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卻是薛後的私心。
慶源帝生前也知道自己皇後的缺點,又知皇後素來喜歡讓兒子和薛家人親近,平日裏便對兒子管得極嚴,除了每日定時請安,並不許薛後太過親近兒子,插手兒子之事,及至燕王進京,更是安排燕王教導兒子,借此希望兒子能夠和弟弟多加親近。
慶源帝病逝,薛後便想兒子能夠遠離燕王,時時刻刻在自己眼前才能夠安心。
尤其是陛下遺詔竟然說讓兒子「誕下子嗣之後才可親政」,這實在讓她十分不安。
隻是薛後卻忽略了,此時自己的娘家兩個侄女薛芯柔薛芯莢還住在自己寢宮中,薛後每日裏去哭靈,留了兒子在宮中,穆熙年紀小小就喪父,自然也是十分傷心,薛芯柔和薛芯莢便每日裏都陪著他寬慰他逗他開心。
此時穆熙年紀尚小,這還真不是薛後為了給兒子和侄女牽線搭橋,及至之後穆熙並沒有喜歡上薛芯莢,而是依戀上了薛芯柔,更是讓薛後始料未及的。
此時的薛後對燕王不放心,穆熙的未婚妻是次輔楊衛的嫡長孫女,甭管將來如何,暫時薛後還是決意要拉攏內閣,讓內閣站在她和她兒子這邊的。
隻是她無此意,別人卻不這麽看。
此時宮中的一舉一動都惹人注目,薛後把兒子接到自己寢宮,和侄女薛芯莢每日同吃同住同耍,這事楊家自然很快就知道了。
楊家並非輕狂愚蠢之輩。
楊靜瑜的母親楊大夫人心疼女兒,隻覺這場婚事真是表麵風光,內裏一片黃連,薛家和薛後是什麽德性,整個京城誰不知道?將來女兒能有什麽好?
楊大夫人跟楊大老爺嘀咕,楊大老爺也很是煩悶,隻是這是先帝賜婚,還是未來皇後,能有什麽好說的?
楊大夫人心情鬱結,楊老夫人自然看出來了,她心情也不怎麽好,明知先帝賜婚再無更改可言,仍是詢問自家老爺楊次輔,這婚事,可主動退得?她心中擔心,若是薛後出手,自家孫女大概隻有死或者被毀了,才能讓出後位給那薛家女。
楊衛沉默良久,他是先帝近臣,雖不知太子身體的具體情況,但他看慶源帝種種安排,對其心思也大約猜到一二的,尤其是遺詔中那句「新君年少,於其誕下子嗣之前朝政之事皆以燕王穆元禎為首,內閣為輔,共同輔政」。
若是新君一直未有子嗣呢?這話,總讓人有心驚肉跳之感。
不過話說回來,看薛後行事,她也定不會允許那子嗣是出自自己孫女肚中的。
楊衛便道:「瑜兒年紀尚小,先帝道是待陛下滿十六歲時才大婚,尚有六年時間,咱們且先好好教導瑜兒,宮中形勢,可再觀望……陛下不是將魏國公府的外甥女夏家姑娘賜婚於燕王嗎?那姑娘與婉兒年紀相仿,以後讓婉兒多多親近於她。」
婉兒是楊衛和楊老夫人的幼女楊懷婉,今年亦是十六,許給了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的幼子,定的是這年底成親。
自慶源帝病逝及至三月中旬,不知是不是因為又要給先帝哭靈,又要穩定京中局勢,操持政務,燕王這段時候間中會派人送些禮物給以宓,有時候隻是一盆花,或是一本書,一副畫,本人卻再未出現過。
這日以宓在翻著賬本,難得的心緒有些不寧,她很無奈的想,難道這麽短時間自己就已經習慣他的出現了嗎?她自幼都不允許自己太過依賴他人外物,這種牽掛的情緒著實讓她有些不適。
以宓扔了賬本,讓半冬備了硯台顏料,親自慢慢磨著墨,想著畫上一副畫好靜一靜心,不一會兒半秋卻入了書房,跟她稟告,道是沈家公子求見。
以宓怔了怔,自舊年九月底淨蓮寺見過一麵,她便再未和沈鐸說過話……其實她倒是在外麵見過他幾次,很明顯他應是有意等著自己的,隻是她對他無意,便不想和他過多牽扯,因此便都特意避開了。
沒想到此次他竟然直接登門求見了。
她已被賜婚燕王,他仍這般直接的求見,會有什麽事?總不能再讓她嫁給他吧……
她想了想,便吩咐半秋道:「帶他去外院花廳候著吧,我一會兒過去。」
半秋應諾,便退下了。
沈鐸站在花廳中,看著長幾上一排金燦燦的金菊,心情沒有半點因此晴朗一些,反是看得有些眼睛疼。
前世的時候,以宓並沒有被賜婚給燕王,先帝也沒有給燕王賜婚,他記憶中他死前和燕王定親的明明是魏國公府旁支韓家二爺韓謙的幼女韓三姑娘。
以宓入到花廳,便見到沈鐸蕭瑟的背影。她每見一次沈鐸,哪怕一句也沒出聲,隻是看背影,也看得出他一次比一次沉寂。
哪裏還是湖州府那個嬉皮笑臉,滿嘴花腔,但卻走到哪裏都很歡騰的紈絝三公子沈鐸?
「沈公子?」
慶源帝生前也知道自己皇後的缺點,又知皇後素來喜歡讓兒子和薛家人親近,平日裏便對兒子管得極嚴,除了每日定時請安,並不許薛後太過親近兒子,插手兒子之事,及至燕王進京,更是安排燕王教導兒子,借此希望兒子能夠和弟弟多加親近。
慶源帝病逝,薛後便想兒子能夠遠離燕王,時時刻刻在自己眼前才能夠安心。
尤其是陛下遺詔竟然說讓兒子「誕下子嗣之後才可親政」,這實在讓她十分不安。
隻是薛後卻忽略了,此時自己的娘家兩個侄女薛芯柔薛芯莢還住在自己寢宮中,薛後每日裏去哭靈,留了兒子在宮中,穆熙年紀小小就喪父,自然也是十分傷心,薛芯柔和薛芯莢便每日裏都陪著他寬慰他逗他開心。
此時穆熙年紀尚小,這還真不是薛後為了給兒子和侄女牽線搭橋,及至之後穆熙並沒有喜歡上薛芯莢,而是依戀上了薛芯柔,更是讓薛後始料未及的。
此時的薛後對燕王不放心,穆熙的未婚妻是次輔楊衛的嫡長孫女,甭管將來如何,暫時薛後還是決意要拉攏內閣,讓內閣站在她和她兒子這邊的。
隻是她無此意,別人卻不這麽看。
此時宮中的一舉一動都惹人注目,薛後把兒子接到自己寢宮,和侄女薛芯莢每日同吃同住同耍,這事楊家自然很快就知道了。
楊家並非輕狂愚蠢之輩。
楊靜瑜的母親楊大夫人心疼女兒,隻覺這場婚事真是表麵風光,內裏一片黃連,薛家和薛後是什麽德性,整個京城誰不知道?將來女兒能有什麽好?
楊大夫人跟楊大老爺嘀咕,楊大老爺也很是煩悶,隻是這是先帝賜婚,還是未來皇後,能有什麽好說的?
楊大夫人心情鬱結,楊老夫人自然看出來了,她心情也不怎麽好,明知先帝賜婚再無更改可言,仍是詢問自家老爺楊次輔,這婚事,可主動退得?她心中擔心,若是薛後出手,自家孫女大概隻有死或者被毀了,才能讓出後位給那薛家女。
楊衛沉默良久,他是先帝近臣,雖不知太子身體的具體情況,但他看慶源帝種種安排,對其心思也大約猜到一二的,尤其是遺詔中那句「新君年少,於其誕下子嗣之前朝政之事皆以燕王穆元禎為首,內閣為輔,共同輔政」。
若是新君一直未有子嗣呢?這話,總讓人有心驚肉跳之感。
不過話說回來,看薛後行事,她也定不會允許那子嗣是出自自己孫女肚中的。
楊衛便道:「瑜兒年紀尚小,先帝道是待陛下滿十六歲時才大婚,尚有六年時間,咱們且先好好教導瑜兒,宮中形勢,可再觀望……陛下不是將魏國公府的外甥女夏家姑娘賜婚於燕王嗎?那姑娘與婉兒年紀相仿,以後讓婉兒多多親近於她。」
婉兒是楊衛和楊老夫人的幼女楊懷婉,今年亦是十六,許給了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的幼子,定的是這年底成親。
自慶源帝病逝及至三月中旬,不知是不是因為又要給先帝哭靈,又要穩定京中局勢,操持政務,燕王這段時候間中會派人送些禮物給以宓,有時候隻是一盆花,或是一本書,一副畫,本人卻再未出現過。
這日以宓在翻著賬本,難得的心緒有些不寧,她很無奈的想,難道這麽短時間自己就已經習慣他的出現了嗎?她自幼都不允許自己太過依賴他人外物,這種牽掛的情緒著實讓她有些不適。
以宓扔了賬本,讓半冬備了硯台顏料,親自慢慢磨著墨,想著畫上一副畫好靜一靜心,不一會兒半秋卻入了書房,跟她稟告,道是沈家公子求見。
以宓怔了怔,自舊年九月底淨蓮寺見過一麵,她便再未和沈鐸說過話……其實她倒是在外麵見過他幾次,很明顯他應是有意等著自己的,隻是她對他無意,便不想和他過多牽扯,因此便都特意避開了。
沒想到此次他竟然直接登門求見了。
她已被賜婚燕王,他仍這般直接的求見,會有什麽事?總不能再讓她嫁給他吧……
她想了想,便吩咐半秋道:「帶他去外院花廳候著吧,我一會兒過去。」
半秋應諾,便退下了。
沈鐸站在花廳中,看著長幾上一排金燦燦的金菊,心情沒有半點因此晴朗一些,反是看得有些眼睛疼。
前世的時候,以宓並沒有被賜婚給燕王,先帝也沒有給燕王賜婚,他記憶中他死前和燕王定親的明明是魏國公府旁支韓家二爺韓謙的幼女韓三姑娘。
以宓入到花廳,便見到沈鐸蕭瑟的背影。她每見一次沈鐸,哪怕一句也沒出聲,隻是看背影,也看得出他一次比一次沉寂。
哪裏還是湖州府那個嬉皮笑臉,滿嘴花腔,但卻走到哪裏都很歡騰的紈絝三公子沈鐸?
「沈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