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時,”雍正放下手中的湯碗,麵色一沉說道,“不能再讓他留在宮中了。”
“皇上是要他出宮建府?”雲錦走到雍正的身邊,見碗中所剩的也不多了,就將它移過一邊,伸手去給雍正按揉著肩膀,“這樣也好,他現在也大了,或許就是因為總呆在宮裏覺得拘的慌,才讓老八他們鑽了空子,住到外麵之後,多接觸些人和事,說不得慢慢的也就好了。等一會兒臣妾回去之後,就馬上著手為他準備東西,等選好址建完府之後,也好讓他一並帶了去。”
“選址建府?”雍正淡淡的說道,“現在等著用銀子的地方比比皆是,朕沒那麽多的閑錢給那個不孝子建什麽府。”
“皇上總不會是真的要把弘時過繼給老八吧?”雲錦皺了皺眉。
“當然不是,”雍正搖搖頭說道,“弘時再不孝,也是朕的兒子,朕憑什麽要去便宜老八?”
“這就好,”雲錦鬆了一口氣,又疑惑著問雍正道,“那您說弘時不能再留在宮裏的話,是什麽意思?”
“朕的意思是,”雍正淡淡的說道,“把他放到駐防八旗裏去。”
“駐防八旗,”雲錦愣了一下,這駐防八旗可是在東北啊。
“是,”雍正點了點頭,“既然好言好語的說他不聽,那就去吃些苦,受些錘打,朕就不信擰不過他來。”
“會不會太苦了?”雲錦皺了皺眉。
說實話,雲錦覺得雍正這個辦法還真不錯,一來是老八的勢力多在江南,弘時到了東北,他們再想伸手,就不那麽容易了,二來是軍隊裏本就是一個大融爐,讓弘時離了京城這個繁華之地的腐蝕,到那白山黑水之間重新打造一番,說不定還真能脫胎換骨呢。但她身為嫡母,卻還是要適當的表示一些擔心。
“有什麽苦的?別人不是都呆的好好的嘛,”雍正麵色平靜的說道,“朕不隻是讓他去駐防八旗,還要讓他以一個普通八旗兵的身份去,不許泄露他是皇子。”
“普通八旗兵?”雲錦這回是真的皺眉了,一個普通的小兵,再加上弘時那多年來養成的倨傲和自大,到那兒不受欺負和排擠才怪呢,“雲錦明白皇上對弘時是一片苦心,隻是雲錦覺得,在他去之前,有些話皇上還是跟他說清楚比較好,省得他以為是遭了您的嫌厭,再自暴自棄起來,豈不是辜負了皇上的一片愛子之心,若是再因此出個什麽好歹的......”說到這兒,雲錦停了一下,不再接著把這個話說完,而是說起了另一個提議,“還有,雖然在駐防八旗那裏弘時要隱藏身份,但皇上最好對他還是有些保護措施,畢竟那裏都是些粗漢子,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弘時對你多有不敬,難為你倒為他想的周全。”雍正拍拍雲錦的手。
“弘時是皇上的兒子,雲錦身為您的皇後,這麽做還不是應當的嗎?”雲錦握住雍正的手,移身來到他的身邊,“更何況,隻要想著如果弘時出了事,您會如何的傷心難過,雲錦就更加的要多想幾分了。”
“嗯,”雍正點了點頭,“朕會找個時間再跟弘時談談的,也會再做一些安排,希望他不會再讓朕失望了。”
***********************************************************************
過了幾天之後,雍正帶著弘時出了宮,等回來的時候弘時就不見了,一個皇子不見了,朝臣們當然要問,雍正就說派他去秘密巡查地方去了,雍正這話說出來輕巧,卻引得一些官員們人心遑惑,尤其是各處地方,不隻是行為上多加注意,更是派出人嚴加注意,見到疑似三阿哥的人,馬上來報。
這些官員們如此反常的舉動,自然也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再加上派出查訪弘時的人太多,難免口風不緊,一來二去的有皇子在民間私訪的消息就傳遍了,說他帶著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更邪乎的是,這位皇子的行蹤那叫一個撲朔,那就一個迷離,前一天還在江南接受宴請呢,第二天就已經在山東評詩文了,簡直就成了神仙了。
弘時當然是沒有分身術的,況且他也根本就沒去私什麽訪,這些現身的三阿哥當然隻是些騙子在渾水摸魚,也免不了有一些是雍正順勢派出去釣魚的,可偏偏就有那麽多的官員會上當,送禮討好、阿諛奉承的大有人在,倒便宜了雍正,據此查出了不少貪腐之徒,從而也讓國庫充盈了不少。
而這邊攔圍十三阿哥告狀的事兒也有了結果,其實那個叫李英的官員也未見得就有如何的好,隻是百姓們聽說派來繼任的官員是一個苛刻之極、偏愛盤剝百姓之人,想想那個李英雖然不能稱之為愛民如子,但至少也沒怎麽禍害過他們,這才有了請願之舉的。
按照《大清律》,“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入武門長安門叫訴冤枉、奉旨勘問得實者,枷號一月,涉虛者,杖一百,發邊衛充軍。”此次事件當然是為虛,因為繼任的官員尚還沒有任命呢,又哪裏來的苛刻之極、偏愛盤剝百姓,不過考慮到這些百姓們是受人蠱惑,再加上十三阿哥和眾皇子的求情,雍正判了“名列呈首者馮某、創作呈辭者陳某、挺身遞呈者楊某,責四十,枷號一月,但體念楊某年老,準以收監贖罪,其餘跟隨附和者皆從寬”。
百姓們可以從寬,但那散布繼任官員不堪在先,又蠱惑煽動百姓進京鬧事在後的通永道,卻被雍正就地免職,解回京城來問罪。其實也不用問了,之前抓到的那幾個人已經交待清楚了,就是九阿哥屬下指使的,這時候雲錦才知道,原來那天除了十三阿哥捉到的那些人以外,元壽身邊的侍衛們也抓到了躲在附近準備對十三阿哥實施暗殺的刺客,這也讓雍正更加的光火,將八阿哥和九阿哥一並削了爵,看守兩府這人也全部給予責罰並予以更換。
在將這些事情處理完畢的時候,雲錦的封後大典也如期舉行了,其盛大自不必說,隻是繁瑣也是更勝往常,看著底下來參拜的命婦們一臉的羨慕,雲錦卻隻想與她們換換,至少她們參拜完自己就可以回去歇著了,而自己卻還要繼續走過場。一天下來雲錦險些連腰上的老毛病都犯了,肩頸處也是酸的厲害,強撐到晚間回到長春宮,也不管雍正會不會來了,卸掉那一身沉重的禮服,連洗漱也省了,隻簡單擦一把臉,就一頭栽到枕上,閉眼呼呼大睡了。
雍正和十三阿哥除了在封後大典那天沒去煩雲錦以外,其餘的時間還在繼續問著後世的事情,重點在軍事和科技方麵,當然農事經濟上也很注重,也因此製定了好多相關的策略,老九是不能用了,雖然那天發現弘晝可以往這方麵培養培養,但畢竟他還小,尚不足以接此大任,掂量來掂量去,最後這份責任落到了五阿哥的身上,雖然他的心思沒那麽活絡,但卻勝在沉穩,再有就是,九阿哥再怎麽胡鬧,想來也不會去拖他一母之兄的後腿吧。
至於十四阿哥,雍正決定用是可以用,但不能一上來就大用,象一些涉及到國本、兵事之類的,隻能由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這樣的心腹之人才能做得,十四阿哥就各處幫幫忙,但在哪處也不能呆久了,省得他又拉起幫結起夥。
就象雍正所說的,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他之前攢的那些根本不夠,所以與洋人們的通商也是最早提到日程上來的,不是沒有人提出大清的條件實在是苛刻,但無奈僧多粥少,你不願意,願意的人多的是,最後也隻能咬牙認了下來。當然這些洋人們也不是傻的,他們會願意簽這個合同,是因為即使是這樣,他們掙的還是暴利,隻是他們不知道,這個合同是不會持續太久的,等大清的船研製建造完畢,再尋機開了海,那麽大清的皇商與民間的商人就會直接運貨到他們的國家去,到那時候他們能掙到的利潤隻會更少。
因為皇家生意大量的進帳,讓新政實施起來也相對要輕鬆的多,而鼓勵發明那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最大的驚喜是,把蒸汽機弄出來了,有了這個,就會有許多的發明跟著出來了,據說火車的研究已經初步開始了。至於軍事上,除了槍械上更加的先進之外,子彈上也進行了改進,甚至連火藥也比以前威力大多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科研小組都取得了成功,象是電話、電報這些還好說,雖然稱不上成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可是飛機那邊就一點概念都沒有了,弄來弄去,還是象熱氣球,雲錦聽說了曾經很興奮的要求上去在京城上空繞一圈的,隻可惜卻被雍正以安全為由正色拒絕了。真是的,想當初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已經發明孔明燈了,這都過去多少年了,做出的熱氣球要是還有危險,那這個科研小組就可以直接解散了。
研製飛機的科研小組好賴還弄出個熱氣球,但弄照相機、錄音機和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的小組就完全是兩眼一摸黑了,他們不知道這是誰的突發奇想,要把影像和聲音留住,簡直就是開玩笑嘛,這怕是神仙也未見得辦的到,倒來難為起他們來了。其實在設這些科研小組的時候,雲錦就提出過,現在就去開發這些,肯定隻會白費錢,做這些東西所用的材料現在肯定還沒發明出來呢,可是當雍正問她都需要什麽材料和原理的時候,她卻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氣得雍正一個勁的瞪她,最後說先讓他們去試,哪怕能試出來那些材料也好。
隨著大量先進的發明出來,尤其是農具和日常用品的改進,民間百姓的生活也呈越過越好的趨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埋頭工作好久的雍正大手一揮,做出決定,帶老婆孩子們去圓明園遊玩去。
因為曆史已經明顯的改變了,大清也變強了,雖然尚還不到世界霸主的程度,但也算是上是強國了,所以雲錦也就不再執著於圓明園會被燒的情結之中,高高興興的奉著母後皇太後一起過來了。
這時的圓明園雖然也經過擴建和修繕,但還遠達不到後世的那種輝煌,不過就雲錦看來,已經是夠不錯的了。
“這裏真不錯,”母後皇太後也是滿臉的笑容,“怪不得皇帝會想在這裏處理朝政呢。”
“他啊,想是這麽想,”雲錦扶著母後皇太後,笑著說道,“隻是又說要在這裏避喧聽政,還要建正大光明殿、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等諸值房,現在國庫的銀子還有他用,這裏也不忙動了。”
“皇帝為咱們大清興盛,可真是辛苦了,”母後皇太後感慨的說道,又囑咐雲錦,“你也要多勸著他休息,別累了龍體。”
“雲錦何嚐沒勸過,”雲錦歎著氣說道,“嘴皮子都快磨破了,隻是皇上辦起朝政來的興頭兒,皇額娘是知道的,雲錦前腳還沒等離開呢,他就已經交將雲錦的話當成耳邊風了,還是上回雲錦打著皇額娘的名義跟他鬧了一場,他才算有所收斂了,現在雖然覺也不多,但比起以前每天隻兩個時辰的覺要好多了,葉太醫也是一天一請脈,說是皇上的龍體瘦歸瘦,但還是健康的。”
“那就好,”母後皇太後點了點頭,“這事兒你做的對,以後他要是再有犯倔的時候,你就用我的名義去罵他。”
“好,”雲錦笑著答應道,“有了皇額娘這話,以後雲錦再勸皇上,可就是奉旨行事了,皇上不給雲錦麵子,但對皇額娘的話還是聽的。”
“啟稟皇太後,皇後,”正在這時,一個小太監跑過來,行禮稟報道,“皇上請太後前去泛舟。”
“好,咱們走吧。”母後皇太後點了點頭,雲錦扶著她往前走去,其他嬪妃們隨後跟上。
坐在船中,雲錦一邊侍候著母後皇太後,一邊看向坐在另一側的雍正,看到他悠閑自得的模樣,再想想他為朝政煩憂時的模樣,恨不能趕緊將他拐跑,去過一過農婦山泉有點田的生活,可是想到就這麽走了,累的卻是自己還年幼的兒子,就覺得有些兩難,不過隨即她又失笑了起來,雍正是什麽人,主意大著呢,哪裏是自己想拐走就拐走的。
舟泛完了,雍正又帶著大家來到杏村菜圃觀花,隨後命幾個阿哥們針對今天的事情行文或做詩,元壽他們做的都是詩,也各自體現了自己的性情,隻有弘晝寫了篇遊記的東西,雍正看過之後,什麽也沒說,就遞給了母後皇太後,母後皇太後剛看不一會兒,就忍不住的樂了起來。
“皇額娘,”雲錦既好奇也有些湊趣的笑著問道,“這弘晝到底寫什麽了,讓您笑成這樣,也說給臣妾聽聽,讓臣妾也跟著樂一樂唄。”
“你看看吧。”母後皇太後將那張紙交到一邊的宮女手中,那個宮女規規矩矩的呈給雲錦。
雲錦展開一看,雖然是遊記,內容倒是不多,也就是二三百字的樣子,隻是用詞造句實在是讓人不得不發笑。
“皇後娘娘,”耿氏見雲錦的麵色古怪,不由得有些擔心起來,先是瞪了弘晝一眼,然後小心的問道雲錦,“弘晝寫的可是有什麽不妥之處。”
“沒有,”雲錦搖了搖頭,“隻是我從來不知這弘晝居然有如此文采,‘樹怡怡而色綠,風飄飄而氣清,桃重重而疊翠,杏行行而千重,川溶溶而不斷,草菲菲而如茵,’瞧這疊詞用的,真是讓我自愧不如啊。還有這‘玩心高明’一語,也真是一語就道盡了他的心聲。”
“堂堂一個皇子,虧得還是辦過差的,居然成天還隻惦著玩,”雍正冷冷的看著弘晝,“你可真夠有出息的。”
“兒子知錯。”弘晝趕緊上前行禮。
“好了,皇上,今兒個本就是大家一起出來玩的嗎?”雲錦笑著對雍正道,“您就別總板著臉訓人了,把孩子們都拘住了,還有什麽趣?”
“就是這話,”母後皇太後點頭說道,“皇帝不要太嚴肅了,我看著他這個文就寫的很好,也能夠引經據典的,象這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想是出自於蘭亭集序吧?”
“皇太後祖母說的沒錯,”弘晝趕緊說道,“孫兒才剛剛背過,覺得和今天很是應景,就寫出來了。”
“好,不錯,”母後皇太後笑著說道,“能現學現用,是個腦子靈活的,來,皇祖母賞你一串佛珠。”
“謝皇太後祖母的賞。”弘晝樂顛顛的過去接了佛珠。
“弘晝,”雍正淡淡的說道,“你準備準備,過此日子朕會派你出去辦差的。”
“出去,”母後皇太後愣了一下問道,“皇帝要派弘晝去哪兒啊?他還小,你可不許讓他走太遠了。”(未完待續)
“皇上是要他出宮建府?”雲錦走到雍正的身邊,見碗中所剩的也不多了,就將它移過一邊,伸手去給雍正按揉著肩膀,“這樣也好,他現在也大了,或許就是因為總呆在宮裏覺得拘的慌,才讓老八他們鑽了空子,住到外麵之後,多接觸些人和事,說不得慢慢的也就好了。等一會兒臣妾回去之後,就馬上著手為他準備東西,等選好址建完府之後,也好讓他一並帶了去。”
“選址建府?”雍正淡淡的說道,“現在等著用銀子的地方比比皆是,朕沒那麽多的閑錢給那個不孝子建什麽府。”
“皇上總不會是真的要把弘時過繼給老八吧?”雲錦皺了皺眉。
“當然不是,”雍正搖搖頭說道,“弘時再不孝,也是朕的兒子,朕憑什麽要去便宜老八?”
“這就好,”雲錦鬆了一口氣,又疑惑著問雍正道,“那您說弘時不能再留在宮裏的話,是什麽意思?”
“朕的意思是,”雍正淡淡的說道,“把他放到駐防八旗裏去。”
“駐防八旗,”雲錦愣了一下,這駐防八旗可是在東北啊。
“是,”雍正點了點頭,“既然好言好語的說他不聽,那就去吃些苦,受些錘打,朕就不信擰不過他來。”
“會不會太苦了?”雲錦皺了皺眉。
說實話,雲錦覺得雍正這個辦法還真不錯,一來是老八的勢力多在江南,弘時到了東北,他們再想伸手,就不那麽容易了,二來是軍隊裏本就是一個大融爐,讓弘時離了京城這個繁華之地的腐蝕,到那白山黑水之間重新打造一番,說不定還真能脫胎換骨呢。但她身為嫡母,卻還是要適當的表示一些擔心。
“有什麽苦的?別人不是都呆的好好的嘛,”雍正麵色平靜的說道,“朕不隻是讓他去駐防八旗,還要讓他以一個普通八旗兵的身份去,不許泄露他是皇子。”
“普通八旗兵?”雲錦這回是真的皺眉了,一個普通的小兵,再加上弘時那多年來養成的倨傲和自大,到那兒不受欺負和排擠才怪呢,“雲錦明白皇上對弘時是一片苦心,隻是雲錦覺得,在他去之前,有些話皇上還是跟他說清楚比較好,省得他以為是遭了您的嫌厭,再自暴自棄起來,豈不是辜負了皇上的一片愛子之心,若是再因此出個什麽好歹的......”說到這兒,雲錦停了一下,不再接著把這個話說完,而是說起了另一個提議,“還有,雖然在駐防八旗那裏弘時要隱藏身份,但皇上最好對他還是有些保護措施,畢竟那裏都是些粗漢子,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弘時對你多有不敬,難為你倒為他想的周全。”雍正拍拍雲錦的手。
“弘時是皇上的兒子,雲錦身為您的皇後,這麽做還不是應當的嗎?”雲錦握住雍正的手,移身來到他的身邊,“更何況,隻要想著如果弘時出了事,您會如何的傷心難過,雲錦就更加的要多想幾分了。”
“嗯,”雍正點了點頭,“朕會找個時間再跟弘時談談的,也會再做一些安排,希望他不會再讓朕失望了。”
***********************************************************************
過了幾天之後,雍正帶著弘時出了宮,等回來的時候弘時就不見了,一個皇子不見了,朝臣們當然要問,雍正就說派他去秘密巡查地方去了,雍正這話說出來輕巧,卻引得一些官員們人心遑惑,尤其是各處地方,不隻是行為上多加注意,更是派出人嚴加注意,見到疑似三阿哥的人,馬上來報。
這些官員們如此反常的舉動,自然也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再加上派出查訪弘時的人太多,難免口風不緊,一來二去的有皇子在民間私訪的消息就傳遍了,說他帶著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更邪乎的是,這位皇子的行蹤那叫一個撲朔,那就一個迷離,前一天還在江南接受宴請呢,第二天就已經在山東評詩文了,簡直就成了神仙了。
弘時當然是沒有分身術的,況且他也根本就沒去私什麽訪,這些現身的三阿哥當然隻是些騙子在渾水摸魚,也免不了有一些是雍正順勢派出去釣魚的,可偏偏就有那麽多的官員會上當,送禮討好、阿諛奉承的大有人在,倒便宜了雍正,據此查出了不少貪腐之徒,從而也讓國庫充盈了不少。
而這邊攔圍十三阿哥告狀的事兒也有了結果,其實那個叫李英的官員也未見得就有如何的好,隻是百姓們聽說派來繼任的官員是一個苛刻之極、偏愛盤剝百姓之人,想想那個李英雖然不能稱之為愛民如子,但至少也沒怎麽禍害過他們,這才有了請願之舉的。
按照《大清律》,“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入武門長安門叫訴冤枉、奉旨勘問得實者,枷號一月,涉虛者,杖一百,發邊衛充軍。”此次事件當然是為虛,因為繼任的官員尚還沒有任命呢,又哪裏來的苛刻之極、偏愛盤剝百姓,不過考慮到這些百姓們是受人蠱惑,再加上十三阿哥和眾皇子的求情,雍正判了“名列呈首者馮某、創作呈辭者陳某、挺身遞呈者楊某,責四十,枷號一月,但體念楊某年老,準以收監贖罪,其餘跟隨附和者皆從寬”。
百姓們可以從寬,但那散布繼任官員不堪在先,又蠱惑煽動百姓進京鬧事在後的通永道,卻被雍正就地免職,解回京城來問罪。其實也不用問了,之前抓到的那幾個人已經交待清楚了,就是九阿哥屬下指使的,這時候雲錦才知道,原來那天除了十三阿哥捉到的那些人以外,元壽身邊的侍衛們也抓到了躲在附近準備對十三阿哥實施暗殺的刺客,這也讓雍正更加的光火,將八阿哥和九阿哥一並削了爵,看守兩府這人也全部給予責罰並予以更換。
在將這些事情處理完畢的時候,雲錦的封後大典也如期舉行了,其盛大自不必說,隻是繁瑣也是更勝往常,看著底下來參拜的命婦們一臉的羨慕,雲錦卻隻想與她們換換,至少她們參拜完自己就可以回去歇著了,而自己卻還要繼續走過場。一天下來雲錦險些連腰上的老毛病都犯了,肩頸處也是酸的厲害,強撐到晚間回到長春宮,也不管雍正會不會來了,卸掉那一身沉重的禮服,連洗漱也省了,隻簡單擦一把臉,就一頭栽到枕上,閉眼呼呼大睡了。
雍正和十三阿哥除了在封後大典那天沒去煩雲錦以外,其餘的時間還在繼續問著後世的事情,重點在軍事和科技方麵,當然農事經濟上也很注重,也因此製定了好多相關的策略,老九是不能用了,雖然那天發現弘晝可以往這方麵培養培養,但畢竟他還小,尚不足以接此大任,掂量來掂量去,最後這份責任落到了五阿哥的身上,雖然他的心思沒那麽活絡,但卻勝在沉穩,再有就是,九阿哥再怎麽胡鬧,想來也不會去拖他一母之兄的後腿吧。
至於十四阿哥,雍正決定用是可以用,但不能一上來就大用,象一些涉及到國本、兵事之類的,隻能由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這樣的心腹之人才能做得,十四阿哥就各處幫幫忙,但在哪處也不能呆久了,省得他又拉起幫結起夥。
就象雍正所說的,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他之前攢的那些根本不夠,所以與洋人們的通商也是最早提到日程上來的,不是沒有人提出大清的條件實在是苛刻,但無奈僧多粥少,你不願意,願意的人多的是,最後也隻能咬牙認了下來。當然這些洋人們也不是傻的,他們會願意簽這個合同,是因為即使是這樣,他們掙的還是暴利,隻是他們不知道,這個合同是不會持續太久的,等大清的船研製建造完畢,再尋機開了海,那麽大清的皇商與民間的商人就會直接運貨到他們的國家去,到那時候他們能掙到的利潤隻會更少。
因為皇家生意大量的進帳,讓新政實施起來也相對要輕鬆的多,而鼓勵發明那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最大的驚喜是,把蒸汽機弄出來了,有了這個,就會有許多的發明跟著出來了,據說火車的研究已經初步開始了。至於軍事上,除了槍械上更加的先進之外,子彈上也進行了改進,甚至連火藥也比以前威力大多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科研小組都取得了成功,象是電話、電報這些還好說,雖然稱不上成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可是飛機那邊就一點概念都沒有了,弄來弄去,還是象熱氣球,雲錦聽說了曾經很興奮的要求上去在京城上空繞一圈的,隻可惜卻被雍正以安全為由正色拒絕了。真是的,想當初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已經發明孔明燈了,這都過去多少年了,做出的熱氣球要是還有危險,那這個科研小組就可以直接解散了。
研製飛機的科研小組好賴還弄出個熱氣球,但弄照相機、錄音機和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的小組就完全是兩眼一摸黑了,他們不知道這是誰的突發奇想,要把影像和聲音留住,簡直就是開玩笑嘛,這怕是神仙也未見得辦的到,倒來難為起他們來了。其實在設這些科研小組的時候,雲錦就提出過,現在就去開發這些,肯定隻會白費錢,做這些東西所用的材料現在肯定還沒發明出來呢,可是當雍正問她都需要什麽材料和原理的時候,她卻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氣得雍正一個勁的瞪她,最後說先讓他們去試,哪怕能試出來那些材料也好。
隨著大量先進的發明出來,尤其是農具和日常用品的改進,民間百姓的生活也呈越過越好的趨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埋頭工作好久的雍正大手一揮,做出決定,帶老婆孩子們去圓明園遊玩去。
因為曆史已經明顯的改變了,大清也變強了,雖然尚還不到世界霸主的程度,但也算是上是強國了,所以雲錦也就不再執著於圓明園會被燒的情結之中,高高興興的奉著母後皇太後一起過來了。
這時的圓明園雖然也經過擴建和修繕,但還遠達不到後世的那種輝煌,不過就雲錦看來,已經是夠不錯的了。
“這裏真不錯,”母後皇太後也是滿臉的笑容,“怪不得皇帝會想在這裏處理朝政呢。”
“他啊,想是這麽想,”雲錦扶著母後皇太後,笑著說道,“隻是又說要在這裏避喧聽政,還要建正大光明殿、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等諸值房,現在國庫的銀子還有他用,這裏也不忙動了。”
“皇帝為咱們大清興盛,可真是辛苦了,”母後皇太後感慨的說道,又囑咐雲錦,“你也要多勸著他休息,別累了龍體。”
“雲錦何嚐沒勸過,”雲錦歎著氣說道,“嘴皮子都快磨破了,隻是皇上辦起朝政來的興頭兒,皇額娘是知道的,雲錦前腳還沒等離開呢,他就已經交將雲錦的話當成耳邊風了,還是上回雲錦打著皇額娘的名義跟他鬧了一場,他才算有所收斂了,現在雖然覺也不多,但比起以前每天隻兩個時辰的覺要好多了,葉太醫也是一天一請脈,說是皇上的龍體瘦歸瘦,但還是健康的。”
“那就好,”母後皇太後點了點頭,“這事兒你做的對,以後他要是再有犯倔的時候,你就用我的名義去罵他。”
“好,”雲錦笑著答應道,“有了皇額娘這話,以後雲錦再勸皇上,可就是奉旨行事了,皇上不給雲錦麵子,但對皇額娘的話還是聽的。”
“啟稟皇太後,皇後,”正在這時,一個小太監跑過來,行禮稟報道,“皇上請太後前去泛舟。”
“好,咱們走吧。”母後皇太後點了點頭,雲錦扶著她往前走去,其他嬪妃們隨後跟上。
坐在船中,雲錦一邊侍候著母後皇太後,一邊看向坐在另一側的雍正,看到他悠閑自得的模樣,再想想他為朝政煩憂時的模樣,恨不能趕緊將他拐跑,去過一過農婦山泉有點田的生活,可是想到就這麽走了,累的卻是自己還年幼的兒子,就覺得有些兩難,不過隨即她又失笑了起來,雍正是什麽人,主意大著呢,哪裏是自己想拐走就拐走的。
舟泛完了,雍正又帶著大家來到杏村菜圃觀花,隨後命幾個阿哥們針對今天的事情行文或做詩,元壽他們做的都是詩,也各自體現了自己的性情,隻有弘晝寫了篇遊記的東西,雍正看過之後,什麽也沒說,就遞給了母後皇太後,母後皇太後剛看不一會兒,就忍不住的樂了起來。
“皇額娘,”雲錦既好奇也有些湊趣的笑著問道,“這弘晝到底寫什麽了,讓您笑成這樣,也說給臣妾聽聽,讓臣妾也跟著樂一樂唄。”
“你看看吧。”母後皇太後將那張紙交到一邊的宮女手中,那個宮女規規矩矩的呈給雲錦。
雲錦展開一看,雖然是遊記,內容倒是不多,也就是二三百字的樣子,隻是用詞造句實在是讓人不得不發笑。
“皇後娘娘,”耿氏見雲錦的麵色古怪,不由得有些擔心起來,先是瞪了弘晝一眼,然後小心的問道雲錦,“弘晝寫的可是有什麽不妥之處。”
“沒有,”雲錦搖了搖頭,“隻是我從來不知這弘晝居然有如此文采,‘樹怡怡而色綠,風飄飄而氣清,桃重重而疊翠,杏行行而千重,川溶溶而不斷,草菲菲而如茵,’瞧這疊詞用的,真是讓我自愧不如啊。還有這‘玩心高明’一語,也真是一語就道盡了他的心聲。”
“堂堂一個皇子,虧得還是辦過差的,居然成天還隻惦著玩,”雍正冷冷的看著弘晝,“你可真夠有出息的。”
“兒子知錯。”弘晝趕緊上前行禮。
“好了,皇上,今兒個本就是大家一起出來玩的嗎?”雲錦笑著對雍正道,“您就別總板著臉訓人了,把孩子們都拘住了,還有什麽趣?”
“就是這話,”母後皇太後點頭說道,“皇帝不要太嚴肅了,我看著他這個文就寫的很好,也能夠引經據典的,象這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想是出自於蘭亭集序吧?”
“皇太後祖母說的沒錯,”弘晝趕緊說道,“孫兒才剛剛背過,覺得和今天很是應景,就寫出來了。”
“好,不錯,”母後皇太後笑著說道,“能現學現用,是個腦子靈活的,來,皇祖母賞你一串佛珠。”
“謝皇太後祖母的賞。”弘晝樂顛顛的過去接了佛珠。
“弘晝,”雍正淡淡的說道,“你準備準備,過此日子朕會派你出去辦差的。”
“出去,”母後皇太後愣了一下問道,“皇帝要派弘晝去哪兒啊?他還小,你可不許讓他走太遠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