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帝京流派代表,身為大師哥的袁大成所掌管的是雲溪老人當初建起的玉作坊,各地鋪頭的經營以及玉料開采的事務則由底下兩個師弟擔當。
而蘇仰嫻身為雲溪老人的閉門弟子,俗語說「老來得子寵上天」,雲溪老人年逾古稀才遇蘇仰嫻這枚「奇葩」,自是疼若心肝,就連上頭與她年歲相差一大截、當她親爹都夠格的三位師哥們,亦是一個比一個寵她,任她愛做什麽就做什麽。
這一邊,見到自個兒的手帕交明芷蘭,以及專程來「福寶齋」相候的同門大師哥袁大成,蘇仰嫻咧嘴笑開,又覷見阿爹極不入流的「偷吃步」行徑,還一臉的春風得意,她笑得更歡,遂快步走進小廳,把揣在懷裏的小布包取出擱在方桌上。
一揭開裹布,幾顆腦袋瓜全湊過來端詳,最先發出聲音的是蘇大爹。
蘇大爹瞠圓雙目,看看自家閨女兒,再看看閨女兒帶回來的東西,嗬嗬笑——
「阿妞真行,又淘到一塊好玩意兒了呀。」
蘇仰嫻親昵地扯扯蘇大爹的山羊胡,笑道:「是啊,是塊好玩意兒呢,爹可喜歡?」
蘇大爹點頭如搗蒜。「喜歡啊,喜歡得緊!」圓溜溜的瞳仁閃閃發亮,閃到後來倒現出幾分靦腆,蠕著唇又道:「妞啊,爹有個好生景仰的治玉大師,那人待咱們是有大恩的,那人他……他……」擰緊眉峰,努力想著別人曾施予他的大恩大德,但,卻是怎麽也想不出來。
蘇仰嫻見狀也不慌急,慢悠悠道:「爹,那位大師姓範名起,號『雲溪老人』,多年前他收女兒為徒,與咱們『福寶齋』多有往來。」
「對!對啊——」蘇大爹一掌猛拍桌麵,眉開又眼笑。「範起……是這個名沒錯……雲溪老人,對,是雲溪老人……他收你當閉門徒弟,你上頭還有三個師哥呢,三個年歲跟爹都差不多大的師哥,咱可喜歡他們了,跟拜把兄弟一般,咱喜歡他們。」
在一旁聽他們父女倆對話的袁大成禁不住哈哈大笑,肥掌拍在蘇大爹的肩頭。「你是我老兄弟,你家閨女兒卻是我的小師妹,這關係可錯綜複雜羅。」
蘇大爹表情有些怔然,彷佛此刻才發現,挨在自己身邊的就是他口中的拜把兄弟似的。
「你……對,是大成你啊,你說需要尋一塊好料,要大大發揮所長,要雕琢出最好的玉件,然後……然後給你師父添壽,那可是九十高齡的天大喜壽,非添壽不可,怎麽也得添過百二十歲,好好風光風光。」點點頭,一頓,想了想又點點頭。「如今咱們『福寶齋』有好玉料了,可以添壽了,是不?」
「是啊。」淺笑答話的是蘇仰嫻,她再次拉拉親爹的胡子,並屈起指節輕挲蘇大爹紅潤的頰麵。「尋這方玉料就是為了給恩師添壽,爹說得再確實不過,等阿爹的九十大壽到了,阿妞再去尋來更好的東西給爹添壽,爹說好不?」
「好。」蘇大爹聽得搖頭晃腦,樂嗬嗬笑開。
與蘇大爹年歲相近,並且被當成拜把好兄弟看待的袁大成也笑,笑得兩層下巴輕輕晃動,最後對著那方石塊頻頻頷首——
「咱們家小四這眼力勁兒當真沒話說,若非你特意淘回來擺在眼前,咱乍然一見它,也無法立時分辨這是石中藏佳玉,此際仔細端詳,果然耐人尋味得緊。明姑娘,你說是不?」
突然遭點名的明芷蘭驀地一震,好似看石塊看得太入迷,甫抬睫就發現麵前三人全衝著她笑。
她緩緩牽唇,笑得溫婉。「是啊,真是一方難得的好東西呢。仰嫻,你真厲害。」
蘇仰嫻先是不好意思般挲挲鼻子,最後坦然接受稱讚,在親人和友人麵前開心翹高下巴。
這一晚,為慶賀淘得一方好玉石,對美食向來熱愛的袁大成從外邊相熟的館子叫來一桌好菜送進「福寶齋」後頭的蘇宅,大夥兒舉杯同慶一番。
同時,擅於琢玉的他,對那方原石腦海中已有初步想法,再加上蘇仰嫻獨到的見解,該怎麽開石雕琢,該從哪裏下手,該如何因色取巧,美酒佳肴還未盡,他已用隨身不離的炭墨在原石上畫好線條,顯出樣式。
蘇仰嫻見狀,對自家大師哥翹起大拇指,歡喜之餘卻也不由得欽羨至極,再加上悄悄唏噓。
想她天生一雙火眼金睛,輕易能相玉、識玉,更說得出一口好玉,但真要她下場雕琢,女兒家的手勁與男子相較先天不足,讓她再如何努力也達不到頂峰,頂多啊頂多……僅算得上是個不太差的治玉工匠。
不管了,反正有三位師哥頂著天呢,且一個賽一個厲害,師父所創的帝京流派她就出一雙眼和一張嘴,其餘的就交給師哥們操辦。
她笑開懷,舉杯敬大師哥袁大成,見姊妹淘明芷蘭秀氣啜酒,吃相也秀秀氣氣,她幹脆把一根香噴噴的烤雞腿抵到明芷蘭嘴邊,把人家溫雅姑娘的半張臉蛋沾得油亮亮。
「福寶齋」蘇宅裏,眾人笑鬧的這一晚,在帝京的另一頭,有人正為了同一塊玉石險些得提頭去見自家家主。
「不是說十拿九穩嗎?」
身為家主的男子今夜剛進京,還沒來得及喝口熱茶歇歇腿,壞消息已傳入耳,玉顏登時沉凝,淡然語氣似挾霜雪。
大氣中處處透細致的雅軒通風甚好,夜風從半敞的窗外拂進,帶著曇花與夜來香的清香,這春夜明明挺涼爽,同在雅軒內的五名管事卻都滲了滿額汗珠。
五人相互覷了覷,年紀最長的老管事終於挺身答話——
「爺,咱們的人從東海那邊開始打聽,凡是跟東海流派的卓家接觸過的玉商、玉行、古玩鋪子,甚至是當鋪,全都查了個徹底,最後所有消息全都指出,那方玉石原塊確確實實流進帝京,之後咱們把人布進京畿,隻差沒掘地三尺去尋,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得知那塊原石在古玩和玉器聚集的東大街出現,就落在一位何姓的玉行老板手裏。」
老管事領頭開口,另一名管事也跟著補充,道:「爺,您知道的,帝京三年一度的『鬥玉大會』不久前才結束,定然會帶動一波古玩與玉石的買賣,而趕著上各家店鋪『撿漏』的人便也多了……」頓了頓,表情既遺憾也慚愧。「把那方玉石原塊賣給那位何老板的人不識貨,身為買家的何老板一樣不識貨,卻是有人眼力犀利,在咱們趕到之前已先下手,聽何老板說,還……還沒收對方半毛錢,就讓對方帶走那塊玉石。」
臨窗而坐,肘部擱在雲石鑲麵月牙桌上,屈起手支著額角的年輕家主斂眉掩睫,像在壓製火氣,亦像沉吟思索,另一手的五指則在大腿上緩緩敲動。
而蘇仰嫻身為雲溪老人的閉門弟子,俗語說「老來得子寵上天」,雲溪老人年逾古稀才遇蘇仰嫻這枚「奇葩」,自是疼若心肝,就連上頭與她年歲相差一大截、當她親爹都夠格的三位師哥們,亦是一個比一個寵她,任她愛做什麽就做什麽。
這一邊,見到自個兒的手帕交明芷蘭,以及專程來「福寶齋」相候的同門大師哥袁大成,蘇仰嫻咧嘴笑開,又覷見阿爹極不入流的「偷吃步」行徑,還一臉的春風得意,她笑得更歡,遂快步走進小廳,把揣在懷裏的小布包取出擱在方桌上。
一揭開裹布,幾顆腦袋瓜全湊過來端詳,最先發出聲音的是蘇大爹。
蘇大爹瞠圓雙目,看看自家閨女兒,再看看閨女兒帶回來的東西,嗬嗬笑——
「阿妞真行,又淘到一塊好玩意兒了呀。」
蘇仰嫻親昵地扯扯蘇大爹的山羊胡,笑道:「是啊,是塊好玩意兒呢,爹可喜歡?」
蘇大爹點頭如搗蒜。「喜歡啊,喜歡得緊!」圓溜溜的瞳仁閃閃發亮,閃到後來倒現出幾分靦腆,蠕著唇又道:「妞啊,爹有個好生景仰的治玉大師,那人待咱們是有大恩的,那人他……他……」擰緊眉峰,努力想著別人曾施予他的大恩大德,但,卻是怎麽也想不出來。
蘇仰嫻見狀也不慌急,慢悠悠道:「爹,那位大師姓範名起,號『雲溪老人』,多年前他收女兒為徒,與咱們『福寶齋』多有往來。」
「對!對啊——」蘇大爹一掌猛拍桌麵,眉開又眼笑。「範起……是這個名沒錯……雲溪老人,對,是雲溪老人……他收你當閉門徒弟,你上頭還有三個師哥呢,三個年歲跟爹都差不多大的師哥,咱可喜歡他們了,跟拜把兄弟一般,咱喜歡他們。」
在一旁聽他們父女倆對話的袁大成禁不住哈哈大笑,肥掌拍在蘇大爹的肩頭。「你是我老兄弟,你家閨女兒卻是我的小師妹,這關係可錯綜複雜羅。」
蘇大爹表情有些怔然,彷佛此刻才發現,挨在自己身邊的就是他口中的拜把兄弟似的。
「你……對,是大成你啊,你說需要尋一塊好料,要大大發揮所長,要雕琢出最好的玉件,然後……然後給你師父添壽,那可是九十高齡的天大喜壽,非添壽不可,怎麽也得添過百二十歲,好好風光風光。」點點頭,一頓,想了想又點點頭。「如今咱們『福寶齋』有好玉料了,可以添壽了,是不?」
「是啊。」淺笑答話的是蘇仰嫻,她再次拉拉親爹的胡子,並屈起指節輕挲蘇大爹紅潤的頰麵。「尋這方玉料就是為了給恩師添壽,爹說得再確實不過,等阿爹的九十大壽到了,阿妞再去尋來更好的東西給爹添壽,爹說好不?」
「好。」蘇大爹聽得搖頭晃腦,樂嗬嗬笑開。
與蘇大爹年歲相近,並且被當成拜把好兄弟看待的袁大成也笑,笑得兩層下巴輕輕晃動,最後對著那方石塊頻頻頷首——
「咱們家小四這眼力勁兒當真沒話說,若非你特意淘回來擺在眼前,咱乍然一見它,也無法立時分辨這是石中藏佳玉,此際仔細端詳,果然耐人尋味得緊。明姑娘,你說是不?」
突然遭點名的明芷蘭驀地一震,好似看石塊看得太入迷,甫抬睫就發現麵前三人全衝著她笑。
她緩緩牽唇,笑得溫婉。「是啊,真是一方難得的好東西呢。仰嫻,你真厲害。」
蘇仰嫻先是不好意思般挲挲鼻子,最後坦然接受稱讚,在親人和友人麵前開心翹高下巴。
這一晚,為慶賀淘得一方好玉石,對美食向來熱愛的袁大成從外邊相熟的館子叫來一桌好菜送進「福寶齋」後頭的蘇宅,大夥兒舉杯同慶一番。
同時,擅於琢玉的他,對那方原石腦海中已有初步想法,再加上蘇仰嫻獨到的見解,該怎麽開石雕琢,該從哪裏下手,該如何因色取巧,美酒佳肴還未盡,他已用隨身不離的炭墨在原石上畫好線條,顯出樣式。
蘇仰嫻見狀,對自家大師哥翹起大拇指,歡喜之餘卻也不由得欽羨至極,再加上悄悄唏噓。
想她天生一雙火眼金睛,輕易能相玉、識玉,更說得出一口好玉,但真要她下場雕琢,女兒家的手勁與男子相較先天不足,讓她再如何努力也達不到頂峰,頂多啊頂多……僅算得上是個不太差的治玉工匠。
不管了,反正有三位師哥頂著天呢,且一個賽一個厲害,師父所創的帝京流派她就出一雙眼和一張嘴,其餘的就交給師哥們操辦。
她笑開懷,舉杯敬大師哥袁大成,見姊妹淘明芷蘭秀氣啜酒,吃相也秀秀氣氣,她幹脆把一根香噴噴的烤雞腿抵到明芷蘭嘴邊,把人家溫雅姑娘的半張臉蛋沾得油亮亮。
「福寶齋」蘇宅裏,眾人笑鬧的這一晚,在帝京的另一頭,有人正為了同一塊玉石險些得提頭去見自家家主。
「不是說十拿九穩嗎?」
身為家主的男子今夜剛進京,還沒來得及喝口熱茶歇歇腿,壞消息已傳入耳,玉顏登時沉凝,淡然語氣似挾霜雪。
大氣中處處透細致的雅軒通風甚好,夜風從半敞的窗外拂進,帶著曇花與夜來香的清香,這春夜明明挺涼爽,同在雅軒內的五名管事卻都滲了滿額汗珠。
五人相互覷了覷,年紀最長的老管事終於挺身答話——
「爺,咱們的人從東海那邊開始打聽,凡是跟東海流派的卓家接觸過的玉商、玉行、古玩鋪子,甚至是當鋪,全都查了個徹底,最後所有消息全都指出,那方玉石原塊確確實實流進帝京,之後咱們把人布進京畿,隻差沒掘地三尺去尋,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得知那塊原石在古玩和玉器聚集的東大街出現,就落在一位何姓的玉行老板手裏。」
老管事領頭開口,另一名管事也跟著補充,道:「爺,您知道的,帝京三年一度的『鬥玉大會』不久前才結束,定然會帶動一波古玩與玉石的買賣,而趕著上各家店鋪『撿漏』的人便也多了……」頓了頓,表情既遺憾也慚愧。「把那方玉石原塊賣給那位何老板的人不識貨,身為買家的何老板一樣不識貨,卻是有人眼力犀利,在咱們趕到之前已先下手,聽何老板說,還……還沒收對方半毛錢,就讓對方帶走那塊玉石。」
臨窗而坐,肘部擱在雲石鑲麵月牙桌上,屈起手支著額角的年輕家主斂眉掩睫,像在壓製火氣,亦像沉吟思索,另一手的五指則在大腿上緩緩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