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塔》(上)
作者:特德·薑
一
如果把塔放倒在希拉平原上,從這端到那端,將要走上整整兩天時間。當塔矗立著朝向天空時,從地麵爬上頂端,將花去一個半月時間──如果這個攀登者沒有額外負擔的話。
而實際情形是,很少有人可以徒手攀登。絕大多數的人身後都拖著一輛裝滿磚塊的木質小車,於是,攀登的速度自然就大大減緩了。當磚塊從裝上車時起,到被運到不斷升高的塔頂那一天,這個世界已經過去整整四個月時間。
二
赫拉魯穆一生都是在艾拉買度過的,他隻是在市場購買銅器時才聽說過巴比倫這個名字。
那些銅器是來自大海的船帶到幼發拉底河畔的。
現在,赫拉魯穆和其他礦工卻正走在去巴比倫塔的路上,身後,是馱著貨物的商隊。他們沿著一條滿是塵土的小路從高原上下來,穿過平原上被條條溝渠和堤壩分割成許多方塊的綠色田野。
和赫拉魯穆一樣,所有的人以前都沒有見過那座塔。
在距巴比倫還有幾裏路時,那塔就浮現在他們的視線裏了:一根像亞麻線一樣的細條,搖曳在閃著微光的熱騰騰的空氣中,從巴比倫地平線上慢慢聳立起來。又行走一些時候,他們眼前出現了巴比倫城巨大的圍牆。如果把這圍牆看作一個巨大的硬泥殼的話,那麽,塔身就好像正破殼而出,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大。以致這群正在走近的人眼裏除了這通天之塔外,便一無所見了。
當他們仰酸了脖子,把視線收回到地麵時,便看到了修建這龐然大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幼發拉底河在緩緩流淌,河床卻幾乎被掏空,隻為製作數不清的磚塊提供大量的泥土。更往南一點,是蜂房一般重重疊疊的磚窯,此時卻無聲無息沒有升火。
他們走向城門,這時的塔看上去比赫拉魯穆能想像出來的任何東西都要大。它伸進無邊的天空中,最後,高得連自身也像被天空吸進去一樣,什麽也看不見了。如果說這塔是天空的支柱的話,那麽可以說它的下部比這城裏最大的宮殿還要龐大。一行人就這麽仰著腦袋走路,在強烈的陽光下眯縫著眼睛。
南尼用肘碰碰走在身邊的赫拉魯穆,聲音裏滿含敬畏:“我們也要去爬那東西,一直爬到它頂上?”
“嗯……”赫拉魯穆依然仰著頭,有點答非所問,“它看上去……有點不太自然。”
中央城門前有一支商隊正從那兒出發,這隊礦工擠進城牆投下的狹窄的陰影中,他們的工頭貝尼向站在城門塔樓上的看守人叫道:“我們是從艾拉買召集來的礦工!”
看門人一下興奮起來,其中一個大聲問道:“你們就是那些將要挖通天堂拱頂的人嗎?”
“是的。”
三
整個城市都在慶祝。
節日是在最後一批磚運往高處的時候開始的,已經進行八天了,而且還要繼續兩天。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整個城市都在歡歌、舞蹈,籠罩在一派狂歡的氣氛之中。
和製磚者在一起的是那些拖車的人,他們由於無休止地在高塔上攀爬而使腿上暴起了一條條結實的肌肉。每天早上,他們迎著東方的霞光拖著滿車磚塊開始攀爬,四天以後,重負移交給下一站的拖車人,第五天,他們帶著空拖車回到城裏。就是這樣,拖車者構成的鏈條一環扣一環,一直把磚塊傳送到塔頂。正因為如此,隻有下麵這隊拖車的人才能回到城裏與人們一起慶祝。當然,之前已經有許多酒肉也一環環送了上去,以使整個城市的歡樂滿布塔身,直到天堂。
赫拉魯穆與他來自艾拉買的礦工夥伴們一起坐在土凳上,麵前長長的桌子上堆滿了食物。這個夜晚,這個城市的廣場上還擺放著許多同樣的桌子。艾拉買的礦工們與那些拖車人交談,打聽塔的種種情況。
南尼問:“有人告訴我,當一塊磚從塔頂掉下來時,塔頂上砌磚的人們慟哭不已,還使勁抓扯自己的頭發,因為要過四個月才能補充它。但當一個人失足摔死時,人們卻毫不在意,這是真的嗎?”
一個叫魯加圖穆的拖車人猛烈地搖著頭:“噢,不,那隻是一個故事而已。每天都有運磚的鏈條在不斷運轉,把幾千塊磚送上塔頂,所以,失去一塊磚根本算不了什麽。但是,砌磚人把一件東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磚刀。”
“為什麽是磚刀?”
“對一個砌磚人而言,磚刀掉到塔下,他就不能工作,直到下麵帶上來一把新的磚刀。在這等待磚刀到達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就掙不到必需的食物,這才是那些人在塔頂痛哭的原因。如果一個工人摔死了,而他的磚刀還留在那裏,人們會在暗地裏感到慶幸,因為下一個掉下磚刀的工人就能繼續工作,而不致立即陷入困境。”
赫拉魯穆吃了一驚,並努力計算著礦工們帶來了多少工具。然後,他反駁道:“為什麽不多帶些磚刀上去?它們的重量與那些磚頭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麽,而一個工人停工才是真正的損失。”
所有拖車的人都大笑起來。
“我們沒法愚弄這個人。”魯加圖穆轉向赫拉魯穆,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神情,“那麽,節日一結束你們就開始攀登嗎?”
赫拉魯穆喝了口啤酒:“是的。我聽說還有一隊來自西部某處的礦工也將加入,但我還沒見到他們。你知道他們嗎?”
“知道,他們來自於那個叫埃及的地方,但他們不像你們開采礦石,他們的工作是鑽石頭。”
南尼嘴裏塞滿的豬肉使他說話顯得口齒不清了:“我們在艾拉買也鑽石頭。”
“他們鑽的石頭是花崗石,跟你們不一樣。”
“花崗石?”在艾拉買沒有花崗石,所以他們隻鑽過石灰岩和雪花石。
“到過埃及的商人說,他們的金字塔和宮殿用花崗石和石灰建成,一塊塊都非常巨大。據說他們還在花崗岩上雕出巨大的雕像。”
“可花崗石很難……”
魯加圖穆聳聳肩:“對他們而言並不難。王室的建築師們相信他們到達天堂拱頂時,也許會有用。”
對此,赫拉魯穆點點頭,誰又能肯定在高處那個地方不需要這樣的人呢?
“那麽,你見到過他們嗎?”
“沒有,他們還沒到,幾天後才能到,但不可能在節日結束時趕到,所以,你們艾拉買人要獨自登塔了。”
“你們不是要陪我們上去嗎?”
“對,但隻是最初的四天。然後我們必須回來,隻有你們這些幸運的人才能繼續往前。”
“幸運?你說我們幸運?”
“我非常想到塔頂上去。往上爬十二天的高度,是我到過的最高的地方。”魯加圖穆有些悲傷地笑了笑,“我羨慕你們將會摸到天堂的拱頂。”
去觸摸天堂的拱頂,並用鎬頭將其掘開,雖然還未成為現實,但僅僅這個想法也足以使赫拉魯穆感到不安:“其實,你沒有必要羨慕……”
“對,”南尼總是興衝衝的,他說,“當我們完成了工作,所有人就都能摸到天堂的拱頂了。”
四
第二天早上,赫拉魯穆專程去看塔。
一座廟宇在塔基的旁邊。廟宇自身本應也是個輝煌的所在,可現在,它卻那麽灰溜溜地蹲在塔下,毫不起眼。
而塔就不一樣了,不等你靠近去觸摸它,就已經感到一種純粹的堅固與力量。所有的傳說都認為,建造這座塔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一座巴比倫廟塔都未曾擁有的。普通的巴比倫塔隻是用太陽曬幹的泥磚製成,隻在表麵裝飾經過燒焙的磚。這座正等他們去攀爬的高塔卻全部用被窯火煆燒得十分堅硬的磚堆砌而成,一塊塊磚被瀝青膠泥粘合起來。
塔的底座有兩個平台。
第一個平台是巨大的正方形,大約二百腕尺長,四十腕尺高。上麵是第二個平台,就是從那裏開始,塔身拔地而起。
塔身是一根正方形的巨柱,支撐住天堂的重量。塔身上纏繞著一條斜麵,就像纏在鞭子手柄上的皮條。不對,不是一條斜麵,而是兩條,纏繞著塔身,吸引著他的目光一直往上。他看到的是永無止境的交替出現的斜麵和磚,磚和斜麵,直到最後就什麽都分辨不出來了。而塔卻還在向著天空上升,上升,不停地上升。赫拉魯穆看得腦袋眩暈,離開塔的時候,步子都有些踉蹌。
赫拉魯穆想起了兒童時代聽過的故事,那些大洪水泛濫之後的神話。
故事講述大洪水之後人們怎樣移居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居住到比大洪水之前更多的陸地上;人們怎樣航行到世界的邊緣,看到海洋下陷進茫茫霧靄之中,匯入了地獄的黑暗;人們怎樣因此認識到這個世界太小了,並希望看到邊界之外的東西,所有耶和華的創造物;人們怎樣在焦渴的大地上抬頭望天,想像上帝的房子一定建在清涼的水上。進而想起幾世紀前塔開始建築,一根支撐天宇的巨柱,一道通往天堂的樓梯,人們可以爬上去瞻仰耶和華的傑作,耶和華也可以下到地麵來看看人間的創造。
對赫拉魯穆而言,這成千上萬人不停勞動的場麵也像一個神話,非常激動人心,因為這種勞動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受並理解上帝。當巴比倫人在艾拉買招募礦工時他就非常激動了,所以,他才在此時此刻站在了塔的跟前。可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感覺卻在反抗,在內心裏大聲地說,世上沒有什麽東西應該聳立得如此之高。
而且,他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麽要去攀爬這看上去沒有終點的巨大造物。
五
開始攀登的那個早上,塔基第二層平台上滿是一排排兩輪人力拖車。車上裝載著各種各樣的口袋,裏麵裝著大麥、小麥、小扁豆、洋蔥、海棗、黃瓜、麵包和魚幹,還有許多碩大的陶罐,裏麵盛滿了水、酒、牛奶、棕櫚油。車上還有青銅容器、蘆葦籃子和亞麻布,甚至還有一些肥壯的牛和山羊。一些人正用布條將這些牲畜的眼睛蒙住,以免它們登塔時看到下麵而受到驚嚇;到達塔頂後,它們將成為祭品。
當然,還有些拖車用來裝上礦工們的鎬頭和錘子,以及一些可以裝配出一個小煆鐵爐的元件。工頭還叫人往拖車上裝木頭和蘆葦。
魯加圖穆站在一輛拖車旁,把裝上車的木頭用繩子係緊。赫拉魯穆走過去,問他:“這些木頭是從哪兒來的?我們這一路上可沒看到過樹林。”
“在北方有一片樹林,是剛開始建塔時種下的,砍下的木頭順著幼發拉底河漂流下來。”
“你們種了一整片森林?”
“建塔之前,建築家們就知道磚窯將燒掉許多樹木,因此他們種了這片森林。還有一些人,負責為樹林提供水,並在每棵樹被砍掉的地方補種一棵。”
赫拉魯穆嚇了一跳:“這就能提供所有的木材?”
魯加圖穆埋頭給車軸加油,頭也不抬地說:“至少是大多數吧。”
南尼走過來,眼睛卻盯著展開在平台下的巴比倫的街道:“我從來沒有站得這麽高,以至於能夠俯瞰一座城市。”
“我也沒有。”赫拉魯穆說。
魯加圖穆卻隻是微笑:“走吧,所有的車都準備好了。”
所有人都配成兩人一組,每一組都配上一輛拖車。礦工們拉的車混編在那些老練的拖車人中間,魯加圖穆的拖車就跟在赫拉魯穆和南尼的拖車後麵。
“記住,”魯加圖穆叮囑他們,“跟前麵的車保持十腕尺的距離。轉彎時由右邊的那個人用力,每隔一小時交換一下位置。”
赫拉魯穆與南尼彎下腰,把拖車的繩子吊在肩膀上,然後一起直起腰來,把拖車的前端抬離了地麵。
魯加圖穆揮揮手,兩人一用力,車輪就開始轉動了。車輪滾上登塔的斜麵時,兩人深深地彎下了腰。赫拉魯穆咕噥了一句:“這還是一輛輕車。”
硬磚鋪成的斜麵上,幾世紀以來,車輪在上麵已經磨出了一道深深的溝槽,車輪就順著溝槽緩緩地向上滾動。兩人腰彎得那麽低,頭都要抵到地麵,幾乎都沒有在塔上的感覺了。
“你們采礦時唱歌嗎?”
“當石頭不是太硬時。”南尼回答。
“那麽,唱一個你們的采礦歌吧。”
這個要求傳遞到所有礦工耳裏,不久,整支隊伍都唱起歌來了。
六
人影越來越短,他們上升得越來越高。
現在,這些攀登者周圍隻剩下凜冽的風,和太陽投在身下的影子。這兒的氣溫比下麵的城市要低很多,在下麵,正午的驕陽能夠殺死一隻快速橫過街道的蜥蜴。登高環顧四周,可以看到沉沉流動的幼發拉底河,以及寬廣的綠色田野,反射著陽光的溝渠從其中蜿蜒而過。巴比倫城是一幅密密麻麻的街道與建築構成的迷宮般的圖案,而在整個城市之上,閃耀著石膏塗料的白色光芒。
突然傳來了一個人大叫的聲音。
作為這個運轉著的鏈條上的一環,赫拉魯穆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來,於是便向後麵的魯加圖穆大聲叫道:“下麵出了什麽事?”
“你們的一個礦工對高度感到害怕了,第一次離開地麵的人偶爾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很少有人在這麽點高度就感到驚恐。”
赫拉魯穆附和說:“我知道這種驚恐。在礦工中就有人害怕進入坑道,因為他們老是擔心被埋在裏麵。”
“真的?”魯加圖穆說,“我倒還真沒聽說過這種事情。你怎麽樣,我是說,在這種高度上你的感覺。”
“我什麽也沒有感覺到。”他若無其事地說,同時卻看了南尼一眼,他們倆才知道此時內心裏的真實感覺是什麽。
“其實,你從自己手掌上就能感覺到緊張,對吧?”南尼輕聲問道。
赫拉魯穆在繩子粗礪的纖維上擦擦有些汗濕的手,點了點頭。
“我也感覺到了。”
“也許我們也該蒙上頭巾,像牛和山羊一樣。”赫拉魯穆盡量以輕鬆的口吻說。
“你認為我們也會對高度產生恐懼,當我們爬得更高時?”
赫拉魯穆想了一下,好像這樣就能甩掉緊張的感覺:“我們隻是不習慣而已,再說我們還有幾個月時間來適應高度,也許等我們到達塔頂後,我們可能還會覺得這塔不夠高呢。”
“不,不,”南尼搖搖頭,“我並不認為有誰希望這東西更高一些。”
說完,兩個人相視著大笑起來。
七
晚餐吃的是大麥、洋蔥和小扁豆。睡覺的地方是塔內的一條走廊。
第二天早上起來,礦工們腿酸軟得要命,幾乎都邁不開步子了。拖車工人們見狀笑了起來,然後給了他們一些藥膏塗在肌肉上,並為他們的拖車減輕了一些負擔。
這時赫拉魯穆再往塔下看時,膝蓋就像浸在冷水中一樣。在這個高度上,風一直在吹著,很明顯,越往上走,風力會越來越大。他甚至想,有沒有人被風刮到塔下去過呢?他還想,這個被刮下塔去的家夥,在到達地麵之前,完全有時間完成一個禱告。赫拉魯穆被自己的奇怪想法嚇了一跳。
攀登又開始了。和第一天相比,他們可以看得更遠了,進入視野的景物寬廣得令人害怕:連綠洲之外的沙漠都盡收眼底,沙漠中的商隊看上去就像一列緩緩移動的昆蟲。
第三天,他們的腿仍然沒有好轉,赫拉魯穆感覺自己就像個殘疾老人。到了第四天,腿的感覺才好了一點。拖車工人們出於同情幫忙拖了兩天的貨物又回到了他們車上。下午,他們遇到了從上麵下來的第二梯次上的拖車人。
那個晚上比較熱鬧,他們全在一起吃飯聊天。早上,陪伴了他們四天的第一隊拖車人準備回到巴比倫,魯加圖穆向赫拉魯穆與南尼道再見。
“照顧好你們的車,它爬上這座塔的次數比任何人都多。”
“你羨慕它?”
“不,想想每次好不容易爬上了塔,又必須順著原路回來,我就難受。”
八
現在,他們後麵那輛車的拖車人變成了庫塔。這一天行程結束時,庫塔走過來:“你們從來沒在這樣高的地方眺望過太陽,來,看看吧。”
庫塔走到塔邊坐下,雙腿懸在塔外,他看見他們猶豫不決:“你們可以趴在地上,把頭伸出來向外邊看,如果你們想看的話。”赫拉魯穆不願意在別人眼裏像個擔驚受怕的孩子,但他怎麽也不敢學庫塔的樣子,於是,他與南尼便隻好照庫塔所說的樣子做了。
“當太陽下落時,要順著塔邊往下看。”
赫拉魯穆向下看了一眼,那幾千腕尺的深淵讓人膽寒,他趕忙把視線轉向遠處的地平線:“太陽從這兒落下有什麽不同?”
“當太陽從西邊落到那些山脈後麵時,希拉平原就是黑夜了。但在這兒,我們比那些山峰更高,因此我們仍然能看到太陽。如果我們想看到夜晚,太陽必須沉落到更遠的地方。”
赫拉魯穆明白了:“夜晚降臨到地麵的時間比這兒要早。”
“你能看到黑夜順著塔升上來,從地麵升到天空。”他盯著遠處的太陽看了一會兒,然後把視線轉向下方,“你們看,現在開始了!”
赫拉魯穆和南尼循聲望去,在這座巨塔下麵,巴比倫城已處在陰影中。陰影往上蔓延時,就像一頂華蓋正在撐開一樣。很快,陰影水一樣漫過了他們,於是,他們便置身黃昏中了。
赫拉魯穆翻過身來把臉轉向天空,看到夜色快速升過塔的其餘部分,天空越來越模糊,太陽正下沉到世界很遠很遠的邊緣。
“算得上是一種奇觀,對吧。”庫塔問。
赫拉魯穆什麽也沒說,他第一次明白,所謂的夜,就是大地把它自己的陰影投射到了天空上。
——未完待續——
(防盜也放連載不是我本意23333333不過這篇防盜真的很有意思!)
作者:特德·薑
一
如果把塔放倒在希拉平原上,從這端到那端,將要走上整整兩天時間。當塔矗立著朝向天空時,從地麵爬上頂端,將花去一個半月時間──如果這個攀登者沒有額外負擔的話。
而實際情形是,很少有人可以徒手攀登。絕大多數的人身後都拖著一輛裝滿磚塊的木質小車,於是,攀登的速度自然就大大減緩了。當磚塊從裝上車時起,到被運到不斷升高的塔頂那一天,這個世界已經過去整整四個月時間。
二
赫拉魯穆一生都是在艾拉買度過的,他隻是在市場購買銅器時才聽說過巴比倫這個名字。
那些銅器是來自大海的船帶到幼發拉底河畔的。
現在,赫拉魯穆和其他礦工卻正走在去巴比倫塔的路上,身後,是馱著貨物的商隊。他們沿著一條滿是塵土的小路從高原上下來,穿過平原上被條條溝渠和堤壩分割成許多方塊的綠色田野。
和赫拉魯穆一樣,所有的人以前都沒有見過那座塔。
在距巴比倫還有幾裏路時,那塔就浮現在他們的視線裏了:一根像亞麻線一樣的細條,搖曳在閃著微光的熱騰騰的空氣中,從巴比倫地平線上慢慢聳立起來。又行走一些時候,他們眼前出現了巴比倫城巨大的圍牆。如果把這圍牆看作一個巨大的硬泥殼的話,那麽,塔身就好像正破殼而出,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大。以致這群正在走近的人眼裏除了這通天之塔外,便一無所見了。
當他們仰酸了脖子,把視線收回到地麵時,便看到了修建這龐然大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幼發拉底河在緩緩流淌,河床卻幾乎被掏空,隻為製作數不清的磚塊提供大量的泥土。更往南一點,是蜂房一般重重疊疊的磚窯,此時卻無聲無息沒有升火。
他們走向城門,這時的塔看上去比赫拉魯穆能想像出來的任何東西都要大。它伸進無邊的天空中,最後,高得連自身也像被天空吸進去一樣,什麽也看不見了。如果說這塔是天空的支柱的話,那麽可以說它的下部比這城裏最大的宮殿還要龐大。一行人就這麽仰著腦袋走路,在強烈的陽光下眯縫著眼睛。
南尼用肘碰碰走在身邊的赫拉魯穆,聲音裏滿含敬畏:“我們也要去爬那東西,一直爬到它頂上?”
“嗯……”赫拉魯穆依然仰著頭,有點答非所問,“它看上去……有點不太自然。”
中央城門前有一支商隊正從那兒出發,這隊礦工擠進城牆投下的狹窄的陰影中,他們的工頭貝尼向站在城門塔樓上的看守人叫道:“我們是從艾拉買召集來的礦工!”
看門人一下興奮起來,其中一個大聲問道:“你們就是那些將要挖通天堂拱頂的人嗎?”
“是的。”
三
整個城市都在慶祝。
節日是在最後一批磚運往高處的時候開始的,已經進行八天了,而且還要繼續兩天。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整個城市都在歡歌、舞蹈,籠罩在一派狂歡的氣氛之中。
和製磚者在一起的是那些拖車的人,他們由於無休止地在高塔上攀爬而使腿上暴起了一條條結實的肌肉。每天早上,他們迎著東方的霞光拖著滿車磚塊開始攀爬,四天以後,重負移交給下一站的拖車人,第五天,他們帶著空拖車回到城裏。就是這樣,拖車者構成的鏈條一環扣一環,一直把磚塊傳送到塔頂。正因為如此,隻有下麵這隊拖車的人才能回到城裏與人們一起慶祝。當然,之前已經有許多酒肉也一環環送了上去,以使整個城市的歡樂滿布塔身,直到天堂。
赫拉魯穆與他來自艾拉買的礦工夥伴們一起坐在土凳上,麵前長長的桌子上堆滿了食物。這個夜晚,這個城市的廣場上還擺放著許多同樣的桌子。艾拉買的礦工們與那些拖車人交談,打聽塔的種種情況。
南尼問:“有人告訴我,當一塊磚從塔頂掉下來時,塔頂上砌磚的人們慟哭不已,還使勁抓扯自己的頭發,因為要過四個月才能補充它。但當一個人失足摔死時,人們卻毫不在意,這是真的嗎?”
一個叫魯加圖穆的拖車人猛烈地搖著頭:“噢,不,那隻是一個故事而已。每天都有運磚的鏈條在不斷運轉,把幾千塊磚送上塔頂,所以,失去一塊磚根本算不了什麽。但是,砌磚人把一件東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磚刀。”
“為什麽是磚刀?”
“對一個砌磚人而言,磚刀掉到塔下,他就不能工作,直到下麵帶上來一把新的磚刀。在這等待磚刀到達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就掙不到必需的食物,這才是那些人在塔頂痛哭的原因。如果一個工人摔死了,而他的磚刀還留在那裏,人們會在暗地裏感到慶幸,因為下一個掉下磚刀的工人就能繼續工作,而不致立即陷入困境。”
赫拉魯穆吃了一驚,並努力計算著礦工們帶來了多少工具。然後,他反駁道:“為什麽不多帶些磚刀上去?它們的重量與那些磚頭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麽,而一個工人停工才是真正的損失。”
所有拖車的人都大笑起來。
“我們沒法愚弄這個人。”魯加圖穆轉向赫拉魯穆,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神情,“那麽,節日一結束你們就開始攀登嗎?”
赫拉魯穆喝了口啤酒:“是的。我聽說還有一隊來自西部某處的礦工也將加入,但我還沒見到他們。你知道他們嗎?”
“知道,他們來自於那個叫埃及的地方,但他們不像你們開采礦石,他們的工作是鑽石頭。”
南尼嘴裏塞滿的豬肉使他說話顯得口齒不清了:“我們在艾拉買也鑽石頭。”
“他們鑽的石頭是花崗石,跟你們不一樣。”
“花崗石?”在艾拉買沒有花崗石,所以他們隻鑽過石灰岩和雪花石。
“到過埃及的商人說,他們的金字塔和宮殿用花崗石和石灰建成,一塊塊都非常巨大。據說他們還在花崗岩上雕出巨大的雕像。”
“可花崗石很難……”
魯加圖穆聳聳肩:“對他們而言並不難。王室的建築師們相信他們到達天堂拱頂時,也許會有用。”
對此,赫拉魯穆點點頭,誰又能肯定在高處那個地方不需要這樣的人呢?
“那麽,你見到過他們嗎?”
“沒有,他們還沒到,幾天後才能到,但不可能在節日結束時趕到,所以,你們艾拉買人要獨自登塔了。”
“你們不是要陪我們上去嗎?”
“對,但隻是最初的四天。然後我們必須回來,隻有你們這些幸運的人才能繼續往前。”
“幸運?你說我們幸運?”
“我非常想到塔頂上去。往上爬十二天的高度,是我到過的最高的地方。”魯加圖穆有些悲傷地笑了笑,“我羨慕你們將會摸到天堂的拱頂。”
去觸摸天堂的拱頂,並用鎬頭將其掘開,雖然還未成為現實,但僅僅這個想法也足以使赫拉魯穆感到不安:“其實,你沒有必要羨慕……”
“對,”南尼總是興衝衝的,他說,“當我們完成了工作,所有人就都能摸到天堂的拱頂了。”
四
第二天早上,赫拉魯穆專程去看塔。
一座廟宇在塔基的旁邊。廟宇自身本應也是個輝煌的所在,可現在,它卻那麽灰溜溜地蹲在塔下,毫不起眼。
而塔就不一樣了,不等你靠近去觸摸它,就已經感到一種純粹的堅固與力量。所有的傳說都認為,建造這座塔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任何一座巴比倫廟塔都未曾擁有的。普通的巴比倫塔隻是用太陽曬幹的泥磚製成,隻在表麵裝飾經過燒焙的磚。這座正等他們去攀爬的高塔卻全部用被窯火煆燒得十分堅硬的磚堆砌而成,一塊塊磚被瀝青膠泥粘合起來。
塔的底座有兩個平台。
第一個平台是巨大的正方形,大約二百腕尺長,四十腕尺高。上麵是第二個平台,就是從那裏開始,塔身拔地而起。
塔身是一根正方形的巨柱,支撐住天堂的重量。塔身上纏繞著一條斜麵,就像纏在鞭子手柄上的皮條。不對,不是一條斜麵,而是兩條,纏繞著塔身,吸引著他的目光一直往上。他看到的是永無止境的交替出現的斜麵和磚,磚和斜麵,直到最後就什麽都分辨不出來了。而塔卻還在向著天空上升,上升,不停地上升。赫拉魯穆看得腦袋眩暈,離開塔的時候,步子都有些踉蹌。
赫拉魯穆想起了兒童時代聽過的故事,那些大洪水泛濫之後的神話。
故事講述大洪水之後人們怎樣移居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居住到比大洪水之前更多的陸地上;人們怎樣航行到世界的邊緣,看到海洋下陷進茫茫霧靄之中,匯入了地獄的黑暗;人們怎樣因此認識到這個世界太小了,並希望看到邊界之外的東西,所有耶和華的創造物;人們怎樣在焦渴的大地上抬頭望天,想像上帝的房子一定建在清涼的水上。進而想起幾世紀前塔開始建築,一根支撐天宇的巨柱,一道通往天堂的樓梯,人們可以爬上去瞻仰耶和華的傑作,耶和華也可以下到地麵來看看人間的創造。
對赫拉魯穆而言,這成千上萬人不停勞動的場麵也像一個神話,非常激動人心,因為這種勞動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受並理解上帝。當巴比倫人在艾拉買招募礦工時他就非常激動了,所以,他才在此時此刻站在了塔的跟前。可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感覺卻在反抗,在內心裏大聲地說,世上沒有什麽東西應該聳立得如此之高。
而且,他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麽要去攀爬這看上去沒有終點的巨大造物。
五
開始攀登的那個早上,塔基第二層平台上滿是一排排兩輪人力拖車。車上裝載著各種各樣的口袋,裏麵裝著大麥、小麥、小扁豆、洋蔥、海棗、黃瓜、麵包和魚幹,還有許多碩大的陶罐,裏麵盛滿了水、酒、牛奶、棕櫚油。車上還有青銅容器、蘆葦籃子和亞麻布,甚至還有一些肥壯的牛和山羊。一些人正用布條將這些牲畜的眼睛蒙住,以免它們登塔時看到下麵而受到驚嚇;到達塔頂後,它們將成為祭品。
當然,還有些拖車用來裝上礦工們的鎬頭和錘子,以及一些可以裝配出一個小煆鐵爐的元件。工頭還叫人往拖車上裝木頭和蘆葦。
魯加圖穆站在一輛拖車旁,把裝上車的木頭用繩子係緊。赫拉魯穆走過去,問他:“這些木頭是從哪兒來的?我們這一路上可沒看到過樹林。”
“在北方有一片樹林,是剛開始建塔時種下的,砍下的木頭順著幼發拉底河漂流下來。”
“你們種了一整片森林?”
“建塔之前,建築家們就知道磚窯將燒掉許多樹木,因此他們種了這片森林。還有一些人,負責為樹林提供水,並在每棵樹被砍掉的地方補種一棵。”
赫拉魯穆嚇了一跳:“這就能提供所有的木材?”
魯加圖穆埋頭給車軸加油,頭也不抬地說:“至少是大多數吧。”
南尼走過來,眼睛卻盯著展開在平台下的巴比倫的街道:“我從來沒有站得這麽高,以至於能夠俯瞰一座城市。”
“我也沒有。”赫拉魯穆說。
魯加圖穆卻隻是微笑:“走吧,所有的車都準備好了。”
所有人都配成兩人一組,每一組都配上一輛拖車。礦工們拉的車混編在那些老練的拖車人中間,魯加圖穆的拖車就跟在赫拉魯穆和南尼的拖車後麵。
“記住,”魯加圖穆叮囑他們,“跟前麵的車保持十腕尺的距離。轉彎時由右邊的那個人用力,每隔一小時交換一下位置。”
赫拉魯穆與南尼彎下腰,把拖車的繩子吊在肩膀上,然後一起直起腰來,把拖車的前端抬離了地麵。
魯加圖穆揮揮手,兩人一用力,車輪就開始轉動了。車輪滾上登塔的斜麵時,兩人深深地彎下了腰。赫拉魯穆咕噥了一句:“這還是一輛輕車。”
硬磚鋪成的斜麵上,幾世紀以來,車輪在上麵已經磨出了一道深深的溝槽,車輪就順著溝槽緩緩地向上滾動。兩人腰彎得那麽低,頭都要抵到地麵,幾乎都沒有在塔上的感覺了。
“你們采礦時唱歌嗎?”
“當石頭不是太硬時。”南尼回答。
“那麽,唱一個你們的采礦歌吧。”
這個要求傳遞到所有礦工耳裏,不久,整支隊伍都唱起歌來了。
六
人影越來越短,他們上升得越來越高。
現在,這些攀登者周圍隻剩下凜冽的風,和太陽投在身下的影子。這兒的氣溫比下麵的城市要低很多,在下麵,正午的驕陽能夠殺死一隻快速橫過街道的蜥蜴。登高環顧四周,可以看到沉沉流動的幼發拉底河,以及寬廣的綠色田野,反射著陽光的溝渠從其中蜿蜒而過。巴比倫城是一幅密密麻麻的街道與建築構成的迷宮般的圖案,而在整個城市之上,閃耀著石膏塗料的白色光芒。
突然傳來了一個人大叫的聲音。
作為這個運轉著的鏈條上的一環,赫拉魯穆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來,於是便向後麵的魯加圖穆大聲叫道:“下麵出了什麽事?”
“你們的一個礦工對高度感到害怕了,第一次離開地麵的人偶爾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很少有人在這麽點高度就感到驚恐。”
赫拉魯穆附和說:“我知道這種驚恐。在礦工中就有人害怕進入坑道,因為他們老是擔心被埋在裏麵。”
“真的?”魯加圖穆說,“我倒還真沒聽說過這種事情。你怎麽樣,我是說,在這種高度上你的感覺。”
“我什麽也沒有感覺到。”他若無其事地說,同時卻看了南尼一眼,他們倆才知道此時內心裏的真實感覺是什麽。
“其實,你從自己手掌上就能感覺到緊張,對吧?”南尼輕聲問道。
赫拉魯穆在繩子粗礪的纖維上擦擦有些汗濕的手,點了點頭。
“我也感覺到了。”
“也許我們也該蒙上頭巾,像牛和山羊一樣。”赫拉魯穆盡量以輕鬆的口吻說。
“你認為我們也會對高度產生恐懼,當我們爬得更高時?”
赫拉魯穆想了一下,好像這樣就能甩掉緊張的感覺:“我們隻是不習慣而已,再說我們還有幾個月時間來適應高度,也許等我們到達塔頂後,我們可能還會覺得這塔不夠高呢。”
“不,不,”南尼搖搖頭,“我並不認為有誰希望這東西更高一些。”
說完,兩個人相視著大笑起來。
七
晚餐吃的是大麥、洋蔥和小扁豆。睡覺的地方是塔內的一條走廊。
第二天早上起來,礦工們腿酸軟得要命,幾乎都邁不開步子了。拖車工人們見狀笑了起來,然後給了他們一些藥膏塗在肌肉上,並為他們的拖車減輕了一些負擔。
這時赫拉魯穆再往塔下看時,膝蓋就像浸在冷水中一樣。在這個高度上,風一直在吹著,很明顯,越往上走,風力會越來越大。他甚至想,有沒有人被風刮到塔下去過呢?他還想,這個被刮下塔去的家夥,在到達地麵之前,完全有時間完成一個禱告。赫拉魯穆被自己的奇怪想法嚇了一跳。
攀登又開始了。和第一天相比,他們可以看得更遠了,進入視野的景物寬廣得令人害怕:連綠洲之外的沙漠都盡收眼底,沙漠中的商隊看上去就像一列緩緩移動的昆蟲。
第三天,他們的腿仍然沒有好轉,赫拉魯穆感覺自己就像個殘疾老人。到了第四天,腿的感覺才好了一點。拖車工人們出於同情幫忙拖了兩天的貨物又回到了他們車上。下午,他們遇到了從上麵下來的第二梯次上的拖車人。
那個晚上比較熱鬧,他們全在一起吃飯聊天。早上,陪伴了他們四天的第一隊拖車人準備回到巴比倫,魯加圖穆向赫拉魯穆與南尼道再見。
“照顧好你們的車,它爬上這座塔的次數比任何人都多。”
“你羨慕它?”
“不,想想每次好不容易爬上了塔,又必須順著原路回來,我就難受。”
八
現在,他們後麵那輛車的拖車人變成了庫塔。這一天行程結束時,庫塔走過來:“你們從來沒在這樣高的地方眺望過太陽,來,看看吧。”
庫塔走到塔邊坐下,雙腿懸在塔外,他看見他們猶豫不決:“你們可以趴在地上,把頭伸出來向外邊看,如果你們想看的話。”赫拉魯穆不願意在別人眼裏像個擔驚受怕的孩子,但他怎麽也不敢學庫塔的樣子,於是,他與南尼便隻好照庫塔所說的樣子做了。
“當太陽下落時,要順著塔邊往下看。”
赫拉魯穆向下看了一眼,那幾千腕尺的深淵讓人膽寒,他趕忙把視線轉向遠處的地平線:“太陽從這兒落下有什麽不同?”
“當太陽從西邊落到那些山脈後麵時,希拉平原就是黑夜了。但在這兒,我們比那些山峰更高,因此我們仍然能看到太陽。如果我們想看到夜晚,太陽必須沉落到更遠的地方。”
赫拉魯穆明白了:“夜晚降臨到地麵的時間比這兒要早。”
“你能看到黑夜順著塔升上來,從地麵升到天空。”他盯著遠處的太陽看了一會兒,然後把視線轉向下方,“你們看,現在開始了!”
赫拉魯穆和南尼循聲望去,在這座巨塔下麵,巴比倫城已處在陰影中。陰影往上蔓延時,就像一頂華蓋正在撐開一樣。很快,陰影水一樣漫過了他們,於是,他們便置身黃昏中了。
赫拉魯穆翻過身來把臉轉向天空,看到夜色快速升過塔的其餘部分,天空越來越模糊,太陽正下沉到世界很遠很遠的邊緣。
“算得上是一種奇觀,對吧。”庫塔問。
赫拉魯穆什麽也沒說,他第一次明白,所謂的夜,就是大地把它自己的陰影投射到了天空上。
——未完待續——
(防盜也放連載不是我本意23333333不過這篇防盜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