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笙不以為然地說:「好就是好,怕什麽?」
楊芷遺憾道:「可惜家裏沒有箏,否則真想一聞天籟,不過倒是有把舊琴,是母親幼時用過的,現今借了我用。」
說著吩咐素紋將琴抱出來。
秦笙眼前一亮,「這是冰紋斷的唐琴,唐琴琴肚圓,宋代以後琴肚就狹窄瘦長了,圓肚發聲更為清脆。」忍不住抬手,輕撥數下。
琴聲叮淙,仿若澗水飛濺,極是悅耳。
楊萱一聽便知道她真正是下過苦功的,便央她彈一曲。
秦笙絲毫不扭捏,略思量,彈了曲《風入鬆》。
才起音,便似有萬壑鬆風迎麵吹來,深厚曠遠,又有細小蟲鳴夾雜其中。
闔目靜聽,好像置身如水的月光下,麵前風拂鬆枝動,鬆搖月影碎,一派平和泰然。
琴聲傳到正房院,辛氏側耳聽了聽,問道:「我家阿芷彈不出這種意境,不知是府上哪位千金?」
秦太太笑答:「定然是長女阿笙。阿笙是自來熟,跟誰都說得上話,阿箏則是個悶葫蘆,極少主動開口,更別提當著別人的麵兒彈琴了……有時候一整天不言不語的,我都替她愁得慌。」
辛氏便道:「活潑有活潑的好處,文靜也有文靜的好,要是兩人都話多,整天嘰嘰喳喳也嫌煩。」
「正是,」秦太太拊掌笑道:「我就話多,以前家裏姊妹也多,嫡出庶出的足有六人,我娘就嫌棄得很,說我們太過聒噪,擔心以後嫁不出去。」
辛氏隨口問起秦笙,「府上長女十二歲,上門說親的怕不是要踏破門檻了吧?」
秦太太歎口氣,臉上卻藏著隱隱得色,「陸陸續續有上門求的,可我家老爺要麽嫌人相貌不好,要麽嫌棄學問不好,再就嫌對方家裏不清淨,庶子庶女一大堆。」
秦銘與楊修文一樣,家裏除秦太太之外,隻納了一位姨娘,生育一對庶出的兒女。
辛氏附和道:「秦大人所慮不無道理,那種人家口舌多,是非也多,的確嫁不得。」
秦太太續道:「之前還好,來求親的大抵家世差不多,隻挑個相貌品行。現在老爺升職有了點小權勢,倒是什麽人都招惹來了。我家老爺的意思,還是找個知根知底能說得上話的最好。對了,你們家裏桐哥兒跟阿笙年歲差不多吧?」
這個時候提起楊桐,難說秦太太沒有存著什麽想法?
辛氏心裏「咯噔」一聲,本能地往外撇關係,「阿桐是五月生辰,很快就滿十三了。本來說開春考童生試,我家老爺說把握不大,讓過兩年再說。我尋思著過兩年也好,把握大一些,考完童生試接著考鄉試,如果能考中的話,就開始張羅親事。如果張羅太早,怕他分心影響課業。」
秦太太眸中露出一絲失望,卻仍是笑著,「男人晚點成親也沒什麽,姑娘家卻拖不得。再過陣子,你們阿芷也該開始張羅了。」
辛氏歎道:「可不是,孩子們一天天大了,我都要變成黃臉婆了。」
秦太太連忙打斷她,「別這麽說,我比你還大幾歲,你要說老,我就更老了。」
兩人正說得熱鬧,文竹掀簾進來稟道:「才剛秦大人打發人過來。」
言外之意,外頭男人們的談話已經結束了。
秦太太起身告辭。
辛氏便要留飯。
秦太太笑道:「大年初一沒有在別人家吃飯的道理,等過完上元節閑下來,咱們湊在一起熱鬧熱鬧。」
辛氏笑應好,吩咐丫鬟綠繡去玉蘭院將姑娘們請來。
不大工夫,伴隨著嘰嘰喳喳的說笑聲,四人魚貫而入。
秦笙將才得的花樣子顯擺給秦太太,「是阿萱幫我描的,回頭我也照樣子繡條羅裙……燈會上興許也有賣花樣子的,我們商量著想一起去賞燈,不知道行不行?」
秦太太自然願意,可掃見辛氏隆起的大肚子,便猶豫道:「得先回去跟你父親商議過才能決定,楊家姑娘怕是也得征求楊大人同意,哪裏能說去就去了,燈市上少不得有拍花拐賣小姑娘的,還是事先安排好護衛馬車。」
秦笙朝辛氏福一福,脆生生地道:「伯母,要是阿芷和阿萱能出門,煩請伯母遣人給我們送個信兒,人多一起玩得熱鬧。」
辛氏含笑答應,與楊萱姐妹送秦氏一家出門。
秦銘已經在角門等著了。
他個頭不高,卻生得很白淨,上唇兩撇短胡髭,顯得精明能幹。
看得出來,秦箏的相貌更像秦銘,而秦笙則像秦太太多一些,所以姐妹倆不算肖似。
秦笙惦記著燈會,臨上車前又特地打發丫鬟告訴楊萱,千萬記得給她寫信。
送走秦家人,辛氏對楊修文說起秦氏姐妹邀約楊萱一起賞燈之事。
楊修文二話不說地應允,「那就去吧,兩家離得不算遠,一道出去也好有個照應。」
辛氏頗感詫異。
楊修文低聲道:「近來聖上龍體欠安,把都察院交給靖王掌管了……這下靖王跟太子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但是靖王寬廉平正深得天下文人之心,可以說更占優勢。」
都察院主掌監察和彈劾百官,而且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是個不折不扣的實權機構。
太子掌管吏部與兵部,靖王先前隻得戶部,現在又多了個都察院,並不遜色於太子。
楊修文聲音放得愈發低,「既然得了都察院,便不能讓那些禦史閑著,我們已經商議好,先從靖王手下幾個不安分的小卒子開刀,然後蔓延到太子那裏,把他那些得力幹將除掉幾個……明年是正科,萬千學子集聚京都會試,正好寫個萬言書為民請命……所謂法不責眾,總不能把學子盡數入獄……」
辛氏沉默片刻,開口道:「,朝廷的事兒我插不上嘴,可是不成功便成仁,師兄能成功最好不過,可若是不成呢?」
楊修文頓時變了臉色,「瑤瑤,你怎能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辛氏歎口氣,「我是做母親的,自然要替孩子們著想。」
楊修文慨然道:「孩子們自然與我一道,舍生取義,殺身成仁。」
「不!」辛氏大驚,狠聲道:「你的孩子自有你做主,可我的孩子,我得讓他們活著……」
楊修文冷眼看著她,「瑤瑤這話什麽意思?我的孩子不就是你的孩子,難道他們不曾喚你一聲母親?」
辛氏自知失言,卻並不理虧,仍是沉著臉道:「阿桐跟阿芷的確喚我母親,我是視他們如同己出,可萱萱畢竟是我懷胎十月生出來的。師兄莫非忘了,當初為了孩子,我們請過多少名醫,拜過多少神佛,我又喝過多少苦藥,這才有了萱萱……如果師兄不肯替孩子們著想,還有肚子裏這個,我辛辛苦苦生出他們來幹什麽?」
楊修文麵色緩了緩,溫聲道:「瑤瑤,你自幼飽讀詩書,並非那些市井粗婦。你當知道,古往今來,多少清官能吏名垂青史,不都是因為忠義兩字?我雖非帝師,可每月都有機會得見聖顏,理應趁機勸服聖上另立明君,為天下人造福。豈能因為一己之私碌碌無為泯然眾人?」
楊芷遺憾道:「可惜家裏沒有箏,否則真想一聞天籟,不過倒是有把舊琴,是母親幼時用過的,現今借了我用。」
說著吩咐素紋將琴抱出來。
秦笙眼前一亮,「這是冰紋斷的唐琴,唐琴琴肚圓,宋代以後琴肚就狹窄瘦長了,圓肚發聲更為清脆。」忍不住抬手,輕撥數下。
琴聲叮淙,仿若澗水飛濺,極是悅耳。
楊萱一聽便知道她真正是下過苦功的,便央她彈一曲。
秦笙絲毫不扭捏,略思量,彈了曲《風入鬆》。
才起音,便似有萬壑鬆風迎麵吹來,深厚曠遠,又有細小蟲鳴夾雜其中。
闔目靜聽,好像置身如水的月光下,麵前風拂鬆枝動,鬆搖月影碎,一派平和泰然。
琴聲傳到正房院,辛氏側耳聽了聽,問道:「我家阿芷彈不出這種意境,不知是府上哪位千金?」
秦太太笑答:「定然是長女阿笙。阿笙是自來熟,跟誰都說得上話,阿箏則是個悶葫蘆,極少主動開口,更別提當著別人的麵兒彈琴了……有時候一整天不言不語的,我都替她愁得慌。」
辛氏便道:「活潑有活潑的好處,文靜也有文靜的好,要是兩人都話多,整天嘰嘰喳喳也嫌煩。」
「正是,」秦太太拊掌笑道:「我就話多,以前家裏姊妹也多,嫡出庶出的足有六人,我娘就嫌棄得很,說我們太過聒噪,擔心以後嫁不出去。」
辛氏隨口問起秦笙,「府上長女十二歲,上門說親的怕不是要踏破門檻了吧?」
秦太太歎口氣,臉上卻藏著隱隱得色,「陸陸續續有上門求的,可我家老爺要麽嫌人相貌不好,要麽嫌棄學問不好,再就嫌對方家裏不清淨,庶子庶女一大堆。」
秦銘與楊修文一樣,家裏除秦太太之外,隻納了一位姨娘,生育一對庶出的兒女。
辛氏附和道:「秦大人所慮不無道理,那種人家口舌多,是非也多,的確嫁不得。」
秦太太續道:「之前還好,來求親的大抵家世差不多,隻挑個相貌品行。現在老爺升職有了點小權勢,倒是什麽人都招惹來了。我家老爺的意思,還是找個知根知底能說得上話的最好。對了,你們家裏桐哥兒跟阿笙年歲差不多吧?」
這個時候提起楊桐,難說秦太太沒有存著什麽想法?
辛氏心裏「咯噔」一聲,本能地往外撇關係,「阿桐是五月生辰,很快就滿十三了。本來說開春考童生試,我家老爺說把握不大,讓過兩年再說。我尋思著過兩年也好,把握大一些,考完童生試接著考鄉試,如果能考中的話,就開始張羅親事。如果張羅太早,怕他分心影響課業。」
秦太太眸中露出一絲失望,卻仍是笑著,「男人晚點成親也沒什麽,姑娘家卻拖不得。再過陣子,你們阿芷也該開始張羅了。」
辛氏歎道:「可不是,孩子們一天天大了,我都要變成黃臉婆了。」
秦太太連忙打斷她,「別這麽說,我比你還大幾歲,你要說老,我就更老了。」
兩人正說得熱鬧,文竹掀簾進來稟道:「才剛秦大人打發人過來。」
言外之意,外頭男人們的談話已經結束了。
秦太太起身告辭。
辛氏便要留飯。
秦太太笑道:「大年初一沒有在別人家吃飯的道理,等過完上元節閑下來,咱們湊在一起熱鬧熱鬧。」
辛氏笑應好,吩咐丫鬟綠繡去玉蘭院將姑娘們請來。
不大工夫,伴隨著嘰嘰喳喳的說笑聲,四人魚貫而入。
秦笙將才得的花樣子顯擺給秦太太,「是阿萱幫我描的,回頭我也照樣子繡條羅裙……燈會上興許也有賣花樣子的,我們商量著想一起去賞燈,不知道行不行?」
秦太太自然願意,可掃見辛氏隆起的大肚子,便猶豫道:「得先回去跟你父親商議過才能決定,楊家姑娘怕是也得征求楊大人同意,哪裏能說去就去了,燈市上少不得有拍花拐賣小姑娘的,還是事先安排好護衛馬車。」
秦笙朝辛氏福一福,脆生生地道:「伯母,要是阿芷和阿萱能出門,煩請伯母遣人給我們送個信兒,人多一起玩得熱鬧。」
辛氏含笑答應,與楊萱姐妹送秦氏一家出門。
秦銘已經在角門等著了。
他個頭不高,卻生得很白淨,上唇兩撇短胡髭,顯得精明能幹。
看得出來,秦箏的相貌更像秦銘,而秦笙則像秦太太多一些,所以姐妹倆不算肖似。
秦笙惦記著燈會,臨上車前又特地打發丫鬟告訴楊萱,千萬記得給她寫信。
送走秦家人,辛氏對楊修文說起秦氏姐妹邀約楊萱一起賞燈之事。
楊修文二話不說地應允,「那就去吧,兩家離得不算遠,一道出去也好有個照應。」
辛氏頗感詫異。
楊修文低聲道:「近來聖上龍體欠安,把都察院交給靖王掌管了……這下靖王跟太子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但是靖王寬廉平正深得天下文人之心,可以說更占優勢。」
都察院主掌監察和彈劾百官,而且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是個不折不扣的實權機構。
太子掌管吏部與兵部,靖王先前隻得戶部,現在又多了個都察院,並不遜色於太子。
楊修文聲音放得愈發低,「既然得了都察院,便不能讓那些禦史閑著,我們已經商議好,先從靖王手下幾個不安分的小卒子開刀,然後蔓延到太子那裏,把他那些得力幹將除掉幾個……明年是正科,萬千學子集聚京都會試,正好寫個萬言書為民請命……所謂法不責眾,總不能把學子盡數入獄……」
辛氏沉默片刻,開口道:「,朝廷的事兒我插不上嘴,可是不成功便成仁,師兄能成功最好不過,可若是不成呢?」
楊修文頓時變了臉色,「瑤瑤,你怎能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辛氏歎口氣,「我是做母親的,自然要替孩子們著想。」
楊修文慨然道:「孩子們自然與我一道,舍生取義,殺身成仁。」
「不!」辛氏大驚,狠聲道:「你的孩子自有你做主,可我的孩子,我得讓他們活著……」
楊修文冷眼看著她,「瑤瑤這話什麽意思?我的孩子不就是你的孩子,難道他們不曾喚你一聲母親?」
辛氏自知失言,卻並不理虧,仍是沉著臉道:「阿桐跟阿芷的確喚我母親,我是視他們如同己出,可萱萱畢竟是我懷胎十月生出來的。師兄莫非忘了,當初為了孩子,我們請過多少名醫,拜過多少神佛,我又喝過多少苦藥,這才有了萱萱……如果師兄不肯替孩子們著想,還有肚子裏這個,我辛辛苦苦生出他們來幹什麽?」
楊修文麵色緩了緩,溫聲道:「瑤瑤,你自幼飽讀詩書,並非那些市井粗婦。你當知道,古往今來,多少清官能吏名垂青史,不都是因為忠義兩字?我雖非帝師,可每月都有機會得見聖顏,理應趁機勸服聖上另立明君,為天下人造福。豈能因為一己之私碌碌無為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