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她就拎著鎬頭直接開了後院門,去整理那片菜地了。俗話說的好,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她暫時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填飽肚子,其它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趙豐年在屋中,豎著耳朵聽著那腳步聲轉去了後園,慢慢重新躺平,略帶懊惱的暗罵自己,這樣一個粗魯毛躁的女子,就算偷偷走掉了,又與他有何關係,繼續教書報恩,練功養身,等待餘毒排盡了,去了病痛,在這偏僻的村子裏,平靜過完後半生就是了。


    怎麽就突然擔心她不回來,難道她在飯菜裏下了什麽蠱毒,讓他軟了心腸。不,女子都是不可信的,越是對你溫柔體貼的女子,其實背後越是恨不得你立刻死掉……


    他重重一拳砸在床上,逼迫自己不去回憶,可惜,太陽穴上的青筋卻還是突突跳了起來,恨極,恨極……


    瑞雪拔了菜地裏的野草,重新培好五條土壟,又刨好碗口大的小坑,在微微濕潤的黑色土壤裏,挨個點了幾粒白菜籽埋好,忙完這一切,她才直起腰伸手抹了把汗珠兒,抬眼看看天邊隱隱有些灰白之色,猜測著這兩日也許會有雨水,就放心的扛了鎬頭回去。


    打水把自己洗幹淨了,開始準備午飯,為了犒勞自己一上午的辛勤,她忍痛舀了小半瓢細麵,磕了個雞蛋進去,又加了半碗溫水,一小撮蔥花,一點細鹽,攪成稀糊放在一邊。鍋裏先燒了包穀麵粥盛出來,然後刷好鍋,抹了一層素油,舀了一勺麵糊倒進去,盡量攤得均勻,小火剪得金黃綿軟,很快就有蔥花香氣、蛋香、麵香混合的味道散出。


    瑞雪饞得狠狠吸了一下口水,穿越前,她怎麽也是一家小豆製品廠的老板,資產也上了百萬,雖說龍蝦鮑魚不能天天吃,排骨魚蝦卻是頓頓不少,早就養刁了胃口,結果這一轉世過來,直接就回到了解放前,頓頓包穀粥,落差簡直是天地之別。


    好不容易學生家長送來幾個雞蛋算是好的,還要緊著那病號吃,生怕他咽氣了,自己被發賣為奴,所以,這半月以來,她都快饞得眼睛發綠了。


    第二勺麵糊下鍋,她也顧不得吹涼,就想把第一張餅消滅了,可是,手伸出去還沒等實施,就聽外麵有人喊了一句,「趙娘子在家嗎?」


    她連忙應了一聲,把鍋裏的餅翻個兒,盛出來,就跑了出去。


    原來是隔壁的張大河,臉上略微有些尷尬的站在院子裏,腳邊是小山一樣大的一捆柴禾,都砍成了一尺多長,整齊的碼放著,一見她出來,連忙說道,「趙娘子,柴砍好了,你什麽時候缺了再跟我家大壯娘說一聲。」


    瑞雪笑著道謝,張大河臉色微紅,一邊擺手一邊就想往外走。


    瑞雪連忙喊住他,又跑回灶間去,把那兩張餅攔了幾刀,然後疊放在陶碗裏端出去塞到他手裏,見他好似有推辭之意,就說道,「張大哥,這是我剛做的,給你家嫂子嚐嚐新鮮,我們女人之間的禮尚往來,你就別摻乎了,趕緊回去吃飯吧。」


    張大河生性寡言,尋思半天也找不出什麽話反駁,又不好和瑞雪一個小媳婦兒來回推讓,最後還是道了謝,捧著手裏的碗像燙手山芋一般回去了。


    瑞雪暗笑這時空男子的靦腆,然後繼續烙餅,等剩下四張餅都烙好了,切成規整的小三角塊,然後分了兩張和一碗粥端到床前。


    趙豐年看了她一眼,好似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沒有開口,瑞雪因為昨日兩人張口就吵架,生怕把關係鬧得更僵,也忍著沒有主動說話,退到灶間美美的吃了兩碗粥和兩張雞蛋餅,悄悄按按肚子,飽得要炸開一般,這才滿足的停了手。


    下午時,她正往灶間搬柴禾,張嫂子來送陶碗,順便拿了兩隻野梨做還禮,還笑著讚她巧手,說那雞蛋餅幾個孩子都極喜歡。瑞雪也不藏私,仔細教了她做法,又說了幾句閑話,就順手把鎬頭拿過來送了她出門。


    第二日一早起來,天果然陰了,瑞雪歡喜那幾壟白菜不必擔水去澆,就哼著怪裏怪氣的歌曲去做飯,惹得趙豐年多看了她好幾眼。


    剛吃完飯,雨就落了下來,開始是牛毛般的小雨,新潤如絲,慢慢又變成了中雨,順著屋簷淌下來,砸在窗下,劈啪作響。


    瑞雪百無聊賴的坐在桌前的破椅子上發呆,一時想起前世種種,一時又盤算著以後的生計出路,手指一下下敲在桌麵上,混著外麵屋簷的雨滴聲,居然很是和諧,悅耳。


    趙豐年瞟了她一眼,不知從哪裏摸出一本舊書來,慢慢一頁頁翻看著。


    不知看了多久,他突然驚覺身旁有人,扭頭一看,瑞雪正悄悄躬身站在他而後,眼睛死死盯著他手裏的書頁,他就皺了眉頭,低聲咳了咳,問道,「你識字?」


    「嗯。」瑞雪應了一句,眼睛卻還是盯在書頁上未曾移開,趙豐年不滿意的挑挑眉,合上書本,又問道,「在哪裏學的?」


    瑞雪上次被張嫂子問及身世之後,就編就了一套完整版貞潔義仆的故事,今日正好拿出來聲情並茂的演繹一遍。


    果然,趙豐年沉默半晌,雖然在他臉上看不出什麽同情之色,但也沒在發問,反倒把手裏的書遞了過來,淡淡說道,「你看吧,我睡會兒。」


    瑞雪眼睛一亮,連忙雙手接過,重新走回桌前,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這本書很巧合的正是一本關於曆史的,她仗著前世練字毛筆字的字帖都是繁體,看起來也不覺吃力,仔細前後通讀一遍,總算弄明白了這時空存在的原因。


    原來三國時,劉備所生的那個扶不起的阿鬥,幼年一次溺水之後,突然靈智大開,習了一身好武藝不說,在劉備去世後,更是帶著一眾謀士將才,奪下了曹家和孫家的地盤,統一了天下,命名為武,至今傳國五百餘年,興盛不衰。


    所以,這個時空應該算是前世那個時空的一個分叉,《論語》《孟子》等名著當然不缺,科考也是策論占主流,文人相聚,多愛詩詞,已經發展到了類似前世唐宋時期那般的鼎盛階段,七言七律、詞牌小令樣樣齊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瑞雪兆豐年 卷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幽蘭並收藏瑞雪兆豐年 卷一最新章節