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和他姐夫鄧當,也是受袁耀輿論改變的影響,而做出了和曆史上截然不同選擇的人。


    鄧當和呂蒙都是豫州人,在孫堅被袁術表為豫州刺史的時候,鄧當就投軍跟隨孫堅作戰,是吳景的部下。


    後來吳景被袁術舉為丹陽太守,鄧當便跟隨吳景到了丹陽。


    在孫策最早起兵的時候,鄧當便受吳景派遣,跟隨孫策征討丹陽山越部族,與祖郎等山越大帥作戰。


    在這之前,因為汝南潁川一帶黃巾軍餘黨肆虐的緣故,呂蒙一家也離開了故鄉汝南富陂,來到了丹陽投奔姐夫鄧當。


    寄人籬下的日子自然不好過,隻能依靠鄧當接濟,但鄧當也隻是個小軍官,因此呂蒙母子生活極為困頓。


    於是年僅十五六歲的呂蒙便瞞著母親,偷偷跟隨鄧當一起作戰。後來鄧當發現了他,非常吃驚,並厲聲喝叱他,但呂蒙依舊偷偷跟隨。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訴呂蒙的母親。呂母很生氣並要處罰他,呂蒙卻說:“現在這樣貧賤的日子,實在是難以生活下去。外出作戰,說不定可以獲得功勞,就能取得富貴。況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呂母無奈,隻能從了他,自此呂蒙便在鄧當麾下效力。


    後來吳景被劉繇逐走,鄧當和呂蒙又短暫在淮南渡過了一段時間。


    直到孫策渡江討伐劉繇,鄧當立功,終於被吳景任命為縣賊曹,日子才轉好。


    再接著袁術為削弱孫策的勢力,召回了吳景,另派袁胤繼任丹陽太守。


    但袁胤隻是丹陽郡名義上的軍政長官,實際上控製丹陽北部諸縣的還是手握重兵的徐琨。


    鄧當作為丹陽縣賊曹,這次便沒有跟隨吳景走。


    在原本的曆史中,身為縣賊曹的鄧當很快就舉眾脫離了袁胤,重新成為了孫策的部將,呂蒙也因此開始進入孫策的視線中。


    但現在,因為袁耀在丹陽郡橫插一腳的關係,鄧當還沒來得及投奔孫策,就接到了袁耀的一紙調任,調他為宛陵縣尉!


    從秩一百石的丹陽縣賊曹,直接調任為秩四百石宛陵縣尉,這無疑是升官,是大好的消息!


    但鄧當卻隻高興了一會,就陷入了憂慮和懷疑中。


    鄧當自然是渴望升官出人頭地的,但作為吳景的舊部,鄧當也擔心這是袁耀清除異己的手段。


    要知道這段時間,隨著黃蓋、淩操等孫氏親舊殺了不少忠於袁氏的縣令及官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策與袁家世子很不對付。


    說不定自己到了宛陵,就會像老上級吳景回到壽春一樣,手下的部曲被人接管,徒有一個官銜,卻沒有任何權力。


    正猶豫不定時,卻又來了一名使者,要找自己的小舅子呂蒙。


    一問才得知,居然是袁家世子點名要自己十八歲的小舅子當他的帳下親兵。


    於是鄧當找來呂蒙,商議起是否前去宛陵。


    呂蒙卻幾乎沒有考慮,立刻點頭要去。


    鄧當不得已,隻得說出自己的擔憂。


    呂蒙卻不以為意,直言鄧當和他自己沒有什麽值得袁耀費心圖謀的。


    倘若袁耀真要清除異己,對付自己和姐夫這種小角色的話,根本不用這麽大費周章!


    直接派人捉拿進監牢,隨便安個什麽罪名就可以問斬了,何必玩什麽明升暗降的把戲。


    而不論是鄧當從縣賊曹升任為縣尉,還是呂蒙自己從區區一名縣兵一躍成為袁耀的帳前親兵,卻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


    縣賊曹,隻是一個普通的下級官吏;而縣尉,可是僅次於縣令和縣丞的存在,妥妥的準中級官吏。


    要是幹得好,說不定還可以得到外放主政的機會,到時候哪怕是去一個小縣當縣長,那也算是邁入官宦之家的門檻了。


    而呂蒙自己,如果到了袁耀跟前,也能得到一顯身手的機會。


    不定能像昔日韓信一樣,從一個小小的持戟郎中,得以封壇拜將,逆天改命!


    呂蒙這般一說,鄧當也想明白了。


    如果自己依舊選擇投奔孫策,那最好的結果不過是被授予軍職,繼續靠著為孫策打仗賣命來換取封賞。


    而自己已然三十好幾,還能作為一個中下級軍官再打幾年仗呢?


    不如選擇效忠袁家世子!


    這也不算是背叛,我雖然是吳景任命的縣吏,但吳景的太守也是袁術任命的,現在袁家提撥我,我盡職盡責又有什麽錯呢?


    況且對於吳景和孫氏的恩情,我鄧當這些年為你們出生入死也還清了,我不欠你們的,你們也不要攔著我升官富貴!


    想明白了其中關節,鄧當便不再猶豫,很快便收拾好了行裝,拖家帶口前往宛陵上任。


    而呂蒙卻比他先走一步,被那名使者給帶走了。


    本來要搬家,呂母還很擔心,但那名使者卻大手一揮,從丹陽縣縣府調了最好的車馬,請呂母去宛陵安住,並說郡功曹陳矯為他們一家準備了一處宅院。


    禮遇甚厚,這反倒引起了呂蒙的疑惑。


    不過他左思右想,也沒想明白袁耀為何對他這般禮遇,但又想不到袁耀害他的理由,便是既來之則安之。


    隻是讓呂蒙沒想到的是,等到了宛陵,袁耀對他的特殊照顧才剛剛開始。


    他一到,便被編入袁耀的護軍中,並直屬於護軍都尉陳到所轄。


    呂蒙一開始沒覺得特殊,直到發現整個親兵營中,隻有護軍都尉陳到,和帳前都尉許褚兩個人能隨意進出袁耀的大帳。


    兩人一左一右,晝夜輪換,宿衛袁耀左右,是袁耀的絕對親信心腹。


    而自己一來,便能夠跟在陳到身後,保護袁耀的進出安全!


    在接受陳到的訓練,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親衛扈從的時候,呂蒙就發覺,袁耀每次經過自己的時候,總要多看自己兩眼。


    直到半個月後,袁耀忽然召他入帳,先是噓寒問暖,問呂蒙有沒有回家看望母親,呂母住的是否習慣。


    呂蒙隻當袁耀這是籠絡人心的手段,畢竟要人為他擋刀,日常的小恩小惠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交談中,在得知呂蒙年少時因戰亂棄學,隻粗識一些大字的時候,袁耀突然興起,派人去請丹陽大儒唐固,要助呂蒙繼續讀書求學。


    呂蒙連忙推辭,袁耀卻以兩人都是汝南同鄉,看不得同鄉受苦受難為由,強行要求呂蒙拜唐固為師。


    從那天起,袁耀就開始經常召呂蒙入內,並且一次比一次問得多,聊的多。


    直到這一日,袁耀開始問起呂蒙學習的課業成果。


    而在這一個月裏,呂蒙對袁耀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果然,當袁耀說完剛才那句話,呂蒙連忙再次跪地叩首,認真無比道:“大都督果真有識人之明!”


    “小人也一直認為自己有將帥之才!”


    站在袁耀身旁的陳到眯了眯眼,顯然就連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陳叔至,也覺得眼前這個青年有些自負,甚至是膽大妄言了。


    袁耀卻不計較這些,隻是繼續道:“那你可知,認為自己是什麽人,和真正成為什麽人,中間還需要什麽?”


    呂蒙不假思索道:“做到!”


    袁耀點了點頭:“那你要如何做到呢?”


    呂蒙還是沒有猶豫:“憑我一身勇力,敢為人所不敢為!”


    袁耀心說你確實敢為人所不敢為,整個孫吳找不出第二個比你還敢的人。


    但袁耀卻搖了搖頭:“一腔血勇,再加上一點小聰明,最多也隻能成為一軍之將!”


    “而要成為三軍之帥,你知道還需要什麽嗎?”


    這下卻是觸及到呂蒙的盲區了。


    “請大都督賜教!”


    袁耀沉聲道:“還得有揮斥方遒的魄力,有統禦諸將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運籌帷幄的智略!”


    呂蒙抬起了頭:“這就是大都督請人教我讀書識字的原因麽?”


    袁耀點頭:“沒錯!”


    呂蒙又一次嘴唇動了動,但這一次卻大聲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大都督所言固然有理,但縱使呂蒙有天縱之資,但無奈出身卑賤,值此動蕩亂世,若非姊夫收留,我與母親早已窮困餓死。”


    “在這世上,隻是活下去,都需要人拚盡全力!”


    “呂蒙已耽擱了太多,此生已不求為三軍之帥,隻求當上一軍之將,以改變這貧賤的命運,換得後半生富貴!”


    “大都督若真看重於我,不妨讓我領兵作戰,呂蒙必不負將軍!”


    “至於讀書識字……呂蒙私以為能寫好自己名字,認識軍報上的字,就足夠擔任一軍之將了!”


    袁耀忽然從呂蒙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個固執己見,認為自己哪怕不學外語隻憑總分也能上本科線、也能讀大學的偏科少年。


    雖然的確自己最後上了本科線,讀了大學,成為了一名所謂的大學生。


    然而在那個學曆大幅貶值的時代,被讀研和讀博拒之門外,最後並沒有得到理想的工作。


    然後啃老,自以為是的炒股,甚至杠杆,最後賠光,然後墜樓穿越。


    袁耀看著眼前的呂蒙,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份固執與偏執,那份對未來的渴望與憧憬。他心中不禁生出一股疼惜,但同時也明白,呂蒙需要的不隻是戰場上的曆練,更需要知識的積累與智慧的提升。


    袁耀深吸一口氣,語氣變得嚴厲:“呂蒙,你雖有萬丈豪情,但此世非一腔血勇可成大事。讀書識字,非為名利,而是明理、明德、明智。你想要改變命運,光靠戰場上的拚殺遠遠不夠,更需要的是內心的強大與智慧。”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知你心有不甘,但你要明白,真正的強者,不僅要有衝鋒陷陣的勇氣,更要有運籌帷幄的智慧。我要求你讀書識字,並非要你成為學者,而是希望你能通過這些,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更好地領兵作戰,更好地為我效力。”


    袁耀看著眼前的呂蒙,心中明白,要想讓這個固執的年輕人真正成長,光靠激將法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呂蒙,我知你心高氣傲,但你要明白,真正的強者,不僅要有衝鋒陷陣的勇氣,更要有運籌帷幄的智慧。我要求你讀書識字,並非要你成為學者,而是希望你能通過這些,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更好地領兵作戰,更好地為我效力。”說罷,他拿起一本書,指著上麵的字道:“這些字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奧的道理。你若能領悟其中的精髓,對你的成長將大有裨益。”呂蒙看著袁耀嚴肅的眼神,不禁低下頭,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深知袁耀所言非虛,但又覺得自己與讀書識字無緣。然而,在袁耀的嚴厲目光下,他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這一刻,他下定決心,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母親的期望,他要努力學習,不再讓自己的命運被出身所束縛。


    袁耀看著呂蒙低頭思索的模樣,心中滿意。他走到書架旁,輕輕抽出一本書,翻到某一頁,指著上麵的文字說道:“呂蒙,你看這‘仁’字,左邊是‘人’,右邊是‘二’,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義’字,則代表著做人的道理和行事的標準。這些看似簡單的字,其實蘊含著深厚的人生哲理。”


    他走到呂蒙麵前,將書遞給他:“我要求你每日抄寫一遍這‘仁義’二字,不僅要會寫,還要理解其中的含義。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明白什麽是真正的強者。”


    呂蒙接過書,看著那兩個熟悉的漢字,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畏之情。他明白,這不僅是寫字,更是修身養性,鍛煉意誌的過程。


    袁耀看著呂蒙,心中滿意。他深知,要想讓這個固執的年輕人真正成長,光靠激將法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他沉聲道:“呂蒙,你要記住,真正的強者,不僅要有衝鋒陷陣的勇氣,更要有運籌帷幄的智慧。我要求你讀書識字,並非要你成為學者,而是希望你能通過這些,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更好地領兵作戰,更好地為我效力。”


    呂蒙默默點頭,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表示:“主公,我會努力學習的,不再讓自己的命運被出身所束縛。”


    袁耀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明白這個固執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有了些許的成長。他沉聲道:“呂蒙,你要記住,真正的強者,不僅要有衝鋒陷陣的勇氣,更要有運籌帷幄的智慧。我要求你讀書識字,並非要你成為學者,而是希望你能通過這些,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更好地領兵作戰,更好地為我效力。”


    呂蒙默默地聽著袁耀的話,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決心。他發誓要虛心向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智慧,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仲氏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砂風中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砂風中轉並收藏三國之仲氏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