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對於寶玉來說,要容易的多。
水晟睿和李先生那點需要拉燈吹蠟燭說的事兒,讓寶玉對於這個英明偉大的皇帝,實在沒有什麽畏懼。從感情上來講,這個別人眼中喜怒不定、英明神武的皇上,在寶玉眼裏,就是一個傲嬌缺愛、需要包容的長輩。因此寶玉對水晟睿那點時不時的有意為難,吃醋,吹胡子瞪眼,都隻做浮雲。
可水晟睿卻不是這麽想的。
李致彼時和他分開,兩人相思相望不相親,心中都隻作淒苦。自己有皇位需要穩固,有家國需要治理,有皇子需要教養。可李致不同。李致當年為了自己,不婚無嗣,舉目無親。這麽多年,獨有賈寶玉相伴。賈寶玉雖是豪門望族的嫡子,身上卻一點驕縱都沒有。真真是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勞,端茶倒水講笑話,捶肩敲背逗樂子,親生兒子也不過如此了。因此水晟睿嘴上不說,心裏對賈寶玉還是很滿意的。
而忠順王事件,起先不過是賈家想要反擊罷了。以賈家這麽多年息事寧人的作風,按理來說不會這麽鋌而走險。像上次一樣,無非是把忠順身邊得用之人拉下馬,斷忠順王一個臂膀罷了。賈家此次之所以會讓嫡子以身犯險,十歲庶子步軍衙門敲登聞鼓,為的就是水晟睿的一句話。
近幾年邊疆不定,東北的契丹和西邊突厥,加上北部的蒙古人,時不時的就來邊境騷擾。水晟睿有心平外,卻不敢大舉出兵。
太上皇當年退位時心有不順,又唯恐水晟睿虧待兄弟,分了很大的權給自己其他幾個兒子。先北靜王雖是被太上皇過繼出去了,手裏卻握著禮部行走,去世後這份差事落到了現在的北靜王水溶手上。
南安郡王府的老太妃是太上皇的表妹,年輕時也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主,從來不怎麽讓人省心。仗著和太上皇青梅竹馬的情分,雖然出身一般,卻仍能從一群豪門公府的小姐中脫穎而出,占得南安郡王府正妃的位置。南安郡王府這麽多年被她把持的滴水不漏,庶子庶女均無。先南安郡王去世後,她進宮求了太上皇恩典,大兒子襲了郡王位,二兒子點了從三品官位,又將獨女送進宮裏。至此,南安郡王府一脈再次勢大。手握西北兵權,朝中宮中又互有照應,一舉成為繼忠順王之後,水晟睿又一眼中釘。
忠順王尤其囂張跋扈,仗著最受太上皇寵愛,素日不講水晟睿放在眼裏,即便水晟睿登機十幾年,卻仍舊不行跪拜。水晟睿是個能忍的,硬生生把太上皇從丈二金剛供成了觀音菩薩,奪權爭勢立威,這些都不在話下。卻唯獨那這個“孝”字沒辦法。無論忠順做的怎麽過分,隻要太上皇保他,水晟睿就拿他無可奈何。
唯有西寧郡王,雖與皇上沒什麽血緣關係,卻最是乖覺。手握兵權,最為皇上信任。屢次獲得戰功,義膽忠心。
寶玉心知李先生和皇上都有心平定邊疆戰事,但是唯恐引發內亂。又憂慮賈家近幾年處事不周,處處留下把柄。心知一旦皇上想要對四王八公動手,賈家絕對逃不掉。因此豁出去以身犯險,也要賣皇上一個好。
皇上的人情不好欠,一旦欠了,卻極為值錢。而皇上不僅領了人情,心裏還對寶玉“慧極必傷”抱有愧疚。自忠順王事件之後,寶玉的地位可謂一日千裏。
於是便有了殿試上“如寶似玉,國可安矣”之語。
賈寶玉麵若桃花,少年揚名,出身豪門,文采風流,又有忠順王三番五次謀害之事,諸多因素都注定了他不可能低調。於是寶玉的水晟睿都不約而同的,給鋪了一條高調的前途。水晟睿如今一句“如寶似玉,國可安矣”,就將寶玉定在了安邦定國的位子上。過分的高調,也是一種安全。日後無論是誰,想要動寶玉之前都要好好考慮一下,這個風險值不值。否則一不小心,就有了妄圖謀逆的嫌疑。
四月殿試之後,寶玉再次成為京城焦點。
殿試上,一身紅衣,豔而不俗,人品相貌據說一流的玲瓏公子,一篇《定國八策》,被萬歲爺欽點為狀元郎。本朝首位三元及第的豪門公子。跨馬遊街時大姑娘小媳婦拋的鮮花和手絹差點沒把寶玉淹死。
曆屆狀元都會被指為“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官。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到了寶玉這兒,萬歲爺腦子一抽,大手一揮,直接封了寶玉正六品內閣侍讀。
內閣設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侍讀、中書等官。李先生就是內閣大學士,負責先用藍批批閱各部送過來的奏章,而後交由皇上行朱批。而寶玉這個內閣侍讀,則是負責對奏章進行校對。另外還要隨行禦前,以防皇上提問。離皇上近啊,有什麽風吹草動,內閣絕對是最先聞見肉味兒的。
因此這個職位最是清貴無比。不需要幹什麽活兒,卻還能在皇上麵前露臉。
寶玉這個特殊待遇,惹了好多眼球,大家都知道這個新科狀元如今是皇上眼前的紅人。
寶玉擇日去內閣報道,先拜見頂頭幾位上司,
李致被水晟睿時時拘在身邊,因此寶玉在內閣兩眼一抹黑。多少人熬了一輩子才熬進來的啊,寶玉初入官場竟然就進了內閣。要說狀元,在內閣真不值錢。那個誰誰誰一甲狀元,那個某某某前科探花。寶玉這個狀元算個啥。因此有人一合計,不會是走李致的路子吧,這也算是裙帶關係了。因此寶玉頗不招人待見。
寶玉是什麽人啊,你們不待見我,我還不待見你們呢。
那些還為表態的,寶玉禮賢下士平易近人,十分熱絡。那些整天拿鼻孔看人的,寶玉直接賞人家一對兒白眼仁兒。至於內閣裏麵那些老爺爺們,寶玉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要年紀大了,就算官位比寶玉低,寶玉也會高看三分。端茶倒水好不殷勤。
有人說寶玉真性情,也有人說他不知事故,也有人說他阿諛奉承。這些話對於寶玉來說,什麽影響都沒有,因此也不甚在意。
不過隨後一件事,引得眾人日後再也不敢小瞧他了,唯恐“小心眼兒”把刀子揮刀自己頭上。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瘦點兒,大家見諒,明天一定更一章肥的!!
水晟睿和李先生那點需要拉燈吹蠟燭說的事兒,讓寶玉對於這個英明偉大的皇帝,實在沒有什麽畏懼。從感情上來講,這個別人眼中喜怒不定、英明神武的皇上,在寶玉眼裏,就是一個傲嬌缺愛、需要包容的長輩。因此寶玉對水晟睿那點時不時的有意為難,吃醋,吹胡子瞪眼,都隻做浮雲。
可水晟睿卻不是這麽想的。
李致彼時和他分開,兩人相思相望不相親,心中都隻作淒苦。自己有皇位需要穩固,有家國需要治理,有皇子需要教養。可李致不同。李致當年為了自己,不婚無嗣,舉目無親。這麽多年,獨有賈寶玉相伴。賈寶玉雖是豪門望族的嫡子,身上卻一點驕縱都沒有。真真是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勞,端茶倒水講笑話,捶肩敲背逗樂子,親生兒子也不過如此了。因此水晟睿嘴上不說,心裏對賈寶玉還是很滿意的。
而忠順王事件,起先不過是賈家想要反擊罷了。以賈家這麽多年息事寧人的作風,按理來說不會這麽鋌而走險。像上次一樣,無非是把忠順身邊得用之人拉下馬,斷忠順王一個臂膀罷了。賈家此次之所以會讓嫡子以身犯險,十歲庶子步軍衙門敲登聞鼓,為的就是水晟睿的一句話。
近幾年邊疆不定,東北的契丹和西邊突厥,加上北部的蒙古人,時不時的就來邊境騷擾。水晟睿有心平外,卻不敢大舉出兵。
太上皇當年退位時心有不順,又唯恐水晟睿虧待兄弟,分了很大的權給自己其他幾個兒子。先北靜王雖是被太上皇過繼出去了,手裏卻握著禮部行走,去世後這份差事落到了現在的北靜王水溶手上。
南安郡王府的老太妃是太上皇的表妹,年輕時也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主,從來不怎麽讓人省心。仗著和太上皇青梅竹馬的情分,雖然出身一般,卻仍能從一群豪門公府的小姐中脫穎而出,占得南安郡王府正妃的位置。南安郡王府這麽多年被她把持的滴水不漏,庶子庶女均無。先南安郡王去世後,她進宮求了太上皇恩典,大兒子襲了郡王位,二兒子點了從三品官位,又將獨女送進宮裏。至此,南安郡王府一脈再次勢大。手握西北兵權,朝中宮中又互有照應,一舉成為繼忠順王之後,水晟睿又一眼中釘。
忠順王尤其囂張跋扈,仗著最受太上皇寵愛,素日不講水晟睿放在眼裏,即便水晟睿登機十幾年,卻仍舊不行跪拜。水晟睿是個能忍的,硬生生把太上皇從丈二金剛供成了觀音菩薩,奪權爭勢立威,這些都不在話下。卻唯獨那這個“孝”字沒辦法。無論忠順做的怎麽過分,隻要太上皇保他,水晟睿就拿他無可奈何。
唯有西寧郡王,雖與皇上沒什麽血緣關係,卻最是乖覺。手握兵權,最為皇上信任。屢次獲得戰功,義膽忠心。
寶玉心知李先生和皇上都有心平定邊疆戰事,但是唯恐引發內亂。又憂慮賈家近幾年處事不周,處處留下把柄。心知一旦皇上想要對四王八公動手,賈家絕對逃不掉。因此豁出去以身犯險,也要賣皇上一個好。
皇上的人情不好欠,一旦欠了,卻極為值錢。而皇上不僅領了人情,心裏還對寶玉“慧極必傷”抱有愧疚。自忠順王事件之後,寶玉的地位可謂一日千裏。
於是便有了殿試上“如寶似玉,國可安矣”之語。
賈寶玉麵若桃花,少年揚名,出身豪門,文采風流,又有忠順王三番五次謀害之事,諸多因素都注定了他不可能低調。於是寶玉的水晟睿都不約而同的,給鋪了一條高調的前途。水晟睿如今一句“如寶似玉,國可安矣”,就將寶玉定在了安邦定國的位子上。過分的高調,也是一種安全。日後無論是誰,想要動寶玉之前都要好好考慮一下,這個風險值不值。否則一不小心,就有了妄圖謀逆的嫌疑。
四月殿試之後,寶玉再次成為京城焦點。
殿試上,一身紅衣,豔而不俗,人品相貌據說一流的玲瓏公子,一篇《定國八策》,被萬歲爺欽點為狀元郎。本朝首位三元及第的豪門公子。跨馬遊街時大姑娘小媳婦拋的鮮花和手絹差點沒把寶玉淹死。
曆屆狀元都會被指為“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官。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到了寶玉這兒,萬歲爺腦子一抽,大手一揮,直接封了寶玉正六品內閣侍讀。
內閣設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侍讀、中書等官。李先生就是內閣大學士,負責先用藍批批閱各部送過來的奏章,而後交由皇上行朱批。而寶玉這個內閣侍讀,則是負責對奏章進行校對。另外還要隨行禦前,以防皇上提問。離皇上近啊,有什麽風吹草動,內閣絕對是最先聞見肉味兒的。
因此這個職位最是清貴無比。不需要幹什麽活兒,卻還能在皇上麵前露臉。
寶玉這個特殊待遇,惹了好多眼球,大家都知道這個新科狀元如今是皇上眼前的紅人。
寶玉擇日去內閣報道,先拜見頂頭幾位上司,
李致被水晟睿時時拘在身邊,因此寶玉在內閣兩眼一抹黑。多少人熬了一輩子才熬進來的啊,寶玉初入官場竟然就進了內閣。要說狀元,在內閣真不值錢。那個誰誰誰一甲狀元,那個某某某前科探花。寶玉這個狀元算個啥。因此有人一合計,不會是走李致的路子吧,這也算是裙帶關係了。因此寶玉頗不招人待見。
寶玉是什麽人啊,你們不待見我,我還不待見你們呢。
那些還為表態的,寶玉禮賢下士平易近人,十分熱絡。那些整天拿鼻孔看人的,寶玉直接賞人家一對兒白眼仁兒。至於內閣裏麵那些老爺爺們,寶玉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要年紀大了,就算官位比寶玉低,寶玉也會高看三分。端茶倒水好不殷勤。
有人說寶玉真性情,也有人說他不知事故,也有人說他阿諛奉承。這些話對於寶玉來說,什麽影響都沒有,因此也不甚在意。
不過隨後一件事,引得眾人日後再也不敢小瞧他了,唯恐“小心眼兒”把刀子揮刀自己頭上。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瘦點兒,大家見諒,明天一定更一章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