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與紫衣女子拆了幾招,眼看穩占上風,但驀的一劍將紫衣女子逼開,跳出圈子,大聲叫道:“且慢動手,你到底是誰?怎麽會使血影劍法?”
紫衣女子本就冰冷的臉龐好似罩了一層寒霜,緩緩舉起手中碧綠如水的長劍,冷冷的盯著司馬南,怒聲說道:“司馬南,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叛徒,你可認識我手中這把長劍?”
司馬南聞言一驚,忙凝神仔細察看紫衣女子手中的長劍,隻見劍長三尺,其薄如紙,劍身宛如一泓碧水,上下劍光流動,說不出的瑰麗,劍柄上用金絲纏著一個小小的篆字,司馬南看到這裏,不禁睜大了雙眼,手指指著那個篆字連聲問道:“這,這是本教祖師的隨身佩劍,幾百年前早已失傳,怎麽會在你手裏?你到底是誰?”
紫衣女子冰冷的聲音說道:“司馬南,這個叛教小人,虧你還有臉提創教祖師爺。”
司馬南漲紅了臉,一掌將身旁一個塌落下來的房梁打的斷成兩截,大聲叫道:“不錯。我是叛離了血衣堂,叛離了祖師爺,但是,我為什麽要背叛血衣堂,為什麽要背叛祖師爺,祖師爺在天有靈,他自己知道。”
紫衣女子嘴角上撇,一字一句的說道:“你背叛祖師爺背叛血衣堂不說,還與本教世敵九黎洞勾結,下毒害死了所有的堂中兄弟,這難道祖師爺在天之靈也知道?”
司馬南無言可對,隻是呼呼的喘著粗氣,過了一會兒,才大聲說道:“你是誰?你為什麽對本教之事如此了解?”
紫衣女子緩緩說道:“‘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這正是當年祖師爺的隨身佩劍‘碧泉’,司馬南,你欺師滅祖,喪盡天良,今天,又逼迫葉泊雨打開祖師殿密道,如此狼子野心,天地不容!”紫衣女子在司馬南身邊顯得甚是瘦弱,但一言一句,句句說的司馬南無言以對,倒顯得身形無比的高大。
葉泊雨在一邊慢慢聽出了一些端倪,好像是血衣堂創教祖師留下了什麽大秘密還是大寶藏,司馬南拚命想要得到這些東西,這才與九黎洞鳳依雲勾結,害死了堂中眾兄弟,又騙自己給他打開祖師殿密道,看樣子,這個大秘密或者大寶藏就在這密道之中。
葉泊雨想通了此節,抬起頭來,眼看祖師殿的正梁已經斷成數截,掉落在地上,兩側牆壁都裂開了寸許深得裂縫,坍塌已經迫在眉睫。忙一把把地上的王曉磊抱起,衝紫衣女子說道:“姑娘,這大殿馬上就要塌陷了,咱們還是先離開此地吧,否則,大家都要被壓在殿中了。”
連叫數聲,紫衣女子和司馬南兩人都充耳不聞,兩人仗劍怒目相視。
司馬南臉上微有愧色,大聲說道:“我是對比起血衣堂眾位弟兄,但是我自問沒有絲毫的對不起青冥(編者注,青冥子正是風胡子在血衣堂的名號),到是,那青冥子他自己,對不起上上下下幾十個曆代堂主。”
紫衣女子冷冷說道:“司馬南,祖師爺的名諱也是你這種喪盡天良的叛徒叫得的!祖師爺什麽地方對比起諸位堂主?”
司馬南大聲說道:“此中緣由與外人不足道來,我不管你是何人,也不管你背後有什麽人給你撐腰,你既有青冥子的隨身佩劍,必然與他大有淵博,看著青冥子上創教祖師的份上,我今日放過你們,日後再見,定不容情!”說罷,身形一晃,就鑽進了密道之中。
葉泊雨見狀,一把拽住紫衣女子,兩人快步走進密道洞口,剛沒走幾步,就聽的背後轟隆隆一聲巨響,葉泊雨回頭一看,祖師殿已經完全坍塌,將密道洞口完全封死。
洞口霎時間一片漆黑,葉泊雨正準備運起神念來探路,突然腳下一沉,兩人同時下落,落了丈許有餘,腳下一實,落到了地麵之上。紫衣女子急聲說道:“葉泊雨,你快到船後,運起全身功力劃船,我們或許還能追上司馬南。”葉泊雨這才看清,原來兩人是落到了一艘小型的扁舟上,忙把王曉磊放下,去船後拿起船槳,運起功力,扁舟飛似得的往前衝去。
從頭頂上的洞隙中偶爾有幾點光線灑落下來,依稀看清腳下的密道是一處看不到頭的蘆葦蕩,兩側布滿了千年的熔岩,一開始隻有一條水路,兩邊都是茂密的水草和蘆葦,過的一會兒,水麵越來越開闊,水波粼粼,不知有多寬。葉泊雨隻顧得全力催動船隻,紫衣女子在船頭掌舵。
這是葉泊雨此生見過的最詭異,但也最甜蜜的時刻,他心中何止有千言萬語,但是就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感覺心中平安喜樂,甚至隱隱盼著這條河道最好是無邊無際,永遠劃不到盡頭才好。
過了半盞茶時分,突然聽的紫衣女子輕聲問道:“葉泊雨,你沒有受傷吧?”
“沒,沒有。”葉泊雨忙道:“姑娘,你沒有被血衣堂那個風胡子老道傷著你吧?”
“沒有。”紫衣女子幽幽的說道:“沒有,他不會傷害我的。”
葉泊雨心中奇怪,卻也知道紫衣女子的脾氣,知道不該問的問了也不會告訴自己,該說的也不用問,也沒有再說話。
果然,聽的紫衣女子又低聲說道:“你究竟是怎麽來到這個血衣堂的?”
葉泊雨一邊劃船,一邊把自己是怎麽買到一本破舊的黃色手抄本書,怎麽去找三叔,看到三叔的留言後這才和王曉磊兩人商量要來湘西找三叔,後來又是怎麽被司馬南引到血衣堂,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紫衣女子靜靜的聽完後,轉過身來,看葉泊雨全力運轉內力,說話中氣十足,沒有絲毫內息不繼的模樣,先微微歎了一聲,說道:“葉泊雨,你雖然卷入這場大是非中,但是也因禍得福,你現在的功力遠在司馬南之上,隻是你不會使用而已。”沒等葉泊雨說話,又搖搖頭,繼續說道:“這雖然是天意,但有一半也是人力促成,這是一個策劃良久的大陰謀。”
“大陰謀?”葉泊雨忙問道:“我跟血衣堂遠隔千裏,又無冤無仇,血衣堂的大陰謀怎麽會牽涉到我身上?”
紫衣女子清澈的雙眸注視了一會兒葉泊雨,才道:“我也隻是一個小小的棋子,知道的並不比你多多少。目前這個大陰謀裏,我們隻知道有司馬南和鳳依雲作亂,但是裏邊究竟還有多少是非糾葛,就不是你我能知道的了。”
葉泊雨微感失望,但也無話可說,隻是默默的點點頭。
說話間,濃密的水草從四處分開,小船前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分叉路口,紫衣女子讓葉泊雨暫且停船,四下看了看,說道:“司馬南第一次來這地下水道,他肯定不知道正確的出口,這裏千岔萬口,我們根本找不到他。這條水道是創教祖師青冥子按先天八卦布設而成,前邊的分叉路口會越來越多,而且每個分支路口都會有不同的機關封印,不知道此陣法的人,誤入水道,一定會迷失在這無邊無際的水草中,任他功力通神,也隻能筋疲力盡而死。我們現在隻能在出口等他,如果等不到,那就便宜司馬南這個惡賊了。”
葉泊雨依言拐進一條分道,隻見這條分道隻有一丈多寬,勉強能讓小船通過,兩邊的菖蒲和蘆葦輕輕的刮在身上,紫衣女子背對著葉泊雨坐在船頭,水中的霧氣升起,淡淡的好似罩在一片輕煙之中,又過得一會兒,從水草中不斷飛出一群一群的螢火蟲,一閃一閃好似天上的繁星一般。紫衣女子伸手探出,便有無數隻螢火蟲落在她淨白如玉的手掌上,閃閃的藍光映在她的俏臉上,說不出的嬌麗明豔。葉泊雨忍不住陶醉起來,醉醺醺的如入仙境一般。
小船又接連拐了十七八個彎,順著一條湍急的瀑布激流而下,最後停靠在一個小平台上,平台有幾十丈方圓,四周都是嶙峋的怪石,中間是一個八角形的古亭,古亭通體都是石質,上上下下與地麵渾然一體,好像從地底裏長出來一樣,古亭中擺了一張石桌,石桌旁邊隻擺了兩張石凳,桌凳描龍畫鳳,做工甚是精美,但也沒什麽特異之處。倒是亭外柱上的石楹聯引起了葉泊雨的注意,葉泊雨湊上前去,輕輕吟道:“彈指聲中千偈了,拈花笑處一言無。”隻見楹聯上的字鐵鉤銀劃,龍飛舞鳳,好似一氣嗬成。葉泊雨心想:“這風胡子明明是道教之人,怎麽寫的楹聯全然一派佛家口吻,莫非此楹聯另有別人所書?”
正感慨間,紫衣女子在一旁輕輕說道:“這是祖師用手指所寫,當時我就在身邊。”
葉泊雨吃了一驚,隻見這石柱好像是最堅硬的玄武岩製成,上邊的楹聯一筆一劃,蒼勁之極,入石足有三分,古人雲,入木三分,可見入木三分已是艱難之極,這入石三分,實在是常人難以想象,難以置信。葉泊雨一邊輕輕順著石柱上的筆畫書寫,一邊想象著當時寫這楹聯之人功成名就,美人在側,意氣風發,石屑紛紛飛落的情形,不禁幽幽神往。
敬請讀者期待觀看下一章《恩怨情仇—下》
紫衣女子本就冰冷的臉龐好似罩了一層寒霜,緩緩舉起手中碧綠如水的長劍,冷冷的盯著司馬南,怒聲說道:“司馬南,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叛徒,你可認識我手中這把長劍?”
司馬南聞言一驚,忙凝神仔細察看紫衣女子手中的長劍,隻見劍長三尺,其薄如紙,劍身宛如一泓碧水,上下劍光流動,說不出的瑰麗,劍柄上用金絲纏著一個小小的篆字,司馬南看到這裏,不禁睜大了雙眼,手指指著那個篆字連聲問道:“這,這是本教祖師的隨身佩劍,幾百年前早已失傳,怎麽會在你手裏?你到底是誰?”
紫衣女子冰冷的聲音說道:“司馬南,這個叛教小人,虧你還有臉提創教祖師爺。”
司馬南漲紅了臉,一掌將身旁一個塌落下來的房梁打的斷成兩截,大聲叫道:“不錯。我是叛離了血衣堂,叛離了祖師爺,但是,我為什麽要背叛血衣堂,為什麽要背叛祖師爺,祖師爺在天有靈,他自己知道。”
紫衣女子嘴角上撇,一字一句的說道:“你背叛祖師爺背叛血衣堂不說,還與本教世敵九黎洞勾結,下毒害死了所有的堂中兄弟,這難道祖師爺在天之靈也知道?”
司馬南無言可對,隻是呼呼的喘著粗氣,過了一會兒,才大聲說道:“你是誰?你為什麽對本教之事如此了解?”
紫衣女子緩緩說道:“‘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這正是當年祖師爺的隨身佩劍‘碧泉’,司馬南,你欺師滅祖,喪盡天良,今天,又逼迫葉泊雨打開祖師殿密道,如此狼子野心,天地不容!”紫衣女子在司馬南身邊顯得甚是瘦弱,但一言一句,句句說的司馬南無言以對,倒顯得身形無比的高大。
葉泊雨在一邊慢慢聽出了一些端倪,好像是血衣堂創教祖師留下了什麽大秘密還是大寶藏,司馬南拚命想要得到這些東西,這才與九黎洞鳳依雲勾結,害死了堂中眾兄弟,又騙自己給他打開祖師殿密道,看樣子,這個大秘密或者大寶藏就在這密道之中。
葉泊雨想通了此節,抬起頭來,眼看祖師殿的正梁已經斷成數截,掉落在地上,兩側牆壁都裂開了寸許深得裂縫,坍塌已經迫在眉睫。忙一把把地上的王曉磊抱起,衝紫衣女子說道:“姑娘,這大殿馬上就要塌陷了,咱們還是先離開此地吧,否則,大家都要被壓在殿中了。”
連叫數聲,紫衣女子和司馬南兩人都充耳不聞,兩人仗劍怒目相視。
司馬南臉上微有愧色,大聲說道:“我是對比起血衣堂眾位弟兄,但是我自問沒有絲毫的對不起青冥(編者注,青冥子正是風胡子在血衣堂的名號),到是,那青冥子他自己,對不起上上下下幾十個曆代堂主。”
紫衣女子冷冷說道:“司馬南,祖師爺的名諱也是你這種喪盡天良的叛徒叫得的!祖師爺什麽地方對比起諸位堂主?”
司馬南大聲說道:“此中緣由與外人不足道來,我不管你是何人,也不管你背後有什麽人給你撐腰,你既有青冥子的隨身佩劍,必然與他大有淵博,看著青冥子上創教祖師的份上,我今日放過你們,日後再見,定不容情!”說罷,身形一晃,就鑽進了密道之中。
葉泊雨見狀,一把拽住紫衣女子,兩人快步走進密道洞口,剛沒走幾步,就聽的背後轟隆隆一聲巨響,葉泊雨回頭一看,祖師殿已經完全坍塌,將密道洞口完全封死。
洞口霎時間一片漆黑,葉泊雨正準備運起神念來探路,突然腳下一沉,兩人同時下落,落了丈許有餘,腳下一實,落到了地麵之上。紫衣女子急聲說道:“葉泊雨,你快到船後,運起全身功力劃船,我們或許還能追上司馬南。”葉泊雨這才看清,原來兩人是落到了一艘小型的扁舟上,忙把王曉磊放下,去船後拿起船槳,運起功力,扁舟飛似得的往前衝去。
從頭頂上的洞隙中偶爾有幾點光線灑落下來,依稀看清腳下的密道是一處看不到頭的蘆葦蕩,兩側布滿了千年的熔岩,一開始隻有一條水路,兩邊都是茂密的水草和蘆葦,過的一會兒,水麵越來越開闊,水波粼粼,不知有多寬。葉泊雨隻顧得全力催動船隻,紫衣女子在船頭掌舵。
這是葉泊雨此生見過的最詭異,但也最甜蜜的時刻,他心中何止有千言萬語,但是就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感覺心中平安喜樂,甚至隱隱盼著這條河道最好是無邊無際,永遠劃不到盡頭才好。
過了半盞茶時分,突然聽的紫衣女子輕聲問道:“葉泊雨,你沒有受傷吧?”
“沒,沒有。”葉泊雨忙道:“姑娘,你沒有被血衣堂那個風胡子老道傷著你吧?”
“沒有。”紫衣女子幽幽的說道:“沒有,他不會傷害我的。”
葉泊雨心中奇怪,卻也知道紫衣女子的脾氣,知道不該問的問了也不會告訴自己,該說的也不用問,也沒有再說話。
果然,聽的紫衣女子又低聲說道:“你究竟是怎麽來到這個血衣堂的?”
葉泊雨一邊劃船,一邊把自己是怎麽買到一本破舊的黃色手抄本書,怎麽去找三叔,看到三叔的留言後這才和王曉磊兩人商量要來湘西找三叔,後來又是怎麽被司馬南引到血衣堂,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紫衣女子靜靜的聽完後,轉過身來,看葉泊雨全力運轉內力,說話中氣十足,沒有絲毫內息不繼的模樣,先微微歎了一聲,說道:“葉泊雨,你雖然卷入這場大是非中,但是也因禍得福,你現在的功力遠在司馬南之上,隻是你不會使用而已。”沒等葉泊雨說話,又搖搖頭,繼續說道:“這雖然是天意,但有一半也是人力促成,這是一個策劃良久的大陰謀。”
“大陰謀?”葉泊雨忙問道:“我跟血衣堂遠隔千裏,又無冤無仇,血衣堂的大陰謀怎麽會牽涉到我身上?”
紫衣女子清澈的雙眸注視了一會兒葉泊雨,才道:“我也隻是一個小小的棋子,知道的並不比你多多少。目前這個大陰謀裏,我們隻知道有司馬南和鳳依雲作亂,但是裏邊究竟還有多少是非糾葛,就不是你我能知道的了。”
葉泊雨微感失望,但也無話可說,隻是默默的點點頭。
說話間,濃密的水草從四處分開,小船前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分叉路口,紫衣女子讓葉泊雨暫且停船,四下看了看,說道:“司馬南第一次來這地下水道,他肯定不知道正確的出口,這裏千岔萬口,我們根本找不到他。這條水道是創教祖師青冥子按先天八卦布設而成,前邊的分叉路口會越來越多,而且每個分支路口都會有不同的機關封印,不知道此陣法的人,誤入水道,一定會迷失在這無邊無際的水草中,任他功力通神,也隻能筋疲力盡而死。我們現在隻能在出口等他,如果等不到,那就便宜司馬南這個惡賊了。”
葉泊雨依言拐進一條分道,隻見這條分道隻有一丈多寬,勉強能讓小船通過,兩邊的菖蒲和蘆葦輕輕的刮在身上,紫衣女子背對著葉泊雨坐在船頭,水中的霧氣升起,淡淡的好似罩在一片輕煙之中,又過得一會兒,從水草中不斷飛出一群一群的螢火蟲,一閃一閃好似天上的繁星一般。紫衣女子伸手探出,便有無數隻螢火蟲落在她淨白如玉的手掌上,閃閃的藍光映在她的俏臉上,說不出的嬌麗明豔。葉泊雨忍不住陶醉起來,醉醺醺的如入仙境一般。
小船又接連拐了十七八個彎,順著一條湍急的瀑布激流而下,最後停靠在一個小平台上,平台有幾十丈方圓,四周都是嶙峋的怪石,中間是一個八角形的古亭,古亭通體都是石質,上上下下與地麵渾然一體,好像從地底裏長出來一樣,古亭中擺了一張石桌,石桌旁邊隻擺了兩張石凳,桌凳描龍畫鳳,做工甚是精美,但也沒什麽特異之處。倒是亭外柱上的石楹聯引起了葉泊雨的注意,葉泊雨湊上前去,輕輕吟道:“彈指聲中千偈了,拈花笑處一言無。”隻見楹聯上的字鐵鉤銀劃,龍飛舞鳳,好似一氣嗬成。葉泊雨心想:“這風胡子明明是道教之人,怎麽寫的楹聯全然一派佛家口吻,莫非此楹聯另有別人所書?”
正感慨間,紫衣女子在一旁輕輕說道:“這是祖師用手指所寫,當時我就在身邊。”
葉泊雨吃了一驚,隻見這石柱好像是最堅硬的玄武岩製成,上邊的楹聯一筆一劃,蒼勁之極,入石足有三分,古人雲,入木三分,可見入木三分已是艱難之極,這入石三分,實在是常人難以想象,難以置信。葉泊雨一邊輕輕順著石柱上的筆畫書寫,一邊想象著當時寫這楹聯之人功成名就,美人在側,意氣風發,石屑紛紛飛落的情形,不禁幽幽神往。
敬請讀者期待觀看下一章《恩怨情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