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話問的無禮又放肆,顯然是太過驚訝了。跪倒一地的文武百官們也在心裏猜疑,聽到這話,難得皇上沒有開口喝斥。
皇上也沒吊眾人胃口,揮揮手示意眾人起身,臉色卻依舊鐵青。
「前年有奏折彈劾西北嘉陵關守備周勇夫擁兵自重,心存反意。朕本不欲相信,遂派人前去打探,不曾想今日密探送了詳情回報,周勇夫罪證確鑿,甚至十九年前西疆大敗也是他通敵泄密,實在是可恨至極!」
「怪不得當年西疆之戰敗得那麽容易,讓三萬好兒郎死在西疆,當真可恨,可恨!」一個武將氣得眼睛通紅,恨不得立刻飛去嘉陵關,狠狠咬下周勇夫一塊肉!
其餘百官也是義憤填膺,有人就道:「當年西疆大敗之後,也是周勇夫一力主張治罪慶安伯。皇上仁德,隻發配了慶安伯一家,半路卻遇上匪賊,一家子無一活命。如今想來,慶安伯軍武出身,家中奴仆多為軍中退伍兵卒,怎麽可能被區區匪賊殺敗?說不定就是周勇夫殺人滅口!」
眾人越說越起勁,沒多久,就連周勇夫霸占民女的傳言都被拎了出來。
正熱鬧的時候,一直沉默的連老爺子卻是突然出列跪倒,匍匐在大殿中央痛哭失聲。
他這一哭,讓皇上連同一眾文武都驚訝不已,趕緊問道:「老將軍何故痛哭?」
連老爺子抬頭抹了一把眼淚,啞聲應道:「皇上,老臣有下情回稟。求皇上開恩恕罪!」
「老將軍不必行此大禮!起身說。」皇上當初繼位時,邊疆不穩,連老爺子主動請纓,在外征戰守衛邊疆十幾年,可謂勞苦功高,因而皇上一直待他極為優容,這會兒見他哭得傷心,自然是溫聲安慰一番。
不曾想連老爺子卻是不肯起身,又磕頭一番後才道:「皇上許是還記得老臣同慶安伯有同袍之義。慶安伯兩次救過老臣性命,老臣一直待他如兄長一般。
「當年聽聞慶安伯一家被發配南疆,老臣曾快馬趕去相送,沒想到還是晚了一步,他們一家慘死在荒郊野嶺。可許是老天有眼,老臣在屍堆裏找到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孩童,尚且還存了一絲氣息。
「老臣不忍王家斷了血脈,又懷疑慶安伯遇害有蹊蹺,害怕有心人得知消息會加害這個孩子,於是就把這孩子收到自家府裏,借了個庶孫的名頭。今日聽到周勇夫罪證確鑿,這才鬥膽說出實情,還請皇上恕罪!」
「哦,王家還有血脈留下?」眾人都聽得瞪大了眼睛。
不過皇上也不是傻子,低頭掃了一眼跪在一旁的王君軒,臉上閃過一抹了然,「老將軍所說的孩子,可是這連毅?」
「正是,皇上。」連老爺子一臉羞愧之意,沉聲應道:「老臣疼惜這孩子孤苦,自他一進門就為他取了一個字叫君軒,盼著他同君子一般氣宇高昂,不因身世孤苦而妄自鄙薄。老臣待他照顧有加,不想……哎,老臣治家不嚴,這孩子遭了不少劫難,老臣無奈之下就把他送到甘沛。這孩子也是個爭氣的,半點沒依仗連家的名頭,讀書科考,直到頭上戴了秀才方巾,老臣才聽到消息,去年更是上了皇榜,成了舉子,這全都是托了皇上洪福,也是慶安伯在天有靈。」
眾人聽完,都有些不知如何應對。連家後院那點陰私誰都聽說過,可今日得知,這一直受歧視的庶孫居然是慶安伯唯一的血脈,文采出眾又獻了高產番薯,若是再加上搭救密探,揭露周勇夫罪行的功勞,等洗刷了慶安伯的冤屈之後,承繼爵位簡直是順理成章之事。
不到二十歲的慶安伯,又是新科進士,且有大功於朝廷,簡直就是一飛衝天的架勢……
眾人這般想著,又都齊齊望向跪在連老爺子身旁的王君軒,見他神色怔楞,顯然也是第一次聽說自己的身世,眾人難免又起了憐憫之意。畢竟突然聽見自己叫了十幾年的爹娘祖父都不是血脈親人,也要驚得沒了魂吧?
「哎,連老將軍起來吧,當年之事,朕也有失察之責。」說罷,皇上抬手再次示意連老爺子起身,接著高聲吩咐道:「著兵部、刑部、吏部,三司會審,查抄周勇夫積年罪行,速速報上來!」
「吾皇聖明!」文武百官趕緊再次跪倒,三呼萬歲。
皇上病體初愈,今日這出戲又是一波三折,實在耗費精力,他也不耐煩再親自閱卷,扔給內閣重臣們就回後宮去了。
一眾文武百官互相遞了個眼色,成群結隊退出了陽明堂。相對於沉默的文臣們,一眾武將顯然更是歡喜,雖然皇上沒有明言,但隻要長了腦子的都能猜得出,周家這次絕對是在劫難逃。
而王家必然會是皇上安撫民心的最好棋子,慶安伯府再次崛起,勢不可擋。就是楊誠這個小進士,因為進獻番薯有功,加上得了皇上親口誇讚,以後的仕途也必定平順。
世人從來都是錦上添花的多,這會兩人身上還沒披上官衣,一幹官員已是把他們當做同僚看待了。一路親近說笑,臨走時還紛紛開口邀約喝酒賞梅、填詞吟詩,無一不缺。
楊誠和王君軒不好推托,連老爺子卻是不客套,幾句話就替兩人解了圍,更攆了兩人回別院就閉門謝客了。
果然,不出兩日,三司會審後洋洋灑灑地揪出周勇夫十二條罪狀,其中之一就有誣陷慶安伯並殺人滅口之事。
皇上立刻下旨收回周勇夫的兵權,周家滿門下獄。
以周家原本的勢力是不該如此輕易俯首,但多年的風平浪靜早就磨滅了周家的戒心,包括周勇夫在內,誰都沒有想到當年滅口時還留了一個孩童,更沒想到連老爺子如此重情重義,硬是暗中籌謀了十幾年;甚至當年那個孩童無意救回的密探也都帶著他的確鑿罪證……
諸多巧合和謀算歸到一處,就成了所謂的天意,周家轟然倒塌。
楊誠和王君軒隱隱擔心周勇夫狗急跳牆,連老爺子卻要他們把心放到肚子裏,朝中重臣多的是老狐狸,皇上對兵權也從未放鬆,更何況還是這般牆倒眾人推的時候,因此不必皇上開口,嘉陵關的幾位副將就主動把周勇夫裝進囚車,送來皇都了。
楊誠和王君軒聽得是半信半疑,但很快殿試的皇榜也發布了,新科進士揚名天下。楊誠和王君軒憑借皇上的賞識,雖然沒有撈到狀元、榜眼或探花,但也分別排在一甲第七和第八。
又一日大朝會,皇上再次召了楊誠和王君軒上朝,當場封了楊誠一個六品官,入農司,另外又派駐巡風使一人,農司筆吏兩人,一同暫掛甘隴府衙,明年專司在甘沛一地試種番薯。楊誠當即跪倒謝恩,高呼萬歲。
輪到王君軒之時,皇上不但恢複了慶安伯的爵位,甚至賜下了一座新府邸,等要再賞賜官職,王君軒卻是跪下懇求,「皇上下旨昭雪王家冤屈,又著學生承繼爵位,學生已是感激不盡。本欲一腔熱血報效皇上恩德,但無奈王家隻留存學生一條血脈。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還望皇上恕罪,準學生長住甘沛,為父輩守墓,延續王家香火。王家闔族在天之靈,都會感念皇恩浩蕩,懇請皇上成全!」
皇上本就是心存試探,畢竟好不容易把周家拔掉,若是王家再度起勢,他豈不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攆走猛虎又迎進豺狼?這會聽到王君軒主動提出不入仕途,要回鄉守墓,他怎麽會不願意,但轉念一想又覺大宇錯失一位人才,於是歎道:「慶安伯若是在天有靈,定然會歡喜王家有如此好兒郎。罷了,朕就成全你一片孝心,準你回鄉守墓,你如今回歸王家,可有名字?」
「回皇上,尚未取名字,求皇上金口賜下。」
「好,王家沉冤得雪,如今正是中興之時。先前連老將軍取的毅字很是不錯,留下吧。朕再賞賜你一個字,興祖。」
「謝皇上賞賜!」王君軒……不,如今正式回歸本家的王毅王興祖,三呼萬歲,叩謝天恩。
皇上點頭,順口又賞了大批的金銀財物,甚至把甘沛縣每年一半稅賦作為慶安伯俸祿。
這次,當年幾位同慶安伯有過同袍之義的武將也一同跪倒謝恩,看得皇上更是龍顏大悅。
身為同天子住在一城的皇都人,好似一出生就帶著千裏眼順風耳,但凡朝堂上有個風吹草動,不過幾個時辰,茶館、酒樓就能傳得繪聲繪色。
皇上也沒吊眾人胃口,揮揮手示意眾人起身,臉色卻依舊鐵青。
「前年有奏折彈劾西北嘉陵關守備周勇夫擁兵自重,心存反意。朕本不欲相信,遂派人前去打探,不曾想今日密探送了詳情回報,周勇夫罪證確鑿,甚至十九年前西疆大敗也是他通敵泄密,實在是可恨至極!」
「怪不得當年西疆之戰敗得那麽容易,讓三萬好兒郎死在西疆,當真可恨,可恨!」一個武將氣得眼睛通紅,恨不得立刻飛去嘉陵關,狠狠咬下周勇夫一塊肉!
其餘百官也是義憤填膺,有人就道:「當年西疆大敗之後,也是周勇夫一力主張治罪慶安伯。皇上仁德,隻發配了慶安伯一家,半路卻遇上匪賊,一家子無一活命。如今想來,慶安伯軍武出身,家中奴仆多為軍中退伍兵卒,怎麽可能被區區匪賊殺敗?說不定就是周勇夫殺人滅口!」
眾人越說越起勁,沒多久,就連周勇夫霸占民女的傳言都被拎了出來。
正熱鬧的時候,一直沉默的連老爺子卻是突然出列跪倒,匍匐在大殿中央痛哭失聲。
他這一哭,讓皇上連同一眾文武都驚訝不已,趕緊問道:「老將軍何故痛哭?」
連老爺子抬頭抹了一把眼淚,啞聲應道:「皇上,老臣有下情回稟。求皇上開恩恕罪!」
「老將軍不必行此大禮!起身說。」皇上當初繼位時,邊疆不穩,連老爺子主動請纓,在外征戰守衛邊疆十幾年,可謂勞苦功高,因而皇上一直待他極為優容,這會兒見他哭得傷心,自然是溫聲安慰一番。
不曾想連老爺子卻是不肯起身,又磕頭一番後才道:「皇上許是還記得老臣同慶安伯有同袍之義。慶安伯兩次救過老臣性命,老臣一直待他如兄長一般。
「當年聽聞慶安伯一家被發配南疆,老臣曾快馬趕去相送,沒想到還是晚了一步,他們一家慘死在荒郊野嶺。可許是老天有眼,老臣在屍堆裏找到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孩童,尚且還存了一絲氣息。
「老臣不忍王家斷了血脈,又懷疑慶安伯遇害有蹊蹺,害怕有心人得知消息會加害這個孩子,於是就把這孩子收到自家府裏,借了個庶孫的名頭。今日聽到周勇夫罪證確鑿,這才鬥膽說出實情,還請皇上恕罪!」
「哦,王家還有血脈留下?」眾人都聽得瞪大了眼睛。
不過皇上也不是傻子,低頭掃了一眼跪在一旁的王君軒,臉上閃過一抹了然,「老將軍所說的孩子,可是這連毅?」
「正是,皇上。」連老爺子一臉羞愧之意,沉聲應道:「老臣疼惜這孩子孤苦,自他一進門就為他取了一個字叫君軒,盼著他同君子一般氣宇高昂,不因身世孤苦而妄自鄙薄。老臣待他照顧有加,不想……哎,老臣治家不嚴,這孩子遭了不少劫難,老臣無奈之下就把他送到甘沛。這孩子也是個爭氣的,半點沒依仗連家的名頭,讀書科考,直到頭上戴了秀才方巾,老臣才聽到消息,去年更是上了皇榜,成了舉子,這全都是托了皇上洪福,也是慶安伯在天有靈。」
眾人聽完,都有些不知如何應對。連家後院那點陰私誰都聽說過,可今日得知,這一直受歧視的庶孫居然是慶安伯唯一的血脈,文采出眾又獻了高產番薯,若是再加上搭救密探,揭露周勇夫罪行的功勞,等洗刷了慶安伯的冤屈之後,承繼爵位簡直是順理成章之事。
不到二十歲的慶安伯,又是新科進士,且有大功於朝廷,簡直就是一飛衝天的架勢……
眾人這般想著,又都齊齊望向跪在連老爺子身旁的王君軒,見他神色怔楞,顯然也是第一次聽說自己的身世,眾人難免又起了憐憫之意。畢竟突然聽見自己叫了十幾年的爹娘祖父都不是血脈親人,也要驚得沒了魂吧?
「哎,連老將軍起來吧,當年之事,朕也有失察之責。」說罷,皇上抬手再次示意連老爺子起身,接著高聲吩咐道:「著兵部、刑部、吏部,三司會審,查抄周勇夫積年罪行,速速報上來!」
「吾皇聖明!」文武百官趕緊再次跪倒,三呼萬歲。
皇上病體初愈,今日這出戲又是一波三折,實在耗費精力,他也不耐煩再親自閱卷,扔給內閣重臣們就回後宮去了。
一眾文武百官互相遞了個眼色,成群結隊退出了陽明堂。相對於沉默的文臣們,一眾武將顯然更是歡喜,雖然皇上沒有明言,但隻要長了腦子的都能猜得出,周家這次絕對是在劫難逃。
而王家必然會是皇上安撫民心的最好棋子,慶安伯府再次崛起,勢不可擋。就是楊誠這個小進士,因為進獻番薯有功,加上得了皇上親口誇讚,以後的仕途也必定平順。
世人從來都是錦上添花的多,這會兩人身上還沒披上官衣,一幹官員已是把他們當做同僚看待了。一路親近說笑,臨走時還紛紛開口邀約喝酒賞梅、填詞吟詩,無一不缺。
楊誠和王君軒不好推托,連老爺子卻是不客套,幾句話就替兩人解了圍,更攆了兩人回別院就閉門謝客了。
果然,不出兩日,三司會審後洋洋灑灑地揪出周勇夫十二條罪狀,其中之一就有誣陷慶安伯並殺人滅口之事。
皇上立刻下旨收回周勇夫的兵權,周家滿門下獄。
以周家原本的勢力是不該如此輕易俯首,但多年的風平浪靜早就磨滅了周家的戒心,包括周勇夫在內,誰都沒有想到當年滅口時還留了一個孩童,更沒想到連老爺子如此重情重義,硬是暗中籌謀了十幾年;甚至當年那個孩童無意救回的密探也都帶著他的確鑿罪證……
諸多巧合和謀算歸到一處,就成了所謂的天意,周家轟然倒塌。
楊誠和王君軒隱隱擔心周勇夫狗急跳牆,連老爺子卻要他們把心放到肚子裏,朝中重臣多的是老狐狸,皇上對兵權也從未放鬆,更何況還是這般牆倒眾人推的時候,因此不必皇上開口,嘉陵關的幾位副將就主動把周勇夫裝進囚車,送來皇都了。
楊誠和王君軒聽得是半信半疑,但很快殿試的皇榜也發布了,新科進士揚名天下。楊誠和王君軒憑借皇上的賞識,雖然沒有撈到狀元、榜眼或探花,但也分別排在一甲第七和第八。
又一日大朝會,皇上再次召了楊誠和王君軒上朝,當場封了楊誠一個六品官,入農司,另外又派駐巡風使一人,農司筆吏兩人,一同暫掛甘隴府衙,明年專司在甘沛一地試種番薯。楊誠當即跪倒謝恩,高呼萬歲。
輪到王君軒之時,皇上不但恢複了慶安伯的爵位,甚至賜下了一座新府邸,等要再賞賜官職,王君軒卻是跪下懇求,「皇上下旨昭雪王家冤屈,又著學生承繼爵位,學生已是感激不盡。本欲一腔熱血報效皇上恩德,但無奈王家隻留存學生一條血脈。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還望皇上恕罪,準學生長住甘沛,為父輩守墓,延續王家香火。王家闔族在天之靈,都會感念皇恩浩蕩,懇請皇上成全!」
皇上本就是心存試探,畢竟好不容易把周家拔掉,若是王家再度起勢,他豈不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攆走猛虎又迎進豺狼?這會聽到王君軒主動提出不入仕途,要回鄉守墓,他怎麽會不願意,但轉念一想又覺大宇錯失一位人才,於是歎道:「慶安伯若是在天有靈,定然會歡喜王家有如此好兒郎。罷了,朕就成全你一片孝心,準你回鄉守墓,你如今回歸王家,可有名字?」
「回皇上,尚未取名字,求皇上金口賜下。」
「好,王家沉冤得雪,如今正是中興之時。先前連老將軍取的毅字很是不錯,留下吧。朕再賞賜你一個字,興祖。」
「謝皇上賞賜!」王君軒……不,如今正式回歸本家的王毅王興祖,三呼萬歲,叩謝天恩。
皇上點頭,順口又賞了大批的金銀財物,甚至把甘沛縣每年一半稅賦作為慶安伯俸祿。
這次,當年幾位同慶安伯有過同袍之義的武將也一同跪倒謝恩,看得皇上更是龍顏大悅。
身為同天子住在一城的皇都人,好似一出生就帶著千裏眼順風耳,但凡朝堂上有個風吹草動,不過幾個時辰,茶館、酒樓就能傳得繪聲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