讓我接你回去。”
之後的生活便乏善可陳起來,在大家族裏長大,就是那麽一回事。但隨著年紀增長,他也能體會到其中一些不對勁。
生身母親似乎不喜歡他,而父親總是心存擔憂,好像怕他一不小心就走到歪路上去,以至於後來對他的控製越發明顯。他生來聰明,天資敵過族中任何一個同輩,走正道可以走得十分出色,要走歪門邪路也一定容易至極。
偏偏他小時候總帶著些聰明過頭的邪氣,譬如棋路混亂無章地虐死王待詔,譬如很小就懂得詭辯,這種事被他父親知道,他就一定會被打得半死。大概被打得長了記性,後來的他沒有養出乖戾狡猾的脾性,也沒有什麽糟糕的習慣,再拋頭露麵也是一派正道君子的模樣,加上才華橫溢,以至於令兩京的適婚女子都紛紛為之心折。
裴渠皮相很好,眉目與他俊朗的父親有一點點相似,卻又遠勝他的父親。
漂亮又聰明,其實是件危險的事。因多數人認為,得天賜太多的人,通常沒有什麽太好的結局。
他一路走到現在,也的確算不得順風順水。
萬千阻礙要跨,心結要解,有太多事在等著他。
他在席子上躺下,帶著潮濕暑氣的風就這樣吹進來,鼓起他單薄的袍子。
外麵天徹底黑了。
——*——*——*——*——
裴良春聽得敲門聲從榻上坐起來。他今晚值宿衙門,一同值夜的台官已是睡去了,他則因為要等一個人來,所以臥在榻上看書,並未睡覺。
來者行色匆匆,且穿著夜行衣,怎麽看都是秘密潛進來的。裴良春開了門,讓他進來後又探出頭左右看了看,確認無人這才又將門重新關好。
來者簡單與他行了一禮,裴良春坐下來開門見山道:“查得如何?”
這人是盤根錯節的內衛組織中的一員,如今卻被裴良春重用。裴良春諸多情報都從他這裏拿到,如今也越發依賴他查探消息的本事。
梅花內衛雖然名義上完全聽命於皇帝,但既然是組織便存有派別。這些派別無法擺到台麵上說,派別之間的矛盾大多數時候也隻能悄無聲息地自我消化掉。這個組織發展到現在,已經枝繁葉茂,但這些年也發生過幾次了不得的內部衝突與清洗。
組織內鬥爭往往伴隨著權力的交替與更迭,而組織本身往往也會在分崩離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
裴良春趁亂緊緊握住了其中一派勢力,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牢牢控製住並為己所用。因他知道,沈鳳閣之所以這些年在朝中飄搖不倒,也是因為他與內衛組織有牽連不清的關係。
他天資一般,但在鑽營一事上卻有著無窮的拚勁與狠辣。
這時對麵的內衛回他:“據卑職查下來,袁嘉言確實是袁家行十六的孩子,袁將軍妾室所出,不足月便生了下來,長到三四歲時還大病小病不斷,如今才漸漸好一些。那位妾室娘子很少出門,除了府裏人,外人大概都不知其樣貌,不過有件不大能確定的事倒是奇怪——”
他猶豫著頓了一頓,得了裴良春“但說無妨”的首肯後才接著道:“坊中胭脂鋪的梁三娘說,她在多年前見過這位妾室一麵,她覺得很眼熟。”
他口中說的這位“梁三娘”亦是內衛組織中的一員,且是個資曆很深的老人,她清楚多年前的幾場內鬥,甚至與權力核心有過接觸。
而這次問及她,她回憶說:“那時老身偶然得見那位娘子,她還大著肚子。雖以薄紗遮了臉,但麵容卻依稀可辨。那張臉,像極了瞿鬆華。”
裴良春聽內衛轉述了梁三娘的話,抬首反問道:“瞿鬆華?”
“正是。”對方應道,“裴禦史接觸內衛時間不長可能有所不知,瞿鬆華九、十年前是內衛中很有頭臉的人物,後因內部清洗而亡。”
“當年有屍體嗎?”
“有。”對方又道,“說起來,沈台主也該知道此事。那次內衛清洗,和後來沈台主的上位,有說不清的關係。”
沈鳳閣是內衛派係鬥爭的既得利益者嗎?
裴良春覺得不可思議地笑了一下,這件事的有趣程度簡直超出了他的預想。於是他霍地抬頭:“瞿鬆華什麽來曆?與袁太師、袁將軍或沈台主有何牽連?當年是否有可能用假屍來掩人耳目?”
對方聽了他一連串的發問,表示很多事暫時還無法確認,畢竟人死了將近九年,內衛這些年又發生了這麽多的變化,當年知情的老人極少,想要打探得更深需要時間。
裴良春表示雖然著急,但一定要細查,任何錯漏都不要放過。對方點點頭,都將要告辭了,卻又轉回身,做了個揖說道:“還有一件事卑職忘了說,其中關聯雖不能十分確定,不過對裴禦史來說或許也有些用處。”
“說。”
“沈台主如今與長安縣南媒官走得甚近,南媒官以‘活戶籍’著稱,記憶力超群且聰慧非常。而當年身為內衛的瞿鬆華,也差不多是這樣一個人物。”
“瞿鬆華也曾是媒官?”
“是。”
“也給沈台主說過親嗎?”
“台主那時年輕有為,且又無家室,應有許多人與他說親。瞿鬆華若是其中之一,也並不奇怪。”
裴良春一直平平的唇角,慢慢挑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qaq真的沒人留言麽,我還有三百積分可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