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他抬頭看向豫王:「你知道朕為什麽待你跟待太子不一樣嗎?」
豫王一怔,心中一澀:「因為他是皇後嫡子,皇後因為護駕而死……」
紀恒不過是沾了他母親的光而已。其他方麵,他紀忱又有哪裏不如紀恒了?
皇帝搖頭:「是,可也不是。他是皇後嫡子不假,可你也算是皇後的兒子。隻是,如今京中守衛空虛,你是想了法子來逼宮為自己謀利,而你弟弟,他是把東宮禁衛,交到了朕手上。算起來,東宮禁衛軍,也該到了吧!」
「什麽?」
豫王愣神,東宮禁衛軍?他知道,太子和諸王不同。太子有養兵的權力。莫非遠在邊關的紀恒,竟然把自己的禁衛軍交給了皇帝?
不可能,自己的親兵,怎麽能輕易交到旁人手中?
豫王不信,但是他側耳一聽,似乎聽到了外邊的喧鬧聲,他心裏一慌,暗想,不能再耽擱了,不論真假,得先讓聖旨成真。屆時木已成舟,他名正言順,隻要掌控了皇宮,就能一點一點坐穩位置。
待他坐穩皇位,即使紀恒從邊關返回,也早了失了先機,不是他的對手。
「快用璽!」豫王提高了聲音。
皇帝卻慢慢搖頭:「不行,玉璽一向由小李子保管。」
「小李子呢?」
皇帝微微一笑:「小李子嘛,自然是去搬救兵了啊!」
他心說,這兒子真是個蠢貨,真以為盜虎符,帶兵入宮,行逼宮之事,這麽大動靜,他一點都不知道?還是覺得他會老老實實坐以待斃?紀忱就沒覺得自己的行動太順利了些嗎?一個在京中無權的藩王,沒有皇帝的默許,能搞這麽大事?
他是皇帝,他不蠢的好麽?
殿外的喧囂聲越來越大,恐懼一點點浮上豫王的心頭,他捏著寶劍的手汗涔涔的。真的,是真的!他急了,頭腦一片空白,將劍架在父親脖子上。
「父皇!你別逼我!」
皇帝額角直跳,兒子,你說反了,這是你在逼朕!你劍還在朕脖子上架著呢!皇帝伸手夾著劍刃,將劍一點點移開,接著出手如風,奪了豫王的劍,用劍尖對準了豫王。
他這一套動作做的不慢,他心中也頗為得意,但是一抬眼看到他周身四把明晃晃的劍,他臉上的笑容就褪下了。
這四個麵容陌生、一身戎裝的漢子,都是紀忱的人吧?是不是他的劍尖往前推行一步,他會被這四柄劍在身上捅四個窟窿?
豫王不料父親竟有這等身手,呆愣在原地。但是,看見對準父皇的四柄長劍,他又皺了眉:「你們這是做什麽?不要傷著父皇!」
皇帝眉毛一挑,不管豫王這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他想衝這句話,待事情了結後,他會考慮對這個兒子從輕發落。
不過,被四個劍尖對著,這滋味還真不好受。
皇帝正尋思著怎麽讓他們放下兵器,忽見一道人影掠過,那道影子在四個漢子周身轉了一個圈兒,「哐當」、「哐當」……幾聲,他們手中長劍盡皆落地。
「阿芸?!」皇帝驚喜交加,放眼大齊,能有這個身手的,也隻有謝芸了吧。
——這人正是謝淩雲。謝淩雲回宮後,見這邊滿是火把、亮如白晝,就飛身過來。她看見與東宮禁衛軍敵對的士兵,出手撂倒一片。她掛念著皇帝的安慰,便先趕到了此地。
正好碰見這一幅奇怪的畫麵,皇帝手中的劍對準豫王,另有四柄劍對準了皇帝。她來不及多想,點了除皇帝外其餘五人的穴道,又打落那四人手裏的劍。
謝淩雲衝皇帝點一點頭,也來不及施禮:「父皇沒事吧?」
皇帝原本很高興,但是此刻卻哼了一聲:「本來沒事的,可你一回來,就有事了。」
謝淩雲微怔,不大明白:「是豫王反麽?這個,兒臣事先並不知道的。」
豫王穴道被封,動彈不得,他知道這個突然出現毀了他好事的是太子妃謝芸,他看著她,神色複雜。當初差一點,她就被他收為己用了。
若她真為他效力,也不會像現在這般了。
謝淩雲無心與皇帝久談,外麵東宮禁衛軍還同人打著呢。這東宮禁衛是紀恒的親兵,對紀恒忠心耿耿。而所謂的京畿大營的軍士,則各懷心思。其中有的連此行的意圖都不大清楚。
如今首惡被製,皇帝親自出麵喊話,叛軍也不敢多做無謂的掙紮,很快就繳械投降了。
豫王被關押,皇帝處理今晚的事情,謝淩雲奔波太久,也累了。她來不及回東宮換衣,就隨便找了地方坐下休息。
她歇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忘了通知紀恒,此間已無事了。
紀恒率軍一路急行軍,在城門口還被攔下。他亮出太子身份,以儲君威嚴相壓,才率軍入城。
不過,他帶的士兵沒有進宮。
因為在宮門口,他得到消息,叛亂已經止了。宮裏的主子們都很安全,反賊已經被捉,太子殿下不必太擔心。
紀恒鬆了口氣,匆匆進宮。
還好,不算是一片狼藉,比他想象中要好很多。皇帝身邊的太監小李子有聲有色給他講著夜裏的大事,講豫王如何反,是怎麽在皇帝的預料之中。講聖明君子如何應對,如何勇猛地一一敵五,講太子妃如何及時趕到……
紀恒聽著,默默歎一口氣:「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過程如何並不重要,隻要父皇和阿芸沒事就好。
小李子笑笑:「殿下多慮了,皇帝胸有韜略,一切都在掌握中,又怎麽會有事?不過太子殿下還真是孝順,連夜趕回宮,皇上知道了,必定感動。」
紀恒勉強一笑,不置可否。
三月初四的早朝比平時晚了很多。眾位大臣在焦灼不安的等待中,得知了幾件大事:
其一,豫王造反,已經被關押。其二,太子連夜返回京城,已經回宮。其三,皇上這回似乎鐵了心真的要退位……
這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大事。
昨夜皇宮騷亂,有些大臣也隱約知道。不過都沒想到竟然是豫王逼宮,這挑戰的難度也太大了些。而且大家更沒想到,無聲無息地就被壓下去了。
皇帝在朝堂上提起豫王一事,痛心疾首,感歎了兩次「養不教,父之過。」唬得眾位大臣連忙下跪,勸皇帝勿要太過悲傷。這是豫王不忠不孝,而非君王之過。
皇帝歎了口氣,又誇起了太子和太子妃。太子為父分憂,率軍出征,臨行前擔心父皇安慰,把東宮禁衛交給父皇,來保護父皇,後得知宮中有事,連夜回還救駕。而太子妃,更是神勇無敵,她力戰反賊,護駕有功……
眾大臣微怔之後,都不太意外。皇帝喜愛皇太子,人人皆知,時不時誇上一兩句,大家都能接受,何況能將自己的親兵交給皇帝,確實孝順,父子情深。至於太子妃麽,皇上近來誇讚太子妃,似乎都與神勇分不開了。
也是,能生擒莫勒王子的女子,怎麽可能不神勇?
說起來太子還真是幸運,先有其生母用生命護駕,後有妻子救駕有功,他生命中重要的女人都算對皇上有恩。也難怪皇上寵愛他。
豫王一怔,心中一澀:「因為他是皇後嫡子,皇後因為護駕而死……」
紀恒不過是沾了他母親的光而已。其他方麵,他紀忱又有哪裏不如紀恒了?
皇帝搖頭:「是,可也不是。他是皇後嫡子不假,可你也算是皇後的兒子。隻是,如今京中守衛空虛,你是想了法子來逼宮為自己謀利,而你弟弟,他是把東宮禁衛,交到了朕手上。算起來,東宮禁衛軍,也該到了吧!」
「什麽?」
豫王愣神,東宮禁衛軍?他知道,太子和諸王不同。太子有養兵的權力。莫非遠在邊關的紀恒,竟然把自己的禁衛軍交給了皇帝?
不可能,自己的親兵,怎麽能輕易交到旁人手中?
豫王不信,但是他側耳一聽,似乎聽到了外邊的喧鬧聲,他心裏一慌,暗想,不能再耽擱了,不論真假,得先讓聖旨成真。屆時木已成舟,他名正言順,隻要掌控了皇宮,就能一點一點坐穩位置。
待他坐穩皇位,即使紀恒從邊關返回,也早了失了先機,不是他的對手。
「快用璽!」豫王提高了聲音。
皇帝卻慢慢搖頭:「不行,玉璽一向由小李子保管。」
「小李子呢?」
皇帝微微一笑:「小李子嘛,自然是去搬救兵了啊!」
他心說,這兒子真是個蠢貨,真以為盜虎符,帶兵入宮,行逼宮之事,這麽大動靜,他一點都不知道?還是覺得他會老老實實坐以待斃?紀忱就沒覺得自己的行動太順利了些嗎?一個在京中無權的藩王,沒有皇帝的默許,能搞這麽大事?
他是皇帝,他不蠢的好麽?
殿外的喧囂聲越來越大,恐懼一點點浮上豫王的心頭,他捏著寶劍的手汗涔涔的。真的,是真的!他急了,頭腦一片空白,將劍架在父親脖子上。
「父皇!你別逼我!」
皇帝額角直跳,兒子,你說反了,這是你在逼朕!你劍還在朕脖子上架著呢!皇帝伸手夾著劍刃,將劍一點點移開,接著出手如風,奪了豫王的劍,用劍尖對準了豫王。
他這一套動作做的不慢,他心中也頗為得意,但是一抬眼看到他周身四把明晃晃的劍,他臉上的笑容就褪下了。
這四個麵容陌生、一身戎裝的漢子,都是紀忱的人吧?是不是他的劍尖往前推行一步,他會被這四柄劍在身上捅四個窟窿?
豫王不料父親竟有這等身手,呆愣在原地。但是,看見對準父皇的四柄長劍,他又皺了眉:「你們這是做什麽?不要傷著父皇!」
皇帝眉毛一挑,不管豫王這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他想衝這句話,待事情了結後,他會考慮對這個兒子從輕發落。
不過,被四個劍尖對著,這滋味還真不好受。
皇帝正尋思著怎麽讓他們放下兵器,忽見一道人影掠過,那道影子在四個漢子周身轉了一個圈兒,「哐當」、「哐當」……幾聲,他們手中長劍盡皆落地。
「阿芸?!」皇帝驚喜交加,放眼大齊,能有這個身手的,也隻有謝芸了吧。
——這人正是謝淩雲。謝淩雲回宮後,見這邊滿是火把、亮如白晝,就飛身過來。她看見與東宮禁衛軍敵對的士兵,出手撂倒一片。她掛念著皇帝的安慰,便先趕到了此地。
正好碰見這一幅奇怪的畫麵,皇帝手中的劍對準豫王,另有四柄劍對準了皇帝。她來不及多想,點了除皇帝外其餘五人的穴道,又打落那四人手裏的劍。
謝淩雲衝皇帝點一點頭,也來不及施禮:「父皇沒事吧?」
皇帝原本很高興,但是此刻卻哼了一聲:「本來沒事的,可你一回來,就有事了。」
謝淩雲微怔,不大明白:「是豫王反麽?這個,兒臣事先並不知道的。」
豫王穴道被封,動彈不得,他知道這個突然出現毀了他好事的是太子妃謝芸,他看著她,神色複雜。當初差一點,她就被他收為己用了。
若她真為他效力,也不會像現在這般了。
謝淩雲無心與皇帝久談,外麵東宮禁衛軍還同人打著呢。這東宮禁衛是紀恒的親兵,對紀恒忠心耿耿。而所謂的京畿大營的軍士,則各懷心思。其中有的連此行的意圖都不大清楚。
如今首惡被製,皇帝親自出麵喊話,叛軍也不敢多做無謂的掙紮,很快就繳械投降了。
豫王被關押,皇帝處理今晚的事情,謝淩雲奔波太久,也累了。她來不及回東宮換衣,就隨便找了地方坐下休息。
她歇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忘了通知紀恒,此間已無事了。
紀恒率軍一路急行軍,在城門口還被攔下。他亮出太子身份,以儲君威嚴相壓,才率軍入城。
不過,他帶的士兵沒有進宮。
因為在宮門口,他得到消息,叛亂已經止了。宮裏的主子們都很安全,反賊已經被捉,太子殿下不必太擔心。
紀恒鬆了口氣,匆匆進宮。
還好,不算是一片狼藉,比他想象中要好很多。皇帝身邊的太監小李子有聲有色給他講著夜裏的大事,講豫王如何反,是怎麽在皇帝的預料之中。講聖明君子如何應對,如何勇猛地一一敵五,講太子妃如何及時趕到……
紀恒聽著,默默歎一口氣:「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過程如何並不重要,隻要父皇和阿芸沒事就好。
小李子笑笑:「殿下多慮了,皇帝胸有韜略,一切都在掌握中,又怎麽會有事?不過太子殿下還真是孝順,連夜趕回宮,皇上知道了,必定感動。」
紀恒勉強一笑,不置可否。
三月初四的早朝比平時晚了很多。眾位大臣在焦灼不安的等待中,得知了幾件大事:
其一,豫王造反,已經被關押。其二,太子連夜返回京城,已經回宮。其三,皇上這回似乎鐵了心真的要退位……
這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大事。
昨夜皇宮騷亂,有些大臣也隱約知道。不過都沒想到竟然是豫王逼宮,這挑戰的難度也太大了些。而且大家更沒想到,無聲無息地就被壓下去了。
皇帝在朝堂上提起豫王一事,痛心疾首,感歎了兩次「養不教,父之過。」唬得眾位大臣連忙下跪,勸皇帝勿要太過悲傷。這是豫王不忠不孝,而非君王之過。
皇帝歎了口氣,又誇起了太子和太子妃。太子為父分憂,率軍出征,臨行前擔心父皇安慰,把東宮禁衛交給父皇,來保護父皇,後得知宮中有事,連夜回還救駕。而太子妃,更是神勇無敵,她力戰反賊,護駕有功……
眾大臣微怔之後,都不太意外。皇帝喜愛皇太子,人人皆知,時不時誇上一兩句,大家都能接受,何況能將自己的親兵交給皇帝,確實孝順,父子情深。至於太子妃麽,皇上近來誇讚太子妃,似乎都與神勇分不開了。
也是,能生擒莫勒王子的女子,怎麽可能不神勇?
說起來太子還真是幸運,先有其生母用生命護駕,後有妻子救駕有功,他生命中重要的女人都算對皇上有恩。也難怪皇上寵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