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一陣,徐久照發泄了一直壓在心底憾恨,慢慢的收拾了情緒。
現在他可以肯定,這下邊發光的就是那些廢棄掩埋的瓷器碎片。也許是因為這些他生前燒造的瓷器,他才會獲得重返陽間的機會。
徐久照不知道這些瓷器到底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神異的現象,因為這批瓷器帶給他的傷痛,他也不想再去探究。
知道了這地下到底掩埋著的東西,徐久照就打算回填不管了。
然而事實並不如他所預想的發展,馮忠寶被張文釗發現他溜號,打電話叫他來廠子。馮忠寶又覺得無聊,找過來正好發現徐久照似乎挖出了什麽東西。
“那就是之前你發現的那種瓷片?”馮忠寶興奮不已,一下子直接從坑邊跳了下來。
徐久照趕緊揉了揉眼角,掩飾他哭過的痕跡。
馮忠寶眼睛直直的看著他手中的瓷片,所有的注意力全都被這塊完美的瓷片所吸引。
“能給我看一下嗎?”馮忠寶巴巴的看著他說道。
“可以。”徐久照點頭,直接把瓷片放在了他的手裏。
“哎~東西可不能這麽直接遞給我。”馮忠寶小心翼翼的捧著瓷片,“古玩界的規矩,像這種遞交古董的時候,不能直接遞給別人。你要放在地上或者是桌子上,讓別人自己去拿。要不然萬一出現磕碰了,算誰的?”
徐久照抬眼看了看他,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移交重器的時候他們也是這麽辦的,隻不過這瓷片是出自徐久照自己之手,又隻是碎片,他才沒有在意這些細節。
“這瓷片好薄啊~釉麵很潤,像玉一樣柔和。胎質也很細膩,釉麵沒有有出現開片的痕跡。”馮忠寶左看右看,不敢相信的說道:“這不會是汝窯的瓷片吧?”
汝窯的舊址也是在河南,所以當地多有汝窯瓷器存在。況且汝窯在宋代的時候也仿製了不少的柴窯作品,仿的很相似,馮忠寶一時錯認也就不奇怪了。
古人就是這麽奇怪,總是覺得過去的珍品最好,不停的追尋著祖先的技藝。從唐代就開始出現仿器,隻不過那個時候是仿青銅器。而之後的朝代更是出現了宋仿後周柴窯,明仿宋,清又仿明,民國仿清朝的現象。
“這不可能是汝窯瓷片,是明代仿宋或者是仿柴窯作品。”徐久照站在一邊平靜的說道。
“什麽?”馮忠寶驚訝的回頭看他,“為什麽?看這瓷片的表現,很明顯就是汝窯作品。”
徐久照無奈,這就是他自己燒的,什麽時候他能不清楚嗎?
馮忠寶執拗勁上來了,他堅持認為這瓷片是宋朝汝窯瓷片。於是馮忠寶拿著瓷片就跑去找張文釗了。
徐久照看他跑走了,並沒有起身,反而蹲在那裏回填。在他眼裏,那瓷片就跟韻文瓷器廠填埋的廢棄瓷器一樣沒什麽價值——雖然那瓷片在現在能賣個幾百塊錢。
這片瓷片拿到張文釗跟前,馬上就引起了在場三個人的注意。
張文釗是收藏陶瓷的愛好者,而鄭老板跟蔣忻兩個是古玩閣的老板,更是對此非常的敏感。
“忠寶,這瓷片是那來的?”張文釗興奮的拿著放大鏡對著瓷片細細的觀看。
“就是咱們廢棄窯坑裏發現的。小徐子剛挖出來的,你沒看還帶著點土麽?”馮忠寶說道。
“是嗎?”張文釗抬頭看了他一眼,很明顯想要立刻去窯坑看看,不過手上的這枚瓷片他還沒有看夠。
鄭老板按耐不住的說道:“張廠長,我能不能過過手?”
張文釗抬起身體,讓開位置說道:“你來看看。”
鄭老板看完之後,蔣忻也看了看。
馮忠寶期待的看著他們:“怎麽樣?是不是汝窯的碎片?”
三個人互相看了看,謙虛的互相推讓了一番之後,作為地主的張文釗首先開口說道:“以我的判斷,這應該是一枚柴窯瓷片!”
鄭老板不由自主的點點頭說道:“品相完好,整片瓷片帶有鮮明的柴窯特點。鮮、嫩、翠!天青的色彩讓人看之心曠神怡,沉穩寧靜,幽豔靜潤。在光照下瓷片顏色隨著角度的不同由淺至深,從灰白過渡淡蘭最後變幻成濃鬱的翠青色。這是非常明顯的柴窯特征。真真正正的大開門無疑!”
開門也是古玩裏的術語,指的是無可爭議的真品。也就是俗語說的“一眼真”,大開門這種說法就更加確鑿無疑了。
聽到鄭老板和張文釗都這麽說,馮忠寶雖然對於自己判斷錯誤有點小失望,可是隨即就更加的興奮了。
汝窯雖然是稀世珍品,可是柴窯更是舉世罕見!可以這麽說,汝窯是有價無市,而柴窯則是無價之寶。
鄭老板對著蔣忻示意:“阿忻,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蔣忻抱著胳膊穩穩的站在一邊,他笑了一下說道:“我入行還不久,這次就是學習長見識了。”
蔣忻家裏邊雖然經營著古玩閣,可是他自己對此並不精專,況且比起陶瓷來說他對於玉器和雜項收藏更加了解一下。這也就是為什麽陶瓷鑒定一定要找顧問的原因。
鄭老板點了下頭,扭頭對著張文釗說道:“張老板,我有個不情之請,這片柴窯能不能勻給我?”古董行當裏邊的交易那不能叫買,隻能說勻。
張文釗當即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生平就兩個愛好一個是喝酒,另外一個就是收藏陶瓷。這柴窯瓷片,我就打算當做我的鎮宅之寶,家傳下去。”
鄭老板遺憾不已,知道是從這位手裏弄不過來了。
馮忠寶這個時候插嘴說道:“舅啊,你可自覺點。這東西還不是你的呢!這是人家小徐子辛苦挖了兩天才從窯坑裏挖出來的。”
窯坑!
一聽這個鄭老板眼睛亮了,連蔣忻也專注了起來。既然那窯坑能挖出來一片,說不定還能再挖出來三四五六片!
放好瓷片,四個人立刻去了窯坑。而這個時候,徐久照已經把那坑給填好了。
“小徐,你就是在這發現的那柴窯瓷片嗎?”張文釗動作靈活的從坑邊上下到坑底。
“柴窯?”徐久照頓了一下,說道:“我就是在這裏發現的,隻不過這瓷片並不是柴窯,而是明代時的仿品。”
“仿品?你有什麽依據嗎?”鄭老板擠了過來。
蔣忻沒有下來,那坑底的空間不大,站三個人正好,如果他再下去就會顯得局促了。他站在坑邊上居高臨下的看著,把徐久照沉穩堅定的表情看的一清二楚。
徐久照:我親手燒的算不算依據?
可惜這話不能說,徐久照想了想說道:“之前我為了找堯酒的線索查看過當地縣誌,得知在三百多年前,此地曾經有過一個窯場專門燒仿青瓷。後來因為被牽連到朝廷鬥爭當中,這個窯場被封掉了。而這就是封窯鎮得名的由來。由此可見,這個地方發現的應該就是當初的那個窯場遺址。”
徐久照說話有理有據,顯得從容自信,非常的具有說服力。
“這不可能吧?”張文釗不敢置信,如果真是這樣,那瓷片的價值可就大打折扣了。
“可是從那瓷片的表現來看,那就是柴窯瓷片真品無疑。那縣誌上隻說此地有封窯遺址,可是並不代表這塊瓷片是出自那個被封的窯口遺址。”鄭老板辯道。
徐久照心平氣和的說道:“這件事情光說是說不清楚的,這樣吧,繼續挖。如果再挖出來瓷片,或者更幹脆直接挖出來其他窯具,是不是就能證明我說的沒錯呢?”
鄭老板眉毛皺了起來,他是滿心的期盼這片瓷片是真真正正的柴窯瓷片,這瓷片他買不回去,見過了,也是一項資曆。在他們這個古玩圈子裏,有句話常說:“看過即擁有。”並不說古董一定要自己擁有,而是真正親眼見過,這就是一種滿足。畢竟古董這玩意數量沒那麽多,收藏者眾多,也不可能人手一件。
如果真如這個少年所說是出自明代老仿——雖然老仿,但是憑借那老仿的水平,瓷片也具有不低的價值——那麽該多麽遺憾。
蔣忻摸著下巴說道:“既然這樣,就挖吧。但是挖,也不能就這麽挖,而是要請專業的考古人員來挖。”
張文釗和鄭老板都回頭看他,連徐久照也不解的看他,誰挖不都是一樣?
蔣忻灑然的一笑,單手插兜說道:“這還不明白,就算這窯場是明代的仿青瓷。也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窯址!就依著那瓷片的水準,比起汝窯絲毫不差。根據統計,汝窯如今在全世界範圍的存量不會超過200。而這未知名的窯場作品又有多少?汝窯為什麽價值那麽高?除了釉色器型之外,更是因為稀少。這下邊要是有完整的整器固然好,要是沒有就更好了!你說到時候是不是就需要考古修複專家來進行修複了?與其到時候再找人,還不如一開始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專業人員。”
鄭老板眼睛都直了,他喃喃的說道:“你這腦子怎麽長的?讓你這麽一說,這窯場的出品,很可能會成為傳說當中的瓷器啊!”
現在他可以肯定,這下邊發光的就是那些廢棄掩埋的瓷器碎片。也許是因為這些他生前燒造的瓷器,他才會獲得重返陽間的機會。
徐久照不知道這些瓷器到底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神異的現象,因為這批瓷器帶給他的傷痛,他也不想再去探究。
知道了這地下到底掩埋著的東西,徐久照就打算回填不管了。
然而事實並不如他所預想的發展,馮忠寶被張文釗發現他溜號,打電話叫他來廠子。馮忠寶又覺得無聊,找過來正好發現徐久照似乎挖出了什麽東西。
“那就是之前你發現的那種瓷片?”馮忠寶興奮不已,一下子直接從坑邊跳了下來。
徐久照趕緊揉了揉眼角,掩飾他哭過的痕跡。
馮忠寶眼睛直直的看著他手中的瓷片,所有的注意力全都被這塊完美的瓷片所吸引。
“能給我看一下嗎?”馮忠寶巴巴的看著他說道。
“可以。”徐久照點頭,直接把瓷片放在了他的手裏。
“哎~東西可不能這麽直接遞給我。”馮忠寶小心翼翼的捧著瓷片,“古玩界的規矩,像這種遞交古董的時候,不能直接遞給別人。你要放在地上或者是桌子上,讓別人自己去拿。要不然萬一出現磕碰了,算誰的?”
徐久照抬眼看了看他,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移交重器的時候他們也是這麽辦的,隻不過這瓷片是出自徐久照自己之手,又隻是碎片,他才沒有在意這些細節。
“這瓷片好薄啊~釉麵很潤,像玉一樣柔和。胎質也很細膩,釉麵沒有有出現開片的痕跡。”馮忠寶左看右看,不敢相信的說道:“這不會是汝窯的瓷片吧?”
汝窯的舊址也是在河南,所以當地多有汝窯瓷器存在。況且汝窯在宋代的時候也仿製了不少的柴窯作品,仿的很相似,馮忠寶一時錯認也就不奇怪了。
古人就是這麽奇怪,總是覺得過去的珍品最好,不停的追尋著祖先的技藝。從唐代就開始出現仿器,隻不過那個時候是仿青銅器。而之後的朝代更是出現了宋仿後周柴窯,明仿宋,清又仿明,民國仿清朝的現象。
“這不可能是汝窯瓷片,是明代仿宋或者是仿柴窯作品。”徐久照站在一邊平靜的說道。
“什麽?”馮忠寶驚訝的回頭看他,“為什麽?看這瓷片的表現,很明顯就是汝窯作品。”
徐久照無奈,這就是他自己燒的,什麽時候他能不清楚嗎?
馮忠寶執拗勁上來了,他堅持認為這瓷片是宋朝汝窯瓷片。於是馮忠寶拿著瓷片就跑去找張文釗了。
徐久照看他跑走了,並沒有起身,反而蹲在那裏回填。在他眼裏,那瓷片就跟韻文瓷器廠填埋的廢棄瓷器一樣沒什麽價值——雖然那瓷片在現在能賣個幾百塊錢。
這片瓷片拿到張文釗跟前,馬上就引起了在場三個人的注意。
張文釗是收藏陶瓷的愛好者,而鄭老板跟蔣忻兩個是古玩閣的老板,更是對此非常的敏感。
“忠寶,這瓷片是那來的?”張文釗興奮的拿著放大鏡對著瓷片細細的觀看。
“就是咱們廢棄窯坑裏發現的。小徐子剛挖出來的,你沒看還帶著點土麽?”馮忠寶說道。
“是嗎?”張文釗抬頭看了他一眼,很明顯想要立刻去窯坑看看,不過手上的這枚瓷片他還沒有看夠。
鄭老板按耐不住的說道:“張廠長,我能不能過過手?”
張文釗抬起身體,讓開位置說道:“你來看看。”
鄭老板看完之後,蔣忻也看了看。
馮忠寶期待的看著他們:“怎麽樣?是不是汝窯的碎片?”
三個人互相看了看,謙虛的互相推讓了一番之後,作為地主的張文釗首先開口說道:“以我的判斷,這應該是一枚柴窯瓷片!”
鄭老板不由自主的點點頭說道:“品相完好,整片瓷片帶有鮮明的柴窯特點。鮮、嫩、翠!天青的色彩讓人看之心曠神怡,沉穩寧靜,幽豔靜潤。在光照下瓷片顏色隨著角度的不同由淺至深,從灰白過渡淡蘭最後變幻成濃鬱的翠青色。這是非常明顯的柴窯特征。真真正正的大開門無疑!”
開門也是古玩裏的術語,指的是無可爭議的真品。也就是俗語說的“一眼真”,大開門這種說法就更加確鑿無疑了。
聽到鄭老板和張文釗都這麽說,馮忠寶雖然對於自己判斷錯誤有點小失望,可是隨即就更加的興奮了。
汝窯雖然是稀世珍品,可是柴窯更是舉世罕見!可以這麽說,汝窯是有價無市,而柴窯則是無價之寶。
鄭老板對著蔣忻示意:“阿忻,你有什麽要說的嗎?”
蔣忻抱著胳膊穩穩的站在一邊,他笑了一下說道:“我入行還不久,這次就是學習長見識了。”
蔣忻家裏邊雖然經營著古玩閣,可是他自己對此並不精專,況且比起陶瓷來說他對於玉器和雜項收藏更加了解一下。這也就是為什麽陶瓷鑒定一定要找顧問的原因。
鄭老板點了下頭,扭頭對著張文釗說道:“張老板,我有個不情之請,這片柴窯能不能勻給我?”古董行當裏邊的交易那不能叫買,隻能說勻。
張文釗當即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生平就兩個愛好一個是喝酒,另外一個就是收藏陶瓷。這柴窯瓷片,我就打算當做我的鎮宅之寶,家傳下去。”
鄭老板遺憾不已,知道是從這位手裏弄不過來了。
馮忠寶這個時候插嘴說道:“舅啊,你可自覺點。這東西還不是你的呢!這是人家小徐子辛苦挖了兩天才從窯坑裏挖出來的。”
窯坑!
一聽這個鄭老板眼睛亮了,連蔣忻也專注了起來。既然那窯坑能挖出來一片,說不定還能再挖出來三四五六片!
放好瓷片,四個人立刻去了窯坑。而這個時候,徐久照已經把那坑給填好了。
“小徐,你就是在這發現的那柴窯瓷片嗎?”張文釗動作靈活的從坑邊上下到坑底。
“柴窯?”徐久照頓了一下,說道:“我就是在這裏發現的,隻不過這瓷片並不是柴窯,而是明代時的仿品。”
“仿品?你有什麽依據嗎?”鄭老板擠了過來。
蔣忻沒有下來,那坑底的空間不大,站三個人正好,如果他再下去就會顯得局促了。他站在坑邊上居高臨下的看著,把徐久照沉穩堅定的表情看的一清二楚。
徐久照:我親手燒的算不算依據?
可惜這話不能說,徐久照想了想說道:“之前我為了找堯酒的線索查看過當地縣誌,得知在三百多年前,此地曾經有過一個窯場專門燒仿青瓷。後來因為被牽連到朝廷鬥爭當中,這個窯場被封掉了。而這就是封窯鎮得名的由來。由此可見,這個地方發現的應該就是當初的那個窯場遺址。”
徐久照說話有理有據,顯得從容自信,非常的具有說服力。
“這不可能吧?”張文釗不敢置信,如果真是這樣,那瓷片的價值可就大打折扣了。
“可是從那瓷片的表現來看,那就是柴窯瓷片真品無疑。那縣誌上隻說此地有封窯遺址,可是並不代表這塊瓷片是出自那個被封的窯口遺址。”鄭老板辯道。
徐久照心平氣和的說道:“這件事情光說是說不清楚的,這樣吧,繼續挖。如果再挖出來瓷片,或者更幹脆直接挖出來其他窯具,是不是就能證明我說的沒錯呢?”
鄭老板眉毛皺了起來,他是滿心的期盼這片瓷片是真真正正的柴窯瓷片,這瓷片他買不回去,見過了,也是一項資曆。在他們這個古玩圈子裏,有句話常說:“看過即擁有。”並不說古董一定要自己擁有,而是真正親眼見過,這就是一種滿足。畢竟古董這玩意數量沒那麽多,收藏者眾多,也不可能人手一件。
如果真如這個少年所說是出自明代老仿——雖然老仿,但是憑借那老仿的水平,瓷片也具有不低的價值——那麽該多麽遺憾。
蔣忻摸著下巴說道:“既然這樣,就挖吧。但是挖,也不能就這麽挖,而是要請專業的考古人員來挖。”
張文釗和鄭老板都回頭看他,連徐久照也不解的看他,誰挖不都是一樣?
蔣忻灑然的一笑,單手插兜說道:“這還不明白,就算這窯場是明代的仿青瓷。也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窯址!就依著那瓷片的水準,比起汝窯絲毫不差。根據統計,汝窯如今在全世界範圍的存量不會超過200。而這未知名的窯場作品又有多少?汝窯為什麽價值那麽高?除了釉色器型之外,更是因為稀少。這下邊要是有完整的整器固然好,要是沒有就更好了!你說到時候是不是就需要考古修複專家來進行修複了?與其到時候再找人,還不如一開始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專業人員。”
鄭老板眼睛都直了,他喃喃的說道:“你這腦子怎麽長的?讓你這麽一說,這窯場的出品,很可能會成為傳說當中的瓷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