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三嬸回娘家
60年代:我有一個商店 作者:影子狸花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去一天?
周益民問:“三嬸的娘家很近的嗎?”
三嬸笑道:“不遠,安平公社的杏花村,三個多小時就到了。”
她也蠻擔心娘家的,以前是擔心也沒用,自己家過成啥樣了?都要別人幫襯。而如今,家裏情況變好了,有了點餘糧,算是有些能力了。
尤其是三個孩子,跟著他們的大哥吃香的喝辣的,都開始長胖了不少。
她有時候來蹭飯,吃好吃的,心裏難免會掛念父母。
上次回去,是過年的時候,爹娘把生雞蛋的母雞都宰了招待他們。
這段時間,她盡管擔心,但並沒有跟丈夫說自己的心事。直到昨晚,周旭強主動提出來,讓她今天一早帶點東西回去看看爹娘。
那一刻,她很感動。
周益民:“這還不遠呀?我三叔不一起去嗎?”
他自然也支持三嬸回去看看,有能力就幫襯一二。
“他要上工,再說了,家裏沒個大人不行,所以……”
周益民:“我跟爺爺奶奶不是大人嗎?來才,去喊你爹回來。”
三嬸黃蘭心頭暖暖的,不知道說什麽好。從這話也看出,周益民是真把他們一家當家裏人的。
周益民轉頭跟奶奶說道:“奶奶,家裏的臘鴨,讓三嬸帶兩隻回去行嗎?我們沒吃完的那大半袋玉米,也給她吧!罐頭還有嗎?”
黃蘭連忙擺手:“益民,不用,不用,我那兒……”
還沒說完,就被老太太鄙視一眼:“你那邊有什麽?紅薯、土豆,還是棒子麵?行了,記得我家益民的好就行。”
那些東西都是自己孫子拿回來的,但怎麽處理還是讓她來做主,老太太就很欣慰,親孫子太貼心了,總是會考慮到他們兩老的感受。
再加上這些年,黃蘭兩口子對他們兩老的態度,他們都是看在眼裏的,人心又不是石頭。
所以,對於自家孫子讓他三嬸帶點東西回娘家沒有異議。
隻要不是什麽都往娘家搬,扶弟魔之類的,那都是能理解的。
說完後,奶奶去拿臘鴨和罐頭,至於那大半袋玉米,就在角落,等周旭強回來,讓他背上就行。
黃蘭又狠狠地感動了一把。
那大半袋的玉米,少說也有60斤,足夠爹娘吃到小麥收割,甚至吃不完。
臘鴨和罐頭,更是娘家可望不可及的東西。雖然她沒回去,不知道娘家的具體情況,但看看其他村子,總感覺不會好到哪裏去。
她很清楚,這是侄子給她回去撐麵子的。
就算沒有臘鴨和罐頭,僅僅是那半袋的玉米,都能讓她在娘家受到祖宗一樣的待遇。
周益民取出那半壇子的虎骨酒:“爺爺,這是我們四合院陳醫生送的虎骨酒,你平時可以喝點,但不要貪杯。”
虎骨酒不僅是壯陽,還有其他的保健作用,平時喝兩口有益無害。
老爺子一聽,頓時笑眯了眼。
“好好好!”
沒多久,三叔周旭強回來了。
“三叔,伱不是學會騎自行車了嗎?踩去唄!反正我這兩天不打算回城裏。”周益民跟三叔說道。
三叔聽後,眼睛一亮。
這段時間,隻要有空,他都會拿侄子的自行車學,已經有模有樣。
“那三叔就不客氣了。”
黃蘭匆匆回了一趟家,將一個盒子悄悄放回原處。
都有那麽多東西了,還把女兒的“存糧”一鍋端,有點不太好。
來芳對此還不知道,笑嘻嘻地在她大哥周益民身邊捶捶腳、捶捶背,通過這種手段,小丫頭沒少在周益民身上賺到小零食。
還好,她娘親忽然“良心發現”,不然等她回去,估計天都塌了。
周旭強騎著自行車,載著妻子,興高采烈地出發。這次帶了那麽多物品,還都是吃的,他也會倍有麵子,成為杏花村最靚的那個女婿。
有自行車,速度快了很多,一個鍾頭左右,就來到了杏花村的村口。
杏花村的村民一眼就認出黃蘭。
“小蘭回來了呀!”
黃蘭一看這些村民,就知道杏花村過得並不好,有人都餓脫相了,她差點認不出來。
周旭強停下來,掏出經濟煙,給大家派了一輪。
望著周旭強他們離去的身影,在場的人無不羨慕。那可是自行車呀!看來,黃蘭的男人是發達了。
他們也注意到黃蘭懷裏的那些東西,雖然用袋裝著,但裏麵很可能是糧食之類。
現在糧食多難得呀?人家還拿那麽多回娘家。
“小蘭算是熬出頭了。”
“是呀!自行車都有,那不得一兩百塊?”他們杏花村,隻有一輛自行車,那就是大隊長家的。
想當年,黃蘭嫁出去的時候,大家都說她嫁得不好,她夫家的家境很差。
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家不用三十年,就逆轉了。
“行了,抽完煙,就給我繼續幹活,再過二十來天,小麥就能收割,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領頭的中年人說道。
周旭強夫婦順著鄉道,來到一棟低矮的屋子前。
“姑姑、姑姑……”
剛停下來,屋門口玩耍的小孩子就認出周旭強夫妻兩人,大喊大叫起來。三四個孩子,都隻穿褲子,沒有上衣。
黃蘭有兩個哥哥,這些孩子都是兩位大哥的,還有兩個比較大的男孩子不在,估計是去幫忙幹活了吧!
杏花村的孩子,可沒有周家莊的那麽幸福,有書讀,有飯吃,還有新衣服穿。
現在一對比,就會覺得周家莊簡直就是樂園。
黃蘭將那袋玉米放下來,揉了揉有點發麻的大腿,然後拿出一包糖,還是益民給她的。
“你們爺爺奶奶呢?去叫他們回來。”黃蘭給這幾個孩子分糖。
孩子們手也不洗,很多塵土,但農村哪有那麽多講究,不幹不淨,吃了沒病。也就侄子益民,老讓她三個孩子洗手再吃東西。
“姑姑,我也要,我也要!”
拿到糖,幾個孩子飛奔出去,去找他們爺爺奶奶。
最小的跟不上,一邊跑,一邊哭。
進屋後,黃蘭開始幹點家務,打掃打掃,她是閑不下來的人。
感謝徐人帥兄弟的500打賞,書友20230302201408180和愛喝氣泡水兩位兄弟的100打賞!
周益民問:“三嬸的娘家很近的嗎?”
三嬸笑道:“不遠,安平公社的杏花村,三個多小時就到了。”
她也蠻擔心娘家的,以前是擔心也沒用,自己家過成啥樣了?都要別人幫襯。而如今,家裏情況變好了,有了點餘糧,算是有些能力了。
尤其是三個孩子,跟著他們的大哥吃香的喝辣的,都開始長胖了不少。
她有時候來蹭飯,吃好吃的,心裏難免會掛念父母。
上次回去,是過年的時候,爹娘把生雞蛋的母雞都宰了招待他們。
這段時間,她盡管擔心,但並沒有跟丈夫說自己的心事。直到昨晚,周旭強主動提出來,讓她今天一早帶點東西回去看看爹娘。
那一刻,她很感動。
周益民:“這還不遠呀?我三叔不一起去嗎?”
他自然也支持三嬸回去看看,有能力就幫襯一二。
“他要上工,再說了,家裏沒個大人不行,所以……”
周益民:“我跟爺爺奶奶不是大人嗎?來才,去喊你爹回來。”
三嬸黃蘭心頭暖暖的,不知道說什麽好。從這話也看出,周益民是真把他們一家當家裏人的。
周益民轉頭跟奶奶說道:“奶奶,家裏的臘鴨,讓三嬸帶兩隻回去行嗎?我們沒吃完的那大半袋玉米,也給她吧!罐頭還有嗎?”
黃蘭連忙擺手:“益民,不用,不用,我那兒……”
還沒說完,就被老太太鄙視一眼:“你那邊有什麽?紅薯、土豆,還是棒子麵?行了,記得我家益民的好就行。”
那些東西都是自己孫子拿回來的,但怎麽處理還是讓她來做主,老太太就很欣慰,親孫子太貼心了,總是會考慮到他們兩老的感受。
再加上這些年,黃蘭兩口子對他們兩老的態度,他們都是看在眼裏的,人心又不是石頭。
所以,對於自家孫子讓他三嬸帶點東西回娘家沒有異議。
隻要不是什麽都往娘家搬,扶弟魔之類的,那都是能理解的。
說完後,奶奶去拿臘鴨和罐頭,至於那大半袋玉米,就在角落,等周旭強回來,讓他背上就行。
黃蘭又狠狠地感動了一把。
那大半袋的玉米,少說也有60斤,足夠爹娘吃到小麥收割,甚至吃不完。
臘鴨和罐頭,更是娘家可望不可及的東西。雖然她沒回去,不知道娘家的具體情況,但看看其他村子,總感覺不會好到哪裏去。
她很清楚,這是侄子給她回去撐麵子的。
就算沒有臘鴨和罐頭,僅僅是那半袋的玉米,都能讓她在娘家受到祖宗一樣的待遇。
周益民取出那半壇子的虎骨酒:“爺爺,這是我們四合院陳醫生送的虎骨酒,你平時可以喝點,但不要貪杯。”
虎骨酒不僅是壯陽,還有其他的保健作用,平時喝兩口有益無害。
老爺子一聽,頓時笑眯了眼。
“好好好!”
沒多久,三叔周旭強回來了。
“三叔,伱不是學會騎自行車了嗎?踩去唄!反正我這兩天不打算回城裏。”周益民跟三叔說道。
三叔聽後,眼睛一亮。
這段時間,隻要有空,他都會拿侄子的自行車學,已經有模有樣。
“那三叔就不客氣了。”
黃蘭匆匆回了一趟家,將一個盒子悄悄放回原處。
都有那麽多東西了,還把女兒的“存糧”一鍋端,有點不太好。
來芳對此還不知道,笑嘻嘻地在她大哥周益民身邊捶捶腳、捶捶背,通過這種手段,小丫頭沒少在周益民身上賺到小零食。
還好,她娘親忽然“良心發現”,不然等她回去,估計天都塌了。
周旭強騎著自行車,載著妻子,興高采烈地出發。這次帶了那麽多物品,還都是吃的,他也會倍有麵子,成為杏花村最靚的那個女婿。
有自行車,速度快了很多,一個鍾頭左右,就來到了杏花村的村口。
杏花村的村民一眼就認出黃蘭。
“小蘭回來了呀!”
黃蘭一看這些村民,就知道杏花村過得並不好,有人都餓脫相了,她差點認不出來。
周旭強停下來,掏出經濟煙,給大家派了一輪。
望著周旭強他們離去的身影,在場的人無不羨慕。那可是自行車呀!看來,黃蘭的男人是發達了。
他們也注意到黃蘭懷裏的那些東西,雖然用袋裝著,但裏麵很可能是糧食之類。
現在糧食多難得呀?人家還拿那麽多回娘家。
“小蘭算是熬出頭了。”
“是呀!自行車都有,那不得一兩百塊?”他們杏花村,隻有一輛自行車,那就是大隊長家的。
想當年,黃蘭嫁出去的時候,大家都說她嫁得不好,她夫家的家境很差。
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家不用三十年,就逆轉了。
“行了,抽完煙,就給我繼續幹活,再過二十來天,小麥就能收割,都給我打起精神來。”領頭的中年人說道。
周旭強夫婦順著鄉道,來到一棟低矮的屋子前。
“姑姑、姑姑……”
剛停下來,屋門口玩耍的小孩子就認出周旭強夫妻兩人,大喊大叫起來。三四個孩子,都隻穿褲子,沒有上衣。
黃蘭有兩個哥哥,這些孩子都是兩位大哥的,還有兩個比較大的男孩子不在,估計是去幫忙幹活了吧!
杏花村的孩子,可沒有周家莊的那麽幸福,有書讀,有飯吃,還有新衣服穿。
現在一對比,就會覺得周家莊簡直就是樂園。
黃蘭將那袋玉米放下來,揉了揉有點發麻的大腿,然後拿出一包糖,還是益民給她的。
“你們爺爺奶奶呢?去叫他們回來。”黃蘭給這幾個孩子分糖。
孩子們手也不洗,很多塵土,但農村哪有那麽多講究,不幹不淨,吃了沒病。也就侄子益民,老讓她三個孩子洗手再吃東西。
“姑姑,我也要,我也要!”
拿到糖,幾個孩子飛奔出去,去找他們爺爺奶奶。
最小的跟不上,一邊跑,一邊哭。
進屋後,黃蘭開始幹點家務,打掃打掃,她是閑不下來的人。
感謝徐人帥兄弟的500打賞,書友20230302201408180和愛喝氣泡水兩位兄弟的100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