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祜祿氏……”


    玄燁當然不會不記得宮裏有鈕祜祿氏這麽個人。但他對鈕祜祿一族向來沒什麽好感,鈕祜祿氏進宮時又隻有七歲,玄燁根本沒理會過她。


    這麽多年過去,早連她長什麽樣都不記得了。


    太皇太後對玄燁沒必要拐彎抹角,直接道:“你覺得以鈕祜祿氏為繼後如何?”


    玄燁皺了下眉,不過他沒急著反駁,細細思量起來。


    之前玄燁是一直沒動立繼後的念頭,所以也沒考慮過該立誰。


    如今想來,以目前的局勢,鈕祜祿氏倒確實不失為一個合適的選擇。


    太皇太後見玄燁眉頭鬆開,知道他明白過來了:“我知道你厭惡遏必隆,連帶著也不願理會鈕祜祿氏。但以現在的情勢,我左思右想,這宮裏宮外,竟沒有比立鈕祜祿氏更好地選擇了。”


    立繼後不是小事,資曆、家世、品貌缺一不可。


    太皇太後也是思量許久,才提了這個人和玄燁商量:“一則皇後是一國之母,哪怕是繼後,這出身也得壓得住才行。鈕祜祿氏縱不得你寵愛,現在也沒名沒分,但論家世,宮裏宮外比得過的還真沒幾個。”


    雖然遏必隆已死,但他畢竟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


    鈕祜祿一族又是八大姓,遏必隆當年雖一同入罪,但隻抹了後加的公爵,一等公的爵位還是在的。


    所以鈕祜祿氏說起來,還是一等公家的閨女。


    更不用說其祖父額亦都還是‘開國五大臣’,背後的鈕祜祿一族又還有那麽多在朝之人。


    玄燁點頭,這倒沒錯,哪怕是在宮外另選,想要再找個出身上三旗八大姓一等公家的閨女,還得年貌相當,才德相配的,也很難。


    家世稍差些的不是不行,大清立後也不單隻看出身,還是要看立哪個能帶來更大的好處。


    說到底,‘利害’二字道盡矣!


    話雖不中聽,卻是最血淋淋的現實。


    當年太皇太後立博爾濟吉特氏,難道真的隻是為了一己私欲照顧娘家嗎?


    她可沒有那麽小家子氣。


    太皇太後幾番周旋,弄得差點母子反目,還不是為了福臨的皇位和愛新覺羅家的江山。


    當時大清入關才多久?


    內憂外患四起,有多少人虎視眈眈地盯著她們孤兒寡母?


    要是失去了博爾濟吉特氏的支持,蒙古會瞬間從大清的屏障變成一群餓狼,和愛新覺羅腳下那些盯著皇帝寶座的人,一起撕碎他們母子。


    既然當時立博爾濟吉特氏能帶來最大的利益,那為什麽不立?


    娶進來就能穩固皇位,那娶就是了。


    喜不喜歡有那麽重要嗎?


    有大局重要嗎?


    可惜母子二人當時政見不合,她的話福臨根本不願聽。


    偏偏福臨又太過任性,愛恨分明,不肯受一點委屈。


    可是要想當一個好皇帝,哪能一點委屈都忍不得呢?


    這點上玄燁就看得更明白——想要做個好皇帝,前提是你得先是個皇帝。


    就像當年為了穩固玄燁的皇位,立了赫舍裏氏。


    太皇太後看得出來,玄燁一開始並不怎麽滿意赫舍裏氏本人,可他還是能為了大局主動與赫舍裏氏親近,以‘帝後相合’牢牢籠絡住索尼和赫舍裏氏一族,省了她許多功夫。


    雖然赫舍裏氏意外早逝,可隻要有那麽一位得皇帝百般追思的原配皇後和保成在,那赫舍裏一族就還是皇帝最貼心的忠臣。


    而太皇太後現在提出立鈕祜祿氏為繼後,原因也同樣如此。


    朝廷和三藩這場仗,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而且看現今這局勢,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麽時候。


    戰局焦灼,時間拖得越長,京中的人心就越不安穩。


    圖海僥幸一場大勝,不過換得京裏片刻的振奮,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北邊仍有時刻等著撿漏的蒙古,京外還有滿坑滿穀的漢人,南邊甚至還有打著前明旗號的小朝廷!


    此時要是滿人內部再不一心,自殺自滅起來,到時內憂外患,試問愛新覺羅還怎麽坐得穩江山?


    鈕祜祿氏別的不說,有個好處卻是旁人都不能比的。她背後牽扯著鈕祜祿氏和瓜爾佳氏兩個大族。


    如今遏必隆已死,此時立她為繼後,既可代表玄燁對前事既往不咎,仍願意重用鈕祜祿和瓜爾佳一族,團結鑲黃旗,攏其忠心;對滿洲親貴和那一幫老臣也是個安撫的意思,免得他們借機生事。


    太皇太後說得直白:“當年鼇拜之事咱們之所以沒有牽連太多,就是因為八旗裏家家沾親帶故,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如今立鈕祜祿氏也正是這個道理。兩黃旗是咱們愛新覺羅的家底子,絕不能亂。隻要鈕祜祿氏坐在這個位子上,能幫你收攏鑲黃旗的忠心,穩固朝廷的人心和內政,那這個皇後立得就不虧。”


    玄燁一直靜靜聽著,心裏也在思量。其實這裏頭的利害玄燁比太皇太後更清楚。


    朝廷現在的困境,玄燁如今日日坐在龍椅上,比誰都有體會,也比任何人都著急。


    往日不過是沒往這個方向想過,如今聽皇瑪嬤一說,這倒也確實不失為一個辦法。


    不過……


    玄燁對太皇太後道:“皇瑪嬤說得有理,孫兒都明白了。但立後畢竟是件大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孫兒得仔細思量。”


    太皇太後:“那是自然。立後之事,關係重大,自然由你乾綱獨斷,我不過是給個建議。再說仁孝三年國孝未過,也不必操之過急。”


    太皇太後話鋒一轉:“但有一點你得明白,若有了合適的人選,哪怕暫且不行冊封,也最好盡早透出些風聲,以安人心。”


    玄燁鄭重道:“是,孫兒明白。”


    *


    慈寧宮的一番密談無人得知。


    不過之後的兩天,乾清宮的顧總管陸陸續續從各宮抓了好些人進慎刑司,然後宮裏關於馬佳氏為繼後的傳言就無影無蹤了。


    直到皇上去玉泉山觀禾回來,都沒人敢再議論繼後一事。


    宮裏就當皇上這是暫時不打算立後了。


    但玄燁這些日子其實一直都在權衡,思量,想來想去,都覺得鈕祜祿氏,的確是如今最合適的繼後人選。


    隻是鈕祜祿氏在後宮數年深居簡出,連個位份都沒有,玄燁如今早不記得她的樣貌和為人了。


    若是突然立她為後,不但自己不能放心,恐前朝後宮也會有所非議。


    玄燁想著,不如緩緩行之,先放出些風聲,讓鈕祜祿氏慢慢學著執掌後宮,待確認其德行確實堪配後位,再行冊封。


    太皇太後聽了也覺得這樣更好:“你說得有理,貿然冊封確實不妥,還得顧忌赫舍裏家的感受,正黃旗的忠心也不能傷。”


    玄燁點頭:“另則,鈕祜祿氏畢竟不是赫舍裏氏,與孫兒毫無情分不說,鈕祜祿一族也是人心難辨。全然將後宮托付給她,我很有些放心不下……”


    皇後之重,不僅是對臣民,對皇帝來說同樣十分要緊。


    若皇後不和皇帝一條心,那造成的麻煩絕不是後宮女人爭風吃醋這樣的小事能比的。


    玄燁雖然迫於政治需要願意考慮鈕祜祿氏,但心裏對她和她家族的忠心卻沒多少信心。


    玄燁可不想立皇後最後變成立了個敵人,再把鈕祜祿一族變成第二個鼇拜一黨,自然要想想辦法。


    太皇太後:“那你的意思是?”


    玄燁:“一等公佟國維膝下長女明年將滿十八,尚未許婚。孫兒想著不如令其入宮……”


    太皇太後一愣,佟家?


    繼而反應過來——皇帝這是怕鈕祜祿氏一家獨大,要給她找個對手。


    太皇太後倒不意外玄燁的想法,平衡之道,原就是帝王之術,他在前朝也一向用得很好。


    如今用在這兒,說明他終於肯用點心思在後宮,不再放任自流了。


    至於佟家……


    作為玄燁的母族,鐵杆忠心的帝黨,選來牽製鈕祜祿一族也確實再合適不過了。


    太皇太後:“既然如此,不如這樣如何?先給鈕祜祿氏提提份例,令其居後宮之首,如此既可安定後宮,也可順便看看鈕祜祿氏的品行。”


    玄燁:“皇瑪嬤思慮周祥,那就這麽辦吧。”


    太皇太後:“宮裏如今典章製度都不齊備,位份也亂,鈕祜祿氏更是一直身份不明。依我看,不如先給她個妃位的待遇和名分。若日後立後一事定下來,再直接行皇後的冊禮便是。”


    玄燁點頭:“一切依皇瑪嬤所言。”


    太皇太後:“那佟佳氏呢?”


    玄燁想了想:“朕前些日子已命禮部和內務府修訂宮中各項則例,擬定後宮品級製度。不過因所涉甚廣,想來還要費一二年的工夫。這之前便暫且先給佟佳氏一個妃位的待遇吧,至於位份……她畢竟初進宮,資曆欠些,倒不好上來就給得太高,便如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的例,先稱格格,以後再行冊封就是。”


    待遇一致,而位份不同,則既可防備鈕祜祿氏一宮獨大,也可避免兩人都是妃位,兩宮相爭,後宮不安。


    太皇太後點頭,可見玄燁還是很有分寸的。


    玄燁又想起之前太皇太後所說的蒙古一事,雖然圖海的大勝,震懾了蒙古,但大清對蒙古終歸還是拉攏安撫為主,聯姻才是國策。


    阿鬱錫之女(慧妃)死後,宮中已無科爾沁的妃嬪。


    儲秀宮的蒙古格格終歸隻是紮魯特部的,比不了科爾沁的影響力。


    玄燁:“另有一事還要勞皇瑪嬤操心,若是科爾沁再有合適的姑娘……”


    太皇太後聞言,沉默了片刻,平靜道:“我知道了。”


    至於赫舍裏氏和正黃旗的忠心,玄燁另有打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娘娘悠閑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瀛洲玉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瀛洲玉羽並收藏清穿之娘娘悠閑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