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03.25]
過妻關~名媛待嫁 卷二 作者:碧蓮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是說,顧家隨便給點兒嫁妝就行。
四老爺有些落不下臉,「不成,不成,那我們顧家豈不是在賣女兒?」
「兩家馬上就要結為姻親,還分什麽你我?」徐策既然能夠說動薛延平,應付一個四老爺根本不在話下,「等到九姑娘出嫁的時候,聘禮裏的東西,也是要折到嫁妝裏麵去的,最後還不是一起帶到了葉家,他們也不吃虧的。」
四老爺聽他這麽一說,覺得也對。
自己又不會把女兒的聘禮給昧下,反正都要給她帶走的,的確談不上一個「賣」字,倒是葉家把裏子麵子都賺到了。
徐策又道:「葉東海想著顧家和徐家從前訂過親,怕顧家擔心,想著我們徐家會生出嫌隙,所以特意來求我保婚。」笑了笑,「其實是他多心了,不說我們兩家從前就是世交,單是為著小兄弟退了婚,我們家就是好生過意不去。」一臉真誠之色,「當然是希望九姑娘嫁的好,我們也能稍稍安心一些。」
四老爺之前的確有這方麵的擔心,聽他這麽說,心裏踏實安定不少。
徐策還道:「等到成婚的那天,我這個保婚人,會以自己的名義向九姑娘送上一份賀禮,以表之前徐家退親的歉意。」
四老爺忙道:「不用,不用。」
不免想起突然沒了音訊的官媒,——難道是徐家知道了以後,覺得張家不好,從而出麵阻止了薛家?然後再自己過來做一門親事?
估計十有□是這樣的。
四老爺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再聽徐策說話,也是越聽越覺得這門親事可成,三、五個回合過後,就稀裏糊塗的答應下來了。
徐二爺保婚,葉家捐官求娶顧府九小姐的消息,簡直勝過茶樓裏的傳奇段子,像是長了翅膀一般飛快傳開。
顧蓮反而是後知後覺的那一個。
好半天,也沒落定一種應對這個消息的心態。
自己對葉東海的印象,僅僅停留在那次去葉家吊祭的時候,匆匆而過的一麵。
隻記得對方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穿了一身素衣,清秀幹淨、神色內斂,當時出於男女大防,並沒有仔細多看。
彼此更是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後來在徐府的倉促一瞥,自己覺得對方有點麵熟,當時尷尬萬分,再也沒有去看第二眼,——認真說起來,連他的樣子都不大記得了。
從葉宜的隻言片語之中,得知葉東海是家裏的頂梁柱,在堂兄逝世後,挑起了整個葉家的大梁,是個行事穩重的老成少年——
其他的,根本就是一無所知。
在棲霞寺的時候,自己沒有見過他。
在安陽城外,也是一樣。
當時段九受葉東海之命救了自己,但是隻見段九,不見葉東海,從頭到尾連他的影子都沒有看見。
自己送了一顆貴重的紅寶石過去,作為救命答謝。
原本以為緣分就到此止步,——不曾想,他居然會打算娶自己為妻?而且還找了徐策保婚,可見不是隨隨便便起的念頭。
就是不知道,是以何樣巨大的利益打動了徐策?打動了徐家?
葉家下了天大的本錢,隻怕自己不嫁也得嫁。
顧蓮並不看好這門親事。
不是說葉東海不好,恰恰相反,而是他太「好」了。
他少年早慧、做事穩重,有支撐起整個葉家的能力,有遇到殘兵舍財的魄力,有說服徐策親自保婚的手段,這個人城府太深。
而自己……,除了一個官宦千金的名頭,就再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了。
婚姻從來都是對等的。
葉東海不光救了自己一命,還花了大價錢使得徐策保婚,將來自己該拿什麽去還給他?如果顧家的人還在仕途又是一說,眼下父親和伯父們都在丁憂,正值亂世,萬一三年後起複不成呢?
葉家不是一個火坑,但卻委實叫人壓力山大啊!
唯一讓自己感覺稍好一點的是,之前在棲霞寺時,葉東海為自己捐過香油錢,後來又在安陽城外救了自己。
多多少少,……應該有一點喜歡自己吧?
但是顧蓮並不認為,憑著自己的幾分姿色,往後就能在葉家高枕無憂,——葉家和徐家做了一筆大生意,自己不過是其中的一枚小小棋子。
真是啼笑皆非!
隻聽說過賣女兒的,沒想到……,連前未婚妻都可以拿來待價而沽。
可以想象,如果自己沒有起到棋子該起的作用,影響了徐家和葉家的合作,隻怕兩家人都不會放過自己!
此時此刻,顧蓮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這門親事,不光自己沒有絲毫話語權,就連整個顧家都在被人擺弄,——顧家期望將來靠著徐家、薛家起複,賣個女兒算什麽?隻怕就是割肉做湯,幾位老爺都要爭前恐後趕上去呢。
顧蓮一麵在心裏嘲諷著顧家的人,一麵不停歎氣。
李媽媽最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會兒是張家,一會兒又是葉家,讓她眼花繚亂回不過神。
見小主人一臉憂心忡忡,小聲問道:「小姐是覺得葉家不好麽?不是說葉家二爺捐了一個官,雖然談不上顯赫,但好歹是個官老爺走了仕途,也不算辱沒小姐。」
這根本不是重點好吧?顧蓮有點無奈了。
別的姑娘遇到有難處的時候,至少還能哭哭啼啼回家找娘,自己爹不親、娘不愛的,乳母更是一個毫無見識的懦弱婦人。
四老爺有些落不下臉,「不成,不成,那我們顧家豈不是在賣女兒?」
「兩家馬上就要結為姻親,還分什麽你我?」徐策既然能夠說動薛延平,應付一個四老爺根本不在話下,「等到九姑娘出嫁的時候,聘禮裏的東西,也是要折到嫁妝裏麵去的,最後還不是一起帶到了葉家,他們也不吃虧的。」
四老爺聽他這麽一說,覺得也對。
自己又不會把女兒的聘禮給昧下,反正都要給她帶走的,的確談不上一個「賣」字,倒是葉家把裏子麵子都賺到了。
徐策又道:「葉東海想著顧家和徐家從前訂過親,怕顧家擔心,想著我們徐家會生出嫌隙,所以特意來求我保婚。」笑了笑,「其實是他多心了,不說我們兩家從前就是世交,單是為著小兄弟退了婚,我們家就是好生過意不去。」一臉真誠之色,「當然是希望九姑娘嫁的好,我們也能稍稍安心一些。」
四老爺之前的確有這方麵的擔心,聽他這麽說,心裏踏實安定不少。
徐策還道:「等到成婚的那天,我這個保婚人,會以自己的名義向九姑娘送上一份賀禮,以表之前徐家退親的歉意。」
四老爺忙道:「不用,不用。」
不免想起突然沒了音訊的官媒,——難道是徐家知道了以後,覺得張家不好,從而出麵阻止了薛家?然後再自己過來做一門親事?
估計十有□是這樣的。
四老爺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再聽徐策說話,也是越聽越覺得這門親事可成,三、五個回合過後,就稀裏糊塗的答應下來了。
徐二爺保婚,葉家捐官求娶顧府九小姐的消息,簡直勝過茶樓裏的傳奇段子,像是長了翅膀一般飛快傳開。
顧蓮反而是後知後覺的那一個。
好半天,也沒落定一種應對這個消息的心態。
自己對葉東海的印象,僅僅停留在那次去葉家吊祭的時候,匆匆而過的一麵。
隻記得對方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穿了一身素衣,清秀幹淨、神色內斂,當時出於男女大防,並沒有仔細多看。
彼此更是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後來在徐府的倉促一瞥,自己覺得對方有點麵熟,當時尷尬萬分,再也沒有去看第二眼,——認真說起來,連他的樣子都不大記得了。
從葉宜的隻言片語之中,得知葉東海是家裏的頂梁柱,在堂兄逝世後,挑起了整個葉家的大梁,是個行事穩重的老成少年——
其他的,根本就是一無所知。
在棲霞寺的時候,自己沒有見過他。
在安陽城外,也是一樣。
當時段九受葉東海之命救了自己,但是隻見段九,不見葉東海,從頭到尾連他的影子都沒有看見。
自己送了一顆貴重的紅寶石過去,作為救命答謝。
原本以為緣分就到此止步,——不曾想,他居然會打算娶自己為妻?而且還找了徐策保婚,可見不是隨隨便便起的念頭。
就是不知道,是以何樣巨大的利益打動了徐策?打動了徐家?
葉家下了天大的本錢,隻怕自己不嫁也得嫁。
顧蓮並不看好這門親事。
不是說葉東海不好,恰恰相反,而是他太「好」了。
他少年早慧、做事穩重,有支撐起整個葉家的能力,有遇到殘兵舍財的魄力,有說服徐策親自保婚的手段,這個人城府太深。
而自己……,除了一個官宦千金的名頭,就再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了。
婚姻從來都是對等的。
葉東海不光救了自己一命,還花了大價錢使得徐策保婚,將來自己該拿什麽去還給他?如果顧家的人還在仕途又是一說,眼下父親和伯父們都在丁憂,正值亂世,萬一三年後起複不成呢?
葉家不是一個火坑,但卻委實叫人壓力山大啊!
唯一讓自己感覺稍好一點的是,之前在棲霞寺時,葉東海為自己捐過香油錢,後來又在安陽城外救了自己。
多多少少,……應該有一點喜歡自己吧?
但是顧蓮並不認為,憑著自己的幾分姿色,往後就能在葉家高枕無憂,——葉家和徐家做了一筆大生意,自己不過是其中的一枚小小棋子。
真是啼笑皆非!
隻聽說過賣女兒的,沒想到……,連前未婚妻都可以拿來待價而沽。
可以想象,如果自己沒有起到棋子該起的作用,影響了徐家和葉家的合作,隻怕兩家人都不會放過自己!
此時此刻,顧蓮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這門親事,不光自己沒有絲毫話語權,就連整個顧家都在被人擺弄,——顧家期望將來靠著徐家、薛家起複,賣個女兒算什麽?隻怕就是割肉做湯,幾位老爺都要爭前恐後趕上去呢。
顧蓮一麵在心裏嘲諷著顧家的人,一麵不停歎氣。
李媽媽最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會兒是張家,一會兒又是葉家,讓她眼花繚亂回不過神。
見小主人一臉憂心忡忡,小聲問道:「小姐是覺得葉家不好麽?不是說葉家二爺捐了一個官,雖然談不上顯赫,但好歹是個官老爺走了仕途,也不算辱沒小姐。」
這根本不是重點好吧?顧蓮有點無奈了。
別的姑娘遇到有難處的時候,至少還能哭哭啼啼回家找娘,自己爹不親、娘不愛的,乳母更是一個毫無見識的懦弱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