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夫人自然是省得的。這幾年因為頻出不止的盜案,丈夫差一點被罷了官,上司屢屢斥責、百姓頗有怨言,發下多少隻拘捕簽子隻是無用,哪怕將整個縣城裏所有捕快都用來隻查這一個案子也沒有抓到一點蛛絲馬跡。
就在他們夫妻倆背著人嘀咕這一次官員考評恐怕被評個「下下」,隻得被免了官職回鄉時,新調到虎台縣的盧副千戶將那夥子賊一舉擒獲,然後從這樁案子裏又牽出一樁關內的大案,錢縣令竟因此立下一大功,將先前的不好都抵消了。
錢縣令畢竟是飽讀聖賢書的人,知恩圖報的道理自然懂,到了錢夫人這裏又多了一重想法,自家與盧副千戶交好,若是再有相似的事情,也許丈夫還能再立下什麽功勞,官職還會向上調一調?
因此錢夫人就破了例問起了盧少夫人。
寧婉就起身一笑,「錢夫人可好?」
錢夫人趕緊笑道:「你成親那日我原要過去,偏偏家裏有要事離不開,因此我們倒是第一次見麵呢!」
自己與盧鐵石成親時,錢縣令夫妻是送了賀禮的,禮也不薄,寧婉自然是記得的,知錢縣令有意與鐵石交好,就笑著說:「我是早聽過錢夫人風度不凡,如今見了才知道名不虛傳。」
在寧婉的夢中,自她到趙家起至夷人南下攻城,錢縣令一直在虎台縣任職,因此她與錢夫人也頗有些往來,對錢夫人的心思自然用心琢磨過的。
錢夫人是秀才之女,從小便讀書識字,書畫上也通一些,嫁了當時還是秀才的錢縣令後變賣嫁妝供他讀書進學,後來錢縣令一朝中舉,錢夫人功勞不小。因此她對錢縣令一向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因此若要與縣令衙門保持不錯的關係,錢夫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錢夫人固然一向以江南為傲,但其實她更以自己為傲,言語間常以才女自封,因此讚她風度好要比貌好還要對她的心思。果然她聽了寧婉的話就歎道:「昔年人道王夫人有林下之風,我心實慕之,年少時曾手不釋卷通讀經義。隻是自嫁人之後便需洗手做羹,每日為柴米油鹽所累,終泯乎眾人。」
寧婉就笑勸,「錢夫人因著操持家事固然難比王夫人神清散朗,但清心玉映,自有張夫人為人所稱道的閨房之秀,倒是比王夫人更有些福氣呢。」王夫人謝氏雖然是古今難得的才女,可是她嫁了個廢物丈夫,晚景很是淒涼,比不了同時期被稱為閨房之秀的顧夫人張氏子孫滿堂來得幸福。
錢夫人聽了就十分歡喜,「不想你小小年紀,竟然懂得這樣多。」說著攜她的手道:「我們坐在一處。」
遼東一地文風果然比不了江南,在座的女眷們識字的本不多,更不必說知道王夫人謝道韞的平生以及被稱為有閨房之秀之稱的張彤雲了,因此便都瞧著她們二人但笑不語,唯有丁三小姐急於板回一局就接話說:「論起教養女子,哪裏也比不了京城。我姐姐說皇子府上有專門自宮裏請來的嬤嬤教大家規矩,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要練過成百上千次才成呢!」
錢夫人撐不住「噗」地笑了,「你說的是伺候人的奴婢,我們說的是史書中大家之女,不相幹的!」
這一下大家可都懂了,便「轟」地一聲笑了起來,幾乎把屋頂掀翻。丁太太實在熬不下去了,趕緊拉了丁三小姐,「我們來時你父親就說家裏有事讓早些回呢。」說著向趙太太道:「我們先告辭了。」
趙太太是主人,自然不好跟大家一處笑的,因此指了身邊的一個丫頭,「替我送送丁太太和丁小姐。」
大家平素就厭丁家,但又不好不與她們打交道,眼下錢夫人親自將丁三羞走倒不與大家相幹,因此竟一時頗覺錢夫人可親,便笑著招呼著坐下說話。
寧婉一直被錢夫人拉著,眼下錢夫人又要與她一同坐在正中,自然百般不肯。她倒不是認為自己是武將的夫人就比文官的夫人低上一籌,而是不似錢夫人一般心思簡單。到別人家坐客,自然要考慮主人的心意,要麽怎麽會有「客隨主便」的話呢?
趙夫人請客,當然會有安排的,自己若是隨了錢夫人坐下,勢必要打破她排好的座次,不隻是位次不對了,就是一會兒敬酒、點戲都會亂了,到時候大家豈不尷尬?而今天的座位怎麽安排寧婉心裏並沒有數,畢竟趙家雖然與虎台縣裏文武官員關係都好,但也很少將大家一勺燴地一起請來,眼下是例外了。
況且還有一事,大家雖然稱自己為少夫人,但寧婉知道論起身份其實錢夫人和張、曹、羊三位夫人才是有朝廷誥封的夫人呢,自己才嫁給鐵石,離請封誥命還早著呢,怎麽也要請她們坐在上席。
寧婉不肯坐,錢夫人也不坐,大家為了座位推讓了起來,趙太太就笑著過來說:「我們與其在這裏爭來爭去,還不如先去觀戲台爭去,那時也不必看戲了,隻看大家就成!」所有人就都笑了,果然隨著趙太太去了觀戲台。
趙家的觀戲台共有兩層樓,請客時通常一樓招待男客,二樓招呼女客,大家自花廳出去從連廊裏穿過便上了樓。這裏雖為觀戲樓,但卻是一幢房子,四周皆有槅窗,夏日時可以將槅窗全部拆下又通風又涼爽,眼下冬日卻隻取下正前方一排槅窗,每個座位下麵又都是都熏籠,方進屋子就覺出一股暖香撲麵而來。
寧婉將眼睛向裏麵一溜,就知道趙太太座次是如何安排的了。麵對著戲台正中,兩張長條方案一東一西並排擺著,每個方案後麵都有數張座椅,這就是主座了。她不禁向趙太太敬佩地看了一眼,朝廷站班正是文東武西的規矩,用在家宴上豈不正好?
錢夫人被趙太太和寧婉兩人共同請到了東邊最中間的座位上坐下,便也醒悟過來,不再拉著寧婉不放了。寧婉就勢讓了張曹羊三位夫人先坐,大家一推辭了幾句就將年紀最大的張夫人按在首座,其實曹夫人,再次寧婉,羊夫人因是百戶夫人怎麽也不肯坐在寧婉前麵的。
一時坐下,早有熱茶送上,方說了幾句,戲單送來便按著座次點戲,一時戲唱了起來,大家都沉迷其中,忽就到了正午,正逢一折戲了了,趙太太就站起來笑道:「我們不如到花廳吃飯,那裏寬敞,菜也擺得開。」
大家哪裏肯依,「今天的戲班子好,我們正看得入神呢,就在這裏擺吧,誰又能吃什麽呢!」
虎台縣裏雖有一個小戲班,但比起此番自外麵請來的大班差上不是一點,而大家平日裏又是最愛看戲的,因此趙太太其實也隻是一問,就傳話讓人將酒席擺在觀戲樓,長案雖比不了大桌,但也盡夠用的。
一時撤了茶點,上了酒菜,第一道自然是燕菜,大家敬了酒便又開戲。這一場是繡襦記,扮李亞仙的坤角裝扮十分美貌,唱念俱佳,到了她要自刺雙目勸鄭生讀書的情節,寧婉就聽就喜姐兒悄悄在她身後說:「我最看不得這個,每次都要哭的,你陪我出去轉轉吧。」
原來觀戲台上除了正中的兩個長案外,在一側還有後麵都設了長案,其餘人等就分坐各處,喜姐兒特別揀了寧婉身後的一個座位,如此她們姐妹兩個還能說些悄悄話兒。
就在他們夫妻倆背著人嘀咕這一次官員考評恐怕被評個「下下」,隻得被免了官職回鄉時,新調到虎台縣的盧副千戶將那夥子賊一舉擒獲,然後從這樁案子裏又牽出一樁關內的大案,錢縣令竟因此立下一大功,將先前的不好都抵消了。
錢縣令畢竟是飽讀聖賢書的人,知恩圖報的道理自然懂,到了錢夫人這裏又多了一重想法,自家與盧副千戶交好,若是再有相似的事情,也許丈夫還能再立下什麽功勞,官職還會向上調一調?
因此錢夫人就破了例問起了盧少夫人。
寧婉就起身一笑,「錢夫人可好?」
錢夫人趕緊笑道:「你成親那日我原要過去,偏偏家裏有要事離不開,因此我們倒是第一次見麵呢!」
自己與盧鐵石成親時,錢縣令夫妻是送了賀禮的,禮也不薄,寧婉自然是記得的,知錢縣令有意與鐵石交好,就笑著說:「我是早聽過錢夫人風度不凡,如今見了才知道名不虛傳。」
在寧婉的夢中,自她到趙家起至夷人南下攻城,錢縣令一直在虎台縣任職,因此她與錢夫人也頗有些往來,對錢夫人的心思自然用心琢磨過的。
錢夫人是秀才之女,從小便讀書識字,書畫上也通一些,嫁了當時還是秀才的錢縣令後變賣嫁妝供他讀書進學,後來錢縣令一朝中舉,錢夫人功勞不小。因此她對錢縣令一向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因此若要與縣令衙門保持不錯的關係,錢夫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錢夫人固然一向以江南為傲,但其實她更以自己為傲,言語間常以才女自封,因此讚她風度好要比貌好還要對她的心思。果然她聽了寧婉的話就歎道:「昔年人道王夫人有林下之風,我心實慕之,年少時曾手不釋卷通讀經義。隻是自嫁人之後便需洗手做羹,每日為柴米油鹽所累,終泯乎眾人。」
寧婉就笑勸,「錢夫人因著操持家事固然難比王夫人神清散朗,但清心玉映,自有張夫人為人所稱道的閨房之秀,倒是比王夫人更有些福氣呢。」王夫人謝氏雖然是古今難得的才女,可是她嫁了個廢物丈夫,晚景很是淒涼,比不了同時期被稱為閨房之秀的顧夫人張氏子孫滿堂來得幸福。
錢夫人聽了就十分歡喜,「不想你小小年紀,竟然懂得這樣多。」說著攜她的手道:「我們坐在一處。」
遼東一地文風果然比不了江南,在座的女眷們識字的本不多,更不必說知道王夫人謝道韞的平生以及被稱為有閨房之秀之稱的張彤雲了,因此便都瞧著她們二人但笑不語,唯有丁三小姐急於板回一局就接話說:「論起教養女子,哪裏也比不了京城。我姐姐說皇子府上有專門自宮裏請來的嬤嬤教大家規矩,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要練過成百上千次才成呢!」
錢夫人撐不住「噗」地笑了,「你說的是伺候人的奴婢,我們說的是史書中大家之女,不相幹的!」
這一下大家可都懂了,便「轟」地一聲笑了起來,幾乎把屋頂掀翻。丁太太實在熬不下去了,趕緊拉了丁三小姐,「我們來時你父親就說家裏有事讓早些回呢。」說著向趙太太道:「我們先告辭了。」
趙太太是主人,自然不好跟大家一處笑的,因此指了身邊的一個丫頭,「替我送送丁太太和丁小姐。」
大家平素就厭丁家,但又不好不與她們打交道,眼下錢夫人親自將丁三羞走倒不與大家相幹,因此竟一時頗覺錢夫人可親,便笑著招呼著坐下說話。
寧婉一直被錢夫人拉著,眼下錢夫人又要與她一同坐在正中,自然百般不肯。她倒不是認為自己是武將的夫人就比文官的夫人低上一籌,而是不似錢夫人一般心思簡單。到別人家坐客,自然要考慮主人的心意,要麽怎麽會有「客隨主便」的話呢?
趙夫人請客,當然會有安排的,自己若是隨了錢夫人坐下,勢必要打破她排好的座次,不隻是位次不對了,就是一會兒敬酒、點戲都會亂了,到時候大家豈不尷尬?而今天的座位怎麽安排寧婉心裏並沒有數,畢竟趙家雖然與虎台縣裏文武官員關係都好,但也很少將大家一勺燴地一起請來,眼下是例外了。
況且還有一事,大家雖然稱自己為少夫人,但寧婉知道論起身份其實錢夫人和張、曹、羊三位夫人才是有朝廷誥封的夫人呢,自己才嫁給鐵石,離請封誥命還早著呢,怎麽也要請她們坐在上席。
寧婉不肯坐,錢夫人也不坐,大家為了座位推讓了起來,趙太太就笑著過來說:「我們與其在這裏爭來爭去,還不如先去觀戲台爭去,那時也不必看戲了,隻看大家就成!」所有人就都笑了,果然隨著趙太太去了觀戲台。
趙家的觀戲台共有兩層樓,請客時通常一樓招待男客,二樓招呼女客,大家自花廳出去從連廊裏穿過便上了樓。這裏雖為觀戲樓,但卻是一幢房子,四周皆有槅窗,夏日時可以將槅窗全部拆下又通風又涼爽,眼下冬日卻隻取下正前方一排槅窗,每個座位下麵又都是都熏籠,方進屋子就覺出一股暖香撲麵而來。
寧婉將眼睛向裏麵一溜,就知道趙太太座次是如何安排的了。麵對著戲台正中,兩張長條方案一東一西並排擺著,每個方案後麵都有數張座椅,這就是主座了。她不禁向趙太太敬佩地看了一眼,朝廷站班正是文東武西的規矩,用在家宴上豈不正好?
錢夫人被趙太太和寧婉兩人共同請到了東邊最中間的座位上坐下,便也醒悟過來,不再拉著寧婉不放了。寧婉就勢讓了張曹羊三位夫人先坐,大家一推辭了幾句就將年紀最大的張夫人按在首座,其實曹夫人,再次寧婉,羊夫人因是百戶夫人怎麽也不肯坐在寧婉前麵的。
一時坐下,早有熱茶送上,方說了幾句,戲單送來便按著座次點戲,一時戲唱了起來,大家都沉迷其中,忽就到了正午,正逢一折戲了了,趙太太就站起來笑道:「我們不如到花廳吃飯,那裏寬敞,菜也擺得開。」
大家哪裏肯依,「今天的戲班子好,我們正看得入神呢,就在這裏擺吧,誰又能吃什麽呢!」
虎台縣裏雖有一個小戲班,但比起此番自外麵請來的大班差上不是一點,而大家平日裏又是最愛看戲的,因此趙太太其實也隻是一問,就傳話讓人將酒席擺在觀戲樓,長案雖比不了大桌,但也盡夠用的。
一時撤了茶點,上了酒菜,第一道自然是燕菜,大家敬了酒便又開戲。這一場是繡襦記,扮李亞仙的坤角裝扮十分美貌,唱念俱佳,到了她要自刺雙目勸鄭生讀書的情節,寧婉就聽就喜姐兒悄悄在她身後說:「我最看不得這個,每次都要哭的,你陪我出去轉轉吧。」
原來觀戲台上除了正中的兩個長案外,在一側還有後麵都設了長案,其餘人等就分坐各處,喜姐兒特別揀了寧婉身後的一個座位,如此她們姐妹兩個還能說些悄悄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