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吃過早飯,李東林跟李成林這兩個小家庭就收拾好,出發了。
至於老婆子,她當然是不回娘家的,她還得在家等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回來呢。
李小荷的外家在洋河大壩,離李家凹還挺遠的,像這樣早早就出發,等他們到時外婆已經做好午飯,等著他們了。
在路上,夏氏仔細地將外婆家有哪些人,跟三姐弟說了一下,邊說邊告訴幾個小的,見了人要懂禮數,喊人,別啞巴著不吭聲,丟人!
外婆家有一個大舅和一個小舅,這是夏氏跟姐弟三個說的,隻有兩個,所以就大小舅地叫了。不過,她後來又說,本來這個大舅上麵還有一個哥哥的,隻是沒養成人就沒了,還有一個五姐也是沒了。所以她們隻有五個兄弟姐妹,她卻是老六,小舅舅是老七。
夏氏有兩個姐姐,所以外婆家來的人就多了。大姨跟大姨夫隻帶了一個小兒子來,四姨跟四姨夫三個孩子全帶來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再加上夏氏家三個孩子,外婆家一時熱鬧非凡。
兩個舅舅都帶著老婆孩子回老丈人家了,本來家裏就兩個老人,還有點兒冷清,現在是吵得頭都大了。趕緊的吃完飯,將孩子都趕出去玩兒,姐妹娘兒幾個好清清靜靜地說說話。
小孩子,沒一會兒就混熟了,叫叫嚷嚷地出了門。
大姨家的小兒子比李小荷還小一歲,四姨家的大兒子已經十二歲了,女兒跟李小蘭一樣大,小兒子跟阿福一樣大。
一群人就由四姨家的大兒子秦鬆領頭出門了。
外婆家這邊比李家凹條件好,大片大片的全是上好的水田。所以外婆家相對於李家,生活水平就好一點,像現在,給李小荷她們裝零嘴也是有瓜子花生糖豆好幾種。
其實李家凹那邊也還是不錯的,村子往前走就全是上好的良田,不過這都是田地主家的。隻有挨著山腳下的一小部分水田是李家凹村裏眾人的,除此就是山地、坡地這些。
秦鬆帶著一群弟弟妹妹朝人多熱鬧的地方走,也就是村頭兒小雜貨鋪邊上。
到了那邊,見一群五大三粗的漢子圍著一張小桌賭紅了眼,吼得幾裏外都聽得見,邊兒上一群看熱鬧的。空地上有幾個鼻涕流老長的小孩。
轉了一圈,結果還是回到家裏。李小荷想想自己挺傻的,幹嘛要跟著他們出去亂轉啊,還不如跟在老娘身邊,聽她們八卦。
隻聽大姨在抱怨:“上次那邊小姨給說了一個姑娘,人還沒看呢,就不答應,問急了就說他不成親。怎麽生了這麽個冤孽喲!”
“他自己肯定有看上哪家姑娘,大姐你可要好好注意點兒。別的還好,就怕這姑娘不正經。”四姨一臉神婆樣。
“畢竟是要過一輩子的,還是要問問他自己的意見,要是兩口子合不來,那就是一輩子的怨偶啊!”外婆勸得苦口婆心。
“怎麽沒問他的意思呢,這都說了好幾個了,他連看都不去看的。”大姨覺得兩個妹妹沒經驗,還是得聽聽老娘的。坐到了外婆身邊,拉著她邊吐苦水邊取經。
這邊夏氏也跟四姨湊在一起:“我就是想著現在年輕,就是累點兒也還受得住,好歹掙點兒銀子,以後嫁女兒娶媳婦的手裏也有準備。可就是雖說是家裏活兒不重,我們卻是老大,也不能撇下兩老出去做個小生意啊。”
“咋不能啊?這邊這個不是老大一家在鎮上開著鋪子,留小的在家照顧爹娘嗎?你家不是還有她叔?”四姨一邊拉著李小荷坐在自己身邊,一邊跟夏氏說過:“兩個丫頭雖說是還小,也是該準備著。看我們小荷,長大了那也是村裏的一枝花呀,到時候不知道多少小夥子上門來求呢!”
“小孩子看的出來個什麽,我也不求她有什麽大出息,以後給她找個吃穿不愁的就差不多了。”夏氏謙虛道,又撿了之前的話:“要說做生意,我家那口子就是憨得很,哪裏能掙什麽銀子呢?又沒個手藝,哎,我左想右想的都沒個頭緒。”
“怎麽沒手藝?你針線活兒還不夠好啊,要我說你就做些香包荷包,趕著廟會的時候拿去賣,肯定行。就大佛寺就行,離你們那兒也不遠。”四姨給夏氏想出來一個法子,“我們那邊也有一個菩薩廟,逢著觀音菩薩生辰這一天真是人擠人,那些個賣香包的生意好的很,就是我這手,笨得很,不然我也做了拿去賣!”
夏氏還是有疑慮:“真這麽好賣?”
“當然了,你以為逛廟會的是我們這種窮人啊?多是家裏都是有點閑錢的,沒事逛逛廟會湊湊熱鬧,看著有些喜歡的東西了就買的。”四姨一臉羨慕的跟夏氏說:“要是運氣好,碰見大戶人家的看上了你的東西,還有賞錢呢。有一次我就看到一個穿著一身錦衣的小少爺,看中了糖人兒李做的一個糖人兒,直接大方的扔了一塊銀子給他,都沒讓找就走了。”
連李小荷都聽得躍躍欲試的,想著回去要在老婆子的麻袋裏找幾塊布,好好做幾個荷包,到時候帶去廟會看看到底有沒有市場。
一邊李小蘭悄悄走過來,拉著李小荷出去了。原來這幾個皮猴不知道從哪裏找出來幾個柚子,秦鬆正在剝皮,幾個小的圍在邊上眼巴巴的等著。
柚子很甜,水分也足,沒發幹,李小荷吃完一瓣又拿一瓣,一邊催著秦鬆再剝一個。又問:“你們從哪裏找到的啊?”
秦鬆頭也不抬:“那邊屋裏,籮筐裏還有好多呢!”
李小荷心想,就這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拿來吃了真的好嗎?不過吃都吃了,再說是外婆家,就別拿自己當外人了。
李小荷到外婆家的第二天,大舅一家就回來了。
大舅中等身材,也許是做生意的原因,總是笑眯眯的,夏家人長得都不錯,大舅看起來也很順眼。
大舅母周氏卻隻是中人之姿,說話細聲細氣的,她說話時不仔細聽都聽不見。
她勉強露出個笑臉跟夏家三個姐妹打了招呼,之後就不怎麽說話了。
等她出去張羅吃食了,四姨拉著夏氏,撇撇嘴:“不就是開個雜貨鋪子嗎?就怕誰沾了她的好似的,臉快拉地上了。”
夏氏沒說話。
倒是大舅,不知道是怎麽知道了夏氏想要做荷包去廟會上賣。他仔細看過李小荷一直背在身上的布包,在聽說是李小荷自己做的後,他笑嗬嗬地跟夏氏說:“六妹妹手藝越發好了,小荷才幾歲呀,就教的這麽能幹!我看你這荷包兒能做,要是你怕廟會上賣不出去,不如就放在我的鋪子裏,賣多少算多少,二哥也不賺你的錢。”
夏氏沒想到這個二哥竟願意幫她,一時間高興不已,急急地說:“好啊,二哥,我回去就做起來。”又說:“前兒還愁著沒路子,今天二哥就幫了我大忙,我,我……”激動地快哭了。
李小荷在旁邊看著,想這也太誇張了,問她大舅:“舅舅,我奶奶說,大戶人家經常會扔一些不要的衣服,那些衣服特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大舅笑了:“哪兒啊,那些大戶人家講究可多了,就算是衣服不要了,也不會隨便扔了,多是賞給家裏的下人,或者送給一些窮親戚。他們的衣服都是好料子,就算是不穿的,也比咱這些農戶家的好多了,哪裏會隨便扔。”停了一會兒,他又說:“倒是有一些裁縫鋪子,時常會有一些零碎布頭的不要的。”
李小荷兩眼亮晶晶的,充滿期盼地看著他,大舅一時好笑,捏了捏她的臉,笑道:“行吧,你大舅也認識幾個裁縫,回頭跟他們說一聲,給你要點兒碎布頭做荷包。不過你做的荷包可不能用這種碎布頭,回頭我給你拿幾個花樣子,你把荷包做的細致一點。”後麵這話是跟夏氏說的。
夏氏歡喜地應了,又急忙跑去廚房幫著周氏做事。
晚間夏氏跟四姨住一起,兩人還在一直說到很晚。
“老大竟然主動要幫你賣荷包,這可真是奇了怪哉,你可要仔細著些,說不定他連親妹妹都坑。”這是四姨。
夏氏剛剛得到一個賺錢的路子,怎麽肯信她的話:“怎麽會,好歹是親兄妹呢,就幫著賣個荷包,能怎麽坑我?”
“這可說不準,老大那性子!”頓了頓,她又說:“何況還有周氏在呢,那可是一點虧都不肯吃的!”
夏氏笑了:“好了你!就是在他店裏賣個荷包,賣多賣少都算我的,又不要他貼補,他有什麽可吃虧的!行了,睡吧。”
四姨見夏氏閉眼不再理她,也就不開口討沒趣,隻是心裏想到:“我就不相信老大會這麽好心!”
大姨夫是家裏的獨子,不好離家太久,正月初四這天就打算回家了。夏氏心裏想著要做荷包,還要回去清理看看要買些什麽東西,也是打算這天就走。
走的時候李小荷收獲了意外之喜,外婆給每一個小輩都發了一個紅包。
李小荷喜滋滋地將紅包揣在小布包兒裏,等走出村子,路上隻有他們一家人了,才迫不及待地將紅包拆開,倒出來六個銅板,六六大順!
不過還沒等李小荷多看兩眼,就被夏氏收繳上供了。無論李小荷怎麽撒嬌賣萌地表示自己不會亂花,或是李小蘭控訴這是外婆給他們的,還有小阿福哭鬧著不走,夏氏都不為所動,淡定地將十八個銅板放進自己貼身的荷包兒裏。還對這三姐弟說:“你外婆還不是因著我的緣故才給你們的。小孩子,哪裏放的住錢,要是一不小心掉了怎麽辦?我給你們放著。”
李家老爹在一旁附和:“就是,讓你們娘給你們放著。”
至於老婆子,她當然是不回娘家的,她還得在家等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回來呢。
李小荷的外家在洋河大壩,離李家凹還挺遠的,像這樣早早就出發,等他們到時外婆已經做好午飯,等著他們了。
在路上,夏氏仔細地將外婆家有哪些人,跟三姐弟說了一下,邊說邊告訴幾個小的,見了人要懂禮數,喊人,別啞巴著不吭聲,丟人!
外婆家有一個大舅和一個小舅,這是夏氏跟姐弟三個說的,隻有兩個,所以就大小舅地叫了。不過,她後來又說,本來這個大舅上麵還有一個哥哥的,隻是沒養成人就沒了,還有一個五姐也是沒了。所以她們隻有五個兄弟姐妹,她卻是老六,小舅舅是老七。
夏氏有兩個姐姐,所以外婆家來的人就多了。大姨跟大姨夫隻帶了一個小兒子來,四姨跟四姨夫三個孩子全帶來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再加上夏氏家三個孩子,外婆家一時熱鬧非凡。
兩個舅舅都帶著老婆孩子回老丈人家了,本來家裏就兩個老人,還有點兒冷清,現在是吵得頭都大了。趕緊的吃完飯,將孩子都趕出去玩兒,姐妹娘兒幾個好清清靜靜地說說話。
小孩子,沒一會兒就混熟了,叫叫嚷嚷地出了門。
大姨家的小兒子比李小荷還小一歲,四姨家的大兒子已經十二歲了,女兒跟李小蘭一樣大,小兒子跟阿福一樣大。
一群人就由四姨家的大兒子秦鬆領頭出門了。
外婆家這邊比李家凹條件好,大片大片的全是上好的水田。所以外婆家相對於李家,生活水平就好一點,像現在,給李小荷她們裝零嘴也是有瓜子花生糖豆好幾種。
其實李家凹那邊也還是不錯的,村子往前走就全是上好的良田,不過這都是田地主家的。隻有挨著山腳下的一小部分水田是李家凹村裏眾人的,除此就是山地、坡地這些。
秦鬆帶著一群弟弟妹妹朝人多熱鬧的地方走,也就是村頭兒小雜貨鋪邊上。
到了那邊,見一群五大三粗的漢子圍著一張小桌賭紅了眼,吼得幾裏外都聽得見,邊兒上一群看熱鬧的。空地上有幾個鼻涕流老長的小孩。
轉了一圈,結果還是回到家裏。李小荷想想自己挺傻的,幹嘛要跟著他們出去亂轉啊,還不如跟在老娘身邊,聽她們八卦。
隻聽大姨在抱怨:“上次那邊小姨給說了一個姑娘,人還沒看呢,就不答應,問急了就說他不成親。怎麽生了這麽個冤孽喲!”
“他自己肯定有看上哪家姑娘,大姐你可要好好注意點兒。別的還好,就怕這姑娘不正經。”四姨一臉神婆樣。
“畢竟是要過一輩子的,還是要問問他自己的意見,要是兩口子合不來,那就是一輩子的怨偶啊!”外婆勸得苦口婆心。
“怎麽沒問他的意思呢,這都說了好幾個了,他連看都不去看的。”大姨覺得兩個妹妹沒經驗,還是得聽聽老娘的。坐到了外婆身邊,拉著她邊吐苦水邊取經。
這邊夏氏也跟四姨湊在一起:“我就是想著現在年輕,就是累點兒也還受得住,好歹掙點兒銀子,以後嫁女兒娶媳婦的手裏也有準備。可就是雖說是家裏活兒不重,我們卻是老大,也不能撇下兩老出去做個小生意啊。”
“咋不能啊?這邊這個不是老大一家在鎮上開著鋪子,留小的在家照顧爹娘嗎?你家不是還有她叔?”四姨一邊拉著李小荷坐在自己身邊,一邊跟夏氏說過:“兩個丫頭雖說是還小,也是該準備著。看我們小荷,長大了那也是村裏的一枝花呀,到時候不知道多少小夥子上門來求呢!”
“小孩子看的出來個什麽,我也不求她有什麽大出息,以後給她找個吃穿不愁的就差不多了。”夏氏謙虛道,又撿了之前的話:“要說做生意,我家那口子就是憨得很,哪裏能掙什麽銀子呢?又沒個手藝,哎,我左想右想的都沒個頭緒。”
“怎麽沒手藝?你針線活兒還不夠好啊,要我說你就做些香包荷包,趕著廟會的時候拿去賣,肯定行。就大佛寺就行,離你們那兒也不遠。”四姨給夏氏想出來一個法子,“我們那邊也有一個菩薩廟,逢著觀音菩薩生辰這一天真是人擠人,那些個賣香包的生意好的很,就是我這手,笨得很,不然我也做了拿去賣!”
夏氏還是有疑慮:“真這麽好賣?”
“當然了,你以為逛廟會的是我們這種窮人啊?多是家裏都是有點閑錢的,沒事逛逛廟會湊湊熱鬧,看著有些喜歡的東西了就買的。”四姨一臉羨慕的跟夏氏說:“要是運氣好,碰見大戶人家的看上了你的東西,還有賞錢呢。有一次我就看到一個穿著一身錦衣的小少爺,看中了糖人兒李做的一個糖人兒,直接大方的扔了一塊銀子給他,都沒讓找就走了。”
連李小荷都聽得躍躍欲試的,想著回去要在老婆子的麻袋裏找幾塊布,好好做幾個荷包,到時候帶去廟會看看到底有沒有市場。
一邊李小蘭悄悄走過來,拉著李小荷出去了。原來這幾個皮猴不知道從哪裏找出來幾個柚子,秦鬆正在剝皮,幾個小的圍在邊上眼巴巴的等著。
柚子很甜,水分也足,沒發幹,李小荷吃完一瓣又拿一瓣,一邊催著秦鬆再剝一個。又問:“你們從哪裏找到的啊?”
秦鬆頭也不抬:“那邊屋裏,籮筐裏還有好多呢!”
李小荷心想,就這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拿來吃了真的好嗎?不過吃都吃了,再說是外婆家,就別拿自己當外人了。
李小荷到外婆家的第二天,大舅一家就回來了。
大舅中等身材,也許是做生意的原因,總是笑眯眯的,夏家人長得都不錯,大舅看起來也很順眼。
大舅母周氏卻隻是中人之姿,說話細聲細氣的,她說話時不仔細聽都聽不見。
她勉強露出個笑臉跟夏家三個姐妹打了招呼,之後就不怎麽說話了。
等她出去張羅吃食了,四姨拉著夏氏,撇撇嘴:“不就是開個雜貨鋪子嗎?就怕誰沾了她的好似的,臉快拉地上了。”
夏氏沒說話。
倒是大舅,不知道是怎麽知道了夏氏想要做荷包去廟會上賣。他仔細看過李小荷一直背在身上的布包,在聽說是李小荷自己做的後,他笑嗬嗬地跟夏氏說:“六妹妹手藝越發好了,小荷才幾歲呀,就教的這麽能幹!我看你這荷包兒能做,要是你怕廟會上賣不出去,不如就放在我的鋪子裏,賣多少算多少,二哥也不賺你的錢。”
夏氏沒想到這個二哥竟願意幫她,一時間高興不已,急急地說:“好啊,二哥,我回去就做起來。”又說:“前兒還愁著沒路子,今天二哥就幫了我大忙,我,我……”激動地快哭了。
李小荷在旁邊看著,想這也太誇張了,問她大舅:“舅舅,我奶奶說,大戶人家經常會扔一些不要的衣服,那些衣服特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大舅笑了:“哪兒啊,那些大戶人家講究可多了,就算是衣服不要了,也不會隨便扔了,多是賞給家裏的下人,或者送給一些窮親戚。他們的衣服都是好料子,就算是不穿的,也比咱這些農戶家的好多了,哪裏會隨便扔。”停了一會兒,他又說:“倒是有一些裁縫鋪子,時常會有一些零碎布頭的不要的。”
李小荷兩眼亮晶晶的,充滿期盼地看著他,大舅一時好笑,捏了捏她的臉,笑道:“行吧,你大舅也認識幾個裁縫,回頭跟他們說一聲,給你要點兒碎布頭做荷包。不過你做的荷包可不能用這種碎布頭,回頭我給你拿幾個花樣子,你把荷包做的細致一點。”後麵這話是跟夏氏說的。
夏氏歡喜地應了,又急忙跑去廚房幫著周氏做事。
晚間夏氏跟四姨住一起,兩人還在一直說到很晚。
“老大竟然主動要幫你賣荷包,這可真是奇了怪哉,你可要仔細著些,說不定他連親妹妹都坑。”這是四姨。
夏氏剛剛得到一個賺錢的路子,怎麽肯信她的話:“怎麽會,好歹是親兄妹呢,就幫著賣個荷包,能怎麽坑我?”
“這可說不準,老大那性子!”頓了頓,她又說:“何況還有周氏在呢,那可是一點虧都不肯吃的!”
夏氏笑了:“好了你!就是在他店裏賣個荷包,賣多賣少都算我的,又不要他貼補,他有什麽可吃虧的!行了,睡吧。”
四姨見夏氏閉眼不再理她,也就不開口討沒趣,隻是心裏想到:“我就不相信老大會這麽好心!”
大姨夫是家裏的獨子,不好離家太久,正月初四這天就打算回家了。夏氏心裏想著要做荷包,還要回去清理看看要買些什麽東西,也是打算這天就走。
走的時候李小荷收獲了意外之喜,外婆給每一個小輩都發了一個紅包。
李小荷喜滋滋地將紅包揣在小布包兒裏,等走出村子,路上隻有他們一家人了,才迫不及待地將紅包拆開,倒出來六個銅板,六六大順!
不過還沒等李小荷多看兩眼,就被夏氏收繳上供了。無論李小荷怎麽撒嬌賣萌地表示自己不會亂花,或是李小蘭控訴這是外婆給他們的,還有小阿福哭鬧著不走,夏氏都不為所動,淡定地將十八個銅板放進自己貼身的荷包兒裏。還對這三姐弟說:“你外婆還不是因著我的緣故才給你們的。小孩子,哪裏放的住錢,要是一不小心掉了怎麽辦?我給你們放著。”
李家老爹在一旁附和:“就是,讓你們娘給你們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