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縣衙門內。
楊鶴麵色凝重。
受了朱由檢的任命,楊鶴一路從京城出發,到了陝西,聽聞那延安,便立即動身前往。
這一路的見聞,讓他深感不忍。
殘垣斷壁,破敗房屋,沒皮的枯木,偶有幾株枯黃的野草。
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拖家帶口,在官道上行走。
村子裏更是沒了多少人,孩子餓得皮包骨頭,依偎在母親身旁,嘴巴微張,發不出啼哭。
老人們坐在牆角,目光呆滯。
村中的男人不是被路過的流寇抓去,就是被官差借了人頭去領賞。
隻留下了老弱。
當楊鶴一行人踏入村莊時,那些老弱們隻是抬起頭,用麻木空洞的眼神看了他們一眼,便又低下了頭。
他們早已習慣,不再抱有幻想。
楊鶴常年在京城,哪見過此等光景,此時回了延安城內,自然不會有什麽好臉色。
一旁的延安縣令低著頭,不敢與楊鶴對視。
“大人,這……這實乃下官治理無方,致使村莊淪落至此,還望大人恕罪。”
“自這些流寇肆虐以來,下官也是日夜憂心,多次派兵剿匪,無奈賊寇太過狡猾,且勢力龐大,下官實在是力不從心啊!”
“本督沒有怪罪你的意思。”楊鶴歎了口氣。
陝西大旱,巡撫知情不報,任由發酵,百姓沒活路也就成了流寇。
“如今這局麵,也並非你一人之過,且先退下吧,有什麽事本督再另行吩咐。”楊鶴擺了擺手。
延安縣令如蒙大赦,連忙行禮告退。
待縣令的身影消失,心腹快步走到楊鶴身邊,低聲說道:“大人,這縣令如此失職,實在難辭其咎,您為何不加以懲處?”
楊鶴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如今局勢混亂,懲處他並非當務之急。此時最重要的是穩定局麵,安撫百姓,剿滅流寇。
若此時嚴懲於他,恐會引起當地官員的不滿,反而不利。”
“我此次奉皇命而來,攜十萬白銀,便是要解決這陝西的困局。這十萬兩白銀,一部分用於賑濟災民,另一部分,便要用於招撫流寇。”
楊鶴接著說道:“那些流寇,大多因生活所迫才落草為寇,隻要給予他們生路,許以安穩生活,他們必然願意歸降。
我們可以給他們分配土地,提供耕牛、種子,讓他們重新務農,這樣既能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又能充實地方的勞動力。”
他認為隻要以“誠意”感化,施以恩惠,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就會乖乖放下武器,重歸良民本分。
“大人,可這十萬兩白銀看似不少,但若要同時兼顧賑濟災民與招撫流寇,隻怕是遠遠不夠。
災民眾多,所需的糧食、衣物等物資開銷巨大,而招撫流寇,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心腹麵露擔憂之色。
他們光是現在,不到兩月的時間,就已經用了快五千兩的銀子。
這還隻是救災民,要是招撫流寇,還會損耗更多!
“臨行前皇上特意叮囑,若這十萬兩白銀不夠,隻管向朝廷再要,他定會支持我們解決陝西的困局。”
楊鶴微微頷首,眼神中卻並無太多憂慮,神色從容。
皇上如此信任他,自己自然不會有半點馬虎,得做出點成績出來!
“這十萬兩白銀,優先保障災民不至於餓死。對於招撫流寇,我們也可逐步推進,先安撫一部分容易爭取的。”
正說著話,一名親兵跑來,單膝跪地,稟報道:“大人,商洛兵備道劉應遇求見。”
劉應遇,自己有印象,也算是這陝西境內,還算稱職的武將。
我要是沒記錯,他是去剿那王二還有不沾泥去了。
“讓他進來吧。”楊鶴輕捋胡須。
“下官劉應遇,拜見楊大人!”
劉應遇帶著幾個隨從,扛著一大一小兩個箱子,朗聲道。
他有預感,若是晚來一步,那麽就會出事!
所以一知道楊鶴到了延安後,便馬不停蹄的往這趕。
趕上了。
楊鶴打量了一番劉應遇,還有箱子,皺起眉頭,麵露不悅。
這劉應遇,怕是有賄賂之意,而且和其他人還不一樣,演都不帶演的!
怎麽陝西的文武官員,都是這副德行?
他說道:“聽聞你此前去剿那王二和不沾泥,不知戰況如何?”
劉應遇假裝沒見楊鶴的臉色,臉上露出苦笑,說道:“大人,實不相瞞,那王二和不沾泥狡猾異常,一時之間難以剿滅。
但下官在與他們周旋的過程中,卻有了意外的發現。”
楊鶴挑眉,說道:“哦?是何發現,說來聽聽。”
劉應遇壓低聲音說道:“大人,下官在與流寇的接觸中,發現了這些流寇,並非都是窮凶極惡之徒。
他們大多是被這天災賦稅逼得走投無路,才無奈落草為寇。
其中有不少人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渴望重新過上安穩的日子。”
“哦?”
楊鶴和心腹對視一眼,不由得對這劉應遇心生好感。
這陝西的官員,要麽就是不管鬧事,要麽就是想著殺殺殺,殺了流寇殺村民。
就為了領賞,一個個都沒了人性。
哪想這劉應遇,在這陝西名聲不錯,三天兩頭就往黃龍山裏跑去剿匪。
此人,不錯!
倒是能用。
隻是可惜了,行了這賄賂之事。
“你的意思是,招撫流寇?”楊鶴會心一笑,心情好了些許。
“沒錯,下官還在那澄城,遇到個當地的鄉紳大家,這戶人家在澄城頗有威望,在當地百姓中也極有號召力。
他深知流寇之苦,也明白百姓艱難,所以願意站出來,為百姓解難,為朝廷分憂!”
“那大戶,拿出了自己的家財,購置糧食、衣物,招撫了一批那些願意歸降的流寇,在澄城附近耕種。”劉應遇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
他又沒說假話,自然不必驚慌。
“好,好啊!!!”
楊鶴聽聞劉應遇的講述,起身,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眼中滿是欣慰之色。
對劉應遇的好感那是大增。
此人,非常不錯!!
楊鶴麵色凝重。
受了朱由檢的任命,楊鶴一路從京城出發,到了陝西,聽聞那延安,便立即動身前往。
這一路的見聞,讓他深感不忍。
殘垣斷壁,破敗房屋,沒皮的枯木,偶有幾株枯黃的野草。
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拖家帶口,在官道上行走。
村子裏更是沒了多少人,孩子餓得皮包骨頭,依偎在母親身旁,嘴巴微張,發不出啼哭。
老人們坐在牆角,目光呆滯。
村中的男人不是被路過的流寇抓去,就是被官差借了人頭去領賞。
隻留下了老弱。
當楊鶴一行人踏入村莊時,那些老弱們隻是抬起頭,用麻木空洞的眼神看了他們一眼,便又低下了頭。
他們早已習慣,不再抱有幻想。
楊鶴常年在京城,哪見過此等光景,此時回了延安城內,自然不會有什麽好臉色。
一旁的延安縣令低著頭,不敢與楊鶴對視。
“大人,這……這實乃下官治理無方,致使村莊淪落至此,還望大人恕罪。”
“自這些流寇肆虐以來,下官也是日夜憂心,多次派兵剿匪,無奈賊寇太過狡猾,且勢力龐大,下官實在是力不從心啊!”
“本督沒有怪罪你的意思。”楊鶴歎了口氣。
陝西大旱,巡撫知情不報,任由發酵,百姓沒活路也就成了流寇。
“如今這局麵,也並非你一人之過,且先退下吧,有什麽事本督再另行吩咐。”楊鶴擺了擺手。
延安縣令如蒙大赦,連忙行禮告退。
待縣令的身影消失,心腹快步走到楊鶴身邊,低聲說道:“大人,這縣令如此失職,實在難辭其咎,您為何不加以懲處?”
楊鶴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如今局勢混亂,懲處他並非當務之急。此時最重要的是穩定局麵,安撫百姓,剿滅流寇。
若此時嚴懲於他,恐會引起當地官員的不滿,反而不利。”
“我此次奉皇命而來,攜十萬白銀,便是要解決這陝西的困局。這十萬兩白銀,一部分用於賑濟災民,另一部分,便要用於招撫流寇。”
楊鶴接著說道:“那些流寇,大多因生活所迫才落草為寇,隻要給予他們生路,許以安穩生活,他們必然願意歸降。
我們可以給他們分配土地,提供耕牛、種子,讓他們重新務農,這樣既能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又能充實地方的勞動力。”
他認為隻要以“誠意”感化,施以恩惠,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就會乖乖放下武器,重歸良民本分。
“大人,可這十萬兩白銀看似不少,但若要同時兼顧賑濟災民與招撫流寇,隻怕是遠遠不夠。
災民眾多,所需的糧食、衣物等物資開銷巨大,而招撫流寇,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心腹麵露擔憂之色。
他們光是現在,不到兩月的時間,就已經用了快五千兩的銀子。
這還隻是救災民,要是招撫流寇,還會損耗更多!
“臨行前皇上特意叮囑,若這十萬兩白銀不夠,隻管向朝廷再要,他定會支持我們解決陝西的困局。”
楊鶴微微頷首,眼神中卻並無太多憂慮,神色從容。
皇上如此信任他,自己自然不會有半點馬虎,得做出點成績出來!
“這十萬兩白銀,優先保障災民不至於餓死。對於招撫流寇,我們也可逐步推進,先安撫一部分容易爭取的。”
正說著話,一名親兵跑來,單膝跪地,稟報道:“大人,商洛兵備道劉應遇求見。”
劉應遇,自己有印象,也算是這陝西境內,還算稱職的武將。
我要是沒記錯,他是去剿那王二還有不沾泥去了。
“讓他進來吧。”楊鶴輕捋胡須。
“下官劉應遇,拜見楊大人!”
劉應遇帶著幾個隨從,扛著一大一小兩個箱子,朗聲道。
他有預感,若是晚來一步,那麽就會出事!
所以一知道楊鶴到了延安後,便馬不停蹄的往這趕。
趕上了。
楊鶴打量了一番劉應遇,還有箱子,皺起眉頭,麵露不悅。
這劉應遇,怕是有賄賂之意,而且和其他人還不一樣,演都不帶演的!
怎麽陝西的文武官員,都是這副德行?
他說道:“聽聞你此前去剿那王二和不沾泥,不知戰況如何?”
劉應遇假裝沒見楊鶴的臉色,臉上露出苦笑,說道:“大人,實不相瞞,那王二和不沾泥狡猾異常,一時之間難以剿滅。
但下官在與他們周旋的過程中,卻有了意外的發現。”
楊鶴挑眉,說道:“哦?是何發現,說來聽聽。”
劉應遇壓低聲音說道:“大人,下官在與流寇的接觸中,發現了這些流寇,並非都是窮凶極惡之徒。
他們大多是被這天災賦稅逼得走投無路,才無奈落草為寇。
其中有不少人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渴望重新過上安穩的日子。”
“哦?”
楊鶴和心腹對視一眼,不由得對這劉應遇心生好感。
這陝西的官員,要麽就是不管鬧事,要麽就是想著殺殺殺,殺了流寇殺村民。
就為了領賞,一個個都沒了人性。
哪想這劉應遇,在這陝西名聲不錯,三天兩頭就往黃龍山裏跑去剿匪。
此人,不錯!
倒是能用。
隻是可惜了,行了這賄賂之事。
“你的意思是,招撫流寇?”楊鶴會心一笑,心情好了些許。
“沒錯,下官還在那澄城,遇到個當地的鄉紳大家,這戶人家在澄城頗有威望,在當地百姓中也極有號召力。
他深知流寇之苦,也明白百姓艱難,所以願意站出來,為百姓解難,為朝廷分憂!”
“那大戶,拿出了自己的家財,購置糧食、衣物,招撫了一批那些願意歸降的流寇,在澄城附近耕種。”劉應遇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
他又沒說假話,自然不必驚慌。
“好,好啊!!!”
楊鶴聽聞劉應遇的講述,起身,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眼中滿是欣慰之色。
對劉應遇的好感那是大增。
此人,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