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海護軍使黃稟清遇刺身亡。
關於黃稟清的死一直傳言紛紛,因為牽扯到派係和私仇,所以種種傳言一直頗多,但真凶到底是誰最終成了民國懸案之一。
但黃稟清的死所帶來的影響則顯而易見,最終導致了甸係、藩係兩派軍閥間的戰爭爆發,也是譚屹割據半壁江山、為統一華國邁出的重要一步!(摘自華*閥史)
當時,北平臨時正府的威信力、管束力節節下降,不說別的,短短兩年時間光是總理、代總理換了八個人就可見其程度。
正如蕭崇靄所言,民眾那麽高的文盲率,舊有的封建宗族思想根深,連民主,憲法是什麽都沒有普及到,怎麽可能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製度國家?
而華國此時的民主憲政更是有趣,不是從底層到上層層層選舉實施,而是臨時正府上層空談著憲政選舉,也就是說,真正被監督,能做到民主和憲政的隻有臨時中央正府這一塊。各省被軍閥占據,基本是一言堂,政令都無法下達實施,這樣的局麵,最終也隻是總統議會今天你彈劾我,我下台,明天他彈劾你,你下台。天天光換領導人玩了。
如此混亂的背景下,各係軍閥間的摩擦沒有約束自然不斷升級。正逢甸係、藩係爭奪北平正府的權利,隸屬於甸係軍方的黃稟清在上海突然遇刺,證據又直至江南的藩係軍閥,由此,將岌岌可危的平衡徹底打破。
從某種角度來說,黃稟清死的時間的確很微妙……
之後,不等北方上演□□戰,閩折督軍龐響先發製人,以保護上海為由派兵北上,鄂省督軍張仁剛立刻聯係濰蘇督軍譚屹共同駐兵上海。最終,張仁剛和譚屹後起先至,龐響再想武力爭奪,上海多是租界,各國領事和公董局同時表態,絕不允許有擾亂上海現有的秩序的事件發生。
張仁剛和譚屹則響應了北方甸係藩係的戰爭,直接帶兵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占領了閩折兩地,龐響帶殘部回了天津。
此次戰役張仁剛所出兵馬糧餉寥寥,本人也呆在上海沒有南下,其欲獨占上海的目的很明確。譚屹掌控了閩浙兩地也沒有立刻回返,而是以安撫民眾為由,在閩折滯留兩月方返回上海。
但僅僅一周後,譚屹在上海險些遇刺,抓獲的凶手最終證實,□□的正是張仁剛。不僅如此,還牽連出張仁剛在黃稟清死前也曾派人到了上海意欲暗殺的陰謀。
張仁剛和黃稟清私怨已久,據說他早年就曾揚言要宰了黃稟清。不管這話是一時氣憤還是私下口語,但現在被人挖了出來,無疑就成了他想要實施暗殺的證據之一。
前後兩事一出,輿論嘩然。
很快發展到“聲討張仁剛!”,“軍閥爭鬥,百姓遭殃!”“臨時正府監管不力!”等等風潮爆起。
也是張仁剛“運氣”不好,他人滯留上海期間,鄂省連降暴雨,最終形成洪災。危機時刻,譚屹一麵派軍進鄂挽救災民,一麵在上海,閩折、濰蘇等地組織募捐。
各地實業家帶頭,民眾積極響應,加上譚屹安排妥當,後期洪災重發地段提前預防,最終,洪災的死亡人數和損失成為民國以來曆次自然災害損失最低的一次。
報紙上一排排清晰的統計數據,包括從縣誌中摘錄的從前死亡、失蹤人數對比,令本就聲望節節升高的譚督軍更是萬人景仰,簡直是華國當下軍閥中的一股清流。
於是,譚屹名為代鄂閩折督軍,代上海護軍使,雖然有個代字,但誰都不能讓他把手裏的地盤交出來。
而北方,看似勝利的甸係,更不敢得罪譚屹,沒了他,空守著直隸一地,周圍覬覦北平的人可不少,東北的封係更是蠢蠢欲動,意欲南下……
這一係列快的讓人眼花繚亂、又精準無比的動作中,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許先生’的手筆,在之後專門開辟的《許氏研究》中,卻直到華國百年後也始終沒能精準斷定。
彼時,人們已經將華國最具傳奇的兩個人,譚屹總統和許夜生先生的相識時間精確到譚屹第一次訪問上海期間,結盟時間則定位在許夜生先生從北平回返,“被挾持”到譚屹的地盤這兩天中。顯然,“被挾持”三個字應該是二人商量後為迷惑旁人所找的借口。
但另有口述曆史曾言二人相識的時間比上海這個時間點還要早,也有傳言說二人是在火車上一見鍾情,由此開始的緣分,但一來沒有證據,二來這話也太過草率,最終都成為了野史之流和後來的網絡小說橋段……
………………
時間回溯數十載,被後世影視劇小說以正劇、喜劇、反轉劇,橫跨了曆史、傳奇、神話、家庭倫理、科學幻想,種種戲劇文學體裁,並成功開創了最具歡迎和公認度的高冷霸氣攻x溫潤智慧受這一模式的兩個人,這會兒正窩在沙發上,享受著久違的二人世界。
“東北那邊看樣子是真準備下來試試水了,熱河安排的怎麽樣了?”
“放心。”
譚屹言簡意賅,兩個字足以證明其布置安排,便如蕭崇靄早讓他在上海、閩折等地伏兵設點,再加上崇靄手裏掌握的報刊雜誌等輿論利器,才能一路無往不利。
隻是聽了半天的政務局勢,譚屹摟著懷裏的人,掌心依舊撫著愛人的背脊,頭微微低垂,話音絲毫不掩其內在委屈之意。
“好容易回來,怎麽又說這些,我都快成大禹了。”
一直眯眼享受按摩的蕭崇靄微微一笑,漏出的眸光望了眼在他側臉親啄的某人。
“少瞎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你每次到上海,哪回沒半夜翻牆進來?”
“也隻是看的到,一次都沒吃到……”
譚屹說著,已再次吻下來,目光灼灼,僅僅接吻呼吸已顯急促。
蕭崇靄看著眼前人,兩年時間,譚屹五官更顯深刻,整個人的氣質手段也越加淩厲幹脆,積威更甚。但在他麵前,怎麽反倒變得更黏人了?
靜謐的夜晚,炙熱的呼吸,蕭崇靄非但半點沒有推拒,反而也被某人撩撥起了“興”趣,兩人你來我往,宣示著對方的主權。
譚督軍眸光深沉,漆黑的瞳孔裏卻燃著燎原烈火,恨不得將眼前的人吞下去。
天知道之前每一次半夜翻牆進來,看著青年的睡顏,他要花多少耐力才能勉強克製自己不伸手去摸他,隻有這樣,才能強忍著不會俯身吻他,不會忍不住擁抱他、將他吃幹抹淨,拆骨入腹,兩人再難分離……
激情過後,譚屹抱著蕭崇靄去洗了澡。大約太多亢奮,回到床上分明累的指頭都懶得動一下,兩人卻相擁著都沒有睡著。
譚屹便趁機問道:
“對了,讓你給我想的字,想好了嗎?”
“……”
蕭崇靄抬起一角眼皮,看了看譚屹,有點懷疑這家夥是不是故意破壞氣氛。但見他緊緊盯著自己,一副不肯罷休的模樣,蕭崇靄閉眼想了想,隨口念道,“崇山慕水,*幻化。動輒驚雷,寂滅由心。自己組一個。”
“崇山慕水,*幻化。動輒驚雷,寂滅由心?”
頭頂的人默念了一遍,語帶疑惑,“是哪本古籍裏的話?聽著耳熟,但想來想去又想不到在哪兒聽過看過。”
蕭崇靄在譚屹看不到的角度勾了勾唇,卻終究沒有告訴譚屹這話來自哪裏,隻讓他自己從裏麵選一個字。
要說譚屹糾纏此事,也有好一段時間了。
之前蕭崇靄當選為上海租界第一位華董,所投資擴展的工廠南北遍地開花,加上許氏銀行開業,地位在上海自是舉足輕重。
也是那會兒,張鹽卯找到他,請他幫忙改個名字。
兩年時間,身份地位變化的不僅僅是蕭崇靄,張鹽卯這位曾經某大佛的弟子,不但早成了一幫老大,更辦了公司,掌控了上海絕大部分的碼頭運輸。
昔日那位大佛沉落,人們都以為張鹽卯會全全取而代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張鹽卯並未全部接手其師父黃-賭-毒的所有產業,隻將之前他負責的幾個賭場並歸到自己名下,並帶領清幫弟子逐漸占據了所有碼頭,成立了公司,乃至之後,所有進駐上海的物品和在上海換船的物品一半以上都要經過其手。
其中巨利,也是人人想的到的。
有人私下曾言,一個流氓混幫派的怎麽會這麽做,必定是有人在後麵指點。也有人說張鹽卯深藏不漏,為人堅韌,一直到他師父倒下,他才放開手腳幹自己的。這一翻動作,雖然仍是清幫頭目,但跟那尊大佛昔日所為完全不同,倒有點分道揚鑣的意思?
蕭崇靄也聽過這些話,但他和張鹽卯自來是私交,表麵上知道他們關係的寥寥。
除了當年的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崇靄的確問過張鹽卯的誌向。“和你師父一樣的流氓大亨?但時移世易,你想過他的下場嗎?”
張鹽卯當時沉默半響,明言他的確不甘這樣的名聲,並向蕭崇靄問策。
蕭崇靄之所以幫張鹽卯,除了在這亂世之下,他的確需要一個這樣黑色背景的人整合握緊上海的灰□□域,也因為張鹽卯的確多次幫過他。
近期的種種消息傳遞不必說,蕭崇靄當選華董,前期要給外國人施壓,僅僅是他們這些商人,工人其實是不夠的。張鹽卯手下的清幫弟子,租界巡警,也出力頗多。
而當初蕭崇靄在北平時,第一場庭審後因為訊息傳遞的慢,上海有些人不明真相,隻聽了個許夜生,便跑來要燒砸“化蝶”的廠子。
當時譚屹早有預料,本要派人過來,但蕭崇靄覺得此時暴露譚屹不大好,所以電話拜托了張鹽卯:“工人都帶薪放假了,隻要廠子別全燒了就好。”
蕭崇靄的要求很低,不想等他回來,廠子毫發無損。
這份人情蕭崇靄是記得的。
蕭崇靄和張鹽卯的關係一直保持在私下,直到張鹽卯成立公司,並大舉動“改良”清幫,所有門徒的黑衣短褂改成長衫,幫規也改了不少。
張鹽卯更是以身作則,時刻一襲長衫,文人形象出入。
但一個人身上的標簽一旦貼上,再想取下來是很難的。更何況張鹽卯想要打入上海商界,更是難上加難。
張鹽卯一係列的外在改變後,下一步,就想改一改自己的名字。張鹽卯,一聽便知道他是個什麽出身。
既然找到了蕭崇靄,蕭崇靄自然答應。但張鹽卯的名字被人熟知,大改不宜,所以蕭崇靄就以張鹽卯的卯為半字,隻將鹽改成彥,同樣一個半字,也算合合成全之意。
不想沒過兩天,蕭崇靄就接到一封信,字字剛勁有力,墨跡透紙。
“聞聽崇靄多才,為人取名甚雅!某一介武夫,至今無字,可賜否?”
“……”
蕭崇靄到現在都記得當日收到信時的心情。一笑之後倒也沒有太在意,隻當是兩人間的情-趣吧。
當初為了保護他的安全,譚屹將身邊幾個麵生的親兵派來做了他的保鏢。平日他幹了什麽蕭崇靄知道這些人大概會向譚屹報告,不想這種小事都打報告,還這麽快……
事後問起,那幾人最終坦白道:
“對不起許先生,隻是督軍嚴令,我們的任務,第一是拚死保護您的安全,第二……就是要盯著您身邊……出現過的人,不論男女……”
磕磕巴巴的聲音越來越低,蕭崇靄沒難為這幾個人,隻是一個月沒理某人的信件電報。沒想到這麽久後這人還記著這一茬呢!
“慕雲。”
“嗯?什麽?”蕭崇靄正在想事,所以沒怎麽聽清。
“你為崇靄,那我的字便取慕雲,正好配你。”
蕭崇靄不自覺的翹起唇角,聽著耳邊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聲,調整了一個更舒服的睡姿,閉眼睡去。
關於黃稟清的死一直傳言紛紛,因為牽扯到派係和私仇,所以種種傳言一直頗多,但真凶到底是誰最終成了民國懸案之一。
但黃稟清的死所帶來的影響則顯而易見,最終導致了甸係、藩係兩派軍閥間的戰爭爆發,也是譚屹割據半壁江山、為統一華國邁出的重要一步!(摘自華*閥史)
當時,北平臨時正府的威信力、管束力節節下降,不說別的,短短兩年時間光是總理、代總理換了八個人就可見其程度。
正如蕭崇靄所言,民眾那麽高的文盲率,舊有的封建宗族思想根深,連民主,憲法是什麽都沒有普及到,怎麽可能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製度國家?
而華國此時的民主憲政更是有趣,不是從底層到上層層層選舉實施,而是臨時正府上層空談著憲政選舉,也就是說,真正被監督,能做到民主和憲政的隻有臨時中央正府這一塊。各省被軍閥占據,基本是一言堂,政令都無法下達實施,這樣的局麵,最終也隻是總統議會今天你彈劾我,我下台,明天他彈劾你,你下台。天天光換領導人玩了。
如此混亂的背景下,各係軍閥間的摩擦沒有約束自然不斷升級。正逢甸係、藩係爭奪北平正府的權利,隸屬於甸係軍方的黃稟清在上海突然遇刺,證據又直至江南的藩係軍閥,由此,將岌岌可危的平衡徹底打破。
從某種角度來說,黃稟清死的時間的確很微妙……
之後,不等北方上演□□戰,閩折督軍龐響先發製人,以保護上海為由派兵北上,鄂省督軍張仁剛立刻聯係濰蘇督軍譚屹共同駐兵上海。最終,張仁剛和譚屹後起先至,龐響再想武力爭奪,上海多是租界,各國領事和公董局同時表態,絕不允許有擾亂上海現有的秩序的事件發生。
張仁剛和譚屹則響應了北方甸係藩係的戰爭,直接帶兵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占領了閩折兩地,龐響帶殘部回了天津。
此次戰役張仁剛所出兵馬糧餉寥寥,本人也呆在上海沒有南下,其欲獨占上海的目的很明確。譚屹掌控了閩浙兩地也沒有立刻回返,而是以安撫民眾為由,在閩折滯留兩月方返回上海。
但僅僅一周後,譚屹在上海險些遇刺,抓獲的凶手最終證實,□□的正是張仁剛。不僅如此,還牽連出張仁剛在黃稟清死前也曾派人到了上海意欲暗殺的陰謀。
張仁剛和黃稟清私怨已久,據說他早年就曾揚言要宰了黃稟清。不管這話是一時氣憤還是私下口語,但現在被人挖了出來,無疑就成了他想要實施暗殺的證據之一。
前後兩事一出,輿論嘩然。
很快發展到“聲討張仁剛!”,“軍閥爭鬥,百姓遭殃!”“臨時正府監管不力!”等等風潮爆起。
也是張仁剛“運氣”不好,他人滯留上海期間,鄂省連降暴雨,最終形成洪災。危機時刻,譚屹一麵派軍進鄂挽救災民,一麵在上海,閩折、濰蘇等地組織募捐。
各地實業家帶頭,民眾積極響應,加上譚屹安排妥當,後期洪災重發地段提前預防,最終,洪災的死亡人數和損失成為民國以來曆次自然災害損失最低的一次。
報紙上一排排清晰的統計數據,包括從縣誌中摘錄的從前死亡、失蹤人數對比,令本就聲望節節升高的譚督軍更是萬人景仰,簡直是華國當下軍閥中的一股清流。
於是,譚屹名為代鄂閩折督軍,代上海護軍使,雖然有個代字,但誰都不能讓他把手裏的地盤交出來。
而北方,看似勝利的甸係,更不敢得罪譚屹,沒了他,空守著直隸一地,周圍覬覦北平的人可不少,東北的封係更是蠢蠢欲動,意欲南下……
這一係列快的讓人眼花繚亂、又精準無比的動作中,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許先生’的手筆,在之後專門開辟的《許氏研究》中,卻直到華國百年後也始終沒能精準斷定。
彼時,人們已經將華國最具傳奇的兩個人,譚屹總統和許夜生先生的相識時間精確到譚屹第一次訪問上海期間,結盟時間則定位在許夜生先生從北平回返,“被挾持”到譚屹的地盤這兩天中。顯然,“被挾持”三個字應該是二人商量後為迷惑旁人所找的借口。
但另有口述曆史曾言二人相識的時間比上海這個時間點還要早,也有傳言說二人是在火車上一見鍾情,由此開始的緣分,但一來沒有證據,二來這話也太過草率,最終都成為了野史之流和後來的網絡小說橋段……
………………
時間回溯數十載,被後世影視劇小說以正劇、喜劇、反轉劇,橫跨了曆史、傳奇、神話、家庭倫理、科學幻想,種種戲劇文學體裁,並成功開創了最具歡迎和公認度的高冷霸氣攻x溫潤智慧受這一模式的兩個人,這會兒正窩在沙發上,享受著久違的二人世界。
“東北那邊看樣子是真準備下來試試水了,熱河安排的怎麽樣了?”
“放心。”
譚屹言簡意賅,兩個字足以證明其布置安排,便如蕭崇靄早讓他在上海、閩折等地伏兵設點,再加上崇靄手裏掌握的報刊雜誌等輿論利器,才能一路無往不利。
隻是聽了半天的政務局勢,譚屹摟著懷裏的人,掌心依舊撫著愛人的背脊,頭微微低垂,話音絲毫不掩其內在委屈之意。
“好容易回來,怎麽又說這些,我都快成大禹了。”
一直眯眼享受按摩的蕭崇靄微微一笑,漏出的眸光望了眼在他側臉親啄的某人。
“少瞎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你每次到上海,哪回沒半夜翻牆進來?”
“也隻是看的到,一次都沒吃到……”
譚屹說著,已再次吻下來,目光灼灼,僅僅接吻呼吸已顯急促。
蕭崇靄看著眼前人,兩年時間,譚屹五官更顯深刻,整個人的氣質手段也越加淩厲幹脆,積威更甚。但在他麵前,怎麽反倒變得更黏人了?
靜謐的夜晚,炙熱的呼吸,蕭崇靄非但半點沒有推拒,反而也被某人撩撥起了“興”趣,兩人你來我往,宣示著對方的主權。
譚督軍眸光深沉,漆黑的瞳孔裏卻燃著燎原烈火,恨不得將眼前的人吞下去。
天知道之前每一次半夜翻牆進來,看著青年的睡顏,他要花多少耐力才能勉強克製自己不伸手去摸他,隻有這樣,才能強忍著不會俯身吻他,不會忍不住擁抱他、將他吃幹抹淨,拆骨入腹,兩人再難分離……
激情過後,譚屹抱著蕭崇靄去洗了澡。大約太多亢奮,回到床上分明累的指頭都懶得動一下,兩人卻相擁著都沒有睡著。
譚屹便趁機問道:
“對了,讓你給我想的字,想好了嗎?”
“……”
蕭崇靄抬起一角眼皮,看了看譚屹,有點懷疑這家夥是不是故意破壞氣氛。但見他緊緊盯著自己,一副不肯罷休的模樣,蕭崇靄閉眼想了想,隨口念道,“崇山慕水,*幻化。動輒驚雷,寂滅由心。自己組一個。”
“崇山慕水,*幻化。動輒驚雷,寂滅由心?”
頭頂的人默念了一遍,語帶疑惑,“是哪本古籍裏的話?聽著耳熟,但想來想去又想不到在哪兒聽過看過。”
蕭崇靄在譚屹看不到的角度勾了勾唇,卻終究沒有告訴譚屹這話來自哪裏,隻讓他自己從裏麵選一個字。
要說譚屹糾纏此事,也有好一段時間了。
之前蕭崇靄當選為上海租界第一位華董,所投資擴展的工廠南北遍地開花,加上許氏銀行開業,地位在上海自是舉足輕重。
也是那會兒,張鹽卯找到他,請他幫忙改個名字。
兩年時間,身份地位變化的不僅僅是蕭崇靄,張鹽卯這位曾經某大佛的弟子,不但早成了一幫老大,更辦了公司,掌控了上海絕大部分的碼頭運輸。
昔日那位大佛沉落,人們都以為張鹽卯會全全取而代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張鹽卯並未全部接手其師父黃-賭-毒的所有產業,隻將之前他負責的幾個賭場並歸到自己名下,並帶領清幫弟子逐漸占據了所有碼頭,成立了公司,乃至之後,所有進駐上海的物品和在上海換船的物品一半以上都要經過其手。
其中巨利,也是人人想的到的。
有人私下曾言,一個流氓混幫派的怎麽會這麽做,必定是有人在後麵指點。也有人說張鹽卯深藏不漏,為人堅韌,一直到他師父倒下,他才放開手腳幹自己的。這一翻動作,雖然仍是清幫頭目,但跟那尊大佛昔日所為完全不同,倒有點分道揚鑣的意思?
蕭崇靄也聽過這些話,但他和張鹽卯自來是私交,表麵上知道他們關係的寥寥。
除了當年的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崇靄的確問過張鹽卯的誌向。“和你師父一樣的流氓大亨?但時移世易,你想過他的下場嗎?”
張鹽卯當時沉默半響,明言他的確不甘這樣的名聲,並向蕭崇靄問策。
蕭崇靄之所以幫張鹽卯,除了在這亂世之下,他的確需要一個這樣黑色背景的人整合握緊上海的灰□□域,也因為張鹽卯的確多次幫過他。
近期的種種消息傳遞不必說,蕭崇靄當選華董,前期要給外國人施壓,僅僅是他們這些商人,工人其實是不夠的。張鹽卯手下的清幫弟子,租界巡警,也出力頗多。
而當初蕭崇靄在北平時,第一場庭審後因為訊息傳遞的慢,上海有些人不明真相,隻聽了個許夜生,便跑來要燒砸“化蝶”的廠子。
當時譚屹早有預料,本要派人過來,但蕭崇靄覺得此時暴露譚屹不大好,所以電話拜托了張鹽卯:“工人都帶薪放假了,隻要廠子別全燒了就好。”
蕭崇靄的要求很低,不想等他回來,廠子毫發無損。
這份人情蕭崇靄是記得的。
蕭崇靄和張鹽卯的關係一直保持在私下,直到張鹽卯成立公司,並大舉動“改良”清幫,所有門徒的黑衣短褂改成長衫,幫規也改了不少。
張鹽卯更是以身作則,時刻一襲長衫,文人形象出入。
但一個人身上的標簽一旦貼上,再想取下來是很難的。更何況張鹽卯想要打入上海商界,更是難上加難。
張鹽卯一係列的外在改變後,下一步,就想改一改自己的名字。張鹽卯,一聽便知道他是個什麽出身。
既然找到了蕭崇靄,蕭崇靄自然答應。但張鹽卯的名字被人熟知,大改不宜,所以蕭崇靄就以張鹽卯的卯為半字,隻將鹽改成彥,同樣一個半字,也算合合成全之意。
不想沒過兩天,蕭崇靄就接到一封信,字字剛勁有力,墨跡透紙。
“聞聽崇靄多才,為人取名甚雅!某一介武夫,至今無字,可賜否?”
“……”
蕭崇靄到現在都記得當日收到信時的心情。一笑之後倒也沒有太在意,隻當是兩人間的情-趣吧。
當初為了保護他的安全,譚屹將身邊幾個麵生的親兵派來做了他的保鏢。平日他幹了什麽蕭崇靄知道這些人大概會向譚屹報告,不想這種小事都打報告,還這麽快……
事後問起,那幾人最終坦白道:
“對不起許先生,隻是督軍嚴令,我們的任務,第一是拚死保護您的安全,第二……就是要盯著您身邊……出現過的人,不論男女……”
磕磕巴巴的聲音越來越低,蕭崇靄沒難為這幾個人,隻是一個月沒理某人的信件電報。沒想到這麽久後這人還記著這一茬呢!
“慕雲。”
“嗯?什麽?”蕭崇靄正在想事,所以沒怎麽聽清。
“你為崇靄,那我的字便取慕雲,正好配你。”
蕭崇靄不自覺的翹起唇角,聽著耳邊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聲,調整了一個更舒服的睡姿,閉眼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