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瞅著自家夫人愁眉不展的模樣,自己鬆了眉頭,拍了拍她,笑道:「無事,待我今日見過太子殿下,問了他的意思,再作打算就是。」
林氏還能如何,也隻能如此了。
周原見了鄭愈,提及這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萬萬沒想到鄭愈默了默之後,竟道:「麻煩嫂子待她們親熱些,越親熱越好,最好讓旁人和崔二姑娘都生出,嫂子是有意送崔二姑娘入東宮奪寵之意。」
「瑉衡?」周原意外喚道。
他是很恪守分寸的,再見鄭愈,喚的一直都是「殿下」,剛剛卻失態喚了聲「瑉衡」,可見其驚訝和意外。
但周原是粗人,卻並不是蠢人,能讓東明大師收下的徒弟怎麽能是個蠢人,還行走戰場戰無不勝,年紀輕輕就坐到了正一品大將的位置,難道憑的還真是蠻力嗎?
應該說其實他的夫人都不是真正了解他,實際上他在某些方麵是個敏感度十分高的人,他意外過後便已立即嗅出了些什麽不同,再聯想到鄭愈將蘭氏母子送走,心中更是升出了警覺。
當初鄭愈在西北得知蘭氏有孕之後的反常,他是親眼目睹的,他十分了解這位師弟,很清楚蘭氏母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但他沒說什麽,隻道了一聲:「好。」
這便是師兄弟兩人的默契了。
不久之後,剛剛回京的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夫人周夫人從北疆帶回了一個美人之事就傳遍了京城。
這名美人還不是旁人,竟是太子殿下那深愛著,為之多年不肯娶妻的原配亡妻的妹妹!
接著,又不知從何處傳出了消息,據說周夫人特意將其從北疆帶回京城,竟是想送她入東宮的!瞧周夫人帶她出入京城宴席,對她親切的那個模樣,簡直比親妹子也不差了,親妹子都沒這麽殷勤的!
天哪!
眾人立時便又聯想到那位原先東宮獨寵,前段日子卻因受娘家之事連累被太子殿下遷怒送到了莊子上「靜養」的蘭良娣,卻不知和這位崔二姑娘入京有沒有什麽關係……眾人腦中已經不由得就腦補出了無數的大戲。
想將女兒送進東宮的人家心思微妙,這剛送走了一位,又來了一位……但雖然有點酸溜溜,但靜下心來一想,有一便有二,若是這太子殿下真納了這位崔二姑娘,便表示他對那蘭良娣也不過爾爾,那自家的女兒將來就未嚐沒有機會。
不少人是這麽想著,便就有人這麽勸承熙帝了。
承熙帝雖在病中,但外麵的消息卻從來也沒有落下過,這位崔二姑娘之事他也都聽說了。
承熙帝的心事,他身邊的幾位心腹大太監都或多或少的知道,這日其他人不在,承熙帝便問身邊的大太監榮安道:「榮安,你查到了太子將蘭氏送到了何處嗎?」
榮安額上有些冷汗,他小心稟道:「陛下,傳來的消息說太子殿下應是將人送去了南郊的莊子上,但是探子也並無見到真人,不知……那人是真是假。」
看著皇帝沉沉的麵色,榮安心裏歎了口氣,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老奴鬥膽,有句話不知該說不該說。」
皇帝冷笑,掃了他一眼,冷冷道:「怎麽,現在你也懼怕太子,有話也不敢跟朕直言了嗎?或者,你也是想勸朕,今非昔比,還是不要再插手太子之事為妙?」
榮安隻覺得腦袋「嗡」一聲,全身都是涼颼颼的,腿一軟就跪下了,道:「陛下,老奴不敢,陛下,老奴跟著陛下幾十年,老奴的忠心陛下是知道的,老奴的眼中心中也唯有陛下一人而已。」
皇帝盯著他片刻,道:「那你有什麽話,就說吧。」
榮安隻覺得心裏七上八下,但此刻也隻能咬著牙,硬著頭皮道:「陛下,老奴覺著,不管怎麽樣,太子殿下身邊除了這位良娣娘娘之外,再無他人,她又給太子殿下誕下了唯一的子嗣,這情分更是不一樣,陛下,老奴鬥膽,若是這位良娣娘娘有何不妥,還是讓太子殿下自己處置為好……」
察覺到皇帝愈加冰冷的目光,榮安忙急急道,「或者,內宅事內宅畢,若是這位良娣娘娘是因著內宅之人的算計而出了什麽事,那太子殿下便也遷怒不到旁人身上,也定是影響不到陛下和太子殿下之前的父子感情了。」
皇帝目光陰森森地看著說完這些話已經滿頭大汗的榮安,好一會兒才冷哼了一聲,轉開了目光,道:「你不是很清楚,太子他無心再納旁人嗎?就算是朕賜了婚,他扔到一旁,又有何用?」
皇帝轉開了目光,榮安也像是被從大石壓著的狀態下放鬆了出來,他服侍承熙帝多年,自然聽出了他話中隱藏的意思,立時便道:「陛下,旁人自然是無用,但這位崔二姑娘卻非旁人。」
三月底,皇帝召見了太子深談了一番之後,便將崔家二姑娘崔月婉賜婚給了太子為正四品的太子良媛。
太子竟然沒有拒絕!
雖然周原早就跟林氏吩咐過,太子自有打算,但林氏一麵認真執行著自己丈夫的囑咐,一麵心裏卻總覺得毛毛的,她瞅著崔二姑娘那樣子心裏更是毛毛的。
崔二就住在周家,賜婚聖旨自然也是送到了周家。
相較崔老夫人的欣喜若狂,崔二的眼神放光,林氏則是被炸得差點眼冒金星。
但高門主母的素養仍是讓林氏迅速收拾了七暈八素的感覺,擠了笑容,親親熱熱的恭喜了崔二姑娘,為轉移崔二和崔老夫人的注意力,不讓她們看到自己的異樣,還特地命人取了好些價值不菲精巧別致的首飾出來給崔二挑,作足了一副「以後你在東宮得寵,可千萬別忘了我」的殷勤樣子。
可她瞅著崔二那嬌羞的模樣,崔老夫人那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臉,心裏簡直是好一陣鬧騰,待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一走,那笑立時便消得半點不剩。
林氏好不容易熬到了丈夫回府,劈頭蓋臉就道:「不是說就做做樣子嗎?這做樣子都做到了賜婚聖旨了!難道把人抬到東宮也是做樣子?這就是……」
她想說「這就是太子殿下的打算?」,可話到嘴邊還是意識到這種話哪怕是私下也太過逾矩了,畢竟現在鄭愈是太子,不再隻是自己丈夫的師弟。
她到了京城已經一段時間,對蘭妱的事情已經知道不少,大概也了解了她現在的處境,她想到的是,太子殿下是不是推崔二出來替蘭妱擋箭?她不知道太子的想法,於太子來說,可能隻是一個女人,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作為一個女人,林氏卻覺得這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
她是一個旁觀者,看得心裏都爛糟糟的,可想而知,作為當事人的蘭妱,該是什麽感受。
而她,他們周家,還是幫凶。
別說那蘭氏是個脾氣不好的,就算是脾氣好的,弄成現在這樣,對他們周家也是不可能不起芥蒂的。
更何況不管崔二有多不妥,那到底是崔家女,崔大姑娘的妹妹,這於蘭氏來說更是另一層打擊。
總之林氏覺得現在這個局麵實在糟透了。
男人再厲害也不懂得女人的心思。
林氏還能如何,也隻能如此了。
周原見了鄭愈,提及這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萬萬沒想到鄭愈默了默之後,竟道:「麻煩嫂子待她們親熱些,越親熱越好,最好讓旁人和崔二姑娘都生出,嫂子是有意送崔二姑娘入東宮奪寵之意。」
「瑉衡?」周原意外喚道。
他是很恪守分寸的,再見鄭愈,喚的一直都是「殿下」,剛剛卻失態喚了聲「瑉衡」,可見其驚訝和意外。
但周原是粗人,卻並不是蠢人,能讓東明大師收下的徒弟怎麽能是個蠢人,還行走戰場戰無不勝,年紀輕輕就坐到了正一品大將的位置,難道憑的還真是蠻力嗎?
應該說其實他的夫人都不是真正了解他,實際上他在某些方麵是個敏感度十分高的人,他意外過後便已立即嗅出了些什麽不同,再聯想到鄭愈將蘭氏母子送走,心中更是升出了警覺。
當初鄭愈在西北得知蘭氏有孕之後的反常,他是親眼目睹的,他十分了解這位師弟,很清楚蘭氏母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但他沒說什麽,隻道了一聲:「好。」
這便是師兄弟兩人的默契了。
不久之後,剛剛回京的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夫人周夫人從北疆帶回了一個美人之事就傳遍了京城。
這名美人還不是旁人,竟是太子殿下那深愛著,為之多年不肯娶妻的原配亡妻的妹妹!
接著,又不知從何處傳出了消息,據說周夫人特意將其從北疆帶回京城,竟是想送她入東宮的!瞧周夫人帶她出入京城宴席,對她親切的那個模樣,簡直比親妹子也不差了,親妹子都沒這麽殷勤的!
天哪!
眾人立時便又聯想到那位原先東宮獨寵,前段日子卻因受娘家之事連累被太子殿下遷怒送到了莊子上「靜養」的蘭良娣,卻不知和這位崔二姑娘入京有沒有什麽關係……眾人腦中已經不由得就腦補出了無數的大戲。
想將女兒送進東宮的人家心思微妙,這剛送走了一位,又來了一位……但雖然有點酸溜溜,但靜下心來一想,有一便有二,若是這太子殿下真納了這位崔二姑娘,便表示他對那蘭良娣也不過爾爾,那自家的女兒將來就未嚐沒有機會。
不少人是這麽想著,便就有人這麽勸承熙帝了。
承熙帝雖在病中,但外麵的消息卻從來也沒有落下過,這位崔二姑娘之事他也都聽說了。
承熙帝的心事,他身邊的幾位心腹大太監都或多或少的知道,這日其他人不在,承熙帝便問身邊的大太監榮安道:「榮安,你查到了太子將蘭氏送到了何處嗎?」
榮安額上有些冷汗,他小心稟道:「陛下,傳來的消息說太子殿下應是將人送去了南郊的莊子上,但是探子也並無見到真人,不知……那人是真是假。」
看著皇帝沉沉的麵色,榮安心裏歎了口氣,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老奴鬥膽,有句話不知該說不該說。」
皇帝冷笑,掃了他一眼,冷冷道:「怎麽,現在你也懼怕太子,有話也不敢跟朕直言了嗎?或者,你也是想勸朕,今非昔比,還是不要再插手太子之事為妙?」
榮安隻覺得腦袋「嗡」一聲,全身都是涼颼颼的,腿一軟就跪下了,道:「陛下,老奴不敢,陛下,老奴跟著陛下幾十年,老奴的忠心陛下是知道的,老奴的眼中心中也唯有陛下一人而已。」
皇帝盯著他片刻,道:「那你有什麽話,就說吧。」
榮安隻覺得心裏七上八下,但此刻也隻能咬著牙,硬著頭皮道:「陛下,老奴覺著,不管怎麽樣,太子殿下身邊除了這位良娣娘娘之外,再無他人,她又給太子殿下誕下了唯一的子嗣,這情分更是不一樣,陛下,老奴鬥膽,若是這位良娣娘娘有何不妥,還是讓太子殿下自己處置為好……」
察覺到皇帝愈加冰冷的目光,榮安忙急急道,「或者,內宅事內宅畢,若是這位良娣娘娘是因著內宅之人的算計而出了什麽事,那太子殿下便也遷怒不到旁人身上,也定是影響不到陛下和太子殿下之前的父子感情了。」
皇帝目光陰森森地看著說完這些話已經滿頭大汗的榮安,好一會兒才冷哼了一聲,轉開了目光,道:「你不是很清楚,太子他無心再納旁人嗎?就算是朕賜了婚,他扔到一旁,又有何用?」
皇帝轉開了目光,榮安也像是被從大石壓著的狀態下放鬆了出來,他服侍承熙帝多年,自然聽出了他話中隱藏的意思,立時便道:「陛下,旁人自然是無用,但這位崔二姑娘卻非旁人。」
三月底,皇帝召見了太子深談了一番之後,便將崔家二姑娘崔月婉賜婚給了太子為正四品的太子良媛。
太子竟然沒有拒絕!
雖然周原早就跟林氏吩咐過,太子自有打算,但林氏一麵認真執行著自己丈夫的囑咐,一麵心裏卻總覺得毛毛的,她瞅著崔二姑娘那樣子心裏更是毛毛的。
崔二就住在周家,賜婚聖旨自然也是送到了周家。
相較崔老夫人的欣喜若狂,崔二的眼神放光,林氏則是被炸得差點眼冒金星。
但高門主母的素養仍是讓林氏迅速收拾了七暈八素的感覺,擠了笑容,親親熱熱的恭喜了崔二姑娘,為轉移崔二和崔老夫人的注意力,不讓她們看到自己的異樣,還特地命人取了好些價值不菲精巧別致的首飾出來給崔二挑,作足了一副「以後你在東宮得寵,可千萬別忘了我」的殷勤樣子。
可她瞅著崔二那嬌羞的模樣,崔老夫人那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臉,心裏簡直是好一陣鬧騰,待崔老夫人和崔二姑娘一走,那笑立時便消得半點不剩。
林氏好不容易熬到了丈夫回府,劈頭蓋臉就道:「不是說就做做樣子嗎?這做樣子都做到了賜婚聖旨了!難道把人抬到東宮也是做樣子?這就是……」
她想說「這就是太子殿下的打算?」,可話到嘴邊還是意識到這種話哪怕是私下也太過逾矩了,畢竟現在鄭愈是太子,不再隻是自己丈夫的師弟。
她到了京城已經一段時間,對蘭妱的事情已經知道不少,大概也了解了她現在的處境,她想到的是,太子殿下是不是推崔二出來替蘭妱擋箭?她不知道太子的想法,於太子來說,可能隻是一個女人,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作為一個女人,林氏卻覺得這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
她是一個旁觀者,看得心裏都爛糟糟的,可想而知,作為當事人的蘭妱,該是什麽感受。
而她,他們周家,還是幫凶。
別說那蘭氏是個脾氣不好的,就算是脾氣好的,弄成現在這樣,對他們周家也是不可能不起芥蒂的。
更何況不管崔二有多不妥,那到底是崔家女,崔大姑娘的妹妹,這於蘭氏來說更是另一層打擊。
總之林氏覺得現在這個局麵實在糟透了。
男人再厲害也不懂得女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