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可以責罰他,隻是請不要剝奪他身為人子的權利,讓他可以像尋常百姓一般隨身侍奉父母。如果可以,他願意不要封地,不要王位,請父皇成全……
說著深深叩下頭去。
皇帝聽後沉默了許久,才說了一句:「如此說來,忱兒倒是一個純孝之人了?」
說起來,本朝規矩,王爺們成年後都要去封地就藩,但是在執行時,往往是皇帝還在世時,身為人子的王爺們可以留在京城。新皇登基再去封地,若生母還在世,可以請旨,將母親也帶到封地去。
所以,豫王紀忱在說這話時,雖然麵上不安,但是心裏卻不是毫無底氣。
他知道父皇會顧念他幾分。誠然父皇偏疼紀恒,可他也是父皇的兒子,不是麽?而且他除了出身,也沒有哪裏比紀恒差啊。
聽父皇發問,豫王苦澀一笑:「純孝之人稱不上,隻是不想做一個不忠不孝之人。」
「哦?那你無視君父的命令,私自回京,就是忠孝雙全了?真難得啊!」皇帝話裏有遮掩不住的譏誚之意。
豫王隻作聽不懂。他見過父親發怒的樣子,知道這個時候,從父皇的表現來說,父皇雖有怒氣,但是並不嚴重。如今木已成舟,他人都回來了,又老實本分,想來父皇會原諒他的吧?
他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呢。
皇帝掃了兒子一眼,輕輕歎了口氣,也不知該說他什麽好。
皇帝自認為對這個兒子算是不錯了,給他王爵,待遇上不曾虧待了他。即使在他做出派人刺殺東宮的事情,皇帝也沒有跟他計較,隻是讓他提前就藩,不能留在京城而已。
紀忱竟然還不滿足。
皇帝都想問問他了,究竟要什麽?難道真的想要皇位?可皇位是留給紀恒的。
罷了……皇帝擺擺手:「你說你回京是為了見見你的父母。好了,你的父親,你已經見到了。去看看你母妃吧。她膽子小,你別嚇著她。見了她以後,就回去吧!」
「父皇!」豫王一驚,這剛來就得走?
皇帝看他一眼:「你在京城也待了二十年,見了父母還不想走,難道是想再去聽聽說書,看看跳舞再回去?宮裏有宮人太監,用不著你侍疾。倒是你封地裏的百姓,很需要你這個王爺。」
豫王見父親態度堅決,似乎無回轉的可能,心裏琢磨著或許可以不急在一時,反正他人都回京,也進宮了。他在宮中留下的人脈,也該啟動了。
如今紀恒夫婦不在宮裏,京畿大營裏,也有他的人。而且,即使是在皇宮裏,他也不是孤身作戰。
他還有機會。
豫王隻得先應了,告辭離去。
他的母妃夏氏身體嬌弱,近兩年又思念兒子,身體更不好了。不過好在宮裏膳食營養,還有醫術高明的太醫,所以夏氏看起來還好。
聽說兒子私自回京了,夏氏嚇了一跳。宮人告訴她,兒子在外麵求見。
夏氏回過神來,連連擺手,隻說「不見。」
這個膽子不大的女人,生怕兒子是因為她的緣故才回的京城。她雖然讀書不多,可也知道藩王無詔回京,是大忌。
當年皇帝命紀忱就藩,她擔憂不已,犯了老毛病,紀忱入宮侍疾,直到她身體好轉,才去封地。
她知道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她不想連累他。
夏氏原本想狠了心不見豫王,但是聽說兒子在殿外跪下時,她到底是心軟了,明日喚了他進來。
皇帝當天就得知,夏氏見了豫王後,悲喜交加,又病了。皇帝有些懷疑,但是據太醫所說,夏氏確實是犯了老毛病。
這種情況下,皇帝也不好再強勢讓豫王離京,他隻能下令教太醫好好診治。他想,等夏氏康複了,就讓夏氏隨他兒子去封地吧。
但是,夏氏不願意。
夏氏是個傳統本分的女子,她是皇帝的妃嬪,她怎麽能拋下皇帝,跟著兒子去享福呢?所以,她堅決不同意皇帝的建議。可是,她又不好違抗聖意,因此她能做的隻剩下哭了。
皇帝見她執意如此,就不再強求。其實夏氏留在京城,對在封地的豫王而言,也能起到牽製作用。
豫王紀忱已為母侍疾的名義,暫時留在京城,每日端湯奉藥,倒也殷勤。但是他私底下小動作未停。
早年豫王養了不少奇人異士,其中不乏雞鳴狗盜,甚至是有以假亂真本事之徒。他被趕到封地前,皇帝接收了這批人,或關或殺或用,所剩無幾。
但是,不得不說,還有一兩個漏網之魚。豫王費盡心思,得到京畿大營的虎符,開始了他的動作。
——這次與夷狄作戰,京畿大營原本的士兵被派到了邊關,如今京畿大營,人源頗雜,其中也有他的人。
他對自己說,他這不是造反,不是逼宮,隻能算是他無奈之舉。皇帝偏袒太子,對他太不公平。他連在父母身邊侍奉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可以,他也想做一個好兒子的。
三月初三,日出東方,朝靄未散,必有變天大事。
皇帝清早起來練武時,對這句話還不屑一顧,可是等他晚上得知皇宮被包圍時,後知後覺就想起了這句話。
他迎上執劍而入的豫王,冷笑一聲:「我兒真是出息了,連京畿大營的士兵都能調動。」
皇帝看著兒子,生氣、失望、又覺得好笑。他早猜到了,紀忱會走這一步,但是真到這一天時,他又覺得難受。
豫王對父親的諷刺充耳不聞,隻輕聲說道:「我也沒辦法,父皇,孩兒真的沒法子了……」
皇帝冷哼:「沒法子?我看你法子多的是啊!虎符不是在你手上麽?現在京畿大營管事的楊越是你的人?」
先前京畿大營的霍老將軍去歲已經告老,這個楊越是新提拔上來的。
豫王搖搖頭,並不回答,他隻說道:「請父皇下一道旨意。」
「下什麽聖旨?」
「說父皇身體不好,願意退位給兒臣。父皇可以放心,兒臣對父皇無半點不恭敬之意,以後,父皇會是太上皇,一應供應都不會短缺,還不用煩心朝事……」
皇帝看著兒子,反問:「那太子呢?朕可以退位,但朕一旦退位,繼位的應該是太子才對啊。」
「沒有太子!」豫王低吼一聲,很快,神色又恢複了正常,「父皇直接退位給兒臣就行。至於二弟,父皇放心,兒臣不會為難他。兒臣也會封他為王,他隻要老老實實……」
皇帝望著自己的兒子,莫名的,竟然生出一絲憐愛來,這兒子是拿他當傻子麽?真以為他會相信啊!他願意退位,但是隻願意將皇位讓給紀恒。他從來都沒想過讓紀恒去當王,他的恒兒應該是至高無上的皇帝。
見皇帝似乎不大願意,豫王也不想再多話,聖旨他早準備好了,他手下有擅長模仿別人書法的能力,早就已皇帝的口吻、皇帝的筆跡寫好了聖旨,隻等皇上用璽了。
豫王將擬好的聖旨放到皇帝麵前,再一次道:「請父皇用璽。」
皇帝將聖旨從頭到尾看了兩遍,這聖旨說的倒也含蓄,隻說是宮中生變,皇帝受了驚嚇,臥病在床,國不可一日無君,就命豫王先登大寶,主持朝政。聖旨中不乏對豫王的溢美之詞,皇帝看得隻冷笑。
說著深深叩下頭去。
皇帝聽後沉默了許久,才說了一句:「如此說來,忱兒倒是一個純孝之人了?」
說起來,本朝規矩,王爺們成年後都要去封地就藩,但是在執行時,往往是皇帝還在世時,身為人子的王爺們可以留在京城。新皇登基再去封地,若生母還在世,可以請旨,將母親也帶到封地去。
所以,豫王紀忱在說這話時,雖然麵上不安,但是心裏卻不是毫無底氣。
他知道父皇會顧念他幾分。誠然父皇偏疼紀恒,可他也是父皇的兒子,不是麽?而且他除了出身,也沒有哪裏比紀恒差啊。
聽父皇發問,豫王苦澀一笑:「純孝之人稱不上,隻是不想做一個不忠不孝之人。」
「哦?那你無視君父的命令,私自回京,就是忠孝雙全了?真難得啊!」皇帝話裏有遮掩不住的譏誚之意。
豫王隻作聽不懂。他見過父親發怒的樣子,知道這個時候,從父皇的表現來說,父皇雖有怒氣,但是並不嚴重。如今木已成舟,他人都回來了,又老實本分,想來父皇會原諒他的吧?
他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呢。
皇帝掃了兒子一眼,輕輕歎了口氣,也不知該說他什麽好。
皇帝自認為對這個兒子算是不錯了,給他王爵,待遇上不曾虧待了他。即使在他做出派人刺殺東宮的事情,皇帝也沒有跟他計較,隻是讓他提前就藩,不能留在京城而已。
紀忱竟然還不滿足。
皇帝都想問問他了,究竟要什麽?難道真的想要皇位?可皇位是留給紀恒的。
罷了……皇帝擺擺手:「你說你回京是為了見見你的父母。好了,你的父親,你已經見到了。去看看你母妃吧。她膽子小,你別嚇著她。見了她以後,就回去吧!」
「父皇!」豫王一驚,這剛來就得走?
皇帝看他一眼:「你在京城也待了二十年,見了父母還不想走,難道是想再去聽聽說書,看看跳舞再回去?宮裏有宮人太監,用不著你侍疾。倒是你封地裏的百姓,很需要你這個王爺。」
豫王見父親態度堅決,似乎無回轉的可能,心裏琢磨著或許可以不急在一時,反正他人都回京,也進宮了。他在宮中留下的人脈,也該啟動了。
如今紀恒夫婦不在宮裏,京畿大營裏,也有他的人。而且,即使是在皇宮裏,他也不是孤身作戰。
他還有機會。
豫王隻得先應了,告辭離去。
他的母妃夏氏身體嬌弱,近兩年又思念兒子,身體更不好了。不過好在宮裏膳食營養,還有醫術高明的太醫,所以夏氏看起來還好。
聽說兒子私自回京了,夏氏嚇了一跳。宮人告訴她,兒子在外麵求見。
夏氏回過神來,連連擺手,隻說「不見。」
這個膽子不大的女人,生怕兒子是因為她的緣故才回的京城。她雖然讀書不多,可也知道藩王無詔回京,是大忌。
當年皇帝命紀忱就藩,她擔憂不已,犯了老毛病,紀忱入宮侍疾,直到她身體好轉,才去封地。
她知道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她不想連累他。
夏氏原本想狠了心不見豫王,但是聽說兒子在殿外跪下時,她到底是心軟了,明日喚了他進來。
皇帝當天就得知,夏氏見了豫王後,悲喜交加,又病了。皇帝有些懷疑,但是據太醫所說,夏氏確實是犯了老毛病。
這種情況下,皇帝也不好再強勢讓豫王離京,他隻能下令教太醫好好診治。他想,等夏氏康複了,就讓夏氏隨他兒子去封地吧。
但是,夏氏不願意。
夏氏是個傳統本分的女子,她是皇帝的妃嬪,她怎麽能拋下皇帝,跟著兒子去享福呢?所以,她堅決不同意皇帝的建議。可是,她又不好違抗聖意,因此她能做的隻剩下哭了。
皇帝見她執意如此,就不再強求。其實夏氏留在京城,對在封地的豫王而言,也能起到牽製作用。
豫王紀忱已為母侍疾的名義,暫時留在京城,每日端湯奉藥,倒也殷勤。但是他私底下小動作未停。
早年豫王養了不少奇人異士,其中不乏雞鳴狗盜,甚至是有以假亂真本事之徒。他被趕到封地前,皇帝接收了這批人,或關或殺或用,所剩無幾。
但是,不得不說,還有一兩個漏網之魚。豫王費盡心思,得到京畿大營的虎符,開始了他的動作。
——這次與夷狄作戰,京畿大營原本的士兵被派到了邊關,如今京畿大營,人源頗雜,其中也有他的人。
他對自己說,他這不是造反,不是逼宮,隻能算是他無奈之舉。皇帝偏袒太子,對他太不公平。他連在父母身邊侍奉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可以,他也想做一個好兒子的。
三月初三,日出東方,朝靄未散,必有變天大事。
皇帝清早起來練武時,對這句話還不屑一顧,可是等他晚上得知皇宮被包圍時,後知後覺就想起了這句話。
他迎上執劍而入的豫王,冷笑一聲:「我兒真是出息了,連京畿大營的士兵都能調動。」
皇帝看著兒子,生氣、失望、又覺得好笑。他早猜到了,紀忱會走這一步,但是真到這一天時,他又覺得難受。
豫王對父親的諷刺充耳不聞,隻輕聲說道:「我也沒辦法,父皇,孩兒真的沒法子了……」
皇帝冷哼:「沒法子?我看你法子多的是啊!虎符不是在你手上麽?現在京畿大營管事的楊越是你的人?」
先前京畿大營的霍老將軍去歲已經告老,這個楊越是新提拔上來的。
豫王搖搖頭,並不回答,他隻說道:「請父皇下一道旨意。」
「下什麽聖旨?」
「說父皇身體不好,願意退位給兒臣。父皇可以放心,兒臣對父皇無半點不恭敬之意,以後,父皇會是太上皇,一應供應都不會短缺,還不用煩心朝事……」
皇帝看著兒子,反問:「那太子呢?朕可以退位,但朕一旦退位,繼位的應該是太子才對啊。」
「沒有太子!」豫王低吼一聲,很快,神色又恢複了正常,「父皇直接退位給兒臣就行。至於二弟,父皇放心,兒臣不會為難他。兒臣也會封他為王,他隻要老老實實……」
皇帝望著自己的兒子,莫名的,竟然生出一絲憐愛來,這兒子是拿他當傻子麽?真以為他會相信啊!他願意退位,但是隻願意將皇位讓給紀恒。他從來都沒想過讓紀恒去當王,他的恒兒應該是至高無上的皇帝。
見皇帝似乎不大願意,豫王也不想再多話,聖旨他早準備好了,他手下有擅長模仿別人書法的能力,早就已皇帝的口吻、皇帝的筆跡寫好了聖旨,隻等皇上用璽了。
豫王將擬好的聖旨放到皇帝麵前,再一次道:「請父皇用璽。」
皇帝將聖旨從頭到尾看了兩遍,這聖旨說的倒也含蓄,隻說是宮中生變,皇帝受了驚嚇,臥病在床,國不可一日無君,就命豫王先登大寶,主持朝政。聖旨中不乏對豫王的溢美之詞,皇帝看得隻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