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東宮有本難念的經 下 作者:夏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鳳都的路上,荀香和淳於翌的心情都很沉重。雖然炎氏是罪有應得,但懸崖邊的那一幕卻讓人不甚唏噓。千辛萬苦地來到那個人的身邊,知道結局是必死,卻仍是想要死在一起。這樣的心意,若是在當初逃離鳳都的時候就有,也許結局會完全不一樣。也許在臨死前,炎鬆岡也曾後悔過,然而人生畢竟不能再書一遍。
前方的戰報每日都會送到馬車中來,叛軍方麵似乎並不知道炎如玉救人的計劃,仍在炎鬆林的指揮下負隅頑抗。蕭天蘊幾次要求派飛鷹騎進入大佑支援,都被淳於翌一遍遍的婉拒。
另一方麵,淳於翌要交出政權的消息,不知為何在鳳都中傳開。上至朝堂,下至黎明百姓,各個都人心惶惶。徐望山閉門不出,朝堂之上全由蕭沐昀和徐仲宣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在等著淳於翌回去。
荀香和淳於翌到達鳳都的那天,百官在城外跪迎。淳於翌步下馬車,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人群,內心忽然無比沉重。國雖然未亡,卻也要改朝換代,這些人,因為他的一個決定,做了亡國之奴。
淳於翌往前走了幾步,每一步仿佛都有千斤。荀香留在馬車旁邊看著他的背影,覺得那些無形的重量,那些艱難的選擇,已經幾乎要將這個男人壓倒。淳於翌在與百官隔著幾步遠的地方,也跪了下來。
百官紛紛伸手,口中念著,「臣等罪該萬死,太子殿下快快請起!」
「殿下快快請起!」
此起彼伏的喊聲和當年崇政殿上山呼萬歲的喊聲一樣壯觀。
「你們聽我說!」淳於翌大聲說了一句,百官漸漸安靜下來,靜靜聆聽著。
「是翌無能。為君者,為社稷百姓鞠躬盡瘁,本來無可厚非。若僅我一人,當流進最後一滴血,保家衛國。但為君者,亦當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以蒼生為己任。離開鳳都之前,我心中仍然搖擺不定,真正讓我下定決心的,是在回京的路上,看到餓殍遍野,難民遍地。以我大佑如今的國力,以我個人的能力,無力抵抗大梁的鐵騎,若我傾舉國之力,強行與大梁對抗,結果便是像如今的西涼一樣,曾經繁華的城池變成一座座廢墟,西涼人幾乎消失殆盡,那樣才是真正將祖宗的江山,數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所以……我請求大梁皇帝,善待你們,善待大佑的百姓,以他的德行天威,必能將往日的輝煌山河,再次帶回來。」
百官中漸漸響起了哽咽的聲音,幾個年邁的老臣,甚至嚎啕大哭了起來。
「翌不想,卻不能不做出這樣的決定。翌,是將大佑國祚親手斷送的人。這個千古的罵名,便由翌一人來背!希望各位,高瞻遠矚,高風亮節,能夠勉力成全!」淳於翌額頭抵地,對麵的百官,也紛紛匍匐在地麵上,一時之間,鳳都城外,滿是悲傷蕭索之情。
傾櫻閣,其實並不是遍植櫻花,而是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大佑的開國女皇年輕時曾經傾慕一個雅士,想要招雅士為入幕之賓。但雅士有一個自小青梅竹馬的表妹,兩人不願意分開。後來雅士的母親強行將二人拆散,雅士入宮,表妹也另嫁。多年後,雅士承蒙聖恩,能夠回鄉省親。回到故鄉才知道,表妹早在出嫁的前夜,就投井而死。井旁長出了粉紅色的櫻花,而那位表妹的名字叫傾櫻。
傾櫻,被女皇喻為至死不渝的愛,獨一無二的愛。
荀香聽綠珠說完這個故事,輕輕地搖了搖頭。帝王家的人,總是為所欲為。自己想要什麽人,便必定要得到,絲毫不去管,這麽一個對於帝王漫長的人生來說,也許微不足道的命令,改變的卻將是幾個人或是幾家人的人生。
「綠珠,你還想回到南越國去嗎?」
「想,做夢都在想。」
「那你,還想見那個人一麵嗎?」
綠珠沉默。
荀香知道,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不能宣諸於口,並不代表內心深處沒有埋著那顆紅豆。
南都郡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炎鬆林被部下殺死,叛軍往後撤退。蕭天蘊已經返回大佑,準備政權交接的事宜,而月山旭則繼續率領楊虎等人,收複南方的失地。期間南越國也發生了一些事情,慕容赫本來向趁機渡江,慕容雅卻跪在方羽的城門外,三天三夜,麵前鋪著一張大大的紙,上麵寫著「非兵」。後來南越的老臣也紛紛跪到慕容雅的身後,人越聚越多,慕容赫不得不作罷。
李翩翩出家了,就在方羽城外的一個尼姑庵。她的法號叫了塵,後來再也沒有踏出那個尼姑庵一步。這些,都是李繡寧寫信告訴荀香的。
淳於翌空前地繁忙,每日都要在上書房和大臣處理政務到深夜,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在上書房打個盹兒,又爬起來處理政務。徐望山和蘇弘道同時上了折子告老還鄉,淳於翌恩準。
荀香每日在傾櫻閣中練習書法,修身養性。她覺得發生了這許多事,身心俱疲,很多恩怨往事,也該隨著一些人的死或離開,而宣告終結。人生若隻有仇恨,或者隻靠仇恨去活,那真是太累了。
徐又菱來了幾次,荀香都沒有見。一個住在傾櫻閣中的女人和現任太子妃,絕對不會成為朋友。孫禦醫來給荀香診過脈,確定她再次有喜,但這個時期,荀香不想聲張,隻求孫禦醫私底下開些安胎養身體的藥方,偷偷服用。
八月十五日,蕭天蘊率領大梁國中的幾個眾臣和飛鷹騎一部,正式到達鳳都。明日,淳於翌將在太極殿上,將國璽和退位的詔書,交給蕭天蘊。這一年,淳於文越駕崩,淳於翌又未登基,所以仍沿用寶慶為國號。
八月十五夜,荀香在傾櫻閣裏等淳於翌一同來賞月飲酒。明日之後,這座宮殿便會換一個主人。回想這幾年的點點滴滴,發現這座宮殿在她的記憶中,僅有短短一年的記憶,不可謂深刻。她對東宮的印象甚至十分模糊了,隻有宜蘭宮的花香,承乾宮的簡介,仍在她的腦海裏。
綠珠給荀香倒了一杯茶,忽然跪在荀香的腳邊說,「小姐,奴婢不能再陪著您了。」
前方的戰報每日都會送到馬車中來,叛軍方麵似乎並不知道炎如玉救人的計劃,仍在炎鬆林的指揮下負隅頑抗。蕭天蘊幾次要求派飛鷹騎進入大佑支援,都被淳於翌一遍遍的婉拒。
另一方麵,淳於翌要交出政權的消息,不知為何在鳳都中傳開。上至朝堂,下至黎明百姓,各個都人心惶惶。徐望山閉門不出,朝堂之上全由蕭沐昀和徐仲宣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在等著淳於翌回去。
荀香和淳於翌到達鳳都的那天,百官在城外跪迎。淳於翌步下馬車,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人群,內心忽然無比沉重。國雖然未亡,卻也要改朝換代,這些人,因為他的一個決定,做了亡國之奴。
淳於翌往前走了幾步,每一步仿佛都有千斤。荀香留在馬車旁邊看著他的背影,覺得那些無形的重量,那些艱難的選擇,已經幾乎要將這個男人壓倒。淳於翌在與百官隔著幾步遠的地方,也跪了下來。
百官紛紛伸手,口中念著,「臣等罪該萬死,太子殿下快快請起!」
「殿下快快請起!」
此起彼伏的喊聲和當年崇政殿上山呼萬歲的喊聲一樣壯觀。
「你們聽我說!」淳於翌大聲說了一句,百官漸漸安靜下來,靜靜聆聽著。
「是翌無能。為君者,為社稷百姓鞠躬盡瘁,本來無可厚非。若僅我一人,當流進最後一滴血,保家衛國。但為君者,亦當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以蒼生為己任。離開鳳都之前,我心中仍然搖擺不定,真正讓我下定決心的,是在回京的路上,看到餓殍遍野,難民遍地。以我大佑如今的國力,以我個人的能力,無力抵抗大梁的鐵騎,若我傾舉國之力,強行與大梁對抗,結果便是像如今的西涼一樣,曾經繁華的城池變成一座座廢墟,西涼人幾乎消失殆盡,那樣才是真正將祖宗的江山,數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所以……我請求大梁皇帝,善待你們,善待大佑的百姓,以他的德行天威,必能將往日的輝煌山河,再次帶回來。」
百官中漸漸響起了哽咽的聲音,幾個年邁的老臣,甚至嚎啕大哭了起來。
「翌不想,卻不能不做出這樣的決定。翌,是將大佑國祚親手斷送的人。這個千古的罵名,便由翌一人來背!希望各位,高瞻遠矚,高風亮節,能夠勉力成全!」淳於翌額頭抵地,對麵的百官,也紛紛匍匐在地麵上,一時之間,鳳都城外,滿是悲傷蕭索之情。
傾櫻閣,其實並不是遍植櫻花,而是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大佑的開國女皇年輕時曾經傾慕一個雅士,想要招雅士為入幕之賓。但雅士有一個自小青梅竹馬的表妹,兩人不願意分開。後來雅士的母親強行將二人拆散,雅士入宮,表妹也另嫁。多年後,雅士承蒙聖恩,能夠回鄉省親。回到故鄉才知道,表妹早在出嫁的前夜,就投井而死。井旁長出了粉紅色的櫻花,而那位表妹的名字叫傾櫻。
傾櫻,被女皇喻為至死不渝的愛,獨一無二的愛。
荀香聽綠珠說完這個故事,輕輕地搖了搖頭。帝王家的人,總是為所欲為。自己想要什麽人,便必定要得到,絲毫不去管,這麽一個對於帝王漫長的人生來說,也許微不足道的命令,改變的卻將是幾個人或是幾家人的人生。
「綠珠,你還想回到南越國去嗎?」
「想,做夢都在想。」
「那你,還想見那個人一麵嗎?」
綠珠沉默。
荀香知道,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不能宣諸於口,並不代表內心深處沒有埋著那顆紅豆。
南都郡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炎鬆林被部下殺死,叛軍往後撤退。蕭天蘊已經返回大佑,準備政權交接的事宜,而月山旭則繼續率領楊虎等人,收複南方的失地。期間南越國也發生了一些事情,慕容赫本來向趁機渡江,慕容雅卻跪在方羽的城門外,三天三夜,麵前鋪著一張大大的紙,上麵寫著「非兵」。後來南越的老臣也紛紛跪到慕容雅的身後,人越聚越多,慕容赫不得不作罷。
李翩翩出家了,就在方羽城外的一個尼姑庵。她的法號叫了塵,後來再也沒有踏出那個尼姑庵一步。這些,都是李繡寧寫信告訴荀香的。
淳於翌空前地繁忙,每日都要在上書房和大臣處理政務到深夜,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在上書房打個盹兒,又爬起來處理政務。徐望山和蘇弘道同時上了折子告老還鄉,淳於翌恩準。
荀香每日在傾櫻閣中練習書法,修身養性。她覺得發生了這許多事,身心俱疲,很多恩怨往事,也該隨著一些人的死或離開,而宣告終結。人生若隻有仇恨,或者隻靠仇恨去活,那真是太累了。
徐又菱來了幾次,荀香都沒有見。一個住在傾櫻閣中的女人和現任太子妃,絕對不會成為朋友。孫禦醫來給荀香診過脈,確定她再次有喜,但這個時期,荀香不想聲張,隻求孫禦醫私底下開些安胎養身體的藥方,偷偷服用。
八月十五日,蕭天蘊率領大梁國中的幾個眾臣和飛鷹騎一部,正式到達鳳都。明日,淳於翌將在太極殿上,將國璽和退位的詔書,交給蕭天蘊。這一年,淳於文越駕崩,淳於翌又未登基,所以仍沿用寶慶為國號。
八月十五夜,荀香在傾櫻閣裏等淳於翌一同來賞月飲酒。明日之後,這座宮殿便會換一個主人。回想這幾年的點點滴滴,發現這座宮殿在她的記憶中,僅有短短一年的記憶,不可謂深刻。她對東宮的印象甚至十分模糊了,隻有宜蘭宮的花香,承乾宮的簡介,仍在她的腦海裏。
綠珠給荀香倒了一杯茶,忽然跪在荀香的腳邊說,「小姐,奴婢不能再陪著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