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忱隻能忍著她們,讓著她們,分心神安慰她們。尤其是剛成親時,他對鄭氏更是溫柔體貼。——畢竟她嫁給了他,她也不容易。
祖父駕崩後,父親終於繼位,他被封為豫王,皇帝長子,意氣風發。
鄭氏自然而然成了豫王妃。然而鄭氏並沒有因為成了豫王妃,便端莊大方起來,依然喜好拈酸吃醋。他的王府連個略平頭正臉的丫鬟仆婦都沒有。
他也都忍了,並沒有跟她計較。因為他一旦流露出一絲一毫的不讚成,她便一副要死不死的模樣來。他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婦人身上,他可是要做大事的人。
紀忱是長子,卻不是太子。皇位將來不是他的,可他不想屈居人下,同是帝王血脈,他也想爭一爭那個位置。
紀忱尋思,有這個想法,並不丟人。他暗地裏養了不少奇人異士。——他沒有養兵的權利,但他可以換個法子,養些別的。奇人異士厲害的話,可以以一敵十,甚至是百。
無意間發現謝家九姑娘膂力驚人,能一冪籬打死一匹驚馬。紀忱心思微動,覺得可以拉攏。
可惜,他剛命人去打探,才打探出一二,就被鄭氏給知道了。
鄭氏尋死覓活,哭泣不止。
紀忱沒有別的法子了,總不能真的看著她去死吧?
好歹也是他的妻子,他還沒有心狠至此。
至於那個膂力驚人的謝九姑娘,可以先緩一緩。
他想,那個時候,他對鄭氏也不是全然不喜,還保留著一絲憐惜之情。
再後來,他在姑母豫章長公主的宴會上,救了一個失足落水的姑娘。那姑娘容貌極美,被他所救,與他肌膚相貼,她自覺名聲被毀,便想自殺。
他實在是沒辦法,隻能承諾會對她負責。
不然,還能怎麽著呢?他救了她,也毀了她的名聲。
他隨後知道他救的姑娘姓陳,是陳六姑娘,十六歲,卻還未許親,溫柔可親,善解人意,可惜在家中不受寵,還受了不少苦。他聽說後,更生憐意。
陳家很樂意把六姑娘送給他。
商量了日子,簡單宴請了兩三好友,他把陳氏接到了後院,算作自己的侍妾。
這一回,紀忱態度堅決。——即使鄭氏以死相逼,他也沒有妥協。——他想著,陳氏也好,鄭氏也好,反正都是一條命,而且鄭氏肯定不會真的尋死的。
果然,鄭氏雖然幾次說著活不成了,卻依然病怏怏地活著。
他對這樣的鄭氏,連憐惜之情都少了。反觀新進門的陳小六,溫柔小意,體貼細致,還常勸他多到王妃身邊去。兩相對比,他對鄭氏的情分就更淡了。
陳氏的退讓換來的卻是鄭氏的不依不饒。他不知道鄭氏心裏都在想些什麽,竟口口聲聲說陳氏設計他,是另有所圖才做他的侍妾。
設計他什麽?當日是他自己跳水救的陳氏,怎麽是陳氏設計了?
後院的瑣碎之事,教紀忱煩躁。
紀忱自認為不是沉湎女色之人,雖有妻有妾,但仍然時刻不忘自己的大業。他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弟弟紀恒。
一樣是父皇的兒子,他還是長子,而父皇心裏卻隻偏疼紀恒一人。仿佛隻有紀恒是父皇親生的,這讓他怎麽能甘心?
重陽節登高,他安排好了侏儒刺客,準備幹件大事。——若能傷了紀恒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他會在危急關頭替紀恒擋劍。
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半路殺出一個謝九姑娘,一冪籬打傷此刻,徹底擾了他的計劃。
更可怕的是,父皇似乎知道了這事是他所為。
父皇要他提前就藩。——大齊雖然說皇子一成年就封王,能有封地。但是不成文的規定都是皇帝過世後,王爺們才去就藩。
如今父皇還康健,就要他去就藩,分明是故意為之!是不想他還留在京城,還是要給紀恒鋪路!
紀忱心有不甘,卻別無他法。他隻能聲稱母妃夏氏身體有恙,他需要照顧母妃,才得以暫時留在京城。
他倒也不算撒謊,他母妃夏氏確實身體不好。
父皇縱然不情願,可還是允了他暫留京城。
就在此時,太醫診脈發現他的王妃鄭氏懷了身孕。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鄭氏身子不好,又有身孕,經不起長途跋涉。他能以此為理由,在京城多待一段時間,不是麽?
也許這段時日裏,他能讓父皇回心轉意呢?或者說,他能幹其他大事呢?如果真一舉除掉紀恒,父皇難道還真能殺他不成?
除掉紀恒的話,還有他。可是若連他一並除掉,父皇哪裏還有合適的子嗣來繼承大統?——他不認為父皇那幾個毫不起眼的小兒子能坐穩那個位置。
因為鄭氏懷孕的時候挑的好,他對鄭氏也多了幾分好臉色。沒想到,他對鄭氏一和善,鄭氏就又不消停了,還仗著有孕欺負陳氏,真是妒性不改。他懶得再理鄭氏,任她去鬧。
反正她討不了多少好去。
然而紀忱很快發現,他高興得太早了。母妃身體剛一恢複,父皇便又一次提起要他就藩一事,他連推脫都推脫不得。他拿鄭氏有孕推脫,父皇輕飄飄來了一句:「那讓鄭氏先留在京城就行了。待她生產恢複以後,再去與你團聚就是。」
紀忱啞口無言,父皇寧願他們夫妻分離,都不想他待在京城,他還能怎樣?他無比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父皇心中地位很低很低。
甚至是他養的一幹奇人異士,也被父皇或收編或遣散。
沒辦法,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紀忱隻得暫時帶著愛妾陳氏與若幹心腹家人前往封地,而鄭氏因為身體原因,暫且留在京城。
在封地,紀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鴻鵠大誌,時刻關注著京城動態。王妃鄭氏生下孩子與他團聚,他的內心也毫無波瀾。倒是父皇讓紀恒監國,氣得他摔了好幾個茶盞。
父皇不是稱病不理朝政麽?他上書請求進宮侍疾總可以吧?這可能為人子的孝心,父皇要攔著他盡孝麽?
可惜,父皇的心偏得沒邊了。長子上書請求侍疾,都能被駁回。
紀忱告訴自己,不能放棄,絕對不能放棄。他不比紀恒差什麽,差的隻是出身,隻是母親的不同。其他的各個方麵,他都比他那個弟弟要強上很多。
他在封地每日圖謀大事,王妃鄭氏卻屢屢搗亂。有時他不過是想拉攏一下旁人勢力,她便拈酸吃醋,尋死覓活。他不止一次想,如果她不是他上了玉牒的妻子,如果不是怕麻煩,他定然會休了她。
他真是受夠她了!
紀忱曾毫無憐惜之意對鄭氏道:「妻賢夫禍少,你但凡賢惠一點,我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鄭氏聞言立時變了臉色,眼圈兒一紅,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紀忱麵色鐵青,心裏嫌惡,口中毫不留情:「你哪怕是跟陳氏學一學呢。」他不再理會妻子,揚長而去。
——其實最開始,他對鄭氏不是不能忍耐的,畢竟是結發夫妻,當初嫁給他,也不是她自己能選擇的。但是他無法忘記,因為她的緣故,他失掉了謝九姑娘的助力。謝九姑娘站在紀恒那一邊,毀了他籌謀的大事。
祖父駕崩後,父親終於繼位,他被封為豫王,皇帝長子,意氣風發。
鄭氏自然而然成了豫王妃。然而鄭氏並沒有因為成了豫王妃,便端莊大方起來,依然喜好拈酸吃醋。他的王府連個略平頭正臉的丫鬟仆婦都沒有。
他也都忍了,並沒有跟她計較。因為他一旦流露出一絲一毫的不讚成,她便一副要死不死的模樣來。他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婦人身上,他可是要做大事的人。
紀忱是長子,卻不是太子。皇位將來不是他的,可他不想屈居人下,同是帝王血脈,他也想爭一爭那個位置。
紀忱尋思,有這個想法,並不丟人。他暗地裏養了不少奇人異士。——他沒有養兵的權利,但他可以換個法子,養些別的。奇人異士厲害的話,可以以一敵十,甚至是百。
無意間發現謝家九姑娘膂力驚人,能一冪籬打死一匹驚馬。紀忱心思微動,覺得可以拉攏。
可惜,他剛命人去打探,才打探出一二,就被鄭氏給知道了。
鄭氏尋死覓活,哭泣不止。
紀忱沒有別的法子了,總不能真的看著她去死吧?
好歹也是他的妻子,他還沒有心狠至此。
至於那個膂力驚人的謝九姑娘,可以先緩一緩。
他想,那個時候,他對鄭氏也不是全然不喜,還保留著一絲憐惜之情。
再後來,他在姑母豫章長公主的宴會上,救了一個失足落水的姑娘。那姑娘容貌極美,被他所救,與他肌膚相貼,她自覺名聲被毀,便想自殺。
他實在是沒辦法,隻能承諾會對她負責。
不然,還能怎麽著呢?他救了她,也毀了她的名聲。
他隨後知道他救的姑娘姓陳,是陳六姑娘,十六歲,卻還未許親,溫柔可親,善解人意,可惜在家中不受寵,還受了不少苦。他聽說後,更生憐意。
陳家很樂意把六姑娘送給他。
商量了日子,簡單宴請了兩三好友,他把陳氏接到了後院,算作自己的侍妾。
這一回,紀忱態度堅決。——即使鄭氏以死相逼,他也沒有妥協。——他想著,陳氏也好,鄭氏也好,反正都是一條命,而且鄭氏肯定不會真的尋死的。
果然,鄭氏雖然幾次說著活不成了,卻依然病怏怏地活著。
他對這樣的鄭氏,連憐惜之情都少了。反觀新進門的陳小六,溫柔小意,體貼細致,還常勸他多到王妃身邊去。兩相對比,他對鄭氏的情分就更淡了。
陳氏的退讓換來的卻是鄭氏的不依不饒。他不知道鄭氏心裏都在想些什麽,竟口口聲聲說陳氏設計他,是另有所圖才做他的侍妾。
設計他什麽?當日是他自己跳水救的陳氏,怎麽是陳氏設計了?
後院的瑣碎之事,教紀忱煩躁。
紀忱自認為不是沉湎女色之人,雖有妻有妾,但仍然時刻不忘自己的大業。他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弟弟紀恒。
一樣是父皇的兒子,他還是長子,而父皇心裏卻隻偏疼紀恒一人。仿佛隻有紀恒是父皇親生的,這讓他怎麽能甘心?
重陽節登高,他安排好了侏儒刺客,準備幹件大事。——若能傷了紀恒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他會在危急關頭替紀恒擋劍。
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半路殺出一個謝九姑娘,一冪籬打傷此刻,徹底擾了他的計劃。
更可怕的是,父皇似乎知道了這事是他所為。
父皇要他提前就藩。——大齊雖然說皇子一成年就封王,能有封地。但是不成文的規定都是皇帝過世後,王爺們才去就藩。
如今父皇還康健,就要他去就藩,分明是故意為之!是不想他還留在京城,還是要給紀恒鋪路!
紀忱心有不甘,卻別無他法。他隻能聲稱母妃夏氏身體有恙,他需要照顧母妃,才得以暫時留在京城。
他倒也不算撒謊,他母妃夏氏確實身體不好。
父皇縱然不情願,可還是允了他暫留京城。
就在此時,太醫診脈發現他的王妃鄭氏懷了身孕。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鄭氏身子不好,又有身孕,經不起長途跋涉。他能以此為理由,在京城多待一段時間,不是麽?
也許這段時日裏,他能讓父皇回心轉意呢?或者說,他能幹其他大事呢?如果真一舉除掉紀恒,父皇難道還真能殺他不成?
除掉紀恒的話,還有他。可是若連他一並除掉,父皇哪裏還有合適的子嗣來繼承大統?——他不認為父皇那幾個毫不起眼的小兒子能坐穩那個位置。
因為鄭氏懷孕的時候挑的好,他對鄭氏也多了幾分好臉色。沒想到,他對鄭氏一和善,鄭氏就又不消停了,還仗著有孕欺負陳氏,真是妒性不改。他懶得再理鄭氏,任她去鬧。
反正她討不了多少好去。
然而紀忱很快發現,他高興得太早了。母妃身體剛一恢複,父皇便又一次提起要他就藩一事,他連推脫都推脫不得。他拿鄭氏有孕推脫,父皇輕飄飄來了一句:「那讓鄭氏先留在京城就行了。待她生產恢複以後,再去與你團聚就是。」
紀忱啞口無言,父皇寧願他們夫妻分離,都不想他待在京城,他還能怎樣?他無比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父皇心中地位很低很低。
甚至是他養的一幹奇人異士,也被父皇或收編或遣散。
沒辦法,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紀忱隻得暫時帶著愛妾陳氏與若幹心腹家人前往封地,而鄭氏因為身體原因,暫且留在京城。
在封地,紀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鴻鵠大誌,時刻關注著京城動態。王妃鄭氏生下孩子與他團聚,他的內心也毫無波瀾。倒是父皇讓紀恒監國,氣得他摔了好幾個茶盞。
父皇不是稱病不理朝政麽?他上書請求進宮侍疾總可以吧?這可能為人子的孝心,父皇要攔著他盡孝麽?
可惜,父皇的心偏得沒邊了。長子上書請求侍疾,都能被駁回。
紀忱告訴自己,不能放棄,絕對不能放棄。他不比紀恒差什麽,差的隻是出身,隻是母親的不同。其他的各個方麵,他都比他那個弟弟要強上很多。
他在封地每日圖謀大事,王妃鄭氏卻屢屢搗亂。有時他不過是想拉攏一下旁人勢力,她便拈酸吃醋,尋死覓活。他不止一次想,如果她不是他上了玉牒的妻子,如果不是怕麻煩,他定然會休了她。
他真是受夠她了!
紀忱曾毫無憐惜之意對鄭氏道:「妻賢夫禍少,你但凡賢惠一點,我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鄭氏聞言立時變了臉色,眼圈兒一紅,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紀忱麵色鐵青,心裏嫌惡,口中毫不留情:「你哪怕是跟陳氏學一學呢。」他不再理會妻子,揚長而去。
——其實最開始,他對鄭氏不是不能忍耐的,畢竟是結發夫妻,當初嫁給他,也不是她自己能選擇的。但是他無法忘記,因為她的緣故,他失掉了謝九姑娘的助力。謝九姑娘站在紀恒那一邊,毀了他籌謀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